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七

远离讥嫌品第九

尔时金刚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声闻乘辟支佛乘不生讥嫌于诸菩萨亦无讥嫌云何于如来声闻众中成器不成器得无讥嫌于大乘道常善修行云何得利智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及诸地忍云何得升进不退转法云何常得善知识云何常得不离佛法供养众僧及诸菩萨云何于善根不生厌足云何于菩萨行愿得无厌足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轮若有成就如是轮者则于声闻辟支佛乘无所讥嫌乃至于菩萨乘亦无讥嫌若于如来声闻众中成器不成器者悉无讥嫌常得升进不退法轮而于大乘亦得增长无有阙失常得禅定诸陀罗尼及诸地忍不离佛法供养众僧及诸菩萨求于善根悉无厌足得坚固精进發无量行愿过去所作一切恶业皆以贤圣金刚地智令使永尽悉得究竟一切现在所有恶业皆使无余更不复作能速成就无上法轮七觉意宝而无厌足能除一切众生结使人所依止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若欲行时宝轮最在其前其余诸宝皆悉随后能灭一切诸四天下众生浊恶亦令四天下一切人民身意受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成就十轮于声闻乘无所讥嫌乃至一切众生亦依止而存善男子譬如大车具足四轮多人依止乘于正路边有块石众草乃至根为轮所辗皆悉消灭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若有障法一切罪业辗断消灭令不受报善男子譬如剑轮悉能斩截怨敌等首既断支节足更不任用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如是十轮一切六趣欲界诸恶皆悉断除令尽无余不复受报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时一切四天下大地所有水处无不乾竭如是菩萨成就十轮能为众生除诸业障及障法等罪众苦根本一切消灭

「譬如风灾起时四方大风一时俱起能吹一切大石诸山皆为微尘如是菩萨摩诃萨能成就十轮为诸众生同共依止令四倒山结使诸业障法重罪灭苦根本令得无余善男子譬如师子王若欲吼时一切畜生诸众生等皆悉怖畏如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乃至外道及诸异学恶知识等皆令惊畏忘失言辩

「善男子譬如释提桓因以军围绕手执金刚杵破坏阿修罗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者一切倒见外道之属恶知识等皆悉坏灭

「善男子譬如如意宝珠著高幢上雨种种宝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轮者能持戒幢雨众法雨以施一切无量众生

「善男子譬如夜暗明月出现灭一切暗若有一切迷失道者令得正道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者无明黑暗如是众生失八正道亦为众生说种种法令其照明尽诸苦际示八正道善男子譬如日初出时一切谷米皆悉增长诸华开敷及诸药谷尽得成熟雪山消流诸河充溢以渐次第满于大海

「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者但调伏戒慈悲炙暖故为诸众生说无量法能生善根种种华果一切结使业报恶行及邪见山悉得消灭乃至究竟证于涅槃一切妙果无不悉得闻慧无量三昧如是次第犹如大河以渐满足以渐满故能令众生入于无畏涅槃之城

「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十种轮者所谓十善是也菩萨成就此十轮故乃能成熟一切众生菩萨以离杀生故能令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一切忧悲苦恼善根成熟具足果报若于前际流转六趣没生死河以如是等不杀生因缘先世所作身意等恶业诸罪一切烦恼能令众生障于正法自作教他作乃至见作随喜受持如是不杀轮故皆悉辗坏一切恶业障碍罪报令无有余亦以不杀因缘能令一切诸天人等皆生爱乐无有疑悔寿命得长临欲终时所爱妻子及诸眷属悉皆围绕身不受苦乃至神逝所往之处终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若临死时遇善知识清净持戒心乐福田舍此身已得生人中诸根聪利复值善知识清净持戒常乐福田断除诸恶而求一切大菩萨行入深智海遂得菩提其所生处常离刀杖诸恶国土寿命长远自在净国离诸惊怖如彼佛寿无量无边亦复能作如是寿命为诸众生说法教化乃至佛涅槃后令法久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最初轮也

「菩萨若成就此轮于声闻乘辟支佛乘无所阙失于一切如来声闻弟子亦无阙失不退大乘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及诸忍等到于一切自在之地常随善知识佛及菩萨得闻正法供养众僧殖诸善根恒无厌足修诸菩萨一切行愿亦无厌足何以故过去诸佛于此十恶皆悉远离于一一恶不善业等亦不赞叹以是之故善男子于此十善若能守一善业以如是相所获果报亦如前说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不盗能施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畏亦无愁恼己所有物如法饮食资身财业恒求一切如法利益无非法欲以此善根行业果报假使曾于六趣流转没生死河以不盗力故意业所作众罪能障正法乃至财业等障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不盗轮皆悉辗除令无有余亦令人天一切爱乐而无疑悔乃至临命终时妻子眷属一切围绕身不受苦若命终后神逝所往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恒遇所爱诸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乃至能离一切恶法成就一切无量善法随所生处得大财业有财业已能离怖畏而悉不与水火贼共乃至到于菩提悉得众宝严饰佛国宝树具足无我我所无取无著成就一切众生行业无我所无所受寿无众生而悉调伏于彼佛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轮也

「若菩萨成就此轮于声闻辟支佛乘悉无阙失乃至如来声闻弟子亦无讥嫌而自于彼摩诃衍乘无有厌足悉得一切诸三昧门及陀罗尼忍地亦不舍于一切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终身远离邪婬一切众生皆为欲流之所沈没而能施于无畏无嫉无热恼害于己妻色恒生知足无非法欲以是善根果报力故若有宿世邪婬果报六趣生死流转诸有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而令悉离诸邪婬轮辗断恶业令无有余乃至成菩提道生于净国无女人处第一清净彼诸众生皆悉化生不从父母和合受身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轮也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不舍一切愿行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尽其形寿离诸妄语常随顺语以是因缘人天欢喜乃至逮得菩提不谄众生而生其国所言真实无有虚偽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轮也

「若菩萨成就此轮乃至常求一切菩萨愿行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菩萨摩诃萨于终身中常离两舌乃至以此善根至成菩提调伏众生修六和敬来生其国皆共一心互相恭敬而无违失修质直法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轮也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常求菩萨行愿无有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远离恶口乃至成就菩提耳终不闻不适意事常生佛国恒闻种种柔软人声及音乐声闻诸法声周遍佛国志念成就梵音清彻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轮也

「若有菩萨成就此轮从初發心乃至成佛恒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舍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绮语乃至菩提常于佛国闻诸菩萨摩诃萨百千法音周遍佛国而恒远离一切绮语成就善语法语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轮也

「若菩萨成就此轮乃至菩提常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贪欲乃至菩提常生净国地平如掌众宝充满亦以宝树而严饰之复有若干种无价宝衣璎珞幢幡金绳珠璎而彼世界种种庄严罗网宝树彼中众生远离憍慢我心贡高颜貌端严诸根具足其心平等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轮也

「若菩萨能成就此轮乃至菩提恒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嗔恚乃至菩提悉除一切垢恼秽浊尘云暴风于彼净国无诸浊恶断除憍慢生彼国已形色端正相好第一诸根不缺禅定慈悲以自严饰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轮也

「若菩萨成就是轮乃至菩提恒求菩萨所作愿行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邪见复能以此离邪见轮令诸人天一切爱乐若有众生流转六趣没生死河如是人等起身一切业障及烦恼障而障正法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此离邪见轮碾断业结令灭无余妻子眷属围绕左右临命终时身不受苦神逝所往亦终不见阎罗王等及诸狱卒随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恒生正信命终之后得生人中亦与善知识及诸持戒福田之人而相遭遇还相依止令得正见为善知识之所教授修习善法恒离一切不善等恶于诸善根皆悉成就一切菩萨所行之道无不修习以是因缘能度一切众生入摩诃衍正法大海乃至得菩提道一切疑网及诸吉相常见断见离我我所见如此众生来生其国寿命无量悉同法味皆是大乘弃舍声闻辟支佛及诸天魔一切外道并魔眷属皆悉已离如是等恶来生其国彼佛寿命无量无边恒于其中而作佛事般涅槃后令法久住无所损减而更炽然皆悉一味善男子是名菩萨第十轮也

「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于声闻乘辟支佛乘不生讥嫌及二乘人亦无讥嫌乃至大乘亦复如是于大乘人能令增广炽然三宝于诸如来声闻弟子成器及不成器者亦无讥嫌而能庄严摩诃衍道一切三昧诸陀罗尼乃至忍地恒善修学证胜进法不离诸佛及大菩萨善知识等听法信受乐供养众心无厌足求诸善根终不暂舍菩萨所行六波罗蜜亦无厌足

「善男子若能成就如是十轮者菩萨摩诃萨疾成无上正真道觉何以故过去诸佛修行十善离一切恶能现如是种种果报因缘无量相貌具菩提道悉断一切烦恼结使尽竭三恶皆使无余是故能令绍三宝种久住于世常得炽然使不复受三有之身向于涅槃为断阴界等入无畏城以此远离十恶因缘具足果报如上所说以是义故善男子若于此十善不修一者求于佛道而复自言『我是大乘皆应当得无上菩提』如此之人是大妄语多行谄曲种种欺诳于诸佛所能断一切众生善根趣向三恶是故善男子具足十善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声闻乘辟支佛乘修行如是十善功德悉能具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以此十善而自庄严求无上果修学大乘疾成佛道者此则安立一切功德善根处所若能守护十善便于善根誓愿满足成无上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以十轮觉悟  欲离一切苦
不应讥声闻  恼著袈裟者
随顺缘觉乘  信心勤精进
安乐诸众生  而受行大乘
一切诸缘觉  觉了最胜法
净修于佛道  速证得菩提
远离于杀生  人天皆爱念
生生得长寿  善修无害业
一切所生处  常乐于佛法
近世尊者  速证得菩提
若离于偷盗  一切智所敬
悉灭诸悭贪  守护不盗戒
生处常大富  为他作施主
而得严净国  以众宝庄
灭除烦恼秽  乾竭于爱欲
能远离邪婬  速得清净国
永离欲淤泥  解脱净众生
令入于大乘  由离邪婬故
欲得圣智者  赞叹于实语
弃舍诸妄语  悉灭于苦恼
究竟得实语  常值于诸佛
速疾成菩提  远离妄语故
堪任为善器  而远离两舌
常与诸佛会  永舍于断见
得圣无染著  逮总持辩才
能知深法海  不久得菩提
常说柔软语  远离于恶口
众生所爱乐  能灭先世业
令众得欢悦  菩萨之法将
悉知诸佛行  得入第十地
智者所爱敬  远离于绮语
具足五功德  所说皆觉了
欲闻尊贤教  及与求圣道
供养诸佛海  速得一切智
一心除贪  不坏于正法
供养染衣者  炽然三乘道
常生清净国  法将之住处
于彼获妙智  第一无上乘
常行于慈心  远离诸嗔恚
速疾得禅定  志乐贤圣行
生于清净国  远离一切过
随佛所住处  永离一切嗔
专一修纯信  远离诸邪见
显示三乘道  是名法供养
免离于恶趣  解脱值贤圣
具足菩萨行  逮得最上智
安住而说法  能成于菩提
三昧总持忍  皆由十善故
具足轮威德  悉碾除恶趣
尽灭业结障  疾成正法将

大方广十轮经布施品第十

「复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轮菩萨摩诃萨从初發心一切五欲皆悉舍离胜于一切声闻辟支佛人亦能为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为十常行布施所谓饮食衣服辇舆乃至己身手足头目髓脑耳鼻皮骨血肉一一皆舍若行施时不著躯命亦不为己求世间出世间乐恒念度脱一切众生修大慈悲巧方便智如是心施于诸众生为令一切皆得安乐故施为灭一切众生结使故施不受后有故施不麁心故施无嫉妬故施乃至最下乞人亦如是施不为受报故施不求声闻辟支佛故施求一切种智故施乃至一人亦常如是修行于施是名菩萨摩诃萨心施成就初轮庄严法施

「如是菩萨从初發心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应当守护恭敬供养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为断己身三恶趣贫但自饶益而不为他修行布施菩萨摩诃萨为断一切众生苦恼以大慈悲哀愍心施是故能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不为于己而求果报唯为最上第一乐故常行于施终不染著人天生死五欲乐故修行于施而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念自身所受善恶修行于施为断一切众生苦报修行于施菩萨能如是行檀波罗蜜故堪任为声闻辟支佛福田若不染著世间五欲而为具足大慈大悲能如是施名为菩萨摩诃萨亦名声闻辟支佛福田假设修行无量布施若不断于世间五欲不名为施亦不名菩萨不能与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不为贤圣所印是故应断五欲无染著施若染五欲则不名菩萨亦非福田如斯施者不能灭于烦恼少分何况能除一切结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

「成就于施轮  智者清净心
尽离于五欲  令众得妙乐
乃至施少分  皆为除众苦
不令受少果  应获上福田
虽复种种施  而不离五欲
此施非圣印  不堕决定聚
舍欲而行施  施微而报重
声闻辟支佛  俱以为福田
是故应离欲  常为清净施
安乐诸众生  是名真福田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施轮若能成就十种法施轮者速疾得日光三昧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何等为十所谓依止佛法依止声闻法依止辟支佛法依止摩诃衍法依止世间出世间法依止有漏无漏法尊重恭敬一切听受随顺受持为他广说

「若为声闻人说应四谛法究竟涅槃而无嫉妬憍慢之心不为利养一切名称亦不自举亦不轻他恒为一切發大慈悲分別演说不为说辟支佛法及与大乘

「若为辟支佛人说应十二因缘法离老死得尽苦际都不为说声闻小乘菩萨等法

「若为大乘人说应六波罗蜜具足诸行证无上道亦不为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随诸众生所应修行而为说之于诸如来所演言教乃至一句一偈恭敬尊重终不诽谤亦不隐没而作障碍于说法人作世尊想于听法者作病人想于正法中作妙药想弃舍五欲为欲说法心常平等而不取相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法施轮也若菩萨成就如是十种法施轮者便速疾得日光三昧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常为一切守护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智者修法施  演说于三乘
不堪法器者  终不令谤法
声闻及缘觉  多人而修习
辟支佛利智  教令入大乘
但为成法器  非器不妄说
随诸根利钝  渐教令升进
于法常恭敬  信受不诽谤
有能说法者  供养如世尊
听法诸众生  令灭于烦恼
不贪著名誉  利养而说法

大方广十轮经相品第十一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發大庄严具足戒轮若成就此轮从初發心远离五欲于声闻辟支佛中第一最胜为大福田皆应供养而守护之

「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庄严戒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能出家受其具足成就波罗提木叉而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若菩萨不以此戒能为众生除诸烦恼一切邪见是则不名为摩诃萨亦不名为声闻辟支佛大福田也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护持净戒志念坚固而不退转心恒专一不生异想若见持戒破戒悭贪布施下等有若干种无量众生嗔恚恼害行于三有中阴诸界而无分別如是持戒不著欲界持戒不著色无色界持戒不分別观察有想持戒不为到不到故持戒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相貌發大庄严清净戒轮从初發心常离五欲如是菩萨摩诃萨则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众生守护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优婆塞律仪  住于解脱戒
虽与二乘共  不名摩诃萨
若修于空法  不依于世间
亦不依诸有  智者护净戒
不取于戒相  清净离诸漏
如是护戒者  最胜之福田

大方广十轮经忍辱品第十二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發大庄严具足忍轮若菩萨成就此轮者从初發意能除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众生尊重恭敬供养守护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忍辱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又菩萨有漏忍者则受诸有亦不能无众生之依止果报依止功德亦名住色触忍亦名羸劣忍无所堪忍悲愍念众生而修行忍但是谄曲悦彼故忍不为安乐众生故忍如是忍者则与声闻辟支佛同非大庄严亦非菩萨但有假名如是菩萨终不堪任为诸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是名菩萨世间忍轮

「云何名菩萨以大庄严出世间忍为诸众生故修行于忍而不染著若于一切所作事务言语相貌音声名字圣所住处皆悉随顺而不舍于三结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业如是等事悉不依止心恒寂灭而修行忍是名菩萨出世间忍轮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大庄严忍轮从初發心常离五欲是诸菩萨摩诃萨能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为一切众生守护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此忍说二种  有相及无相
有相修行忍  智者所不贵
有相说三业  即依于忍聚
是名有漏忍  非是大人相
于四颠倒中  修于无著忍
寂灭于三业  是忍为最胜
灭于一切行  不依相无相
心犹如虚空  是忍为最胜
众生皆一相  诸法空寂灭
心无有所著  是忍最大利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七


校注

大【大】佛说大【宋】【元】【明】此一卷欠【宫】 金【大】今【明】 有【大】所【宋】【元】【明】 辗【大】践【宋】【元】【明】 是【大】此【宋】【元】【明】 遂【大】逮【宋】【元】【明】 殖【大】植【宋】【元】【明】 之【大】〔-〕【元】【明】 寿【大】寿命【宋】【元】【明】 善语【大】无量善语【宋】【元】【明】 而【大】于【宋】【元】【明】 碾【大】辗【宋】【元】【明】 一切【大】离一切【元】【明】 吉【大】苦【明】 近【大】觐【宋】【元】【明】 饰【大】严【宋】【元】【明】 断【大】诸【宋】【元】【明】 婬【大】嫉【宋】【元】【明】 大方广十轮经【大】*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宋】【元】*〔-〕【明】* 法【大】〔-〕【宋】【元】【明】 曰【大】言【宋】【元】【明】 相【大】〔-〕【宋】【元】【明】 二【大】三【元】【明】 想【大】相【宋】【元】【明】 悲【大】非【宋】【元】【明】 法【大】相【明】 大【大】佛说大【明】
[A1] 子【CB】【丽-CB】于【大】(cf. K07n0058_p0706c06)
[A2] 得【CB】【丽-CB】生【大】(cf. K07n0058_p0708b11)
[A3] 为【CB】【丽-CB】得【大】(cf. K07n0058_p0709b04)
[A4] 器【CB】【丽-CB】法【大】(cf. K07n0058_p0709c16)
[A5] [-]【CB】【丽-CB】持【大】(cf. K07n0058_p0709c20)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广十轮经(卷7)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