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七

赞三昧相品第九

尔时世尊赞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汝于往昔乃能供养无量无数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具足修行诸波罗蜜一切法中所作已办而常为彼诸众生辈作不请友为行大慈成就正信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被大铠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是大义为不动不退大菩提心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不坏信意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發弘广大愿庄严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不思议善根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著不思议铠甲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超越三界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专精实义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随顺大智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乐甚深法行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重布施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重开示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一切能舍内外身财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成就最上无上戒聚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深忍相应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勇猛精进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得深禅定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深重智慧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为以资财方便巧摄一切诸众生故请问世尊如斯大义

「又为心若金刚诸众生故为心如门𫔶不动不转诸众生故为心如净水无有尘垢诸众生故为心如迦耶隣提衣诸众生故为乐入深义诸众生故为尊重正法诸众生故为舍担能担诸众生故为不惜身命诸众生故为不乐一切世间有为诸众生故请问如来如是大义

「不空见汝于今者能为如斯诸大菩萨摩诃萨辈请问如来如是义耳

尔时世尊复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汝应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別解说

时彼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如蒙圣说一心谛受

佛言「不空见有菩萨三昧名念一切佛菩萨当应亲近修习观察思惟如是三昧既能修习观察思惟此三昧已则得增广成就现前安乐法行故则得增广无贪善根故则得增广无嗔善根故则得增广无痴善根故则得具足惭愧故则得成就神通故则得圆满一切佛法故则得清净一切佛土故则得天降下生具足故则得入胎具足故则得住胎清净具足故则得母生微妙清净具足故则得家生清净具足故则得诸根微妙清净具足故则得大人相清净具足故则得诸妙好清净具足故则得出家具足故则得最上寂静具足故则得大寂静具足故则得诸通具足故则得为一切众生作归依具足故则得多闻具足故则得世间出世间法具足故则得一切诸法住处具足故则得巧妙方便知出世法具足故则得善通达一切诸法具足故则得巧知前际后际法相具足故则得善巧庄严文字句义具足故则得智慧具足故则得微妙神通具足故则得巧转变心具足故则得善教示他具足故则得为他众生及富伽罗胜负白黑上下满缺增损胜力具足故则得是处非处具足故则得未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趣向具足故则得正行具足故则得意具足故则得自在具足故则得神通具足故则得尊胜大家具足故则得大姓具足故则得端正具足故则得大威具足故则得大光明具足故则得作诸功德具足故则得大功德具足故则得大人牛王具足故则得令他欢喜音具足故则得令他深欢喜音具足故则得微妙音具足故则得梵音具足故则得相应辩才具足故则得无诤辩才具足故则得无著辩才具足故则得称实辩才具足故则得种种辩才具足故则得一切言音辩才具足故则得所生不离诸佛世尊而常恭敬供养具足故则得离边地生具足故则得常生中国具足故则得遍游诸世界礼拜承事诸佛世尊咨请论义具足故则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具足故则得一切菩萨功德庄严具足故乃至则得菩提树下道场庄严具足故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不空见斯胜三昧  如我今住智德中
其有菩萨能修行  彼见十方一切佛
当即速获诸神通  因是复睹清净刹
遂能下生妙具足  入胎具足亦复然
住胎之时无有比  母最清净胜家生
一切相好咸具足  亦当修彼诸行法
舍家出家离众欲  捐弃人欲及与天
彼为世间求菩提  所生常有诸甘露
亦得诸通及神足  转智圆满彼世间
多闻总持大德人  行行斯由多闻海
统诸大众义明了  巧知众生方便学
诸法行处皆悉知  世间之法及出世
智人所知智具足  远离诸业及痴恼
有为之法尽皆舍  而常亲近于无为
常以天眼观众生  复用天耳听闻法
宿命明白知过往  他心善达前人意
神通变化自在游  心能巧转随所
得大名闻行佛国  能广利益诸世间
明达是处及非处  一切诸法靡不知
深照净法及垢染  以常修习胜三昧
能得正行具足人  彼之智慧实无比
具正思惟大威德  亦得安住正修行
复生大家及尊姓  众事端严见者喜
彼虽处于有为中  所作功德无能坏
所生常受大功德  往来多作人中王
或为忉利释天尊  时作光天及梵主
凡所出声悉无比  梵天妙响师子音
诸龙美音遍行中  大功德声牛王吼
备于弦乐及歌声  迦陵频伽音精妙
能会义理令众欢  以获三昧故得然
善出清雅及好声  多用爱言悦一切
深婉妙音并善语  彼声常有未曾绝
行步举动若龙王  普放电光照一切
降雨滂洽于大地  是谓龙德难称量
如是人龙所游处  住斯妙定胜神通
无量无数诸化身  遍诸佛前等供养
偈颂譬喻诸种作  言词雅正理趣安
彼常法乐与众生  得是胜定故无碍
所生不离于诸佛  亦见菩萨及圣僧
恒居利益无难处  成就三昧照十方
欲遍诸佛有咨论  或生无量难思刹
现前供养一切佛  成就三昧故若斯
如是功德不可说  超过数表绝称量
道树等觉恒俱生  诸佛咨嗟唯此定

菩萨念佛三昧分正观品第十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诸佛所说菩萨念佛三昧者彼菩萨摩诃萨应当亲近修习何法能得成就思惟三昧耶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诸佛所说念佛三昧欲得常睹一切诸佛承事供养彼诸世尊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住正念远离邪心断除我见思惟无我当观是身如水聚沫当观是色如芭蕉虚当观是受如水上泡当观是想如热时焰当观是行如空中云当观是识如镜中像

「菩萨若欲入是三昧当应深生怖畏之想当念远离讥嫌免他诃责当念除去无惭无愧成就惭愧当应成就奢摩他毘婆舍那当应远离断常二边常念一心精勤勇猛除去懈怠發广大心常念观察三解脱门常念先生三种正智常念断灭三不善根常念成就诸三昧聚常念成就一切众生常念等为众生说法当观四念处——所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当念四食过患所谓抟识等于是食中生不净想当念四无量——所谓修于大慈行于大悲安住大喜具足大舍——当念成就诸禅而不味著

「然复思惟一切诸法常念『不惜其身不保其命舍身及心摄受多闻』念如是法应如是护不得诽谤多闻法财如所闻法如义受持于诸佛所起尊重心

「又于法僧生肃恭意亲善知识远离恶友除灭世间无义语言不著世乐不舍空闲

「住于一切生平等心于诸众生无有退没无损害心亦无妬嫉于一切法起称量心不作罪恶心无垢染一切诸法无处可得常求甚深广大经典于中恒起增上信心莫生嫌疑无为异意如是经典最胜广大常念诵持常思演说何以故是为诸佛世尊道法独能生成佛菩提故

「于当来世得彼无量诸佛功德应当为他如法宣说降伏憍慢莫乱正闻恭敬尊重供养是法舍诸欲求息诸诤竞除诸睡眠灭诸疑网殄绝迷惑明识我见不事戏论远离尼乾邪命自活遮罗迦波梨婆阇语言论等

「常应善住檀波罗蜜中圆满尸波罗蜜常念羼提波罗蜜不舍毘梨耶波罗蜜游戏禅波罗蜜具足般若波罗蜜弃舍身命无爱惜心

「如四大性不可改变如于地界起平等心风界亦复如是

「成就身业心意精勤无不活畏不贪衣汤药床铺房舍殿堂一切众具乐行头陀常住知足不求利养不事名闻凡是爱著悉灭无余

「观四念处断四颠倒不念恶刺永度四流修四如意住四威仪当具五根亦增五力应灭五盖不用五情远离五浊成五解脱入内自思惟广大圣智正观五阴不行六尘降伏六根亡灭六识断绝六受除六渴爱行六念处及六智分法于六通中常求利益修七觉分通达七界(七界谓害界恚界出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及灭界故)灭除七使及七识住离八怠惰除八妄语明了世间八法所因应得八种大人觉法证八解脱修八正道亲近思惟广大分別专精远离九众生居灭九种慢捐弃九恼常思九种欢喜等法亲近修习九次第定终不念行十种恶业而勤造作十善业道常求如来十种力智

「不空见我今为汝略说如是菩萨摩诃萨念佛三昧法门诸所当得大利益事若有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念佛三昧如是修者名报佛恩思惟是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当满足彼诸佛法乃至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止亦令成就无上种智故

「不空见斯诸菩萨摩诃萨有大智故乃能思惟非彼声闻辟支佛人得观察也

「不空见若人于此念佛三昧或时亲近思惟修习若受持若读诵若书写教书写若教读诵受持若少开發若为解说若能广宣彼虽少时勤苦疲劳然其所作终不虚弃必获果报得大义利

「不空见彼菩萨摩诃萨以为他受持法故速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当来世决定作佛

「不空见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彼声闻缘觉二乘境界若人暂闻说此法者是人当来决定成佛无有疑也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若人欲修此三昧  能念一切诸如来
彼既思惟是法门  诸非法处当远离
亦当远离无惭愧  破除断见及与常
复应安住三空门  当念勤修解脱智
既拔三种不善根  即亦思惟三善本
若知观察三受处  得斯妙定良非难
若人欲求胜三昧  先应持戒后修智
自然远离诸邪见  亦无戏论及语言
次第观受斯皆苦  然后观察生灭心
若人思惟三昧时  当应深念出世事
诸法有疑咸悉除  得此三昧甚为易
亦应善通四念处  先当观身不暂住
恒求解脱及禅定  不爱寿命岂惜身
弗以多闻陵侮人  宁当诽谤于正法
闻正法已能思惟  昼夜受持身所诵
尊重诸佛深敬法  承事僧众不敢轻
善知识所常念恩  远离一切诸恶友
不与恶人同坐起  除彼为众说法处
为求最上菩提故  终勿舍离阿兰若
一切众生皆平等  于诸法中莫分別
欲求彼法真实际  诸法相中无著心
彼轻慢意悉能除  不久必得此三昧
明识我见及疑心  亦当觉察诸调戏
不得起于恶欲意  应灭诤竞与睡眠
若不学彼外道法  诸是戏论自然除
但能随顺佛法言  求此三昧须臾获
常行布施及戒  勇猛精进无倦时
恒处禅思及智慧  自然得斯三昧行
能施头目无爱畏  舍余诸物终不疑
彼趣菩提无艰难  亦速获斯凝静定
若能持心如大地  又同水及与风
更等虚空无边  彼人速得此禅定
若有精诚身  彼不贪食及衣
其于众具既无求  能如是修证三昧
应常专念四正勤  亦当成彼诸神足
速须远离颠倒想  烦恼棘刺先断除
当念杜绝四流河  亦思乾消诸渴爱
具足五根及五力  分裂破坏五盖衣
五种欲事不俱怀  内心幻偽亦宜舍
复当愿求五解脱  思惟五身三摩提
应速观知五阴处  正心和敬于六缘
彼不恭慎应远离  亦当减损六触身
于六受处心正观  常念断除六种爱
复以六通成就世  亦修六念及智明
勤求七觉七圣财  必须舍彼疑惑处
欲得三昧恒若斯  渐当散灭诸烦恼
彼常远离七识住  斯八颠倒亦拔除
若能住于八正道  自当速证此深定
恒住八大丈夫行  复以八解自娱心
不染八法离世间  获最胜智当不远
于他人所无嗔心  先应除此九种慢
思九欢喜根本法  得彼次第九种禅
绝此十恶不善因  应修智人十种善
若能修行十种力  得是三昧终无
当念摄持诸善法  放舍不善众恶缘
前后勤求彼正念  证此三昧岂能久
若住如是三昧已  当转智力不思议
遍见诸佛金色身  所生常得闻正法
若欲见彼诸世尊  或已灭度及现在
当来一切愍世者  应思惟此胜三昧

菩萨念佛三昧分思惟三昧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念欲成就诸佛所说念佛三昧者云何思惟而得安住

佛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必欲成就是三昧者先当正念过去所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次念现在所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次念未来所有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彼如是念一切三世十方世界中是等一切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天降成就入胎成就住胎成就出胎成就出家成就诸功德成就诸根成就诸相成就诸好成就庄严成就戒品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四无畏慈悲成就喜舍成就惭愧成就威仪成就诸行成就奢摩他成就毘婆舍那成就明解脱成就解脱门成就四念处成就四正勤成就四如意足成就五根成就五力成就觉分成就正道成就往昔因缘成就双教示成就诸通教示成就大通教示成就戒品成就一切三昧成就无碍利益成就为他利益无碍成就一切善法成就清净色成就清净心成就清净智成就诸入成就金色百福成就

「时彼菩萨念诸如来如是相已复应常念『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心无动乱当安住无所著心』心无著已彼复应作如是思惟『是中何等名曰如来为当即色是如来耶为当离色是如来乎若以色法为如来者彼诸众生皆有色阴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以离色为如来者离色则是无因缘法无因缘法云何如来

「菩萨如是观知色已次复观受彼时更作如是思惟『为当即受是如来耶为当离受是如来耶若即受法为如来者彼诸众生皆有受阴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离受法为如来者离受则为无因缘法彼无缘法云何如来

「彼既如是观色受已乃至观识亦如是时彼菩萨复如斯念『若此诸阴非如来者岂彼诸根是如来乎』如是念已则先观眼『为当即眼是如来耶为当离眼是如来乎若即彼眼是如来者一切众生皆有是眼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离彼眼是如来者离眼则为非因缘法彼非缘法云何如来

「菩萨如是观察眼已观耳观鼻乃至观意亦如是时彼菩萨复如斯念『若此诸根无如来者岂彼诸大有如来乎

「如是念已则先观地『为即地界是如来耶为离地界是如来乎若即地界为如来者彼内外法皆属于地如是地界应是如来若离地界为如来者离地即为无因缘法彼无缘法云何如来

「彼既如是观察地界乃至观彼水风界亦如是而彼菩萨能作如是正思惟时不以色观察如来不离色观察如来如是不以受不离受不以想不离想乃至不以识不离识观察如来亦如是

「又彼观时亦不以眼观察如来不离眼观察如来如是不以耳不离耳不以鼻不离鼻乃至不以身不离身意观察如来亦如是

「又彼观时不以色观察如来不离色观察如来如是不以色不离色不以声不离声乃至不以触不离触法观察如来亦如是

「又彼观时不以地观察如来亦不离地观察如来如是不以水不离水乃至不以风不离风观察如来亦如是

「彼菩萨如是观时即能于彼一切法中善通达知明了无碍

「尔时彼菩萨复应当作如是思惟『是中更以何等真法而能得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菩提耶为用心得菩提乎若身得者而今此身无觉无识顽痴无知——譬如草木若石壁——然彼菩提非色非身非行非得不可见闻不可触证此身如是云何能得成就菩提若心得者而即此心本自无形无有相貌不可见闻不可触证不可执持犹如幻化菩提如是亦无有心无有触对不可见闻不可知证此心如是云何能得成就菩提

「不空见是为菩萨正念思惟不以身心亦不离身心而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不空见然彼菩萨常应如是观察思惟若能如是观诸法时即得安住于正法中心无迁变不可移动当知尔时具足菩萨摩诃萨法自然远离不善思惟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平等真实法界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过去未来诸世尊  现在一切遍见者
冥心空寂行慈爱  欲睹诸佛无艰难
往昔诸佛大威光  怜愍世间等与乐
彼念人中分陀利  调御丈夫功德满
更念下生及入胎  住胎尊母皆具足
思彼生家众妙相  当见等觉弗为难
亦念诸好胜庄严  及彼本愿先所行
微言妙义初中后  彼皆善逝解脱身
住解脱门及供养  正勤与彼四神足
应念诸根具满者  力菩提分亦复然
若念诸佛解脱尊  不久当到胜寂地
一切世间利益念  善法功德难思量
妙色及与清净心  复思世尊众好分
金刚身体百福相  当知如来诸念满
得法中名如来  正当观察无边处
诸佛非色复非受  非彼想行非识心
如是等法非如来  正见智人亦应体
亦非离彼是诸佛  应供善逝但有名
诸佛非眼非耳  非舌及法等
亦非离彼为如来  正觉庄严惟名耳
唯有大名无真佛  离名何处有实者
智人若知尽和合  当取等觉实非难
若以诸阴为如来  彼诸众生皆有阴
众生即应是诸佛  以阴平等斯共有
不以色等为诸佛  亦不离阴名如来
无量数劫正思惟  不思议智乃成就
身如草木及石壁  菩提无色寂无生
亦无顽身及草木  云何说身证菩提
是心无相复无形  菩提非心亦无状
非身非心能得证  亦非无证难思议
是为最胜寂静地  外道于中皆荒迷
若于此法求正勤  必当速得是三昧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七


校注

分【大】分经【宋】【宫】经【元】【明】 知【大】如【元】【明】 文字【大】文句【宫】 常【大】〔-〕【宋】【元】【明】【宫】 因【大】用【宋】【元】【明】【宫】 菩萨念佛三昧【大】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宋】【元】【宫】〔-〕【明】 分【大】〔-〕【元】【明】 睹【大】亲【宋】【元】【明】【宫】 就【大】熟【宋】【元】【明】【宫】 入【大】入五身【宋】【元】【明】【宫】 (七界故)【大】〔-〕【明】 教【大】教他【宋】【元】【明】【宫】 惜【大】愔【宫】 觉【大】观【宋】【元】【明】【宫】 崖【大】涯【元】【明】 难【大】艰【宋】【元】【明】【宫】 菩萨念佛三昧分【大】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宋】【元】【宫】〔-〕【明】 之一【大】〔-〕【宋】【元】【明】【宫】 常【大】当【明】 当【大】常【宋】【元】【明】【宫】 壁【大】璧【元】 得【大】等【宋】【元】【明】【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若【大】昔【宫】
[A1] 清【CB】【丽-CB】精【大】(cf. K07n0065_p0864c1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7)
关闭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