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八

思惟三昧品之余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何证知舍离我见耶

佛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得证知时无有住著则离我见如是菩萨虽无住著而能为彼一切世间天人众生作大利益

「云何利益所谓为大法明然大法炬吹大法击大法鼓奋大法乘大法船设大法桥方当欲渡一切众生出于生死四流瀑河置于涅槃无为彼岸即当观察是身本性

「次当观身不净臭秽腐烂尿盈溢是身无常不暂停住破坏枯槁不可长久诳惑小儿危脆不坚

「犹水沫聚户虫充满筋骨相辅空负而行无实用处或经百年及百千岁纵八万劫一切乐具守护长养终归堕坏

「此身长夜不离烦恼不出颠倒恒为诸恶鸟兽食啖又亦常与地狱饿鬼畜生共行生死往来受诸苦恼或为奴隶种种苦事常系于他不得自在而彼所生云何当能见苦断集证灭修道

「今我此身但是空虚诳曜愚痴无一坚法以是我今当应持此一切身分施诸众生若有众生宝重己身我当为彼放舍身命若有众生须我精气我当给与彼之精气若有众生须我肉者我当以肉供奉彼等何以故宁我先施令彼得食无容不施使彼自食今我以此净心布施所获善根愿即灭除我见根本

「而彼菩萨如是观时不著我见灭我见已然后舍身令众生用——为惜命者弃舍命根须精气者授以精气须肉食者便以肉施若有众生须其力用即时为奴充彼驱策

「不空见以是因缘彼菩萨摩诃萨除舍我见不住我见证知我见而能于此不牢固中求牢固身

「不空见譬如都城邑聚村落之中多有童男或多童女自舍出已至河岸边见水沫聚以彼水沫更相嬉戏——所谓破坏水沫分段磨灭令其消散无有遗余——而彼沫聚不作是念『谁于今日能分散我』是沫虽坏无恼恨心

「不空见如是菩萨摩诃萨自观己身无常破坏如彼沫聚不可长久当知是人得此三昧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若能远离我见者  一切无有住著处
为利世间天人故  当证难见大菩提
彼若厌身诸不净  痈疮所处脓血流
此身变坏不坚牢  无常羸劣斯破法
暂住如幻无实体  犹彼聚沫空无真
长夜养育终无宜  鸟狗斯食最可恶
虽以众具供赡之  是身会当归败灭
既不能得牢固法  经无量劫唯有苦
地狱畜生饿鬼苦  饥渴众恼恒炽然
世间催切超百罗  初不觉知彼如实
我身今日自空虚  不常之体须臾变
谓诸众生食肉者  精气仆役我甘为
我思此时常發言  『其有食肉及精血
我为其故今放舍  任从啖食我此身
当令一切宝身者  悉得观我舍斯命
我今躯命不敢爱  愿速成彼三摩提
犹如彼沫常破坏  未曾起一嗔恨心
今我此身如沫团  岂有生于嫌怨事
若能观身如水沫  此人必定求菩提
非但得奉十方尊  彼当速获胜三昧

菩萨念佛三昧分示现微笑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诸佛世尊法如是故即微笑时世尊口放种种光明——所谓青金色颇梨——其光远照上至梵宫而复还下右绕三周入世尊顶

时尊者阿难见斯事已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向佛世尊以偈问曰

「最胜世尊非无因  今现微笑当有以
世间调御应为说  而复微笑何因缘
金刚色体百福身  由证真如能利益
一切世间所归依  今此微笑有何缘
世尊无上亦无比  何处当有能超胜
功德备具无可毁  今斯微笑有何缘
一切世间皆归趣  调御丈夫今当宣
谁于今日获大利  世尊无何微笑者
今日谁当受大位  今日谁得真福聚
今日谁为安隐王  能致世尊是微笑
一切世间所归依  天人大师今应说
若闻佛尊斯妙音  天人欢喜众圣赞

尊者阿难设斯问已于是世尊告阿难曰「阿难我当说是正念三昧法门义时此大众中有三万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复有八万亿百千那由他诸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众得阿那含果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无生忍法复有三万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辈皆于星宿劫中成等正觉此即前發菩提心者是也复有九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安住菩提无有退转此辈当来皆得成佛彼诸世尊有四种号或号光明或号毘卢遮那或号释迦牟尼或名日月岁星有如是等诸种名号随其刹土出现于世复有九十二亿百千那由他众生但發声闻心是辈未来皆证声闻果

尔时世尊知是事已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观察十方见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世界应作如是大利益故更出殊大微妙之声遍此三千大千世界咸得闻已然后及彼诸佛国土所有众生亦皆得闻

然后复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无边威此光遍照十方佛国令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复有过于前数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当来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于彼十方国土皆得成佛号曰难伏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于世

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过百千数无减少  三种三十复九十
如是一切见菩提  彼为發心利益故
彼满十千诸众生  复三万智得净眼
闻已正思等正觉  解脱人身诸恶道
复过八亿那由他  诸天获于圣净眼
以闻如来妙音故  永灭恶趣无遗余
得忍三万亿由他  發心即离三恶道
彼辈当来悉成佛  其犹盛春草木敷
复有三万亿众生  从座而起發大心
以此威德当成佛  于大地上利世间
复有六万诸天子  皆發无上菩提心
彼等斯同弥勒尊  以修乐因证乐处
以是因缘天人师  为斯广大故微笑
我已宣扬微笑旨  阿难当知此笑缘

菩萨念佛三昧分神通品第十三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住于惭愧远离于彼无惭愧已然后当得此三昧耶

尔时佛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若有菩萨摩诃萨常行惭愧而是菩萨行惭愧时或能造作种种恶事——所谓身恶行时即生惭愧口恶行时亦生惭愧意恶行时亦生惭愧起嫉妬心亦生惭愧起懈怠心亦生惭愧于诸如来所亦生惭愧于大菩萨摩诃萨所亦生惭愧于住菩萨乘诸众生所亦生惭愧于声闻乘人所亦生惭愧于辟支佛乘人所亦生惭愧于人天所亦生惭愧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

「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而是菩萨常能具足无毁身业亦能具足无毁口业亦能具足无毁意业具足斯已然后乃能住是三昧住三昧已常不远离见一切诸佛常不远离听闻诸佛所说妙法常不远离恭敬供养一切圣僧具足如斯已然后乃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我念往昔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大劫名曰善来于彼善来劫中后有第三劫名曰宝炬

「不空见彼于劫中复有小劫名九庄严于彼时中名多劫浊复次有劫名曰千岁彼中有转轮王名善观作而彼善观作王宿植德本具大威德

「不空见时善观作王所居大城名曰净华妙香充满其城东西广六十由旬南北长七十由旬墻壁周围有一千二百重彼城身量纯以真金众具庄严间用七宝

「不空见汝今欲知净华香城善观作王果报众具庄严殊丽如先所说无边精进王善住大城无差异也

「不空见彼城北面有一内门名曰华鬘门外有园名曰无畏其园纵广四十由旬周匝皆有七宝树林而为围绕有一大池形量方广面十由旬八功德水弥满其间如忉利天镘陀吉尼池也彼池四面周匝皆有宝多罗树——其金多罗树银为花果银多罗树琉璃华果如是乃至真珠多罗树金为华果——如善住城一等无异

「复次不空见当尔之时有佛世尊——号鸯耆罗娑(隋言分味)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出现于世

「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处游居止无畏园中与大比丘众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人俱前后围绕——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捐舍重担尽获己利不受后有随顺正教达于彼岸

「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于晨朝时著衣持钵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声闻大众左右围绕入净华香城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知彼世尊晨朝入城即自庄严乘大调象名曰乐手与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众前后导从自彼净华香城而出为奉迎彼佛世尊故

「不空见时善观作王既遥见彼鸯耆世尊寻路而来光仪端远状若金山诸根寂静神志和穆已达第一调柔彼岸——犹如大龙降伏一切亦如大象所为自在又如大池澄清映彻——如是见已自乘而下进诣世尊头面作礼右绕三周而启白言『唯愿世尊受我明朝所设供养

「复次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闻善观作王如是请已为诸众生作利益故默然受请

「复次不空见时善观作王闻彼世尊许纳其请即于斯夜速命厨官严办众种上味美食人间所有靡不毕具净华城平治道路以诸香泥涂饰其地所在街巷建立宝幢妙善名幡处处罗布兼列种种金宝器具又用上妙牛头栴檀以为香水洒散其地复以种种末香种种散华上撤于佛而为供养然后于彼如来等正觉前烧种种名香积种种华鬘而为供养又以种种歌颂赞叹偈句法言而为供养又作种种上妙乐音及诸玩具而为供养彼王如是作诸供养然后奉献上妙饮食供养世尊及比丘众

「复次不空见尔时彼善观作王广设如是微妙第一最上众具满足供养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更于异时庄严大驾躬自率彼无量千数诸众生等诣无畏园至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所顶礼尊足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唯愿垂慈作所应作也

「复次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闻善观作王慇懃请已知诸众生堪受化故于是为彼如所应作种种神通现神通已遂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阿罗汉等身升虚空住虚空已即放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光明照于东方无量世界如是复放前数光明照彼南方及以西四维周遍十方亦皆如是彼一一方各有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大光明彼一一光皆各化作八十亿百千那由他等大莲华座彼诸华座皆各有一化如来坐彼诸如来形量长短乃至一切威仪多少一如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无差別也

「不空见如彼变化诸佛世尊各有无量亿那由他诸比丘众前后围绕住虚空中又亦各有化天帝释及化梵王——形量大小皆如今此无超胜梵天及大供养天帝释等无有异也

「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示现如是神通事时于须臾间一切诸天所有音乐不鼓自鸣一切众具不作自现

「不空见时彼欲界诸天既睹鸯耆世尊示现如是大神变时即以天栴檀末香沈水香多伽罗香多摩罗跋牛头栴檀黑沈水香等奉散佛上复以种种妙华——所谓鸡娑罗华大鸡娑罗华等——奉散于彼鸯耆罗娑如来等正

「复次不空见尔时鸯耆世尊告彼善观作王言『大王诸行无常大王诸行皆苦大王诸行无我大王诸行暂住不得久停大王诸行不坚是破坏法大王诸行炽然如猛火焰大王诸行深奥如大火坑大王乃至应当念舍诸行当生深厌亦不可乐当念远离终思解脱

「不空见尔时善观作王一心合掌恭敬向彼鸯耆如来具领赞曰『如是如是大德修伽陀大德婆伽婆诸行无常大德婆伽婆诸行是苦诸行无我大德婆伽婆诚如圣教一切诸行皆应远离亦须弃舍终当免脱

「不空见尔时彼鸯耆罗娑如来为彼善观作王说如斯法令其欢喜令其专念令其奉行令欢喜已令专念已令奉行已然令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不空见尔时鸯耆罗娑如来见善观作王闻法欢喜發菩提心一切众生咸得益已即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阿罗汉比丘大众举身腾足步虚空出净花城然后还下如常威仪前后围绕入无畏园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既得亲睹鸯耆罗娑如来等正觉广现如是神通事时發菩提心更作誓曰『当令我等于未来世悉获如是大神通慧复当令我悉得如是统诸大众复当令我于未来世悉得如是天人众前大师子吼一如今日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无有异也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见彼世尊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及诸大众乘空而返王便严驾奉从世尊达本住所然后乃还

「复次不空见后于异时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与诸大众次第而行至善观王宫殿中已当铺而坐诸比丘僧亦次第坐已尔时彼善观作王及诸大臣与其眷属各自围绕城内人民及其眷属亦各围绕又皆自持所有供食各自手奉鸯耆世尊及诸弟子声闻大众其食香美众味具足随意奉上佛及众僧一切啖食皆得充满然后更以种种妙香种种花鬘种种衣服种种珍宝一切众具微妙音乐供养恭敬已即于是日呼召太子加以天冠受以王位弃四天下及诸眷属深厌生死请佛出家即于鸯耆佛世尊所释除须发法服著身时有八万四千亿百千那由他人民善根既淳熟故亦深厌世从王出家

「复次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既出家已即于众中整理衣服恭敬合掌遂便请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言『世尊云何菩萨修习思惟念佛三昧耶菩萨摩诃萨云何证此念佛三昧即得住于不退转地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前成就诸功德法

「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比丘如是问已彼鸯耆如来即便告彼王比丘言『善观作汝应当知有二种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即便得此菩萨念佛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信诸如来不生违逆二者信佛所说不敢谤毁作如斯念是为诸佛广大境界不可思议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奢摩他二者毘婆舍那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远离断见二者灭除常见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住于羞惭二者修于耻愧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时彼如来如是说已彼善观作王比丘复白鸯耆罗娑如来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惭愧已而能得斯念佛三昧耶

「尔时鸯耆罗娑如来等正觉即告彼善观作比丘言『善观作若诸菩萨摩诃萨于诸所作常行惭愧起身恶行生惭愧心起口恶行生惭愧心起意恶行生惭愧心起嫉妬时生惭愧心起懈怠时生惭愧心于诸佛所生惭愧心于诸菩萨摩诃萨所生惭愧心于住诸菩萨乘众生所生惭愧心于诸声闻乘所生惭愧心于诸辟支佛乘所生惭愧心于诸天人所生惭愧心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八


校注

分【大】分经【宋】【宫】经【元】【明】 䗍【大】螺【宫】 鞉【大】鼗【宫】 渡【大】度【宋】【元】【明】【宫】 瀑【大】暴【宋】【元】【明】【宫】 狗【大】兽【宋】【元】【明】【宫】 菩萨念佛三昧分【大】*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宋】【元】*【宫】〔-〕【明】* 颇梨【大】𭹳【宋】【宫】【元】玻瓈【明】 周【大】匝【明】 为【大】欲【宋】【元】【明】【宫】 之一【大】〔-〕【宋】【元】【明】【宫】 后【大】复【宋】【元】【明】【宫】 (隋味)【大】〔-〕【明】 周【大】匝【明】 众【大】种【明】 净华城【大】清华城【宫】 泥涂【大】涂泥【宋】【元】【明】【宫】 撤【大】彻【宋】【元】【明】【宫】 应【大】*应供【宋】【元】【明】【宫】* 大【大】人【明】 觉【大】觉上【宋】【元】【明】【宫】 当【大】常【明】 踊【大】涌【宋】【元】【明】【宫】 观【大】观作【宋】【元】【明】【宫】 受【大】授【宋】【元】【明】【宫】 请【大】诣【宋】【元】【明】【宫】 释【大】𩮜【元】【明】 分【大】经【宋】【元】【明】【宫】
[A1] 空虚【CB】【丽-CB】虚空【大】(cf. K07n0065_p0869c0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
关闭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