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三

末法成就品第七

尔时世尊复次为利益说此事业成就说伽他曰

当于未来世  劣慧之有情
为彼作利益  说此小悉地
若具于仪则  必定而成就
不择时宿曜  不择念诵处
应当请本尊  而求诸悉地
及钩召于他  或取于六分
应如是加持  及说念诵相
当于念嚩时  若阙加护
夺人精气鬼  盗窃成就物
并拏枳宁等  盗不思议物
当于念诵时  一切悉皆作
失物得无疑  取不坏摄
殊胜自终者  割割其莾娑
和调姜椒等  除弃筋及骨
真言者依法  即应施八方
先定尸林处  彼住鬼罗刹
真言者于彼  以稻华护摩
即速现神验  四衢及树下
山间大怖处  高声而唱言
尸林贸莽娑  鬼众大欢喜
所求皆与之  成就隐形法
严具及眼药  雄黄等悉与
成就佛顶者

尔时释迦牟尼佛观未来有情说速疾成就法复说伽他曰

即取彼摄嚩  如前不坏者
成就迷怛啰  逈树大河侧
于尸莽求成  清净而洗涂
香华以严饰  及余真言明
或以轮王顶  而用作加护
求成如是事  若不如是者
魔损害不疑  即应依仪轨
善伴骁勇者  行者坐心上
结拳打彼额  应诵真言王
无间而多诵  彼踴跃而起
名拳起尸法  当入于水中
日出乃至夜  结拳诵真言
成安怛但那  应取人莾娑
割截而护摩  依仪作成就
慧者不放逸  莾娑为怛啰
所求皆悉地  此诸佛所说
贪著于女人  贪染之有情
戒品无所堪  如是之有情
归依于三宝  六念以成器
应作如是思  随力而修行
修行者应当  勤修菩提心
设离彼修习  任运得成就
行者而不应  食于青黑物
于食生厌离  不坐卧高床
不应鼓颊食  亦不[口*(十/甲/寸)]唼食
所食量多少  大如孔雀卵
住威仪而食  如是等威仪
修行者应食  寂默而念诵
当住于木默  并住于修行
应住于身默  而作于护摩
应住于一默  悉地即成佛
若不如是默  真言不成就
于真言修行  寂默而迎请
当诵真言明  不共他同食
乃至于亲族  不应与同食
衣服及卧具  鎚铜熟铜器
以灰醋物洗  洗已而食用
水中作念诵  皆说诸仪则
不应与他人  而共同寝处
杂居生于过  贪染等摄受
调弄戏笑等  由此生于过
吉日斋戒处  须臾取时分
应作诸成就  自身及为他
咸皆于日宿  年月期限等
善恶诸悉地  行者次第修
于三神通分  此中成就胜
于此胜悉地  成就佛顶法
于二分八日  十四十五日
应知如是节  尤加而供养
以童女縒缕  复用香水洗
住戒而造作  应作最胜像
用以白檀等  更洗令清净
而不应截屈  然后而加持
午时应修持  具戒令其净
使匠者令画  然后修真言
吉日宿斋戒  应成最胜像
如是板等上  画得亦称赞
普通所先说  佛顶等胜像
当离毛发过  于𫄬或于板
坐于师子座  而画其本形
应用殊胜色  而以香胶和
支分皆圆具  其香离甲麝
用水应净滤  知已无过失
智者应画像  当于像中央
画佛师子座  皆以相庄严
炽盛之光明  从顶而流出
法轮之大印  应画于佛前
应画如是佛  金色而晃曜
右画观自在  虎皮以为裾
应画忿怒形  持佛并念珠
顶髻无量寿  肃然具三目
著莲华色衣  愍念诸有情
左边金刚手  身色如青莲
应画忿怒形  以忿怒眷属
持明大女使  金刚宾蘖罗
金刚笑师子  金刚拳圣者
甘露军咤利  近身而应画
难调令调尊  执持金刚拂
马头尊明王  意乐成就尊
白衣尊多罗  毘俱知遍照
如是之圣众  持莲左边安
一切皆应画  如彼本形状
广大画像仪  如大曼茶罗
略示画像法  如来之所说
于佛世尊所  两边应当画
无能胜大慈  毫相并佛眼
此等本形画  金色初日晖
皆坐于莲华  彼住真言身
此胜微妙像  诸顶成就中
以善轨则修  应画如是像
善闲教法者  清净画匠人
犎牛毛作笔  应取吉祥树
用此木为㡧  是像依法画
应坐于茅荐  当画此佛像
得此普通像  一切皆成就
乃于过去时  是妙音童真
无比威德者  身中出光明
犹如火聚光  种种寂意乐
照曜我三有  如是种之光
妙音身中出  是时获三地
五通大威德  则成为菩萨
作有情利益  佛顶不思议
自身是如来  三摩地形相
示现于众生  变化于三有
一切佛形相  以定现轮王
大真言王  能作众生利
犹如如意宝

尔时世尊告曼殊室利童真菩萨言汝曼殊室利童真利益有情被大甲胄以善巧方便调伏有情种种变化色身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有情而为说法令其觉悟时曼殊室利童真菩萨白佛言世尊以几所名号佛顶真言三摩地行差別世尊于世界转佛言所谓名俱摩罗名印捺啰帝名铄羯啰名坏宫名梵王名毘钮名大自在名自名劫比罗名部丹多名牟尼名底哩名羯啰沙名地名部弥名持宝名弥也弥也(二合)娑名一切去名一切处面名湿嚩名寂静名涅槃名己化名变化名难摧名天名阿苏罗名主名尊名主宰名最胜名引导名调伏者名福名吉祥名一切义成就名世尊名商羯啰名作寂名空名胜义名不实名感名名称名与者名悲者名慧名三摩名慈名水天名师子名犎牛名天名龙名药叉名仙名大仙名作者名流出者名世主名毘摩质多罗名三目名千眼名清净名威灵名三摩地名三摩地出生名三摩地生名才士名啰惹名丈夫师子名丈夫主名胜义名胜义名证名证实名三界主名世尊名无主名主名眼名实名梦莲华名光名火名鬼主名离欲名寂静欲名远离欲名远离过名坏过名尽过名摧过名健军主名大王名护世名持地名翳啰靺多名香象名白莲华名说空名现空名现悲名现道名有名不有名分別名无分別名离分別名坏分別名护世名善国名共许名夜摩名施财名嚩噜拏名俱尾罗名持国名善现名苏弥卢名金刚名如金刚名天妙名天妙趣名勇猛名大勇猛名能生名大能生名常名无常名常无常名转轮王真言名大真言名大药名论师名大论师名胜名无上名白名说白名丈夫名说丈夫名娑竭罗名大娑竭罗名海名大海名乌娜地名月名日名罗摩名洛乞叉么拏名想庄严名云名大云名聚名大聚名不相似名罗名军名大军名群名大群名人主名大人主名水藏名大水藏名龙象名师子骁勇名奇特名希熙名大希熙名财名大财名具财名大财宝名阿罗汉害烦恼名幻化者名持幻化名变化名作变化名具义名能鬪战名非异名不异名命名非命名山名大山名难坏名安乐慈住名神通名具力名具慧名不相似光又曼殊师利童子于我作如是知名不灭不生名真如名真性名实际名实性名众法名法界名涅槃名实名无二名有相名纯名意曼殊室利童子于此娑河世界知我名如来名佛名大师人天作如是知我名离童真于此世界调伏有情行意趣中成熟五阿僧祇百千为愚夫声闻示现名作如是言说知我尔所名号调伏成熟众生故于诸契经中说如是童真于恒河沙数佛世界中以种种名号有情知我童子随调伏成熟有情如来说法如来无所分別无功用无量种真言色身事相而转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菩萨言而说伽他曰

白分善时日  于端严宿曜
澡洗著净衣  斋戒住仪轨
八日十三日  十四十五日
或用于五日  依仪轨而作
护摩及供养  应施于八方
于如是等日  慇懃而供养
诸佛及缘觉  大威德声闻
观自在菩萨  金刚手大力
常忆念此等  修行者慇懃
供养如是等  菩萨威德者
圣天悉欢喜  明天威德者
于此修行人  悉皆而欢喜
行者于世天  供养不应礼
一切诸真言  威力不思议
新产及死家  残食及祭食
月经女作食  及以彼家食
旃陀罗家食  臭秽陈宿食
再经于烝煮  如上所说食
行者不应食  及献圣众食
亦不应食啖  如是等之家
悉不往饮食  及不往止宿
破坏悉地故  修行者当应
三时归三宝  应發菩提心
而作三种净  身净及语净
意净第三种  常观于六念
如是常修行  日日受八戒
当住于律仪  应作如是言
阿阇梨存念  称名我某甲
始从于今日  至明日出时
而于其中间  不断一切命
不盗他财物  梵行不婬欲
不作于欺诳  不歌舞作乐
不香鬘涂彩  不饮酒放逸
不应非时食  不卧高大床
如罗汉己持  我今亦如是

尔时释迦牟尼世尊观察金刚手菩萨说轮王佛顶世间出世间上上真言明教应三肘或两肘随意大小应作取细𫄬去毛发者以香汤令净洗安于东面于吉日宿直如先所说画像法画人应授与八支戒其画人诸根圆具成就十善业道者于彩色中不应用皮胶画佛形像身如金色作说法印于白莲华上结跏趺坐如来遍身光明炽盛从光中出众多轮从顶出光明背后上应画山峰于下右边应画持诵者如本形持香炉瞻仰世尊势秘密主此是轮王佛最胜画像法一切如来之所略说为令愍念有情故说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若见此佛像  一切佛所说
略说微妙像  能灭诸罪业
一切诸功德  悉皆到彼岸
诸天龙供养  若见此胜像
是人天供养  现世得成就
由此真言力  由见此像故
即多佛说  悉皆而称赞
为彼成就故  决定获悉地
功德皆增长  由见此像故
诸罪悉皆灭  此像为最胜
获四如意足  功德如大海
获得胜智慧  由修轮王明
得清净无垢  智慧皆殊胜
成佛两足尊  人天咸供养
由持此真言  转轮殊胜
是人清净者  修真言行者
此是诸佛体  威德无与等
不思议最胜  天龙及药叉
罗刹与步多  必舍遮起尸
是等威德者  见修顶轮王
成就持明者  悉皆而消融
帝释大威德  若见成就者
分座而同坐  及余威德天
三界无有比  与悉地者等
若见彼不起  头破作七分
设于俱胝劫  世尊若自说
功德无有尽  顶王不思议
若人修此者  彼成就最胜
得为忉利王  彼人终不死
无量俱胝众  围绕往余刹
变身如佛形  化诸有情类
变身金刚手  利乐诸有情
化作天帝释  或现于梵王
调伏诸有情  变现为帝释
有大威神通  拔济诸恶趣
地狱夜摩界  饿鬼及傍生
于城邑聚落  旷野及山林
变化诸资具  饮食妙卧具
愍念诸有情  悉皆而给施
我略说顶论  修行持明者
获得五神通  则成大菩萨
人中最胜尊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密印品第八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一切菩萨众善男子汝等应受一切如来出生大三摩地无比力超胜一切如来住真言身一切如来族真实大印真言无比威光神通流出无边奇特现威神力能生一切菩萨能摧一切俱胝魔摄伏一切菩萨令难调之人起于慈心善男子能成办一切事业我今说大印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世尊唯愿说从一切如来支分出生大印真言为众生利益故作易方便成就佛言汝当谛听我为汝说我今分別解说

二手内相叉作拳竖二大指此是一切如来心印即此印屈左大指入掌是为持莲华者印即前印屈右大指入掌左大指直竖是持金刚者印真言曰

谟萨嚩没驮冒地萨怛嚩(二合)南阿(引)尾啰吽

此是一切如来心印真言秘密主此名大勤勇心真言一切如来真实法能解脱地狱傍生夜摩恶趣能令一切有情作如来事摄召一切菩萨金刚手我略说能召梵王帝释夜摩水天俱尾罗等住十地菩萨大自在者尚能请召何况余类如前二手作拳舒二中指竖相合屈上第三节屈二头指互安于二大指甲上此名轮王根本大印恒河沙数量如来之所说未来佛当说此大轮王印此印名大印说为轮王顶此明即是佛利益有情故智者成就人若结此印处诸恶魔障等是处不敢住秘密主此轮王根本印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于百俱胝劫不能尽说其福设于千恒河沙数劫亦不能说其功能福利赞扬威德尔时如来说伽他曰

智者若受持  大威德菩萨
俱胝魔罗众  常不被沮坏
乃至百劫中  不堕于恶趣
若持轮王印  并诵是真言
由受持之福  如来大师说
于百俱胝劫  不能而赞叹
若有持此明  持戒精进者
应修此真言  轮王大力者
彼人不失慧  及不失正念
于千俱胝劫  未尝有忘失

金刚手此大印无比量力威德准前根本印二中指直竖合是则高顶王印以此于佛顶族中为灌顶印

以二手虚心合掌屈二无名指入于掌中以二大指面押二无名指甲上屈二头指相拄令圆如伞盖形此名白伞盖顶王印准前印舒二头指则是光聚顶王印准前印以二头指各安中指第三节是胜顶王印是则吉祥法轮大印名十二行相法轮印一切佛之所说能坏一切烦恼若见此印如亲见如来即此印以二头指㧙二中指背即名烦恼雹印亦名如来结跏印

金刚手此等五大印如来族中名转轮王大印秘密主此轮王大印等烦恼雹法轮光聚顶胜顶高顶并白伞盖顶如是等印悉皆是轮王印

以二手虚心合掌双屈二大指入掌中此印名如来心印亦名如来大勇猛印

以此印真言七遍加持心先世流转中所作一切罪悉皆得除灭即顶上解散通一切成就以此加持自身即成一切如来之所加持身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麌那𠼝尾𠼝娑嚩(二合引)

此大真言同五字真言行以此护身常应加持于心兼用五字获大威德力

以二手虚心合掌十指互相交令虚其掌此名一切办事佛顶印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咤噜(二合)满驮娑嚩(二合引)(引)

金刚手此一切办事真言于佛顶教中此是一切佛顶心于一切事业处当用修行者以此应护身

以右手握大拇指作拳以左手执袈裟角此名锡杖印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度那(引)尔多啰拏吽(引)

此是锡杖明  能制难调者
护身故应用  常于成就处
应用锡杖印  印真言相应

先以左手仰掌安于脐下以右手覆左手上右手小指与左手大指互相加其掌令虚名如来钵印

当于恐怖处  饥渴障难时
应诵是真言  诸苦悉无有

真言曰

唵卢迦播攞(引)地瑟耻(二合)多驮啰驮(引)也摩诃努婆(去)嚩没驮跛怛啰(二合)娑嚩(二合引)(引)

钵真言大力  诸佛所加持
一切诸众生  由念除饥渴
险道旷野中  修行者忆念
当加于自身  真言印相应

以二手内相交仰掌二头指侧相拄二大指各捻头指下节倒安眉间名如来毫相印真言曰

曩谟萨嚩怛他(去引)蘗帝啰曷(二合)毘药(二合)三藐三没第毘药(二合)系满驮满驮底瑟姹(二合)底瑟姹(二合)(引)啰也驮(引)也儞论驮儞论度(引)啰拏(二合)么尼娑嚩(二合引)(引)

此是毫相印  能具大人相
能与诸悉地  是印大威德
若人持此印  毫相威德者
彼皆得成就  由结诵此明

用前印加持于颈则成颈印加持于鼻则成鼻印如来鼻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哩吽泮娑嚩(二合引)(引)

行者加自鼻  彼终无鼻疾
于百俱胝劫  彼终不患鼻

二手密合掌屈二头指各安中指背上大指屈入掌名为佛眼印

一切佛顶中  应用此大印
最胜灭诸罪  决定得成就
修轮王佛顶  若常结此印
清净而受持  不久彼成就
一切佛顶法  设积百劫福
若得此印契  诵佛眼真言
其福与彼等  此佛眼印明
能成一切业

即说真言曰

曩谟萨嚩怛他帝瓢啰曷(二合)毘药(二合)三藐三没第毘药(二合)(引四)噜噜塞普(二合)噜入嚩(二合)攞底瑟姹(二合)悉驮噜左儞萨嚩啰他(二合)娑但儞娑嚩(二合引)

尔时世尊告金刚手菩萨言金刚手此佛眼大明妃我从十俱胝如来所授得此陀罗尼金刚手由忆念此明一切真言圣天现其修行者前于一切真言教法悉皆成就由诵持此真言一切金刚族悉皆成就是故金刚手修佛顶真言者当诵持此明妃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金刚手此佛眼大明妃我今释迦牟说为利益诸有情故金刚手此陀罗尼暴恶嗔怒有情前应诵皆得欢喜难调暴恶鬼魅降伏皆欢喜于一切鬪诤言讼鬪战皆得寂秘密主若修行佛顶真言者不得成就彼应以此大明妃真言相和诵之决定有大应验速疾成就若未经一二三期限不得和诵乃至第四遍求悉地不得成就然后加此大明妃真言和诵当速疾现验得成就初一二三四所不应加若加之则损持明者则用前印以二头指各㧙中指背是如来眉印一切如来说我今演说

设有讫哩(二合)底迦
及嚩萨苏天  秘密大威德
及欲天子等  并及持犁天
如是诸天类  若见是印契
怖畏而驰走  何况地居者

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纥哩(二合)

即以前眉印开竖二大指如口形相去中指两穬麦常结此口印置于自口上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枳哩枳

此明大威德  速疾作诸业
若常加持口  修行成就人
彼人语无碍  尽于三界中
彼人常言音  显现美妙音
不患口疾病  无量俱胝劫
自在毘纽天  不伏人教令
当于是人所  出言皆顺伏
天龙键达王  及余大威德
悉皆得调伏  何况诸凡愚

以右膝著地竖左膝左手引向后荅势以右手当心为拳竖头指作期克势凌身向前名为无能胜大印

能摧一切魔  能除诸魔障
大力欲自在  世间魔军主
波旬第二名  亦名欲自在
间大威德  若欲作障难
无量俱胝魔  于彼而共住
当于尼连河  无量俱胝魔
现种种形状  魔军恐怖形
我证无上智  世间中最胜
梵魔及沙门  世中无所得
当于晨朝时  得证无上句
为坏彼魔故  持种种形者
当时我宣说  此明大威力
变现天女形  于大师前住
摧坏暴恶魔  持无量种形
此中说真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户鲁户鲁战拏里摩镫倪(妍以反)娑嚩(二合)(引)

复次秘密主  无能胜大明
等正觉佛说  行者护身故
一切时应护  于大障碍处
鬼魅恶形怖  成就佛顶者
大力能加护  常加持己身
常得大加护

先端身结跏作勇健坐以左手仰掌安脐下结跏上舒右手竖掌向外以大指捻无名指甲上头指屈在中指背令不相著名如来铄讫底(二合)

若结此印者  不夺其威力
今世及他世  智者结此印
获得如来力  若诵此真言
诸佛皆加持

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尾惹曳摩阿铄讫底(二合)讷驮哩吽泮咤尾惹以儞泮咤 莾誐黎泮 娑嚩(二合)

三时若忆持  修持轮王顶
速疾得悉地  三界中无碍

准如前印右手覆在左手上相去一穬麦间名如来脐印

此诸佛大力  若能常忆念
共明而相应  腹中食不消
惰于禅定  若患于寒热
小腹及两脇  头痛及诸疾
除多种逼恼  常获身无疾

即说成就真言曰

曩谟三满多没驮南唵质置质置娑嚩(二合引)(引)

是诸如来脐  是则真言印
令现种种色  熙怡奇持事
示现诸神通  种种无有尽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第三


校注

卷【大】卷第【宋】【元】【明】末法成就品第七卷【甲】【乙】 末法成就品第七【大】〔-〕【甲】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末法成就品第七【宋】【元】 法【大】故【宋】【元】【明】【甲】【乙】 嚩【大】*缚【宋】【元】【明】【甲】【乙】* 割【大】剖【甲】 眼【大】服【甲】 啰【大】*罗【明】【甲】【乙】* 踴【大】踊【宋】【元】【明】【甲】【乙】 [口*(十/甲/寸)]【大】博【宋】【元】【明】【甲】【乙】 木【大】语【宋】【元】【明】【甲】【乙】 并【大】若【宋】【元】【明】【甲】【乙】 臾【大】更【甲】【乙】 等【大】香【甲】 𫄬【大】*㲲【宋】【元】【明】【甲】【乙】* 知【大】胝【元】【明】【甲】【乙】 犎【大】*峰【甲】* 㡧【大】损【甲】 之【大】种【甲】 大【大】天【明】 受【大】授【甲】 在【大】然【宋】【元】【明】【甲】 他【大】他多【甲】 弥也【大】〔-〕【宋】【元】【明】【甲】【乙】 娑【大】沙女【宋】【元】【明】 地【大】提【宋】【元】【明】 实【大】*宝【宋】*【元】*【明】* 靺【大】棘【宋】【元】【明】 王【大】王名【甲】 罗【大】啰【宋】【元】【明】【甲】【乙】 睺【大】侯【宋】【元】【明】 希熙【大】*熙怡【宋】*【元】*【明】* 成【大】成又【宋】【元】【明】【乙】 河【大】诃【宋】【元】【明】【甲】【乙】 知【大】如【甲】 知【大】〔-〕【甲】 欲【大】欲【宋】【元】【明】【甲】【乙】 熟【大】*就【甲】* 功【大】功德【宋】【元】【明】【甲】【乙】 啖【大】啖【宋】【元】【明】【甲】【乙】 当应【大】应当【甲】 说【大】说说【宋】【元】【明】 即【大】则【宋】【元】【明】【甲】【乙】 王【大】主【宋】【元】【明】【甲】 胝【大】*知【甲】* 现【大】化【明】【甲】【乙】 论【大】轮【甲】【乙】 (菩提经)十一字【大】〔-〕【明】 力【大】〔-〕【宋】【元】【明】【乙】 唯【大】惟【宋】【元】【明】【甲】【乙】 谟【大】*莫【宋】【元】【明】【甲】【乙】* 合【大】合引【宋】【元】【明】【甲】【乙】 南【大】南引一【宋】【元】【明】【乙】 欠【大】欠二【宋】【元】【明】【乙】 利【大】利故【甲】 竖【大】〔-〕【甲】 㧙【大】著【甲】 入【大】〔-〕【宋】【元】【明】 南【大】*南引一【宋】【元】【明】【乙】* 𠼝【大】𠼝二【宋】【元】【明】【乙】 诃【大】诃引三【宋】【元】【明】【乙】诃引【甲】 行【大】行者【乙】 唵【大】*唵引二【宋】【元】【明】【乙】* 合【大】合三【宋】【元】【明】【乙】 引【大】〔-〕【甲】 引【大】*引四【宋】【元】【明】【乙】*〔-〕【甲】 执【大】执握【宋】【元】【明】【甲】 引【大】引三【宋】【元】【明】【乙】 明【大】印【甲】 唵【大】唵引一【宋】【元】【明】【乙】 多【大】多二【乙】 啰【大】啰二【宋】【元】【明】啰也【校异-乙】 也【大】也三【宋】【元】【明】【乙】 诃【大】诃引【宋】【元】【明】【乙】 去【大】去引【宋】【元】去声引【明】【乙】 引【大】引四【宋】【元】【明】【乙】 去【大】去声【明】【乙】 瓢【大】*瓢一【宋】【元】【明】【乙】* 啰【大】啰啰【宋】【元】【明】 合【大】合二【宋】【元】【明】【乙】 合【大】合三【宋】【元】【明】【乙】 系【大】系四【宋】【元】【明】【乙】 驮【大】驮五【宋】【元】【明】【乙】 合【大】合六【宋】【元】【明】【乙】 也【大】也七【宋】【元】【明】【乙】 合【大】合八【宋】【元】【明】【乙】 引【大】引九【宋】【元】【明】【乙】 尼【大】尼三【宋】【元】【明】【乙】 吽【大】吽引【宋】【元】【明】【乙】 引【大】引三【宋】【元】引四【明】【乙】 合【大】合二【宋】【元】【明】【乙】 合【大】合三【宋】【元】【明】【乙】 噜【大】噜五【宋】【元】【明】【乙】 合【大】合六【宋】【元】【明】【乙】 儞【大】儞七【宋】【元】【明】【乙】 诃【大】诃引八【宋】【元】【明】【乙】 授【大】*受【宋】【元】【明】【乙】* 当诵持【大】常诵【宋】【元】【明】常诵持【甲】【乙】 尼【大】尼佛【甲】 静【大】就【明】 合【大】合引三【宋】【元】【明】【乙】 吽【大】吽引四【宋】【元】【明】【乙】 哩【大】哩二【宋】【元】【明】【乙】 纽【大】钮【宋】【元】【明】【乙】 荅【大】搭【宋】【元】【明】【甲】【乙】 凌【大】陵【乙】 间【大】天【宋】【元】【明】 言【大】言曰【甲】 鲁【大】鲁三【宋】【元】【明】【乙】 妍以反【大】并以反【宋】【元】供以切【明】【甲】【乙】 引【大】引四【宋】【元】【明】【乙】 摩【大】么【宋】【元】【明】【甲】【乙】 合【大】合三【宋】【元】【明】【乙】 咤【大】咤四【宋】【元】【明】【乙】 咤【大】咤五【宋】【元】【明】【乙】 合【大】合引【宋】【元】【明】【乙】 诃【大】诃引六【宋】【元】【明】【乙】 惰【大】堕【甲】 引【大】引三【宋】【元】【明】【乙】 令【大】今【宋】【元】【明】【甲】 乙本奥书曰贞享甲子九月二十四日校点共了是为今日授于诸徒也净严四十六
[A1] 恒【CB】【丽-CB】洹【大】(cf. K36n1290_p0857c21)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3)
关闭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3)
关闭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3)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