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卓解卷第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成佛不成佛俱是辨空华之浓淡受记不受记俱是较兔角之短长到此地系珠我也醉酒我也更何贫苦可抛何富贵可得哉)

一个圆明净觉心  人人本具向他寻  必蒙受记方成佛  总是将金去换金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

(从父母得名故云子)

(见有二意一见迹二见功德众人但见迹为声闻而不能知本是菩萨故云见否子不速得佛否)

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标其迹为说法第一以法身妙体垂胜迹也)

亦常叹其种种功德

(标其本地福慧万行法门或云种种)

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

(助宣我法者即是迹中助宣半满之法也在鹿苑迹为下根声闻即是护持助宣三藏半满之法迹在方等示受弹呵即是护持助宣对半明满之法迹在般若即是护持助宣带半明满之法迹在法华得悟即是护持助宣废半明满之法)

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言富楼那非止于我所助宣半满之法而于久远佛所亦复助宣半满之法令其生信护持助宣又于空法明了即拟助宣带半明满之法四无碍智即四无碍辩令各各得解辩说无碍一切闻者悉解其言说皆是真实皆随可度者而有所益立三菩萨者即是助宣废半明满之法四教)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净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谿㵎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虗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地平如掌者海底有石名掌此石无有一微尘许不平)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婬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法食闻法也法喜食者正闻属法食已为喜食禅食者谓以禅法自资不须段食法即是喜)

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徧满其国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
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
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  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  种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
心则怀疑惑  今此富楼那  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  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
而于诸佛所  现居弟子上  名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  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
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  而自净佛土
未来亦供养  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正法
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  说法无所畏
度不可计众  成就一切智  供养诸如来
护持法宝藏  其后得成佛  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  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
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满其国土  声闻亦无数
三明八解脱  得四无碍智  以是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  婬欲皆已断  纯一变化生
具相庄严身  法喜禅悦食  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女人  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
功德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  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  我今但略说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千二百人已得小乘果不为见思所恼故心自在)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㝹楼䭾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迦留陀夷黑光也优陀夷日出时所生光周陀云周利此云大路边生其母随夫往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行至中路即诞如是二度凡生二子乃以大小別之大即周陀小即莎伽陀亦云槃陀伽此云小路边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千二百人咸欲得记者亦如遇王饍而希王勅也同号普明者同因四谛發明也三乘同观四谛各得领悟是知四谛为三乘之端首先记陈那者以其初解四谛也佛许千二百而別叙五百者五百在会其余在外前迦叶等宣说佛法引穷子为喻如库内珍财元我故物良由不能即认劳长者方便诱引经二十年始知应分此中喻以衣下宝珠本非外有任意可用)

憍陈如比丘  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  具足诸神通
名闻徧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
故号为普明  其国土清净  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  游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
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  心怀大欢喜
须臾还本国  有如是神力  佛寿六万劫
正法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  法灭天人忧
其五百比丘  次第当作佛  同号曰普明
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  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  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
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  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说  迦叶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  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  汝当为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

(系珠譬领上王子结缘也譬如有人即二乘之机也家即大乘教醉酒卧者当时大机暂發无明暂伏以得闻经内心微解如至亲友家奈无明未豁如醉酒而卧)

其人醉卧都不觉知

(此领中间懈退不受大法也醉卧不觉知者无明心重寻复不忆也)

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此领上中间接之以小受三乘化也)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

(此示珠譬宿世因缘也)

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此劝贸譬得记作佛也珠虽价贵必须贸易方有用了因内解一解一切解贸令现行一行一切行)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  安隐授记声  欢喜未曾有
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  自悔诸过咎
于无量佛宝  得少涅槃分  如无智愚人
便自以为足  譬如贫穷人  往至亲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著内衣里  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
不觉内衣里  有无价宝珠

(𮌞譬大通佛所先闻方便系珠譬王子覆讲后结大缘)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
富有诸财宝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授记庄严事  及转次受决  身心徧欢喜

(一大藏教不出藏通別圆以三藏为小乘故半属小满属大助宣半满摄小于大也对半明满申大于小也带半明满就小喻大也废半明满舍小趣大也〔智〕大师判如来所说惟阿难迦叶舍利弗憍陈如等助佛四教宣扬满理但藏中菩萨乘非小乘宜清凉师派小五教)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学无学者能一念回光复还天性无边恶业直不顿消无边功德一时具足更说什么学无学)

夙习未消须要灭  习消学灭总虗言  人人有水皆含月  我道无云便是天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徧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  阿难持法者  当供养诸佛
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  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  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
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  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  种佛道因缘

尔时会中新發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  安住于佛道
方便为侍者  护持诸佛法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  罗睺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  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  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
唯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  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  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
以求无上道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輭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  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
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  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  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
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  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  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
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  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徧  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阿难是佛之弟罗云是佛之子授记居于后者自疎而亲也二人之记劫国庄严寿命眷属皆出菩萨之上者明其因深也阿难与佛同时發心不取速证坚誓 法罗云于佛佛前示为长子密修梵行不欲滞小声闻宜乎记居菩萨之上罗云即罗睺罗)

○法师品第十

(此品明六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六供养皆人中模范)

当人只恐信不笃  信得笃时心即佛  如施五彩白纸中  不须百样功劳碌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

(欲以妙法凭寄药王使其领受告语八万皆流通也)

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于佛前当机妙悟者是多闻深解五百及二千是也今所拣者乃是八部四众三乘之类故言如是等类咸于佛前者明其时节值佛在座也一句一偈者闻法极少也乃至一念者时节最促也随喜者自未有行但随喜其法也皆与记当得菩提明其得佛果也)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缯葢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

(明现在下品师相即是五种法师十种供养也)

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葢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別妙法华经

(曾供养者明先世因深也愍众生故生此人间明现世功大也若有人问下明未来报重也)

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

(下品师亦许弘法以助正教)

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

(经是如智所说说于如理今日行人秉此如教宣于如理即是如来使也行如来事者如来以如智照如理为事)

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初心学人读诵经者若加毁訾则能令其所学事废故获罪多佛既冤亲平等不受障碍故言罪轻)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佛以定慧庄严而说此经若人读诵此经者则是能修佛之定慧也)

则为如来肩所荷担

(在背为荷在肩为担若人读诵此经则能得佛非权非实法身之体亦能得佛能权能实二智之用)

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葢幢幡衣服𮌞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随所向方者上明以法为师今明堪为人师有所趣向悉与实相相应皆可敬顺应供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妙经所诠之广大即当人自性之广大妙经所诠之义理即当人自性之义理妙经该始该终即当人自性该始该终妙经通真通俗即当人自性通真通俗当人不悟自性于自性圆融之地生物我见生六十二见乃至万差轮回不已)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当知佛所使  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舍于清净土
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恶世  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
及天宝衣服  天上妙宝聚  供养说法者
吾灭后恶世  能持是经者  当合掌礼敬
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  及种种衣服
供养是佛子  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
受持是经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劫中  当怀不善心  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
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  得无量功德  叹美持经者
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劫  以最妙色声
及于香味触  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
若得须臾闻  则应自欣庆  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  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
法华最第一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已者大品已上渐顿诸说也今者同一座席同诠无量义经也当者谓涅槃也大品等渐顿诸说皆带方便取信为易今法华论法则一切差別融通归一论人则师弟本迹俱皆久远故难信解)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

(隐而不说为秘总一切法为要真如实相包蕴为藏不可分布妄授者深智可授无智不信也)

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

(未曾显说者于三藏中不说二乘作佛亦不明师弟本迹方等般若虽说实相之藏亦未發迹显本故名为秘迹即轨)

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佛世尚尔何况未来理在难化也此法在人则人尊贵如来衣覆者言能持说此经即是修学大忍是为衣覆佛护念者尊崇实相發生实智也四信为信四弘为愿力大智为善根力)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葢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法在处即处贵夫佛生处得道转法轮入涅槃等处皆应起塔不复安舍利者经卷为法身舍利)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若未善行菩萨道者禀前三教未能巧度若闻是经即入圆教名巧度为善行也)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知必得近三菩提果者安乐行中名为近处此菩提果佛眼佛智知见处为体)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乾土知水尚远施功不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一约观门一约教门观门者众生之心具诸烦恼名高原初从假入空但见空不见不空断四住惑如凿乾土次从空出假先知非假今知非空因兹二观得入中道能伏无明生闻思修如获清水)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法华中获闻思修即是圆观三慧方能近果)

(诸佛初中后说莫不指归自心成佛苟能自信不疑虽未即证已胜三乘成佛不远如见湿土知水必近胜彼高原也)

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一切菩萨者明诸教中权因也三菩提者明一切菩萨所得权果也开方便门者为实施权总是方便知是实相即开也)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發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室衣座三名为三轨修无缘慈是入如来室修寂灭忍是著如来衣修于中空是坐如来座辙迹)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慈悲覆物惠利归多之如室悲拔一切苦慈与一切乐即人天涅槃常住等乐如来衣者遮彼恶障己丑各之为衣如来座者安心于空方能安他安名之为座)

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五种法师用此三法自轨用此化他利人)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舍诸懈怠  应当听此经  是经难得闻
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须水  穿凿于高原
犹见乾燥土  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
决定知近水  药王汝当知  如是诸人等
不闻法华者  去佛智甚远  若闻是深经
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  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若人说此经
应入如来室  著于如来衣  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  广为分別说  大慈悲为室
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  处此为说法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我千万亿土  现净坚固身
于无量亿劫  为众生说法

(此总明如来以五事利益之意也)

若我灭度后  能说此经者  我遣化四众
比丘比丘尼  及清净士女  供养于法师
引导诸众生  集之令听法  若人欲加恶
刀仗及瓦石  则遣变化人  为之作卫护
若说法之人  独在空闲处  寂寞无人声
读诵此经典  我尔时为现  清净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为说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为四众说  空处读诵经  皆得见我身
若人在空闲  我遣天龙王  夜叉鬼神等
为作听法众  是人乐说法  分別无罣碍
诸佛护念故  能令大众喜  若亲近法师
速得菩萨道  随顺是师学  得见恒沙佛

○见宝塔品第十一

(三周法备四众记圆法身之谈既全本愿之心亦足故感过去之多宝佛塔以致现在释迦尊集分身而开塔会古今于一念十方诸佛国即是吾心)

法身周遍莫他求  求则分明错念头  记得古人曾有语  骑牛不必更寻牛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䟦栴檀之香充徧世界其诸幡葢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

(栏楯是总持龛室千万者无量慈悲之室亦是无量空舍幢幡是神通胜相垂宝璎珞者四十地功德也宝铃万亿即八音四辨四面出香者四谛道风也高至四天王宫者穷四谛理也)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幡葢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此多宝称叹释迦正是证前开权显实不虗也大慧即是诸佛智慧)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發是音声尔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彼佛成道临灭度时于天人大众中告诸比丘我灭度后欲供养我全身者应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处处若有说法华经者彼之宝塔皆涌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赞言善哉善哉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涌出赞言善哉善哉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前文假言托喻一一皆指当人自心犹恐不信故借多宝现塔为证塔中佛即真心也高五百由旬者竖超五位也纵广二百五十由旬者横出二十五有也住在空中则上不依天下不著地依实相中道而住也宝塔中有全身者即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实相清净出生一切法宝故号多宝)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尔时佛放白毫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玻瓈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徧张宝幔宝网罗上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徧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徧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徧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种种诸宝以为庄校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徧覆其上悬诸幡葢烧大宝香诸天宝华徧布其地

(邻陀云石须弥云妙高)

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

(铁围四洲之外围者有大小之別须弥居四洲之中)

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徧覆其上悬诸幡葢烧大宝香诸天宝华徧布其地尔时东方释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尔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徧满其中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以此宝华散佛供养而作是言彼某甲佛与欲开此宝塔诸佛遣使亦复如是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虗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

(开塔表开〔维〕见佛表显实亦是证前复将开后也)

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上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

(古佛塔现示灭而不灭释迦入塔示生而不生)

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远惟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虗空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虗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主世尊  虽久灭度  在宝塔中
尚为法来  诸人云何  不勤为法
此佛灭度  无量数劫  处处听法
以难遇故  彼佛本愿  我灭度后
在在所往  常为听法  又我分身
无量诸佛  如恒沙等  来欲听法
及见灭度  多宝如来  各舍妙土
及弟子众  天人龙神  诸供养事
令法久住  故来至此  为坐诸佛
以神通力  移无量众  令国清净
诸佛各各  诣宝树下  如清净池
莲华庄严  其宝树下  诸师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严饰  如夜暗中
然大炬火  身出妙香  徧十方国
众生蒙熏  喜不自胜  譬如大风
吹小树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告诸大众  我灭度后  谁能护持
读诵斯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其多宝佛  虽久灭度  以大誓愿
而师子吼  多宝如来  及与我身
所集化佛  当知此意  诸佛子等
谁能护法  当發大愿  令得久住
其有能护  此经法者  则为供养
我及多宝  此多宝佛  处于宝塔
常游十方  为是经故  亦复供养
诸来化佛  庄严光饰  诸世界者
若说此经  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
及诸化佛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發大愿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  掷置他方  无数佛土
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  动大千界
远掷它国  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
为众演说  无量余经  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  于恶世中  能说此经
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  手把虗空
而以游行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自书持  若使人书  是则为难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于梵天
亦未为难  佛灭度后  于恶世中
暂读此经  是则为难  假使劫烧
担负乾草  入中不烧  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  若持此经  为一人说
是则为难  若持八万  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  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
得六神通  虽能如是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
是则为难  若人说法  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  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
是则为谁

(八万四千及十二部皆通大小若通于小但令听者得小乘神通若立有顶此约不得通者为况故知圆经暂读暂说诚为不易)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诸善男子
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  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  是则勇猛
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
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  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
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  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  皆应供养

(此明能持此经则成胜行也)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此一品谓之得闻经之机修道之要乃成佛最速者也)

虗空体本绝云霞  纵有云霞见自差  会得虗空本无物  仙人终日说莲华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發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  推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

(阿私仙云无比)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  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  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
身心无懈倦  普为诸众生  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求  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为汝说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

(善知识有三一外护二同行三教授言外护者己身心为内望他身心为外言同行者己他递相策發人异行同故言教授者宣传圣言名之为教训诲于我名之为授)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發缘觉心恒河沙众生發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提婆达多是佛积世恶友而佛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此乃处逆为顺之象也即彼龙类而修菩萨行且龙乃异类女非男子八岁非耆德刹那非久修一念献珠便得成佛者明解佛性也)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葢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转

(达多能为众恶故谓之极顽愚大罪人具足丑相明者善观不因讪谤起冤亲所以佛亦授记作佛者显示恶业迹也佛性本也本既存而迹可消罪可灭而佛可证故引龙女顿成佛之事以实之)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虗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文殊既不起而往其土亦即秽而净)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虗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虗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今闻实教悉住大乘法也)

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徤  化度无量众  今此诸大会
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  令速成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發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所叹龙女不出弘誓定慧诸行智慧是慧深入是定慈念是誓)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  徧照于十方  微妙净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  用庄严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
无不宗奉者  又闻成菩提  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法  度脱苦众生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

(圆珠表其修得圆因奉佛是将因尅果佛受疾者表龙女获果速也)

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魔梵释女皆不舍身不受身悉于现身成佛故偈言法性如大海凡夫贤〔圣〕平等无高下唯有心垢净取证如反掌)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记

(无量众生等彼土蒙益也娑婆世界等此土蒙益也南方缘熟宜以八相成道此土缘薄秪以龙女教化此是权巧之力得一身一切身普现色身三昧也)

时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智积初未信受执別教为疑身子亦未信受挟三藏教为难今方知龙女依圆修行速疾成佛故与一切默然信受也)

○持品第十三

(二万菩萨奉命弘经故名持品经是照心之灯心是持经之地)

持此经时万虑沉  逢违逆顺莫呻吟  工夫做到至诚地  三世十方即一心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与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坐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实故

(此诸声闻既得授记已登初住破无明惑得无生忍發起如来抵于安乐也)

(因宝塔品深赞持经之人提婆品又诫求法者当尽诚故药王等二万菩萨發愿持经有五百声闻八千有学虽得授记忍力未充故誓愿于他国持经波阇波提比丘尼自鄙女身虽闻声闻得记犹疑绝分今见龙女成佛方乃發心)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

(憍昙弥尼众主也)

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世尊导师  安隐天人  我等闻记
心安具足

诸比丘尼说是偈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广宣此经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即从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勅我等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复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见告勅我当云何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發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反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即时诸菩萨俱同發声而说偈言

惟愿不为虑  于佛灭度后  恐怖恶世中
我等当广说

(诸菩萨等请护弘经即是自述弘经方轨)

有诸无智人  恶口骂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当忍  恶世中比丘  邪智心谄曲
未得谓为得  我慢心充满  或有阿练若
纳衣在空闲  自谓行真道  轻贱人间者
贪著利养故  与白衣说法  为世所恭敬
如六通罗汉  是人怀恶心  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练若  好出我等过  而作如是言
此诸比丘等  为贪利养故  说外道论义
自作此经典  诳惑世间人  为求名闻故
分別于是经  常在大众中  欲毁我等故
向国王大臣  婆罗门居士  及余比丘众
诽谤说我恶  谓是邪见人  说外道论义

(阿练若或曰阿兰若大论翻远离处萨婆多论翻闲静处或翻无诤)

我等敬佛故  悉忍是诸恶  为斯所轻言
汝等皆是佛  如此轻慢言  皆当忍受之
浊劫恶世中  多有诸恐怖  恶鬼入其身
骂詈毁辱我  我等敬信佛  当著忍辱铠
为说是经故  忍此诸难事  我不爱身命
但惜无上道  我等于来世  护持佛所嘱
世尊自当知  浊世恶比丘  不知佛方便
随宜所说法  恶口而嚬蹙  数数见摈出
远离于塔寺  如是等众恶  念佛告敕故
皆当忍是事  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说佛所嘱法  我是世尊使
处众无所畏  我当善说法  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  诸来十方佛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苫末罗名金色王摩睺罗伽大蟒神乾闼婆乐神兜率陀名睹史多阿修罗名非天迦楼罗〔公〕翅鸟紧那罗人非人阿惟越致即不退转)

(六欲天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接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五欲者一财欲二色欲三饮食欲四名欲即势名也五睡眠欲人之睡眠怠堕放纵乐著无厌也)

(出世五欲财即功德法财色即三十二相紫摩金色食即法喜禅悦食名即十号具足名称普闻睡即首楞严三昧大定也)

(细阅经旨佣作原为方便直领是佛本怀若能目下自承当何须门外覔三车何必五十年后遇真子火宅本是清凉地痴穷尽是到家儿)

(佛未出世此法华经隐隐在天地万物佛出世显示于佛口佛去世便是佛之分身若不见此法华经何处得聆佛语何处得睹佛相)

(诸法实相不越世出世间诸法之常境众生不悟诸法不了法性昧昧然于此境上造诸恶业流浪生死故大圣指为梦幻为泡影令人于此法境上求个无相无名不动不变的真理至声闻等未透诸法圆妙于此境上厌苦求乐破有执空故大圣指此诸法即是真空即是妙有令人于此法境上求个圆融妙会的觉性若菩萨大乘劫劫苦修世世力进务欲度尽众生证极道果亦未直趋无上菩提故大圣又指诸法即是实相即是法性即是佛理)

妙法莲华经卓解卷第四


校注

善一作咄 智下应有者字 维疑权 求一作身 之下应有所字 圣下疑脱众字 公疑金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己【CB】巳【卍续】
[A12] 憍陈【CB】陈憍【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己【CB】巳【卍续】
[A28] 己【CB】巳【卍续】
[A29] 己【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己【CB】巳【卍续】
[A34] 己【CB】巳【卍续】
[A35] 己【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已【CB】巳【卍续】
[A39] 已【CB】巳【卍续】
[A40]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华经卓解(卷4)
关闭
法华经卓解(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