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卓解卷第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徧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徧照其国。
(徧体毛功德。众好功德。相功德。白毫功德。不及肉髻功德。故是大人相也)。
(此叙福由者。由值先佛多也。甚深智慧。即智慧庄严也)。
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
(十六三昧。即福德庄严也)。
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
(如来力是座力。神通力是室力。庄严力是衣力。此受弘经之大旨。利物之宗要)。
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华。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河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發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皷自鸣。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入七宝台。上升虗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
(天竺有青莲华。其叶修广。青白分明。有眼目之相。故云目如广大等也。天力士。名端正。志力勇猛)。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直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无多贪欲嗔恚愚痴嫉妬悭慢不。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不。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不。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
(今经三处问讯病恼。顺同居施化境本。生身示同人法故。二约礼仪法尔而然故。三约三身通大小故。分身既散。塔闭如故。多宝居于塔内。故愿示之令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
(多宝既顺佛请。即于塔内而答妙音。又问妙音昔世种何善根)。
修何功德。有是神力。
(此问妙音。中间修何功德。今日有是神力耶)。
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植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毗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
(示三十四凡身四圣人身。结成十法界六道耳。此问今住何处。而能如此自在利益)。
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
(三昧与陀罗尼。体一而用异。寂用为三昧。持用为陀罗尼。又色身变现为三昧。音声辩说名陀罗尼。又舌根清净名陀罗尼。余根清净名三昧。都是六根清净法门耳)。
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妙音还本土。动地雨华者。菩萨经历诸国。能饶益一切众生也)。
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
(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者。表此心为无上顶法也。放眉间白毫相光者。表此心从中道涌出也。光照东方百八万亿诸佛世界者。众生心动。则具百八烦恼。圣人了达。即动非动。超烦恼而证清净实相。故以三昧力。化作八万四千莲华者。转八万四千尘劳。为八万四千法门也)。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音以观观者。楞严中惟叙入道。秪一耳根。此中正叙功德。故兼慈意。惟此意根。具摄六根功德。故获如来二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鎻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發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观音势力既大。加护亦旷。岂止七难。徧法界皆能救护。故言巍巍)。
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
(唐言徒。捐言弃)。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
(六十二亿。举福田多。尽形寿。举时节多。四事具足。举种子多。云何游。是问身业。云何说。是问口业。方便。问意业)。
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梵王。即色界天主也。名为尸弃。此云顶髻)。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为说法。
(帝释。即天王也)。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八徤提。天中力士。又称鸠摩伽)。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毗沙门此云多闻。天王为大。人王为小。就人王中。金银铜铁四种轮王)。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昔有国王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次第。拘留孙佛。探得第一筹。乃至楼至。当千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说法。一愿为金刚。护千兄教)。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种种形。明示现身广。诸国土。明所化处广。度脱众生。明得益广)。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由施众生无畏。从德受名。众生于畏得脱。为作此名)。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法施者。如法施也。财即是法。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具足。于法平等。于财亦等)。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持地者。菩萨有十法。名持地三昧)。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發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陀罗尼。翻总持。又翻能遮能持。能持善遮恶也)。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呪以守护之。即说呪曰。
安尔。曼尔。摩祢。摩摩祢。旨𨽻。遮棃第。賖咩。賖履多玮。膻帝。目帝。目多履。娑履。阿玮娑履。桑履娑履。叉裔。阿叉裔。阿耆腻。膻帝。賖履。陀罗尼。阿卢伽婆娑。簸蔗毗叉腻。祢毗剃。阿便多逻祢履剃。阿亶哆波隷输地。欧究隷。牟究隷。阿罗隷。波罗隷。首迦差。阿三磨三履。佛陀毗吉利袠帝。达磨波利差帝。僧伽涅瞿沙祢。婆舍婆舍输地。曼哆逻。曼哆逻叉夜多。邮楼哆。邮楼哆憍舍略。恶叉逻。恶叉冶多冶。阿婆卢。阿摩若那多夜
世尊。是陀罗尼神呪。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蔗。若鸠槃茶。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座隷。摩诃座隷。郁枳。目枳。阿𨽻。阿罗婆第。涅隷第。涅隷多婆第。伊致柅。韦致柅。旨致柅。涅隷墀柅。涅犁墀婆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呪。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呪曰。
阿棃。那棃。㝹那棃。阿那卢。那履。拘那履
世尊。以是神呪。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呪。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呪曰。
阿伽祢。伽祢。瞿利。乾陀利。旃陀利。摩蹬耆。常求利。浮楼莎柅。頞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呪。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𩬊。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皐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蓝婆。结缚。毗蓝婆。离结缚)
伊提履。伊提泯。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楼醯。楼醯。楼醯。楼醯。多醯。多醯。多醯。兜醯。㝹醯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蔗。若毗陀罗。若犍䭾。若乌摩勒伽。若阿䟦摩罗。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罗刹。食人鬼。啖人精气。富单那。云臭饿鬼。吉蔗起尸鬼。毗陀罗赤色鬼。犍陀黄色鬼。乌摩勒伽乌色鬼。阿跋摩罗青色鬼。阿棃树者。其树似兰。枝若堕地时。自然破七片)。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昔佛末法。有四比丘。于法华经。极生殷重。其一人云。吾等四穷。尚不存身。法当安寄。君三人者。但以命奉道。莫虑朝昏。我一人者。舍此身力。誓给所须。于是振锡门闾。以求供给。自春至冬。周而复始。三人得展其诚。功圆事办。其一人者。偶逢王出。车马骈阗。旌旗嗡赫。生心动念。爱彼光荣。功德熏修。随念受报。人中天上。常得为王。三人得道。会而议云。我免笼樊。功由此王。方沉火坑。良难施救。一人云。此王著欲。而复邪见。若非爱鈎。无由可拔。一人可为端正妇。二作聪明儿。儿妇之言。必当从顺。如宜设化。果获改邪。昔时妇者。今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即妙音也。二子者。今药王。药上。二菩萨是)。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一人是所化。三人是能化。別显二子。福慧。六度。四等。余经指此为十波罗蜜。横法门也。三十七助道。竖法门也。今经指十度为正道。呼三十七品是助道。禅度中具有三昧。道品中唯四念处属慧。四正勤属精进。余五科内。皆有定名。定即三昧也)。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虗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虗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虗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水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于时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帀。却住一面。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虗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加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虗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發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能作佛事。外护善知识。示教利喜。教授善知识。化导见佛。同行善知识。令入菩提。实际实相善知识)。
妙庄严王。即从虗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此举古例今。欲使行人以道自卫。不染而染者妙庄严也。染而不染者净德也。蕴真如之妙理者净藏也。破痴暗于智照者净眼也。故能转昔日之妙严。为今日之华德。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丹而润)。
○普贤菩萨劝發品第二十八
(別名徧吉。此称普贤。誓于秽恶世界。行菩萨道。使得严净我行。名为普贤。具四悉檀意)。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帀。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惟愿世尊。当为说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旋陀罗尼者。旋假入空也。百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得入中道第一义谛。又空观是旋陀罗尼。假观是百千陀罗尼。中观是法音方便陀罗尼)。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呪。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惟愿世尊。听我说此陀罗尼呪。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鸠舍隷。檀陀修陀隷。修陀隷。修陀罗婆底。佛陀波膻祢。萨婆陀罗尼。阿婆多尼。萨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祇。僧伽婆伽地。帝隷。阿惰僧伽兜略。阿罗帝。波罗帝。萨婆僧伽地。三摩地。伽兰地。萨婆达磨。修波利刹帝。萨婆萨埵。楼䭾憍舍略。阿㝹伽地。辛阿毗吉利地帝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著七宝冠。于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道。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衒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妬。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皷。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虗。亦于现世得其福报。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疎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曲状)。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说是普贤劝發品时。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菩萨。具普贤道。佛说是经时。普贤等诸菩萨。舍利弗等诸声闻。及诸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
(持经者。现世得福。轻毁者。现世获罪。教戒谆谆使人自择。所以为劝發。皆大欢喜。是闻经得益。睐。旁视)。
(三十七品助道法。皆入道浅深之等类)。
(四念处。一身念。谓观色身不净。二受念。谓观领受俱是苦。三心念。谓观识心生灭无常。四法念。谓观诸法。从因缘生。皆无有我)。
(四正勤。总令断恶生善也)。
(四如意。一欲如意。二精进如意。三念如意。四思惟如意。皆于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
(五根。一信根。信正道也。二精进根。修正法无间杂也。三念根。于正法能记忆也。四定根。摄心不散也。五慧根。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五力。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七觉分。一择觉。拣择诸真偽。二精进觉。修诸道法也。三喜觉。契悟真法也。四除觉。断除烦恼也。五舍觉。舍离念著也。六定觉。觉了禅定也。七念觉。思惟道法也)。
(八正道。一正见。能见真理也。二正思惟。心无邪念也。三正语。言无虗妄也。四正业。白净善业也。五正命。依法乞食也。六正精进。修诸道行也。七正念。专心忆法也。八正定。一心住于真空也)。
(五教宗旨)。
(昔净因小禅师。开示善华严曰。法师所谓佛法小乘教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空义也。大乘终教者。乃不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义也)。
妙法莲华经卓解卷第七(终)
校注
后疑彼 师利疑倒【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32 册 No. 617 法华经卓解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1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此品明菩萨。以妙音随类宣扬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