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第二

○决疑生信第二

(嗟夫众生疑多学寡障重福轻如无开导之文岂解求生之法今则假施问答权设主宾为决疑情令生谛信耳)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归依西方三宝已竟次乃决疑生信普为众生无始至今种种疑惑各各在心所以不肯求生净土纵欲求生不知法门多修杂善人天有漏华报因果不出轮回受其生死苦恼无量为此四众今于诸圣教中采摭众生种种疑惑一一释之称赞疏云因则唯修一日七日果则永得阿䟦致如是境界骇人耳目若佛在日或正法中众生福胜信智深厚闻佛一说谛信无疑奈以像末法中有情福劣信智浅薄闻如是法便生疑谤故释迦世尊说此经时即有十方十殑伽沙诸佛如来现大神变發诚谛言证我世尊所说非谬仍自今有无信之人闻修西方净土业者拨之为邪谤法之𠎝云何不怖凡是三宝弟子应须谛信佛语如为臣者必信王言若为子者必信父训若其不信岂得名为忠臣孝子若四众等以佛为师不信佛语便非佛子乃是魔民如是之人深可怖畏而诸众生所以不能深信经语有此疑者皆由无明惑故妄起颠倒因疑惑故堕三恶道悔何所及大众当依佛语如教修行不得疑惑所有我等无始至今一切疑惑重罪业障若不忏除无由往生宜各人人如救头然求哀礼忏速令清净未作之罪不敢更作相与志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 南无教主释迦牟尼佛
  • 南无世自在王佛
  • 南无西方阿弥陀佛
  • 南无十殑伽河沙数俱𦙁佛
  • 南无东方现在一切诸佛
  • 南无不动佛
  • 南无山幢佛
  • 南无大山佛
  • 南无山光佛
  • 南无妙幢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河沙住在东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虗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一拜)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宜加用心摄耳谛听疑障消除身心解脱愿离三涂求生九品过去生死劫石难量未来轮回芥城何尽惟愿三心励志十念成功此方生缘既谢彼界妙境即现祥云后捧净侣前迎刹那顷即得往生僧祇劫常居安养今则决疑生信次第开陈问曰称赞疏云如何口念心思即得往生西方净土答曰心则缘佛境界忆持不忘口则称佛名号分明不乱如是心口内外相应若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成就八十亿劫殊胜功德一句尚尔何况十句百句千句万句如是一日一月一年一生行住坐卧昼夜精勤何罪垢而不消亡何功德而不增长何因不生极乐国何缘不见弥陀佛譬如婴儿或有所怖發声号呼唤其父母父母慈悲闻子唤声诸事且置急来救护今时五浊恶世众生常被生老病死三涂等苦之所逼切既觉知即生惊怖以真实心高声称念彼佛名号以求救护阿弥陀佛有天耳通必定远见有也心通必定远知佛之慈悲不同人间痴爱父母等视众生犹如一子决定亲来垂慈接引所以然者良以西方无量寿佛愿力深重常以光明名号摄化众生我等佛子今既与佛本愿相应理必如是勿生疑虑若诸众生以志诚心一念十念一日七日承佛愿力皆得往生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当起勇猛心殷重心志诚心决定心不退转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 南无教主释迦牟尼佛
  • 南无西方阿弥陀佛
  • 南无当来弥勒佛
  • 南无勇施佛
  • 南无清净佛
  • 南无清净施佛
  • 南无娑留那佛
  • 南无水天佛
  • 南无坚德佛
  • 南无栴檀功德佛
  • 南无无量菊光佛
  • 南无光德佛
  • 南无无忧德佛
  • 南无那罗延佛
  • 南无功德华佛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虗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一拜)

问曰决疑集云但见性悟道复超生死何须系念彼佛求生化方耶

答曰通昧他心圣凡安测知非正遍授记应难真修行人当自审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诸仁者当观自己行解见性悟道受如来记绍祖师位能如马鸣龙树不得无碍辩才证法华三时能如天台智者不宗说皆通行解兼备能如忠国师寿禅不此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盖是自利利他岂肯悮人自悮况大雄赞叹金口叮咛希从昔贤仰禀佛𠡠定不谬悮又当自忖量临命终时生死去住定得自在不自无始来恶业重障定不现前不此一报身定脱轮回不天上人间十方世界随意寄托定无滞碍不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然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沈坠自失善利将复尤谁呜呼哀哉何嗟及矣古德云有为虽偽弃之则功行不成无为虽真趣之则圣果难尅刹那悟道要须长劫炼磨顿悟一心必假圆修万行诚哉是言也今则末世悠悠之徒学寡疑多妄肆臆说自悮悮人所谓可怜愍者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志心五体投地归命世间大慈悲父

  • 南无教主释迦牟尼佛
  • 南无西方阿弥陀佛
  • 南无当来弥勒佛
  • 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 南无财功德佛
  • 南无德念佛
  • 南无善名功德佛
  • 南无红燄幢王佛
  • 南无游步功德佛
  • 南无宝华游步佛
  • 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 南无鬪战胜佛
  • 南无善游步佛
  •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虗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一拜)

问曰

十方皆净土  云何独指西

答曰

愿强教主胜  诸经共赞推

(十疑论第四云问曰等是念佛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何须偏念西方阿弥陀佛答曰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之用佛语故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云释迦大师一代圣教处处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无量寿观经等七十六种因缘殷勤指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未若弥陀佛国处处经论劝令往生是故偏念也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佛告普广阎浮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问曰

自疑宿业重  十念功德微

答曰

千年万株木  一火变成

(十疑论第八问曰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答曰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能逢何可论十念成就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校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虗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虗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能灭耶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虗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皷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而不肯出也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虗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別时意者此定不可又那先经云国王问那先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终时念佛死后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那先答曰如持百枚大石置于船上因船故不没人虽有本恶一时念佛不入泥犁中其小名没者不置船上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又何疑也)

问曰

具缚凡夫辈  焉能生彼池

答曰

自力经多劫  佛威顷刻时

(十疑论第五问曰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曰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求阿鞞䟦致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其五一者外道相似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曰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修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阿弥陀愿力摄持决定得生如人水路行借船力故须臾即至千万里谓他力也若言具缚凡夫不得生者同跛人义也论又云劣夫从轮王一日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轮王力也今则举自心之信足登释迦之教船展方便之轻帆安精进之正[木*(刀/巴)]从众圣引迎之路乘弥陀愿力之风泛念佛三昧之法流到极乐净方之彼岸矣)

问曰

天宫乐不少  何须坚劝西

答曰

五衰并十劣  不是久长时

(慈恩通赞云问曰慈氏天宫快乐不少胜侣颇多何须坚劝往生西方答曰若论兜率即胜人间乃并西方全成微劣胜劣既异彼此各殊劝生西方舍劣求胜也胜劣有异者净土十胜天宫十劣净土十胜者一化主所居胜二所化命长胜三国非界系胜四净方无欲胜五女子不居胜六修行不退胜七净方非秽胜八国土庄严胜九念佛摄情胜十十念往生胜天宫十劣者一所居国土劣二所化寿促劣三界系摄属劣四彼天有欲劣五男女杂居劣六修行有退劣七秽方非净劣八国土庄严劣九善念摄情劣十修行劳苦劣又虽寿四千岁己命欲终时有五衰相现一则头上华萎一则腋下汙出三则起坐不定四则气力衰微诸天勉其眷属五则多诸掉举有斯十劣五衰所以劝生彼国又问曰诸天妙乐寿劫长远足得修行人中积善亦自超越乃至于修罗龙鬼三涂恶趣正可利生何必专务求生极乐耶答曰欲界诸天躭著妙乐醉于放酒视东忘西贪迷放逸者多發心修善者少福尽即堕如箭射空色界诸天虽独行无交而未尽形累无色界天亦不出轮回经中判为难地傅大士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又楞严经说十种仙类別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唯有净土一门侣圣贤于刹那超三界而常乐故云国非界系胜也(出寂照集))

问曰

兜率祈生好  内院更无回

答曰

谁如师子觉  外院尚躭迷

(十疑论第七云问曰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何须求生西方答曰求生兜率理若相似若约比校大有优劣先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受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弥陀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二者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河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修兜率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约云先生兜率见弥勒者即来相报师子觉先亡数年无报次世亲亡三年乃来报云天宫日长我生兜率礼弥勒佛听其说法即来相报已三年也问师子觉如何云生兜率外院恋著天乐即不曾见佛且以菩萨而修兜率犹有恋著不见佛者此轮回根本是知兜率难修有坠非比西方易修无坠也又白莲集先师赞毁疑第四云问曰慈恩法师千佛一数制上生经䟽赞内院云生天宫有七易生净土有十难圣师所说必不悮人未审如何和会答曰尔只知慈恩上生疏不知慈恩通赞疏彼通赞疏云净土有十胜天宫有十劣却劝人求生净土圣师制述岂自相违盖为演教随机各示方便此与世尊亲说弥陀等经劝生西方又说上生经劝生内院意旨何异耶众生机缘不同佛土摄受亦异譬如有人生缘在南具舟欲往吴越治装问程智者应酬所问岂可却赞陆地之便称秦蜀之利哉如此则只增惑乱不应利益通方达士随愿知归浅见狐疑强生矛楯所谓醍醐上昧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药普劝后人勿以管见窥天蠡心测海疑谤佛土自结苦因深诫之哉深诫之哉又即司空大师念佛三昧仪云兴宗皇帝御书问曰西方极乐世界今世凡夫合求生不余忝对曰夫人居浮世如客寄旅亭设得尽百年亦如经一瞬根被六尘外坌识遭三火内焚况无实乐可贪纵有虗华何恋是故西贤东哲继武联踪攷攷厌处于尘寰念念忻趣于佛境或上祈慈氏愿往天宫西祷弥陀求生净土皆超凡之㨗径俱入圣之要门若就彼境以论则一处见异报化双彰或约自心面辨则二义说殊易难两具非此兜率定化定易非彼净土定报定难谓兜率经中说有他方来会诸大菩萨住天冠中故若欲求生化兜率天〔则〕有七易若欲求生报兜率天则具多难以兜率天通报通化故求生者有易有难西方净土亦有二种一化净土经许凡夫二乘生故二报净土论说女人二乘无故若欲求生报佛净土准上生经疏则有十难若欲求生化佛净土准诸经说还有十易一弥陀愿重得生易(经诸经)二极乐不逆得生易(无量寿经)三十方诸佛摄受易(称赞净土经)四东方一佛助成易(药师本愿经)五二大圣者来迎易(无量寿经)六八大菩萨引去易(亦药师经)七奉行十愿得生易(华严经行愿品)八书写一经得生易(决定光明经)九散善回向得生易(大宝积经)十少时念佛得生易(十六观经)以极乐上通报通化故求生者有易有难今我皇帝陛下生在人中获居王位将今世果验前世因已曾發大菩提心已曾修大菩萨行虽境强情逸时时应有于亏违而信逼志坚念念常思其善利早年已曾分受菩萨戒今岁再曾全受近住戒兼常念八菩萨亦恒持大悲心又于诸处广作善利建寺即经斋僧作福若直求生报佛净土是则实难若秖求生西方化土愿见化身无量寿佛理甚相应不为越分以经疏说若受佛戒经于一日乃至七日供佛筵僧起塔建寺书经造像念八菩萨持大悲心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皆得如愿徃生已即得见无量寿佛及八菩萨于无上道更不退转更不复堕三恶道中其间苦恼一切并无富贵庄严不可胜说唯愿专信勤持无得怀疑拟进拟退(自余凡庶例此知之))

问曰

弥勒龙华会  逢期亦出离

答曰

五十六万载  终是下生迟

(念佛镜问曰当来弥勒下生之时三会说法度诸众生得阿罗汉果何以不愿求生云何求生弥陀净土答曰弥勒未下生来不可待得何以得知上生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后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始下生又下生经云海水减至三千由旬弥勒乃出准法王本记释迦涅槃已来始有二千余年全未拟来不可候待众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弥勒今阿弥陀佛现在说法住极乐世界广度众生归依西方早证道果矣)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志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 南无教主释迦牟尼佛
  • 南无西方阿弥陀佛
  • 南无当来弥勒佛
  • 南无普光佛
  • 南无普明佛
  • 南无普净佛
  •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 南无栴檀光佛
  • 南无摩尼幢佛
  •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 南无慧炬照佛
  • 南无海德光明佛
  •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 南无大悲光佛
  • 南无慈力王佛
  • 南无慈藏佛
  •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
  • 南无贤善首佛
  • 南无善意佛
  • 南无广庄严王佛
  • 南无金刚华佛
  •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王佛
  • 南无空虗宝华光佛
  •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 南无不动智光佛
  •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 南无才光明佛
  • 南无智慧胜佛
  • 南无弥勒仙光佛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虗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一拜)

问曰

厌苦生极乐  岂是有慈悲

答曰

欲得治他病  先须还自医

(十疑论第一云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秖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天台智者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智度论云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自强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贪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岂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得脱水溺之难新發意菩萨亦复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也)

问曰

临终佛现处  邪正如何知

答曰

天魔不敢现  是佛更休疑

(白莲集云问曰善境现时其事不定或邪或正临终现时如何辨明苟若不识如何去取答曰念佛往生之人得诸佛护念故魔不敢现现者定是佛境故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临命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比丘往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兴立大悲誓度一切无量众生亦复护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

问曰

无量人将化  弥陀岂遍知

答曰

如月处虗空  处处蒙光辉

(龙舒文云问曰修行精进者临终之时佛与菩萨来迎且如十方世界有无量众生精进焉能皆知期而往迎乎答曰佛身如月影现众水水清而现故无前后去来故古人云大愿圣人从净土来来实无来深心凡夫往净土去去实无去彼不来此此不往彼而凡圣会遇两得交际弥陀光明如大圆月徧现十方水清而静则月现金体月非趣水而遽来水浊而动则月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则有清浊动静在月则无取舍去来矣)

问曰

西方十万亿  路远恐难归

答曰

梦魂游万里  何况仗佛威

(十疑论第九云问曰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丈劣弱云何可到答曰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生净土所以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亦亦尔动念即生不须疑也又弥陀钞间曰观经云西方不远且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今云不远者何也答曰有二义一往生不远观经云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彼国二相迎不远经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又远近相对信念即近不信即远也)

问曰

若负杀生债  冤业岂能离

答曰

往生成佛后  同度更无疑

(龙舒文云问曰人平生为恶杀害众生苦虗人民临死念佛亦得往生其所杀所害之众生怀冤枉之心何时而可解乎答曰生净土得道之后皆能度脱一切怨亲岂不胜怨怨相报彼此无出期者乎)

问曰

临终十念往  何假预修持

答曰

人生有寿夭  十横恐难知

(慈恩通赞云问曰临终作善便得往生何假预前修诸胜业答曰人生寿夭难测短长或即病困昏迷或即非时奄逝既阙生前之善难逃后世之殃预作善缘恐防斯咎群疑论云十种命终不得念佛一则善友未必相遇二则或疾苦缠身不遑念佛三或偏风失语不得称名四或狂乱失心注想难尅五或俄逢水火不暇志诚六或輙遇豺狼无其善友七或临终恶友坏彼信心八或饱食过多昏迷致命九或军作鬪战奄尔轮回十或忽堕高岩伤中身命如此不得待临终十念也)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志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 南无教主释迦牟尼佛
  • 南无西方阿弥陀佛
  • 南无当来弥勒
  • 南无世净光佛
  •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 南无日月光佛
  • 南无日月珠光佛
  • 南无慧幡胜王佛
  •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 南无妙音胜佛
  • 南无常光幢
  • 南无观世灯佛
  • 南无慧威灯王佛
  • 南无法胜王佛
  • 南无须弥光佛
  •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 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佛
  • 南无大慧力王佛
  •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 南无大通光佛
  • 南无才光佛
  • 南无金海光佛
  •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 南无宝海佛
  • 南无宝英佛
  • 南无宝成佛
  • 南无宝光佛
  • 南无宝幢幡佛
  • 南无宝光明佛
  • 南无阿閦佛
  • 南无大光明佛
  • 南无无量音佛
  • 南无大名称佛
  • 南无得天安隐佛
  • 南无正音声佛
  • 南无无限净佛
  • 南无月音佛
  • 南无无限名称佛
  • 南无月光佛
  • 南无无垢光佛
  • 南无净光佛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虗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一拜)

问曰

莲苞住胎日  苦乐定难知

答曰

如在夜摩天  妙乐不思议

(白莲集云问曰未审花中受苦受乐耶答曰花中住处如忉利天夜摩天所受快乐故宝积经第十八云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八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宫殿之内游戯欢乐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

问曰

智者心是佛  愚人爱往西

答曰

根缘有利钝  演教各随机

(寂照集云问曰六祖坛经云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真佛西方愿东东方愿西悟人在处一种志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爱往西方若果是真正法门何故二大士排遣答曰佛说法有隐显教有权实人根有利钝祖师有抑譬如受疾不同处方还异今有病热發黄方大狂乱有善医者必以寒药治之岂可却赞乳石桂附有除寒起废之功耶有偏见人闻寒药有治热之功遂云乳石桂附永不可用岂不谬哉祖师单传心印志公方赞大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法双亡不立文字当时人尚未信受岂可又教人念佛求生也圆机达士固自无疑求法初心定生犹豫但得意忘言融通了解自无矛楯也)

问曰

无想是泥洹  有想即为痴

答曰

谁留十六观  佛语敢生疑

(白莲集云问曰般舟经云是我心作佛是我心见佛心有想为痴无想是泥洹今起想想佛岂不为痴耶答曰机差教別圣意难思遮表多门文旨非一或就理遮情随有想而皆非或简境对治约行须明违顺顺即善净之想违即恶染之想若净想想善则善境现若染想想恶则恶境现故方等贤护经云恶欲想女梦见于女善欲想佛梦见于佛令谓二想同名则善恶天隔不可闻想一槩厌之若苟厌之则违佛谤法违佛则非为佛子谤法则入十方泥犁可不慎乎况此观行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一切凡夫成圣元胎安得轻易而不遵哉)

问曰

女人论中说  不许生莲池

答曰

莲池才到者  转女化男儿

(白莲集云问曰论士女人及根缺不生此云何通答曰此界女人求者得生生彼国时转为男子)

问曰

亦有修行者  不乐见阿弥

答曰

宿无缘种故  障重有何疑

(白莲集云问曰亦有人不乐生极乐者何也答曰宿无缘种故执见分別故不乐也)

问曰

设如不信敬  毁谤有何非

答曰

阻他求生者  多劫堕泥犁

(大乘忏悔仪第三卷云问曰设尔不信有何过失答曰扬诸佛功德经云其有不信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而毁谤者是人命终具足五劫堕阿鼻狱具受众苦又作饿鬼百千万劫乃至畜生百千万劫常为刀等之所害也(出得字号)又大弥陀经云其有人民男子女人闻阿弥陀佛声不信有者不信经语不信有比丘僧心生狐疑都无所信者皆故从恶道中来生愚痴不解宿命殃恶未尽尚未当度脱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又甘露疏云征验传说大历年中衡州有一夫曰张瑗以谤毁故病而身烂每至日晚见金刚力士身长三丈许著大坑中受极苦恼经于数旬作牛吼声舌堕而卒瑗有兄弟数人为喜其谤总皆身烂舌堕相次而终此类甚多不能具述经传所说深可怖畏)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志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 南无教主释迦牟尼佛
  • 南无西方阿弥陀佛
  • 南无当来弥勒佛
  • 南无日光佛
  • 南无无量宝佛
  • 南无莲华最尊佛
  • 南无身尊佛
  • 南无金光佛
  • 南无梵自在王佛
  • 南无金光明佛
  • 南无金海佛
  • 南无龙自在王佛
  • 南无一切花香自在王佛
  • 南无树王佛
  • 南无勇猛执持牢仗弃舍战鬪佛
  • 南无内丰珠光佛
  • 南无无量香光佛
  • 南无师子响佛
  • 南无大强精进勇力佛
  • 南无过去坚住佛
  • 南无皷音王佛
  • 南无日月英佛
  • 南无超出众华佛
  • 南无世灯明佛
  • 南无休多易宁佛
  • 南无宝轮佛
  • 南无常灭度佛
  • 南无净觉佛
  • 南无无量宝华明佛
  • 南无须弥步佛
  • 南无宝莲华佛
  • 南无一切众宝普集佛
  • 南无法轮众宝普集丰盈佛
  • 南无树王丰长佛
  • 南无围绕特尊德净佛
  • 南无无垢光佛
  • 南无日光佛
  • 敬礼过去无数劫诸佛大师海德如来
  • 敬礼无量无边尽虗空界无生法身菩萨 无漏色身菩萨 發心菩萨 无边身菩萨
  • 敬礼兴正法马鸣菩萨
  • 敬礼与像法龙树菩萨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虗空界一切三宝无量贤圣(一拜)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上问答已经开示疑障消除心意泰然已信之后更不再疑从今已去至于往生愿弟子(某甲)承是忏悔所生功德速生净土同成佛果受无尽乐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第二

(使楷切)

(音例)

(布火切)

[木*(刀/巴)]

(徒可切)

(音舜)

处三

(上音杵下居止也准此)

(音掩)

(音皇)

(音柴)

伤中

(下去)

(食尹切)


校注

则下原本有四百四十三字重复今削去之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复【CB】后【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宝【CB】实【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缚【CB】䌸【卍续】
[A8] 缚【CB】䌸【卍续】
[A9] 己【CB】已【卍续】
[A10] 傅【CB】传【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缚【CB】䌸【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缚【CB】䌸【卍续】
[A21] 缚【CB】䌸【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但【CB】伹【卍续】
[A24] 扬【CB】掦【卍续】
[A25] 扬【CB】掦【卍续】
[A26] 扬【CB】掦【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2)
关闭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