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78-A 水月斋指月录原序

嵆叔夜好锻阮遥集好蜡屐当其意之所适视世之他好杂陈于前无足移也此不必明哲第无二子之僻者皆能喻锻与屐无足尚交𠷣其失所好而以二子之才之美方其跌宕𬬻𫖔婆娑火蜡之间虽穷极要眇以开之使勿好有嗑然而笑耳终不为之移及其既喻则天地此𬬻𫖔也万有此火蜡也孰足控搏孰足容与程伯子浮云尧舜之业以玩物丧志目辑录五经语者意不若是乎人之好不齐乃或尊锻而卑屐君屐而𨽻锻不亦过乎予垂髫则好读竺坟尤好宗门家言及岁乙亥夏侍管师东溟先生于郡之竹堂寺幸以焦芽与沾甘露开蔽良多既而师则朝彻蝉蜕五宗掩耳不欲复闻予则沈醋于是恒语同辈圣人六蓺之精蕴诸所训诂非读竺坟不能得其真生于万物之中而得为人人而男男而知读书于书知竺坟于竺坟知宗门是犹𣪬乳而得雪山之牛复能得酪于乳得生酥于酪而熟酥而醍醐哉虽有他好吾不移矣此正予跌宕𬬻𫖔婆娑火蜡时语也于是在架之书率多宗门家言每读之如一瓶一钵从诸耆宿于长林深壑虽人间世波涛际天埃𡏖蔽日予席枕此如握灵犀得辟尘分流之妙彼浡潏堀堁莫能我侵矣意适处辄手录之当点笔意适虽圭组见逼必谢之儿穉牵挽必谢之寒暑之薄肌骨饥渴之迫脏腑有不暇顾肯复移意他好之杂陈耶僻而至是奚必人𠷣予固自𠷣矣至乙未积录有三十二卷适友人陈孟起见而误赏焉孟起遂为录二本会有黄州之役过故里严道彻至斋中亦误赏焉遂以孟起本遗之道彻遽欲授梓予笑曰此予嵆氏之阮氏之屐也凡所云意适者皆鸩毒也道之所以塞也予既已喻其僻矣子乃欲使有目者共𠷣其僻耶坚止之逮辛丑予自昭武乞骸归道彻欲梓此意益坚且曰子谓此为僻子则谓然然可以已众僻古之人不云乎惟楔出楔至为發愿偈率其弟侄若子梓行之予既不能止遂不敢藏其僻为次第缘起于其端题之曰水月斋指月录水月幻也而云指月果有如盘山所云心月孤悬光吞万象者乎吾不可得而知也其质之𬬻𫖔火蜡

万历壬寅夏五月戊寅

那罗延窟学人瞿汝稷 槃谈书

No. 1578-B 刻指月录發愿偈(有述)

释典虽有宗教两涂世尊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则何教之非宗乎顾宗门须凭实悟毫不容偽观古之尊宿几十年点胸自许直至末后为明眼人煅炼过方始开省则悟岂易言哉及其悟后奉戒愈精检过愈密甚至向折脚铛下入山磨炼真悟人气象如此岂非识法者惧乎今之望见门头户口者便谓已证已得从而呵佛骂祖放荡无检声色货利居然常人而高谈阔论明欺一世噫欺世乎自欺乎有日须眉堕落呕血无及在何得归罪于宗偈曰

世皆忏罪造福  我亦作福灭罪
惟有流传法宝  续佛慧命为最
愿我生生世世  不迷正路修行
直取菩提上果  徧度法界众生
还愿众生觉悟  修行不迷正路
聊凭标月指头  正见云开月露
逍遥性海之中  当体与佛全同
逐一销除夙习  次第到岸登峰
慎勿拨无因果  莽莽荡荡招祸
杀盗婬妄不除  岂得泥犂免堕
还有向上一言  头上便是青天
秋月梧桐滴露  春风杨柳含烟

万历辛丑岁八月初三日 吴郡严澂和南书

指月录总目

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附诸师拈颂诸经语句卷之二  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 天亲菩萨 维摩大士 善财 须菩提尊者 无厌足王(紧那罗王附) 舍利弗尊者 鸯崛摩罗尊者 宾头卢尊者 障蔽魔王 那咤太子 广额屠儿(文殊思业禅师附) 秦䟦陀禅师 金陵宝志禅师 双林善慧大士 南岳慧思禅师 天台智者禅师 泗州僧伽大圣(万回附) 天台丰干禅师 天台寒山子 天台拾得子 明州布袋和尚 法华志言大士 扣氷澡先古佛 千岁宝掌和尚 懒残 法顺大师 清凉澄观国师卷之三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 十祖脇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二十三祖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章次列于东土祖师)卷之四  东土祖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卷之五  六祖下第一世 南岳怀让禅师 青原行思禅师  六祖下第二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南岳让嗣南岳一世)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青原思嗣青原一世)卷之六  二祖旁出法嗣 僧那禅师 向居士  四祖旁出法嗣 牛头山法融禅师 牛头山智岩禅师(融禅师嗣) 牛头山智威禅师(法持禅师嗣持慧方禅师嗣方岩禅师嗣) 安国玄挺禅师(威禅师嗣) 天柱崇慧禅师(二人) 径山道钦禅师(林玄素嗣素牛头威嗣) 天台云居智禅师(佛窟惟则嗣则牛头慧忠嗣忠牛头威嗣) 鸟窠道林禅师(径山钦嗣)  五祖旁出法嗣 嵩岳慧安国师 寿州道树禅师(北宗秀嗣) 嵩岳破灶堕和尚(安国师嗣) 嵩岳元珪禅师(二人) 终南惟政禅师(嵩山普寂嗣寂北宗秀嗣) 嵩山峻极和尚(破灶堕嗣)  六祖旁出法嗣 司空山本净禅师 南阳慧忠国师 永嘉玄觉禅师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 圭峰宗密禅师(遂州道圆嗣圆荆南惟忠嗣忠磁州法如嗣如荷泽嗣)卷之七  未详法嗣 泗州塔头 讲肇论僧 道流在佛殿(法师入佛殿) 六通院僧 圣僧像 死鱼浮水 冯延巳 问圣僧年 偃台感山主 僧见地藏 子趂鸽 问无拣 广南住庵僧 圆通和尚 童子上经 先净照禅师 曹溪主衣钵僧 高丽观音 长明灯 护国天王 五蕴偈 犬伤持钵僧 宋太宗 茶陵郁山主 因禅师 楼子和尚 神照本如 上竺圆智 公期和尚 云顶禅师 终夏不说(老宿畜童) 二庵主 举九年面壁 师子捉兔 婆子烧庵 婆子到赵州 跨驴人 肇法师 双溪布衲 法海立禅师(天宁明附) 幽栖和尚 老洞华严 太瘤 欧阳文忠公 医官僧 无鬼论 古德油糍 定僧问弥勒 元晓 修雅法师 文通慧卷之八  六祖下第三世上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南二马祖嗣)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卷之九  六祖下第三世下 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国师(南二马祖嗣) 庐山归宗智常禅师 明州大梅法常禅师 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 洪州泐潭常兴禅师 洪州泐潭法会禅师 洛京佛光如满禅师 婺州五洩山灵默禅师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蒲州麻谷宝彻禅师 湖南东寺如会禅师 䖍州西堂智藏禅师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 池州杉山智坚禅师 水潦和尚 澧州茗溪道行禅师 抚州石巩慧藏禅师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 朗州中邑洪恩禅师 潭州三角总印禅师 汾州无业禅师 信州鹅湖大义禅师 京兆兴善惟宽禅师 常州芙蓉大毓禅师 利山和尚 松山和尚 唐州紫玉山道通禅师 五台山隐峰和尚 泉州龟洋无了禅师 南岳西园昙藏禅师 磁州马头峰神藏禅师 潭州华林善觉禅师 乌臼和尚 石臼和尚 镇州金牛和尚 亮座主 百灵和尚 则川和尚 忻州打地和尚 潭州秀溪和尚 江西树和尚 浮杯和尚 潭州龙山和尚 蒙溪和尚 襄州庞蕴居士(四十七人)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青二石头嗣)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 潭州大川禅师 潮州灵山大颠禅师 潭州长髭嚝禅师 潭州招提慧朗禅师 长沙兴国振朗禅师 汾州石楼禅师 凤翔法门佛陀禅师 澧州大同济禅师(十人)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据符嗣石头) 天王道悟禅师(据丘嗣马祖未定宗派二人)卷之十  六祖下第四世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南三百丈嗣)卷之十一  六祖下第四世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南三百丈嗣)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 瑞州五峰常观禅师 潭州石霜性空禅师 广州和安寺通禅师 洪州东山慧禅师 百丈山涅槃和尚(十人) 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南泉嗣) 湖南长沙景岑禅师 鄂州茱萸山和尚 衢州子湖利踪禅师 终南云际师祖禅师 邓州香严义端禅师 池州灵鹫闲禅师 日子和尚 苏州西禅和尚 池州甘贽行者(十一人) 洪州双岭玄真禅师(盐官嗣) 芙蓉灵训禅师(归宗嗣) 汉南高亭和尚 新罗大茅和尚 五台山智通禅师(四人) 镇州普化和尚(盘山嗣) 寿州良遂禅师(麻谷嗣) 虔州处微禅师(西堂嗣) 金州操禅师(章敬𣍯嗣𣍯马祖嗣) 戒灵禅师(永泰湍嗣湍马祖嗣) 五台秘魔岩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三人)卷之十二  六祖下第四世 潭州溈山灵祐禅师(百丈嗣溈仰宗) 潭州道吾宗智禅师(青三药山嗣) 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华亭船子德诚禅师 宣州树慧省禅师 鄂州百岩明哲禅师 澧州高沙弥(六人) 京兆翠微无学禅师(丹霞嗣) 吉州孝义性空禅师(二人) 仙天禅师(大川嗣) 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大颠嗣) 马颊山本空禅师 本生禅师(三人) 潭州石室善道禅师(长髭嗣)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天一)卷之十三  六祖下第五世 睦州陈尊宿(南四黄檗嗣) 福州乌石灵观禅师(二人) 益州大随法真禅师(长庆安嗣)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二人) 洪州新兴严阳尊者(赵州嗣) 扬州光孝慧觉禅师 婺州木陈从朗禅师 婺州新建禅师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六人)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长沙嗣) 石梯和尚(茱萸嗣) 紫桐和尚(子湖嗣) 日容远和尚(二人) 襄州关南道吾和尚(关南常嗣常盐官嗣) 漳州罗汉和尚(二人) 瑞州末山尼了然禅师(高安愚嗣愚归宗常嗣) 婺州金华俱胝和尚(天龙嗣龙大梅常嗣)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溈仰宗溈山嗣)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 杭州径山洪𬤇禅师 滁州定山神英禅师 京兆府米和尚 元康和尚 襄州王敬初常侍 郑十三娘(八人)卷之十四  六祖下第五世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黄檗嗣临济宗)卷之十五  六祖第五世 潭州石霜庆诸禅师(青四道吾智嗣) 潭州渐源仲兴禅师(二人) 僧审禅师(云岩晟嗣)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船子诚嗣) 舒州投子大同禅师(翠微学嗣) 郢州清平令遵禅师(二人)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天二龙潭嗣)卷之十六  六祖下第五世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青四云岩晟嗣曹洞宗)卷之十七  六祖下第六世 睦州刺史陈操居士(南五陈尊宿嗣) 袁州南塔光涌禅师(溈仰宗仰山嗣) 杭州无著文喜禅师(二人) 双峰古禅师(先双峰嗣峰溈山嗣)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临济宗临济嗣) 魏府大觉和尚 镇州宝寿沼禅师 镇州三圣慧然禅师 定州善崔禅师 幽州谈空和尚 虎溪庵主 覆盆庵主 桐峰庵主 杉洋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十二人) 瑞州九峰道䖍禅师(青五石霜诸嗣) 台州涌泉景欣禅师 邵武龙湖普闻禅师 潭州云盖志元禅师 凤翔石柱禅师 张拙秀才(六人) 澧州洛浦元安禅师(夹山会嗣) 抚州黄山月轮禅师 洛京韶山普寰禅师 郓州四禅禅师 凤翔天盖山幽禅师(五人) 鄂州岩头全奯禅师(天三德山鉴嗣)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泉州瓦棺和尚 襄州高亭简禅师(四人)卷之十八  六祖下第六世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五曹洞宗洞山嗣)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 抚州疎山匡仁禅师 青林师䖍禅师 高安白水本仁禅师 潭州龙牙居遁禅师 益州北院通禅师 京兆蚬子和尚 越州乾峰和尚 澧州钦山文𨗉禅师 九峰通玄禅师(十一人)卷之十九  六祖下第七世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南六溈仰宗西塔穆嗣穆仰山嗣) 郢州芭蕉慧清禅师(南塔通嗣) 汝州南院慧颙禅师(临济宗兴化嗣) 守廓侍者(二人)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宝寿沼嗣) 宝寿第二世和尚(二人)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青六九峰䖍嗣)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二人) 凤翔青峰传楚禅师(洛浦安嗣) 袁州木平善道禅师(蟠龙文嗣文夹山会嗣) 郢州桐泉山禅师(黄山轮嗣)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天四岩头奯嗣)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二人)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雪峰存嗣) 福州长庆慧稜禅师 漳州保福从展禅师 福州鼓山神晏禅师 龙华照布衲 明州翠岩令參禅师 越州镜清道怤禅师 报恩怀岳禅师 安国弘𤦆禅师 长生皎然禅师 越山师鼐禅师 太原孚上座(十二人)卷之二十  六祖下第七世 抚州金峰从志禅师(青六曹洞宗曹山嗣) 处州广利容禅师(二人) 洪州同安丕禅师(云居膺嗣) 杭州佛日本空禅师 池州嵆山章禅师 朱溪谦禅师 南康云居道简禅师(五人) 护国守澄禅师(疎山仁嗣) 黄檗慧禅师 伏龙奉璘禅师(三人)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青林䖍嗣) 京兆重云智晖禅师(白水仁嗣) 杭州瑞鹿幼璋禅师(二人) 报慈藏屿禅师(龙牙遁嗣)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天四雪峰存嗣云门宗)卷之二十一  六祖下第八世 吉州资福贞𨗉禅师(南七溈仰宗资福宝嗣) 郢州芭蕉继彻禅师(芭蕉清嗣) 彭州承天辞确禅师(二人)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临济宗南院嗣) 铁胡颕桥安禅师(二人)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西院明嗣) 鄂州黄龙诲机禅师(天五玄泉彦嗣彦岩头奯嗣)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罗山闲嗣) 漳州罗汉桂琛禅师(玄沙嗣) 安国慧球禅师 福州大章契如禅师 天台国清师静上座(四人) 泉州招庆道匡禅师(长庆稜嗣) 襄州鹫岭明远禅师 太傅王延彬居士(三人) 谷山行崇禅师(保福展嗣) 漳州报恩道熙禅师 招庆省僜禅师(三人) 鼓山智岳禅师(鼓山晏嗣) 报国照禅师(龙华照嗣) 衢州乌巨仪晏禅师(镜清怤嗣) 福州瑞峰志端禅师(安国瑫嗣) 保福清豁禅师(睡龙溥嗣龙雪峰存嗣) 四祖清皎禅师(白兆圆嗣圆感潭资嗣资德山鉴嗣) 大龙智洪禅师(二人) 同安志禅师(青七曹洞宗同安丕嗣) 卢山佛手行因禅师(鹿门真嗣真曹山嗣) 泉州龟洋慧忠禅师(草庵义嗣义曹山嗣) 襄州广德义禅师(广德延嗣延曹山嗣) 广德周禅师(二人) 石门慧彻禅师(石门蕴嗣) 益州香林澄远禅师(天五云门宗云门嗣) 韶州白云子祥禅师 鼎州德山缘密禅师 岳州巴陵颢鉴禅师 随州双泉师宽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 金陵奉先深禅师 韶州双峰竟钦禅师 洞山清禀禅师 北禅寂禅师 云门朗上座(十一人)卷之二十二  六祖下第九世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南八临济宗风穴嗣) 广慧真禅师(二人) 黑水和尚(天六黄龙机嗣) 枣树第二世和尚 吕岩真人(三人) 襄州清溪洪进禅师(罗汉琛嗣) 升州清凉休复禅师 抚州龙济绍修禅师(三人) 酒仙遇贤禅师(龙华球嗣球长庆稜嗣) 鼎州梁山缘观禅师(青八曹洞宗同安志嗣) 怀安云顶德敷禅师(护国远嗣远护国澄嗣澄疎山仁嗣) 随州智门光祚禅师(天六云门宗香林嗣) 韶州大历和尚(白云祥嗣) 连州宝华和尚(二人) 蕲州五祖师戒禅师(双泉宽嗣) 荆南福昌惟善禅师(二人) 莲华峰祥庵主(奉先深嗣) 蓝田县真禅师(般若柔嗣柔云门嗣) 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罗汉琛嗣法眼宗)卷之二十三  六祖下第十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南九临济宗首山嗣) 并州三交智嵩禅师 叶县广教归省禅师 潭州神鼎洪𬤇禅师 襄州谷隐蕴聪禅师 汝州广慧元琏禅师 铁佛院智嵩禅师 仁王院处评禅师 智门罕迥禅师 丞相王随居士(十人) 圆通缘德禅师(天七清溪进嗣) 郢州大阳警玄禅师(青九曹洞宗梁山观嗣)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天七云门宗智门祚嗣) 瑞州洞山晓聪禅师(文殊真嗣真德山密嗣) 洞山自宝禅师(五祖戒嗣) 潭州北禅智贤禅师(福严雅嗣雅洞山初嗣) 南安岩自严尊者(西峰豁嗣豁清凉则嗣明云门嗣) 天台德韶国师(法眼宗法眼嗣)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 杭州灵隐清耸禅师 洪州百丈道恒禅师 永明道潜禅师 杭州报恩慧明禅师 云居清锡禅师 漳州罗汉智依禅师 金陵报慈父𨗉禅师 报恩玄则禅师 归宗䇿真禅师 同安绍显禅师 观音从显禅师 洛京兴善栖伦禅师 古贤院谨禅师(十五人)卷之二十四  六祖下第十一世 潭州石霜楚圆禅师(南十临济宗汾阳嗣) 滁州瑯琊慧觉禅师 瑞州大愚守芝禅师 舒州法华全举禅师 南岳芭蕉谷泉禅师 安吉州天圣皓泰禅师(六人) 浮山法远禅师(叶县省嗣) 润州金山昙颕禅师(谷隐聪嗣) 唐州大乘德遵禅师 景清居素禅师 驸马李遵勗居士(四人) 东京华严道隆禅师(广慧琏嗣)文公杨亿居士(二人) 舒州投子义青禅师(青十曹洞宗大阳嗣) 兴阳清剖禅师 罗浮显如禅师(三人)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天八云门宗雪窦嗣) 宗道者 修撰曾会居士(三人) 南康云居晓舜禅师(洞山聪嗣) 杭州佛日契嵩禅师 太守许式居士(三人) 荆门玉泉承晧禅师(北塔广嗣广五祖戒嗣) 明州育王怀琏禅师(泐潭澄嗣澄亦五祖戒嗣) 庐山圆通居讷禅师(延庆荣嗣荣智门祚嗣) 潭州兴化绍铣禅师(北禅贤嗣)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二人) 南康云居了元禅师(开先暹嗣暹德山远嗣远双泉郁嗣郁云门嗣) 杭州永明延寿禅师(法眼宗韶国师嗣) 杭州五云志逢禅师 杭州报恩永安禅师 温州瑞鹿遇安禅师 温州瑞鹿本先禅师 温州雁荡愿齐禅师 杭州兴教洪寿禅师(七人) 洪州云居道齐禅师(清凉钦嗣) 庐州栖贤澄湜禅师(百丈恒嗣)卷之二十五  六祖下第十二世 隆兴黄龙慧南禅师(南十一临济慈明嗣)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 金陵蒋山赞元禅师 洪州大宁道宽禅师 潭州道吾悟真禅师(六人) 苏州定慧超信禅师(瑯琊觉嗣) 越州姜山方禅师 宣州兴教坦禅师 江州归宗可宣禅师 秀州长水子璇禅师(五人) 南岳云峰文悦禅师(大愚芝嗣) 安吉州西余端师子(龙华岳嗣岳谷隐聪嗣) 东京芙蓉道楷禅师(青十一曹洞投子嗣) 随州大洪报恩禅师 东京慧林宗本禅师(天九云门天衣嗣) 东京法云法秀禅师 延恩法安禅师 礼部杨杰居士(四人) 金陵蒋山法泉禅师(云居舜嗣) 明州大海法英禅师(九峰韶嗣韶泐潭澄嗣) 邢州开元法明上座(报本有兰嗣兰雪窦显嗣) 佥判刘经臣居士(智海逸嗣逸开先暹嗣) 杭州净土惟正禅师(法眼宗净土素嗣素崇寿稠嗣稠法眼嗣)卷之二十六  六祖下第十三世 隆兴黄龙祖心禅师(南十二临济黄龙嗣) 隆兴宝峰克文禅师 潭州云盖守智禅师 吉州隆庆庆闲禅师卷之二十七  六祖下第十三世 潭州泐潭洪英禅师 袁州仰山行伟禅师 黄龙恭首座 安吉报本慧元禅师 景福顺禅师 黄檗积翠永庵主 延庆洪准禅师(十一人)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杨岐嗣) 金陵保宁仁勇禅师 比部孙居士(三人) 潭州大溈慕喆禅师(翠岩真嗣) 绍灯禅师(玉泉芳嗣芳浮山远嗣) 邓州丹霞子淳禅师(青十二曹洞宗芙蓉嗣) 洪州宝峰惟照禅师 襄州石门元易禅师 东京净因自觉禅师(四人) 东京法云善本禅师(天十云门慧林本嗣) 投子修颙禅师(二人) 清献赵公(蒋山泉嗣泉云居舜嗣)卷之二十八  六祖下第十四世 隆兴黄龙悟新禅师(南十三临济祖心嗣) 隆兴黄龙惟清禅师 隆兴泐潭善清禅师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 漳州保福本权禅师 太史黄庭坚居士 秘书吴恂居士(七人) 隆兴兜率从悦禅师(宝峰文嗣) 东京法云杲禅师 隆兴泐潭文准禅师 瑞州清凉慧洪禅师 南岳石头怀志庵主(五人) 庐州罗汉系南禅师(云居祐嗣祐及开元琦保宁玑皆黄龙南嗣) 信州永丰慧日庵主(二人) 泉州尊胜有朋讲师(开元琦嗣) 庆元育王净昙禅师(保宁玑嗣)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白云端嗣) 提刑郭正祥居士(二人) 安吉上方日益禅师(保宁勇嗣) 灨州显首座(二人) 洪州泐潭景祥禅师(大溈哲嗣) 和州光孝慧兰禅师(二人) 真州长芦清了禅师(青十三曹洞丹霞嗣) 明州天童宏智禅师(二人) 江州圆通德止禅师(宝峰照嗣) 衡州花药智朋禅师(二人) 吉州青原齐禅师(石门易嗣) 天台如庵主(天十一云门本觉一嗣一慧林本嗣) 平江西竺尼法海禅师(二人) 东京慧林怀深禅师(长芦信嗣信慧林本嗣) 平江万寿如𪻺禅师 越州天衣如哲禅师 大觉法庆禅师(法云白嗣白法云秀嗣) 临安广福惟尚禅师(保宁英嗣英法云秀嗣)卷之二十九  六祖下第十五世 吉州禾山慧方禅师(南十四临济悟新嗣) 华亭性空庵主 空室道人智通(三人) 潭州上封本才禅师(黄龙清嗣) 潭州法轮应端禅师 东京长灵守卓禅师(三人) 隆兴黄龙道震禅师(泐潭清嗣) 庆元天童普交禅师(泐潭乾嗣乾东林总嗣总黄龙南嗣) 江州圆通道旻禅师 庆元二灵知和禅师(三人) 绍兴慈氏瑞仙禅师(开先瑛嗣瑛东林总嗣) 丞相张商英居士(兜率悦嗣) 西蜀銮法师(法云杲嗣) 隆兴云岩天游禅师(湛堂准嗣) 隆兴九仙法清禅师(慧日雅嗣雅宝峰文嗣) 眉州中岩蕴能禅师(大溈瑃嗣瑃大溈秀嗣秀黄龙南嗣) 怀安云顶宗印禅师(二人) 成都信相宗显禅师(昭觉白嗣白黄檗胜嗣胜黄龙南嗣) 成都昭觉克勤禅师(五祖演嗣) 舒州太平慧懃禅师 舒州龙门清远禅师 彭州大随元静禅师 汉州无为宗泰禅师 蕲州五祖表自禅师 嘉州九顶清素禅师 元礼首座 法閦上座(九人) 金陵俞道婆(瑯琊起嗣起白云嗣) 东京净因继成禅师(智海平嗣平大溈喆嗣) 建宁开善道琼禅师(泐潭祥嗣) 杭州净慈慧晖禅师(青十四曹洞天童觉嗣) 明州瑞岩法恭禅师(二人) 舒州投子道宣禅师(天衣聪嗣聪石门易嗣)卷之三十  六祖下第十六世 嘉兴报恩法常首座(南十五临济万年一嗣一泐潭清嗣) 左丞范冲等五居士(圆通旻嗣) 临安径山智策禅师(云岩游嗣) 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昭觉勤嗣语列此卷下两卷) 平江虎丘绍隆禅师 庆元育王端𥙿禅师 台州护国景元禅师 平江南峰云辨禅师 临安灵隐慧远禅师 建康华藏安民禅师 成都昭觉道元禅师 潭州大溈法泰禅师 眉州象耳袁觉禅师 临安中竺中仁禅师 眉州中岩祖觉禅师 平江明因昙玩禅师 成都昭觉道祖禅师 枢密徐俯居士 郡王赵令衿居士 侍郎李弥远居士 成都范县君(十八人) 常德文殊心道禅师(太平懃嗣) 潭州龙牙智才禅师 安吉何山守珣禅师(三人) 温州龙翔士珪禅师(龙门远嗣) 南康云居善悟禅师 隆兴黄龙法忠禅师(普庵印附) 衢州乌巨道行禅师 南康云居法如禅师 南康归宗正贤禅师 安吉道场明辩禅师 世奇首座 给事冯济川居士(九人) 台州石头自回禅师(大随静嗣) 常德梁山师远禅师 莫将尚书居士 龙图王萧居士(四人) 无为冶父道川禅师(净因成嗣)卷之三十一 临安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要上卷之三十二 临安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要下

指月录总目(终)

No. 1578

指月录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般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曜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现在贤劫第一尊)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別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別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幻寄曰始予录指月录七佛第书其偈阿含化迹皆削焉既见世之人粗闻即心即佛者率多拨无报化乃悟昔人载此之妙密葢偈阐法身之极致阿含示化迹之大略可谓断常俱遣事理两融者矣传灯成于道原而裁定于杨大年其旨不苟也因具录之此录稍录神通亦以此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

姓刹利父净饭王母摩耶刹利氏自天地更始阎浮洲初辟已来世为王佛历劫修行值然灯佛授记于此劫作佛后于迦叶佛世以菩萨成道上生睹史陀天名护明大士及应运时至乃降神于摩耶当此土周昭王二十四(正宗作九)年甲寅四月初八日自摩耶右脇诞生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

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云峰悦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且无出身之路 琅琊觉云云门可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僧问九峰䖍云承闻和尚有言诸圣间出祇是传语人是否曰是曰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为甚么却唤作传语人峰曰祇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以唤作传语人

自降生后种种神异具如经言至四十二(正宗作二十七)年十九二月八日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生老病死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净居天人于窓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于是诸天捧所乘马足超然凌虗逾城而去曰不断八苦不成无上菩提不转法轮终不还也净饭王思甚遣其臣劝谕还宫者万计确然不回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世尊自思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脱吾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之偃树世尊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献乳糜寻诣毕钵树下天帝化人撷瑞草以借坐景云祥风四起纷披天魔念世尊道成且受折抑率众作难穷现可怖可欲诸境世尊泊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皆颠仆于是降之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發诸异见令至菩提乃于穆王三年癸未(正宗作昭王三十三年戊寅)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至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时年三十矣(或云成道于腊月八日以周正二月乃夏正腊月也)成道后六年归为净饭王说法王大喜遣其族五百贵子从之出家 世尊一日陞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芭蕉彻云忙忙者帀地普天 雪窦颂云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椎 幻寄曰于斯荐得则华严论所谓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是顾虎头畵人影虽得其神而终是畵香严上树话雪峰望州亭与汝相见了也话玄沙三种病人亡僧面前触目菩提深山岩崖佛法高峰见雪岩岩问睡著未梦主人都是依样畵猫儿此俱是畵如何是真不见云门云且道非非想天今有几人退位过此更參三十年

世尊一日陞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故我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云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

南堂静云前箭犹轻后箭深

世尊一日陞座迦叶白椎曰世尊说法竟便下座 世尊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佛命匠雕栴檀像及世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唤三应乃云无为真佛实在我身

在那一个身

世尊在忉利九十日及辞天界而下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云莲花色比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荐福怀云莲花色比丘被热谩且致还知瞿昙老人性命在別人手里么

世尊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所作何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珠复擡手曰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自悟道 世尊因黑氏梵志献合欢梧桐花佛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吾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徧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于是普眼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云居舜云诸仁者且作么生会云居道普眼推倒世尊世尊推倒普眼你道普贤在甚处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仙人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

雪窦显云老胡元不知有那一通却因邪打正 瑯琊觉云世尊不知可谓因正而打邪五通不知因邪而打正 云峰悦云大小瞿昙被外道勘破了有旁不肯底出来我要问你作么生是那一通 翠岩芝云五通如是问世尊如是答要且不会那一通 宝叶源颂云那一通你问我口是祸门招因带果惭愧慈悲大法王丙乙离壬不属火 断桥伦颂云那一通你问我玄关倒插无须锁等闲一掣掣得开三个老婆相对坐 妙喜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在那一通处错认定盘星

世尊一日勅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 世尊因有比丘问我于世尊法中见处即有证处未是世尊当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当何所示是汝此问 世尊因耆婆善別音响至一塚间见五髑髅乃敲一髑髅问耆婆此生何处曰此生人道又敲一曰此生何处曰此生天道又別敲一问耆婆此生何处耆婆罔知生处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在甚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具足惟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呌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有女曰汝若无此争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佛佛曰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 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佛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相赞 世尊尝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难曰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当如是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

昭觉勤云可惜放过一著待释迦老子道你欲摈那个文殊便与一椎看他作么合杀 云居元云一家有事百家忙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总皆是佛

雪窦显云它虽是个老婆宛有丈夫之作既知回避稍难不免吞声饮气如今不欲见佛即许你切忌以手掩面何故明眼底将谓雪窦门下教你老婆禅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于佛坐而入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帀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勅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

五云逢云不惟文殊不能出此定但恐如来也出此定不得祇如教意怎生体解 翠岩真好问僧文殊是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从下方来因甚却出得女子定莫有能对者独英劭武方其问时以手掐其膝而去真笑曰卖匙箸客未在 洪觉范曰教中有女子出定因缘丛林商略甚众自非道眼明白亲见作家未能明也大愚芝禅师每问僧曰文殊是七佛之师为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菩萨下方而至但弹指一声便能出定莫有对者乃自代云僧投寺里宿贼打不防家予滋爱其语作偈记之曰出定只消弹指佛法岂用工夫我今要用便用不管罔明文殊云庵和尚见之明日陞座用前话乃曰文殊与罔明见处还有优劣也无若言无文殊何故出女子定不得只如今日行者击动法鼓大众同到座前与罔明出女子定是同是別良久曰不见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大众总是祖师门下客參玄上士试谛观看若见得出家事毕解脱安乐世俗尘劳不用闲观喝一喝下座云庵亦有偈曰佛性天真事谁云別有师罔明弹指处女子出禅时不费纤毫力何曾动所思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 妙喜云有一种商量古人公案谓之针线工夫又谓之郎君子弟禅如商量女子出定语云文殊是七佛之师为甚么出女子定不得云文殊与女子无缘罔明是初地菩萨为甚么出得女子定云与女子有缘下语云冤有头债有主又有商量道文殊不合有心所以出女子定不得罔明无心所以出得下语云有心用处还成错无意求时却宛然又有商量道文殊为甚么出女子定不得杓柄在女子手里罔明为甚么出得如虫御木又云因风吹火又云争奈女子何邪解甚者至于作女子入定势出定势推一推弹指一下哭苍天数声伏惟尚飨拂袖之类冷地看来惭惶杀人妙喜颂云出得出不得是定非正定罔明与文殊丧却穷性命 圜悟勤颂云大定等虗空廓然谁辨的女子与瞿昙据令何条直师子奋迅兮摇荡乾坤象王回旋兮不资余力孰胜孰负谁出谁入雨散云收青天白日君不见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未是白拈贼 尼妙总颂云金不博金水不洗水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罔明文殊靴里弄指 天衣怀颂云文殊托上梵天罔明轻轻弹指女子黄面瞿昙看他一倒一起 宝峰照颂云拂拭瑶琴月下弹调高雪曲和应难五侯费尽平生志从此诗书懒更看 石门易颂云坐拥群峰覆白云鸎啼深谷不知春岩前花雨纷纷落午梦初回识故人 佛灯珣颂云瞿昙身心如泥女子肝肠似铁文殊贪寻锅子罔明由来著楔历观大地众生不解闭门作活不动干戈建太平雨过青山如黛泼 佛照光颂云一亩之地三蛇九鼠仔细看来是何面嘴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乃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㝃

径山杲禅师游方时以此因缘请益湛堂准禅师堂曰著我痒处这话是金矢法不会如金会得如矢山曰岂无方便堂曰我有个方便只是你刬地不会山曰望和尚慈悲堂曰殃崛云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问世尊未到佛座下他家生下儿子时如何佛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持此语未到它家已生下儿子时如何山当时理会不得及见圆悟后过虎丘阅华严经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云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菩萨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別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喧诤寂灭现前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別悉皆止息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渡故發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悟𭔏既悟𭔏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發大勇猛起大精进故至此不动地既至此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皆不现前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山于是豁然打失布袋湛堂所说方便忽然现前山后甞颂此因缘其颂曰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谁家美人来照影不照其余照斜领鼓山珪公亦同颂云月里仙娥不畵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葢面归

世尊一日因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

报慈遂征云为复是门内语门外语溈山喆代云吾不如汝黄龙新云文殊恁么道入得门入不得门若入得门氷消瓦解

无边身菩萨将竹杖量世尊顶丈六了又丈六量到梵天不见世尊顶乃掷下竹杖合掌说偈云虗空无有边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穷劫不可尽 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皆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佛曰实无余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徧迦叶亦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习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佛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修山主问澄源禅师乾闼婆王奏乐直得须弥岌峇海水腾波迦叶作舞作么生会源云迦叶过去世普作乐人来习气未除修云须弥岌峇海水腾波又作么生源休去幻寄云有底道世尊以药去病澄源以病去药梦也未梦见乾闼婆王在

世尊在第六天说大集经勅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辑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无有不顺佛勅者各發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發菩提心

天衣怀举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诸仁者作么生下得一转语与黄面瞿昙出气寻常神通妙用智慧辨才都使不著尽阎浮大地人莫不爱佛到这里何者是佛何者是魔还有人辨得么良久云欲识魔么开眼见明欲识佛么闭眼见暗魔之与佛一时穿却鼻孔妙喜曰天衣老汉恁么批判直是奇特虽然如是未免话作两橛若向何者是佛何者是魔处休去不妨使人疑著却云开眼合眼郎当不少又云拄杖一时穿却鼻孔雪上加霜妙喜却为黄面老子代一转语待遮魔王如此道了只向他道几乎错唤你做魔王此语有两负门若人检点得出许你具衲僧眼

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入地狱遂令阿难问你在地狱中安否曰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令问你还求出否曰我待世尊来便出阿难曰佛是三界导师岂有入地狱分调达曰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

翠岩真云亲言出亲口 湛堂准颂云好笑提婆达多入捺落十小劫波虽然得三禅妙乐吹布毛须还鸟窠 松源岳颂云地狱天堂八字打开谁知无去亦无来若言已得三禅乐未免将身自活埋

世尊因文殊忽起法见佛见被世尊威神摄向二铁围山

五云逢云甚么处是二铁围山还会么如今人有起法见佛见五云与烹茶两瓯且道是赏伊罚伊同教义不同教义 白云端云大众世尊当时无大人相如今若有向承天这里起法见佛见承天终不敢教动著他何谓如此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来五祖演云白云则具大慈悲遂拍手云曼殊室利普贤大士不审今后更敢也无自云一度被蛇伤怕见断井索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天童杰云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文殊费尽腕头气力且不知此剑来处带累释迦老子通身是口也分疏不下五百比丘恁么悟去入地狱如箭射忽若踏翻大海踢倒须弥云门扇子𨁝跳上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又作么生商量良久云自从舞得三台后拍拍元来总是歌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雪窦显云邪正不分过犹鞭影又云迷云既开决定见佛还许它同參也无若共相委知则天下宗师竝为外道伴侣如各非印证则东土衲僧不如西天外道又颂云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唤得回鸣指三下圜悟勤云鸣指三下是点破是撒沙径山杲云邪正两分正犹鞭影 百丈恒举此请益法眼语未终法眼云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处会那丈从此悟入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时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为一义二义

翠岩真云波斯匿王善问不善荅世尊善答不善问一人理上偏枯一人事上偏枯翠岩当时若见点一把火照看黄面老面皮厚多少 荐福怀云诸仁者大王分明问世尊分明荅宾主历然作么生说个无说无闻底道理

世尊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世尊曰说定法外道曰今日说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说定法今日何说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

五祖戒云何得将別人物作自己用 溈山喆云世尊大似看楼打楼大溈即不然待问昨日说定今日何说不定但云非汝境界 荐福怀云黄面老被外道拶著出自偶然虽然如此邪正未分若人辨得许你顶门具眼

世尊因有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耶世尊亦不对异学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曰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世尊甞在尼俱律树下坐次因二商人问世尊还见车过否曰不见还闻否曰不闻莫禅定否曰不禅定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叹曰善哉善哉世尊乃觉而不见 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汝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曰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叹曰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不知我义堕处惟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天衣怀颂云是见若受破家门是见不受共谁论匾担蓦折两头脱一毛头上现乾坤

世尊一日坐次见二人舁猪过乃问这个是甚么曰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曰也须问过

大阳玄云不因世尊问洎乎忘却 地藏恩云瞿昙老汉也是无端大似节目上更生节目忽被二人呵呵大笑舁猪便行一场懡㦬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別传付嘱摩诃迦叶

白云端云迦叶善观风云別气色虽然如是还觉顶门重么复颂云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同时证未免胧在梦中 僧问云峰悦灵山拈花意旨如何悦云一言已出驷马难追迦叶微笑意旨如何悦云口是祸门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勅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勅恭顺佛教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雪峰空云且道世尊从文殊请不从文殊请

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得契悟

云峰悦云然膏肓之病不足以發药云峰今日且作死马医汝等诸人皮下有血么

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熈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脇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寂灭为乐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凡俗诸猛炽何能致火𦶟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尔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正宗作三十六)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世尊涅槃日迦叶最后至世尊乃于椁中露双趺示之

佛鉴懃颂云未出王宫已涅槃何须双足露金棺致令迦叶双眉皱庆喜门前倒刹竿

诸师拈颂诸经语句

▲经题[米-木+八]

僧问地藏堔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审是甚么字藏曰看取下注脚径山杲颂云以字不成八字非烁迦罗眼不能窥一毛头上重拈出愤怒那咤失却威幻寄曰有以沤和二字释此者是以柏树子话为三界唯心同一鼻孔座主见也

华严论

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

径山杲颂云利刃有蜜不须䑛蛊毒之家水莫甞不䑛不甞俱不犯端然衣锦自还乡

金刚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雪窦显颂云明珠在掌有功者赏胡汉不来全无伎俩伎俩既无波旬失途瞿昙瞿昙识我也无复云勘破了也圆悟勤云且道雪窦勘破瞿昙瞿昙勘破雪窦具眼者试定当看

无我相无人相

庞居士问讲金刚经座主云无我相无人相阿谁讲阿谁听主无对士示偈云无我亦无人作么有疎亲劝君休历座何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才是假名陈

文殊所说般若经

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

此山应颂云饮官酒卧官街当处死当处埋寒山逢拾得抚掌笑咍咍 径山杲颂云壁上安灯盏堂前寘酒台闷来打三盏何处得愁来 高峰妙颂云涅槃地狱本无差只为从前被眼遮三脚驴儿才𨁝跳镬汤罏炭是吾家

圆觉经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径山杲颂云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师答林少瞻云但将此颂放在上面却将经文移来下面颂却是经经却是颂如此做工夫看莫管悟不悟心头休要忙亦不可放缓如调弦之法紧缓得其所则曲调自成矣 瑯琊觉禅师甞问讲僧曰如何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对曰起即是病又问如何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曰息即是病又问如何是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对曰知即是病又问如何是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对曰辨即是病觉公笑曰汝识药矣未诚药中之忌也宝觉禅师则为之偈曰黄花熳熳翠竹珊珊江南地煖塞北春寒游人去后无消息留得云山到老看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雪堂行颂云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长天秋水孤鹜落霞

裴休为圆觉叙有云终日圆觉而未甞圆觉者凡夫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如来也

宋径山慈辨禅师宝印別其语曰具足圆觉住持圆觉者凡夫也终日圆觉未甞圆觉者如来也从容录

楞伽经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径山杲颂云陕府铁牛白癞嘉州大象耳聩两个病痛一般咄哉漆桶不快

维摩经

须菩提持钵入维摩舍乞食时维摩诘取钵盛饭谓言汝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乃至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妙喜颂云独坐许谁知青山对落晖花须连夜發莫待晓风吹

楞严经

佛谓阿难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竹庵珪云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径山杲颂云春至百花开秋来还落叶黄面老瞿昙休摇三寸舌 海印信颂云见不及处江山满目不睹纤毫花红柳绿白云出没本无心流水滔滔岂盈缩

汝等一人發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陨

尼无著颂云一人發真归元十方虗空消陨试问杨岐栗蓬何似云门胡饼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竹庵珪云常恨春归无覔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喝一喝云三十年后莫道能仁教坏人家男女 天目礼颂云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将水际飞咄咄是无等等呪

阿难复白佛言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徧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

卍庵颜颂云双剑峰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时难只得同香火莫听闲人说是非

佛告阿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雪窦显颂云全象全牛意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如今要见瞿昙老刹刹尘尘在半途湛堂准颂云老胡彻底老婆心为阿难陀意转深韩干马嘶芳草渡戴嵩牛卧绿杨阴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白云端颂云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法华经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朴翁铦颂云世间相常住黄莺啼绿树真个可怜生动著便飞去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炤东方万八千世界

圆极岑颂云蛮奴赤脚上皇州卖尽珍奇跨白牛贪著市朝人作市又随歌舞上官楼多意气好风流月冷珠帘挂玉钩分明忘却来时路百尺竿头辊绣毬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昔有僧诵此忽起疑日夕不置忽闻莺声顿然开悟遂续前语为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破庵先颂云雪子落纷纷乌盆变白盆忽然日头出依旧是乌盆

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虗非如非异不如三界现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圆极岑颂云岣嵝峰头神禹字青石赤形模奇无目仙人才一见便应抚掌笑嘻嘻云暗苍龙化葛陂就中一句是正颂有人检点得出许你具一只眼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径山杲颂云燕坐道场经十劫一一从头俱漏泄世间多少守株人掉棒拟打天边月

指月录卷之一


校注

丘下当有尼字 灯录作回 统要作回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锻【CB】鍜【卍续】(cf. X83n1578_p0396c08)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茗【CB】苕【卍续】
[A9] 扬【CB】掦【卍续】
[A10] 刺【CB】剌【卍续】
[A11] 率【CB】牵【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但【CB】伹【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但【CB】伹【卍续】
[A18] 但【CB】伹【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己【CB】已【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陕【CB】陜【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指月录(卷1)
关闭
指月录(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