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选择了佛教

在人生的旅程中到处是黑暗的阴影所谓「不如意事常十九」然而黑暗不会永久困难终要克服我们生在人间就不能不依此人身而进向于光明的领域我们要保有健全而和谐的身心有理智有热情充满光明的信愿不落于空虚的失望这对于宗教的信仰是有必要的缺乏宗教的热信或非宗教者常是自暴自弃忧郁失望或陷于变态的虐待狂自杀狂或患著严重的歇斯的里症恶化与腐化的人生可怕极了特別是近代由于人心的向外追求内心空虚缺乏充实的生命道德也就越来越堕落作为医治人心的宗教在现代是显得尤其重要了

说说我自己的信教经过吧我在民国七年开始了宗教的追求末了我选择佛教并进一步的出了家我怎样的选择了佛教呢说来是有点不可思议的我生长于农村为了经济早就失了学我学习中医「医道通仙」四字引發我对于仙道的仰慕《神农本草》与《雷公泡制》说到某药可以延年某药可以长生特別是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对于长生的重要性仙道教的信仰激發后读过了《抱朴子》《吕祖全书》《黄庭经》《性命圭旨》《慧命经》《仙术秘库》——这一类仙经而且旁求神奇秘术如奇门符咒之类我进过同善社也学过灵子术与催眠术那时候我虽沈浸于巫术化的神道教著重于个体的长生与神秘现象然对于我——目光的扩大真理的追求还是有著良好的影响

我对于神道教的仰信暗中摸索了两三年终于为父亲發觉了当然是不赞成我这样做的要我出去教书我受了师友的启發开始研究老同时阅览一些近代书物我的宗教观开始变了庄与道教的修炼不能说没有关系的庄的哲理非常深彻然而反造作的回复自然返归于朴的理想始终是不可能的熟练人情的处世哲学说来入情入理而不免缺乏强毅直往的精神独善的隐遁生活对社会不能给予积极的利益虽然老庄的思想为我进入佛法的助缘而道家的哲理道教修身的方法也获得我部分的同情然我不再作道教的信徒从仙道的美梦中苏醒过来

道教的信念动摇了我虽不曾弃绝他而又徬徨地追求回复到读过的儒书这与道家的充满隐遁色彩个人主义的宗教大大相反儒家有一番身心的修养功夫更有一番政治的大理想平常切实重人事尊理性确为我国文化的主流然而我侭管同情他赞美他却不能充实我空虚与徬徨的内心別人觉得我更实际而我却自觉得更空虚了到现在想来这不外別的儒家虽不是没有宗教的因素而并不重视宗教平常的现实的就此一生而止于立德立功立言的这对于一般人不能织成一幅庄严灿烂的光明图案缺乏鼓舞摄引力不易使一般人心安理得(得失不变苦乐不变死生不变)而迈向光明的前途这样的出入老有四五年之久

在空虚徬徨中经朋友介绍接触到基督教并且發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富有社会性的宗教从基督教中我体会得敬虔而纯洁的信心对于宗教的真正意义有信有望有爱的基督教有著儒道所不曾有的东西我研读《新旧约》阅览《真光》《灵光》《基督徒》等杂志我实行祷告參加过奋兴会然而我终于不能成一基督徒外缘是那时掀起反基督教运动虽无关于基督教义自身而基督教会凭借国际背景不免有文化侵略的罪嫌主因是某种思想的难以接受如信者永生不信者永火不以人类的行为(内心与外行)为尺度而但以信我不信我为标准「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有强烈的独占的排他性除属于己方以外一切都要毁灭阶级爱的底裡显露出残酷的仇恨又如灵是神那裡来的从神而来的灵经肉的结合而成人照基督教义(重生才能得救)看来走向地狱是大多数全知全能的神欢喜被称为自己儿女的人类如此这可说是莫测高深也可说岂有此理我不能信赖神是慈悲的所以也不信耶稣可以为我赎罪

不到两年从基督教而来的短暂光明迅速消失空虚而茫无著落的内心又如狂涛中的小舟一样情绪低落时时烦躁不安闷得慌以乱读书为消遣偶读到冯梦祯的《庄子序》说「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我心裡一动开始向佛法去探讨可是佛法难闻经典难得我出入寺院东寻西找总算读到了《龙舒净土文》《金刚经石注》《人天眼目》《传灯录》《法华经》《华严经疏钞纂要》残本《中论》初学而读这样深的教典当然是不懂的可是因为不懂使我向往不知什么力量鼓舞我耐心的读著我活像小孩见大人的作为一切不懂而一切都感兴趣又像处身于非常富裕的环境看不了听不了吃喝不了我在半懂不懂之间感觉佛法的无边深广

后来读到太虚大师的《居家士女学佛程序》才从浅处学起读了一些门径书又读了一分属于三论唯识的大乘经论虽还不大明了而佛法成为我的光明理念信心不断增长我相信三世因果观最为入情入理由此而离恶向善由此而转凡成圣即使不曾解脱或者堕落而终于要向上升进终于要究竟解脱的这不但有著究竟绝对的归宿而在过程中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鼓舞我们安慰我们引导我们使我们通过这永不失望的旅程我觉得佛法是以行为善恶为凡圣的尺度而不光凭信愿佛法重个己的解脱而更重利益众生佛法重于彻底的觉悟唯有真的觉悟才有真的自由佛法是信愿智慧慈悲的总和佛法的身心修持有儒道的长处更超过多多耶教诚信的悔改佛法中也有佛法有一切宗教的长处有究竟又有方便最能适应一切根机循循善诱

我选择了佛教为我苦难中的安慰黑暗时的明灯可惜我的根性太钝赞仰菩萨常道不曾能急于求证然而从此以来我过著平淡安定的生活不知別的只是照著我所选择的坦然直进民国十七年母亲去世了十八年父亲又去世该是我出家的因缘熟了于家庭再没有什么顾恋十九年夏天發心出离了家让我的身心融化于三宝之中为这样最高的宗教而努力


校注

[A1] 民国四三年撰
[A2] 启【CB】启【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我之宗教观(卷8)
关闭
我之宗教观(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