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经籍

法宝连璧

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博综儒书善言玄理所著《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并行于世焉

(《梁书》卷四《简文帝纪》109)

佛性论七经论

(苏)绰又著《佛性论》《七经论》并行于世

(《周书》卷二十三《苏绰传》395)

华林园总集释典

元微元年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俭又別撰《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今古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文义浅近未为典则齐永明中秘书丞王亮监谢朏又造《四部书目》大凡一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梁初秘书监任昉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内列藏众书华林园中总集释典大凡二万三千一百六卷而释氏不豫焉梁有秘书监任昉殷钧《四部目录》又《文德殿目录》其术数之书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暅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录》普通中有处士阮孝绪沉静寡欲笃好坟史博采宋齐已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參校官簿更为《七录》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记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纪诗赋五曰《技术录》纪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梁武敦悦诗书下化其上四境之内家有文史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之书及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大凡七万余卷周师入郢咸自焚之陈天嘉中又更鸠集考其篇目遗阙尚多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06)

佛经目录

炀帝即位又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別撰目录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08)

梁释法通《乾坤义》

《周易乾坤义》一卷齐步兵校尉刘𤩽撰梁又有齐临沂令李玉之梁释法通等《乾坤义》各一卷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11)

陈沙门智匠撰《古今乐录》

《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

《乐元》一卷魏僧撰

《当管七声》二卷魏僧撰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26)

释慧始注《孝经》

释慧始注《孝经》一卷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34)

释僧智《论语》略解

释僧智《论语》略解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36)

释静洪撰《韵英》

《韵英》三卷释静洪撰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44)

释正度撰《杂体书》

《杂体书》九卷释正度撰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45)

婆罗门书

自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六文之义殊別今取以附体势之下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47)

释撰《天正旧事》

《天正旧事》三卷释撰亡名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67)

僧家书仪

《僧家书仪》五卷释昙瑗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71)

虞孝敬《高僧传》

《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75)

释宝唱《名僧传》等十一种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

《高僧传》十四卷释慧皎撰

《江东名德传》三卷释法进撰

《法师传》十卷王巾撰

《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

《萨婆多部传》五卷释僧佑撰

《梁故草堂法师传》一卷

《尼传》二卷释宝唱撰

《法显传》二卷

《法显行传》一卷

《梁武皇帝大舍》三卷严暠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78)

王琰《冥祥记》等四种

《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续齐谐记》一卷吴均撰

《幽明录》二十卷刘义度撰

《舍利感应记》三卷王劭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0)

法显《佛国记》等十种

《佛国记》一卷沙门释法显撰

《游行外国传》一卷沙门释智猛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3)

《庐山南陵云精舍记》一卷

《洛阳伽蓝记》五卷后魏杨衒之撰

《四海百川水源记》一卷释道安撰

《京师寺塔记》十卷录一卷刘璆撰

《京师寺塔记》二卷释昙宗撰

《外国传》五卷释昙景撰

《历国传》二卷释法盛撰

《慧生行传》一卷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4)

释僧祐《世界记》

《世界记》五卷释僧祐撰

《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五卷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6)

释惠琳释惠严注《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二卷刘仲融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琳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严注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00)

释慧观撰《老子义疏》

《老子义疏》一卷顾欢撰梁有《老子义疏》一卷释慧观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01)

《释氏谱》等六种

《释氏谱》十五卷

《内典博要》三十卷

《净住子》二十卷齐竟陵王萧子良撰

《因果记》十卷

《历代三宝记》三卷费长房撰

《真言要集》十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09)

萧子良《义记》等七种

《义记》二十卷萧子良撰

《感应传》八卷宋尚书郎王延秀撰

《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

《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

《皇帝菩萨清净大舍记》三卷谢吴撰

《宝台四法藏目录》一百卷大业中撰

《玄门宝海》一百二十卷大业中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10)

摩登伽经说星图

《摩登伽经说星图》一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20)

《婆罗门算法》等三种

《婆罗门算法》三卷

《婆罗门阴阳算历》一卷

《婆罗门算经》三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26)

释智海撰《阳遁甲》

《阳遁甲》九卷释智海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32)

释道洪《寒食散对疗》等六种

《寒食散对疗》一卷释道洪撰

《解寒食散方》二卷释智斌撰梁《解散论》二卷

《解寒食散论》二卷《释慧义寒食解杂论》七卷《杂散方》八卷《解释慧义解散方》一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1)

释僧举世药方

《范东阳方》一百五卷录一卷范汪撰梁一百七十六卷梁又有《释僧深药方》三十卷

《陶氏效验方》六卷梁又有《摩诃出胡国方》十卷摩诃胡沙门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2)

沙门行矩撰《诸药异名》

《诸药异名》八卷沙门行矩撰本十卷今阙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4)

释莫满撰《单复要验方》

《单复要验方》二卷释莫满撰

《释道洪方》一卷

《疗百病杂丸方》三卷释昙鸾撰

《论气治疗方》一卷释昙鸾撰

《释僧匡针灸经》一卷

《龙树菩萨药方》四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6)

《婆罗门药方》等四种

《婆罗门药方》五卷

《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

《乾陀利治鬼方》十卷

《新录乾陀利治鬼方》四卷本五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8)

释道骞传《楚辞》

后汉校书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于刘向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今行于世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56)

支遁集

晋沙门《支遁集》八卷梁十三卷又有《刘彧集》十六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67)

《支昙集》等四种

晋沙门《支昙谛集》六卷

晋沙门《释惠远集》十二卷

晋姚苌沙门《释僧肇集》一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70)

宋沙门《释惠琳集》五卷梁九卷录一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72)

梁武帝净业赋

《梁武帝净业赋》三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76)

释亡名集释标集等七种

后周沙门《释亡名集》十卷

陈沙门《释标集》二卷

陈沙门《释洪偃集》八卷

陈沙门《释瑗集》六卷

陈沙门《释灵裕集》四卷

陈沙门《策上人集》五卷

陈沙门《释暠集》六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0)

陆少玄撰《借像杂铭》僧祐撰《箴器杂铭》

《古今箴铭集》十四卷张湛撰录一卷又陆少玄撰《佛像杂铭》十三卷释僧祐撰《箴器杂铭》五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5)

谢庄撰《释氏碑文》等

《杂碑集》二十二卷梁有《碑集》十卷谢庄撰《释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撰《杂碑》二十二卷《碑文》十五卷晋将作大匠陈勰撰《诸寺碑文》四十六卷释僧祐撰《杂祭文》六卷《众僧行状》四十卷释僧佑撰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6)

释宝唱撰《法集》

《法集》百七卷梁沙门释宝唱撰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9)

道经说天地论坏等略与佛经同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91)

《隋书经籍志》论佛籍始末

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菉如魏之旧寻与佛法俱灭开皇初又兴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大乘经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五百五十八部一千六百九十七卷五十九部三百七十九卷小乘经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杂经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杂经目残缺甚见数如此杂疑经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七十七部四百九十卷二部二十三卷讲疏杂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大乘论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三十部九十四卷十五部四十七卷小乘论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二十一部四百九十一卷十部七十六卷讲疏杂论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三十二部二百九十九卷九部一百三十八卷讲疏记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

右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佛经者西域天竺之迦维卫国净饭王太子释迦牟尼所说释迦当周庄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华言译之为净觉其所说云人身虽有生死之异至于精神则恒不灭此身之前则经无量身矣积而修习精神清净则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每劫必有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数不同今此劫中当有千佛自初至于释迦已七佛矣其次当有弥勒出世必经三会演说法藏开度众生由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须阤洹二曰斯阤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罗汉至罗汉者则出入生死去来隐显而不为累阿罗汉已上至菩萨者深见佛性以至成道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末三等淳醨之异年岁远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复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淳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初天竺中多诸外道并事水火毒龙而善诸变幻释迦之苦行也是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尽皆摧伏并为弟子弟子男曰桑门译言息心而总曰僧译言行乞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相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资而防心摄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凭佛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皆去杀妄言饮酒是为五诫释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弟子得道以百千万亿数然后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译言灭度亦言常乐我净初释迦说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说至是谢世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缀以文字集载为十二部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著论赞明其义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未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推寻典籍自汉已上中国未传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堙灭其后张骞使西域盖闻有浮屠之教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也后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于朝而傅毅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并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愔之来也以白马负经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门西以处之其经缄于兰台石室而又画像于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章帝时楚王英以崇敬佛法闻西域沙门继佛经而至者甚众永平中法兰又译《十住经》其余传译多未能通至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继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灵帝时有月支沙门支谶天竺沙门竺佛朔等并翻佛经而支谶所译《泥洹经》二卷学者以为大得本旨汉末太守竺融亦崇佛法三国时有西域沙门康僧会继佛经至吴译之吴主孙权甚大敬信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甘露中有朱仕行者往西域至于阗国得经九十章晋元康中至邺译之题曰《放光般若经》太始中有月支沙门竺法护西游诸国大得佛经至洛翻译部数甚多佛教东流自此而盛

石勒时常山沙门卫道安性聪敏诵经日至万余言以胡僧所译《维摩》《法华》未尽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扬解释时中国纷扰四方隔绝道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趋诸方法性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慧远之襄阳后至长安苻坚甚敬之道安素闻天竺沙门鸠摩罗什思通法门劝坚致之什亦闻安令问遥拜致敬姚苌弘始二年罗什至长安时道安卒后已二十载矣什深慨恨什之来也大译经论道安所正与什所译义如一初无乖舛

晋元熙中新丰沙门智猛策杖西行至华氏城得《泥洹经》及《僧祗律》东至高昌译《泥洹》为二十卷后有天竺沙门昙摩罗谶复继胡本来至河西沮渠蒙逊遣使至高昌取猛本欲相參验未还而蒙逊破灭姚苌弘始十年猛本始至长安译为三十卷昙摩罗谶又译《金光明》等经时胡僧至长安者数十辈惟鸠摩罗什才德最优其所译则《维摩》《法华》《成实论》等诸经及昙无忏所译《金光明》昙摩罗忏所译《泥洹》等经并为大乘之学而什又译《十诵律》天竺沙门佛陀耶舍译《长阿含经》及《四方律》兜佉勒沙门昙摩难提译《增一阿含经》昙摩耶舍译《阿毗昙论》并为小乘之学其余经论不可胜记自是佛法流通极于四海矣东晋隆安中又有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及《中阿含经》义熙中沙门支法领从于阗国得《华严经》三万六千偈至金陵宣译又有沙门法显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书语译而写之还至金陵与天竺禅师跋罗參共辩定谓《僧祇律》学者传之

齐梁及陈并有外国沙门然所宣译无大名部可为法门者梁武大崇佛法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又后魏时太武帝西征长安以沙门多违佛律群聚秽乱乃诏有司尽坑杀之焚破佛像长安僧徒一时歼灭自余征镇豫闻诏书亡匿得免者十一二文成之世又使修复熙平中遣沙门慧生使西域采诸经律得一百七十部永平中又有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大译佛经与罗什相埒其《地持》《十地论》并为大乘学者所重后齐迁邺佛法不改至周武帝时蜀郡沙门卫元嵩上书称僧徒猥滥武帝出诏一切废毁

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別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竟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大业时又令沙门智果于东都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別条贯以佛所说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杂经其余似后人假托为之者別为一部谓之疑经又有菩萨及诸深解奥义赞明佛理者名之为论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別又所学者录其当时行事名之为记凡十一种今举其大数列于此篇

右道佛经二千三百二十九部七千四百一十四卷

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远致也俗士为之不通其指多离以迂怪假托变幻乱于世斯所以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诬也故录其大纲附于四部之末

大凡经传存亡及道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94)

明克让著《续名僧记》

(明克让)著《孝经义疏》一部《古今帝代记》一卷《文类》四卷《续名僧记》一卷集二十卷

(《隋书》卷五十八《明克让传》1416)

柳䛒撰《法华玄宗》

以其好内典令撰《法华玄宗》为二十卷奏之太子览而大悦赏赐优洽侪辈莫与为比

(《隋书》卷五十八《柳䛒传》1423)

萧纲著《内典博要》

(梁帝萧纲)著《孝德传》《忠臣传》各三十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百卷

(《南史》卷八《梁本纪下八》246)

源贺作《祇洹精舍图偈》

陇西王源贺采佛经幽旨作《祇洹精舍图偈》六卷(赵)柔为之注解为当时俊僧所钦味又凭立铭赞颇行于世

杜按《北史赵柔传》(1162)大同故不录

(《北史》卷三十四《赵柔传》1269)

魏收《释老志》一卷

十一月复奏十志《天象》四卷《地形》三卷《律历》二卷《礼乐》四卷《食货》一卷《刑罚》一卷《灵征》二卷《官氏》二卷《释老》一卷凡二十卷

(《北史》卷五十六《魏收传》2030)

萧俛等译《大乘本生心地观音经》

六年春正月丙寅朔敕谏议大夫孟简给事中刘伯刍工部侍郎归登右补阙萧俛等于丰泉寺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音经》

(《旧唐书》卷十四《宪宗纪上》434)

改《三教珠英》为《海内珠英》

冬十月辛卯朔诏改天后所撰《三教珠英》为《海内珠英》

(《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下》571)

《帝王政纂》内容下至僧道是非

太子詹事姚康献《帝王政纂》十卷又撰《统史》三百卷上自开辟下尽隋朝帝王美政诏令制置铜盐钱谷损益用兵利害下至僧道是非无不备载编年为之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630)

僧昙延进《大乘百法门明论》

七月沙州节度使张义潮进甘峻山青骹鹰四联延庆节马二匹吐蕃女子二人僧昙延进《大乘百法门明论》等

(《旧唐书》卷十九上《懿宗纪》660)

开元内外经录

其外有释氏经律论疏道家经戒符菉凡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亦具翻译名氏序述指归又勒成目录十卷名曰《开元内外经录》若夫先王秘传列代奥文自古之粹籍灵符绝域之神经怪牒尽载于此二书矣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1965)

释道录目

煚等《四部目》及《释道目》并有小序及注撰人姓氏卷轴繁多今并略之但纪篇部以表我朝文物之大共《释道录目》附本书今亦不取据开元经籍为之志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1966)

虞孝敬撰《高僧传》等十八种

《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

《比丘尼传》四卷释宝唱撰

《高僧传》十四卷释惠皎撰

《续高僧传》二十卷释道宣撰

《续高僧传》三十卷释道宣撰

《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释义净撰

《名僧录》十五卷裴子野撰

《萨婆多部传》四卷释僧佑撰

《草堂法师传》一卷陶弘景撰

又一卷萧理撰

《稠禅师传》一卷

《幽明录》三十卷刘义庆撰

《感应传》八卷王延秀撰

《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续冥祥记》十一卷王曼颖撰

《系应验记》一卷陆果撰

《神录》五卷刘之遴撰

《冥报记》二卷唐临撰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2003)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五卷杨衒之撰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2014)

中天竺国行记

《中天竺国行记》十卷王玄策撰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2016)

鸠摩罗什注《老子》等五种

《老子》二卷鸠摩罗什注

《老子》二卷释惠严注

《老子》四卷陶弘景注

《老子》二卷释义盈注

《老子指归》十四卷严遵志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27)

萧子良撰《净住子》等二十二种

《净住子》二十卷萧子良撰王融颂

《统略净住子》二卷释道宣撰

《法苑》十五卷释僧佑撰

《内典博要》三十卷虞孝景撰

《真言要集》十卷释贤明撰

《历代三宝记》三卷

《修多罗法门》二十卷郭瑜撰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释道宣撰

《六趣论》六卷杨上善撰

《十门辩惑论》二卷释复礼志

《经论纂要》十卷骆子义撰

《通惑决疑录》二卷释道宣撰

《夷夏论》二卷顾欢撰

《笑道论》三卷甄鸾撰

《齐三教论》七卷卫元嵩撰

《辩证论》八卷释法琳撰

《破邪论》三卷释法琳撰

《三教诠衡》十卷杨上善撰

《甄正论》三卷杜义撰

《心镜论》十卷李思慎撰

《崇正论》六卷释彦琮撰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30)

金轮集

《金轮集》十卷天后撰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52)

《昙谛集》等七种

沙门《昙谛集》六卷

沙门《惠远集》十五卷

沙门《惠琳集》五卷

沙门《昙瑗集》六卷

沙门《亡名集》十卷

沙门《灵裕集》二卷

沙门《支遁集》十卷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76)

《弘明集》等三种

《弘明集》十四卷释僧祐撰

《广弘明集》三十卷释道宣撰

《陶神论》五卷释灵祐撰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79)

收公私经籍于江陵

梁元帝克平侯景收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凡七万余卷盖佛老之书计于其间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82)

薜元超预修《三教珠英》

(薜元超)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旧唐书》卷七十三《薛元超传》2591)

张昌宗修《三教珠英》

以(张)昌宗丑声闻于外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三教珠英》于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上之加昌宗司仆卿封邺国公易之为麟台监封恒国公各实封三百户

(《旧唐书》卷七十八《张行成传》2707)

唐临撰《冥报记》

显庆四年(唐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

(《旧唐书》卷八十五《唐临传》2813)

张说预修《三教珠英》

张说字道济预修《三教珠英》长安初修《三教珠英》毕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擢拜凤阁舍人

(《旧唐书》卷九十七《张说传》3049)

刘子玄预修《三教珠英》

(刘子玄)预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玄注《老子》无河上公注修《唐书实录》皆行于代有集三十卷

(《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3173)

乔备预修《三教珠英》

(乔)备预修《三教珠英》长安中卒于襄阳令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2)

吴少微撰《崇福寺钟铭》

(吴)少微撰《崇福寺钟铭》词最高雅作者推重并州长史张仁亶待以殊礼坐必同榻(富)嘉谟后为寿安尉预修《三教珠英》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3)

员半千预修《三教珠英》

(员)半千以控鹤之职古无其事又授斯任者率多轻薄非朝廷进德之选上疏请罢之由是忤旨左迁水部郎中预修《三教珠英》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5)

沈佺期预修《三教珠英》

沈佺期相州内黄人也进士举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7)

阎朝隐预修《三教珠英》

阎朝隐赵州栾城人也朝隐文章虽无《风》《雅》之体善构奇甚为时人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

朝隐修《三教珠英》时成均祭酒李峤与张昌宗为修书使尽收天下文词之士为学士预其列者有王无竞李适尹元凯并知名于时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26)

宋云《魏国以西十一国事》等四种

宋云《魏国以西十一国事》一卷

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僧智猛《游行外国传》一卷

僧法盛《历国传》二卷

(《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1505)

僧惠琳注《老子》等三种

《老子》僧惠琳注二卷

《老子》惠严注二卷

《老子》鸠摩罗什注二卷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15)

《新唐书艺文志》载释氏书目一百八十八种

凡释氏二十五家四十部三百九十五卷失姓名一家玄琬以下不著录七十四家九百四十一卷

萧子良《净注子》二十卷王融颂

僧僧祐《法苑集》十五卷

又《弘明集》十四卷

《释迦谱》十卷

《萨婆多师资传》四卷

虞孝敬《高僧传》六卷

又《内典博要》三十卷

僧贤明《真言要集》十卷

郭瑜《修多罗法门》二十卷

骆子义《经论纂要》十卷

顾欢《夷夏论》二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卫元嵩《齐三教论》七卷

杜乂《甄正论》三卷

李思慎《心镜论》十卷

裴子野《名僧录》十五卷

僧宝唱《名僧传》二十卷

又《比丘尼传》四卷

僧惠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陶弘景《草堂法师傅》一卷

萧回理《草堂法师传》一卷

《稠禅师传》一卷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五卷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卷长房成都人隋翻经学士

僧彦琮《崇正论》六卷

又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

《福田论》一卷

道宣《统略净住子》二卷

又《通惑决疑录》二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

《续高僧传》二十卷起梁初尽贞观十九年

《后集续高僧传》十卷

《东夏三宝感通录》三卷

《大唐贞观内典录》十卷

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

法琳《辩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又《破邪论》二卷姓陈氏太史令傅奕请废佛法琳诤之放死蜀中

复礼《十门辨惑论》二卷永隆二年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

杨上善《六趣论》六卷

又《三教铨衡》十卷

僧玄琬《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一卷

又《安养苍生论》一卷

《三德论》一卷姓杨氏新丰人贞观十年上

《入道方便门》二卷

《众经目录》五卷

《镜谕论》一卷

《无碍缘起》一卷

《十种读经仪》一卷

《无尽藏仪》一卷

《發戒缘起》二卷

《法界僧图》一卷

《十不论》一卷

《忏悔罪法》一卷

《礼佛仪式》二卷

李师政《内德论》一卷上党人贞观门下典仪

僧法云《辨量三教论》三卷

又《十王正业论》十卷绛州人

道宣又撰《注戒本》二卷

《疏记》四卷

《注羯磨》二卷

《疏记》四卷

《行事删补律仪》三卷或六卷

《释门正行忏悔仪》三卷

《释门亡物轻重仪》二卷

《释门章服仪》二卷

《释门归敬仪》二卷

《释门护法仪》二卷

《释氏谱略》二卷

《圣迹见在图赞》二卷

《佛化东渐图赞》二卷

《释迦方志》二卷

僧彦琮《大唐京寺录传》十卷

又《沙门不敬录》六卷龙朔人并隋有二彦琮

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二十五卷

玄恽《敬福论》十卷

又《略论》二卷

《大小乘观门》十卷

《法苑珠林集》一百卷

《四分律僧尼讨要略》五卷

《金刚般若经集注》三卷

《百愿文》一卷玄恽本名道世

玄范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又注《二帝三藏圣教序》一卷太宗高宗

慧觉《华严十地维摩缵义章》十三卷姓范氏武德人

行友《已知沙门传》一卷序僧海顺事

道岳《三藏本疏》二十二卷姓孟氏河阳人贞观中

道基《杂心玄章并钞》八卷

又《大乘章钞》八卷姓吕氏东平人贞观时

智正《华严疏》十卷姓白氏安喜人贞观中

慧净《杂心玄文》三十卷姓房隋国子博士徽远从子

又《俱舍论文疏》三十卷

《大庄严论文疏》三十卷

《法华经缵述》十卷

那提《大乘集议论》四十卷

《释疑论》一卷

《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诸经讲序》一卷

玄会《义源文本》四卷

又《时文释钞》四卷

《涅槃义章句》四卷字怀默姓席氏安定人贞观中

慧休《杂心玄章钞疏》卷亡姓乐氏瀛州人

灵润《涅槃义疏》十三卷

又《玄章》三卷

《遍摄大乘论义钞》十三卷

《玄章》三卷姓梁氏虞乡人

辩相《摄论疏》五卷辩相居净影寺

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姓陈氏缑氏人

辩机《西域记》十二卷

清彻《金陵塔寺记》三十六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五卷尽中宗时

《大唐内典录》十卷西明寺僧撰

毋煚《开元内外经录》十卷释书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

智矩《宝林传》十卷

法常《摄论义疏》八卷

又《玄章》五卷姓张氏南阳人贞观末

慧能《金刚般若经口诀正义》一卷姓卢氏曲江人

僧灌顶《私记天台智者词旨》一卷

又《义记》一卷字法云姓吴氏章安人

道绰《净土论》二卷姓卫氏并州文水人

道绰《行图》一卷

智首《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姓皇甫氏

法砺《四分疏》十卷

又《羯磨疏》三卷

《舍忏仪》一卷

《轻重仪》一卷姓李氏赵郡人

慧满《四分律疏》二十卷姓梁氏京兆长安人

慧旻《十诵私记》十三卷

又《僧尼行事》三卷

《尼众竭磨》二卷

《菩萨戒义疏》四卷字玄素河东人

空藏《大乘要句》三卷姓王氏新丰人

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玄宗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道氤《御注金刚般若经疏宣演》三卷

《高僧懒残传》一卷天宝人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僧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神楷《维摩经疏》六卷

灵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

《破胡集》一卷会昌沙汰佛法诏敕

法藏《起信论疏》二卷

《法琳別传》二卷

《大唐京师寺录》卷亡

玄觉《永嘉集》十卷庆州刺史魏靖编次

怀海《禅门规式》一卷

希运《传心法要》一卷裴休集

《玄嶷甄正论》三卷

光瑶注《僧肇论》二卷

李繁《玄圣蘧卢》一卷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七科义状》一卷云南国使段立之问僧悟达答

《栖贤法隽》一卷僧惠明与西川节度判官郑愚汉州刺史赵璘论佛书

《禅关八问》一卷杨士达问唐宗美对

僧一行《释氏系录》一卷

宗密《禅源诸诠集》一百一卷

又《起信论》二卷

《起信论钞》三卷

《原人论》一卷

《圆觉经大小疏钞》各一卷

楚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

又《破邪论》一卷大顺中人

希还《參同契》一卷(一)

良价《大乘经要》一卷

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

光仁《四大颂》一卷

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

无殷《垂诫》十卷

神清《參元语录》十卷

智月《僧美》三卷

惠可《达摩血脉》一卷

靖迈《古今译经图纪》四卷

智升《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

又《续大唐内典录》一卷

《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

对《寒山子诗》七卷天台隐士台州刺史闾丘胤序僧道翘集寒山子隐唐兴县寒山岩于国清寺与隐者拾得往还

庞蕴《诗偈》三卷字道玄衡州衡阳人贞元初人三百余篇

智闲《偈颂》一卷二百余篇

李吉甫《一行传》一卷

王彦威《内典目录》十二卷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24-1531)

刘义庆《幽明录》等六种

刘义庆《幽明录》三十卷

陆果《击应验记》一卷

王琰《冥祥记》一卷

王曼颖《续冥祥记》十一卷

刘泳《因果记》十卷

颜之推《冤魂志》三卷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40)

《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图》

韦𬸘画《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图》銮子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61)

僧《昙谛集》等八种

僧《昙谛集》六卷

《惠远集》十五卷

《支遁集》十卷

《惠琳集》五卷

《昙瑗集》六卷

《灵裕集》二卷

武后《垂拱集》一百卷

又《金轮集》十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四》1597)

僧《惠赜集》等五种

僧《惠赜集》八卷姓李江陵人

僧《玄范集》二十卷

僧《法琳集》三十卷

僧《灵彻诗集》十卷姓汤字源澄越州人

《皎然诗集》十卷字清昼姓谢湖州人灵运十世孙居杼山颜真卿为刺史集文士撰《韵海镜源》预其论著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𬱖为序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四》1615)

张昌宗等撰《三教珠英》

(武)后知丑声甚思有以掩覆之乃诏昌宗即禁中论著引李峤张说宋之问富嘉谟徐彦伯等二十有六人撰《三教珠英》

(《新唐书》卷一百四《张行成传》4014)

徐坚等预修《三教珠英》

(徐坚)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与修《三教珠英》时张昌宗李峤总领弥年不下笔坚与说专意撰综条汇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儒学传》5662)

吴少微预修《三教珠英》

(吴)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预修《三教珠英》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志中》5752)

庐山记

僧法琳《庐山记》一卷

(《宋史》卷二百四《艺文志三》5154)

《宋史艺文志》载释氏书目二百二十二种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沙门昙景译《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玄奘译《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般剌密帝弥伽释迦译《首楞严经》十卷

《佛说一乘究竟佛心戒经》一卷

《佛说三亭厨法经》二卷

《佛说法句经》一卷

《佛垂涅槃略说教戒经》一卷

四经失译

马鸣大师《摩诃衍论》五卷

《起信论》二卷

僧肇《宝藏论》三卷

彦琮《福田论》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禅次第要论》一卷

法琳《辨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慧海大师《入道要门论》一卷

净本和尚《语论》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论》一卷

《劝修破迷论》一卷

《金沙论》一卷

《明道宗论》一卷

《偈宗秘论》一卷

四论不知撰人

法藏《心经》一卷

惟悫《首楞严经疏》六卷

宗密《圆觉经疏》六卷

《圆觉道场修证仪》十八卷

《起信论钞》三卷

傅大士宝志《金刚经赞》一卷

惠能《金刚经口诀义》一卷

《金刚经大义诀》二卷

大白和尚《金刚经诀》一卷

法深《起信论疏》二卷

忠师《百法明门论疏》二卷

萧子良《统略净住行法门》一卷

元康《中观论三十六门势疏》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宗密注

傅大士《心王传语》一卷

《行道难歌》一卷

竺道生《十四科元赞义记》一卷

灌顶《国清道场百录》一卷

楞伽山主《小參录》一卷

道宣《通感决疑录》一卷

《大唐国师小录法要集》一卷

绍修《漳州罗汉和尚法要》三卷持琛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张云《元中语宝》三卷

大阆和尚《显宗集》一卷

《大云和尚要法》一卷惠海

元觉《一宿觉传》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宗集》一卷

《达摩血脉》一卷

木先《竹林集》一卷

宝觉禅师《见道颂》一卷寓言居士注

道瑾《禅宗理性偈》一卷

《石头和尚參同契》一卷宗美注

《惠忠国师语》一卷冉氏

《东平大师默论》一卷

义荣《天台国师百会语要》一卷

齐宝《神要》三卷

怀和《百丈广语》一卷

统休《无性和尚说法记》一卷

惠明《栖贤法隽》一卷

《龙济和尚语要》一卷

《荷泽禅师微诀》一卷

杨士达《禅关八问》一卷宗美

句令《禅门法印传》五卷

《净惠禅师偈颂》一卷

义净《求法高僧传》二卷

飞锡《往生净土传》五卷

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坛经》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灵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一卷

卢求《金刚经报应记》三卷

贤首《华严经纂灵记》五卷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灵居和尚示化实录》一卷

觉旻《高僧纂要》五卷

智月《僧美》三卷

裴休《拾遗问》一卷

神澈《七科义状》一卷

梦微《内典编要》十卷

《紫陵语》一卷

《大藏经音》四卷

《真觉传》一卷

《浑混子》三卷解《宝藏论》

《遗圣集》一卷

《菩提心记》一卷

《积元集》一卷

《相传杂语要》一卷

《德山集》一卷仰山溈山语

《会昌破胡集》一卷

《妙香丸子法》一卷

《润文官录》一卷唐人

《迦叶祖裔记》一卷

《释门要录》五卷

《紫陵语》以下不知撰人

十朋《请祷集》一卷

《瑞象历年记》一卷

《惟劲禅师赞颂》一卷

《释华严漩澓偈》一卷

马裔孙《看经赞》一卷

《法喜集》二卷

文益《法眼禅师集》一卷

《法眼禅师集真赞》一卷

高越《舍利塔记》一卷

可洪《藏经音义随函》三十卷

建隆《雍熙禅颂》三卷

魏德谟《无上秘密小录》五卷

程谠《释氏蒙求》五卷

延寿《感通赋》一卷

李遵《天圣广灯录》三十卷

吕夷简《景佑宝录》二十一卷

僧肇《宝藏论》一卷

又《般若无知论》一卷

《涅槃无名论》一卷

僧慧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佑《弘明集》十四卷

僧宝唱《比丘尼传》五卷

僧佑《释伽谱》五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僧慧可《达摩血脉论》一卷

费长房《开皇历代三宝记》十四卷

又《开皇三宝录总目》一卷

《国清道场百录》五卷僧灌顶纂僧智凯修

僧法琳《破邪论》三卷

又《辨正论》八卷

僧彦琮《释法琳別传》三卷

僧慧能注《金刚经》一卷

又撰《金刚经口诀》一卷

僧慧昕注《坛经》二卷

僧辨机《唐西域志》十二卷

僧道宣《续高僧传》三卷

又《佛道论衡》三卷

《三宝感应录》三卷

《释迦氏谱》一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僧政觉《金沙论》一卷

僧神会《荷泽显宗记》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僧法顺集僧宗密注

僧宗密《禅源诸诠》二卷

又《原人论》一卷

《大乘起信论》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师集》一卷

僧道世《法苑珠林》一百卷

僧慧忠《十答问语录》一卷

《无住和尚说法》二卷僧钝林集

僧普愿《语要》一卷

《庞蕴语录》一卷唐于𬱖编

僧神清《北山參元语录》十卷

僧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僧义净《求法高僧传》三卷

僧元应《唐一切经音义》一十五卷

僧澄观《华严经疏》十卷

僧绍修《语要》一卷

裴休《传心法要》一卷

《唐六译金刚经赞》一卷郑覃等撰

僧慧祥《古清凉传》二卷

《释迦方志》一卷唐终南大一山僧撰

僧应之《四注金刚经》一卷

僧延寿《宗镜录》一百卷

僧赞宁《僧史略》三卷

僧道原《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晁迥《法藏碎金》十卷

《道院集要》三卷不知作者

僧延昭《众吼集》一卷

僧重显《瀑布集》一卷

又《语录》八卷

僧世冲《释氏咏史诗》三卷

僧居本《广法门名义》一卷

僧慧皎《僧史》二卷

僧契嵩《辅教编》三卷

僧省常《钱塘西湖净社录》三卷

僧道诚《释氏须知》三卷

僧道诚《释氏要览》三卷

王安石注《维摩诘经》三卷

朱士挺《伏虎行状》一卷

《僧自严行状》一卷陈嘉谟撰

李之纯《成都大悲寺集》二卷

又《成都大慈寺记》二卷

僧惟白《续灯录》三十卷

僧宗颐《劝孝文》二卷

又《禅苑清规》十卷

蹇序辰《诸经译梵》三卷

王敏中《劝善录》六卷

杨谔《水陆仪》二卷

僧智达《祖门悟宗集》二卷

楼颖《传翕小录要集》一卷

僧宗永《宗门统要》十卷

僧智圆《闲居编》五十一卷

僧怀深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

僧原白注《证道歌》一卷

僧《宗杲语录》五卷黄文昌撰

僧慧达《夹科肇论》二卷

僧应乾《楞严经标指要义》二卷

僧灵操《释氏蒙求》一卷

僧马鸣《释摩诃衍论》十卷

僧阇那多迦译《罗汉颂》一卷

僧菩提达磨《存想法》一卷

又菩提达磨《胎息诀》一卷

《颂证道歌》一卷篇首题正觉禅师撰

《净慧禅师语录》一卷

《莲社十八贤行状》一卷

《法显传》一卷

《诸经提要》二卷

《五公符》一卷

《宝林传录》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李通玄《华严合论》一卷

张戒注《楞伽集注》八卷

佛阤多罗译《圆觉经》二卷

般剌密谛译《楞严经》十卷

《法宝标目》十卷王右编

僧肇译《维摩经》十卷

晁迥《耄智余书》三卷

《八方珠玉集》四卷大圆涂毒二僧集诸家禅语

王日休《金刚经解》四十二卷

《净土文》十一卷王日休撰

《语录》二卷松源和尚讲解答问

《普灯录》三十卷僧正受集

《诸天传》二卷僧行霆述

《奏对录》一卷佛照禅师淳熙间奏对之语

《崇正辨》三卷胡寅撰

右释氏类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

(《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5181-5188)

吴淑《异僧记》

吴淑《异僧记》一卷

(《宋史》卷二百六《艺文志》(五)5225)

僧惠净《续古今诗苑英华》

僧惠净《续古今诗苑英华》十卷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八)5397)

僧皎然《诗式》

僧皎然《诗式》五卷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八)5408)

僧辞远《诗式》

僧辞远《诗式》十卷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八)5409)


校注

[A1] 刺【CB】剌【正史】
[A2] 胄【CB】胄【正史】
[A3] 胄【CB】胄【正史】
[A4] 刚【CB】坛【正史】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卷8)
关闭
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