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佛龛)
应身观世音菩萨 (叹佛宣疏)
警策大众仪当演
今欲忏罪拔苦,当启请化现圣贤。合道场人,各请系心一处,不得妄念。念念清净,念念慈悲,所冀圣贤降格。先当警策大众,同声应和。
信礼观世音菩萨
应身观世音菩萨
第二启请
一心归命礼,身垂璎珞,顶戴弥陀,七宝花示菩萨之冠容,千辐轮乃如来之足相。碧玉螺纹旋宛转,紫金莲掌㓰分明。手中一目妙圆光,胸藏卍字庄严印。神通莫测,变化多方。是以或慈或威,俱为救物;或定或慧,悉以导人。在《普门品》则化一十九身,于《楞严经》则垂三十二应。有求皆答,无愿不从。皆由愿力之洪深,悉致仁功之普愽。愿垂哀悯,俯察凡庸,今日今时,光临法会,受请供养。
证圆通观世音菩萨
(礼拜真言 召请真言)
礼请上圣仪当演
诚心仰请,遍法界中,化现佛身观世音菩萨,独觉身观世音菩萨,缘觉身观世音菩萨,声闻身观世音菩萨,梵王身观世音菩萨,帝释身观世音菩萨,自在天身观世音菩萨,大自在天身观世音菩萨。伏愿六通鉴照,俯降道场,副我愿心,拔苦忏罪。
诚心仰请,遍法界中,那罗延天身观世音菩萨,天大将军身观世音菩萨,四天王身观世音菩萨,四天王国太子身观世音菩萨,日天子身观世音菩萨,月天子身观世音菩萨,火天子身观世音菩萨,水天子身观世音菩萨,风天子身观世音菩萨。伏愿六通鉴照,俯降道场,副我愿心,拔苦忏罪。
诚心仰请,遍法界中,人王身观世音菩萨,长者身观世音菩萨,居士身观世音菩萨,宰官身观世音菩萨,婆罗门身观世音菩萨,化现比丘身观世音菩萨,化现比丘尼身观世音菩萨,化现优婆塞身观世音菩萨。伏愿六通鉴照,俯降道场,副我愿心,拔苦忏罪。
诚心仰请,遍法界中,化现优婆夷身观世音菩萨,化现女主身观世音菩萨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观世音菩萨,化现父母身观世音菩萨,化现童男童女身观世音菩萨,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身观世音菩萨,化现人、非人等有形、无形、有想、无想身观世音菩萨,化现执金刚身观世音菩萨,化现深妙神身观世音菩萨,化现秽迹明王身观世音菩萨。伏愿六通鉴照,俯降道场。副我愿心,拔苦忏罪。
诚心仰请,遍法界中,化现揭帝明王身观世音菩萨。伏愿六通鉴照,俯降道场,副我愿心,拔苦忏罪。
上来礼请圆通会上,第二时中,应身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众,已沐云临,光降道场,证盟功德。伏愿天眼遥见,慧耳遥闻,他心遥知,神通遥见。以大悲力,起无缘慈,怜愍有情,哀受我请,慈悲护念,降临道场,证盟此斋,充遍法界。愿此善力,广大无边。犹若虚空,具诸功德。
奉请已,一心归命礼常住三宝。
迎三大士
再加礼请圣观音
上来所请观音化身,已沐降临,已得拔苦忏罪。今按:《请观音消灾毒害陀罗尼经》云:毘舍离国一切人民遇大恶病,有一长者名曰月盖,与其同类五百长者,俱诣佛所,头面作礼,白佛求救。佛告长者:西方有佛,名无量寿。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及大势至。汝当向彼作礼,系念数息,念念不散,请彼佛及二菩萨。说是语时,于佛光中得见西方无量寿佛并二菩萨。以如来神力,佛及菩萨,俱到此国。尔时毘舍离人即其杨枝净水,授与观音。观音怜愍,普救一切众生,而作是言:汝等今日,应当一心称念。
礼三大士
南无安养国、极乐界、长春世界无量寿尊佛
运动法器,出坛迎圣。
将当恭诣,就于某处迎请无量寿佛,以作证盟。清众勿劳,随音接和。(举偈)
长春世界无量寿佛上香
西方境界,极乐宝成。七重行树
叹佛宣疏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尽。堂堂德……
上来文疏宣读已周,仰对圣慈,希垂朗鉴。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无量寿尊佛。大悲大名称,救护苦厄者。
大众五体投地,默念西方无量寿佛二十一遍,息心作观,闻磬声而礼,闻弹指而起。
净方极乐,庄严最上,宝楼阁卷舒无量。七重行树,七宝台上悬珠网。光明殿上演真经,香花供养。
闻仙奏乐,金钟响喨。车璖树下,九莲开放。一枝花内一花生,齐合掌。一心瞻礼,寿尊佛,端严妙像。
无量寿佛,无量寿佛,长春世界大慈悲无量寿佛。
上来迎请无量寿佛,已沐云临。运动法器,归坛安座。
阿弥陀佛色光辉,白毫宛转五须弥。
顶上旋螺青丝发,三十二种相巍峩。
南无安养国、极乐界、长春世界无量寿尊佛
(讽无量寿咒)
真身观世音菩萨
二伸迎请 (香偈随便)
圆通境界,南海波心。香烟缭绕……
叹佛宣疏
三慧圆通境,香山紫竹林。端座南海岸,礼请观世音。堂……
上来文疏,宣读已周。仰对圣慈,希垂朗鉴。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悲大名称,救护苦厄者。
大众五体投地,默念观世音菩萨二十一遍,息心作观,闻磬声而礼,闻弹指而起。
观音大士,悲心愿海,补陀山上,端严自在。《首楞严经》,说谁能赛?他心道眼以聪明,听闻无碍。
若遇厄难,或逢灾害,才称念便蒙轻快。消除八难,灭三灾,离缠盖。愿生生世世,一心顶戴。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大慈悲观音菩萨。
上来迎请观音菩萨,已沐云临。运动法器,归坛安座。
南无普陀山、南海岸、正法……
(讽如意轮咒)
南无佛陀耶……
应身观世音菩萨
三伸迎请 (举香偈)
七珍世界,八宝所成……
叹佛宣疏
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色……
上来文疏,宣读已周。仰对圣慈,希重朗鉴。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大悲大名称,救护苦厄者。
大众五体投地,默念势至菩萨二十一遍,息心作观,闻磬声而礼,闻弹指而起。
归依势至,功超十地,修六度三檀等施。上求佛果,已证三摩地。燄摩罗界运神通,功能胜利。
向三界外,随机应契,说真空,广谈妙义。愿垂接引,登上品莲台内。毫光照处,睹如来,亲蒙授记。
势至菩萨,势至菩萨,观音良友大慈悲势至菩萨。
上来迎请势至菩萨,已沐云临。运动法器,归坛安座。
南无七珍山、八宝界、摄念佛人……
(讽聪明神咒)
化身观世音菩萨
信礼观世音菩萨
(观音救护众生真言 破业障咒)
多姪他。呜呼腻。模呼腻。闫波腻。躭波腻。安茶詈。般茶詈。首埤帝。般般茶茶啰啰。婆私腻。多姪他。伊梨寐梨。鞮首梨。迦婆梨。佉提端耆旃陀利。摩蹬耆。勒叉勒叉。萨婆萨埵。萨婆婆耶埤娑诃。多茶他。伽帝伽帝。腻伽帝。修留毘。修留毘。勒叉勒叉。萨婆萨埵。萨婆婆耶埤。娑诃。
(观音破恶业障消伏毒害真言)
南无佛陀。南无达么。南无僧伽。南无观世音。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大慈大悲,唯愿愍我,救护苦恼,亦救一切怖畏众生,令得大获。多姪多。陀呼腻。模呼腻。闫婆腻。躭婆腻。阿婆熙。模呼腻。分茶利。般茶利。输鞞帝。般茶啰。婆私腻。休楼休楼。楼兜楼楼。安茶利。般茶梨。楼楼周周腻。槃茶利。富富豆豆。般茶罗。婆私腻。矧墀跞。墀腻跞。墀萨婆阿。婆耶羯多。萨婆怛婆娑陀伽。阿婆耶。卑离陀。闭殿。娑婆诃。
信礼海会佛菩萨
施无畏观世音菩萨
(回向无上佛菩提)
第二时陞座
(字母 歌赞)
比丘……
叙救拔罪苦仪当演 (提纲)
今此道场,虽垢浊下方,然上凭法力,即为清净。且观音大士,所在降临,苟能志诚,无求不应。经云:善应诸方所。又云:无刹不现身。道场众等,各各志诚,所冀菩萨降临,得满心愿。
拔苦忏罪法事,分为七节:警策大众;启请上圣;再加礼拜;拔苦忏罪;忏十恶罪;观音感验;观音化现。
且第四拔苦忏罪者。按:《普门品》云:佛告无尽意菩萨:若有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云: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今按:《华严经.入法界品》云:尔时善财诣观音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惟愿为我宣说。答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大悲法门光明之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常于一切诸佛所住,随所应化,普现其前。或以慧施摄取众生,乃至同事摄取众生,显现妙身不思议色摄取众生,放大光明,除灭众生诸烦恼热。出微妙音而化度之,威仪说法,神力自在,方便觉悟,显现变身,现同类身,乃至同上摄取众生。善男子,我行大悲法门光明行时,發弘誓愿,名曰:摄取一切众生,欲令一切众生离险道恐怖,热恼恐怖,愚痴恐怖,系缚恐怖,煞害恐怖,贫穷恐怖,诤讼恐怖,大众恐怖,生死恐怖,恶道恐怖,诸趣恐怖,不同意恐怖,爱不爱恐怖,一切恶恐怖,逼迫身恐怖,逼迫心恐怖,忧愁恐怖。此等恐怖,即观音大士自言施无畏之事也。
又按:《羂索经.护摩增益品》云:不空王护摩三昧耶,能成就一切功德善根,能灭过现一切罪障,能破一切设睹噜等,能除一切恶毘那夜迦,能止一切恶纳瑟咤,能灭一切不吉祥相,能禳十六大地狱苦,能除八大怖畏之事,能灭一切怨诤讐难,能伏他军一切兵杖,能除一切疫病饥馑,能证一切诸佛大智,能入一切诸佛菩提。此亦施无畏之事也。故《法华经赞疏》云:作不请友,为应病医,名观自在。
今既忏悔,所有罪业,必获消除。既消除已,不敢复作,何则?人之黑业,盖有二端,因此二端,遂入三途八难,六道轮回。所谓二端者,一是定熟业,是故思业若,作若增长业是也;二是不定熟业,谓故思业也,作而不增长业也。当其未入佛法,名决定业;若入佛法,名不定业;若无追悔,不修对洽,当可受果,名增长业;若追悔等,名不增长业。
凡业有四种:
一者顺见业,作善作业,见身受报,非行支摄。如琉瓈大王,为诛瞿昙族姓。善星比丘,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名极恶,无中有也。又如,法照和尚,念阿弥陀佛,生身往生净土见佛,此名极善,无中有也。
二者顺生业,此生作善作恶,来生受报。
三者顺后业,今生作善作恶,隔生方受。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善轻恶重,则先受恶报;恶轻善重,则先受善报。
四者顺不定业,此生作善作恶,或三五百生方受。
此四种业,若入三乘见道者,为不定受;未入三乘见道者,为决定受。
然而故思造业有五种:一者他所教勅;二者他所劝请;三者无所了知;四者根本执著,谓三毒蔽心,猛利执著,所起诸业;五者颠倒分別,谓胜先罪所行恶业。《法句经》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岩穴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又《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以此观之,恶业之报,深可畏惧。若不诚心归仰菩萨,称念菩萨,礼拜菩萨,何由得免?
(大悲心陀罗尼)
忏十恶业罪宣演 (提纲)
道场众等,今欲知人之罪,不离本心。由本心故,成身、口、意;由身、口、意,遂成十业。何谓十业?一曰身,身业有三;二曰口,口业有四;三曰意,意业有三。
所谓身业有三者,杀者害他命,盗者取他财,婬者非梵行。所谓口业有四者,妄语谓言非其实,绮语谓有上增华,两舌谓离间彼此,恶口谓毁谤贤善。所谓意业有三者,贪心、嗔心、痴心是也。
凡此十业,污清净,障佛果。自无始劫来,至于今日,皆出我心,从迷入迷,不知觉悟。
杀害仪文,法师宣扬:
衹如杀之一字,或杀命以事饮食,或杀命以备药剂,或杀命以复冤讐,或杀命以避伤害,或杀命以快性命,或杀命以求功伐,轮还报应,无有尽期。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杀。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身业中杀生之罪。(入经)
施主所造多生杀害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杀害罪消灭
偷盗仪文,法师宣扬:
盗之一字,非己所有,不与而取,名之为盗。不必穿窬劫夺,方得盗名。大凡取人之美以为己有,亦皆为盗。昔毕陵伽婆蹉过河,闻莲荷香。河神责之曰:尊者为阿罗汉,奈何偷我香?以此言之,香自至鼻,犹谓之偷,况大于此者乎?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偷盗。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身业中偷盗之罪。(入经)
施主所造多生偷盗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偷盗罪消灭
婬欲仪文,法师宣扬:
婬之一字,皆非梵行,妄生爱著。魔鬼娆动,令生倒惑,生生世世,习气不忘。按:经云:若多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此则菩萨大愿,有称念者,尽得清净。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婬。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身业中邪婬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邪行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婬欲罪消灭
妄言仪文,法师宣扬:
妄言之罪,以无为有,以有为无,不善谓善,不恶谓恶。所不欲见,诈云不在;所不欲为,诈云不能。习以为常,不知暗损。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妄言。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口业中妄言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妄言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妄言罪消灭
绮语仪文,法师宣扬:
绮语之罪,事虽有实,己复增加。欲毁一恶,增成百恶;欲誉一善,增成百善。就生绮丽,以衒于人。习以为常,不知暗损。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绮语。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口业中绮语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绮语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两舌仪文,法师宣扬:
两舌之罪,于口业中,此罪为大。不顾贤庸,不辩是非,随己好恶,辄生离间。大或两舌于人主之前,小或两舌于上官之耳。或两舌于朋友,或两舌于亲姻。下则或两舌于妾圉妻拏,上则或两舌于父母师长。习以为常,不知罪积。恶簿录其不信,冥司指为大尤。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两舌。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口业中两舌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两舌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两舌罪消灭
恶口仪文,法师宣扬:
恶口之罪,不独毁谤贤善,诟詈他人,方得恶名。大凡语声微麄,有失和顺,即名为恶。况复如上毁谤诟詈。习以为常,不知暗损。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恶口。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口业中恶口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恶口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恶口罪消灭
贪爱仪文,法师宣扬:
贪之为说,最毁善根。昔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尝为自在天人,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一念才起,尚致堕生,况今之人,见衣贪珍,见食贪美,见名位则贪富贵,见金玉则贪丰盈。一悦于心,贪之不已。诸业随生,自陷自堕,不知警觉,焉识暗损。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贪。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意业中贪爱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贪爱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贪爱罪消灭
嗔恚仪文,法师宣扬:
嗔之为说,最毁善根。内烧本心,外毒人物。大则断物命根,小则损物肢节。一念才嗔,百法俱障。是以《遗教经》云:劫功德贼,无过嗔恚。按:经云: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嗔。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意业中嗔恚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嗔恚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嗔恚罪消灭
痴暗仪文,法师宣扬:
痴之为说,最毁善根。恋著三界,不求出离,以邪恶见,毁谤大乘,拨无因果,三毒过患,损恼自他,生大痴慢。不惟如此,自杀以下,至于贪嗔,九业之作,皆出愚痴;一切罪业,尽归痴字。按:经云: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痴。前前罪业,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意业中痴暗之罪。
施主所造多生痴暗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冤结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多生痴暗罪消灭
冤业仪文,法师宣扬:
人之造恶,十业为基,因此十端,遂成罪衅。或生怨恨,或结债讐,无始劫来,递相报答。有一言为慊,而千生在念;有一事为负,而百劫不忘。今日今时,对菩萨前,愿从忏悔。一忏悔已,更不复作。若人负我者,便忘忆念;我负人者,愿获消除。辄劳僧众,为施主忏怨债中并十恶之罪消灭矣。
施主所造,多生十般怨债业,造罪无有期。生生与世世,解冤何日了?今对三宝前,求哀忏悔。
十般冤业罪消灭
信礼观世音菩萨 (吟偈)
(梵语心经 观音忏罪咒)
观音感验仪宣演 (提纲)
观音灵应最多,虽累日言之,亦恐未尽。今且略陈一二,道场僧俗,各请虔诚谛听。
按:《宝王经》云:宝手菩萨白佛言:世尊,观自在菩萨有何福德,而能变现是神力?佛言:如四大洲,于其一年十二月中,于昼夜分,常降大雨,我能数其一一滴数。观自在菩萨所有福德,而我不能说尽数量。又如大海深广八万四千踰缮那,如是四大海水,我能数其一一滴数。观自在菩萨所有福德,而我不能说尽数量。善男子,非独此界,唯我一身,乃至他方无数如来,俱集一处,亦不能说尽观自在菩萨福德数量。
又佛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画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今且略陈一二,道场僧俗,各请虔诚,谛听菩萨消灾救厄之验。感验经文,法师讽演。
火不能烧 (提纲)
按:《冥祥记》云:沙门法智为布衣时,常独行大泽中,忽遇独火,四方俱起。走路已绝,便志心礼诵观世音。俄而火过,一泽之草无有孑遗,独法智所在之处,前后不烧。
又按:《辩正论》云:晋有竺长舒,专诵《观音经》。后居吴,邑中遭火,甍簷相继。长舒家正在下风,自分烧毁,一心念观世音。火欲至长舒家,风回火灭。有恶少年讶之,至后夜风急,以火投长舒家屋,四投皆灭。少年至明,诣长舒家,叩头首过。长舒云:我无神力,但诵观世音菩萨。
此即经云「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之明验也。
波浪不能没 (提纲)
按:《冥祥记》云:晋栾荀征卢循失利,舡舫遭火,贼亦交逼。荀恐怖分尽,但诵观世音。俄见江中一人挺立,腰与水齐。荀知祈念所感,便投水就之,脚似履地。寻而大军遗舡救接,遂得免难。
又按:《广异记》云:唐天宝初,长沙尉成珪部送桥木。始至扬州,累遭风,木遗失差众。扬州谓珪盗卖其木,拷掠行夫。不胜楚痛,妄云破用。扬州转牒潭州府,潭府令杨觐来取珪。觐至,乃械珪,以连锁锁枷附于船梁,四面钉塞。珪意若至潭府必死,自發扬州,便至心念救苦观世音菩萨名号。经十余日,枷锁忽然开解,伺夜深,出船梁背。至觐所居,呼曰:杨觐,汝如我何?当葬江鱼腹中,岂与汝辈成功耶?因决意赴水。遇一木抱得,随木浮沉。但志心念观音,遂得达岸。寻入京师,于御史台申理。既得雪,遂出家。
此即经云「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明验矣。(入经)
黑风吹其船舫 (提纲)
又按:《法苑珠林》:晋沙门竺法纯,元兴中起寺买材,路经湖道。既入湖,日暮暴风,波浪如山。纯船小水入,命在瞬息,乃一心诵观世音。俄有大船流至,纯即乘之,小船应时沦没。大船随波鼓荡,俄而达岸。
近岁处州毛大节,尝得成都府竹溪院僧智评所画观音,将入海舶。忽遭大黑风,其前二船已摧溺,人人自以为必死,祈神呼鬼,皆未有验。毛大郎于竹筒中出观音,展观焚香,少选之间,有大月轮现于船前,观音坐其中,舟众瞻礼,喜跃忘惧。既而月轮渐退,船随而行。回顾黑风,已在三百里外矣。其后托济州刘五节附书及奇器以谢智评。而刘生亦专求智评与画观音,如海中所见之像,以归奉事。
刀寻段段坏 (提纲)
按:《宣验记》:吴郡人沈英,被系处死。临刑,诵观音不息,刀刃自断,因而被释。又陆晖系狱分死,乃令家人造观音像。及行刑,刀折。三易刀,皆折。官问之,答曰:恐是观音之力。及看像,项上有三刀痕。乃奏获免。
又:准《齐书》说,元魏天平元年,定州勇士孙敬德身在防处,造观音像。年满将还,在家礼事。后为贼所引,不堪拷楚,遂妄承前业。明日将刑,今日礼忏流泪。忽如梦中见一沙门,教诵《救生观音经》。经有诸佛名号,令诵千遍,得免苦难。敬德忽觉,如梦所见,一无差错。诵得百遍,所司执缚向刑,且行且诵,直至临刑,诵得千遍。下刀以斫,刀成三段,皮肉不伤。复换于刀,凡经三换,刀折如初。监司问之,具陈所以,以状奏闻。丞相高懽进表于东魏静帝,请免罪,自此将经号为《高王观世音经》。敬德还家,设斋迎像,乃见项上有三刀痕。谓举事云:高懽免难,在敬德故。
《玄赞疏》云:法琳归命,免七日之刑;高懽凭依,脱三刀之害。此则经云「刀寻段段坏」之明验矣。
恶鬼不能加害 (提纲)
按:《广异记》:唐王琦尝畜净刀子,每念诵即持之。及患天行疫,常置刀在床头自卫。后疾甚,乃立起,念观音名。暗忽如昼,见刀刃上,有僧来问琦:此何刀耶?琦云:是杀鬼刀。僧遂灭。俄而有铁鎚从空下击,击刀累二百余下,鎚悉破碎,而刀不损。其后乾元中,又疫笃,复至心念观音,见数百鬼乘船而至,就琦求食。食讫,又造纸衣焚之,遂安。
又按:《法苑珠林》:唐贞观中,杜知楷少好释典,居泰山,披僧衣,长诵观音。忽患垂死,以袈裟覆之,昏然如梦。见老母及美女数十人,屡来相扰。知楷端然不动。渐来相逼,并云:举知楷掷之此涧里。遂同执知楷。忽揽著袈裟,皆走退,齐声念佛,请为念阿弥陀如来。知楷许之,仍默诵观音三十余遍,遂觉。体中大汗而愈。
杻械枷锁段坏 (提纲)
按:《晋书.符丕》载记,徐毅为慕容永所获,械埋其足,将杀之。毅诵《观世音经》,至夜中土开,械脱于重禁之中,若有人导之者。遂奔杨佺期,以为洛阳令。
又按:《法苑珠林》:宋彭子乔长诵《观音经》,任益阳县主簿事。太守沈文龙以罪被系,文龙必欲杀之。子乔忧惶无计,唯志诚诵《观世音经》。一日,昼寝方熟,有湘西人杜道荣亦系在狱,忽见双鹤集子乔屏风上,顷有一鹤下至子乔边,忽变如美人。道荣谛视之,则子乔双械脱在脚外。子乔亦悟,共视咨嗟,恐官疑其叛,乃取械自著。后数日果得释。
经过险路即得解脱 (提纲)
按:《辩正论》,毛德祖初投江南,偷路而过,为虏骑所追,乃伏路侧蓬蒿中,半身犹露,自意必死,但合掌念观世音。俄而云起雨注,追骑各退,遂至江南。
又按:《冥祥记》,秦毕覧随慕容垂北征,没于虏。单骑逃归,虏追骑将逐,覧至心诵观世音,虏骑无故自回。既得免,乃入山中,迷惑失道。至心诵念,中夜见一道人,法衣持锡,示以途径,乃得至家。
此即经云「经过险路,即得解脱」之明验矣。
求男生男 (提纲)
按:《辩正论》云:晋王珉无子,尝祈观音。后路行逢一胡僧云:我死,为君作子。少时道人亡,而珉妻有孕。及生能语,即通西域十六国梵音,聪慧非常,即尚书王洪明也,故小名阿练若。
又按:《冥祥记》云:宋卞悦之年五十无子,發愿诵《观音经》千遍。其数垂毕,而妻有娠,生一男。
恶兽即走 (提纲)
按:《法苑珠林》云:宋元嘉中,沙门昙无竭诵《观音经》,净修苦行,与其徒二十五人往寻佛国。既达天竺舍卫,路逢山象成群。无竭称观音名,诵《观音经》,忽有狮子从林中出,群象惊奔。后有群野牛鸣吼而来,无竭又称诵如初,忽有大鹫飞来,野牛奔散。
此即经云「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之明验矣。
吟偈
(观音一字真言 至 心中心真言)
(歌赞)
观音化现仪当演 (提纲)
道场众等,既已闻观音之神验,今当述观音化现之迹。
按:《法华经.普门品》及《楞严经》云:皆有菩萨游娑婆世界,化现说法之形。又《华严经》云:常于一切诸佛所住,随所应化,普现其前。或显现妙身,现变化身,现同类身。又《六字章句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四部弟子,得闻观世音名号,并受持读诵《六字章句》,若行旷野,迷失道径,诵此咒故,观音菩萨,大悲薰心,化为人像,示其道路。设复有人,遇大祸对,亡失国土、妻、子、财产,与怨憎会,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诵念此咒,数息系念,无分散意,经七七日,时大悲者,化为天像,及作大力鬼王像,接还本土,令得安稳。尔时世尊而说偈曰:
以此观之,观音大悲,何所不现?虽地狱、畜生、饿鬼、修罗,尽现其中。上至佛身、得度之人,下至陕府婬妇之相,以无缘慈,一一化度。此真所谓不可以名名之功,不可以赞赞之德也。
一节经文……
(随心印咒 至 求见观音印真言)
普为众等,志心忏悔:
普为众等,志心發愿:
普为众等,志心说偈:
普为众等,志心回向:
(回向 止)
圆通三慧道场仪文中 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