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严首座圆通两重大师均如传(并序)

𪩘拏㗮(名庚切)贺之一十万偈复兴于身笃(天竺亦云身笃也)职龙树之由滥觞乎扶来职义相之由祖洽乎圣朝职首座之由故瑞书院学士(唐职)夷喆食(新罗职)清河公致远作相师传独首座之行状阙马一乘行者惜之予亦惜之近有殿中内给事康惟显集首座初终现迹文则遒严事多脱略一乘行者憾之予亦憾之迨咸雍十年首夏之月神众经注主大师昶云示以录旧藳一卷因托述于予予曰诺而尘牵惹志未全功乃于月下搆思灯前缀文緜秋涉冬明春绝笔自为序云

前进士赫连挺谨序

今将述首座行状分为十门

  • 初降诞灵验分
  • 二出家请益分
  • 三姊妹齐贤分
  • 四立义定宗分
  • 五解𥸩诸章分
  • 六感通神异分
  • 七歌行化世分
  • 八译歌现德分
  • 九感应降魔分
  • 十变易生死分

初降诞灵验分者首座俗姓边氏讳均如也父曰焕性尚志立名母曰占命甞于天祐十四年四月初七日夜梦见雄雌双凤皆黄色自天而下并入己怀至二十载占命年已六十而能有身怀满二十一旬以此年八月八日诞师于黄州之北荆岳南麓之𥝠第(遁台叶村)今黄州判官前拾遗李晙重修旧址号曰敬天之寺即其所也师始生容貌甚丑无可伦比父母不悦置诸街中有二鸟比翼连盖儿身行路人见其异遂寻家而缕陈之父悔母恨而収育焉而讳厥状乃置笥闘糓(给乳之义)数月而后示于乡党师在襁褓善读圆满偈凢父口授十无一失者也

第二出家请益分者师少而孤及志学之岁随堂兄僧善均徃诣复兴寺谒识贤和尚事之𨽾业其乃能训之器劣于所训之机虽篑尘不让于成高而杯水岂蠲于大渴于时灵通寺义顺公量如洪钟善待问者是以四方义学聚成雾市师相求之心若块噫之于于菟(风从虎之意)每曰黄昏之后俟识贤假[穴/抹]之夕潜诣灵通寺请益方晓而返亲自奉粥奉供识贤密认其意乃理不能遮寻许投于顺公师去彼就此事愿契自尒之后深[(奭-人+大)*斗](音俱斟也)教海掞义天于时匮粮七日不食者十度许曾无一念而生猒退以怠于学也

第三姉妹齐贤分者师父居练若系恋庭闱遂皈觐亲颜秀明闘智初秀明先师三年而生是岁天祐十七年也女生而啼呼者有莭长则聦悟绝伦甞丐僧到舍读法花经女自内听之便生信焉因设席迎僧请为了读僧读八卷毕仍请一宿敷畅经旨凢所耳飡片无遗漏僧行谓女曰我即菩提留攴三藏也汝是德云比丘化身耳及师皈觐之日秀明请闻其叶师讲普贤观音两知识法门神众千手二经文三寸所宣一字无失师又于初夜念讽华严六地义约五百问荅秀明偷听顿悟至后五年请书手记己所悟一文一句无阙疑也

第四立义定宗分者师北岳法孙也昔新罗之季伽耶山海印寺有二华严司宗一曰观惠公百济渠魁甄萱之福田二曰希朗公我大祖大王之福田也二公受信心请结香火愿愿既別矣心何一焉降及门徒浸成水火沉于法味各禀酸醎此弊难除由来已久时世之軰号惠公法门为南岳号朗公法门为北岳师每叹南北宗趣矛楯未分庶塞多歧指皈一辙首座仁裕同好游历名山婆娑玄肆振大法皷竖大法幢尽使空门幼艾靡然向风又华严教中有先公钞三十余义记其名曰三教所为同体空有尽不尽权华藏说成土海明难叹不叹三生摄体授职六相就断障微少兜率天子五种成佛解行仏分相流目回心六地八会百十城净土菩提树性起五果四句广修供养主伴章等也师以为源流则別踳骏颇多文之烦者撮要而删之意之微者详究而现之皆引仏经𦬇论以为订则一代圣教斟酌尽矣洎国家大启[这-言+(并/八)]席于王轮寺擢取空门及第则以吾师义路为正余旁焉凢有才名之軰何莫由斯途也大者位取王师国师少者阶至大师大德至于揭独身扶独迹不可胜数矣

第五解𥸩诸章分者师之在世以洪法利人为已任若有诸家文书末易消详者必为之著记𥸩故有搜玄方䡄记十卷孔目章记八卷五十要问荅记四卷探玄记𥸩二十八卷教分记𥸩七卷旨皈章记二卷三宝章记二卷法界记二卷十句章记一卷入法界品抄记一卷并行于代

第六感通神异分者乹祐二年四月晦大成大王大穆皇后玉门生疮不可以示之于毉召师之师顺公请以法药救之顺公因能代苦使皇后立差顺公代病其病病革七日不自免焉师奉香炉呪愿疮自移著于槐树之西柯槐在师房东隅因尔而枯至清宁中株尚存广顺三年宋朝使至将封大成大王王命有司各扬厥职三月藏事方临受䇿会愁霖不止礼命阻行西使谓东国必有圣人者在何不使之祈晴天若晴明吾以为圣贤之光宗闻之愁坐辍寝有空声唱言大王且莫愁恼明日必闻海幢说法上即出庭仰睇溟蒙无迹诘旦欲索圣贤僧以邀法席缁班彦硕悉辝避焉时国师谦信奏荐师师时年少受国请象步安详升师子座圆音一演雷电潜藏湏之间云卷风怗天明日出是时万乘珍敬礼加九拜因问师之诞所黄州北鄙遁台叶村是比丘乘梓也上以为龙蛇之生非大泽忠信宁无十室寻封师为大德兼𠡠俗春十有余人人赐田二十五顷藏获各五人俾徙居于黄州城内现德五年仏曰寺内有霹雳所欲禳怪湏凭大法请师讲演緜昼贯夜约三七日于其问对以当仁不让为意会中有悟贤彻达(彻达现今之僧统)作如是念讲主虽敏犹是后生余虽不才尚为先辈何于问话之间不顾谦辞之礼既是生慊殆欲兴谤无何有居士至止谓曰伱不湏嫉恨今日讲师是伱先祖义相第七身也为欲弘宣大教故复来人间耳悟贤闻已惊愣乃传言于众海忏之曰吾知过矣师赴内道场夜半有逸光自房内射外如流虹之未灭者上望其光命侍人徃寻之报云师之眼光也上幸师所问曰修行底法获致如此荅曰贫道无胜行于时经几上有数珠一索自然腾空绕师三匝而止上乃敬重宠绝古今

第七歌行化世分者师之外学龙闲于词脑(意精于词故云脑也)依普贤十种愿王著歌一十一章其序云夫词脑者世人戏乐之具愿王者并修行之枢故得涉浅皈深从近至远不凭世道无引劣根之由非寄陋言莫现普因之路今托易知之近事还会难思之远宗依二五大愿之文课十一荒歌之句慙极于众人之眼异符于诸佛之心虽意失言求不合圣贤之妙趣而传文作句愿生九俗之善根欲笑诵者则结诵愿之因欲毁念者则获念愿之益伏请后来君子若诽若赞也是闲

礼敬诸佛歌

心未笔留 慕吕白乎隐仏体前衣 拜内乎隐身万隐
法界毛叱所只至去良 尘尘马洛仏体叱刹亦 刹刹每如邀里白乎隐
法界满赐隐仏体 九世尽良礼为白齐
叹曰身语意业无疲厌 此良夫作沙毛叱等耶

称赞如来歌

今日部伊冬衣 南无佛也白孙舌良衣 无尽辩才叱海等一念𢙣中涌出去良
尘尘虚物叱邀吕白乎隐
功德叱身乙对为白𢙣只 际乎万隐德海[月*(前-刖+ㄅ)] 间王冬留赞伊白制
隔句 必只一毛叱德置 毛等尽良白乎隐乃兮

广修供养歌

火条执音马 仏前灯乙直体良焉多衣 灯炷隐湏也灯油隐大海逸留去耶
手焉法界毛叱色只为𣃥 手良每如法叱供乙留
法界满赐仁仏体 仏仏周物叱供为白制阿耶
法供沙叱多奈 伊于衣波最胜供也

忏悔业障歌

颠倒逸耶 菩提向焉道乙迷波 造将来卧乎隐𢙣寸隐法界余音玉只出隐伊音叱如支
𢙣寸习落卧乎隐三业
净戒叱主留卜以支乃遣只 今日部顿部叱忏悔 十方叱仏体阏遣只赐立
落句 众生界尽我忏尽 来际永良造物舍齐

随喜功德歌

迷悟同体叱 缘起叱理良寻只见根 仏伊众生毛叱所只
吾衣身不喻仁人音有叱下吕 修叱赐乙隐顿部叱吾衣修叱孙丁得赐伊马落人米无叱毘
于内人衣善陵等沙 不冬喜好尸置乎理叱过
后句 伊罗拟可行等 嫉姤叱心音至刀来去

请转法轮歌

彼仍反隐 法界恶之叱仏会阿希 吾焉顿叱进良只
法雨乙乞白乎叱等耶 无明土深以埋多 烦恼热留煎将来出米
善芽毛冬长乙隐 众生叱田乙润只沙音也
后言 菩提叱菓音乌乙反隐 觉月明斤秋察罗波処也

请仏住世歌

皆仏体 必于化缘尽动赐隐乃 手乙宝非鸣良尒
世吕中止以友白乎等耶 晓留朝于万夜未 向屋赐尸朋知艮[门@(栗-木)]尸也
伊知皆矣为米 道尸迷反群良哀吕舌落句
吾里心音水清等 佛影不冬应为赐下吕

常随仏学歌

我仏体 皆徃焉世吕修将来赐留隐 难行苦行叱愿乙
吾焉顿部叱逐好友伊音叱多 身靡只碎良只尘伊去米命乙施好尸岁史中置
然叱皆好尸卜下里 皆仏体置然叱为赐隐伊留芳
城上人 佛道向隐心下
他道不冬斜良只行齐

恒顺众生歌

觉树王焉 迷火隐乙根中沙音赐焉逸良 大悲叱水留润良只
不冬萎玉内乎留叱等耶 法界居得丘物叱丘物叱
为乙吾置同生同死 念念相续无间断 仏体为尸如敬叱好叱等耶
打心 众生安为飞等 仏体顿叱喜赐以留也

普皆回向歌

皆吾衣修孙 一切善陵顿部叱回良只 众生叱海𢙣中迷反群无史悟内去齐
仏体叱海等成留焉日尸恨
忏为如乎仁𢙣寸业置 法性叱宅阿叱宝良 旧留然叱为事置耶
病吟 礼为白孙隐仏体刀 吾衣身伊波人有叱下吕

捴结无尽歌

生界尽尸等隐 吾衣愿尽尸曰置仁伊而也 众生叱边衣于音毛
际毛冬留愿海伊过 此如趣可伊罗行根
向乎仁所留善陵道也 伊波普贤行愿 又都仏体叱事伊置耶阿耶
普贤叱心音阿于波 伊留叱余音良他事舍齐

右歌播在人口徃徃书诸墻壁(传中不载歌词今录付之)沙平郡那必及于(新罗职)緜痼三年不能毉疗师徃见之悯其苦口授此愿王歌劝令常读他日有空声唱言汝赖大圣歌力痛必差矣自尒立効

第八译歌现德分者有翰林学士内议丞旨知制诰清河崔行皈者师同时钻仰日久及此歌成以诗译之其序云偈颂赞仏陁之功果著在经文歌诗扬并之行因𠬧皈论藏所以西从八水东至三山时时而开士间生高吟妙理徃徃而哲人杰出朗咏真风彼汉地则有傅公将贾氏汤师滥觞江表贤首及澄观宗密修𫈵开中或皎然无可之流争雕丽藻齐已贯休之軰𥪰镂芳词我仁邦则有摩词兼文则体元凿空雅曲元晓薄凢灵爽张本玄音或定猷神亮之贤闲飘玉韵纯义大居之俊雅著琼篇莫不缀以碧云清篇可玩传其白雪妙响堪听然而诗搆唐辞磨琢于五言七字歌排乡语切磋于三句六名论声则隔若參商东西易辨拠理则敌如矛楯强弱难分虽云对衒词锋足认同皈义海各得其所于何不藏而所悢者我邦之才子名公解吟唐什彼土之鸿儒硕德莫解乡谣矧复唐文如帝交罗我邦易读乡扎似梵书连布彼土难谙使梁宋珠玑数托东流之水秦韩锦绣希随西传之星其在𢩁通亦堪嗟痛庸讵非鲁文宣欲居于此地未至鼇头薜翰林强变于斯文烦成鼠尾之所致者欤伏惟我首座名齐玄玩作三千受戒之师迹亚妙光为八十开经之主占位于杂华元首众教知皈沾恩于大树本根群生获利是挂𥲤之洪钟待叩有问皆酬悬台之宝镜忘疲无幽不照凡云志学孰怠观光师乃劝诱伊人瞻依彼佛要以邪魔之北令佩惠刀指其益友之南许开慈室谓曰贞元別本行愿终篇入长男妙界之玄门游童子香城之净路故得清凉䟽主修一轴以宣扬申毒行人限百龄而持课初来震旦自乌邦圣帝手书后至尸罗因兔郡高德血字四句偈一经于耳顿灭罪根十种文再记于心能生覚果良缘大厚胜福何深得不咏此愿王代其诗客使男女共闻而發愿永结殊因自他兼济以成功终皈妙果者乎夫如是则八九行之唐序义广文丰十一首之乡歌词清句丽其为作也号称词脑可欺贞观之词精若[贝*(/正)]头堪比惠明之[贝*(/正)]而唐人见処于序外以难详乡士闻时就歌中而易诵皆沾半利若漏全功由是约吟于辽𬇙之间如惜法灭咏于吴秦之际孰谓同文况属师心本齐仏境虽要期近俗㳂浅入深而宁阻远人舍邪皈正昔金氏译碎珠全瓦播美天朝崔公朗月清风腾芳海域俗犹若是真固宜然伏念行皈志愧何充笔惭灵运杳想阉官之冥祐莫効前修追思相国之密传徒钦行烈一昨因逢道友幸览玄言纵随妙唱以无端潜恐高情之有待凭托之一源两𣲖诗歌之同体异名迹首各间牋连所兾遍东西而无㝵真草并行向僧俗以有缘见闻不绝心心续念先瞻象驾于普贤口口连吟后值龙华于慈氏今则聊将鄙序輙冠休谭希蒙点铁以成金不避𢱍塼而引玉傥逢识湏𠢫庸音

宋历▆年周正月日谨序

礼敬诸佛颂

以心为笔空王瞻拜唯应遍十方一一尘尘诸仏国重重刹刹众尊堂见闻自觉多生远礼敬宁辞浩劫长身体语言兼意业捴无疲猒此为常

称赞如来颂

遍于仏界罄[舟-(白-日)]衷一唱南无赞梵雄辩海庶生三寸抄▆泉希涌两唇中称扬觉帝尘沙化颂咏毉王刹土风纵未谈穷一毛德此心直待尽虚空

广修供养颂

至诚明照仏前灯愿此香笼法界兴香似妙峰云叆[云*带]油如大海水洪澄摄生代苦心常切利物修行力渐增余供取齐斯法供直饶千万揔难胜

忏悔业障颂

自从无始劫初中三毒成来罪几重若此恶缘元有相尽诸空界不能容思量业障堪惆怅罄竭[舟-(白-日)]诚岂惰慵今愿忏除持净戒永[文*隹]尘染似青松

随喜功德颂

圣凡真妄莫相分同体元来普法门生外本无余仏义我边宁有別人论三明积集多功德六趣修成少善根他造尽皆为自造揔堪随喜揔堪尊

请转法轮颂

仏陁成道数难陈我愿皆趋正觉因甘露洒消烦恼热戒香熏灭罪愆尘陪随善友瞻慈室劝请能人转法轮雨宝遍沾沙界后更于何処有迷人

请仏住世颂

极微尘数圣兼贤于此浮生毕化缘欲示泥洹皈寂灭请经沙劫利人天谈真盛会犹堪恋滞俗群迷可怜若见惠灯将隐没盍倾[舟-(白-日)]恳乞淹延

常随仏学颂

此娑婆界舍𨚗心不退修来迹可寻皮纸骨毫兼血墨国城宫殿及园林菩提树下成三点众会场中演一音如上妙因揔随学永令身出苦河深

恒顺众生颂

树王偏向野中荣欲利千般万种生花果本为贤圣体干根元是俗凢精慈波若洽灵根润觉路宜从行叶成恒顺遍教群品悦可知诸佛喜非轻

普皆回向颂

从初至末所成功回含灵一切中咸觊得安[文*隹]苦海揔斯消罪仰真风同时共出烦尘域异体咸皈法性宫我此至心回向愿尽于来际不应终

揔结无尽颂

尽众生界以为期生界无穷志岂移师意要惊迷子梦法歌能代愿王词将除妄境湏吟诵欲返真源莫猒疲相续一心无间断大堪随学普贤慈

右歌诗成彼人争一本乃传于西国宋朝君臣见之曰此词脑歌主真一仏出世遂使礼师师容皃异常非世人之敬信故我君臣恐彼西使轻之又未委客人之所怀将不许见客认此意潜服徃诣揔持院(院是师常居処在収法寺也)先遣象胥译情求谒师三衣将迎先观我君臣心念忽然遁去客人闻之曰何処得见仏因泣下数行

第九感应降魔分者开宝中皈法寺僧正秀诣法官谗搆曰如师有异情修行官奏其事光宗闻之怒促召师入欲害之师及御所惶惧仆地上见其状以为直𠡠毉者二人护送之寻差降承宣光到寺慰抚此日夜上梦见神人身长一丈诤𡑅寝殿而立乃言曰大王信肤诉之事凌辱法王故必有不祥大起梦觉已流汙遍身召傍臣说梦至明日松岳北畔松树无风自倒者不知其几千有株上闻此怪命卜之云辱[后-口+十]法王所由生也上乃悔惧便于大内持置消灾道场命法官斩正秀于市仍池其正秀房俗兄浪造文书令弟诬告及正秀同日被诛又灵通寺白云房年远浸坏师重修之因此地神所责灾变日起师略著歌一首以禳之帖其歌于壁自尒之后精怪即灭也

第十变易生死分者开宝六年中金海府使奏云今年月日有异僧湏戴椶笠子到海边问其名居自称毗婆尸曰曾于五百劫前会经此国缔缘焉今见三韩一统而仏教未兴故为酬宿因暂至松岳之下以如字洪法今欲指日本言讫即隐上奇之命推其日是师顺世之日也变易分竟

师之在世厚缘于大成大王王發大愿于松岳之下新刱皈法寺寺成诏请师住持之师祇命香火领众洪法甞于讲法之前日使大德全业述经序业述十许张将诣讲轩畔奏于师师奉香炉象步次一览演畅有如宿习其聡悟率如此也呜呼化有缘有缘尽死于此生于彼井之事也以开宝六年六月十七日 时示灭于皈法寺葬于八德山山在皈法之东南去寺百许步丰且秀者是也报年 僧腊 其神足曰昙琳曰肇 皆一时龙象位至首座自下之軰寔繁有徒及至子今稻麻浸盛或散在于外或守之本房后有门下侍即平章事金俊见凤飞而宂在因思主而敬房遂乃重修名甘露院故给事中高为之述记其略曰哲萎游天轮奂扫地宝阁珠柱善财散而芜平青山白云支遁去而色惨(云云)

后序

圣人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导惑教愚作大利益故也伏审吾师之行状其圣人也杨雄曰登泰山然后知众山之迤逦予见古硕德碑铭惊叹移者十数矣见吾师行状然后知众碍之迤逦矣于[嘘*戈]前仏已说后仏未兴世眼渐昏法轮中辍师能杰出助扬玄化神通瑞应随缘遍示于尘沙少见寡闻撮要仅存于万一庶逢传识润色斯文而

咸雍十一年正月日后序

大华严归法寺主圆通首座均如传


校注

[A1] 己【CB】已【补编】
[A2] 已【CB】巳【补编】
[A3] 无【CB】旡【补编】
[A4] 无【CB】旡【补编】
[A5] 皈【CB】敀【补编】
[A6] 皈【CB】敀【补编】
[A7] 皈【CB】敀【补编】
[A8] 已【CB】巳【补编】
[A9] 皈【CB】敀【补编】
[A10] 扬【CB】掦【补编】
[A11] 无【CB】旡【补编】
[A12] 无【CB】旡【补编】
[A13] 无【CB】旡【补编】
[A14] 无【CB】旡【补编】
[A15] 皈【CB】敀【补编】
[A16] 无【CB】旡【补编】
[A17] 无【CB】旡【补编】
[A18] 无【CB】旡【补编】
[A19] 无【CB】旡【补编】
[A20] 无【CB】旡【补编】
[A21] 无【CB】旡【补编】
[A22] 皈【CB】敀【补编】
[A23] 皈【CB】敀【补编】
[A24] 无【CB】旡【补编】
[A25] 皈【CB】敀【补编】
[A26] 皈【CB】敀【补编】
[A27] 无【CB】旡【补编】
[A28] 皈【CB】敀【补编】
[A29] 丰【CB】豊【补编】
[A30] 皈【CB】敀【补编】
[A31] 皈【CB】敀【补编】
[A32] 无【CB】旡【补编】
[A33] 无【CB】旡【补编】
[A34] 无【CB】旡【补编】
[A35] 无【CB】旡【补编】
[A36] 无【CB】旡【补编】
[A37] 无【CB】旡【补编】
[A38] 皈【CB】敀【补编】
[A39] 皈【CB】敀【补编】
[A40] 无【CB】旡【补编】
[A41] 无【CB】旡【补编】
[A42] 无【CB】旡【补编】
[A43] 皈【CB】敀【补编】
[A44] 皈【CB】敀【补编】
[A45] 皈【CB】敀【补编】
[A46] 皈【CB】敀【补编】
[A47] 丰【CB】豊【补编】
[A48] 已【CB】巳【补编】
[A49] 已【CB】巳【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卷20)
关闭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卷20)
关闭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卷20)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