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颂古聮珠通集卷第二十一 赤七
- 祖师机缘
- 六祖下第十四世至二十一世
靳州五祖山法演禅师(嗣白云端)初谒浮山远和尚远一日语师曰吾老矣恐虚度子光阴可往依白云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必能了子大事师潜然礼辞至白云遂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问云叱之师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云特印可。
五祖演在白云端会中作磨头一日端下来曰磨头你还知一件事么师曰不知曰近有数禅客自庐山来问他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向伊亦眀得教下语亦下得端良久谓师曰磨头只是未在你道如何师闻之心下不安得七日七夜不成肠肚正中心下乃自思惟曰既悟了说亦说得眀亦明得如何却未在忽然中夜方会得从前宝惜一时放下遂白端端起来手舞足蹈佛眼远云某甲侍先师举此因缘谓某甲云㕘学须是一时放下方得安乐大众还见得不。
乃颂曰。
五祖演因僧问一大藏教是个切脚未审切个什么字师曰钵啰娘。
颂曰。
五祖演因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口是祸门。
颂曰。
五祖演因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肥从口入又曰露胸跣足。
颂曰。
五祖演因僧问如何是临济下事师曰五逆闻雷。
颂曰。
五祖演示众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颂曰。
五祖演问僧曰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有云王宙欲娶倩娘为妻倩父母不许倩遂卧病在家王宙将欲远行月下见倩来同舟而去三年后遂生一子倩遂归父母家才到门家中有一倩娘出来相见两人遂合成一身)。
颂曰。
五祖演垂语曰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且道将甚么对。
颂曰。
五祖演一日持锡绕廊臼莫有属牛人问命么众皆无语自曰孙膑今日开铺更无一人垂顾可怜三尺龙须唤作寻常破布。
颂曰。
五祖演曰譬如水牯牛过牎櫺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颂曰。
五祖演谢监[(冰-水+〡)*ㄆ]上堂曰人之性(命事)苐一须是○欲得成此○先湏防于○若是真○人○○。
颂曰。
五祖演举昔日有秀才著无鬼论一日鬼现身云你道无我𫆏秀才无语师曰当时只举手作鹁鸠觜云谷孤故。
颂曰。
五祖演因僧问如何是为人一句师曰门前石塔子。
颂曰。
五祖演每遇僧来请益秖曰无这闲工夫。
颂曰。
五祖演凡见僧来便曰屈屈僧曰屈作甚么师曰如今不屈更待何时。
颂曰。
五祖演问僧离却四大五蕴那个是你清净法身。
颂曰。
五祖演展手问僧曰因何唤作手。
颂曰。
隆兴府兜率从恱禅师(嗣真净文)室中设三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秖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么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
颂曰。
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嗣真净文)师以力㕘深到语不入时每示众常举老僧熙宁八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压倒八十村人家汝軰后生茄子瓠子几时知得或问曰宝华王座上因甚么一向世谛师曰痴人佛性岂有二种邪。
颂曰。
- 六祖下第十五世 临济宗
成都府昭觉寺克勤圆悟佛果禅师(嗣五祖演)先住东京天宁师凡垂问学者拟议则一拳。
颂曰。
圆悟因僧问西天以蜡人为验此土以何为验师曰生銕铸就昆仑儿。
颂曰。
舒州太平慧懃佛鉴禅师(嗣五祖演)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吃饭咬着砂。
颂曰。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禅师(嗣五祖演)尝请益五祖凡有所问演即曰我不如你你自会得好或曰我不会我不如你师愈疑遂咨决于元礼首座礼以手引师耳绕围炉数匝行且语曰你自会得好师曰有冀开發乃尔相戏耶礼曰你他后悟去方知今日曲折耳。
颂曰。
龙门示众曰千说万说不若亲见一靣纵不说亦自分眀王子宝刀喻众盲摸象喻禅学中隔江招手事望州亭相见事深山岩崖处事此皆亲靣而见之不在说也。
颂曰。
金陵俞道婆市油糍为业㕘瑯琊起和尚起以临济无位真人话示之一日闻丐者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糍盘投地夫曰你颠邪婆掌曰非汝境界徃见瑯琊琊望之知其造诣问那个是无位真人婆应声曰有一无位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擘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琊印可之凡有僧至则曰儿儿僧拟议即掩门佛灯珣和尚徃勘之婆如前所问珣曰爷在甚处婆转身拜露柱珣即[跍-十+水]倒曰将谓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曰儿儿来惜你则个珣竟不顾安首座至婆问甚处来曰德山婆曰德山泰乃老婆儿子曰婆是甚人儿子婆曰被上座一问直得立地放尿。
颂曰。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嗣圆悟)师至天宁一日闻悟陞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即不然忽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于言下忽然前后际断。
大慧因僧问心佛俱忘时如何师曰卖扇老婆手遮日。
颂曰。
大慧后来留古云门庵学者云集久之入闽结茅于长乐洋屿室中举竹篦子问学者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从之得法者十有三人。
颂曰。
平江𧆞丘绍隆禅师(嗣圆悟)初㕘死心心问你是甚么僧师曰行脚僧心曰你是何处村僧行甚馿脚马脚师曰广南蛮道甚么何不高声道心曰却有些衲僧气息遂留过夏。
颂曰。
安吉州道场眀辩正堂禅师(嗣龙门远)室中问学者蚯蚓为甚么化为百合。
潭州大溈善果月庵禅师嗣开福宁上堂奚仲造车一百辐拈却两头除却轴以拄杖打圆相曰且莫错认定盘星卓一下下座。
颂曰。
眀州天童昙华应庵禅师(嗣𧆞立隆)示众曰𥁞力道不得底句不在天台定在南岳。
颂曰。
应庵示众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时佛照光和尚出众云见鞭影者非良马师休去。
眀州育王德光佛照禅师号拙庵(嗣大慧)宋孝宗召对师举灵云颂直至千今更不疑奏曰那里是他不疑处帝曰空手牵銕牛。
颂曰。
佛照因孝宗宣问释迦佛入山六年所成何事师对曰将谓陛下忘却。
颂曰。
北磵因四僧来㕘师云一人宗通病在内一人说通病在外一人宗说俱通病在见闻一人触事不会东倒西擂且道谁是不会底。
颂曰。
临安府净慈水庵师一禅师(嗣佛智裕)室中问僧曰西天胡子因甚无须。
颂曰。
临安府净慈彦充肯堂禅师(嗣卍庵颜)示众曰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草鞋跟忽断全身在帝乡。
颂曰。
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嗣应庵)应庵问如何是正法眼师遽荅曰破沙盆庵颔之。
颂曰。
常州华藏伊庵有权禅师(嗣无庵全)甞夜坐达旦行粥者至忌展钵隣僧以手触之师感悟为偈曰黑漆崐崘把钓竿古帆高挂下惊湍芦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龟上钓舡。
颂曰。
镇江府焦山普济禅寺或庵师体禅师(嗣此庵元)因信斋葛知府问曰夫妻二人相打通儿子作证且道证父即是证母即是师曰小出大遇乃。
颂曰。
临安府灵隐松源崇岳禅师(嗣密庵)垂语曰大力量人因甚擡脚不起。
颂曰。
松源垂语曰开口不在舌头上。
颂曰。
松源垂语曰眀眼衲僧因甚脚跟下红𮈔线不断。
颂曰。
松源示众曰眀眼衲僧因甚打失鼻孔有贼无赃。
○颂曰。
庆元路育王物初观禅师(嗣北磵)师示众云过去如是如是见在如是如是未来如是如是幸自可怜生无端黄面老汉拈花金色头陀微笑漏泄真机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虽然古人得亲用亲说到行到岂是末流刻楮画花彫蚶镂蛤瞎学者眼竖起拂子云无二无二分无別无断故举头鹞子过新罗。
颂曰。
庆元府天童天目文礼禅师(嗣松源)因虎维那㕘次师问汝名什么曰智虎师退身作怕势虎拟议师便归方丈。
颂曰。
颂曰。
临安府灵隐荆叟 玨禅师(嗣痴钝)痴钝室中举如何是佛师曰烂冬𤓰仍。
颂曰。
金陵集庆龙翔广智咲隐䜣禅师(嗣晦机熙)师在中天竺室中云[跍-十+水]著顶𩕳上一着十方世界瓦觧冰消汝诸人向甚处与山僧相见。
颂曰。
广智满室示众云身心一如身外无余大海水在你鼻孔里须弥山在你额角上一如底心在甚么处。
颂曰。
蒲室广智因僧㕘次师曰钟鸣鼓响为汝發机露柱灯笼为汝作证因甚来这里𦗟人处分僧无语师云老僧罪过。
颂曰。
蒲室广智室中举百丈野狐话对者多不契自云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向一坑伏惟尚享。
颂曰。
临安府径山石溪心月佛海禅师(嗣掩室开)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矮子看戏。
颂曰。
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净觉昙和尚(嗣广智)师在天界示众举长庆云緫似今日老胡有望保福云緫似今日老胡绝望师云老胡有望亦须吐却老胡绝望也且罢休毕竟今日事作么生良久云有暇却与诸人拈出。
颂曰。
颂曰。
- 未详承嗣一十一人 机缘一十八则
楼子和尚因从街市过经酒楼下偶整袜带少住闻楼上人唱曲云你既无心我便休聊闻忽然大悟从此号楼子○出长庆𪩘禅师注楞严经说文。
颂曰。
杜顺和尚法身颂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覔医人灸猪左膊上。
颂曰。
颂曰。
西天有一外道索马鸣祖师论义集国王大臣并及四众俱会论场马鸣云汝义以何为宗外道云凢有言说我皆能破马鸣乃指国王云当今国土康宁大王长寿请汝破之外道屈伏。
颂曰。
昔有老宿一夏并不为师僧说话有僧自叹曰我只与么空过一夏不敢望和尚说佛法得闻正因两字也得老宿聊闻曰阇𥟖莫𧬊速若论正因一字也无道了乃扣齿曰适来无端与么道隣壁有老宿闻得乃曰好一釜菱被两颗鼠粪污却。
颂曰。
潭州茶陵郁山主不曾行脚因庐山有化士至论及宗门中事教令看僧问法灯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法灯曰恶凡三年一日乘馿度桥一[跍-十+水]桥板而堕忽然大悟遂有颂曰我有神珠一颗久被诸尘封鎻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因此更不游方。
颂曰。
昔二庵主旬日后相见上庵主曰许多时在什么处下庵主曰在庵里造个无缝塔上庵主曰某甲也要造一个就兄借样子得么下庵主曰何不早道恰被借去了。
昔有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请赴堂德曰我今日在庄上吃油糍饱者曰和尚不曾出入德曰汝去问庄主者方出门忽见庄主归谢和尚到庄吃油糍(或作鹅湖孚和尚○或作南泉)。
颂曰。
古德因僧问年穷嵗𥁞时如何德曰东村王老夜烧钱。
颂曰。
古德因僧问生死以何为舟航德曰年𥁞不烧钱。
颂曰。
古德因僧问年穷嵗𥁞时如何德曰家家尽看野狐儿。
古德问僧曰何不看经曰不识字德曰何不问人僧展手曰是什么字德无对。
宋太宗皇帝因梦神人劝發菩提心次日问廷臣菩提心作么生發群臣无对。
雪窦代云实为古今罕闻別峰印代荅云王言如𮈔其出如纶。
颂曰。
太宗问僧近离甚处曰卧云庵帝曰卧云深处不朝天因甚到此僧无对。
雪窦代云难逃至化。
颂曰。
太宗因僧朝见奏云陛下还记得么帝曰甚处相见曰灵山一別直至如今帝曰以何为验僧无语。
雪窦代云贫道得得而来。
颂曰。
太宗一日擎起钵问丞相王随曰既是大𢈔岭头提不起为甚么却在寡人手里随无对慈眀圆代云陛下有力。
颂曰。
钱塘镇使在界上为镇将凡见僧便问若相契即留止宿一日因二僧至遂问近离甚处曰江西马大师处使曰马大师有什么方便曰道即心是佛便被揖出又有二僧到亦如前问僧曰非心非佛又被揖出。
颂曰。
昔有一婆供养一庵主经二十余年甞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云正当与么时如何庵主曰枯木倚寒岩三春无暖气女归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趂出放火烧却庵。
颂曰。
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