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阿育王山续志卷第十二

送丕上人还育王寺

解夏还寻旧寺栖 满船黄叶过长溪 袈娑影入秋山远 舍利光悬夜塔低
鵞识讲时常绕听 猿知定后不惊啼
𨚫惭扰扰尘中客 觉路如今去尚迷

游阿育王山

欵欵篮舆驻岭隈 參差楼阁净浮埃 昙花香落诸峰寂 舍利光分万鉴开
云暖金沙龙跃出 月明玉几鹤归来
平生几两登山屐 览胜应须步石苔

游育王寺

育王舍利梵王家 宝塔稜层䕶碧霞 龙拥奇峰横玉几 鳗藏灵井漫金沙
山童招引要留偈 老衲逢迎即供茶
登览喜探名胜地 满衣金粉落松花

游育王山

栩栩招提游 冥冥山海观 玉几峰影横 金沙水流漫
鹫岭骞皦日 雁塔峙青汉 远睇朱甍起 近睹丹宫焕
金轮事已往 舍利光犹烂 亦有巨人迹 不随尘刹换
陟降境逾繁 应接日旋晏 耆阇阖追衍 泉石宁尽玩
浮生谅多途 又动归与叹

题大慧禅师遗墨后

右大慧和尚杲公为僧清立所作疏凡一百九十四言乃公七十一岁时书其凌厉横逸之气老而不衰于此犹事见其髣髴人知仰公者惟知说法如雨如云觉悟群迷而不知其忠义耿耿注意于国家者甚笃纵有知其忠义者而又不知其戯游翰墨循蹈矩彟亦自可传不朽呜呼若公应物无方事谓如神龙变化不测者矣疏文不局于骈俪之体而特学赵州公案为言无非欲大法以昭示人后来沉溺葩藻而于道无补者其尚以公为鉴哉字无欲公尝称其坚厉人道亦嘉士云

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涂田记

明之广利禅寺名列五山为浙江东一大丛林缁衣之士执瓶锡而来者动以千计旧时多土田而沦没者过半一遇乏食必持钵走民间以乞食为事寺之长老普济禅师光公既为正其侵彊复谋买田以助之既賫志而殁其弟子象先舆之恢廓而有为乃慨然曰「先师之志我不可不就也」市奉化县腴田数千亩有畸钱以缗计者十千九百有畸俾其徒尝输力于其间者若广融若景 等轮掌其事岁收其入六百斛荐于寺中以补其不足且建三楹间以为储偫之所爱伐竖石嘱余为之文而勒步亩之详于石阴余谓「象先之功侈矣固不可以不书然而文之体因其事而著其理始为得之请偕田为谕以励夫进修之士何如」象先曰「不亦善乎」士之进修则不昧因果所谓窃攘质鬻之祸不作吾田固有永而不废矣余因诸佛为证结跏趺坐为说偈曰

大田在海濵 厥土惟涂泥 何物不可艺 之禾乃有成
禾根入土已 当加保卫力
涵受及粪土 耘耔复以时 勿使恶草生 若非雨露滋 亦不能生成
数者既能备 时至自然熟 佳穟纍纍然 徧及郊野中
我心有如田 诸种靡不纳 青黄与白黑 随其所种生
菩提譬佳禾 种之即有秋 持戒为保卫 忍辱为涵受
布施为粪壅 精进为耘耔
智慧为雨露 禅定道乃成 人力一不至 田虽号膏腴
蒿莱日夜长 雉兎之所藏 蛇虺共出没 化为荒岁逼
欲求一粒粟 有不可得者 我心倘不治 其失亦复然
治心如治田 岂不以此故 上人最可便 市田继先志
食此缁衣众 顿免饥火𤋎 食者或感触 宁不思前喻 嗜道如嗜食
定知颗粒微 视如万金重
进道功或怠 亦不易消受 刻文于贞珉 读者知自励
更加䕶持力 常使食轮转

雪窓禅师语录序

或问余曰「达磨西来以不立文字为宗葢欲扫空诸相直究本心而趋真实觉地者也名山宿德何莫非达磨之子孙为之徒者因其说法往往编以成书号曰『语录』矣乃与不立文字之㫖相戾乎」曰「非是之谓也扶衰救𡚁各随其时节因缘有不可执一而论者矣昔我三界大师演说大小乘其弟子结集为修多罗藏至繁且多也复虑后人溺于见解而反为心累故以正法眼藏付于摩诃迦叶拈花微笑之间无上甚深妙法会摄无余此亦化导之一门耳非真谓鹿野苑至䟦提河所言皆当弃之也不然如来自兠率下生何不即以单传直指示人顾乃谆复劝诱而勿置之邪去佛既远学有缠绕名义不能出离诚有如如来之所虑者达磨出而救之故取迦叶微笑之㫖导以示人益亦有所甚不得已焉尔育王禅师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说法于白马寺继迁开元已而住育王山兼领天童寺事四会之间缁素翕集所以启人天龙鬼之听屹立不迁如真正幢涉险度危类大法船若见若闻皆获利济至若𡸁示之语以验未学又如临万仞悬崖而立非上根大器岂易入其阃奥者哉虞文靖公赞师之语谓为『佛果一枝凤毛麟角』者其言良可信不诬也」师入灭之十四年其上首弟子象先舆公月经满公以所录语征余为叙余故举扶衰救𡚁各随其时节因缘者言之于见达磨之宗非有违于先佛诸师之录非有违于达磨其事虽殊理则同也有若禅师此录之行后有因语言而入者虽不得见师而师之惠利所及益远矣灵妙一真直超三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虽无物之不摄欲求一物了不可得于斯时也无烦恼可除无法门可学无众生可度无佛道可成尚何有言语文字之可足论哉观斯录者又当于是而求之人能于是求之始于禅师之道与有闻矣禅师名悟光字公实姓杨氏別号雪窓成都之新都人

扶宗宏辩禅师育王约之裕公生塔之碑

禅师现坐玉几道塲说法度人而绝去来之相预建塔于庐山石耳峰下期他日为设利之藏其上首弟子师秀持岳林住山良珵所聚事行为铭勒诸塔上呜呼有若师者其殆能齐生死昼夜之理者乎

师名崇裕字约之毘陵陈氏子其母 氏梦庞僧乘肩舆叩门呼曰「吾将假舘于斯」母觉时有娠十月而生四岁始觉步七岁入学资职超群然体素尫弱十日九疾每视佛像輙跪瞻礼父母以其应梦冀徼灵释氏愈之命从寿昌院东林晓公为沙弥院有大梨木三十年不發花及师之来花开满树结实大如斚东林知为祥征度为大僧受具俄蓬累而出登𩀱径山谒寂照端公惟以观心为急务阅三年未有所证偶游东坡池因操觚成一偈寂照见之喜云「此龙象器也」命为侍者师勿从复走天目山见佛慧义公受以「万法归一」语师淬砺益力又二年复度中天竺叅广智䜣公一造户庭如胶漆相入广智为举临济无位真人之言且诘之云「尔还知否」师即下拜智云「尔何所见」师答云「拜者非是他人」智云「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耶」师云「和尚慎勿欺人」智首肯之元文宗诏建大龙翔集庆寺于金陵起广智开山师复往依焉充维那之职未几掌藏钥十余年间尽得其学御史中丞张公起岩问广智云「选佛塲中如此多众其有弗悖般若者乎」智云「戒律精严言行不背唯崇裕一人自受度以来胁不沾席者三十年」张公深加奖叹朶儿只国王时以浙江行省右丞相领宣政院事遴选诸方住持名既上犹恐其未公也投钩而定之师始出世太平南禅报恩光孝寺瓣香之祝葢嗣广智云师以诚遇物黑白宗之一日令圬人塓壁壁中隆然有物扶之获悉达太子像乃佛牙所刻成师召工傅以黄金金迸裂设利从中涌出奉以香殿遐迩施者日新月盛数载之内百废具举名闻于帝锡师以今号寻迁九江圆通崇胜禅寺宋之初有神僧道济将示寂累青石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我即再来」洎圆机旻公来塔果红色人异之及旻公终复尔悬记有三百年后大兴佛事之师入院之夕众僧梦旻公至而其塔發光者弥月人尤异之数年之间寺为重新时荣国公火像赤总戎江西慕师之慈行申弟子之礼受持五戒而退洪武元年开善世院以统摄释教命大浮屠主之诸方以师名闻移主四明阿育王寺寺居五山之一颇难其人闻师之临少长咸悦香花远迎者接踵于道时当仲冬天乐如闻万行称颂争言见未曾有及其接引未悟专指单提向上之功棒喝纵横(云云)

育王禅师裕公三会语录序

古人之道感而形化曷尝贵于言哉甚不得已而有言言或易于遗忘又甚不得已而记录之虽曰形诸简编然惧不能行远又甚不得已始刻文梓而传之其言之也欲击蒙于当时其传之也将泽物于后世惓惓为道之心为何如哉于歴代诸师之言不能无感激也者则曰「灵明中居一尘不可留况语言文字纷秽庞杂足以碍冲虚而窒真如达摩氏东来持《楞伽经》以印人心《楞伽》佛口所宣也君子尚谓其堕于枝蔓况后来师弟子策励之言乎」曰「不然也人之根性不同而𡸁接之机亦异其上上者一见之顿情尘自然销殒何暇于言哉若下下者朝夕谆谆诲之淡如嚼蜡竟不知其味苟欲绝文字令其豁然自悟是犹采凫藻于山巅求女萝于海底终不可得也今之去古亦远矣自大鉴以来其语具在人仰之者如应龙升天海立云流或现大身或现小身不可以凡情测度傥不因其言而求之则其超然独立不堕色声者奚从而知之既知之必将而象之若以其窒真如而碍冲虚一切斥去不识其可乎虽然《宝积经》云『如来所演八万四千法藏声教皆名为文离诸一切言音文字理不可说是名为义』法藏且尔况下于斯者乎以此观之当畧其文而究其义可也然而取鱼者必资筌博兎者当用蹄兎与鱼既获而无事于蹄筌吾心源既澄识浪自息复何义之云乎之区区又不能无感于后之人也」育王禅师裕公三坐道塲策励学徒如青天霹雳闻者掩耳演说无上妙道如升苏迷卢山濶视四天下百物无所遁藏大司徒楚国欧阳文公谓「其言出入宗乘内典左右逢源其文涉猎百氏灿然可睹」鞔峰住山恕中愠公谓其「故施踔厉不愧为大慧七世孙」皆知言颇获与公游尝以賸语三卷质正于公公不鄙而题识之许其可以入道今已十阅寒暑矣公之徒师秀不远千里以公《三会语》请序而传之呜呼公之有言与秀之汲汲图此者夫岂得已者哉虽不文因不辞而书诸首简云

约之禅师像赞

庞蔚之姿 宏辩之才 一衲二十年 胁不沾席 谈元八万偈 舌若惊雷
崖树重荣 兆法门之复振 塔光呈瑞 拟古佛之再来
烱烱乎眼光闪烁 沉沉乎气宇宏恢
飒飒乎九江风动 巍巍乎玉几天开 一真超于实际 斯不染于纎埃
彼自安于培娄 曾莫陟其崔嵬
倘于斯而观感 庶立懦而兴颓

游育王寺

偶来览胜鄮峰境 山路行行雪作堆 风搅空林饥虎啸 云埋老树断猿哀
擡头东塔又西塔 移步前台更后台
正是如来真境界 腊天香散一枝梅

赠颐公

灵谷禅堂饱五车 育王虚席待蜂衙 兎毫乍染成文锦 麈尾才挥雨宝花
虎听谈元来玉几 龙闻说法出金沙
山门从此增辉耀 舍利光腾见彩霞

登上塔

危巅一塔与天齐 乘霁偕游不倦跻 冻合石林三径晓 雪堆松壑万山低
敛衣暂坐看云起 曵杖徐行听鸟啼
白发头陀忘世久 茆龛破衲事幽栖

次十境韵

西竺分来镇海隅 奇形异状世难图 夜深现出香云裡 烜赫犹如琥珀珠(舍利塔)
乌石山中最吉祥 千年舍利久珍藏 一朝慧达来䖍祷 涌出浮图放宝光(涌现岩)
碧涧寒潭百尺深 清光皎洁照天心 传闻七佛曾来浴 一道流辉亘古今(七佛潭)
梵苑清幽绝世尘 洞中风月自通神 大权显迹名犹在 云合云开几度春(大权洞)
果满三祗百炼金 功圆无度几生心 脚跟牢实从人看 顽石分明一寸深(佛迹岩)
石上鎸书是异人 墨光常带紫痕新 烟霾雨洗难磨灭 占断祗园万古春(仙书岩)
老禅过化显灵踪 凿出清泉映碧空 海众云厨蒙利济 天人咫尺仰高风(妙喜泉)
大觉谈元合圣机 亲将诗偈赐金闱 宸奎高阁苏公铭 落落清名四海飞(宸奎阁)
鄮峰东畔金沙井 千古潜藏䕶塔龙 邑令年年来奠祭 大施甘泽洒长空(金沙井)
天排玉几当门外 不用良工巧琢磨 春霁山花开万朶 宛如仙女散曼陀(玉几峰)

育王寺(二首)

鄮岭名如鹫岭传 刹竿无恙已千年 地雄南土居三佛 山尽东溟倚半天
宸翰香浮高阁表 岩泉清出老松前
游人自觉虚生白 犹覔神光上客船
灵踪深閟压东南 楼阁丹青闪翠岚 灯影半空摇上塔 炉熏千载出西庵
山看玉几无云好 泉取金沙瀹茗甘
细读长公碑刻画 黄昏万丈覔龙潭

过玉几(二首)

地形抝曲类盘涡 四顾群山拥翠螺 舍利真身藏塔表 承恩高阁寄岩阿
金仙法座青莲捧 宝匣神经白马驮
此日胜游归路晚 轻袍惹得异香多
胜地从来入品题 不须掬水覔曹溪 金沙井洁群龙蛰 玉几峰横一案齐
塔影遥分天上下 铃声远拂树高低
我来今日登临罢 谩向松阴散马蹄

送真藏主还日本

早年奉使入中州 诏遣东还宠渥优 行色未曾辞上国 恩光先已照遐陬
山低熊野高飞锡 水濶鲸波稳泛舟
遥想彛王欣拜复 三呼万岁祝皇猷

悼育王澹庵和尚

慈恩楼阁倚云开 一代禅翁去不来 沧海掀翻铺地浪 虚空扑落震天雷
能推此道多年学 善证斯文出世才
玉麈不挥今已矣 令人恸泣赴猊台

和胡宗伯悼澹公原韵

讣音蓦尔致余开 云报慈恩归去来 法性游空明似月 声名动地响如雷
自兹乡里无知己 孰似禅中有辨才
六月漫天飞白雪 茶毘相送出金台

和胡宗伯韵

 几禅关昼不开 遥传天子诏书来 铜章握处贵 玉 法鼓挝时响若雷
瑚琏固为宗庙器 楩楠应作栋梁才
而今𨾏履西游日 漠漠愁云暗宝台

和胡宗伯韵

育王法席喜宏开 鹗荐新从上国来 每共鸿卢听早漏 几同凤阙起春雷
师居僧录推多学 我忝词林愧乏才
一自西归无复睹 伤心愁过雨花台

和胡宗伯韵

別舘同将梵䇲开 天书三诏喜重来 空闻只履回葱岭 不复高谈振法雷
白首匡宗扶短筞 赤心辅教属长才
方欣领命居僧录 遽返天宫坐宝台

和胡宗伯韵

三十余年莲社开 无心杖锡去还来 位超海印清于水 哀动殊方沸若雷
喜世一时推伟器 法门千载负良才
临风几度空惆怅 一束生刍礼化台

和胡宗伯韵

泥封三度手亲开 杖锡今从天上来 浩浩辞翻三峡水 殷殷振动一声雷
高僧诗内膺清选 觉义衔中列上才
选佛选官俱勘破 争如端坐九莲台

和胡宗伯韵

忧思百结郁难开 讣及慈恩寂灭来 客底有怀空对雨 社中无复见宗雷
𨺗兴幻相惹妖孽 蓦起毘岚𫕥异才
方伯素知师德重 天词首制出容台

阿育王寺

不是烟霞客 青山夙有缘 松筠随处好 猿鹤与人便
拂袖云中语 听泉石上眠 逍遥堪避世 色相为谁传
兰若依山腹 朝霞起树巅 但从樵径引 直到斗牛边
瀑布垂青壁 藤萝挂紫烟 相将凭玉几 洗药问灵泉

极目亭

曲径缘青草 孤亭占碧空 望穷三岛外 身在九霄中
霞起群峰乱 浪翻夕照红 翩然振衣袂 直欲驾长风

次十景韵

黄金铸出塔中虚 百亿神天䕶地图 舍利古今光不夜 莫教人讶活龙珠(舍利塔)
育王胜地八祯祥涌出浮图舍利藏 日月不知天地老 年年花發笑春光(涌现岩)
地不宽兮水不深 分明只要涤尘心 满身垢浊无人洗 嬴得虚名耀古今(七佛潭)
菩萨金躯逈脱尘 只因䕶塔显威神 洞门开处无人到 野草闲花不计春(大权洞)
男儿膝下有黄金 踏断悬崖铁石心 多少人看都不识 可怜埋没白云深(佛迹岩)
石书传道是仙人 雪囓霜饕色倍新 一叚精神磨不灭 年年香拥百花春(仙书岩)
滚滚心泉不见踪 镜光摇漾照虚空 自知一深无底 不怕鱼惊白浪风(妙喜泉)
崔嵬杰阁焕天机 上出重霄掩翠闱 壮观育王殊胜地 此名无翼势长飞(宸奎阁)
金沙三井鄮峰东 杂布金星漾活龙 闻说昔年多感应 炎天施雨满瑶空(金沙井)
山横一带翠婆娑 玉几当胸手可磨 阿育国王真富贵 令人千古诵伽陀(玉几峰)

游广利寺

万松夹道隐鸣钟 望入承恩紫气重 古陌行询驯野雉 禅堂延话起潭龙
云霞长䕶金沙井 日月平临玉几峰
记得坡翁曾解带 公余犹得暂从容

重游育王和壁上旧韵

未老谢新衔 寻真礼佛函 凌虚凭玉几 望海陟华岩
潭倒浮图影 香凝舍利缄 病躯登览倦 空翠湿春衫

留题广公壁

玉几凭虚紫翠藏 上方登处见扶桑 龙归西隐拖晴塔 鹤放东林过草堂
僧慧佛灵开舍利 石兰岩桂發天香
廿年又了重游愿 借宿汤休一榻凉

玉几松堂记

玉几山广利寺之案山也寺以鄮峰为倚松堂俯临之若降伏然蜿蜒偃卧于前靣清流而背𥤮兀层峦叠嶂之争奇献秀者咸萃焉真僧刹之雄胜也名其堂者宋张寺丞即之容庵福禅师乃本寺九十四代住持也重建斯堂再新其额辞世退居者已五十年兹寿届七旬山门诸上人屡以记为请葢欲扬美以纪实也余知师以符笃行者虚文奚为哉惟宇内名山咸为佛供而至人所寓地益其灵兹山自晋以来佛灵留迹舍利现光形胜称重于古今非以环奇杰异之贤代为主盟故弥久而益盛哉国朝高僧如自学宗正二公咸以诗文应召登进于京然禅宗师律承起渊源则于容庵仅见焉葢以无有为宗以济物为用以性为本来以情为外障屏虚幻于了悟戒蔓说于造诣非传灯石也其派即曹溪其成可迦叶也或曰「师慧相清严缁流仰頼薪于山冈陇弥焉稼于田膏腴盈焉𨽾于籍贡赋充焉祝延之余此以福田利益表其功非知师也盍省诸堂颜乎松为操玉为资与山堂并美于无彊斯赠言之意也」众皆曰「然」遂为纪之

送育王慧晓禅师东归

重落风尘又十年 石房灯影忆谈禅 机超曲棘贞松外 人在黄花翠竹边
玉几金堂常入梦 钱湖银海浪飞仙
东归倘说西来意 灰冷香炉绣佛前

赠全师住持育王寺序

阿育王寺在古鄮城之东释经所称「海岸孤绝处」也而佛氏生于极西繇西土而至东海之壖相去邈绝而舍利于斯乎集焉余窃谓佛氏者亦固欲神其法炫其精神于绝远之地乎及余游山则玉几前峙鄮峰后耸阳堂太白诸山远近环布而碧海钱湖辉映左右穆然而竹树清朗然而天宇旷夫舍利之兹集也虽曰役诸鬼神而山川灵秀之气亦自有所感也月庭全禅师修持慈谿之永明年五十矣质直简亢无矫容餙行然通儒术能诗歌故一时名缙绅乐与之游廼者永明山门弗戒十火慨然佐其师纲公挥赀千金餙新之人以为难尝別筑塔室于塔山以为遁志而育王诸僧自谓名山必得全师住持庶足为重乃相率礼请既得允而谒文于余余尝游彭蠡入洞庭登武当衡岳徜徉其巅溯三峡而棹玻璃以极乎岷嶓之阳而望西域之境名胜之区歴览殆遍若育王之胜则惟风气所钟佛灵所注海内诸刹百亿计而独岿然为五名山之一也夫岂偶然哉去年秋山门亦毁师复捐赀以助兴建其平生清苦节缩积而知所散葢如此师出钱氏为慈谿望族代有闻人曰明之者与余同举于乡余每至永明师意加懃厚焉谒余文者育王僧晓公数遇余宝云之禅房能谈三乘令人忘倦云

游育王寺

梵帝西清境 灵岩上巳辰 红收行霭尽 绿徧望烟新
宝树分𩀱影 龙泉吐九津 露华凝瑞液 日彩上仙轮
殿绕芝花秀 堦𡸁贝果珍 莲峰云是叶 镜水雾为尘
煖益恒河润 光生法界春 空香萦草木 花雨散天人
意府董休旨 形图照胜因 曹溪原净域 何借剪荆榛

广利寺

凌风探海窟 半日与僧便 身在青霄上 人依北斗边
乾坤分楚越 今古此风烟 欲访洪崖迹 思叅玉屑泉

育王山

尽梯千尺上招提 古木阴森曲径迷 僧定海霞栖石榻 佛光空翠映花溪
穿林傍月时闻磬 步壑看云一杖藜
名胜古来丽文藻 莫教碑藓蚀新题

游育王寺

名山开玉几 舍利拥瑶台 古木天边起 溪光谷口开
烟霞任出没 楼阁独崔嵬 夜静收余雨 鹤鸣何处来

登青玉楼(时饯別吴左江)

本为南浦別 聊作上方游 塔顶晴云坠 林间寒雨收
鸟鸣山愈寂 僧引客同幽 千里金陵月 先临青玉楼

和冯松坡游育王山

鄮水丛林曲径微 诗翁先我入岩扉 烟消谷口闻钟出 雨过松梢见鹤飞
扫石欲留明月至 投簪原为买山归
尘机到此同禅息 懒向王程问是非

和韵简余司空避客育王

闻道招提客 投闲未得闲 賔朋随杖履 觞榼满秋山
冐雨荒凉外 逢僧梦寐间 谈禅何所悟 徒见𩯭毛班

金九山居育王因简(二首)

杖屦何方去 苍茫𩀱树林 人天开觉路 法雨净幽襟
野旷冰霜合 峰回紫翠沉 远公期入社 端候虎溪浔
地拥金仙界 风流学士船 冲寒缘避客 揽胜且安禅
人世空山外 年华短发前 不知同社友 形影坐相怜

观育王舍利

浮海东来礼育王 宝龛舍利放毫光 前朝御墨留恩远 当代高禅受戒香
山自天生横玉翠 沙从地涌布金黄
灯传奕叶昭因果 谁谓瞿昙事渺茫

瞻礼舍利

东风一舸上莲台 窣堵光明宝藏开 水漾金沙从地涌 山横玉几自天排
浮生扰扰成虚幻 法性如如无去来
欲究南宗叅百丈 远公何日渡江杯

礼舍利塔

蹑𪨗度云壑 来瞻舍利光 宝轮从地涌 玉几散天香
塔影千年古 钟声六代长 随机多变现 水月映松堂

偕李封若游育王

不惮翻浆挥羽翰 萧题苏额澷盘桓 到来玉几当堦秀 听入龙吟彻夏寒
几座殿堂𩀱树下 无穷法界一毫端
从来圣相随人现 莫作区区目𤯝看

游玉几山

春日煦祗园 松杉夹道妍 绛宫青嶂里 清梵白云边
缥缈钟声度 高低塔影悬 老僧方出定 趺坐共谭元

宿育王寺

遥泛香河过上方 因瞻舍利叩空王 金沙日涌花为雨 宝塔时开佛放光
支遁许来元度宅 陶潜寄傲远公房
白云深处通宵话 不使春眠客梦长

育王怀李孝甫太仆

步辇寻幽满路苔 万山盘郁紫霞开 脚跟涨海连三岛 眼外长空隘九垓
髣髴卧碑坡老迹 岧嶤新搆陆公台
一樽鹫岭谁联句 白也清狂故不来

同赵学宪徐侍御宿阿育王寺

日日登临未拟还 更寻別径访松关 毒龙潜伏金沙井 灵鹫高飞玉几山
月照清池僧榻净 云封绀殿佛灯闲
知君共有谈禅兴 不厌华簮对白纶

寻慧日上人不遇(二绝)

溪口苍烟瞑 山头落日悬 松关空自掩 宝月独姢姢
径曲迷花草 门深掩碧萝 禅房相待久 怅望竟如何

阿育王寺(二首)

日入山烧起 苍茫烟雾新 彤云低殿阁 高树宿星辰
龙象千年地 袈裟几叶身 自知甘濩落 不是学离尘
去去盘云转 高高望海行 到山千涧响 入谷万花明
邱壑梦尝往 烟霞疾未成 兴来还不浅 翻剧子规鸣

同汪无际礼舍利(二首)

娑罗𩀱树䕶空王 膜拜时通鼻观香 共睹灵珠呈异相 敢言慧眼發明光
綉幢辉映千花座 窣堵庄严七宝装
清磬数声尘土隔 天风吹下晚风凉
暂憇名山里 虚无坐可邀 松声传绀殿 塔影上青霄
梵逐流风起 钟随旷野飘 通宵才一觉 幽梦未能消

观舍利

冐雨初登舍利台 梵宫基在乱云隈 山留玉几为天案 珠䕶金钟作佛胎
花落空阶猿悟去 风翻高树鹤飞来
祥光五彩看非易 嘱付山僧莫浪开

礼舍利塔

皈依客自旧中吴 白发其如感慨何 光吐千秋呈舍利 花开五色见娑罗
金沙风静龙形敛 玉几云封鹤梦多
何幸支公成妙悟 肯移杯渡一相过

观舍利(四首)

听法降龙出海 闻经香象渡河 五色华开优钵 一轮月影莎萝
草色印明沙界 溪声响彻潮音 剥落五重衣障 打成一片禅心
木幻军持不放 蒲团贝叶常亲 得见菩提真性 便是如来法身
朶朶黄花般若 竿竿翠竹真如 要识寒山拾得 即为普贤文殊

校注

[A1] 立【CB】邱【志汇】
[A2] 敛【CB】歛【志汇】
[A3] 净【CB】凈【志汇】
[A4] 净【CB】凈【志汇】
[A5] 敛【CB】歛【志汇】
[A6] 悟【CB】晤【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卷12)
关闭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卷1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