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一
颂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颂一百首(并序)
刹海入微尘,不是一多相即。毫端呈法界,非干小大相容。祗缘法尔如然,所以不容思议。分凡圣,较浅深,大似邀空华结果。埽语言,讳修证,无端禁石女生儿。睹明星而了悟,栽成眼上两茎眉。遍众会以敷扬,绘出空中千色彩。然虽今事门头,觅一尘而无朕。不妨实际理地,炳万法以齐彰。大哉,绝对待之假名。方矣,泯分满之殊相。广则毛孔边际,等虚空之莫穷。佛则介尔凡心,即真常之妙觉。华乃因果同时,严乃能所不二。是以若通若別,可轨可持。十界并遵,三世一辙。然一丸而众香悉具,饮一滴而诸河顿尝。普请露柱灯笼,听取葛藤络索。
(又颂)悬梁刺股揣摩成,说得燕王与赵盟。何似当年赤帝子,入关先已缚秦婴。
(又颂)蟭螟眉上多岩谷,结冬度夏居堪卜。任凭劫火洞然烧,此地清凉有余缘。
(又颂)果觉因心事不殊,丁宁终始意无余。曾为浪子方怜客,不是波斯莫献珠。
(又颂)身经百战定封疆,遍界成平返故乡。马上几多惊险事,不堪说向夜郎王。
大佛顶首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颂三十一首(并序)
一真亡影待,七花八裂析栴檀。众圣失把鼻,万別千差归渤海。正令全提,假饶茅屋牖边,鼠雀岂容穿过。旁通一线,任你含元殿里,庶民亦可往来。所以道,得之则黎奴白牯,动地惊天,失之则诸佛如来愁眉锁目。此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二十五圆通法门者,声声毒鼓,丧尽根尘识大命根,法法醍醐,灌醒空假中道血脉。可谓通身是病通身药,是处有穴是处针。纵令遁入膏肓,难免耆婆妙手。捻饼作团,饥儿之啼哭可止。炼酥成酒,猛光之痼疾堪医。且看木马嘶风,漫道泥牛入海,触著痛处,自身有苦自身知。掘得宝来,大家有福大家享。由是各系一颂,以为利根鞭影云。
妙法莲华经品颂三十三首(并序)
花簇簇,锦团团,一尘不立。赤条条,净裸裸,万法齐彰。尽瞿昙,四十九年老婆舌头,提掇不来。凭列祖,千七百个生铁埽帚,打并不去。除非摸著自己鼻梁,方能踢倒从来窠臼。荆棘林内,惯解掉臂横行。洁白地中,不妨转身直过。唯我天台智者禅师,發妙悟于大苏,睹灵山于言下。纵一旋陀罗尼力,宣四不思议辩才。究权实之攸归,阐本迹之深致。玄义五重,顶门打破髑髅寒。文句四释,遍体针流毛孔血。戳瞎讲家肉眼,烁开禅士幽关。师弦震而飞走俱逃,毒鼓挝而远近皆丧。特以圆音卓绝,钝识如盲。义海汪洋,叶舟欲蹶。山僧不惜眉毛,每品为拈一颂。大似助桀为虐,平地重添葛藤。不会则拔楔抽钉,会得则丧身失命。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二
颂二
白牛十颂(有引并述。○此颂若作图者,须一一如颂中各句,及颂后小字而作。傥少不合,则大背宗旨。其第九圆相一图,或并不作圆相,但存一白幅亦可)
向有二种牧牛图行世,一从未牧,至双泯为图。十牛,自黑渐白,以至于无。一从寻牛至入廛为图,亦十牛,始终皆白。虽云大同小异,旨趣固自別矣。禅观之暇,偶为会通。稍稍更定,作十颂。非敢求异古人,冀自冥心一辙耳。
右失牛,配理即佛也。所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右寻牛,配名字即佛也。谓从经典,或善知识,创闻心佛众生三无差別之理。發心愿求,返本归源。
右见迹,配观行即佛也。谓圆五品位,依圆解修圆观,圆伏五住烦恼。
右见牛,配相似即佛也。谓圆十信位,相似得法性理水。六根清净,见思先落。证位不退,尘沙亦落。证行不退,但犹未证无功用道。
右得牛,配分证即佛也。谓圆初發心住,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入秘密藏,生如来家,得念不退,乃至十住,皆此中摄。
右护牧,亦分证即佛也。谓圆十行,一行一切行,称性功德。
右骑归,亦分证即佛也。谓圆十回向法界愿行。事理自然融合,回入平等法界海。
右忘牛,亦分证即佛也。谓圆十地,纯智忘理。犹如大地,能生一切佛法。荷负法界众生,普入三世如来智地。
右双泯,配究竟即佛之根本智也。谓始本不二,理智一如,彻证三无差別之性,亦无能证所证可得。
右入廛,配究竟即佛之后得智也。谓佛果后普贤行,乃尽未来际常然大用之门,能同流九界,广度含识,实无加于双泯之体。
颂仰荅高峰大师六问六首(有小序)
高峰大师,励头陀行,力扶祖道之衰。有參学者,必先令然指受戒,方乃授以心要。其砥柱狂澜之志,亦甚切矣。今观室中垂问语,无非因病發药,痛处加锥。近来禅德,每作一色边事会去,辜负祖意,不既多乎。不揣疏愚,敬为仰荅,兼系一颂。醍醐毒药,毒药醍醐,一任具舌者之自辨也。
(问,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
仰荅,犹有彻底者在。
颂曰,
(问,佛祖公案,袛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
仰荅,为是一个。
颂曰,
(问,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毘尼。)
仰荅,邪法难扶。
颂曰,
(问,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仰荅,瞥。
颂曰,
(问,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著。)
仰荅,踏著即非影子。
颂曰,
(问,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仰荅,火光三昧。
颂曰,
三观莲华颂(有引)
一心三观,即妙法莲华也。本非定三,岂应分颂。然亦非定一,姑妄分之。读者幸勿以辞害意。
北天目灵峰寺二十景颂(有序)
灵峰山,古称为北天目。辛未冬入山结制,即有偈云,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甲申秋,从檇李入山,复有句云,灵峰片石旧盟新。不谓乙酉春,偶游石城。直至己丑深秋,方获归卧也。俯仰泉石,胜概纵横,纪其大者,略有二十,聊当化城,毕兹余喘,自非乐土,终弗与易矣。
自颂法华堂问荅六首
一问,步步不曾离著他,因甚么举似不出。
荅,举则不似。
(又荅)分明举似。
二问,说得了了分明,因甚么用他不著。
荅,说底是甚么。
(又荅)步步不曾离。
三问,三身与三自性。是同是別。
荅,且道是同是別。
四问,一切法皆可作四句,且如三身,各四句如何作。
荅,四句历然。
自颂除夕问荅二十首
一问,如何是为实施权。
荅,家家有路透长安。
(又荅)病多药多。
二问,如何是开权显实。
荅,借婆衫子拜婆年。
(又荅)子等心等。
三问,如何是本迹虽殊,不思议一。
荅,岁岁黄莺啼绿柳。
(又荅)万古碧潭空界月。
四问,如何是观心若起,本迹俱绝。
荅,泥佛填官路。
(又荅)两个泥牛斗入海。
五问,如何是止观不二。
荅,天昏地陷。
(又荅)古镜挂高台。
六问,如何是具缚凡夫,能知如来秘密之藏。
荅,几处报仇身不死。
(又荅)跛足长年牢把柁。
七问,如何是初發心时,便成正觉。
荅,千场纵博家仍富。
(又荅)一线银钩光遍地。
八问,如何是不断生死而入涅槃。
荅,大溈山下水牛肥。
(又荅)七金香水浪滔天。
九问,如何是续佛慧命。
荅,依旧可怜生。
(又荅)饥来吃饭。
十问,如何是腊月三十日用得著的。
荅,银马金钱接灶神。
(又荅)困来打眠。
颂荅如母问二首
(问,人问祖师,百年后甚么处去。祖云,檀越家作水牯牛去。学人随来得么。云,须衔一茎草来,水牯牛即不问。如何是一茎草。)
荅,即是自己吃的。
颂曰,
(问,溈山遇寒拾,拾虎吼三声。又拈杖云,唤者个作甚么,意旨如何。)
荅,忘却了也。
颂曰,
礼舍利塔颂(塔在歙县,丰南吴大年乃孙粲如家)
铭
梵网室铭
德林座右铭
净社铭
杖铭四首
净信堂铭
梵网室铭
方竹杖铭四首
拄杖铭
箸铭三首
王学古座右铭
四无量心铭四首
妙严室铭为庸庵作
戒心戒方铭
艮六居铭
箴
止观十二事箴
词
祈雨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三
赞一
释迦牟尼佛像赞二首
阿弥陀佛像赞九首
一佛二菩萨像赞二首
三大士像赞
地藏慈尊像赞五首
普贤愿王像赞二首
文殊师利法王子赞二首
普门大士像赞二十四首
阿罗汉像赞二首
布袋和尚像赞三首
寒山拾得子像赞三首
达磨大师像赞五首
幽溪开山始祖融禅师像赞
四明尊者法智大师像赞
紫柏尊者达大师像赞二首
憨山师翁清大师像赞三首
雪浪大师赞
云栖和尚莲大师像赞三首
博山无异师伯像赞二首
灵隐兄像赞
诵帚律师像赞
雪航法主像赞二首
鉴空宁禅师像赞
衍如禅兄像赞
觉空老尊宿像赞
宣圣像赞
赵十五像赞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赞(有引)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原与阿弥陀佛同体。而罕能直下知归者,无他,未具信愿行三故也。子尝谓信如将,愿如谋,行如军旅,有将有谋,老弱亦可取胜。苟无将谋,虽勇壮亦溃矣。是故信宜专,愿宜审,行宜无所不收。专且审,故圆顿直捷而至高。无所不收,故三根普被而至广,此念佛三昧所以为横超胜异也。迩来宗教之士或视念佛太易,以为曲被中下,或视念佛太难,以为斋戒须全。夫太易则不高,太难则不广,岂宝王三昧之谓哉。今观太君坐逝,洵可顿释两疑。合掌赞曰,
沈翼薇趺坐图赞
谭埽庵居士像赞
陈旻昭居士像赞
张玄超像赞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四
赞二
佛说阿弥陀经塔赞
血书华严经赞二首
涵初开士持法华经赞
雨白开士血书华严经赞(有引)
开士血书此经王,初惧大事难成也。先然香一百八炷,以求加被,仅两年告完。不事世谛,作圆满道场,独闭门观想。顿然三指,普供法界三宝。噫,力行出世妙善,而不彰其名,此真普贤胜行已乎。蕅益智旭,深心随喜,合掌赞曰,
恒生法主血书法华经赞(并序)
如来一代教法,唯法华为究竟之诠,以其直明设教之意,不止辩说法门纲目故也。是故法华明,则一代教法俱明,十方三世一切权实本迹俱明。如是则现前一念介尔心性,乃究竟明矣。智者大师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正是自心现量境界耳。世之求法华者,既不知求诸自心,求自心者,又不知求诸法华。宗说分张,罔殆病等。求其教观双美,解行合一,舍天台谁归哉。末代钝根,障深慧浅,三大五小,不唯作望洋之叹,且视为异物。妙峰大师,不惑众咻,力宏一实,正如鸣阳孤凤。逮幽谿大师,其道始全,甚矣正法难闻也。檇李恒公,桐谿子,幽谿孙。淡食十年,掩关载半。刺舌端血,书七帙经,仅十旬而告成。噫,难行能行,真不可思议妙行矣。读其缘起,回向發愿,字字与菩提心相应,当知亦必念念与不可思议境相应也。合掌赞曰,
卓无量普观图赞
西斋净土诗赞
十八祖像赞并序略(有引)
佛一心灯,百千分炷,苟可照长夜者,皆佛光也。不借兹光觉自他,迺于灯檠分彼此,愚矣。夫火之所传,虽不知其尽,推厥元始,各有攸承。傥知熟食除冥,功用无別,勤身等事,又奚择焉。然欲广祠,不胜其伙。由是每事止宗一人,依戒次为先后。不唯尚名专尚实,不唯崇先亦崇盛。庶几慧照炽然,永烁昏窈云尔。
西土受佛付嘱大迦叶尊者(第一)。王舍城,大婆罗门种,名毕缽罗。身真金色,具三十相。娶紫金光女,了无欲意。出家自誓得戒,见佛竹园,闻法证果,以宝衣易佛粪埽大衣。毕生行头陀行,佛尝分半座令坐。涅槃会上,佛告比丘,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佛灭七日,迦叶来赴,既茶毘讫,即共千阿罗汉结集三藏,宏持正法。二十年,次付嘱阿难,入定于灵鹫山之鸡足峰,持十三条金缕袈裟,待弥勒佛。赞曰,
西土持毘尼藏优波离尊者(第二)。五百释子将出家,尽脱珍服与优波离。波离念,彼尚能舍,我何恋焉,先往求度。释子后至,礼上座,至尊者前不礼。佛曰,宁说三世佛是下贱人,勿说优波离是下贱人也,此人持戒第一,众中纲纪,人天最尊。释子礼足,大地六种震动。佛示灭后,迦叶白椎,请尊者登师子座,结集律藏。赞曰,
西土传持法藏阿难陀尊者(第三)。白饭王子,佛之堂弟,佛成道日生,面如满月,为佛侍者,多闻第一。佛灭度,迦叶白椎,请登师子座,结集法藏。迦叶寂,宣化几二十年。于恒河中流,入风奋迅三昧,身分四分,与帝释,龙王,毘舍离子,阿阇世王,各起塔供养。赞曰,
初来东土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尊者(第四、第五)。东汉明帝梦金人,遣使西求佛道。遇二尊者,于中天竺大月氏,得佛立像,及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达雒阳。于城西雍门外,立白马寺,译经四十二章。后五岳八山道士,上表请试优劣,火焚道经,悉成灰烬。所有咒术,皆不灵应。唯佛经像,光明灿烂,五色彻天,分毫不爽。摩腾涌身飞空,现诸神变。法兰出大梵音,宣明佛法。天雨宝花,大众欣悦。摩腾卒,法兰译佛本行经等五部。赞曰,
初至江南建舍利塔康僧会尊者(第六)。康居国人。赤乌四年,见吴主曰,如来迁化,已逾千载,灵骨舍利,神应无方。吴主曰,舍利可得,当立塔,若无验,国有常刑。师谓徒曰,大法兴废,在此一举,当洁斋恳求。七日至三七,众且惧。忽铿然有声,缾中舍利五色。吴主自泻铜盘,盘即裂。火烧鎚击,亦无所损。因起浮屠,置建初寺,名地曰佛陀里(即今大报恩寺)。赞曰,
东土初受具戒,朱士行沙门(第七○时出家者尚存俗姓)。汉魏以来,出家唯受三归,大沙门无別高贵。乡公正元元年,昙摩迦罗与昙谛,在洛出四分戒本,受戒羯磨法。沙门朱士行,为受戒之始。甘露五年,讲道行般若经(讲经之始)。叹译理未周,乃發迹长安,至于阗国(沙门西游之始)。得梵本般若,国禁不传东土。士行请验以火,无损。王信异,许传。即寄经东归,名放光般若。赞曰,
莲社始祖慧远法师(第八)。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幼好学,博综六经,尤善庄老。二十一岁,师事道安。二十四,大善讲贯。晋孝武大元六年,至庐山,梦神告以毋他往。夕大雷电,林壑洞开,素砂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九江刺史桓伊,为建东林寺,殿名神运。尝谓诸种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结社者有十八高贤,及一百二十三众,皆登安养。时江东经卷未备,禅法无闻,律学多缺。师令弟子,越葱岭远求得之。著法性论,创明涅槃常住之理,什师叹其暗与理合。安帝时,桓玄令沙门拜王,师致书谏止,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师居山三十年,专修净业。三见佛,不言。义熙十二年七月晦日,佛来迎云,七日后,当生我国。至八月六日,耆宿请以豉酒治病。师曰,律无通文。又请饮米汁,师曰,日过中矣。又请饮蜜水,乃披律寻文,卷未半,坐逝,寿八十三。赞曰,
初往天竺求律,法显沙门(第九)。晋安帝隆安二年己亥,从长安發足西往。义熙十二年甲寅,泛海而还。备尝险阻,具在本传。赞曰,
东土禅宗初祖,菩提达磨大师(第十)。南天竺香至王子。西土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付以大法,嘱六十年后,往震旦行化。梁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武帝诏见,问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云,廓然无圣。问,对朕者谁。云,不识。帝不契,遂渡江入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付法与二祖慧可,并授袈裟表信。且曰,楞伽四卷,可以印心。往云门千圣寺坐逝,葬全身于熊耳山。明年宋云从西域回,遇师只履手携,翩翩独迈。开圹而视,唯空棺只履。赞曰,
天台教主智者大师(第十一)。名智𫖮,字德安,俗姓陈,父梁益阳侯。母徐氏,梦香烟五彩,入怀而妊。生时神光發屋,尧眉舜目,卧即合掌,面必向西。十七誓为沙门,十八出家,二十受具,精通律藏,常乐禅悦。二十三谒思禅师于光州大苏山。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昏晓苦到,如教研心,柏尽继栗,月没燎松。二七豁然大悟,三十岁游金陵,三十八入天台。卜居于佛陇,降魔于华顶。陈少主复请住金陵光宅寺,讲法华经。隋太子受戒,上师号曰智者。次于荆州玉泉,授关云长神五戒。说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五十八归天台,年六十说诸法门,安坐入寂,藏龛于佛陇西南峰。炀帝大业元年开视,唯空床虚帐而已。生平造寺三十六所,造经十五大藏,造像八十万躯,剃度万四千人,传法者三十二人,得悟者千余人,三十年唯一纳。赞曰,
慈恩教主玄奘法师(第十二)。洛阳陈氏子。十一岁,诵通维摩法华。唐太宗贞观三年,游西竺。备尝险阻,历百三十国。凡如来化迹,无不礼敬。初欲学龙树宗,其徒令服药求长生,方可研宗旨。师本欲求经,恐负宿愿,遂学法相于戒贤法师。贤已一百三岁,蒙文殊付托,忍死待师。贞观十九年东归,撰西域记,译地论,唯识大般若经等。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令众念弥勒佛,右胁而逝,是夕白虹四道贯并宿。赞曰,
密教初祖,金刚智灌顶国师(第十三)。西土人,亲传龙智阿阇黎法。唐开元七年,抵广州,诏入见,馆大慈恩寺,图七俱胝像,令自开目。明年迁荐福,所至结坛作灌顶道场。二十年八月,告其徒曰,白月圆时,吾逝矣。至期,右绕毘卢像,顶安贝叶,坐逝。赞曰,
清凉教主澄观国师(第十四)会稽人,姓夏侯。十四岁诵法华经得度。先学律,次学论,次学贤首宗,次从荆谿学台宗,次遍学南北二宗。凡此土儒老,竺乾梵书,外部异计,四韦五明,显密仪轨,莫不旁通。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讲华严经,造新疏,及演义钞。寿一百二岁,腊八十三。身九尺四寸,手垂过膝,夜目發光,昼仍不瞬。才供二笔,日记万言。十誓律身,尽形一食。历九朝为七帝师,讲华严至五十遍,建无遮大会十五会,宏法弟子三十八人。赞曰,
会归宗镜,永明大禅师(第十五)。名延寿,字冲玄。吴越王时为税务,用官钱放生,当弃市,临刃色不变。贷命,出家,得法于韶国师。九旬入定,鸟巢衣裓,行法华忏。见普贤执莲花在手,特上天台智者岩,作甲乙二阄,甲一生禅定,乙诵经万善庄严净土,七度得乙阄,于是专修净业。诵经三载,观音以甘露灌其口,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师以天台贤首慈恩三宗互异,乃馆其徒之知法者,博阅义海,更相质难,而衡以心宗。又集大乘经论六十部,两土圣贤三百家之言,证成唯心之旨。为宗镜录百卷,及万善同归集等。师坐逝后,有临川比丘,病入冥,见阎王拜师像云,于西方上品受生矣。赞曰,
得戒和尚,云栖大师(第十六)。讳袾宏,字佛慧,別号莲池。古杭人,姓沈,少为名儒。三十岁出家,參遍融等大老,密有契悟。住静云栖,不觉成丛席。专修净土,敦尚戒律。不拈机缘,不称方丈,不崇殿阁,不侈衣食。以平易老实,力挽浮风。凡警策大众,开示出生死事,未尝不声泪俱下。放生结缘,施食作福,不计其数。年八十二示寂。旭少为邪师所误,力诋三宝,闻大师自知录序,始转邪心。廿四出家,入山作务,见规约中,有学戒式。遂發菩提心,胡跪大师像前,然香顶受二种戒本,以附私淑之科。赞曰,
刻书本藏,紫柏大师(第十七)讳真可,字达观,別号紫柏,吴江沈氏子。行脚时,因疑张拙偈大悟。參遍融尊宿,愿嗣其德。师念大藏卷帙重多,遐方僻陬,有不闻法名者。倡刻方册,以便流通。设遇轻谤,愿自代罪。令处处见闻经法,作金刚种,皆大师力也。大法自任,绝无我相。心直口快,不顾时忌。發愿入狴狱酬宿债,狱中度无量人。乃说偈坐逝,寿六十一。越十一年,憨大师茶毘之,舍利无数。生平专持毘舍浮佛偈,亦以示人。四十余年,胁不著席,不见女人,常露坐不避风霜。重兴梵刹十五所。古宿语录,若寂音尊者所著论文,世所不闻,尽搜刻之。赞曰,
梦中接引憨山大师(第十八)。讳德清,字澄印,別号憨山,和州人,姓蔡。生时白衣重包,浴水异香,口如仰月,眉五彩,发绀青色。十二岁出家,二十六入燕,盘山住月余,身世豁空。胡顺庵署中,入定一七,皆无取著。住五台八年,梦法界圆融观境,又梦升弥勒楼阁,闻说识智差別之义。次住东海牢山,豁悟楞严观境。后因方士流言,逮下诏狱,受种种刑,神色不异,梦大士安慰。以百万生灵托之。遣戍雷阳,力清曹谿祖庭,为灵通侍者受戒。代戴督府出师征抚猺獞,果救百万余命。晚赦归南岳,次住匡山五乳峰。闭关念佛,昼夜六时,各课万声。庚申雪岭峻师登山问安,旭寄香一瓣,蒙大师慈札奖导,偈语开示。辛酉大师复住曹谿,壬戌旭决志出家,三梦大师接引。恨驽劣不能远趋,乃求峻师剃发,以是大师所赞许也。癸亥冬,旭在天台打七,忽梦大师容稍憔悴,似有所嘱。后知正属示寂时矣。寿七十八,龛迁曹谿。历年二十,开视之,全身坚固,衣服鲜明,爪发俱长,皮肤黄白,光润如生。遂金漆护之,同六祖肉身供养。赞曰,
自像赞三十三首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四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36 册 No. B348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9-2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