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经卷第

观品第二十四

眉间白毛相  其明踰日光
犹鹄飞空中  远近无不见
其身如师子  超越天帝
肩胸而广姝  愿稽首佛尊
臂肘平正而满足  世尊之脐如水
髀膝𨄔肠若金柱  当归命佛而稽首
其目长好如莲华  体著毛发犹孔雀
心常住止在寂然  我愿归命超众仙

其修行者何谓为观若至闲居独处树下察五阴本见如审谛无常非身之识身则本无五十五事无可贪者亦无处所于是颂曰

以行忍辱得法观  察五阴本所从兴
睹见过去来现在  分別喻说五十五

何谓五十五事是身如聚沫不可手捉是身如海不厌五欲是身如江归于渊海趣老病死是身如粪明智所捐是身如沙城疾就磨灭是身如边土多睹怨贼是身如鬼国无有将护是身如骨墙肉涂血浇是身如髓筋缠而立是身如穷士淫怒痴处是身如旷野愚者为惑是身如崄道常失善法是身如㙛冢百八爱所立是身如裂器常而穿漏是身如画瓶中满不净是身如溷九孔常流是身如水渎悉为瑕秽是身如幻以惑愚人不识正谛是身如蒜烧毒身心是身如朽屋败坏饮食是身如大舍中多虫种是身如孔净秽出入是身如萎华疾至老耄身如车与无常俱是身如露不得久立是身如疮不净流出是身如盲不见色本是身如宅四百四病之所居止是身如注漏诸瑕秽众垢所趣是身如箧毒蛇所处是身如空拳以欺小儿是身如塚人见恐畏是身如蛇嗔火常燃是身如癫国十八结所由是身如故殿死魅所牵是身如铜钱外现金涂皮革所裹是身如空聚六情所居是身如饿鬼常求饮食是身如野象怀老病死是身如死狗常覆盖之是身如敌心常怀怨是身如芭蕉树而不坚固是身如破船六十二见为之所惑是身如婬荡舍不择善恶是身如朽阁倾坏善是身如喉痺秽浊在内是身无益中外有患是身如家而无有主为婬怒痴所害是身无救常遭危败是身无护众病所趣是身无归死命所逼是身如琴因弦有声是身如鼓皮木裹覆计之本空是身如坏无有坚固是身如灰城风雨所坏归老病死以是五十五事观身瑕秽是身欺诈怀无反覆不信亲厚哀之反舍无有亲踈譬如梦野马忽然化现若如怨家常恭敬之奉事供给而求可意沐浴饮食衣被安床卧具随所便宜牵人向穷死患于是颂曰

常饮食此身  五欲令自恣
求安如亲友  谛省是怨仇
无救无所护  常怀无反复
牵人至患害  入生老病死

人死已后皆当烂犬兽所食或有见烧枯骨散地因无数法当观斯身譬如痈疮若如箭镞在体不拔犹若死罪都市之处体众恼生在终有所贪著名曰为色观身为软所遭安危名曰痛痒有所了知名曰为想心念为行分別诸趣名曰为识于是颂曰

计之眼色主所观  是身获致因本缘
柔软之等以成行  以无色心察众德

譬如江河边有潢池众象入中澡浴饮水食啖池中青莲芙蓉茎华则复退还其时迹现在于泥沙大小广长有射猎人牧牛羊者担薪负草道路行者见其足迹言「大群象经过此地」虽不见象但睹其迹则知群象经历是间无想之阴所更为软识然于是颂曰

如江河边  沙中有行足
以见象游迹  如有群象过
如是计细滑  至于法识念
多所而照现  起灭之因缘

如是无色众想之念皆依倚色然后有色法譬如两束苇相倚立于是颂曰

无色多所倚  有色依无色
枝著连树  名色亦如是

其无色法依有色分別有色则亦无倚无色之著如先有鼓然后出声声之与鼓各异不同鼓不在声声不在鼓名色如是各异不合转相依倚乃有所成其无色阴不得自在非己力兴譬如二人一人生盲一人生跛欲诣他国盲者目冥永无所见不知所趣跛无两足不能游行盲者谓「吾目无见有足能行而目甚冥不识东西卿又跛掘不能行来既有眼明见其进退行步所趣今我二人转共相依欲诣他国」跛骑盲肩则而發去非跛威力非盲之德色法如是独能立无色亦然展转相依于是颂曰

思惟诸法非独成  其有色法无色然
在于世间转相依  譬如盲跛相骑行

其名色者转相依倚譬如鼓音如弓弦箭而相恃怙不合不別万物如是从因缘成无有力势不得自在悉从缘起见事乃兴修行若斯而察法本知有起灭本无所有忽自然现则复灭没无生则生无起则起皆归无常于是颂曰

五阴常属空  依倚行羸弱
因缘而合成  展转相恃怙
起灭无有常  兴衰如浮云
身心想念  如是悉则坏

其修行者常以四事观其无常一曰所生一切万物皆归无常二曰其所兴者无有积聚三曰万物灭尽亦不耗减四曰人物悉归败坏亦不尽灭以是之故不生者生不尽者尽见诸万物当作是察起灭存亡以斯观者无所不知悉能睹见靡所不了于是颂曰

人物虽有生  不积聚不灭
亦不舍众形  虽没而不灭
虽终相连续  皆从四因缘
观万物如是  超越度终始

假使修行专自思念「东西南北所有万物皆归无常扰动不安适起便灭莫不趣空始生已来无常之事死患常逐随身」作是观者不著三处不乐四生无住五识其心不入九神所居设使更生则除三结一曰贪婬二曰犯戒三曰狐疑则成道迹趣于无为譬如流江会归于海于是颂曰

观万物动  念之悉当过
爱欲之所缚  一切皆无常
欲得度世者  悉舍诸欲著
是名曰道迹  流下无为

其修行者所观如是自察其身则是毒蛇假引譬言若城失火中有富者为众导师见舍烧坏甚大愁愦心自念言「作何方计出中要物」则退思之「吾有一箧中有众宝某屋藏好明月珠上妙珍物而皆盛满价数无极其余无计」心怀恐惧适欲前行畏火见烧贪于宝物不顾身命突前入火至宝藏箧边有蚖箧尔时导师既畏盛火烟熏其目心中愦愦不自觉知不谛省察误取蚖箧挟之走出贼随其后追欲夺之适见贼追则而驰走贼逐不置遥咄呼言「如是及卿伤害杀汝设使舍箧便有活望假令不舍命在不测」导师见贼逼之欲近念失财宝又不济命则更思之「我当解箧取中要者以著怀中置余退去尔乃安隐」则开箧视唯见毒蛇乃知非宝是蛇蚖耳修行如是已逮道谛见一切形皆犹毒蛇以是之故得至于观欲求观者当作是察于是颂曰

譬如炽火然  人遽出要器
反挟于蚖箧  谓是珍宝物
發箧见弊恶  毒蚖盛满中
其时便即弃  尔乃知非宝
修行计如是  谛观计本无
以解于四谛  睹身如四蚖
作是行谛观  常思念道德
逮得无为  除苦乃获安
自度入脱门  免他诸瑕秽
是故分別说  观察无常法

修行道地经学地品第二十五

勇猛于善力  面光如金华
神足超疾风  自游所至方
身德成无极  调顺能忍辱
佛乐戒定安  众归愿稽首
行步庠序无冥尘  其德无底所愿安
佛无等伦常无著  愿归命尊莫能
佛执巧便法为弓  以此降伏邪怨敌
除尽尘劳众瑕垢  愿归命佛一心礼

其修行者已得道迹见诸五乐皆归无常不能尽除所以者何用见色细滑之念于是颂曰

已得成就为道迹  思智慧解五乐无
睹爱欲界如怯马  心不著色续未断

譬如梵志子净洁自喜诣于舍后卒污其指语金师「指污不净以火烧之」金师谏曰「勿發是心有余方便除此不净灰土拭之以水洗之设吾火烧卿不能忍火之毒痛自触其身更甚于前」梵志子闻即怀嗔恚便骂金师「莫以己心量度他人自不能忍谓人不堪吾无所欲用手有垢不敢行路畏人触我吾傥近人而身有学三经之本及知六艺学于谈语了知所应能相万物分別其义次第章句识于三光天文地理学六十四相知人禄命贫富贵贱安处田宅晓百鸟之语预知灾变睹彼他国多有怨贼欲危此土当时日灾风雨失度有变星出美人青绛別于男女牛马鸡羊之相预知五谷旱涝贵贱识其星宿进止举动別其水旱衰耗多少占有大水若所破坏见日月蚀出入之变若有怀躯別其男女晓知军法战鬪之事深知古今睹了五星荧惑所处十二之时昼夜百刻能晓医道风寒热病疮痍少小以何疗之知日月道所从由行其色所变皆为何应山崩地动星陨之怪诸宿所属而奉天神古人学术皆能別之无不开通彗星出当计何曷因不净著吾手指勿得停久当随我言除其指秽也」金师闻之烧钳正赤以镊彼指年少得热痛不能忍掣指著口金师大笑谓年少言「卿自称誉聪明博学采古知今无不开通清净无瑕于今云何持不净指含著口中」年少报曰「不遭痛时见指不净适遇火毒即忘指秽」道迹如是本长夜习在爱欲瑕须臾之间离于情欲适见好色婬意为动所以者何诸根小制未得尽定于是颂曰

已见色欲本所习  虽使解义至道迹
头戴想华续闻香  如江诣海志欲然

道迹自念「我身不宜习于婬欲如余凡夫」说情欲秽乐于无欲灭尽然炽污露观昼夜不舍习如是者痴尠得往来道一返还世断勤苦原已得往还于诸爱欲无起清净婬怒痴薄心尚未断因有恼患譬如男子有妇端正面貌无瑕以诸璎珞庄严其身夫甚爱敬虽有是色婬鬼非人也唯人血肉以为饮食有人语夫「卿妇罗刹肉血为食」夫不人数数语之夫心遂疑意欲试之佯卧出鼾声如眠妇谓定寐窃起出城诣于塚间夫寻逐后见妇脱衣及诸宝饰却著一面面色变恶口出长牙头上焰烧眼赤如火甚为可畏前近死人手掴其肉口啮食之夫见如是尔乃知之非人是鬼便还其家卧于床上便寻还来趣夫床复卧如故其夫见妇庄严璎珞面色端正尔乃亲近假使念之在于塚间啖死人肉心即秽厌又怀恐怖得往还道若见外形端正殊好婬意为动设说恶露瑕秽不净婬意为灭于是颂曰

变化人身如脱铠  作婬鬼形诣塚间
便啖死尸如食饭  夫尔乃知是罗刹

得往还道者心自念言「吾于欲界三结已薄其余尠耳逮望圣谛见爱欲之瑕多苦少安不宜习欲如凡众庶志在情欲若如苍蝇著于死尸吾何方便除婬令灭无余得尽漏禅然后安隐如净居天」于是颂曰

已得于往还  修行一反生
则见欲不可  习之未永断
婬欲火虽炽  不能危其心
以作恶露观  增欲如罗刹

譬如有人在于盛暑不能堪热求扇自扇慕水洗浴往来如是见婬痴以为甚热念求不还道于是颂曰

成二吉祥道  行未永除欲
以得无漏禅  行即梵天同
其身诸有热  水冷以除之
求不还道  获此则清凉

尔时修行作恶露观永脱色欲及诸怒痴谛见五阴所从起灭灭尽为定知见如是便断五结而无阴盖得不还道不退还世以脱爱欲无有诸碍婬鬼之患于是颂曰

以脱爱欲疾病  常恶露观除诸
永离恐畏远苦安  成不还道等第三

即获清凉无有众热若睹色欲常见不净则知瑕秽譬如远方有估客来若当疲极二十九日冥无月光夜半来到城门复闭绕至南墙下有汪水天雨之潦也解装住边死尸人形虫之属悉在水中或沈或浮百千万虫跳𨄈身中发毛浮出城内扫除及漏秽水悉归此汪于是颂曰

譬如城傍有大水  不可目察况饮者
远方人来值门闭  众共止住此池边

时众人中或有远客初未曾至于此国土不识是非疲极既渴脱衣入洗恣意饮水饱满卧出于是颂曰

其人初来诣此国  入于水浴除诸热
祭祠水神饮解渴  甚大疲极因卧寐

明日早起天向欲晓疲解觉已见于水中恶露不净或有舍走闭目不视或自覆鼻又欲强吐尔乃知水垢秽不净于是颂曰

已得第三道  见欲乐不安
入禅定无患  睹欲如瑕水

尔时修行乐于禅定省于爱欲如彼估客恶不净水譬如婴儿自取屎弄小长大舍前所更乐余事年适向老悉舍诸乐以法自乐修行已得不还之道亦复如是见诸生死五道所乐犹小儿戏也转更精进欲脱终始不乐求生于是颂曰

譬如有小儿  在地弄不净
年遂向长大  舍戏转乐余
修行亦如是  求获度三界
尔时遂精进  具足成四道

譬如远国有众估人从东方来止城外园时彼城中有一谄人多端无信诈作饮食华香异服往诣导师前问起居多贺远至道路无他饥渴日久始乃奉面今与小食垂哀见受导师即纳又有更启「宁可入城吾有大舍中有好殿具足细舍有井泉溷厕別异诸树行列器物备有愿屈威光抂德入城」说此欺竟即舍之去于是颂曰

有人怀谄欺  见远众估客
奉迎供导师  饮食后说曰
「吾身有一殿  高大乐巍巍
其人无诚信  诈语便舍去

尔时城中有大长者悉闻彼人诈欺导师即自出迎谓导师言「莫信彼人居止其堂秽浊涝水在其堂后屎尿恶露普流趣前以是之故不可止顿」导师闻之答长者曰「堂虽有臭可设方便烧香散华以除其秽」于是颂曰

长者怀亲念  故往诣导师
语之斯堂边  有臭秽不净
导师闻此言  则反答之曰
「虽臭施方便  烧香散众花

尔时长者谓导师曰「当复有难诸弊恶虫皆在其中以肉血脉而为饮食假使饥者穿卿囊里啮坏装物」导师答曰「吾当给之随其所食令不穿物」于是颂曰

多有弊虫处在堂  须肉血脉而为食
「我能供给随所」  导师以此答长者

长者报导师「其堂四角有四毒蚖凶害喜诤不可近附以何方便而安此蚖」导师答曰「吾能晓之施药神呪令无所犯」于是颂曰

有四毒蚖在其堂  弊恶怀害欲相危
以若干药及神呪  能除毒蚖所怀结

于是长者复谓导师「又有大难墙之故基如是当崩壁垣倾危不可依怙」导师答曰「设有此难吾不能处亦无方便令不崩危所以者何有危败有失命之难」于是颂曰

设堂久故欲崩坏  假使倾覆不可护
导师则报长者曰  「有是恐惧吾不处

彼时导师具闻说堂诸难之瑕又自目睹即远离不肯居之也不还如是闻世尊教审知圣谛不乐生死终始之患于是颂曰

已得不还离众苦  修行则求无量安
不慕生死如毛发  譬如导师不处堂

解喻堂者谓人身也秽浊水者谓九疮孔常出不净虫满水者谓身中八十种虫常食躯中肉血骨髓者也平地治墙者谓供养身给以饮食其四蚖者谓身四大地堂朽故危昼夜欲崩者谓老其修行者昼夜方便欲免众难其导师者谓不还道修行专精听世尊教睹于三界皆见炽然目所察形悉归无常不离朽败譬如导师见大堂危于是颂曰

蚖蛇而怀毒  弊恶叵触近
各处在四角  谓人身四大
朽败欲倾危  谓身有增减
常遭众苦恼  老病死穷道
城中谀谄人  以喻漏禅智
其人入贪欲  恩爱之罣碍
持禁戒长者  谓师无著哀
常救济修行  使度众苦难
譬如大估客  中有导师者
佛子服甘露  以得无著道
师为行者讲  苦空非常
睹于三界  扰动而不安

当求一心至无学地谛见无著于是颂曰

佛愍众生演  能济一切苦
吾察佛诸经  叹说无学地

修行道地经无学地品第二十六

其王放醉象  凶害牙甚利
诸龙怀毒气  皆化令调伏
救护众恐难  逮得常自在
十力佛无终  吾礼及弟子
诸天龙神奉大圣  吉祥人民皆归命
悉以恭敬得度脱  众圣所宗愿稽首

其修行者已在学地不乐终始已无所乐不贪三界超色无色断一切结志念力及诸觉意见灭为寂是谓永定睹观如是离色无色远戏自大于是颂曰

心已住学地  晓了诸学意
制于生死畏  灭恐无所乐
众患尽无余  所见如审谛
除戏及自大  消痴亦如是

修行自念「当知今时已成罗汉得无所著诸漏永尽修洁梵行所作已办弃捐重担逮得己利生死则断获平等慧超出沟堑锄去秽草无有穿漏圣贤幢已度彼此」于是颂曰

修行住学地  不动成圣道
已逮得己利  度苦常获安
盛热山源竭  永尽无流水
奉敬离调戏  是谓无所著

已断五品为人中上于是颂曰

已断于五品  具足成六通
蠲除诸尘劳  如水浣衣垢
而离生死患  依度得安隐
是谓为政士  最上无尘埃

斯谓阿罗汉得无所著应服天衣处于神宫游居紫殿饮食自然百种音乐常以乐之欢喜踊跃便从坐起口宣扬言「今者吾身为十力子逮得是者天上世间一切众祐其奉敬者增益天种损阿须伦」于是颂曰

巍巍四德成六通  忍辱之慧求最上
于佛教致究竟  是故讲说无学地

修行道地经无学品第二十七

方便胜众苦  永脱诸恩爱
已离生死恼  灭尽于尘劳
如日出除云  尊离诸爱冥
归命佛圣道  无痛长安隐
已度诸入界  如人出牢狱
譬如紫磨金  在火而无损
至定泥洹寂  未曾爱于身
佛以逮甘露  吾愿稽首礼

其修行者住于有余泥洹之界毕故不造不复受身而心专一未曾放逸在诸色细滑离一切著无复取舍穷尽苦根于是颂曰

已得度无为  永都无所欲
立于有余地  毕故不造新
不在色声香  诸味细滑断
譬之若莲花  不著于尘水
诸根为已定  不随诸入惑
如金不杂铁  永与生死別
无有因缘  尔乃长安隐
是谓闲居行  灭尽勤苦根

譬如烧铁令其正赤鎚锻之其上垢除稍稍还冷不知其火热之所凑也修行如是设至无余泥洹之界而灭度者渐渐免苦是故此经名曰修行于是颂曰

若如以鎚锻烧铁  火焰忽出便复灭
其修行法亦如是  以得灭度不知处
譬如天雨而有泡  其泡适坏不知处
设有行者得灭度  永不可知其所凑
诸天神仙龙人民  不见度者何所至
其修行者非常空  聪明智慧得灭度
假令行者以获斯  计于甘露莫踰是
尔乃觉了长安隐  已得灭度令无余
其佛世尊说是喻  如鎚锻铁火炎出
以渐向于灭度者  永不可知神所趣
已得灭度道  平等解如是
佛智慧明者  其神安不动
已济诸瑕秽  生死自大离
致彼无欲  清净淡如渊

其有奉行是道地教渐得解脱至于无为于是颂曰

其求无为欲灭度  永离浊乱逮甘露
当讲说斯修行经  从佛之教冥获炬
其有说此经  假使有听者
佛当示其路  常安无穷极

学如是者便得究竟修行道地心如虚空五通自然不惧终始永若灯灭

修行道地经卷第


校注

六【大】七【宋】【元】【明】【宫】 白毛【大】白毫【宋】【元】【明】 日光【大】月光【宋】【元】【明】【宫】 空【大】云【宫】 象【大】像【宋】【元】【明】【宫】 洄【大】回【宋】【元】【明】【宫】 定【大】空【宋】【元】【明】 睹【大】教【宋】【元】【明】【宫】 来现在【大】未现前【宋】【元】【明】今现前【宫】 墙【CB】【碛乙-CB】【宋】【元】【明】【宫】背【大】 士【大】土【元】【明】【宫】 㙛冢【CB】㙛冡【大】博家【宋】【元】【明】【宫】 蒜【大】䔉【宋】【元】【明】【宫】 身如车与无常俱是身【CB】【碛乙-CB】【宋】【元】【明】【宫】身【大】 塚【大】家【宫】 蛇【大】蚖【宋】【元】【明】【宫】 癫【大】颠【宋】【元】【明】【宫】 怀【大】坏【宋】【元】【明】【宫】 想【大】相【宋】【元】【明】 浊【大】漏【宋】【元】【明】【宫】 家【CB】【碛乙-CB】【宋】【元】【明】【宫】塚【大】 反覆【大】返复【宋】【元】【明】【宫】 反【大】及【宋】【元】【明】【宫】 向【大】响【宋】【元】【明】【宫】 梳【大】䟽【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体【大】躯【宋】【元】【明】【宫】 没【大】怨【宋】【元】【明】【宫】 主【大】生【宋】【元】【明】【宫】 睹【大】观【宋】【元】【明】【宫】 痒【大】想【宋】【元】【明】【宫】 地【大】池【宋】【元】【明】【宫】 象【大】众【宋】【元】【明】【宫】 枝【大】杖【宋】【元】【宫】 无【大】不【宋】【元】【明】【宫】 出【大】有【宋】【元】【明】【宫】 生【CB】【碛乙-CB】【宋】【元】【明】【宫】往【大】 跛【大】跛者【宋】【元】【明】【宫】 掘【大】屈【宋】【元】【明】【宫】 独能【大】能独【宋】【元】【明】【宫】 骑【大】倚【宋】【元】【明】【宫】 法【大】怙【宋】【元】【明】兴【宫】 则【大】败【宋】【元】【明】【宫】 常【大】当【宋】【元】【明】【宫】 思【大】惟【宋】【元】【明】【宫】 不【大】*弗【宋】【元】【明】【宫】* 四生【大】四大【宋】【元】【明】【宫】 九神【大】凡人【宋】【元】【明】【宫】 起【大】退【宋】【元】【明】【宫】 然【大】极【宋】【元】【明】【宫】 某【大】其【宋】【元】【明】【宫】 蚖【大】*虺【宋】*【元】*【明】*【宫】 熏【大】动【宫】 其【大】〔-〕【宋】【元】【明】【宫】 夺【大】抄夺【宋】【元】【明】钞夺【宫】 则而【大】即时【明】 咄【大】唤【宋】【元】【明】【宫】 害【大】割【宋】【元】【明】【宫】 反【大】及【宋】【元】【明】【宫】 观计【大】听见【宋】【元】【明】【宫】 行【大】修【宋】【元】【明】【宫】 逮【大】还【宋】【元】【明】【宫】 乃【大】而【宋】【元】【明】【宫】 超【大】起【宋】【元】【明】【宫】 自游【大】自然【宋】【元】【明】【宫】 喻【大】踰【宋】【元】【明】【宫】 降伏【大】除伏【宋】【元】【明】【宫】 见【大】知【宋】【元】【明】【宫】 语【大】诣【元】【明】【宫】 语【大】言【宋】【元】【明】【宫】 安处【大】安隐【宋】【元】【明】【宫】 蚀【大】食【宋】【元】【明】【宫】 皆能別【大】习能分別【宫】 別【大】分別【宋】【元】【明】 彗【大】篲【宫】 瑞【大】瑞也【宋】【元】【明】【宫】 采【大】探【宋】【元】【明】【宫】 然炽【大】炽然【宋】【元】【明】 污【大】恶【宋】【元】【明】 断勤苦原【大】勤断苦源【宋】【元】【明】【宫】 因【大】故【宋】【元】【明】【宫】 肉血【大】血肉【宋】【元】【明】【宫】 信【大】信之【宋】【元】【明】信人【宫】 佯【大】阳【宫】 定【大】之【宋】【元】【明】 烧【大】燃【宋】【元】【明】【宫】 便【大】即【宋】【元】【明】【宫】 念【大】怒【宫】 殊【大】姝【宋】【元】【明】【宫】 恶【大】污【宫】 塚【大】家【宫】 死尸如食饭【大】死人如食饭【宋】【元】【明】【宫】 增【大】僧【宋】【元】【明】【宫】 未【大】来【宋】【元】【明】【宫】 水【大】氷【宋】【元】【明】【宫】 求【大】来【宋】【元】【明】 灭【大】〔-〕【宋】【元】【明】【宫】 困【大】因【宋】【元】【明】 患【大】阴【宋】【元】【明】【宫】 估【大】*买【宋】【元】【明】【宫】* 汪水【大】*池水【宋】【元】【明】【宫】* 潦【大】涝【宋】【元】【明】【宫】 死尸【大】尸死【宋】【元】【明】【宫】 𨄈【大】梁【明】 既【大】饥【宋】【元】【明】【宫】 卧【大】即【宋】【元】【明】【宫】 鼻【大】面自覆鼻【宋】【元】【明】【宫】 小【大】稍【宋】【元】【明】【宫】 戏【大】秽【宋】【元】【明】【宫】 外园【大】外国【宋】【元】【明】【宫】 问【大】问讯【宋】【元】【明】【宫】 滑【大】治【宋】【元】【明】 抂【大】枉【宋】【元】【明】【宫】 欺【大】诈【宋】【元】【明】【宫】 后【大】候【宋】【元】【明】【宫】 身【大】舍【宋】【元】【明】【宫】 诈欺【大】欺诈【宋】【元】【明】【宫】 谓【大】答【宋】【元】【明】【宫】 脉【大】髓【宋】髓【元】【明】 乏【大】之【明】 凶【大】凶【宋】【元】【明】【宫】 诤【大】争【宋】【元】【明】【宫】 晓【大】烧【元】【明】 说【大】讲【宋】【元】【明】【宫】 又自目【大】有目自【宋】【元】【明】【宫】 即【大】睹【宋】【元】【明】【宫】 审知【大】见如【宫】 譬如【大】譬若【宋】【元】【明】【宫】 躯中【大】体虫【宋】【元】【明】【宫】 炽然【大】然炽【宋】【元】【明】【宫】 蚖蛇【大】蛇虺【宋】【元】【明】【宫】 叵【大】颇【宋】【元】【明】【宫】 常【大】当【宋】【元】【明】【宫】 谀【大】诈【宋】【元】【明】【宫】 身【大】者【宋】【元】【明】【宫】 睹【大】观【宋】【元】【明】【宫】 当【大】常【宫】 至【大】志【宋】【元】【明】【宫】 十力【大】十方【宋】【元】【明】【宫】 不【大】弗【宋】【元】【明】【宫】 学【大】觉【宋】【元】【明】【宫】 如【大】而【宋】【元】【明】【宫】 圣贤幢【大】贤圣种【宋】【元】【明】【宫】 源【大】原【宋】【元】【明】【宫】 政士【大】正士【宋】【元】【明】【宫】 最上【大】趣上【宋】【元】【明】【宫】 于佛教【大】佛法教【宋】【元】【明】【宫】 除云【大】云除【宋】【元】【明】 尊离诸爱冥【大】专离诸幽冥【宋】【元】【明】【宫】 爱【大】受【宋】【元】【明】【宫】 不【大】而【宋】【元】【明】【宫】 苦根【大】舌根【宋】 著【大】者【宋】【元】【明】【宫】 其【大】甚【宋】【元】【明】【宫】 鎚【大】*椎【宋】【元】【明】【宫】* 烧【大】热【宋】【元】【明】【宫】 踰【大】喻【宋】【元】【明】【宫】 令【大】而【宋】【元】【明】【宫】 如鎚【大】以椎【宋】【元】【明】【宫】 致【大】此【宋】【元】【明】【宫】 使【大】令【宋】【元】【明】【宫】 惧【大】获【宋】【元】【明】 六【大】七【宋】【元】【明】【宫】
[A1] 坏【CB】【丽-CB】壤【大】(cf. K29n0984_p1174c19)
[A2] 知【CB】【丽-CB】如【大】(cf. K29n0984_p1175b17)
[A3] 误【CB】【丽-CB】娱【大】(cf. K29n0984_p1176a10)
[A4] 有【CB】【丽-CB】其【大】(cf. K29n0984_p1178c14)
[A5] 有【CB】【丽-CB】者【大】(cf. K29n0984_p1178c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修行道地经(卷6)
关闭
修行道地经(卷6)
关闭
修行道地经(卷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