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六

银主陀罗尼品第十一

尔时世尊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此诸菩萨熏修诸法——所谓诸菩萨母菩萨昔行菩萨摄受——有法本名不染著陀罗尼

如是语已命者奢利弗白佛言「世尊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此何句义为陀罗尼非陀罗尼世尊为方处非方处

如是语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汝發行大乘信解大乘增力大乘如汝所说其陀罗尼非方处非不方处非法非不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事物非不事物非缘非不缘非行非不行无有法生亦无有灭但为利益菩萨故如是说是陀罗尼所作道所谓佛诸功德佛戒佛学佛密意佛出生所谓法本名不染著陀罗尼

如是语已命者奢利弗白佛言「世尊愿为演说修伽多愿为演说此陀罗尼法本菩萨于中住已当成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成正愿不依止法自性辩才当得希有自安住道所谓得陀罗尼故

如是语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奢利弗得陀罗尼菩萨应言如佛奢利弗得陀罗尼菩萨若有供养尊重承事供给者当如供养于佛奢利弗若当有闻此陀罗尼若持若信解彼等还应如是供养不离菩提心如佛无异奢利弗此是陀罗尼

𭊾(一)删陀啰尼(二)欝多啰尼(三)三钵啰帝𫘝痴(去声)(四)修那摩(五)修钵啰帝沙咤(六)鼻阇夜婆罗(七)萨帝耶钵啰帝阇若(八)修阿𠰷诃(九)阇那摩帝(十)欝多波駄泥(十一)阿婆那摩泥(十二)阿鼻师駄泥(十三)阿鼻婢耶诃啰(十四)首婆嘙帝(十五)修泥尸利多(十六)婆睺穷婆(十七)阿鼻婆陀(十八)娑婆诃

「奢利弗此是陀罗尼句名不染著正住正受作已若菩萨持者彼若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不舍诸愿彼身当能降伏刀毒药恶兽皆能降伏何以故奢利弗此不染著陀罗尼过去诸佛母未来诸佛母现在诸佛母所谓法本名不染著陀罗尼奢利弗若有十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满中作已施与诸佛世尊及以上胜衣服饮食当持供养彼等诸佛阿僧祇劫若于此不染著陀罗尼法本当持一句此生福德过多于彼何以故奢利弗此不染著陀罗尼法本是诸佛母故

大辩天品第十二

尔时大辩天神白佛言「世尊是说法者我当益其乐说辩力令其说法庄严次第善得大智若是经中有失文字句义违我能令是说法比丘次第还得能与总持令不忘失若有众生于百千佛所种诸善根是说法者为是等故于阎浮提广说流布是妙经典令不断绝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得闻是经当令是等悉得猛利不可思议大智慧聚不可称量福德之报善解无量种种方便善能辩畅一切诸论善知世间种种伎术能出生死得不退转必定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阇那崛多续译补之)我今复欲说其呪药洗浴法若有比丘受持此经复有众生深乐听闻是经典者为是人等能除一切恶星灾怪除其疫气疾病生死之苦恶口鬪诤县官口舌夜卧恶梦恶神障难𥜒蛊呪一切恶障悉得除灭是诸众生若有听受是经法者应当诵持此呪呪药作汤洗浴其身是故我说呪药之法

取好菖蒲雄黄苜蓿香尸利沙(合欢)苷松香奢弥(苟杞)草藿香嵩高草沈香桂皮丁香风香白胶香安息香阿萝娑煎香零陵香艾纳香栴檀香石雄黄青木香欝金香附子芥子缩师蜜欝金根那罗陀草龙华如是等药各等分采之用鬼星日和合捣之捣讫以此呪呪之一百八遍而说呪曰

「哆姪咃稣坻 羯利坻 迦摩哆写阇怒迦啰池呵怒迦啰池 因陀罗阇离 奢迦提离 波奢提 离阿跋哆 迦斯该那 拘都俱 迦毘罗迦毘罗末坻尸罗末坻珊题头头摩跋坻尸梨尸梨萨帝 耶萨㗌帝 娑波呵

「以牛粪涂地纵广七肘以为道场以华散著道场中遍覆其地悬缯幡盖用金椀银椀盛石蜜浆葡萄蜜浆乳汁置于道场外四角头各置一人身带鍪钾手持戎仗隐身而立复须四童女子各著净衣奉持华瓶亦于道场四角而立烧胶香供养不得断绝复作五色神幡四角安宝幢五种音声伎乐以新净器盛其香汤置道场中于先结界然后洗浴说此结界呪曰

「哆姪咃 遏逻羁 那耶𭌹 醯梨尸 梨企企梨 娑波呵

「以呪呪水二十一遍散著四方复说呪汤呪身呪先呪身一百八遍复呪汤一百八遍以此汤洗浴其身

「哆姪咃 娑伽迟 毘伽迟 毘伽荼跋帝娑波呵」

「诵呪洗浴讫行者为其是人發弘誓愿『愿四方神星覆护身命常令休吉无诸障难恶星灾怪悉无所畏四大安吉无诸疾患一切怖畏悉得除愈』复说呪身呪愿呪

「娑㳽毘娑㳽 娑波呵 娑伽迟 毘伽迟娑波呵娑伽啰 三浮哆耶 娑波呵 乾陀摩陀那耶娑波呵 尼罗犍咃耶娑波呵 阿波罗耆哆 毘梨蛇耶娑波呵醯摩婆 三浮哆耶 娑波呵 阿尼弥逻薄迦哆逻耶娑波呵南无婆伽婆帝 跋蓝摩祢那摩娑罗萨簸帝摩诃提鞞四填妬 蔓哆罗般陀担婆罗熊摩阿奴蔓若都娑波呵」

于是大辩天神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流通如法行者若城邑聚落旷野露地塔寺僧房俗人住处我为是诸人等将诸眷属作天伎乐来诣道场除一切病一切恶星灾怪除其一切疫病生死之苦除一切恶口鬪诤县官口舌除一切夜卧恶梦除一切恶神障难除一切𥜒蛊呪咀除一切恶障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此经速度烦恼入阿毘跋致地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此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赞大辩天神言「善哉善哉大辩天神能为一切众生思惟善事能令一切众生施其无畏为诸众生说此呪药功能利益一切众生

于是大辩天神礼佛三拜还复故座

尔时婆罗门憍陈如以呪力故当请大辩天神

「亦当恭敬  大辩天神  一切世间
名悉遍到  恒在山中  天鬼神
一切悉敬  常披草衣  一脚而立
一切诸天  悉来到彼  欲请天神
愿施一切  众生智慧  言语辩
能以善言

多姪咃 茂梨毘梨 阿婆耆 阿婆阇跋帝兴渠梨 弥渠梨 宾伽罗跋帝 鸯渠洒末利脂稣摩帝 题耆摩帝 阿祇利 摩祇利多罗遮跋帝 脂脂利尸利弥利 摩脂利波罗移祢 卢迦折师帝 卢迦施离师帝 卢伽毕利易膝陀跋罗帝 毘摩目企 首脂遮利阿波罗帝呵帝阿波罗帝河多浮地 南牟指南牟脂 摩呵题脾波罗帝伽利迄那 那摩娑迦灆摩摩浮地阿波罗帝呵多婆婆妬 奢萨多罗 奢卢羁单多 罗卑咤迦迦毘耶地踈 多姪咃 摩呵波罗婆毘醯利弥利 醯利弥利 毘遮罗妬 摩摩浮地伊梵那摩写婆伽婆帝 毘耶题娑罗娑跋帝 迦罗迟只由离醯利弥利醯利弥利 阿婆呵咩弥摩呵题 毘佛陀萨知那达摩萨知那僧伽萨知那因陀罗萨知那 婆娄那萨知那移卢只萨知那 婆题那知爽萨知那 萨知那婆支祢那 阿婆呵 咩弥摩呵题毘哆𭉐咃 醯利弥利 醯利醯利毘遮逻都孛题 摩摩南无婆伽婆帝 摩呵题毘娑逻娑波帝 膝填妬曼多罗波陀 娑波呵」

尔时憍陈如婆罗门以偈赞大辩天神

「一切诸鬼神  今当至心听
我今欲赞叹  大圣辩天神
一切诸女中  辩天最为尊
诸天修罗等  乾闼及夜叉
世间诸圣中  一切最为尊
种种诸功德  以用庄严身
眼如优波罗  智慧功德相
譬如七宝珠  世间甚难见
我今欲赞叹  甚深最胜语
决定施与一切众  最胜最高无过者
相好端严润众生  形貌清净如莲华
眼目修禓胜一切  身体端正视无厌
种种庄严诸相好  光明清净如月光
智慧悉能遍一切  强记不忘能总持
乘师子上现人形  体有八臂庄严身
众生见者如满月  语言辩了声微妙
智慧甚深难思议  以此智慧恒圆满
能施众生一切愿  于一切众最为尊
帝释修罗诸天等  乾闼婆等及夜叉
一切大众恒赞叹  『我某甲等当恭敬
供养清净慇重心』  以此愿故皆吉祥
于怖畏处恒防护  若复有人于晨朝
清净诵此七言偈  我令是人悉满愿
须者给与无所乏

说是偈已令一切众悉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金光明经功德天品第十三

尔时功德天白佛言「世尊是说法者我当随其所须之物——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产供给是人无所乏少令心安住昼夜欢乐正念思惟是经章句分別深义若有众生于百千佛所种诸善根是说法者为是等故于阎浮提广宣流布是妙经典令不断绝是诸众生听是经已于未来世无量百千那由他劫常在天上人中受乐值遇诸佛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恶道苦悉毕无余

「世尊我已于过去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所种诸善根是故我今随所念方随所视方随所至方令无量百千众生受诸快乐若衣服饮食资生之具银七宝真珠琉璃珊瑚璧玉珂贝悉无所乏若有人能称金光明微妙经典为我供养诸佛世尊三称我名烧香供养供养佛已別以华香种种美味供施于我洒散诸方当知是人即能集聚资财宝物以是因缘增长地味地神诸天悉得欢喜所种谷米枝叶果实滋茂树神欢喜出生无量种种诸物我时慈念诸众生故多与资生所须之物

「世尊于此北方毘沙门王有城名曰阿尼曼陀其城有园名功德华光于是园中有最胜园名曰金幢七宝极妙此即是我常止住处若有欲得财宝增长是人当于自所住处应净扫洒洗浴其身著鲜白衣妙香涂身为我至心三称彼佛宝华琉璃世尊名号礼拜供养烧香散华亦当三称金光明经至诚發愿別以香华种种美味供施于我散洒诸方尔时当说如是章句

婆梨富楼那遮利 三曼陀达舍尼 摩诃毘呵罗伽帝 三曼陀毘那伽帝 摩诃伽梨波帝 波娑弥 萨婆哆三曼陀 修钵梨富隷 阿夜那达摩帝 摩诃毘鼓毕帝 摩诃弥勒簸僧祇帝 醯帝簁三博祇悕帝三曼陀阿咃 阿㝹娑罗尼

(此下呪八行新飜出还是功德天说与旧呪不同不知何者是非故并写出之)南无一切三世佛 南无一切诸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等

「我今当欲说神呪

姪咃 波梨富楼那遮利 三曼陀达舍尼 摩诃毘呵罗伽帝 三曼陀毘陀那伽帝摩诃迦叶梨耶 波利波罗波祢萨婆利陀三曼多修钵利帝 富隷那阿夜那达摩多摩诃俱毕帝 摩诃弥勒帝卢簸僧祇帝帝醯帝簁僧祇晞帝 三曼陀遏咃何㝹波罗尼 莎波呵

「是灌顶章句毕定吉祥真实不虚等行众生及中善根应当受持读诵通利七日七夜受持八戒朝暮净心香华供养十方诸佛常为己身及诸众生回向具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誓愿『令我所求皆得吉祥』自于所居房舍屋宅净洁扫除若自住处若阿兰若处以香泥涂地烧微妙香敷净好座以种种华香布散其地以待于我我于尔时如一念顷入其室宅即坐其座从此日夜令此居家若村邑若僧坊若露无所乏少——若钱若金银若珍宝若牛羊若谷米——一切所须即得具足悉受快乐若能以己所作善根最胜之分回与我者我当终身不远其人于所住处至心护念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应当至心礼如是等诸佛世尊其名曰宝胜如来无垢炽宝光明王相如来金焰光明如来金百光明照藏如来金山宝盖如来金华焰光相如来大炬如来宝相如来亦应敬礼信相菩萨金光明菩萨金藏菩萨常悲菩萨法上菩萨亦应礼敬东方阿閦如来南方宝相如来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

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四

尔时地神坚牢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经若现在世若未来世在在处处——若城邑聚落若山泽空处若王宫宅——世尊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是地分中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坐其座上广演宣说是妙经典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身于法座下顶戴其足我闻法已得服甘露无上法味增益气力而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从金刚际至海地上悉得众味增长具足丰壤肥浓过于今日以是之故阎浮提内药草树木根茎枝叶华果滋茂美色香味皆悉具足众生食已增长寿命色力辩安六情诸根具足通利威德颜貌端严殊特成就如是种种等已所作事业多得成办有大势力精懃勇猛

「是故世尊阎浮提内安隐丰乐人民炽盛一切众生多受快乐应心适意随其所乐是诸众生得是威德大势力已能供养是金光明经及恭敬供养受持经者四部之众我于尔时当往其所为诸众生受快乐故请说法者广令宣布如是妙典何以故世尊是金光明若广说时我及眷属所得威德倍过于常增长身力心进勇锐世尊我服甘露无上味已阎浮提地——纵广七千由旬——丰壤倍常

「世尊如此大地众生所依悉能增长一切所须之物增长一切所须物已令诸众生随意所用受于快乐种种饮食衣服卧具宫殿屋宅树木林苑如是等物因依于地悉皆具足是故世尊是诸众生为知我恩应作是念『我当毕定听受是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作是念已即从住处——若城邑聚落舍宅空地——往法会所听受是经既听受已还其所止各应相庆作如是言『我等今者闻此甚深无上妙法已为摄取不可思议功德之聚值遇无量无边诸佛三恶道报已得解脱于未来世常生天上人中受乐』是诸众生各于住处若为他人演说是经——若说一喻一品一缘若复称叹一佛菩萨一四句偈乃至一句及称是经首题名字——世尊随是众生所住之处其地具足丰壤肥浓过于余地凡是因地所生之物悉得增长滋茂广大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多饶财宝好行惠施心常坚固深信三宝

尔时佛告地神坚牢「若有众生乃至闻是金光明经一句之义人中命终随意往生三十三天地神若有众生为欲供养是经典故庄严屋宅乃至张悬一幡一盖或以一衣欲界六天已有自然七宝宫殿是人命终即往生彼地神于诸七宝宫殿之中各各自然有七天女共相娱乐日夜常受不可思议微妙快乐

尔时地神白佛言「世尊以是因缘说法比丘坐法座时我常昼夜卫护不离隐蔽其形在法座下顶戴其足世尊若有众生于百千佛所种诸善根是说法者为是等故于阎浮提广宣流布是妙经典令不断绝是诸众生听是经已未来之世无量百千那由他劫于天上人中常受快乐值遇诸佛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恶道苦悉断无余

金光明经散脂鬼神品第十五

尔时散脂鬼神大将军及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经典若现在世及未来世在在处处——若城邑聚落若山泽空处若王宫宅——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我当与此二十八部大鬼神等往至彼所隐蔽其形随逐拥护是说法者消灭诸恶令得安隐及听法众——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于是经中乃至得闻一如来名一菩萨名及此经典首题名字受持读诵我当随侍宿卫拥护悉灭其恶令得安隐及国邑城郭若王宫殿舍宅空处皆亦如是

「世尊何因缘故我名散脂鬼神大将唯然世尊自当证知世尊我知一切法一切缘法了一切法知法分如法安住一切法如性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世尊我现见不可思议智光不可思议智炬不可思议智行不可思议智聚不可思议智境世尊我于诸法正解得正分別正解于缘正能觉了世尊是故名散脂大将

「世尊我散脂大将令说法者庄严言辞辩不断绝众味精气从毛孔入充益身力心进勇锐成就不可思议智慧入正忆念如是等事悉令具足心无疲厌身受诸乐心得欢喜以是之故能为众生广说是经若诸众生于百千佛所种诸善根说法之人为是众生阎浮提内广宣流布是妙经典令不断绝无量众生闻是经已当得不可思议智聚摄取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于未来世无量百千劫人天之中常受快乐于未来世值遇诸佛疾得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苦三恶趣分永灭无余

「南无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光照如来正遍知南无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庄严其身释迦如来正遍知炽然如是微妙法炬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南无不可思量智慧功德成就大辩天

金光明经正论品第十六

尔时佛告地神坚牢「过去有王名力尊相其王有子名曰信相不久当受灌顶之位统领国土尔时父王告其太子信相『世有正论善治国土我于昔时曾为太子不久亦当绍父王位尔时父王持是正论亦为我说我以是论于二万岁善治国土未曾一念以非法行于自眷属情无爱著

何等名为治世正论地神尔时力尊相王为信相太子说是偈言

「『我今当说  诸王正论  为利众生
断诸疑惑  一切人王  诸天天王
应当欢喜  合掌谛听  诸王和合
集金刚山  护世四镇  起问梵王
「大师梵尊  天中自在  能除疑惑
当为我断  云何是人  得名为天
云何人王  复名天子  生在人中
处王宫殿  正法治世  而名为天
护世四王  问是事已  时梵尊师
即说偈言  「汝今虽以  此义问我
我要当为  一切众生  敷扬宣说
第一胜论  因集业故  生于人中
王领国土  故称人王  处在胎中
诸天守护  或先守护  然后入胎
虽在人中  生为人王  以天护故
复称天子  三十三天  各以己德
分与是人  故称天子  神力所加
故得自在  远离恶法  遮令不起
安住善法  修令增广  能令众生
多生天上  半名人王  亦名执乐
罗刹魁脍  能遮诸恶  亦名父母
教诲修善  示现果报  诸天所护
善恶诸业  现在未来  现受果报
诸天所护  若有恶事  纵而不问
不治其罪  不以正教  舍远善法
增长恶聚  故使国中  多诸奸鬪
三十三天  各生嗔恨  由其国王
纵恶不治  坏国恶法  奸诈炽盛
他方怨敌  竞来侵掠  自家所有
钱财珍宝  诸恶盗贼  共相劫夺
如法治世  不行是事  若行是者
其国殄灭  譬如狂象  蹋莲华池
暴风卒起  屡降恶雨  恶星数出
日月无光  五谷果实  咸不滋茂
由王舍  使国饥馑  天于宫殿
悉怀愁恼  由王暴  不修善事
是时天王  各相谓言  『是王行恶
与恶为伴  以造恶故  速得天嗔
以天嗔故  不久国败  非法兵仗
奸诈鬪讼  疾疫恶病  集其国土
诸天即便  舍离是王  令其国败
生大愁恼  兄弟姊妹  眷属妻子
孤迸流离  身亦灭亡  流星数堕
二日并现  他方恶贼  侵掠其土
人民饥馑  多诸疾疫  所重大臣
舍离薨亡  象马车乘  一念丧灭
诸家财产  国土所有  互相劫夺
刀兵而死  五星诸宿  违失常度
诸恶疾疫  流遍其国  诸受宠禄
所任大臣  及诸群僚  专行非法
如是行恶  偏受恩遇  修善法者
日日衰减  于行恶者  而生恭敬
见修善者  心不顾录  故使世间
三异并起  星宿失度  降暴风雨
破坏甘露  无上正法  众生等类
及以地肥  恭敬弊恶  毁诸善人
故天降雹  饥饿疫死  谷米果实
滋味衰减  多病众生  充满其国
甘美盛果  日日损减  苦澁恶味
随时增长  本所游戏  可爱之处
悉皆枯悴  无可乐者  众生所食
精妙上味  渐渐损减  食无肌肤
颜貌丑陋  气力衰微  凡所食啖
不知厌足  力精勇猛  悉灭无有
懒惰懈怠  充满其国  多有疾苦
逼切其身  恶星变动  罗刹乱行
若有人王  行于非法  增长恶伴
损人天道  于三有中  多受苦恼
起如是等  无量恶事  皆由人王
爱著眷属  纵之造恶  舍而不治
若为诸天  所护生者  如是人王
终不为是  有行善者  得生天中
行不善者  堕在三涂  三十三天
皆生燋热  由王纵恶  舍而不
违逆诸天  及父母勅  不能正治
则非孝子  起诸奸恶  坏国土者
不应纵舍  当正治罪  是故诸天
护持是王  以灭恶法  修集善根
现世正治  得增王位  应各为说
不善业  能示因果  故得为王
诸天护持  隣王佐助  为自为他
修正治国  有坏国者  应当正教
为命及国  修行正法  不应行恶
恶不应纵  所有余事  不应坏国
要因多奸  然后倾败  若起多奸
坏于国土  譬如大象  坏莲华池
怨恨诸天  故天生恼  起诸恶事
弥满其国  是故应随  正法治
以善化国  不顺非法  宁舍身命
不爱眷属  于亲非亲  心常平等
视亲非亲  和合为一  正行名称
流布三界  正法治国  人多行善
常以善心  仰瞻国  能令天众
具足充满  是故正治  名为人王
一切诸天  爱护人王  犹如父母
拥护其子  故令日  五星诸宿
随其分齐  不失常度  风雨随时
无诸灾祸  令国丰实  安乐炽盛
增益人民  诸天之众  以是因缘
诸人王等  宁舍身命  不应为恶
不应舍离  正法珍宝  由正法宝
世人爱乐  常当亲近  修正法者
聚集功德  庄严其身  于自眷属
常知止足  当远恶人  修治正法
安止众生  于诸善法  教勅防护
令离不善  是故国土  安隐丰乐
是王亦得  威德具足  随诸人民
所行恶法  应当调伏  如法教诏
是王当得  好名善誉  善能摄护
安乐众生」』」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六


校注

隋【大】隋开皇年【元】 释宝贵合【大】宝贵入【宋】【宫】宝贵对天竺三藏志德入【元】【明】 隋阇那崛多译【CB】隋阇那堀多译【大】〔-〕【宋】【元】【明】【宫】 奢利弗【大】下同舍利弗【元】【明】下同 止【大】正【宋】【元】【明】 多【大】哆【宋】【元】【明】【宫】 他【大】咃【宋】【元】【明】【宫】 删【大】那【宋】【元】【明】【宫】 𫘝【大】驶【宋】【元】【明】【宫】 啰【大】罗【宋】【元】【明】【宫】 嘙【大】𭒂【宋】【元】【明】【宫】 仗【大】杖【宋】【元】【明】【宫】 作已【大】以作【宫】 大辩天品【大】金光明经大辩天品【宋】【元】【宫】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大】*〔-〕【宋】【元】【明】【宫】* 辩【大】辩才【宫】 广说【大】广宣【元】【明】 伎【大】技【元】【明】 〔此下补之〕夹注十字-【宋】【元】【明】【宫】 𥜒【大】厌【宋】【元】【明】【宫】 咀【大】*诅【元】【明】* 苜【大】茂【宋】【元】【明】【宫】 风【大】枫【元】【明】 草【大】萆【宋】【宫】𦸣【元】【明】 姪【大】下同𭊾【宋】【元】【明】【宫】下同 头【大】〔-〕【宋】【宫】 娑波呵【大】下同娑婆诃【宋】【元】【明】【宫】下同 葡萄【大】蒱桃【宋】【宫】蒲愰【元】蒲萄【明】 浆【大】〔-〕【宫】 鍪【大】牟【宋】【元】【明】【宫】 荼【大】茶【宋】【元】【明】【宫】 阿【大】诃【明】 𥜒【大】厌【宋】【元】【明】【宫】 披【大】被【元】【明】 了【大】才【明】 多【大】哆【宋】【元】【明】【宫】 耆【大】奢【宋】【元】【明】【宫】 伽【大】迦【宋】【元】【明】【宫】 阿【大】呵【宋】【元】【明】【宫】 那【大】摩【宋】【元】【明】 灆【大】滥【宋】【元】【明】【宫】 咩【大】羊【宋】【元】【明】【宫】 那【大】*耶【宋】【元】【明】【宫】* 𭉐【大】𭊾【宋】【元】【明】【宫】 醯【大】弥【宫】 填【大】瑱【宋】【元】【明】【宫】 多罗【大】罗多【宋】【元】【明】【宫】 禓【大】扬【宋】【元】【明】【宫】 应【大】应供【宋】【元】【明】【宫】 令【大】能令【元】【明】 魄【大】珀【宋】【元】【明】【宫】 牙【大】芽【宋】【元】【明】【宫】 功【大】〔-〕【宋】【元】【明】【宫】 应【大】当【宋】【元】【明】【宫】 婆【大】波【宫】 利【大】利(一)【元】【明】 尼【大】尼罗佉(二)【元】【明】尼罗佉【宫】 帝【大】帝(三)【元】【明】以下于此呪*印字下有顺序记数至十三【元】【明】 毘【大】毘陀尼【元】【明】【宫】 娑【大】婆【元】【明】【宫】 哆【大】哆㖃(六)【元】【明】哆㖃【宫】 簁【大】蓗【宋】【元】【明】【宫】 娑【大】婆【元】【明】【宫】 〔此下呪出之〕夹注三十字-【元】【明】 〔南无一切说神呪〕四句二十八字-【元】【明】 〔哆姪咃莎波呵〕呪九十九字-【元】【明】 姪【大】𭊾【宋】【宫】 簁【大】蓗【宋】【宫】 常【大】当【明】 处【大】地【元】【明】 威德【大】功德【宋】【元】【明】【宫】 泉井【大】井泉【元】【明】 因依【大】依因【元】【明】 毕【大】必【元】【明】 庆【大】爱【宫】 菩萨【大】一菩萨【宋】【元】【明】【宫】 或【大】及【元】【明】 在【大】往【宋】【宫】 大【大】天【宋】 齐【大】剂【宫】 观【大】睹【宋】【宫】 是【大】是义【元】【明】【宫】 正【大】应正【宋】【元】【明】【宫】 何【大】为何【宫】 各【大】名【宋】【元】 恶【大】正【宋】【元】【明】 政【大】正【元】【明】 疟【大】虐【宋】【元】【明】【宫】 馑【大】饿【元】【宫】 澁【大】恼【宫】 肌【大】饥【明】 疾【大】病【宫】 理【大】悔【宋】【元】【明】【宫】 集【大】习【元】【明】 应【大】能【元】【明】 恶【大】世【宋】【元】【明】 王【大】主【宫】 爱【大】受【元】【明】
[A1] 错【CB】【丽-CB】娑【大】(cf. K09n0128_p1401a06)
[A2] 那【CB】【丽-CB】耶【大】(cf. K09n0128_p1401c06; T16n0665_p0435b03)
[A3] 忘【CB】【丽-CB】妄【大】(cf. K09n0128_p1402c21)
[A4] 燋【CB】【丽-CB】【碛-CB】焦【大】(cf. K09n0128_p1407a13; Q09_p0587a06)
[A5] 要【CB】【丽-CB】【碛-CB】恶【大】(cf. K09n0128_p1407a24; Q09_p0587a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合部金光明经(卷6)
关闭
合部金光明经(卷6)
关闭
合部金光明经(卷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