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品第二十二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复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过去修行菩萨道时,具受无量百千苦行,捐舍身命、肉、血、骨、髓,惟愿世尊少说往昔苦行因缘,为利众生受诸快乐。」
尔时,世尊即现神足。神足力故,令此大地六种震动,于大讲堂众会之中有七宝塔从地踊出,众宝罗网弥覆其上。尔时,大众见是事已,生希有心。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白佛言:「世尊!如来世雄出现于世,常为一切之所恭敬,于诸众生最胜最尊。何因缘故礼拜是塔?」
佛言:「善女天!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薰。」
尔时,阿难闻佛教勅,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
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心怀欢喜,即从坐起,合掌恭敬顶礼菩萨大士舍利。
尔时,世尊欲为大众断疑网故,说是舍利往昔因缘:「阿难!过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罗陀,修行善法,善治国土,无有怨敌。时有三子,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第一: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小子名曰摩诃萨埵。
「是三王子于诸园林游戏观看,次第渐到一大竹林憩驾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心甚怖懅,于是林中将无衰损。』第二王子复作是言:『我于今日不自惜身,但离所爱心忧愁耳。』第三王子复作是言:『我于今日独无怖懅,亦无愁恼。山中空寂神仙所赞:「是处闲静,能令行人安隐受乐。」』
「时诸王子说是语已,转复前行,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围绕周匝,饥饿穷悴,身体羸损,命欲将绝。第一王子见是虎已,作如是言:『怪哉,此虎产来七日,七子围绕不得求食。若为饥逼,必还啖子。』第三王子言:『此虎经常所食何物?』第一王子言:『此虎唯食新热肉血。』第三王子言:『君等谁能与此虎食?』第二王子言:『此虎饥饿,身体羸瘦,穷困顿乏,余命无几,不容余处为其求食,设余求者命必不济。谁能为此不惜身命?』
「第一王子言:『一切难舍不过己身。』第三王子言:『我等今者以贪惜故,于此身命不能放舍;智慧薄少故,于是事而生惊怖。若诸大士欲利益他、生大悲心为众生者,舍此身命不足为难。』时诸王子心大愁忧,久住视之,目未曾舍,作是观已寻便离去。
「尔时,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时已到矣。何以故?我从昔来多弃是身都无所为,亦常爱护处之屋宅,又复供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象马车乘,随时将养令无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复不免无常败坏。复次,是身不坚无所利益,可恶如贼犹若行厕,我于今日当使此身作无上业,于生死海中作大桥梁。复次,若舍此身则舍无量痈疽瘭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是身不坚,如水上沫;是身不净,多诸虫户;是身不净,筋缠血涂,皮、骨、髓、脑共相连持。如是观察甚可患厌,是故,我今应当舍离以求寂灭无上涅槃,永离忧患、无常变异,生死休息,无诸尘累,无量禅定、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微妙法身百福庄严、诸佛所赞,证成如是无上法身,与诸众生无量法乐。』是时,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愿,以上大悲薰修其心,虑其二兄心怀怖懅,或恐固遮为作留难,即便语言:『兄等今者可与眷属还其所止。』
「尔时,王子摩诃萨埵还至虎所,脱身衣裳置竹枝上,作是誓言:『我今为利诸众生故、证于最胜无上道故、大悲不动舍难舍故、为求菩提智所赞故、欲度三有诸众生故、灭生死怖众恼热故。』是时王子作是誓已,即自放身卧饿虎前。是时,王子以大悲力故,虎无能为。王子复作如是念言:『虎今羸瘦,身无势力,不能得我身血肉食。』即起求刀,周遍求之了不能得,即以乾竹刺颈出血,于高山上投身虎前。
「是时大地六种震动,日无精光——如罗睺罗、阿修罗王捉持障蔽——又雨杂华、种种妙香。时虚空中有诸余天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大士!汝今真是行大悲者,为众生故难舍能舍,于诸学人第一勇健。汝已为得诸佛所赞常乐住处,不久当证无恼无热清净涅槃。』是虎尔时见血流出污王子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
「尔时,第一王子见地大动,为第二王子而说偈言:
「时二王子心大愁怖,涕泣悲叹,容貌憔悴,复共相将还至虎所,见弟所著被服、衣裳皆悉在一竹枝之上,骸骨、发爪布散狼借,流血处处遍污其地。见已闷绝,不自胜持,投身骨上,良久乃悟,即起举手呼天而哭:『我弟幼稚,才能过人,特为父母之所爱念,奄忽舍身以饲饿虎?我今还宫,父母设问当云何答?我宁在此并命一处,不忍见是骸骨、发爪,何心舍离还见父母、妻子、眷属、朋友、知识?』时二王子悲号懊恼,渐舍而去。
「时小王子所将侍从各散诸方互相谓言:『今者我天为何所在?』尔时,王妃于睡中梦,梦乳被割、牙齿堕落、得三鸽雏一为鹰食。尔时王妃,大地动时即便惊悟,心大愁怖而说偈言:
「于是,王妃说是偈已,时有青衣在外已闻王子消息,心惊惶怖,寻即入内启白王妃作如是言:『向者在外闻诸侍从推觅王子,不知所在。』王妃闻已,生大忧恼,涕泣满目至大王所:『我于向者传闻外人,失我最小所爱之子。』大王闻已而复闷绝,悲哽苦恼,抆泪而言:『如何今日失我心中所爱重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尔时,大王摩诃罗陀及其妃后悲号涕泣,悉皆脱身御服璎珞与诸大众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于此处起七宝塔。
「是时王子摩诃萨埵临舍命时作是誓愿:『愿我舍利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常为众生而作佛事。』」
「树神!是名礼塔往昔因缘。」尔时,佛神力故,是七宝塔即没不现。
金光明经赞佛品第二十三
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从此世界至金宝盖山王如来国土。到彼土已,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却一面立,向佛合掌,异口同音而赞叹曰: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此会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说赞言: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复说赞曰:
金光明经付嘱品第二十四
尔时,世尊告彼大菩萨众言:「汝等善丈夫辈!谁能守护此诸如来阿僧祇劫集成菩提,于我灭后以此法本当作广现,令正法久住故?」
尔时,彼菩萨众中有六十俱致菩萨及六十俱致天女,同以一咽喉声说如是言:「世尊!我等堪能守护此诸如来阿僧祇劫集成菩提,于彼后时当作广现。」
尔时,四大天王同以一咽喉声说此伽他:
尔时,天帝向佛说此伽他:
尔时,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向佛说此伽他:
尔时,删兜率多天子向佛说此伽他:
尔时,善德天子向佛说此伽陀:
尔时,慈氏菩萨向佛说此伽陀:
尔时,上座摩诃迦叶波向佛说此伽陀:
尔时,命者阿难陀向佛说此伽陀:
佛说此时,菩提高树善寂天女及彼大辩天女等、功德天女等诸天女,及诸天众——释梵、鞞沙门等为首,诸天王及彼诸大天众、乾闼婆、阿修罗等世间,于佛所说皆大欢喜。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三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诸大菩萨摩诃萨顶,与诸天王及龙王、二十八部散脂鬼神大将军等,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劫,修习是金光明微妙经典,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复于阎浮提内无令断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未来世中,有受持、读诵此经典者,汝等诸天常当拥护,当知是人于未来世无量百千人天之中常受快乐、于未来世值遇诸佛、疾得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诸大菩萨及天、龙王、二十八部散脂大将等即从座起,到于佛前五体投地,俱發声言:「如世尊勅,当具奉行。」如是三白:「如世尊勅,当具奉行。」
于是,散脂大将军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未来世中有受持是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我当与此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常当随侍拥卫——隐蔽其形——是说法者,皆悉消灭诸恶,令得安隐,愿不有虑。」
尔时,释迦牟尼佛现大神力,十方无量世界皆六种震动。是时诸佛皆大欢喜——嘱累是经故——赞美持法者,现无量神力。
于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摩诃萨大众,及信相菩萨、金光、金藏、常悲、法上等,及四天王、十千天子与道场菩提树神地神坚牢等,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發无上菩提之心,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八
校注
合部【大】*,〔-〕【元】【明】【宫】【圣】*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大】,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入【宋】【宫】,隋开皇年大兴善寺沙门宝贵对天竺三藏志德入【元】,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对天竺三藏志德入【明】,〔-〕【圣】 惟【大】,唯【宋】【元】【明】【宫】【圣】 踊【大】,涌【宋】【元】【明】【宫】 覆【大】,满【宋】【元】【明】【宫】【圣】 正【大】,政【圣】 名【大】,名曰【元】【明】【圣】 欲将【大】,将欲【宋】【元】【明】【宫】【圣】 绝【大】,死【圣】 第三【大】,第二【宋】【元】【明】【宫】 免【大】,勉【圣】 大小【大】,小大【宋】【元】【明】【宫】 不净【大】,可恶【元】【明】 薰【大】,熏【宋】【元】【明】 乾竹【大】,干竹【圣】 难舍能舍【大】,能舍难舍【元】【明】【圣】 第二【大】,第一【宋】【元】【明】 悟【大】,苏【元】【明】 手【大】,首【元】【明】 中梦【大】,眠中【元】【明】 悟【大】,悟【圣】 𥌎【大】,𥆧【元】【明】 爱【大】,受【圣】 抆【大】,收【圣】 饿【大】,饥【宋】【元】【明】【宫】【圣】 时【大】,是【宋】【元】【明】【宫】 支【大】,肢【宋】【元】【明】【宫】 以【大】,似【元】【明】 士【大】,王【宋】【元】【明】【宫】 正【大】,政【圣】 挟【大】,使【圣】,侠【宫】 值【大】,直【元】【明】【宫】 手【大】,首【元】【明】 饿虎【大】,虎前【元】【明】 泣【大】,哭【宫】 迷【大】,愁【宋】【元】【明】 天【大】,诸天【元】【明】【圣】 王【大】,〔-〕【宋】【元】【明】【宫】 力【大】,心【圣】 说【大】,孔【明】 渧【大】,滴【宋】【元】【明】【宫】 我【CB】【丽-CB】【宫】,有【大】 颇梨【大】,玻瓈【宋】【元】【明】 月【大】,明【元】【明】 整【大】,密【元】【明】 毫【大】,豪【圣】 宛【大】,婉【宫】 愿【大】,顺【元】【明】 是言+(一切众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霖.无生法门)四句十六字【宋】【元】【明】【宫】 隋阇那崛多译【大】,〔-〕【宋】【元】【明】【宫】【圣】 致【大】*,胝【元】【明】*【圣】 伽陀【大】,伽他【明】 摩罗【大】下同,魔罗【宋】【元】【明】【宫】下同 者【大】,经【宋】【元】【明】【宫】 主【大】,王【宋】【元】【明】 伽陀【大】下同,伽他【宋】【元】【明】【宫】下同 此【大】,此经【宋】【元】【明】【宫】 鞞【大】,毘【宋】【元】【明】【宫】 (尔时释迦牟尼佛…作礼而去)四百十六字【大】,〔-〕【宋】【元】【明】【宫】【圣】【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6 册 No. 664 合部金光明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