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法印呪品(翻马头)当部(印即有呪有十六)

马头护身结界法印呪第一

「两手从中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博著手背合掌二食指直竖相去五分许并二大指相著各屈一节勿著食指头指来去呪曰

「『唵(一) 钵啰毘迦悉跢(二) 跋折啰(三) 涉筏(二合)啰啰(上音)(四) 莎(去音)(五)

「是法印呪若欲受持是菩萨法者先须以此法印诵呪护自身已又呪木七遍或呪水七遍复以印印水或呪白芥子若呪灰等皆各印呪满七遍已将木竖于四角为界芥子水散于十方皆成结界然后作诸法事悉当有验

马头大法身印呪第二

「两手食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指头各博著手背合掌以二小指并竖相合并二大指相著大指来去呪曰

「『唵(一) 杜那杜那(二) 摩他摩他(三) 可驮可驮(四) 诃耶揭唎婆(五) 呜𤙖(六) 莎(去音)(七)

「是法印呪若人被毒虫及蛇啮者并得恶人以印印已呪之即差

「又法欲得咩古来者取苏摩那华对马头像前呪二十一遍一散像脚竟右手取华所行之处随爱咩古从后呪华七遍方散即来

「又若彼此俱有心者取果子呪二十一遍使人送食时心即迷乱极相爱念更无他意

马头法心印呪第三

「以二手食指以下四指向外相叉指头各博著手背合掌并二大指相著各屈一节勿著食指大指来去呪曰

「『唵(一) 阿蜜唎都知(二合)(去音)(平音)(二) 呜𤙖㧊(三) 莎(去音)(四)

「是法印呪若欲论议取牛黄麝香龙脑香三味和研呪千八遍点著顶上及二髆上眉间发际脑后又取白芥子呪三七遍以右手把至论议所门边散之仍左手中留少许分正论议时以右手把左手芥子向论议人私密散已便即弹指即得胜他法当如是

马头头法印呪第四

「准前护身印唯改二食指头相拄各屈出二大节小尖头呪曰

「『跢姪他(一) 斫迦𭈖(二) 斫迦啰(去音)𭈖(三) 斫迦啰跛昙摩叉𭈖(四) 阿谟迦(去音)(五)(称彼人名) 始啰(上音)枳征(上音二合)(六) 跛啰舍网伽车(上音)(七) 莎(去音)(八) 叉(去沙反余处皆然)

「其法若一切人患头痛者取其名字即诵此呪呪水作呜𤙖(去音)声已即以此水打其头上印其痛处其痛即愈(古本阙此呪也)

马头顶法印呪第五

「准前头印唯改竖二食指头相著列二中指在食指前头相拄呪曰

「『唵(一) 室唎(二合)罗唎至(二) 呜𤙖㧊(三) 莎(去音)(四)

「是法印呪若有人病头顶痛者当以此印印其痛处诵呪即差

马头口法印呪第六

「反叉后二指于掌中直竖二中指头相拄并竖二大指以右头指捻右大指头左头指竖少曲在中指边呪曰

「『唵(一) 鹘噜𠰷(二) 鸠𠰷驮那(三) 呜𤙖㧊(四) 莎(去音)(五)

「是法印呪用治一切鬼病即差

马头牙法印呪第七

「准前观世音不空羂索菩萨牙印上唯改二中指直竖头相著二大指并竖博中指先以左小指握右无名指背后以右小指握左小指背呪曰

「『南(上音)(上音)(上音)跢那(二合)怛啰(二合)夜耶(一) 南谟阿梨耶(二) 婆卢吉帝(三) 摄婆(二合)(去音)(四) 菩提萨埵(去音)(五) 摩诃萨埵(去音)(六)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七) 跢姪他跢啰(上二合)(九) 跢啰(上二合)(十) 末咤末咤(十一) 嗔陀嗔陀(十二) 频陀频陀(十三) 呜𤙖(十四) 㧊㧊(十五) 莎(去音)(十六)

「是法印呪若破诸法欲令余人所作呪法不成办者当作四肘三色粉坛南北两面画莲华座于其座上画著牙形东面华座座上画作拔折啰印然十二灯百味异食备办八盘其食日別换著新者新新供养满于七日日別仍须呪白芥子一百八遍一呪一投火中烧之一切诸人作法皆破不能成办(余人者谓外道恶人)

马头观世音菩萨乞食法印呪第八

「仰左手各竖五指右手下向以中指无名指大指头各相拄呪曰

「『唵(一) 是那耳(二句)』诵二七遍

马头观世音菩萨解禁刀法印呪第九

「舒二手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以左手拓右手背竖二大指呪曰

「『唵(一) 阿娑忙义儞(二) 莎诃(三)

马头疗病法印呪第十

「反叉二手后二指掌中竖二中指头相拄并屈二大指当前各以二头指屈握二大指甲根头指甲背相著呪曰

「『唵(一) 鹘噜𠰷(二) 鸠𠰷驮(去音)(三) 呜𤙖(四) 莎(去音)(五)

「是法印呪当用疗治一切诸病及鬼神等所苦恼者悉皆疗之其病即差

马头观世音菩萨大呪第十一

「呪

「『那(上音)(上音下同)(上音)跢那(二合)怛啰(二合)夜耶(一) 那谟阿𠼝耶婆卢(轻呼)枳帝摄筏(二合)(去音)(二) 菩提萨埵(去音)(三) 摩诃萨埵(上音)(四)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五) 那么萨婆萨埵毘耶(二合)(上音)那伽底(都尔反)(六) 那么萨婆萨埵毘耶(二合)(上音)那博诃唎泥(七) 那么萨婆萨埵婆瑜(去音)跢啰那(去音)(八) 那谟萨婆萨埵婆耶跋啰(二合)赊么那迦啰(去音)(九) 那么萨婆萨埵毘耶(二合)地只枳瑳(上音)那迦啰(去音)(十) 那么萨婆萨埵盘陀(去音)那炽(炽诣反)陀那迦啰(去音)(十一) 那谟萨婆萨埵独佉波啰木叉拏迦啰(去音)(十二) 那谟萨婆毘知案(去二合)陀迦(去音)啰毘陀么那迦(去音)(去音)(十三) 那么萨婆毘知耶(二合)迟揭(去音)陀谟欝跢(二合平)(十四)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十五) 那谟萨婆毘知耶(二合)啰阇跋啰(二合)比跢曳(十六) 摩诃瑜(去音)嗜摄筏(二合)(去音)(十七) 跢写那摩悉(二合)唎埵(十八) 伊(上音)担阿唎耶婆卢(轻呼)枳帝摄筏(二合)啰姥枯知(上二合)(去音)(十九) 𠼝师毘知耶(二合)(去音)(二十) 弟婆那(去音)伽药叉啰刹娑(二十一) 毡(去音)哆啰(二合)智知耶(二合)(二十二) 揭啰(上二合)诃那叉跢啰(二合)(二十三) 释揭啰(上二合)跋诃(上音)(二十四) 路迦(去音)罗毘瑟纽(二合)(二十五) 摩醯摄筏(二合)啰那啰冶那(二十六) 始婆悉健(二合)陀俱(上音)(去音)(二十七) 素唎跢啰(二合)那跢哩(二合)伽那地遮(去)(二十八) 那摩悉揭(二合)哩担(二十九) 何耶揭哩饭那(去音)摩𠼝跢厌(上音)(三十) 摩跋带(去音)钐弭(上音)(三十一) 萨婆羯么遏他(二合)(去音)(三十二) 阿(上音)(上音)(二合)(三十三) 萨婆蒲陀(去音)(上)(三十四) 毘沙难(去音)(三十五) 泥迦跢旦(三十六) 萨婆突瑟咤(二合)(去音)(去音)难昙么剑(三十七) 跢姪他(三十八) 唵(三十九) 陀噜罗陀噜罗(四十) 毘噜罗比噜罗(四十一) 萨婆比沙(上音)伽跢迦(四十二) 萨婆部陀毘达啰(二合)跛迦(四十三) 匙皤里陀(四十四) 毘悉普(二合)陵伽跢诃(去音)(四十五) 鸡萨啰啅(去音)(四十六) 跋啰筏唎陀鞞(去音)(四十七) 跋折啰龋啰(四十八) 昵(上音)迦跢(四十九) 阇里陀(五十) 婆苏陀跢罗(五十一) 尼尸婆(二合)悉陀诃悉陀(五十二) 摩𠰷都佉澁陀(五十三) 陀啰忍陀啰(五十四) 跋伐唎陀(五十五) 部陀迦(去音)那三暮诃毘𫇴(去音)婆迦(上音)(五十六) 钵啰比知耶(二合)三薄叉那迦啰(去音)(五十七) 钵啰赊案(去二合)致迦啰(五十八) 部知耶(二合)部知耶(二合)(五十九) 婆伽(轻呼)何耶揭婆(六十) 佉(去音)陀佉(去音)(六十一) 跋啰曼(去音)陀啰案(二合)(六十二) 啰(上音)叉啰(上音)叉哆摩(六十三) 曼(去音)跢啰(上音)(六十四) 死地迷(六十五) 阿比舍阿比舍(六十六) 钵啰比舍钵啰比舍(六十七) 么么写(自称名)(六十八) 试讫(二合)(六十九) 达𠼝(二合)舍耶噜梵(上音)(七十) 阿比舍阿比舍(七十一) 匙皤啰毘舍(去音)(七十二) 药叉啰刹娑迦(去音)(七十三) 萨埵鞞醯(去音)剔旦(七十四) 萨婆揭𠼝(二合)(去音)瑟皤(二合)(七十五) 阿跋啰提诃徙跛么(七十六) 跋啰跋折罗邓瑟咤(二合)(七十七) 紧者啰(上音)夜西(七十八) 伊(上音)担突瑟咤(二合)揭啰(上音)(上音)(七十九) 突瑟咤毘舍瞻(上音)(八十) 阿度那阿度那(八十一) 毘度那毘度那(八十二) 伊(上音)(上音)遮突瑟咤(二合)(八十三) 萨婆鞞萨婆(八十四) 路跢俱拏死迦啰(去音)(八十五) 毘𠼝悉只(二合)(上音)毘钐(八十六) 度那度那(八十七) 毘度那毘度那(八十八) 么他么他(八十九) 波啰(二合)么他波啰(二合)么他(九十) 昵(上音)婆诃(上音)耶昵婆诃(上音)(九十一) 阿输婆曼跢𠲥那(九十二) 啰(去音)迦毘(上音)(九十三) 妹姪哩(二合)曼姪𠲥(二合)(九十四) 度沙比钐(九十五) 波啰(上音)若曼姪𠲥(二合)(九十六) 谋诃比钐(九十七) 补知(二合)(去音)(九十八) 提啰点(平音)(去音)(九十九) 计唎舍跋(去音)那毘钐(一百) 达摩泥啰点弭(去音)(一百一) 肾泥(去音)耶跋啰(去音)拏毘钐(一百二) 菩(去音)陀达摩僧伽肾若(去音)(一百三) 羯网施揭讫唵(二合)(一百四) 句噜句噜(二合)(一百五) 阿耶揭哩婆耶㧊(㧊咤反下同)(一百六) 跋折啰龋啰(去音)耶㧊(一百七) 毘那赊耶㧊(一百八) 跋折啰邓瑟咤(二合)(去音)耶㧊(一百九) 跋折啰邓瑟咤(二合)噜知(二合)迦咤颇耶(去音)啰婆(重音)耶㧊(一百十) 萨婆突瑟咤(二合)曼跢啰(上音)毘那赊耶㧊(一百十一) 萨婆揭啰(上音)呼乌瑳陀那耶㧊(一百一十二) 萨婆揭𠼝(二合)醯澁皤(二合)跋提(上音)睹跛摩(去音)耶㧊(一百十三) 萨婆跢啰(上音)钵啰(上音)(上音)(上音)跢揭么耶㧊(一百十四) 钵啰(上音)毘知耶(二合)薄叉那(去音)耶㧊(一百十五) 皤咤皤目佉(去音)耶㧊(一百十六) 萨婆揭啰(上音)(上音)毘舍遮迷皤(上音)赊摩那(上音)耶㧊(一百十七) 耶饭涂么么写(自称名字某甲)(一百十八) 阿嘻带瑟拏黮(三合一百十九) 担(去音)萨婆把黮(二合)咤婆目谿(去音)(一百二十) 尼讫𭌇(二合)(去音)耶㧊(一百二十一) 达弭(上音)迦尔遮(去音)迷羯磨(去音)(百二十二) 试讫𭌇(二合)句噜句噜(一百二十三) 𤙖𤙖㧊㧊(一百二十四) 莎(去音)(一百二十五)

又马头別大呪第十二

「呪曰

「『那(上音)(上音下同)(上音)怛那(二合)跢啰(二合)夜耶(一) 那谟阿𠼝耶婆卢枳帝摄筏啰(去二合)(二) 菩提萨埵(去音)(三) 摩诃萨埵(去音)(四)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五) 那么萨婆萨埵毘耶(二合)(上音)那迦帝儞(六) 那谟萨婆萨埵波耶目叉迦啰(二合)(七) 那谟毘知耶(二合)阿迟迦陀谟陀(去音)(八) 摩诃瑜(去音)迦瑜(去音)枳尼(九) 跢悉泯(二合)那摩悉揭(二合)哩埵(十) 翳誓阿唎耶婆卢枳帝摄筏啰(十一) 谋祜知(二合)(去音)唎南(上音二合)(十二) 跋折啰句啰(上音)(上音)(十三) 何耶揭哩(二合)饭那(去音)(十四) 波啰末(平音)跢厌(上音)(十五) 摩跋帝钐弭(上音)(十六) 阿婆(上音)演萨婆部跢(去音)(上音)(十七) 药叉难(去音)阇毘那舍迦阇(二合上音)(十八) 阿谟(去音)干萨婆迦𠼝夜难(上音)(十九) 毘赊难(去音)阇尼皤啰(去二合)(上音)(二十) 毘赊难(去音)阇毘那舍难(上音)(二十一) 跢姪他(二十二) 唵(二十三) 陀噜罗陀噜罗(二十四) 毘噜罗毘噜罗(二十五) 萨婆毘沙佉(平音)跢迦(二十六) 时皤里陀(二十七) 毘悉普(二合)楞迦陀诃(去音)(二十八) 鸡娑啰啅(去音)(二十九) 跋啰(二合)伐唎(二合)陀鞞(去音)(三十) 跋折啰屈(去音)(三十一) 昵迦陀(上音)(上)(三十二) 阇里陀婆苏陀跢啰(三十三) 尼尸皤(二合)死陀诃死陀(三十四) 摩𠰷都佉澁(二合)(三十五) 波啰鞞陀菩陀伽(去音)(三十六) 僧𫇴(叉数反)盘那迦(上音)(三十七) 波啰毘知耶(二合)薄叉那迦(上音)(三十八) 波啰摩赊案(去音二合)知迦(上音)(三十九) 部知耶部知耶(二合上同)(四十) 婆伽梵(四十一) 何耶揭哩婆(四十二) 可(去音)陀可(去音)(四十三) 啰曼陀啰案(去音)(四十四) 啰(上音)叉啰(上音)(四十五) 阿(去音)知摩(二合)曼陀啰案(去音)(四十六) 死殿梅陀𠼝(二合)舍耶(四十七) 阿比舍阿比舍(四十八) 具啰毘舍(去音)(四十九) 萨婆迦𠼝(二合)(上音)澁皤(二合)(五十) 阿波啰提徙跛(去音)(五十一) 皤啰跋折啰邓瑟咤(二合)(五十二) 紧只啰从夜西(五十三) 翳昙突瑟咤(二合)揭啰(上音)(五十四) 突瑟咤(二合)毘舍(去音)阇案(二合)(五十五) 突瑟咤(二合)𡀔𫄠(上音)(五十六) 突瑟咤(二合)时皤(上音二合)(上)(五十七) 突瑟咤(二合)比产(五十八) 阿度那阿度那(五十九) 毘度那毘度那(六十) 么他么他(六十一) 波啰么他波啰么他(六十二) 跢他伽(去音)(六十三) 阿枳让(上二合)皤罗(轻呼上音)(六十四) 菩陀达摩僧伽奴知若(去二合)(六十五) 羯么米试揭案(二合)(六十六) 句噜句噜(六十七) 何耶揭哩婆耶㧊(六十八)(泮咤反下同) 跋折啰枯(上音)耶㧊(六十九) 跋折啰邓瑟咤啰(三合)耶㧊(七十) 跋折啰邓瑟咤𠰷(三合)知迦(二合)咤颇(喉音)耶婆(重音)夷啰摩(去音)夜㧊(七十一) 波啰曼陀啰那舍那(去音)耶㧊(七十二) 萨婆羯呼瑳陀那迦啰耶㧊(七十三) 萨婆揭奚(上音)瑟婆(二合)阿跋啰(上二合)提何(上音)途婆摩(去音)耶㧊(七十四) 波啰(二合)比知耶(二合)波去史(二合)那迦啰(去音)耶㧊(七十五) 萨婆比沙昵迦陀那耶㧊(七十六) 萨婆揭啰(上音)诃毘舍阇米皤赊摩那耶㧊(七十七) 皤咤皤目佉耶㧊(七十八) (轻音)途么么(自称名字)(七十九) 阿醯第史那(二合)悉打(长引)萨迸(长引)(八十) 皤咤皤目契(八十一) 尼揭𪢠(二合)(去音)(八十二) 㧊㧊(八十三) 那谟啰(上音)跢那(二合)怛啰(二合)夜耶(八十四) 那谟阿𠼝耶婆卢枳帝摄筏(二合)(去音)(八十五) 菩提萨埵(去音)(八十六) 摩诃萨埵(去音)(八十七)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八十八) 阿比舍阿比舍(八十九) 何耶揭哩部乌(长引)枳若(二合)波夜提(九十) 莎(去音)(九十一)

「是二呪者——波帝咤悉陀波伴底(唐云随诵成验)——虽不受持坛供养法随诵成验

缚毘那夜迦呪第十三

「若作是法先当缚禁毘那夜迦依前大呪头归命法归命礼拜即诵缚呪呪曰

「『跢姪他(一) 主噜主噜(二) 毘主噜毘主噜(三) 伽跢耶莎(上音)(四) 摩诃婆(去音)(五) 萨婆毘知(二合)毘那夜乾(上音)(六) 皤咤婆谟枯知(去音二合)(七) 步跢(去音)耶㧊(八)

「其法当对马头像前先取𦼆木长八指截烧火焰出取安悉香作八百丸一丸一呪一投火中乃至香尽毘那夜迦即自被缚

又一呪法第十二

「依前归命礼拜呪曰

「『哆姪他(一) 勃地勃地(二) 素勃地(三) 因达𠼝(二合)勃地(四) 摩迷输(上音)迦㘕(上音二合)(五) 婆啰谋者(六) 莎(去音)(七)

「其法若人夜失不净取于白线先用此呪呪八百遍后作呪索一呪一结为三七结即用系腰更不漏失

又一呪法第十三

「依前归命礼拜呪曰

「『跢姪他(一) 诃(去音)哩诃(去音)(二) 无诃(去音)𠼝(三) 句诃(去音)𠼝(四) 萨婆突瑟担(二合)(五) 瞻波夜弭(上)(六) 夜跋竭烂(二合)(七) 那文社弭(上)(八) 莎(去音)(九)

「其法以呪呪袈裟角一七遍已结作一结即得护身法成就竟

發遣马头观世音印呪第十四

「依前归命礼拜發遣马头观世音菩萨呪曰

「『跢姪他(一) 萨啰波罗萨啰(二) 社耶毘社耶(三) 跋折啰句啰三婆(去音)(四) 莎跋那(五) 迦车目睹死(六) 莎(去音)(七)

「其法手把素啰毘布瑟波(二合此云柏花)呪一遍已一打像上如是七遍马头菩萨即归去也

画作像法

「取新瓦瓶未曾用者染作青色于其瓶上画作马头观世音像其像身高如来一搩手(等人一肘)画作四个欢喜之面左边一面画作黑色睛绿色狗牙上出右边一面画作赤色名吃呪面当中前面作菩萨面极令端正画作白色离像顶上悬于空中画作青面口吐宝珠其四头上各戴宝冠其宝冠上皆化佛坐菩萨左手把于莲华屈肘向上拳在髆前右臂垂下五指皆申施无畏手两手腕上皆作宝钏其像项下著宝璎珞身分庄严如余处说观世音身庄严之法其像立在宝莲华上

「作此像已豫从白月十日起首食大麦乳糜后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三日三夜断绝不食婆迦比遮香乾陀那句利华呪此二物一呪一投当前面上至八千遍其面口中放出光明其光围绕呪师身已还入像口于其口中出如意珠即当收取取此珠已即得十四千岁寿活寻得七宝转轮圣王命终以后生安乐国从观世音足下而生

「又有一法当乞食吃吃大麦乳糜诵七万遍一万遍时毘那夜迦即得被缚第二万遍呪法成就第三万遍即得安善那摩那炽啰药法成就三日三夜不食作法手把其药正呪药时药中若现三种相者即知药成——言三相者谓暖焰——即得成就安陀啰陀那升空而去即得成就持呪仙人自在得入阿修罗第四万遍离地四指而行自在第五万遍即得随意升空而行第六万遍即得千岁活呪师成就呪仙随其所作任运皆成一切所呼唤者皆来第七万遍呪师即得头发变作螺髻成就随其所须应念即至亲近承事于观世音即知三世一切众生死此生彼即得成就

「又法若欲打西(去音)(若耶反)马头像前三日三夜断食香摩坛上种种香华以净饮食乳粥果等种种供养𢭏娑阇啰娑香以白蜜和为八千丸呪一丸香呪一遍已投火中烧如是一一乃至香尽彼西若众寻即初见变为乌头更经少时转为何耶揭哩婆头呪师奇上向彼众时一切西若悉皆散灭

「又法先以大麦与牛吃已取粪中麦洒乾𢭏煮为乳糜从白月一日食此乳糜至十三日即断不食马头像前以涂香涂地散种种华烧诸名香种种饮食供养毕已取迦比阇香𢭏为细末水和为丸数满八千取迦他罗木为柴然火取一香丸一呪一投于火中烧如是乃至八千丸尽其炭变为苏跋那金重百千两

「又法若欲吃他呪者取己身中少许血已和白芥子为八千丸黑月十四日一日不食取佉陀啰木𬬻中然火取前白芥子丸一呪一丸投火中烧如是乃至芥子丸尽一切诸呪悉皆吃尽(吃者外国语也即同大唐破灭语训他者是外道也)

「又法但诵呪行于旷野处及诸沙碛所须饮食自然而至

「又法日月蚀时取净牛酥一两新瓦即把此盋仰看日月呪盋中酥乃至酥暖或烟火出当尔之时即饮此服此酥已随欲诣处举意即至若常诵此呪一切怖畏得无所畏所有障难悉皆解脱

「又法若患路陀疮(患此疮者悉皆死也)及诸毒蛇之所𫜪者(此蛇人见即死)或患健毘咤鸡疮此等诸疮呪黄土泥满一千遍涂其疮上即得除差一切怖畏心念即除

「又法若人忽逢一切水难心念即得不被沈溺

「如是等法不可广说随意即成

「若造大曼茶罗者不得行欲

作何耶揭唎婆像法

「复次更有画作像法取净白褺不得截割请一画师最巧能者违其价香汤洒浴著新净衣与受八戒日日如是于清净处作一水坛纵广四肘(水坛之法如余部说)呪师护身结界毕已与彼护身于其坛中烧种种香散种种华供养已讫于此坛内画作菩萨

「其菩萨身长佛一(长短正当次人一肘)总有四面中菩萨面极令端正作慈悲颜颜色赤白头发纯青左边一面作大嗔怒黑色之面狗牙上出头发使竖如火焰色右边一面作大笑颜赤白端正似菩萨面头发纯青三面头上各戴天冠及著耳珰其天冠上有一化佛结加趺坐中面顶上作碧马头仍令合口菩萨项下著宝璎珞项背圆光数重色作左手屈臂手当乳前把红莲华其莲华与菩萨头齐正临左

「其华台上作一化佛著绯袈裟结加趺坐项背有光右手仰掌五指皆伸臂肘平屈其手掌擎真陀摩尼(唐云如意珠也)其珠团圆如作白色赤色光焰围绕其珠于其右手正当珠下雨种种宝其左髆上著弊耶(二合)迦啰者摩(二合唐云虎皮)如著祇支当右腋下掩皮结带更用虎皮缦其胯上以外臂钏天衣裙等皆如余处画菩萨法如令菩萨端身正立红莲华上空悬宝伞盖菩萨头

「其上空中画作种种天音乐具两边空中须陀会天舞蹈供养

「画此像时用香汁画皮胶不当用

马头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意欲受持菩萨法者准前应作四肘坛法当觅胜地清净之所扫洒清净复以香水牛粪泥地悬于种种杂色幡盖宝铃珮镜并诸金银种种间错严饰道场

「其道场中立五色坛纵广四肘先下白色次黄次赤次青次黑而作四门

「其坛中心作莲华座安置马头观世音像正当东门作莲华座安十一面菩萨正当北门作莲华座安八臂观世音其坛南方更无华座作八龙王何等为八一名难陀龙王二名婆素鸡龙王三名德叉迦龙王四名羯固咤龙王五名般摩龙王六名摩诃般摩龙王七名商佉波罗龙王八名鸠利迦龙王此八龙王唯以糠米乳糜供养以外余者种种饮食供养亦得

「然四十五灯先唤八个龙王安置用马头菩萨身印来去呪曰

「『唵(一) 阇(去音)耶毘阇(去音)(二) 阿瑟咤(二合)(去音)伽啰阇那(三) 阿罗阇那(四) 莎诃(五)

「其坛西门如近南畔安一火𬬻以胡麻人稻谷华等酥蜜相和竟诵菩萨心呪呪前和物一遍呪已投火中烧一一如是乃至满足一千八遍已

「次请中心马头菩萨次请北方八臂观世音菩萨用菩萨身印法来去呪曰

「『唵(一) 夜势夜输担(二) 莎诃(三)

「次请东方十一面菩萨用华座印来去安置座已散种种华烧诸名香沈水薰陆栴檀香等而供养之

呪师一日不食如不忍饥唯得食香汤洒浴著新净衣入道场中而作供养常得观世音菩萨忆念亦于一切菩萨法中皆悉有验

「若欲论议当作此坛而供养者皆得胜上不被他难亦能难他

「若病难差作此坛已病无不差若被毒药毒虫虎等之所伤者若诵前呪无有不差用酥木佉子(唐云芸台)𢭏以为末极令微细用酪(作酪残汁也)汁和——如和𪎊法——用马头观世音心呪呪三七遍与其病人空腹服之腹内所有一切毒虫悉皆吐出亦兼通用军茶利法结界供养(以下诸菩萨法)

诸大菩萨法会印呪品 当部(印有九呪有十)

大势至菩萨法身印第一

「反叉后二指于掌中竖二中指头相以二食指于中指背少屈各捻中指头以二大指并掩在右中指中节上大指来去

又大势至菩萨法印呪第二

「以二小指㧙于二无名指背竖二无名指头相拄又竖二中指头相拄以二食指各㧙在中指背头相拄以二大指并头屈入中指下节边大指来去呪曰

「『唵(一) 跋折啰(二) 婆折唎尼(三) 瞿咤瞿致尼(四) 盘陀盘陀(五) 诃那诃那(六) 驮迦驮迦(七) 钵遮钵遮(八) 呜𤙖(九) 莎诃(十)

「是法印呪等若有人能受持印呪每月十五日香汤洒浴著新净衣作法诵呪者证阿毘跋致若更建立道场日日香华供养其福胜彼

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呪第三

「反钩二无名指右压左在于掌中合腕二小指二中指直竖头相拄二头指曲各捻中指背上节上头指来去呪曰

「『唵(一) 婆鸡陀那(去音)(二) 莎诃(三)(又本无莎诃)

「此文殊师利印六字呪功能我今欲说

「若有持此呪欲成就者或食乳或食乳糜或食菜或食果子食乳应食此食日別三时香汤洒浴——谓入五更以后为初时日中以后是第二时黄昏以后至初夜为第三时于此三时各一度洒浴时別各著一具净衣是故亦须三具净衣诵呪令满六十万遍此为最初承事供养文殊师利

「又若欲受持成就验者先须画作文殊师利菩萨之像其画像法取好白褺勿令有毛发亦不得割断卢缕彩色中不得用胶应以香汁和画

「其文殊师利之像莲华座上结加趺坐其右手画作说法手左手正当胸上仰著画其像身作童子形身黄金色白色天衣遮脐以下余身皆露戴天冠身佩璎珞臂印钏等众事庄严

「其左厢画观世音像其身白银色璎珞天衣庄严身分极令华饰莲华座上结加趺坐左手执白拂其右厢画普贤菩萨像其身金色璎珞衣服庄严身分极令华饰莲华座上结加趺坐右手执白拂

「正当文殊师利之上于虚空中两边各作首陀会天手执华鬘在空云内唯现半身手垂华鬘于其文殊师利像下右边画作受持呪者右膝著地手执香𬬻其文殊师利等下遍画作池水其菩萨像两边各画作山峰形

「其画师自从起首欲画之时日日与受八关斋戒香汤洒浴著新净衣然后画作乃至画了

「当觅有佛舍利塔处即安文殊师利像在塔东面像面向西若无大塔应以小塔安置文殊师利像后以面向西设种种香华种种饮食及果子等三时供养

「其道场内然于酥灯作其道场要须预觅寂静之处呪师唯令一人供给若正在道场诵呪之时所须香华饮食等供弹指而索不得出言布置种种诸供具已取沈水香截长二指一千八段点都𠰷瑟迦(二合)(唐云酥合香是)烧于无烟佉陀罗炭——若无以紫姜木替取前沈香点前油中呪一遍已投火中烧如是乃至尽千八段一夜将晓明相出时行者即见文殊师利所有求愿皆悉满足——除婬欲事以外所求悉皆不违行者所愿

「又法当于像前取栴檀香截长二指一千八段还依前法呪火中烧昼夜供养是时文殊师利即自现身当为说法所有身患皆悉除愈得菩萨地而得自在

「又法当于像前以瞿摩夷涂地散众名华烧种种香行者于涂地场内一边坐诵呪满足一百八遍如是乃至经于一月得大聪明悉能记持一切经论

「又法日日随心常诵莫忘定受业报亦令销灭

「又法若日別能诵满一百八遍临命终时决定得见文殊师利随心所愿皆得受生

「文殊师利为欲利益诸众生故诸功能中略说少分

「复次是法印呪若有人患恶疮恶病取龙脑香沈香甘松香多伽罗香楝树皮是五种物总𢭏为末以牛胆和而作团已竟然后阴乾欲用之时日中暴乾仍以净布覆其药上勿令见日当以前印印其药上亦以前呪呪药满足一百八遍更作小丸如弹丸大于大盘中盛水和竟用涂疮上二十一遍涂之即差若腹中有病淘粳米水和煎药服二十一度其病即差

弥勒菩萨法印呪第四

「反叉后二指于掌中以二食指各在中指背令头著中指甲下以二大指竖捻二中指上节文其二中指相离一寸半许开头指来去

又弥勒菩萨法身印呪第五

「准前释迦金轮印唯改开二中指头相去一寸半许头指来去呪曰

「『唵(一) 妹夷帝𠼝(二合)(二) 妹夷帝𠼝(二合)(三) 妹怛啰(二合)摩那(上音)西(四) 妹怛啰(二合)三皤鞞(五) 妹怛噜(二合)(上音)(六) 莎诃(七)

「是法印呪若有受持诸佛菩萨金刚天等印呪法者日日洒浴入道场中诵呪作印即得一切佛菩萨等皆悉欢喜

地藏菩萨法身印呪第六

「仰两手二头指二无名指各相钩右压左二大指各屈在掌中以二中指各屈押二大指甲上二小指又各屈在掌中大指来去呪曰

「『唵(一) 波啰(二合)(平音)驮儞(二) 莎诃(三)

又地藏菩萨印第七

「合两腕二大指直竖屈二头指压二大指头二中指直竖以二无名指各㧙于中指背上二小指开直竖

「是法印呪若有人每以白月十四日黑月十四日香汤洒浴立地端身并两脚已而作此印诵呪护身灭罪疗病大好有验

普贤菩萨法身印呪第八

「准前佛品帝殊啰施顶印唯改开二中指头指来去呪曰

「『唵(一) 跋提𠲥(二合下同)(二) 跋提𠲥(三) 苏跋提𠲥(四) 跋陀啰(二合)跋智(五) 盏陀啰(六) 毘摩(去音)(七) 莎诃(八)

「是法印呪若有人能于白月八日十三日十五日香汤洗浴独自房内不听他入面向东胡跪当作此印至心诵呪二十一遍發露忏悔得灭众罪

「若以此呪呪一切药二十一遍用而服之身常无病若常诵是呪在在处处一切欢喜

普贤菩萨为坐禅人却神鬼魔呪第九

「呪曰

「『那谟啰(上音)怛那(二合)跢啰(二合)夜耶(一) 那谟阿𠼝耶三曼陀跋达啰(去二合)(二) 菩提萨埵(去音)(三) 摩诃萨埵(去音)(四)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五) 跢姪他(六) 跋提𠲥(七) 摩诃跋提𠲥(八) 阿底(都儞反)跋提𠲥(九) 鼻(上音)(上音)多啰阇西(十) 摩诃鼻(上音)(上音)多啰阇西(十一) 莎诃(十二)

「受持法者烧熏陆香沈水香檀香等供养普贤菩萨于白月一日对佛像前诵一千遍若欲入定先诵七遍即入定心住亦不惊动

见普贤菩萨呪第十

「呪曰

「『那谟阿𠼝耶三曼陀跋达啰(去二合)(一) 菩提萨埵(去音)(二) 摩诃萨埵(去音)(三) 跢姪他(四) 頞啰(上音)(徒皆反)(五) 羯啰(上音)(六) 阿啰(上音)(七) 羯啰(上音)(八) 莎诃(九)

「此陀罗尼昼三夜三六时至心诵念不忘悉皆销灭五逆重罪

「又法从白月八日起首洁净专心诵呪至十五日日日三时诵呪唯宜得食三种白食——粳米乳粥乳酪等——其十五日一日一夜总不须食日日香汤清净洒浴著新净衣在闲静处而作坛场——若十二肘或作九肘纵广正等唯除酒五辛葱蒜自余种种上妙饼食及果子等备设供养幢竿子悬五色幡盖又以种种时非时华遍散坛中烧沈水香薰陆栴檀香供养呪师面向东坐相续诵呪至夜半时圣者普贤菩萨若来现身尔时即得禅定三昧寂静山居或得闻持不忘身体轻便亦能速亦见伏藏所求修道方便疾得开悟

普贤菩萨灭罪呪第十一

「呪曰

「『支波啄(决定)(一) 毘尼波啄(断结)(二) 乌苏波啄(生尽)(三)

「此呪平旦七遍夜七遍诵此呪厌魅野道蛊毒能得身心慧三解脱后生不受生死身得法身常身境内外国怨贼一切恶人一切恶鬼神一切盗贼师子毒虫恶兽闻此呪声皆口噤不相恼乱恶梦灾殃鸟鸣百怪自然销灭此呪功能说不可尽

虚空藏菩萨法身印呪第十二

「仰二手反钩二无名指二小指各屈掌内二中指相背著竖二头指仰直舒右压左二大指舒压头指上头相拄大指来去呪曰

「『唵(一) 伽(上音)(同上)那健阇(二) 婆卢吉帝(三) 莎诃(四)

「是法印呪若有人能常乐诵持此印呪者所须财物悉皆如意

「若以此印印水呪已七日服之除一切病其水入腹喻如䬫𫗫晨朝向暮各服一升至于后日服一升半亦可二升五升每饮水讫礼十方虚空佛七拜行道七匝若有人服此呪水满一百日者悉除身中一切诸病仍即证得阿罗汉道心心常念虚空藏菩萨不得废忘是呪力故

又虚空藏菩萨呪水呪第十三

「呪曰

「『那谟啰(上音)怛那(二合)哆啰(二合)夜耶(一) 那么阿迦舍揭婆(去音)(二) 菩提萨埵(去音)(三) 摩诃萨埵(去音)(四) 摩诃迦𠰷尼迦(去音)(五) 跢姪他(六) 毘(上音)么黎(七) 摩诃毘(上音)么黎(八) 郁么黎(九) 摩诃郁么黎(十) 休么黎(十一) 摩诃休摩黎(十二) 萨婆黎(十三) 摩诃萨婆黎(十四) 只唎剃(十五) 莎诃(十六)

「当用此呪呪于净水四十九遍与病人服若多人患呪一盆水人人各与二升服之或在身中或在身外或在生藏上或在熟藏下头痛目眩身痛心痛寒热不调闻是虚空藏菩萨呪水星菩萨呪八万鬼神不得娆害其身此大神呪能令病苦悉得除愈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等从是佛会各出本意而说法印呪品功德大威神力不可思议诸佛赞言「善哉善哉汝等能为善护念故设此方便威神自在广救众生离诸贪著除其罪障去诸烦恼發大慈悲慇懃教诲感悟發觉我成印可」

尔时会众皆悉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观世音等菩萨法卷下)


校注

六【大】七【明】【甲】 卷下【大】部之四【元】【明】【甲】 (大唐阿地)八字【大】*唐朝中天竺大德【宫】*唐朝中天竺三藏大德阿地【元】【明】【甲】* 唐翻【大】此云【明】【甲】 翻【大】翻云【元】 八【大】十【明】【甲】 博【大】*搏【甲】【乙】* 音【大】下同声【明】【甲】下同 然【大】结界然【宋】【元】【明】【甲】 努【大】怒【宋】【元】【明】【宫】【甲】 㧊【大】*泮【元】【明】【甲】* 虫及蛇【大】蛇及虫【元】【明】【甲】 髆【大】膊【宋】 密【大】蜜【明】【宫】 唯【大】*惟【宋】【宫】* (五)(称彼人名)【大】称彼人名五【宋】【明】【宫】【甲】【乙】 跛【大】*跋【宋】【明】【甲】* 罗【大】啰【宋】【元】【明】【宫】【甲】【乙】 梨【大】𠼝【宋】【元】【明】【甲】唎【宫】 音【大】*〔-〕【乙】* 拔【大】跋【宋】【元】【明】【甲】 异【大】果【宋】【元】【明】【宫】【甲】 观世音菩萨【大】*〔-〕【】【甲】* 右【大】将右【宋】【元】【明】【宫】【甲】 句【大】〔-〕【元】【明】【甲】 三【大】三句【宋】【宫】 甲背【大】背甲【宋】【元】【明】【宫】【甲】 泮【大】㧊【宋】【宫】 曰【大】曰南【元】 那【大】〔-〕【元】【明】南【甲】 萨【大】菩【元】 上【大】去【宋】【元】【明】【宫】【甲】 婆【大】娑【宋】【元】【明】【宫】【甲】 平【大】三【元】〔-〕【明】【甲】 嗜【大】耆【宫】 提【大】揭【宋】【元】【明】【宫】【甲】 唎【大】𠼝【宋】【明】【甲】 哆【大】*跢【宋】【元】【明】【甲】* 婆【大】婆那【甲】【乙】 二【大】三【考偽-甲】 陀【大】咜【明】【甲】 旦【大】*亘【宋】【元】【明】【宫】【甲】* 娑【大】婆【宋】【元】【明】【宫】【甲】 上【大】〔-〕【宫】上声【甲】 音【大】〔-〕【元】 泥【大】昵【宋】【元】【明】【宫】【甲】【乙】 比【大】毘【宋】【元】【明】【宫】【甲】【乙】 婆【大】娑【甲】【乙】 伽【大】迦【宋】【元】【明】【宫】【甲】 佉【大】去【校异-宫】【甲】 啰【大】罗【宋】【明】【甲】啰陀【甲】【乙】 罗【大】啰【宋】【元】【明】【甲】 伐【大】伏【乙】 畔【大】毘【宫】 揭【大】揭哩【宋】【明】【宫】【甲】【乙】 隐【大】隣【甲】【乙】 徙【大】徒【甲】【乙】 怛【大】恒【甲】【乙】 缦【大】慢【元】【明】【宫】【甲】 拏【大】*挐【宋】【元】* 耶【大】*邪【宫】* 耶【大】*邪【宋】【宫】* 阿【大】何【甲】 一【大】*〔-〕【宋】【元】* 跋【大】吠【元】【明】【甲】 十【大】*一十【宋】【元】【明】【甲】* 一百【大】*百一【宋】【元】【明】【甲】* 一【大】〔-〕【甲】【乙】* 阿【大】何【宋】【元】【明】【宫】【甲】【乙】 么【大】摩【宋】【元】【明】【甲】 耶【大】邪【宫】 耶【大】邪【元】【宫】【甲】 一百【大】百一【宋】 咤【大】𭽉【宋】【元】【明】 一【大】*〔-〕【宋】【元】【明】【甲】* 尼【大】尾【考偽-甲】 迷【大】迷(百二十二)【宋】【元】【明】【宫】【甲】 二【大】三【宋】【元】【明】【宫】【甲】 𭌇【大】隣【宋】【元】【明】【宫】【甲】 三【大】四【宋】【元】【明】【宫】【甲】 四【大】五【宋】【元】【明】【宫】【甲】 五【大】六【宋】【元】【明】【宫】【甲】 二【大】三【甲】 誓【大】担【宋】【元】【明】【宫】【甲】 唎【大】𠼝【宋】【元】【明】【宫】【甲】【乙】 祜【大】枯【宋】【元】【明】【宫】【甲】 婆【大】*娑【宋】【元】【明】【宫】【甲】* 上【大】二【元】 二合上音【大】上音二合【元】【甲】 罗【大】啰【宋】【元】【明】【宫】【甲】 鸡【大】豁【乙】 佉【大】去【宋】【元】【明】【宫】 拏【大】挐【宋】 叉【大】去【宋】【元】【明】【宫】【甲】 啰【大】波啰【元】【明】【甲】【乙】 徙【大】徒【元】【明】【宫】诃徒【甲】【乙】 从【大】〔-〕【甲】【乙】 𡀔【大】揭𡀔【考偽-甲】 泮【大】㧊【宋】【元】【明】【宫】【甲】 啰【大】*罗【宋】【元】【明】【甲】* 耶【大】*邪【宫】* 揭【大】𭦏【元】【明】【甲】【乙】 耶【大】*邪【宋】* 伴【大】泮【甲】 部【大】部(九十)【宋】【元】【明】【宫】【甲】 十【大】十一【宋】【元】【明】【宫】【甲】 一【大】二【宋】【元】【明】【宫】【甲】 那【大】耶【考偽-甲】 八【大】〔-〕【元】 都【大】耶【考偽-甲】 印【大】归【宋】【元】【明】【宫】【甲】 罗【大】啰【宋】【元】【明】【宫】【甲】 啰【大】罗【宋】【元】【明】【宫】【甲】 跋【大】跛【宋】【元】【明】【宫】【甲】 睹【大】都【宋】【元】【明】【甲】 此【大】反【宋】【元】【宫】 搩手【大】磔手【宋】【元】【明】【甲】磔【宫】 睛【大】精【宫】 髆【大】膊【宋】 婆【大】娑【宋】【明】【宫】【甲】【乙】 收【大】取【宋】 窟【大】宫【宋】【元】【明】【宫】【甲】 耶【大】*邪【宋】【元】【明】【宫】【甲】* 耶【大】邪【宋】【宫】 洒【大】*洗【宋】【元】【明】【甲】* 他【大】地【宋】【元】【明】【宫】【甲】 重【大】童【宫】 大唐【大】此方【明】【甲】 盋【大】*钵【宋】【元】【明】【宫】【甲】* 宬【大】盛【宋】【元】【明】【甲】 药【大】苏【宋】【明】【宫】酥【元】【甲】 茶【大】陀【宋】【元】【宫】【甲】 耶【大】*邪【宫】* 唎【大】𠼝【宫】 违【大】还【宋】【元】【明】【宫】【甲】 搩【大】磔【宋】【元】【明】【宫】【甲】榤【乙】 次【大】以【甲】【乙】 加【大】*跏【甲】【乙】* 项【大】颈【甲】【乙】 髆【大】*膊【宋】【宫】* 唐【大】*此【明】【甲】* 幡【大】下同幡【甲】【乙】下同 唯【大】*惟【宋】【宫】* 糠【大】粳【宋】【元】【甲】【乙】 阇那【大】阐都【宋】【元】【明】【宫】【甲】【乙】 五【大】〔-〕【宫】 呪【大】其呪【宋】【元】【明】【甲】 酥【大】*苏【宋】【宫】* 茶【大】荼【元】【甲】【乙】 拄【大】*柱【宫】* 㧙【大】*苾【宋】【宫】* 㧊【大】捕【宫】泮【元】【明】【甲】 证【大】得【元】【明】【甲】登【宫】 卢【大】纑【元】【明】【甲】 彩【大】采【宋】【元】【明】【甲】 左【大】右【 戴【大】载【乙】 厢【大】*相【宋】【元】【明】【宫】* 首【大】苏【宋】【元】【明】【宫】【甲】 唯【大】惟【宋】【元】【明】【宫】【甲】【乙】 东【大】西【宋】【元】【明】【宫】【甲】 安置【大】置安【元】【明】 酥【大】苏【宋】【明】【宫】 酥【大】苏【元】【甲】 姜【大】橿【宋】檀【元】【明】【宫】【甲】 楝【CB】【丽-CB】【元】【明】【甲】栋【大】练【宋】【宫】 暴【大】曝【宋】【元】【明】【甲】 药【大】若【宫】 淘【大】涛【宋】【元】【明】【宫】【甲】 煎【大】前【宋】【元】【明】【宫】【甲】 押【大】握【宋】【元】【明】【宫】【甲】 三【大】〔-〕【宋】【元】【明】【宫】【甲】 唯【大】*惟【宋】* 合【大】〔-〕【宫】 跋【大】拔【宋】【明】【甲】 八【大】〔-〕【宫】 陀【大】跎【宋】【元】 二【大】〔-〕【宫】声二【甲】 二【大】三【宋】【元】【明】【宫】【甲】 饭【大】饼【宋】【元】【明】【甲】 饼【大】饭【宫】 幢【大】幡【宋】【元】【明】【宫】幡【甲】 行【大】得【甲】 (一)【大】〔-〕【宋】 (断结)(二)【大】二断结【宋】【宫】 厌【大】压【宋】【明】魇【甲】 毒【大】恶毒【宋】【元】【明】【宫】【甲】 䬫𫗫【大】醍醐【宋】【元】【明】【甲】【乙】𩝊𫗫【宫】 七【大】十【甲】 此【大】比【宋】 废【大】癈【宋】 摩【大】么【宋】【元】【明】【甲】 从【大】于【宋】【元】【明】【甲】 赞【大】赞【元】 六【大】七【明】【甲】 (观世下)十字【大】〔-〕【宋】【明】【甲】 诸菩萨法卷下【大】之四【元】 甲本乙本奥书曰贞享三年六月廿六日昏时点校了个卷昨已授讫所恨多事点训迟回伏希佛日逾增耀秘轮倍转州群生斯倚赖我辈愿勤修同入一阿字共消万劫忧莲华台藏界自在永优游河南教兴小苾刍净严钦书四十有八
[A1] 苦【CB】【丽-CB】【大】(cf. K11n0308_p1140b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陀罗尼集经(卷6)
关闭
陀罗尼集经(卷6)
关闭
陀罗尼集经(卷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