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婆须蜜论卷第十

菩萨所集偈品首

尊者优婆夷谟以水道步寻往作尺蠖行乃至入有想三昧更不复见缘能因缘灭有想无想彼问世尊曰

我独流无量  不依不能度
与我说其缘  所依度彼岸

我独流无量者独一者谓不二无缘生死流不能得度复作是说不能度此有想无想复作是说一无明流不能得度与我说其缘者普眼遍彼缘无眼度生死流此谓有想无想度无明流

观不用念定  依彼而度流
云何断欲爱  爱尽于彼观

观不用念定者起无漏不用定无常苦空无我作如是观念者专精其神足住止处所是谓休息复作是说观不用定时观涅槃休息如是汝度流于彼而灭爱犹如彼爱先尽三界诸爱染著于欲复作是说住爱而使尽亦当使求尽复作是说彼爱未尽诸缠著住非以外道而灭去离非论彼听善论爱数数使退以是故世尊使告离非论爱尽于彼观者彼于涅槃有堕想彼自守持于是世尊说不涅槃休息一切欲无爱依不用定寂想解脱最胜住彼而不起一切欲无爱者于三界欲尽欲界结永尽以贤圣道尽爱依不用寂定者不依不用定三昧周有想无想及余三若依涅槃想解脱最胜者想解脱有想无想若住涅槃休息者彼住不起于彼退亦无所起世尊说曰

彼住而不起  无数劫净眼
于彼两解脱  识誓知所传

彼住而不起无数劫净眼者答曰亦当久住于彼两解脱于彼般涅槃识誓知所传我于彼退转亦复不生不于生入而入誓

犹火风所吹  没灭不可数
仁能名色脱  没灭不可数

犹火风所吹没灭不可数者如彼火不于空中灭亦不可称数若往东方西方能仁名色脱者名四无色阴色身身彼俱曰名色

没冥必还明  若没如今无
作有常之想  净眼与我说

没冥必还明云何为明犹如日明照若没如今无者若有常若断灭还处入净聚净眼与我说与我布现尊无所不知

没灭不可数  愿说所无者
散离一切爱  亦散一切义

没灭不可数者有限之法彼则无也愿说所无者诸爱尽者诸爱限数彼无有此爱诸阴由行生者诸阴限数彼无此阴散离一切爱者亦散一切义三界爱尽

二问释种子  净眼不授决
乃至三大仙  授决我欲闻

二问释种子净眼不授决彼尔时作二问云何观世间亦不见死生世尊不与授决何以故欲教训之彼亦闻三语而授决于中作是说乃至三大仙授决我欲闻

今世及后世  梵天上诸天
见亦无所知  瞿昙者德至

今世者是人世后世谓恶趣梵天者谓梵迦夷天诸天者谓欲界天见亦无所知者云何见瞿昙普德至者世尊声振四方如是世谛一切智犹如转法轮说声闻乃至梵天

若欲如是见  义论之所归
云何观世间  而不见死生

若欲如是见者如是成就妙智世间及天梵天而不知见义论之所归者欲闻受决之所归云何观世间而不见死生者云何观六入不生余境界

观世皆悉空  愚王亦专念
以能拔我见  如是越生处

观世皆悉空亦自见愚王尔时世尊为说空常专不移动念者不念邪事游意止中我见者是愚身见而灭之如是度死处亦不生阎浮境界尊者拔苏卢作是说闻断灭有常尔时世尊不与授决彼亦闻第三句迹而授决于中作是说二问释种子今世后世者是欲界天梵天者梵迦夷天及天者及余色界天见亦不知者住中迹中而不知如是越所见者成就如此妙智世及天者不能解知如此中亦断灭有常观世断灭有常而不见死生云何除断灭有常而住中迹越生死岸观世皆悉空者自还所觉若断灭有常彼观皆悉空住其边际如是观六入则能越生死岸

天女众所围  亦亲近妖魅
彼园名愚惑  云何获安处

天女众所围彼修行人闻三十三天天女众所围者以天音乐亦亲近妖魅三十三天在街巷头门阈左右园果浴池四天王有诸女鬼颜色弊恶声响麁犷喜恐怖人彼园名愚惑者杂园果甚乐无极天五乐自娱园能惑人云何获安处者云何得出要

彼道名曰等  彼方名不恐
事亦名无声  觉法名具足

彼道名曰等者无曀亦不曲彼方名不恐者涅槃名曰方于彼无生病老死之恐事亦名无声者止观是名事无有结著故曰无声若贤圣无漏三昧觉法之具足者觉出要与共相应

惭亦不有缘  念者将从人
智慧能御车  等见先导前

惭亦不有缘者惭诸结秽恶彼犹如船车如是缘惭而起道意不复思惟念者将从人犹如车以虎皮覆上豹皮缠恐不得其便不可亲近若怨家盗贼不得其便如是念将从不得亲近诸恶行智慧能御车者犹如侍车人如好车如是道智慧最是道犹如御车者知道非道犹如御车者侍车而行应进则进如是智慧欲退时便起勇猛意意若炽盛便使休息犹如御车者知进便进如是智慧思惟方便等见先导前者等见先在前而修行道世尊亦说等见生等志复作是说如彼贤圣人八种道本亦说故曰惭亦是彼缘行学增上戒念者将从人也学增上心说智慧御车也等见先导前者复作是说彼车是其处众行具足惭是其缘者有三种道等语业等命念者将从人等念也智慧能御车者等志等方便也等见先导前者即等见也复作是说诸止观是食者如本车所说惭亦是缘者戒是其食念将从人者止是其食智慧能御车者观是其食

诸有如此乘  众萌男女类
彼乘如此车  往至无住方

诸有如此乘众萌男女类者彼已修行道以乘往至无住方彼已修行道未至涅槃便使至涅槃也

五断五已灭  修行五上者
五数比丘过  是谓已度流

五断者五盖也五已灭者五下分结也修行五上者是五根也五数比丘过者已越五上分结是谓度流者度生死流也复作是说五断者五邪见也五已灭是五身结也修行五上者五禅种五数比丘过者已度彼欲数如所说著欲是谓欲数是谓度流者已度欲流复作是说五断者五趣中结也已灭五者是五道也修行五上者五解脱入也五数比丘过者即越彼五趣是谓度流者度生死流也复作是说五断者五心缚也已灭五者心五秽也修行五上者五念结也五数比丘过者已度心五缚也是谓是度流者度生死流也

五觉及眠寐  五眠寐及觉
有五受尘垢  五是清净行

五觉及眠寐者五邪见睡眠五根兴五睡眠及觉者五根睡眠五邪见觉寐有五受尘垢者五见也是五清净行者五根也如是五身结力结念处所下分中禅数上分中解脱入阿那含凡夫人

奔走不乐中  养新新缚著
犹奔冥灯火  见闻一所作

奔走不乐中者已断解脱奔有常不乐断灭复离断灭有常不乐有常养新新缚著者谓所生见增益诸缚犹奔冥灯火者犹如钵胜伽虫(飞蛾)油灯休息想非舍离堕作如是邪见有休息想作舍离想堕见闻一所作者见净有净缘闻净有净缘如是一切诸见复作是说奔走不乐中者不乐五欲中不乐一欲养新新缚著者欲爱缚堕见闻一所作者住五欲中复作是说奔走不乐中者不乐欲界奔走色无色界中余亦如是如奔所趣如今所觉或作是说亦复此事不乐奔结走解脱牢固向新解脱牢固

老覆盖世间  为死所围绕
众生患爱病  法住于世间

老覆盖世间者所覆不得解脱为死所围绕者亦不得走避如所说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止不受死

众生患爱病者爱缚所缠不能度三界法住于世间者世八法十善行迹或善或不善复作是说住十二因缘或作是说为苦所害使住道也或作是说住于七法或作是说其事云何住世间

偈颂缘为事  文字为甘味
依名而有偈  造者偈之身

偈颂缘为事者意欲便造偈敷演讽诵文字为甘味者分有文字次第分间布行依名而有偈者依名造作犹如十句偈造者偈之身造偈颂为首

以六兴起世  六已成就业
六造世间法  有六受苦恼

以六兴起世者六爱身也六已成就业者六病身也六造世间法者造内六入也有六受苦恼者外六入也复作是说以六兴起世者爱身也六已成就业者外六入也六造世间法者造六尘也有六受苦恼者六痛身也

四方非四方  上下最胜界
不闻不觉知  说法使我悟

四方非四方上下最胜界者当言结声响不闻不觉知者集聚之相故曰无所无不知说法使我悟者说道审谛出要之业世尊知根说法之义使我时得悟

本尽不造新  于有无爱著
种尽法不生  涅槃犹灯灭

本尽不造新者过去贪欲尽更不造新者未来贪欲尽也于有无爱著者现在贪欲尽也种尽者识种及所生有种尽也法不生者彼识处不生除去行垢涅槃犹灯灭者不起便涅槃犹如灯灭者不可限量住至东方若后南方如是阿罗汉般涅槃不可限量复作是说本尽者过去结灭不造新者未来垢尽于有无爱著者现在垢种尽者此垢种尽不生法者更不受住涅槃者㸌然无垢犹灯灭者不为造有所缚复作是说本尽者过去行尽所可受报者也不造新者新垢不造于有无爱著者行有余复作是说本尽者因尽也不造新者于彼因无有果实于无爱著者于彼有余复作是说本尽者六入尽及本行空不造新者不造新行余亦如是

此王车朽败  身亦如是朽
真法不朽败  于己而平均

此王车朽败者王波斯匿车在深朽故无有光色身亦如是朽者如是身在隐匿处为老病所逼无有光颜真法不朽败者亦不羸弱何以故于己平均平均法何者是道谛是也诸佛说法是平均法

道为八等妙  圣谛有四句
无欲法为上  与二足作眼

道为八等妙者一切诸道贤圣八道为上圣谛有四句者一切诸谛贤圣谛为上一切诸法涅槃息为妙与二足作眼者一切众生佛最为圣一切悉知犹如实有涅槃道何以故双出二事于尊因陀摩罗沙门名作是说求为道出要为涅槃不空为谛义毘舒佉作是说犹如智于境界回转道亦如是犹如智有境界如是谛涅槃犹如断结犹如智有境界谛亦如是也

觉麁亦觉细  意盛慢所畏
此非智所觉  意或奔诸趣

觉麁者不善也觉细善有漏受诸有也作是说觉麁者见谛所断觉细者思惟所断复作是说觉麁者与欲界相应觉细者与色界相应复作是说觉欲也觉细者觉智也意盛慢所畏者自意所生意流驰意流驰与相应觉知如是与无明智彼有觉也各各驰走展转觉知心意常乱

如是意觉知  无恼威仪念
在心意炽盛  无余诸佛灭

如是意觉知者等住觉知渐为方便无恼威仪念者威仪者亦不觉念者专其念心不移动住者如念无异炽盛者无余之所灭佛能永灭疑无有疑身绝欲使彼亦是佛耶答曰诸佛是法亲近诸佛于此契经复次诸界佛所灭声闻不能灭诸界复作是说无余诸佛境界灭

天远地无边  大海亦无际
日月降光处  及其灭处所
有实无实法  是谓四极远

天远地无边者偈广说乃至灭处方远俱越有实无实法者是四极远自极远此法道无实法是垢复作是说有实法十善无实法十不善法复作是说实法是涅槃无实法是生死复作是说实法是谛无实法是诸见复作是说实法是七法无实法是七非法复作是说实法诸佛之要敷演法教无法不阐等法印法教也彼于是不久自然之理

优婆尼摩王  既觉悟驰走
偈缘世灭尽  生老道二远

偈揵度第二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

尽形寿愚痴  亲近诸智者
彼不识了法  犹杓不別味

尽形寿愚痴愚痴者谓之无此力势知善语恶语义彼尽形寿亲近诸知识亦不解了法智在须臾间亲近诸智彼能识了法犹舌尽別味智在须臾间亲近诸智者智者谓之诸阴善持善入善又此力势成诸器教愚痴者谓之无此力势不能解十二因缘智者谓之有此力势说十二因缘愚痴者不成圣谛之器智者谓之数四四演谛故曰智在须臾间亲近诸智者

彼于死不死  住者亦不住
于穷亦好施  此法非无义

彼于死不死者于嫉妬中于妬死而死好施者于妬著不死以智慧命为活住者亦不住犹如逐商人失道为恶狩盗贼所害犹不失道人不为恶兽盗贼所害此最是施于贫能施者彼愍孤穷此久远常法或作是说于彼死不死者悭嫉于恶趣中死好施者生天上储粮在前犹如商人粮食乏少便遭困厄于少能施者此法是孤穷是为孤穷之法

本乐得存命  此瞿昙弟子
保命自知短  无常求所施
坐具亦无常  觉知世无常
命知足易满  本尽苦原本

本乐得存命者尔时诸天为诸懈惓比丘说佛语本乐得存命知足易满易养禅乐三昧善居止无常求所施者亦不留遗余以乞求为命坐具无常者在树下空处游戏其中意不专一处知世无常者本尽苦原本知六入无常度生死流复作是说本乐得存命者此瞿昙弟子本以智慧为命无常求所施坐具亦无常者以无常想乞求复以无常想处彼坐具觉世无常本尽苦原本者修无愿解觉无所造而般涅槃

以何智慧知  慧必不有难
以何智慧知  是谓名为慧

以何智慧知慧必不有难是何智如想无有异以何智慧知是谓名慧者以何等智慧知已知而知者若法无有难诸法无有二想于中以何智慧知是谓名为智慧诸法无有二想无有二种生以何智慧知是谓名为智慧此智慧智已知便是其知此是何智犹如一切无常智智亦无常一切无我智智亦无我犹如有一切智亦有知

有寡有生者  出牛入牛者
亦有牛长大  欲者天便雨

有寡有生檀尼所由原寡不生牸牛忆来导引前在后驱牛者牛长者大牛长无寡无有生者出牛入牛者亦复无也亦无有牛长大欲者天便雨无寡世尊作是说一切无现无所取复作是说色无色界结无有不尽者无生者欲界无有结不尽者也忆牛者无明也入者彼相应心心法与彼回转心不相应行牛长大者于此慢尽所作事办

无怒除去秽  流水侧一宿
庐露我大覆  若欲天便雨

无怒除去秽流水侧一宿者现无怒除秽者现嗔恚尽大秽除尽流水侧一宿者涉道于彼宿也欲化牧牛者种种奸偽尽身奸彼不净见根奸是识身彼亦尽也我已除火三火息

我已见屋室  更不起爱著
汝尽脇勒摧  屋舍皆坏败

我已见屋者爱受诸有是屋舍复作是说屋舍者此间慢也复作是说屋舍是有漏行复作是说屋舍者起诸识更不起爱著者更不复受有汝尽脇勒摧者爱欲已尽复作是说脇勒者于此慢相应法彼永尽复作是说脇者起诸行结彼尽也复作是说脇者是爱彼尽屋舍坏败者五盛阴彼尽无余复作是说屋舍皆坏败者身见彼尽无余复作是说屋舍是无明彼尽无余复作是说屋舍是识处住彼尽无余

人能善眠寐  亦复忧所护
心常乐禅中  欲使坏娱乐

人能善眠寐者阿咤罗婆尸佉法授决中广说也阿咤罗婆作是说彼亦不作忧如我所忧世尊说彼不作忧如我所

彼不为比丘  从彼乞求者
受取屋舍法  如是非比丘

比丘契经彼非为比丘不作比丘作比丘行法家法者受取屋舍作诸屋舍行非以乞食为比丘也

若有福有恶  除去修梵行
练灭受不起  彼谓之比丘

若有福有恶者福者是善有漏行阴恶者不善除去者谓已断也梵行者修行其道练灭不受起者降伏一切魔众降伏一切诸结行者是住也彼谓之比丘成就比丘行法复作是说福者不用定行恶者无福行已断灭彼而修梵行二二三昧二二共会练灭不起者彼彼道意止彼谓之比丘断诸结

青数白所覆  一辐车而行
不胜观此边  断诸流结缚

广说如《杂阿含》

二十九修跋陀人  我出家行学道
我已知五十岁  于中学修跋陀
戒定修行术  独步思惟念
敷演说法智  于此无沙门

戒者身律口命清净三昧者诸善心独步行者是其事术者是智独步心思惟三昧敷演说法智彼此无沙门者智法是道彼入内外无沙门戒行有何差別答曰戒是有漏行是无漏复作是说戒是学行是无学三昧心独处有何差別答曰三昧是有漏一心独处是无漏三昧是学一心独处是无学复作是说戒是增上戒三昧是增上心行术增上智慧是谓见谛道一心思惟道是谓见谛道思惟道甚深法此少入无外沙门也复作是说戒行是增上戒三昧独处学增上心术者学增上智慧此是智法如少所入无外沙门也复作是说三昧如所说于戒是修行谓学增上行行术者是增上智慧是谓学增上智慧独处心思惟者是谓学增上心是谓知法少所入外无沙门也

有量无量集  能仁舍诸行
自谨慎内情  无明卵自坏

有量无量集者有量是行报生有诸行者是寿行舍之能仁者是无学能仁内乐者禅解脱三昧乐三昧中自谨慎以空为首三谨慎自谨慎成就无明卵自坏者犹如坏卵𩌧不复观卵𩌧如是世尊舍寿命不观寿命行或作是说量者是人无量者是余行也行者受诸有行内自乐者乐诸道也余亦如是

若爱无住处  意渐得开解
彼爱能仁除  不知天及人

若爱无住处者情放逸流驰彼有二种见也无住处若由爱若由意有二种意爱意见也渐者俱越二三爱尽能仁行天及人所不知能仁行天及人所不能知复作是说若爱无住处爱是欲爱也住处诸见也意渐得开解者意是有爱渐是无明有二爱尽天及人所不能知诸见无明尽

若内无嗔怒  有有获种稷
彼无恐畏恼  诸天不往见

若内无嗔怒者喜无嗔恚有有获种稷者中有有是谓有于此间有彼无恐畏恼者善修空善明十二因缘乐者四出要乐而成就无恼者无有遗余也财物之忧设有遗余财物之中若得若失亦无愁恼诸天不往见者已取涅槃不见五趣复作是说若内无嗔恚者现嗔恚尽有有获种稷者现其欲尽彼无恐畏恼者善无有忧现愚痴尽诸天不往见者无欲无嗔恚亦无愚痴已所涅槃不见涅槃

人中等正觉  自训专正志
游行梵迹中  常乐心灭息

人中者生于人中等正觉者尽觉知诸法自训者自然具专正志者得三三昧游行梵迹者敬尊法中心常乐灭息者诸三昧心得休息害诸结心得休息而乐其中

众人所敬仰  尽超一切法
诸天亦归命  是谓闻无

众人所敬仰者承事归命尽超一切法者越诸善法犹如超诸偈颂亦度诸不善法诸天亦归命者诸天亦承事归命是谓闻无著者彼从世尊闻佛天人所供养也

一切结过去  于园越园果
于欲出要乐  犹如炼真金

一切结过去者度九结是谓一切结过去复作是说度于三结过去也于园越园果者五欲为园于彼爱尽越诸爱患越诸结越有乐于欲出要者于欲解脱乐初禅复次欲中出要乐净处乐等乐其中是谓于欲出要乐犹如炼真金者如金被炼无有秽垢极妙如是如来已越于欲尽无诸漏

三佛名流布  犹如日除冥
于世第一尊  亦如安明山

三佛名流布者功德声闻世尊四方上下乃至阿迦尼咤天皆闻其声犹如日除冥者如日出时普照世间冥皆为明无不蒙其恩如是世尊已逮正觉以光明普照三界于世第一尊者以此名为尊彼一切为现照明亦如安明者如须弥山王于众山中极高最大世尊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而作偈导

我当说其义  亦不作悕望
一切名龙者  实名为如来

我当说其义者当龙功德亦不作悕望尊因陀摩那作是说是无义语尊摩醯罗作是说不作诸众行或作是说不作怨仇如所说亦无嗔恚而有所作复作是说亦不造恶行一切名龙者实名为如来诸有名龙者于一切中如来最妙龙

能忍不嫉彼  如龙有二足
慇懃修梵行  所行龙余迹

能忍不嫉彼如龙有二足者彼犹龙象前脚已得隐然后身得回如是如来以牢固法身得回转慇懃修梵行所行龙余迹者犹如龙象后脚以得隐然后身得回转如来亦如是贤圣法服曩昔诸如来已得牢固法身得回转

信为大龙象  护为白双牙
念颈智慧头  威仪用法观

信为大龙象者犹如龙象受取皆由鼻如来如是以信弃不善法而摄善法犹如龙象鼻最为要尊昙摩多罗作是颂契经者之重过不得言如来之信更自有因缘一切诸智算数象为大龙犹如龙象受取皆由鼻如来亦如是亲近诸法数亦复分別观有色身清净行如来护亦复如是贤圣八品道清净无尘垢复作是说犹如龙象牙不可移动如来亦如是于四等中受取诸气味便得自在如来牙亦如是勇猛有众相如来亦如是于六善来当有众相好丈夫之才念颈者犹如龙象颈尽取一切诸味如来神足亦复如是一切诸法皆悉普具复作是说犹如龙象颈而扶持头如来亦如是念最为上头智者犹如龙象以头为命如来亦如是以智慧为命复作是说犹如龙象色身之中头最为上如来亦如是法身之中三耶三佛最为上威仪用法观者或作是说此事亦如是二眼用法观犹如龙象左右有两肩如来亦如是有二种等身习出要等身尽出要迹灭不复起复作是说犹如龙象有诸法观速疾而知如来亦如是有众相知众生或作是说犹如龙象心意有众相若步若行皆悉知之如来亦如是于色身中头最为上如来亦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身中最为上或作是说此亦是其事有入法观犹如龙象左右有二肩如来亦如是有二种等习身出要等尽身出要复作是说犹如龙象法观作众相御象知其相如来亦如是亦知其相解众生或作是说犹如龙象意之所念悉能成办若行若住皆悉知之本无如来亦复如是知众生根本或作是说犹如龙象意之所念若行若住皆悉知之本无如来亦如是知众生根相或作是说犹如是知众生根或作是说犹如龙象意之所念若住若行皆悉知之如来亦如是知诸根相亲近诸行于众生中敷演法默然承受奉行展转相应

法藏皆满具  照明除拂去
乐禅出入息  内自善谨慎

法藏皆满具者犹如龙象腹入若干种食皆依仰之如来亦如是法等诸藏依法食照明除拂去者犹如龙象尾拂蚊虻蝇𧎇皆能拂去如来亦如是身中敷演教乐禅出入息内自善谨慎犹如龙象以出入息而养其形常以为乐如来亦如是常以四禅而养其形内方便具足

龙行求茂草  龙住威仪盛
龙卧威仪具  坐亦威仪成
一切龙威成  是谓龙威仪

龙行求茂草者乃至是谓龙威仪者世尊于一切威仪中戒三昧成就得三昧亦成就若威仪成就意食不秽处而不食龙食而量腹命亦不贪意食不秽处秽处而不食者秽处食者何等是有贪意起与邪命俱彼是秽处无秽处者反上事也彼如来除去秽食择无秽食使根充足而无众病犹如膏拊创亦如膏车服众药草无有贪著故曰不贪

以得食断饥  不畜积遗余
受彼信施食  除彼不与取

以得食断饥者草为食覆为衣不畜积遗余不得畜积不露形体得施食才欲存形受彼信施食除彼不与取者以法求取复次当说其要若得遗长次藏贮以为家业彼如来皆悉知除去非行故曰断诸饥渴者也

断诸一切结  亦断诸缚著
彼行在在处  亦无忧畏患

断一切诸结者灭七结也亦断诸缚著者灭三缚也复次本无如来结根使根永尽无缚著起诸照明故曰断诸一切结也如来见诸秽心不染著故曰彼行在在处处也

愚死命有二数  有无怒见家业
善眠寐二比丘  草覆衣一切使

偈揵度第三品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品首

见色无娱娱  无欲及诸贪
况革囊盛粪  使五意移动

见色无娱娱者何以故世尊作是说况革囊盛粪者或作是说现其爱尽天乐天女常无欲于彼况革囊盛粪复次欲断摩诃檀提(梵志)不欲使频至佛所

梵志慢满担  怒烟害为灰
口净心如火  心者火坑藏

梵志慢满者犹如负重担不畏惧于人如是慢所缚不畏惧怒烟者犹如先有烟然后火乃然如是先有怒然后方有教犹如烟乱一切色怒亦如是而乱众色害为灰者犹如灰无用于物如是害亦无用于物也口净者犹如净投火如是舌长益于诸法心者火坑藏者犹如祠火处所如是心为智火所然自动人中明者犹如自第一火

信种自暴露  智慧为耕犁
惭愧心所缚  心手之执杖

信种自暴露者犹如先有萌如是信为道然后行道暴露者暴为闲居犹如茎生得雨润泽如是生善功德以暴润泽智慧为耕犁者犹如集聚耕地如是信成众善功德如是智慧成众善功德耕者结使惭愧者犹如犁𨍮如是惭愧住智慧心缚者三三昧是意缚犹如辐如是三昧犹如不移动手执杖者犹如耕地杖用驱行如是念耕结得善驱

身整口亦整  犹如往求食
实作择去秽  受语而解脱

身整身律仪也口整者口律仪犹如往求食者命命清净也实作择去秽者以智谛耕除诸受语而解脱者犹如耕犁人事办则舍如是等与相应而舍其行诸已灭便有勇猛意

勇猛共二轭  方便获安处
已往不复还  所至无忧畏

勇猛共二轭者犹如牛有力势不舍其轭如是勇猛之力亦不舍其轭方便获安处者有四方便已尽是谓涅槃亦是安隐处勇猛志彼已往不复还者有力势不复还所至无忧畏者已到涅槃诸忧畏患永尽无余

如是耕田作  彼曰甘露果
能忍如是业  一切苦解脱

如是耕田作者作如是修行道也彼曰甘露果涅槃为果能忍如是业者修行此道一切苦解脱者于三界苦而得解脱或作是说道教于彼智慧断诸结使身整口亦整犹如往求食者等语等业等命勇猛共二轭者等方便也念为杖者等念也意缚者等三昧也已说五根彼信种信根也勇猛共二轭精进根也念为杖者念根也意缚者定根也智慧唱导是慧根也

专念巧便求  亦不乐在家
群雁往奔池  尽流除嗔恚

专念巧便求者出家学道专念者系念不移亦不乐在家者不乐处家恩爱之中群雁往奔池尽流除嗔恚者犹如群雁舍大山林无恋慕情如是彼灭于五欲无恋慕情所可用道灭于五欲如所说法之所除况非法也复作是说专念求巧便者常乐闲居坐禅亦不乐在家者不乐于三界众生群雁往奔池尽嗔恚者流为无明所可用道除无明彼道亦除复作是说专念巧便求者而修行道游居意山中亦不乐在家者远离爱著如所说诸痛中爱此是爱也已能舍彼亦不乐爱著群雁往奔池尽流嗔恚者流为六入如所说长者眼为识流彼能灭六入所可用道灭六入者彼道亦灭

诸度江海者  作桥度彼岸
有缚我求度  智者先达岸

诸度江者如所说如瞿昙世尊由异学故往受恒水水神作是说偈河恒萨牢频闹作诸桥诸不得神足或作是说诸受频闹者结为频生死为萨牢如所说由萨罗有是池作诸桥修行道也舍山者灭于五欲缚拔求度者外道求道智者先达岸者说度生死岸复作是说诸度频闹者见谛所断结灭也萨罗者思惟所断结灭也作桥者兴起道也舍山者灭诸缚拔者修学道智者先达岸罗汉度生死岸

不于见健疾  是我之齐限
非行能除往  不染于家累

不于见健疾者等智成就健疾彼不净之见不闻健疾非健疾者能净其边亦欲净于欲慇懃界亦不闻将往何以故不染于家累者彼不随此见

若林柱牢固  于他尽其语
若无欲善根  能仁亦牢固

若林柱牢固者尊者阿那律授决中广说犹如林柱不可移动如是彼尊者若毁骂若叹誉不可移动于他尽其语者语在内若毁骂复有叹誉者善无欲者诸结使尽善根者于三三昧是三昧根能仁亦复牢固者佛声无学智

不二行作讲堂  养妻子非比丘
于众生不改嗔  能仁常护众生

不二行作讲堂者猎师喻中已说不二行作讲堂者猎师所行闲居聚中比丘行聚中聚闲居猎师所为非行比丘护贤行养妻子非比丘猎师及妻子比丘非其行唯自养以法彼于众生不改嗔者猎师不改于杀生能仁常护众生者比丘无有杀意

于前中间后  从他受信施
亦无怨恨心  能仁亦护彼

于前者不食中间者半食后者余食未尽从他受信施比丘得食亦无怨恨心者亦不骂亦不能伤其形不作强颜不是语我不得物终不离此复作是说于前者好微妙食中者中食后者下食从他得信施者从他受信施不说恶语所得恶食处亦不避亦不执语所得恶食处亦不频往彼乞求皆悉遍复作是说恶不能坏其意好不起爱著

有说第一者  夜叉净非
何为此解脱  无余名曰善

有说第一者此夜叉净说犹如此有想无想天何为此解脱者如是无余智者方便说净

饥渴第一病  行为第一苦
如实知是者  涅槃第一乐

饥渴第一病者断手授决中已说彼断手不大苦如饥渴者行为第一苦者彼行有若干种若如实知此者涅槃第一乐能知如是行不成就所作行口彼便有乐复作是说饥渴第一病者常为所缚乃至不可治行为第一苦者如实知之能知此诸行诸行涅槃第一乐者休息为乐无所观为乐永乐复作是说饥渴为第一病者是苦谛也行为第一苦者无明缘行也受诸患是谓习谛也如是实知者是道谛也涅槃第一乐者是尽谛也

惭愧梵志衣  梵志手为净
水常流不住  舌陈为澡𣹉

惭愧梵志衣者尊者大目揵连授决中已说犹如衣裳用覆盖隐处惭愧亦如是覆盖隐处梵志手净者犹如已净祀火我亦如是而修净行去离行水常流不住舌陈为澡𣹉者犹如以澡𣹉荡涤不净器我舌亦如是除去秽行昼夜不休息

祀火有常想  以依内心意
昼夜勤祠祀  律仪不失节

祀火有常想者止观彼然智火以依内心意者自依猗心彼能灭昼夜修行律仪不失节诸根在内彼能思惟心被教训是谓藏匿复作是说隐处者身口意律仪训者诸戒具足复作是说惭愧梵志衣者现善行起梵志手净者水常流不住舌陈为澡𣹉舌善行第二偈谓心善行于三善行名婆罗门

度惭常呵彼  我与况汝要
亦不作非行  当知此非我

度惭者可惭而不惭彼当知不自亲况当亲余者常呵彼者非亲者当知是怨仇而住我所我与汝说要者诸有杂秽慎从众生知此奸秽亦不作非行者诸有亲厚事彼不起恼所作方便当知慎怨家

于欲意不离  念亦无厌足
观彼能离者  彼具智慧足

于欲意不离者菩萨授决中已说乃至意念欲心亦无厌足不能去离彼爱能离者现欲想尽于中次第观彼尽时是说曰彼能离者彼具慧乃足者诸观欲不净彼著爱欲也

谛谛而善见  尊者转叹天

谛谛而善见者谛是苦谛也习谛增上谛是道谛也尽谛复作是说有三谛苦谛习谛道谛增上是尽谛复作是说谛是等谛增上第一义谛

解脱彼此脱  解脱复见缚
贤圣不见脱  解脱于愚惑

一子授决中已说解脱彼此脱者于妄语中解脱为杀所染解脱复见缚者于一害得脱复为他所染也贤圣不得脱者见谛而得解脱于愚惑于缚系彼不得解脱如是断灭见得解脱有常见所缚如是闻念中得解脱如是身见中得解脱为犹豫取缚于贪欲得解脱为色爱所缚于色爱得解脱为无色爱所缚

若于长短中  麁细好恶行
于世不与取  故曰名梵志

若于长短中者答曰长短不成就于彼少有所观便有长也少有所观便有短也此如来教诫语也又麁者亦不成就云何量亦不成就耶答曰于中不说量不可持亦无来者若受不与取彼则麁亦不成就于彼亦不尽有量有清净行亦有少成就诸有清净行成就答曰非以行不与取色于中净不净行彼则成就是广舌教诫之语故曰梵志者具足众行是谓梵志或作是说起诸不与取结诸结尽是婆罗门

不善而有善  当依三佛家
不住益众生  彼曰而依有

不善而有善者于不善中终便生余处彼先灭本想而更得余想常依三佛家者不依母胎不住益众生者于他家命终在母胎长大彼曰而依有意生有是善行

若数于世易  无胜况当世
永灭无烟曀  于中乐不害

满愿子于其中求数者知而灭世者诸入异于彼外不异者是内复作是说异者是天不异者是地狱复作是说异者色无色界相应不异者欲界相应此数是无常苦空无我因果自相遍相无胜况当世者无明见所知如说染著魔所缚息者三火息灭休息常永寂有灭息永烟曀灭现嗔恚所缠尽复作是说现内缘诸结尽无烟曀如所说爱所行也有觉息亦无烟曀如所说有觉亦烟无害者现三害尽无望者现利望命望尽复次现有爱尽能有所越

解脱堕复堕  贪著复来还
已还欢乐处  于善住善处

解脱复堕者解脱者于欲界脱亦脱欲界结使色无色界爱未尽于彼堕堕便生贪著复来还者彼不能展转除尽欲界相应结来住彼于彼方便染著欲界诸结使不能拔离复起欲界结使来至欲界已还欢乐处者谓佛声闻彼已还安隐处无生无病死之患欢乐处者贤圣八品道于善住善乐三昧乐于中游行永还安乐处者复作是说解脱堕复堕者于须陀洹得解脱堕地狱彼堕天贪著复来还欲界爱未尽还来人间还欢乐处者无有恐惧入地狱之忧乐者贤圣之道于善住善者越一切诸结还于涅槃复作说堕复堕者断灭见解脱有常见堕贪著复来还者地狱饿鬼畜生于有常断灭解脱而修行道余者亦如是

见慢起信意  见偈等前后
饥依欲及谛  解脱满愿子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偈揵度第四竟

尊婆须蜜论卷第


校注

菩【大】尊婆须蜜菩【宋】【元】【宫】不分卷【宋】【元】【明】【宫】菩萨所集偈品首=偈揵度首第十四之二【明】 谟【大】赞【宋】【元】【明】【宫】 止【大】山【宫】 善论爱【大】若论处【宋】【元】【明】【宫】 寂【大】〔-〕【宋】【元】【明】【宫】 寂定【大】定寂【宋】【元】【明】【宫】 周【大】害【宋】【元】【明】【宫】 能仁【大】仁能【明】 者【大】普【明】 云【大】去【明】 浮【大】〔-〕【宋】【元】【明】【宫】 女【大】饿【明】 病老【大】老病【宋】【元】【明】【宫】 之【大】名【明】 豹【大】狗【宋】【元】【明】【宫】 不得【大】得不【宋】【元】【明】【宫】 使【大】〔-〕【宋】【元】【明】【宫】 度【大】渡【宋】【元】【宫】 是【大】〔-〕【宋】【元】【明】【宫】 寐【大】*悟【宋】【元】【明】【宫】* 眠【大】寐【明】 是五【大】五是【明】 非【大】作【宋】【元】【明】【宫】 缠【大】缚【宋】【元】【明】【宫】 世【大】出【明】 其【大】此其【宋】【元】【明】【宫】 爱【大】受【宋】【元】【明】【宫】 非四【大】*四非【宋】【元】【明】【宫】* 后【大】复【宋】【元】【明】【宫】 尽【大】〔-〕【宋】【元】【明】【宫】 㸌【大】曤【宋】【元】【明】【宫】 毘【大】尊毘【宋】【元】【明】【宫】 作【大】次【宋】【元】【明】【宫】 麁【大】麁者【宋】【元】【明】 自【大】感【宋】【元】【明】 极【大】然【宋】【元】【明】【宫】 印【大】即【宋】【元】【明】 卷第十四终【明】 偈揵度第二品竟【大】〔-〕【明】 (尊婆首)十一字【大】偈揵度首第十四之三【明】卷第十五首【明】 妬【大】垢【宋】【元】【明】【宫】 住【大】往【宋】【元】【宫】 狩【大】兽【宋】【元】【明】【宫】 保命自知短【大】〔-〕【宋】【元】【明】【宫】 世【大】是【明】 命知足易满【大】〔-〕【宋】【元】【明】【宫】 原【大】源【宋】【元】【宫】 处【大】受【宋】【元】【明】【宫】 脱【大】脱门【宋】【元】【明】【宫】 智【大】知【宋】【元】【明】【宫】 无【大】无有【宋】【元】【明】【宫】 天【大】大【元】【明】 偽【大】为【宋】【元】【明】【宫】 勒【大】*肋【宋】*【元】*【明】*【宫】 舍【大】室【明】 屋【大】屋室【宋】【元】【明】【宫】 法【大】〔-〕【宋】【元】【明】【宫】 忧【大】忧也【宋】【元】【明】【宫】 彼【大】行【宋】【元】【明】【宫】 彼此【大】此彼【宋】【元】【明】 以下宫本断缺 𩌧【大】*膜【宋】*【元】*【明】* 也【大】已【宋】【元】【明】 喜【大】意【宋】【元】【明】 著【大】者【宋】【元】【明】 超【大】越【宋】【元】【明】 炼【大】*练【宋】*【元】*【明】* 越【大】超【宋】【元】【明】 偈【大】唱【宋】【元】【明】 隐【大】*稳【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 当【大】堂【宋】【元】【明】 智者【大】智慧者【宋】智慧智【元】【明】 法【大】于法【宋】【元】【明】 亲【大】觐【宋】【元】 诸【大】语【宋】【元】【明】 善【大】喜【宋】【元】【明】 得【大】行【宋】【元】【明】 拊创【大】传疮【宋】【元】【明】 才【大】我【宋】【元】【明】 次【大】欲【宋】【元】【明】 偈揵度第三品竟【大】〔-〕【明】 (尊婆首)十一字【大】偈揵度首第十四之四【明】 盛【大】*成【宋】【元】* 先【CB】失【大】光【宋】【元】【明】 牙【大】芽【宋】【元】【明】 𨍮【大】轭【宋】【元】【明】 手【大】心手之【宋】【元】【明】 脱【大】脱等【宋】【元】【明】 彼【大】被【宋】【元】【明】 众【大】中【宋】【元】【明】 尽【大】尽流【宋】【元】【明】 源【大】原【宋】【元】【明】 河【大】阿【宋】【元】【明】 盖【大】善【宋】【元】【明】 健【大】*捷【宋】*【元】*【明】* 是【大】见【宋】【元】【明】 齐【大】所【宋】【元】【明】 亦【大】迹【宋】【元】【明】 善【大】若【明】 聚【大】取【宋】【元】【明】 法【大】去【宋】【元】【明】 净【大】智【宋】【元】【明】 若【大】苦【元】【明】 𣹉【大】*盥【宋】*【元】*【明】* 猗【大】倚【宋】【元】【明】 名【大】名曰【宋】【元】【明】 亲【大】观【宋】【元】【明】 慎【大】*顺【宋】*【元】*【明】* 知【大】如【明】 是【大】是是【宋】【元】【明】 恶【大】要【宋】【元】【明】 诫【大】*戒【宋】*【元】*【明】* 是【大】是谓【宋】【元】【明】 当【大】常【宋】【元】【明】 常【大】当【宋】【元】【明】 堕【大】〔-〕【宋】【元】【明】 (尊婆集)八字【大】〔-〕【元】【明】 四【大】十四【宋】【元】【明】 蜜【大】蜜菩萨所集【宋】【元】【明】 十【大】十五【明】
[A1] 孤【大】【碛-CB】弧【丽-CB】
[A2] 见【CB】是【大】
[A3] 秽【CB】[-]【大】
[A4] 覆盖【CB】【丽-CB】盖覆【大】(cf. K28n0963_p0700c23)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10)
关闭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10)
关闭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10)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