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

佛法中修学的道场向来可有二种一种是佛世时代的祗园和竹林精舍等佛常聚集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或百万人俱在那裡谈经说法坐禅行道等于现在的丛林还有一种是阿兰若亦作阿兰那金刚经所谓『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是佛赞须菩提尊者能在山林幽深之处乐修寂静之行阿兰若译云寂静处即行者依山林而住经行静坐对佛法的理趣作深细精微的思察息除妄想攀缘的散心渐渐引生禅定由禅定而开發智慧便可见悟到人生宇宙诸法的真理

我今日到了这在山林中的大光园感觉得城市中的尘氛和烦嚣不求其洒脱而自洒脱动乱的身心不求其寂静而自寂静正如入了阿兰若处一样所以各位若闻佛法以后在山林中对于佛理思维观察常常体验于日用的生活上久而久之就可以调练三业收摄六根那末日常起心动念之间自然不期然地念念与佛理相应了

学了佛的人不论在家和出家在山林静处做修养的工夫当然是很要紧的尤其是住持的僧宝要想成为真正住持佛教的僧宝其修学的程序应该在未出家前具有普通教育的知识闻佛法后發生普通的信解然后出家受具修习几年律仪身心由收摄而驯伏再进一步对教理作较深切的研究五六年先作广博的涉猎后求专精的深入由此对教理有相当的或深刻的研究再參访山林中的真修实行者依止为善知识从闻慧而起思慧由思慧而起修慧根据理解把身心去体验印证一番如此对三学有相当的成就由解起行由行证理才可成为一个真正弘扬佛法的住持僧我觉得今后要把佛法建立在现代这种由修养成功的僧材是很需要的虽然不能完全做到终要有若干人能修养有成方可建立今后的佛法

到了这裡觉得正是适合养成弘扬佛法的僧宝的阿兰若所以很希望对于修阿兰那行都能勇猛精进阿兰那行的原意是集合极少数人在山林中做修心养道的工夫衣食器具都要极其简单使生活朴实化清洁化各个阿兰若处的地址不宜距离太远亦不宜太近同时还需要一个总集合处大家遇有经教上的不解或修行上的困难可会齐一起请导师指示但不需要天天听讲可于十天半月聚会听讲一次作修学上的互相切磋行持上的互相砥砺得益自然很大而平常则依然分居各处各自修持佛世时代的佛弟子们有时分住各处各自修持有时共同集合布萨说戒就是这种意义现今大埔墟有这个大光园实在是很适宜修阿兰那行的即如上所说阿兰若处所应具备的条件皆已具足完备如此处可为总集合处其他各处为分散净居之处在经教方面的研究已有藏经可作參考在指导师方面则有海仁法师等所以各位生活于此地应生希有难遭之想恭敬虔诚之心勇猛精进求阿兰那行的进步和成就养成优美的住持佛教的僧众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三编 三乘共学(卷9)
关闭
第三编 三乘共学(卷9)
关闭
第三编 三乘共学(卷9)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