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文句科第五

  • ○二明近由(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二)
      • 初请转半字法轮(三)
        • 初受请
        • 二正转(文句)(二)
          • 初辨不明六度所以
          • 二三转下正释(三)
            • 初释三转(二)
              • 初略辨三转之相
              • 二亦将下辨诸门略示同意(四)
                • 初约所对(二)
                  • 初对四法
                  • 二亦对下对三道
                • 二为声下约所为
                • 三何故下明三转意
                • 四问初下料简(二)
                  • 初问
                  • 二为生下答
            • 二十二下释十二行(二)
              • 初双标两门
              • 二教十下正释(六)
                • 初略释
                • 二又教下判能所
                • 三十二下判轮非轮
                • 四若作下判教行
                • 五教轮下判名体宽狭
                • 六或通下判通別(二)
                  • 初判
                  • 二今就下正释
            • 三所不下简不能转(二)
              • 初略示其人(二)
                • 初正示人
                • 二夫转下明不转意
              • 二有解下通辨大小通別(四)
                • 初明一代卷舒
                • 二小乘下辨一代体
                • 三十二下辨名体同异
                • 四又三下辨通別(三)
                  • 初约因缘(二)
                    • 初对三人
                    • 二无生下明卷舒
                  • 二又三下约四谛
                  • 三又六下约六度(四)
                    • 初明通小
                    • 二摄大下明通凡
                    • 三若尔下释疑
                    • 四阿毗下引小证通
        • 三闻法得道
      • 二请转废半明满字法轮(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七)
          • 初出家
          • 二请法
          • 三所将亦出家
          • 四佛受请
          • 五时众有解不解
          • 六时节
          • 七说已入定
  • ○二正结缘(二)
    • 初分科示意
    • 二释经(二)
      • 初法说结缘(三)
        • 初明昔日共结缘(四)
          • 初知佛入定
          • 二王子覆讲
          • 三众得利益
          • 四定起称叹(二)
            • 初正称叹菩萨
            • 二劝物亲近(二)
              • 初劝亲近
              • 二释观意
        • 二明中间更相值遇(文句)(二)
          • 初释相值所以
          • 二问答奢促
        • 三明今日还为说法华(二)
          • 初结会古今(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结师古今
              • 二会弟子古今(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会现在(四)
                    • 初住三菩提
                    • 二住声闻
                    • 三释退住意
                    • 四正结古今
                  • 二会未来(二)
                    • 初正会
                    • 二释疑
          • 二明还说法华(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三)
              • 初时众清净
              • 二正说法华
              • 三释前开三意
      • 二譬说结缘(文句)(三)
        • 初分科示意
        • 二问此下问答(二)
          • 初问答
          • 二问答
        • 三五百下依文解释(经文)(二)
          • 初开譬(二)
            • 初导师譬(五)
              • 初五百由旬譬(文句)(二)
                • 初出旧解(六)
                  • 初正出旧解(五)
                    • 初第一师(二)
                      • 初述
                      • 二今谓下破
                    • 二又有下第二师(二)
                      • 初述
                      • 二有人下破(二)
                        • 初引他人难
                        • 二大论下引证二种生死
                    • 三有人下第三师(三)
                      • 初叙古
                      • 二难者下他人譬
                      • 三今谓下今破
                    • 四有人下第四师(二)
                      • 初述
                      • 二此取下破(二)
                        • 初正破(三)
                          • 初破前所引
                          • 二难云下引今文难
                          • 三若五下纵难
                        • 二此中下今家略解
                    • 五有人下第五师(二)
                      • 初述
                      • 二凡夫下破(三)
                        • 初今家杂例
                        • 二大品下立通义非实
                        • 三大品下引大品辨非
                  • 二凡夫下今家杂列所过
                    • 无別文
                  • 三大品下示大品合二乘为一百
                    • 无別文
                  • 四大品下示大品未明化城
                    • 无別文
                  • 五既未下料简(四)
                    • 初问答大品不论宝所(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明大品论宝所
                        • 二下文下今经明化城
                        • 三又名下明二乘住化城同別(二)
                          • 初双标
                          • 二同出下双释(二)
                            • 初释同
                            • 二別开下释別
                    • 二火宅下问答车三城二(二)
                      • 初问
                      • 二三根下答
                    • 三何故下问答凡三圣二(四)
                      • 初问
                      • 二此引下答
                      • 三若尔下征
                      • 四佛道下释
                    • 四问二下问答菩萨无难(二)
                      • 初问
                      • 二云云下答(三)
                        • 初以通教答
                        • 二大论下辨通教意
                        • 三此经下明圆异通
                  • 六人师下结
                • 二今依下正释(三)
                  • 初约果报处释
                  • 二但佛下约烦恼因释
                  • 三入空下约三观释
              • 二险难恶道譬
              • 三若有多众譬
              • 四至珍宝处譬
              • 五一道师譬
            • 二将导譬○
          • 二合譬○
  • ○二将导譬(二)
    • 初分科示意
    • 二释文(三)
      • 初所将人众譬
      • 二中路懈退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退大(三)
            • 初中路懈退
            • 二白导师言
            • 三不能复进
          • 二接小(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四)
              • 初多方便譬
              • 二伤其失宝譬
              • 三化作大城譬(二)
                • 初正作化
                • 二正说化(文句)(二)
                  • 初约三转
                  • 二前至下释宝所亦可得去(三)
                    • 初今文正释
                    • 二一说下引他人解(二)
                      • 初第一解(二)
                        • 初他人解
                        • 二尔下今文判
                      • 二又说下第二解(二)
                        • 初他人譬
                        • 二大品下今引二经判
                    • 三但于下释出其意(三)
                      • 初明法华前未说
                      • 二若论下明宿世应有
                      • 三今现下明开显得说
              • 四入城譬
      • 三灭化引至宝所譬(文句)(二)
        • 初引他解(二)
          • 初标
          • 二大经下释(二)
            • 初引大经三文释
            • 二然过下约三义释(四)
              • 初列三义
              • 二菩提下释三义
              • 三下文下引今文证
              • 四何故下问答
        • 二尔时下今正释(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文)(二)
            • 初知息
            • 二引向宝所(文句)(四)
              • 初总举譬合法
              • 二宝所下释宝所(二)
                • 初约极果释
                • 二若分下约分真释(二)
                  • 初释
                  • 二大经下并判
              • 三宝处下释处在近
              • 四旧问下问答料简(二)
                • 初问答有无三一动静(二)
                  • 初问
                  • 二答(三)
                    • 初释旧答(三)
                      • 初答有无(二)
                        • 初譬
                        • 二就理下法
                      • 二车三下答三(二)
                        • 初譬
                        • 二理教下法
                      • 三三家下答动静
                    • 二难云下难旧答
                    • 三今明下今正解(三)
                      • 初略斥旧(三)
                        • 初斥有无(三)
                          • 初约众生释
                          • 二约佛下约佛智释
                          • 三化城下对上二周论同异
                        • 二三车下斥三一
                        • 三问化下斥动静(二)
                          • 初问答
                          • 二问答
                      • 二权智下约智广破(三)
                        • 初斥有无
                        • 二权智下破三一
                        • 三权智下破动静
                      • 三作如下结斥
                • 二问答五处开显何异(二)
                  • 初问
                  • 二答
  • ○二合譬(二)
    • 初分科
    • 二正合(二)
      • 初正合(二)
        • 初合导师譬(五)
          • 初合第五导师
          • 二合第三若有多众
          • 三合第二验难恶道
          • 四合第一五百由旬
          • 五合第四至珍宝处
        • 二合将导譬(二)
          • 初分科
          • 二正合(三)
            • 初合所将人众
            • 二合中路懈退(二)
              • 初合退大(三)
                • 初合中路懈退
                • 二合白导师言
                • 三合不能复进
              • 二合接小(三)
                • 初多诸方便
                • 二合伤其失宝
                • 三合化作大城
            • 三合灭化引至宝所(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合知息
                • 二合引向宝所
      • 二举譬帖合(二)
        • 初牒接退譬合施三
        • 二牒灭化譬合显一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二)
      • 初颂结缘由(二)
        • 初颂远由(二)
          • 初颂大通成道(三)
            • 初颂第二成道前事
            • 二颂第三正成道
            • 三颂第五请转法轮
          • 二颂十方梵请法(二)
            • 初颂威光动耀
            • 二颂十方梵请(二)
              • 初颂东方
              • 二总颂九方
        • 二颂近由(二)
          • 初颂请转半字法轮(二)
            • 初分科
            • 二释颂(三)
              • 初颂受请
              • 二颂正转
              • 三颂闻法得道
          • 二颂请转半满字法论(五)
            • 初颂第一出家
            • 二颂第二请转大乘
            • 三颂第三二万劫
            • 四颂第四佛受请
            • 五颂第七说已入定
      • 二颂正结缘(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法说(三)
            • 初颂昔日共结缘(三)
              • 初颂知佛入定
              • 二颂王子覆讲
              • 三颂众得利益
            • 二颂中间更相值遇
            • 三颂今还说法华(二)
              • 初颂结会古今
              • 二颂还说法华(二)
                • 初颂时众清净
                • 二颂还说法华
          • 二颂譬说(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开譬(二)
                • 初颂导师譬(五)
                  • 初颂第二险难恶道
                  • 二颂第三若有多众
                  • 三颂第一五百由旬
                  • 四颂第五有一导师
                  • 五颂聪达
                • 二颂将导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所将人众
                    • 二颂中路懈退(二)
                      • 初颂退大
                      • 二颂小接(四)
                        • 初颂第二伤其失宝
                        • 二颂第一多诸方便
                        • 三颂化作大城(二)
                          • 初颂化作(文句)(二)
                            • 初法门释
                            • 二观心释
                          • 二颂说化
                        • 四颂入城
                    • 三颂灭化引至宝所(二)
                      • 初颂知息
                      • 二颂引向宝所
              • 二颂合譬(二)
                • 初颂正合(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导师
                    • 二颂合将导(二)
                      • 初颂合中路懈退(二)
                        • 初合退大
                        • 二合小接
                      • 二颂合灭化引至宝所(二)
                        • 初颂合知息
                        • 二颂合引向宝所
                • 二颂举譬帖合
  • ○二两品授记(二)
    • 初授千二百记(三)
      • 初释品题
      • 二分科
      • 三入文解释(二)
        • 初授满愿记(二)
          • 初叙默然解(二)
            • 初叙得解欢喜(二)
              • 初叙得解由(四)
                • 初闻法譬二周开三显一
                • 二闻授五大弟子记
                • 三闻宿世结缘之事
                • 四佛诸佛观久远若今日
              • 二叙得解欢喜(二)
                • 初明内解欢喜
                • 二明外形恭敬
            • 二叙默念领解(二)
              • 初明默念解
              • 二明默求發迹请记
          • 二如来述记(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长行(二)
                • 初述本迹(三)
                  • 初就释迦世行因發迹(三)
                    • 初举示其人
                    • 二总标本迹章(二)
                      • 初标迹
                      • 二标本
                    • 三別释本迹(二)
                      • 初別释迹中助宣半满法
                      • 二別述本地功德
                  • 二约过去佛世行因显本
                  • 三就三世佛所修因行满
                • 二与授记(七)
                  • 初明因圆
                  • 二明果满
                  • 三明国土广净(五)
                    • 初明国大严净
                    • 二明纯是善道
                    • 三明人天福慧
                    • 四明菩萨声闻甚多
                    • 五总结
                  • 四明国劫名字
                  • 五明佛寿量
                  • 六明法住大久
                  • 七明灭后供养舍利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發迹(二)
                    • 初颂总發诸声闻迹(五)
                      • 初标已得垂迹之法
                      • 二明垂迹之由
                      • 三明垂迹利益
                      • 四明内怀大外现小
                      • 五指略抑广
                    • 二發愿满迹(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显过去本
                        • 二颂三世佛所行因
                  • 二颂授记(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颂因圆
                      • 二颂果满
                      • 三颂第四劫国名字
                      • 四颂第三国土广净
        • 二授千二百记○
    • 二授二千记○
  • ○二授千二百记(三)
    • 初念请
    • 二与记(二)
      • 初长行(三)
        • 初总许千二百
        • 二別授陈如
        • 三別授五百
      • 二偈颂(二)
        • 初颂陈如及五百
        • 二颂总授一切声闻记
    • 三领解(二)
      • 初长行(二)
        • 初经家叙欢喜(二)
          • 初得解欢喜(二)
            • 初明内心欢喜
            • 二明外形恭敬
          • 二愧昔不解
        • 二自陈领解(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法说(二)
              • 初得少为足
              • 二责根钝难悟
            • 二譬说(二)
              • 初略譬(二)
                • 初略举譬况
                • 二释无智意
              • 二正举譬(二)
                • 初分科对辨
                • 二释(二)
                  • 初开譬(二)
                    • 初醉酒譬(三)
                      • 初系珠譬
                      • 二醉卧不觉譬
                      • 三起已游行譬
                    • 二亲友觉悟譬(三)
                      • 初诃责譬
                      • 二示珠譬
                      • 三劝贸譬
                  • 二合譬(二)
                    • 初合醉酒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合系珠
                        • 二合醉卧不觉
                        • 三合起已游行
                    • 二合亲友觉悟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合诃责
                        • 二合示珠
                        • 三合劝贸
      • 二偈颂○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欢喜(二)
        • 初颂得解欢喜
        • 二颂愧昔不解
      • 二颂自陈领解(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法说
          • 二颂譬说(二)
            • 初颂略譬
            • 二颂正举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开譬(二)
                  • 初颂舍宝不知
                  • 二颂亲友觉悟
                • 二颂合譬(二)
                  • 初颂合舍宝不知
                  • 二颂合亲友觉悟
  • ○二授二千记(三)
    • 初释品题
    • 二分科
    • 三入文解释(二)
      • 初请记(二)
        • 初二人请(二)
          • 初默念
          • 二發言(二)
            • 初引例
            • 二望引
        • 二二千请
      • 二授记(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记二人(二)
            • 初记阿难(五)
              • 初长行
              • 二偈颂
              • 三八千菩萨生疑
              • 四如来發迹释疑
              • 五阿难显本述叹
            • 二记罗睺罗(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
          • 二记二千(三)
            • 初长行
            • 二偈颂
            • 三得记欢喜
  • ○第三迹门流通(文句)(三)
    • 初释法师品题(二)
      • 初总释(二)
        • 初释五法师(二)
          • 初出经论辨离合有无(二)
            • 初依今经列五法师
            • 二大论下出异释名对今辨离合有无
          • 二別论下判释通別结品名(二)
            • 初分自他以別师位
            • 二通论下舍別从通
        • 二减数释(四)
          • 初束五为四
          • 二若束下束四为三(三)
            • 初约三业释(二)
              • 初正释
              • 二別论下判通別
            • 二又是下约三门释(二)
              • 初正释
              • 二別论下判通別
            • 三又读下约三法释(二)
              • 初正释
              • 二如来下判通別
          • 三又束下束三为二
          • 四又束下束二为一(二)
            • 初正释(二)
              • 初通对三法
              • 二別意下別对三法(二)
                • 初別对(九)
                  • 初对善恶荡相
                  • 二又慈下对福慧
                  • 三又慈下对斥偏邪
                  • 四又慈下破四魔
                  • 五又慈下明具二严
                  • 六慈认下约譬立破
                  • 七又慈下约体用
                  • 八出三下约三谛
                  • 九经言下引经释
                • 二若论下指广
            • 二问何下料简(三)
              • 初约事释
              • 二又事下约事理合释
              • 三又约下单约理释
      • 二別释(二)
        • 初因缘释
        • 二凡多下约教释
    • 二前下科分(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正科分斥旧
    • 三若下依文解释(四)
      • 初法师宝塔两品明弘经功深福重(二)
        • 初法师品释尊自说弘经功福今觅流通(二)
          • 初叹美五种法师能持法人(二)
            • 初禀道弟子门功福深重(二)
              • 初佛世弟子(二)
                • 初辨意分科
                • 二释(二)
                  • 初简出人类
                  • 二如下简出得记之缘(文句)(二)
                    • 初略释
                    • 二闻一下广释(二)
                      • 初释闻一句一偈(二)
                        • 初释闻句偈与记(三)
                          • 初约因缘释以例中上
                          • 二见实下引见实对今经辨异
                          • 三旧云下略破古
                        • 二一偈下释句偈义(三)
                          • 初引论释
                          • 二观心下约观释
                          • 三若取下约今经释
                      • 二一念下释一念随喜(二)
                        • 初正释(二)
                          • 初总释
                          • 二随喜下別释(二)
                            • 初标
                            • 二若闻下释(二)
                              • 初正释(二)
                                • 初约竖释
                                • 二又若下约横释
                              • 二即横下融通
                        • 二故大下引证
              • 二灭后弟子(二)
                • 初出弟子类
                • 二明功报
            • 二授道师门功深福重(文句)(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长行(二)
                  • 初別(二)
                    • 初明现世(二)
                      • 初若下明下品师(二)
                        • 初明师相
                        • 二药下明功报
                      • 二何下明上品师(二)
                        • 初明师相
                        • 二药下明功报
                    • 二明未来(二)
                      • 初若下明下品师(二)
                        • 初明师相
                        • 二当知下明功报
                      • 二何下明上品师
                  • 二总(二)
                    • 初明逆者得罪
                    • 二明顺者得福
                • 二偈颂(文句)(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奖劝自行利他
                    • 二颂师门总別(二)
                      • 初颂別(二)
                        • 初颂现世(二)
                          • 初若下颂下品师(二)
                            • 初颂师相
                            • 二颂功报
                          • 二诸下颂上品师(二)
                            • 初颂师相
                            • 二颂功报
                        • 二颂未来(二)
                          • 初超颂上品师(二)
                            • 初颂师相
                            • 二颂功报
                          • 二追颂下品师(二)
                            • 初颂师相
                            • 二颂功报
                      • 二总颂(二)
                        • 初颂逆者得罪
                        • 二颂顺者得福
                    • 三叹经尊妙
          • 二叹美所持之法又示弘经方轨(文句)
        • 二宝塔品多宝分身且证且助劝觅流通○
      • 二达多一品引往弘经彼我兼益证功深福重○
      • 三持品忍力成者此土弘经新得记者他土弘经(文句)
      • 四安乐行一品明初依始心弘经方轨○
  • ○二叹所持之法及弘经方法(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长行(二)
        • 初叹经法(五)
          • 初约法叹(文句)(五)
            • 初释已今当说(二)
              • 初牒经
              • 二有师下解释(三)
                • 初述他解
                • 二经叹下破
                • 三今初下今正解(二)
                  • 初列三时在法华外
                  • 二大品下明三时不及法华
            • 二秘要下释秘要之藏
            • 三不可下释不可分布
            • 四从昔下释从昔已来未曾显说
            • 五如来下释在日犹多怨嫉
          • 二约人叹
          • 三约处叹
          • 四约因叹
          • 五约果叹(二)
            • 初分科
            • 二释(五)
              • 明近果(文句)(二)
                • 初总释
                • 二则有下別释(四)
                  • 初列二文
                  • 二今言下简取初意
                  • 三又望下释近当体
                  • 四今以下消文正意
              • 二明开譬(文句)(二)
                • 初今师释(二)
                  • 初列二门
                  • 二观门下解释(二)
                    • 初观门(二)
                      • 初总明观
                      • 二依通下历教明观(三)
                        • 初通观
                        • 二別观下別观
                        • 三圆观下圆观
                    • 二次约下教门(二)
                      • 初总释
                      • 二三藏下历四味释
                • 二有人下引古释(五)
                  • 初正引古释(二)
                    • 初引三家
                    • 二生师下引二家
                  • 二有人下引他破
                  • 三寻经下今师和会
                  • 四问答料简(二)
                    • 初问答余经远(二)
                      • 初问
                      • 二答
                    • 二问答般若远(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约共菩萨
                        • 二夫般下重顺问答
                  • 五既是下结
              • 三合譬
              • 四释近(文句)(二)
                • 初正约开显释(三)
                  • 初释菩萨菩提
                  • 二开方下释开示(三)
                    • 初引古料简(二)
                      • 初引古释(三)
                        • 初光宅师(二)
                          • 初出光宅解
                          • 二私谓下章安破
                        • 二河西道朗师(二)
                          • 初出道朗解
                          • 二私谓下章安许
                        • 三有人下第三师(二)
                          • 初引古解
                          • 二私谓下章安破
                      • 二问答料简(三)
                        • 初问答当体能通(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正答(二)
                              • 初答具二门(二)
                                • 初正答方便具二门(二)
                                  • 初出二门义
                                  • 二此二下释二门开闭相(二)
                                    • 初标
                                    • 二昔不下释(二)
                                      • 初明当体
                                      • 二二者下明能通
                                • 二实相下兼示真实具二门(二)
                                  • 初标
                                  • 二一当下释(二)
                                    • 初明当体
                                    • 二二能下明能通
                              • 二刘虬下引同
                            • 二有人下破古(二)
                              • 初他人解(二)
                                • 初列三门
                                • 二如以下释
                              • 二私谓下章安破
                        • 二问答不互为门(二)
                          • 初问
                          • 二此有下答(二)
                            • 初约四句释
                            • 二如名下引例释
                        • 三问答不互相显(二)
                          • 初问
                          • 二此亦下答(三)
                            • 初对释(二)
                              • 初标
                              • 二言昔下正释(二)
                                • 初示非
                                • 二破此下正释
                            • 二三下结判
                            • 三以因下修姓相显
                    • 二有人下引古约十五门释
                    • 三今释下今师正解
                  • 三若不下释深远无人能到
                • 二又作下约三慧释
              • 五简非
        • 二示方轨○
      • 二偈颂○
  • ○二示方轨(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示方法(三)
        • 初标章门
        • 二解释
        • 三劝修
      • 二明利益(二)
        • 初分科
        • 二释(五)
          • 初遣化人
          • 二遣化四人
          • 三遣八部
          • 四见佛身
          • 五与总持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总劝
      • 二颂长行(二)
        • 初颂叹经法(二)
          • 初颂开譬
          • 二颂合譬
        • 二颂示方轨(二)
          • 初颂示方轨(三)
            • 初颂标章
            • 二颂解释
            • 三颂劝修
          • 二颂明利益(六)
            • 初总明五事利益
            • 二颂第二遣四众
            • 三颂第一遣化人
            • 四颂与总持
            • 五颂见佛身
            • 六颂遣八部
      • 三结劝
  • ○二宝塔品多宝分身且证且助劝觅流通(二)
    • 初释品题(文句)(三)
      • 初约因缘释(二)
        • 初正释(四)
          • 初世界(四)
            • 初翻名辨有无
            • 二阿含下明能表
            • 三经云下明所表
            • 四此塔下结
          • 二璎珞下为人(四)
            • 初格量生身舍利
            • 二又问下释难(二)
              • 初立难
              • 二佛言下答
            • 三今经下格量今经力大
            • 四从地下结
          • 三北地下对治(三)
            • 初引古释
            • 二此乃下今破
            • 三此塔下结
          • 四地师下第一义(三)
            • 初引地师解
            • 二释论下证地师非
            • 三师言下引南岳斥
        • 二此四下结
      • 二塔出下约教本迹释(二)
        • 初双标两义
        • 二证前下释出两意(四)
          • 初正释(二)
            • 初明塔出(二)
              • 初证前明约教(二)
                • 初约真实(三)
                  • 初示三周
                  • 二若略下辨广略
                  • 三又证下示流通
                • 二平等下约大慧(四)
                  • 初问
                  • 二释论下答
                  • 三如一下譬
                  • 四当知下结二文意同
              • 二起后下起后明本迹(二)
                • 初明起后之由
                • 二久远下明能起所表
            • 二又塔下明塔在空(二)
              • 初证前明约教
              • 二修得下起后明本迹
          • 二若塔下辨同异
          • 三若塔下引显密
          • 四今取下释妨
      • 三观心下约观心释(三)
        • 初约三身各明能表所表
        • 二由多下约三身总明能表所表
        • 三普贤下引证
    • 二入文释○
  • ○二入文释(二)
    • 初分科斥非
    • 二释(二)
      • 初长行(三)
        • 初明多宝踊现(六)
          • 初塔现之相
          • 二诸天供养
          • 三多宝称叹
          • 四时众惊疑(二)
            • 初得法喜
            • 二疑怪
          • 五大乐说问(三)
            • 初问何因有此塔
            • 二问何故塔从地出
            • 三问何故發是音声
          • 六如来为答(三)
            • 初答第二问
            • 二答第一问
            • 三答第三问
        • 二明分身远集(二)
          • 初分科
          • 二释(七)
            • 初乐说请见多宝
            • 二应集分身
            • 三乐说请集
            • 四放光远召
            • 五诸佛同来
            • 六严净国界(三)
              • 初变娑婆
              • 二变二百那由他
              • 三变二百那由他
            • 七与欲开塔(二)
              • 初分科
              • 二释(五)
                • 初诸佛问讯说欲
                • 二释迦举开塔
                • 三四众皆同见闻
                • 四二佛分座而坐
                • 五四众请加
        • 三明释迦唱慕(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大声唱慕
            • 二明付嘱时至
            • 三明付嘱有在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多宝灭
          • 二颂分身集
          • 三颂释迦付嘱(二)
            • 初举三佛以劝流通(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慕觅其人
                • 二举三佛以劝持经
                • 三释劝意
            • 二举难持法以劝流通(二)
              • 初正举劝(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诫劝
                  • 二正举难持以劝流通(六)
                    • 初举能说难
                    • 二举书持难
                    • 三举暂读难
                    • 四举为一人说难
                    • 五举问义难
                    • 六举奉持难
                  • 三释难持意
              • 二释劝意(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重慕持经人
                  • 二明能持诸佛喜叹
                  • 三明能持即成胜行
  • ○二提婆达多品引往弘经彼我兼益证功深福重(二)
    • 初释品题(文句)(三)
      • 初释注文
      • 二宝唱下引古明品阙续(二)
        • 初明译人品数(二)
          • 初总标
          • 二昙摩下別释(二)
            • 初明法护
            • 二鸠摩下明罗什
        • 二长安下明阙续(三)
          • 初明阙品所以
          • 二梁有下明古德续品
          • 三晚以下引证无失
      • 三提婆下翻名释义(二)
        • 初约因缘释
        • 二若作下约本迹释
    • 二入文释(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二)
        • 初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三)
          • 初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二)
            • 初长行(四)
              • 初明求法时节
              • 二正明求法(二)
                • 初明發愿
                • 二明修行(二)
                  • 初明欲满檀那
                  • 二明为满般若
              • 三明求得法师
              • 四明受法奉行
            • 二偈颂(五)
              • 初颂求法时节
              • 二颂正求法
              • 三颂求得法师
              • 四颂受法奉行
              • 五结证劝信
          • 二结会古今(二)
            • 初正结会古今
            • 二明师弟功报俱满(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明弟子因报已满(三)
                  • 初明因满(文句)(四)
                    • 初藏教(二)
                      • 初正释(二)
                        • 初略释(二)
                          • 初直明六相
                          • 二又若下束十善为六度
                        • 二菩萨下分別(二)
                          • 初标
                          • 二一对下释(三)
                            • 初对治
                            • 二二谓下相生
                            • 三三谓下约果报
                      • 二如是下结
                    • 二若施下通教(二)
                      • 初正释
                      • 二如此下结
                    • 三若言下別教(二)
                      • 初正释(二)
                        • 初明十利
                        • 二四事下明四年
                      • 二此是下结
                    • 四月藏下圆教(二)
                      • 初责世俗心
                      • 二何者下依第一义(三)
                        • 初正释
                        • 二华严下引证
                        • 三如此下结
                  • 二明果圆(文句)(二)
                    • 初明三十二相(二)
                      • 初明藏教
                      • 二空无下明后三教
                    • 二八十下明八十种好(二)
                      • 初正释
                      • 二若分下约教例相
                  • 三结证由通经益
                • 二明法师妙果当成(三)
                  • 初明正果成
                  • 二明化度
                  • 三明灭后利益
          • 三劝信
        • 二明今日文殊通经龙女作佛(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明文殊通经(五)
              • 初明智积请退
              • 二明释尊止之
              • 三文殊寻来
              • 四智积问
              • 五文殊答(二)
                • 初分科
                • 二释(七)
                  • 初利益甚众
                  • 二蒙益者集证
                  • 三皆文殊所化
                  • 四本声闻人
                  • 五今闻实教
                  • 六文殊结益
                  • 七智积偈叹
            • 二明利益(二)
              • 初分科
              • 二释(九)
                • 初文殊自叙
                • 二智积问
                • 三答
                • 四智积別教为疑
                • 五龙女明圆释疑(二)
                  • 初经家叙现申敬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明持经得解
                      • 二明成就二身
                      • 三引佛为证
                • 六身子狭三藏权难(二)
                  • 初总难信
                  • 二释出五碍
                • 七龙女以一实除疑(二)
                  • 初献珠表得圆解
                  • 二正示圆果
                • 八时众闻见得益(二)
                  • 初明见闻
                  • 二人天欢喜
                • 九智积身子信伏
  • ○三持品忍力成者此土弘经新得记他土弘经(三)
    • 初释品题
    • 二分科
    • 三入文释(二)
      • 初明受持(文句)(二)
        • 初释(三)
          • 初二万菩萨奉命此土持经
          • 二五百八千声闻發誓他国流通
          • 三请尼请记(四)
            • 初摩诃波阇波提请记(二)
              • 初请
              • 二与记
            • 二耶输陀罗请记(二)
              • 初请
              • 二与记
            • 三诸尼领解
            • 四诸尼發誓
        • 二问下问答
      • 二明劝持(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长行(五)
            • 初佛眼视
            • 二菩萨请告
            • 三佛默然
            • 四菩萨知意
            • 五發誓通经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被忍衣弘经(三)
                • 初总论时节明著衣
                • 二別明所忍之境(三)
                  • 初通判邪人
                  • 二明道门增上慢者
                  • 三明僭圣增上慢者(文句)(二)
                    • 初出正行
                    • 二佛灭下辨邪
                • 三明著衣意(文句)(四)
                  • 初藏教
                  • 二毗婆下通教
                  • 三十七下別教
                  • 四今经下圆教
              • 二入室弘经
              • 三坐座弘经
              • 四总结请加
  • ○四安乐行品明初依始心弘经方轨(二)
    • 初释品题(文句)(四)
      • 初以义总释(二)
        • 初标列
        • 二事者下释(二)
          • 初略释(三)
            • 初依事
            • 二附文下附文(二)
              • 初附上品
              • 二住忍下附当品
            • 三又法下法门(二)
              • 初标列
              • 二不动下释(三)
                • 初释安
                • 二乐者下释乐
                • 三无行下释行
          • 二今更下广释(三)
            • 初依事(二)
              • 初正释
              • 二经七下结品意
            • 二更广下附文(三)
              • 初立能趣所趣
              • 二行有下释能趣行(十)
                • 初列三行
                • 二止行下释
                • 三总此下结对境行
                • 四境称下结归品名
                • 五大论下引证归境
                • 六因时下判位
                • 七因名下判因果名异
                • 八又因下判因果辨化用
                • 九如此下总结
                • 十此行下会异(二)
                  • 初总会
                  • 二別亦下別会
              • 三料简(二)
                • 初问
                • 二答
            • 三广法下法门
      • 二此品下明四行来意(二)
        • 初明深行不须
        • 二若初下明始行须
      • 三此安下明四行次第(四)
        • 初明不次第
        • 二今且下寄前品明次第
        • 三若约下约行次第
        • 四虽作下约行不次
      • 四四安下明四行体具(三)
        • 初出古释
        • 二南岳释
        • 三天台下明今解(二)
          • 初标
          • 二身业释(二)
            • 初释身业(三)
              • 初明有所离
              • 二有止下具三方轨
              • 三止行下具足三德(二)
                • 初明具德
                • 二恩德下明相生
            • 二余口下例释
    • 二入文释○
  • ○二入文释(二)
    • 初问(二)
      • 初叹前品深行
      • 二问浅行弘经
    • 二答(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标四行章门
        • 二解释修行方法(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身安乐(二)
              • 初释方法(二)
                • 初长行(二)
                  • 初标行近
                  • 二释行近(文句)(三)
                    • 初分科
                    • 二或云下叙古释(二)
                      • 初叙古
                      • 二私谓下章安破(五)
                        • 初总別破(二)
                          • 初別破二家
                          • 二若两下总判三家互失
                        • 二然行下立理破
                        • 三又行下引义破
                        • 四又忍下约行破
                        • 五若尔下征起释疑
                    • 三今约下今依文正解(经文)(二)
                      • 初释行处(文句)(二)
                        • 初总标
                        • 二一直下別释(三)
                          • 初约一法释(二)
                            • 初标一法
                            • 二一谛下正释(五)
                              • 初列功能
                              • 二一切下释三行(三)
                                • 初明一切所归(二)
                                  • 初消经
                                  • 二结名
                                • 二为一下为一切作本(二)
                                  • 初消经
                                  • 二结名
                                • 三徧无下徧无分別(二)
                                  • 初消经
                                  • 二结名
                              • 三无三下对处结名
                              • 四如此此下明与前品三法义合
                              • 五是名下总结
                          • 二二约下约二法释(四)
                            • 初标
                            • 二二忍下会意
                            • 三二空下辩异(三)
                              • 初标
                              • 二何者下释异相
                              • 三若更下明开合
                            • 四今且下正释(十)
                              • 初标
                              • 二谓伏下列
                              • 三此四下举別异圆
                              • 四今圆下出今圆意
                              • 五大经下引证
                              • 六若约下明无浅深
                              • 七闻生下消经
                              • 八行此下以三法结
                              • 九二空下结名
                              • 十是名下总结
                          • 三三约下约三法释(八)
                            • 初标
                            • 二三法下示相
                            • 三住忍下正消经
                            • 四此则下结名
                            • 五行亦下结成三行三法
                            • 六是为下总结
                            • 七龙师下出异解
                            • 八彼明下约教通斥
                      • 二释近处○
                • 二偈颂○
              • 二结行成
            • 二口安乐行○
            • 三意安乐行○
            • 四誓愿安乐行○
        • 三总明行成之相○
  • ○二释近处(文句)(四)
    • 初标
    • 二远十下列三门
    • 三上直下示三来意
    • 四就初下依文正释(经文)(三)
      • 初即远论近(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释(十)
            • 初槀势
            • 二邪人法
            • 三凶险戏
            • 四旃陀罗
            • 五二乘众
            • 六远欲想
            • 七远不男
            • 八远危害
            • 九远讥嫌
            • 十远畜养
          • 二分十下结成二过
          • 三观心
      • 二即近论远
      • 三即非远非近论近(文句)(二)
        • 初作境智释(二)
          • 初科分
          • 二观者下解释(经文)(三)
            • 初总标境智
            • 二別释(文句)(二)
              • 初释境
              • 二不颠下释智
            • 三结成(文句)(三)
              • 初约初句明双照
              • 二又因下约二句重释
              • 三又但下合成三谛
        • 二又观下金约观释(二)
          • 初作观体相释(三)
            • 初明观体
            • 二不颠下明观相
            • 三释论下引二论释
          • 二凡有下作十八空总別释(三)
            • 初別释
            • 二十八下总释
            • 三大经下引证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示意
    • 二释(三)
      • 初颂标章
      • 二颂释行近(二)
        • 初颂事远近(文句)(六)
          • 初释离国王
          • 二外道下释外道
          • 三小乘下释小乘
          • 四深著下释五欲
          • 五寡女下释寡女等
          • 六入里下释乞食
        • 二颂非远非近
      • 三明行成(三)
        • 初标
        • 二释
        • 三总结
  • ○二口安乐行(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长行(二)
        • 初标章
        • 二释行法(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止行(四)
              • 初不说过
              • 二不轻慢
              • 三不叹毁
              • 四不怨嫌
            • 二观行
      • 二偈颂(二)
        • 初分文
        • 二释偈(三)
          • 初颂标章
          • 二颂行法(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颂止行(四)
                • 初颂第一不轻慢
                • 二颂第三不叹毁
                • 三颂第一不说过
                • 四颂第四不怨嫌
              • 二颂观行
          • 三明行成(四)
            • 初标行成
            • 二明内无过
            • 三明内有善法
            • 四格量功德
  • ○三意安乐行(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章
        • 二释行法(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止行(四)
              • 初不嫉谄
              • 二不轻骂
              • 三不恼乱
              • 四不诤竞
            • 二观行(二)
              • 初分科略示
              • 二释经(四)
                • 初起大悲心
                • 二起慈父心
                • 三起大师想
                • 四平等说法
        • 三结行成(二)
          • 初结止行
          • 二结观行
      • 二偈颂(二)
        • 初颂释行法(二)
          • 初颂止行(四)
            • 初颂第一不嫉谄
            • 二颂第二不轻骂
            • 三颂第四不诤竞
            • 四颂第三不恼乱
          • 二颂观行(四)
            • 初颂第一大悲心
            • 二颂第三大师想
            • 三颂第二慈父心
            • 四颂第四平等说法
        • 二颂明行成
  • ○四誓愿安乐行(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长行(二)
        • 初明行法(三)
          • 初标章
          • 二释行(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三)
              • 初明标誓愿境(二)
                • 初慈誓境
                • 二悲誓境
              • 二明起誓愿由(二)
                • 初慈誓由
                • 二悲誓由
              • 三正立誓愿
          • 三结行成(三)
            • 初总结无过失
            • 二別结慈悲行成
            • 三释誓愿行成
        • 二叹经(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法说(二)
              • 初昔未显说
              • 二今日乃得
            • 二譬说(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二)
                • 初不与珠譬(二)
                  • 初开譬(六)
                    • 初威伏诸国
                    • 二小王不顺
                    • 三起兵往罚
                    • 四有功欢喜
                    • 五随功赏赐
                    • 六而不与珠
                  • 二合譬(六)
                    • 初合威伏诸国
                    • 二合小王不顺
                    • 三合起兵往罚
                    • 四合有功欢喜
                    • 五合随功赏赐
                    • 六合而不与珠
                • 二与珠譬(二)
                  • 初开譬(二)
                    • 初有大功勋
                    • 二赐与明珠
                  • 二合譬(二)
                    • 初合大勋
                    • 二合与珠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偈(二)
          • 初颂行法(二)
            • 初颂行成
            • 二颂行法(三)
              • 初颂誓愿境
              • 二颂誓愿由
              • 三颂正立誓愿
          • 二颂叹经(二)
            • 初分科
            • 二释颂(二)
              • 初颂开譬(二)
                • 初颂不与珠譬
                • 二颂与珠譬
              • 二颂合譬(二)
                • 初颂合不与珠譬
                • 二颂合与珠譬

妙法莲华经文句科卷五


校注

[A1] 受【CB】爱【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欢【CB】叹【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欢【CB】劝【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华三大部科文(卷10)
关闭
法华三大部科文(卷10)
关闭
法华三大部科文(卷10)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