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文句科第四

  • ○二用事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四)
      • 初拟宜三车譬(文句)(二)
        • 初释必为所荧(三)
          • 初正释
          • 二前言下对上辨异
          • 三上文下问答分別(二)
            • 初问
            • 二前得下答
        • 二从我下释我今当设方便
      • 二知子先心譬
      • 三叹三车希有譬(三)
        • 初劝转
        • 二示转
        • 三证转
      • 四适子所愿譬(文句)(二)
        • 初对法略释
        • 二适下广释六句(二)
          • 初正约三藏位次释(六)
            • 初释适愿男说
            • 二互相下释互相推排
            • 三竞者下释竞字
            • 四共者下释共字
            • 五驰走下释驰字
            • 六争出下释争出火宅
          • 二观心下约观心释
  • ○三等赐大车譬(文句)(二)
    • 初科分对法(四)
      • 初牒譬对法
      • 二上法下辨法譬前后回五
      • 三若具下承此不同释出四句
      • 四若大下重示回文回互(二)
        • 初示机动障除回互
        • 二又方下示佛喜子喜回互
    • 二四衢下解释(经文)(四)
      • 初见子免难欢喜譬
      • 二诸子索车譬(文句)(二)
        • 初明大车(二)
          • 初明索车(二)
            • 初约义总明索车
            • 二有人下约今古別明索车(二)
              • 初古立难不许菩萨索车(二)
                • 初述古十难(二)
                  • 初总标(有)
                  • 二一云下立难(十)
                    • 初未至许车处
                    • 二二云下不索小车
                    • 三所化是凡能化是佛
                    • 四未断习气无知
                    • 五菩萨是真实
                    • 六引妨明真实
                    • 七不叙大是方便
                    • 八菩萨无领解
                    • 九菩萨不证涅槃
                    • 十菩萨行未息
                • 二私以下章安斥破(二)
                  • 初标(私)
                  • 二索是下破(二)
                    • 初总駮破(三)
                      • 初法(索)
                      • 二如曚下譬
                      • 三凡居下合(三)
                        • 初明索意(文)
                        • 二今文下引文证(二)
                          • 初总标
                          • 二法说下引文证(三)
                            • 初引请文法
                            • 二法说下引许文
                            • 三法说下引三文
                        • 三以喜下结责
                    • 二別駮下別駮破(二)
                      • 初別破(十科不细分)
                      • 二观其下结责
              • 二今当下今师正明索车(三)
                • 初离四句对四教(今)
                • 二又历下随味具教多少
                • 三宏纲下车离为十六句(三)
                  • 初结前生后(宏)
                  • 二谓障下离为十六句
                  • 三斯宗下悲愍古失
          • 二世人下明体数不同(二)
            • 初总标(世)
            • 二或言下別释(二)
              • 初明车数(二)
                • 初引古
                • 二所以下破(二)
                  • 初通非之
                  • 二此文下別引教(二)
                    • 初引经论明数(二)
                      • 初正引文明数(四)
                        • 初当部明三乘(此)
                        • 二华严下华严明四乘
                        • 三地论下地论明四乘
                        • 四缨络下缨络明九乘
                      • 二圣说下结责古失
                    • 二今约下重以教门判数(二)
                      • 初正判数(二)
                        • 初约四教判
                        • 二又历下约五味判
                      • 二若识下总结
              • 二世人下明车体(二)
                • 初引古明体(二)
                  • 初正引古(二)
                    • 初总标(世)
                    • 二光宅下引古释(六)
                      • 初师取果智
                      • 第二师取因中万行
                      • 第三师取智慧
                      • 第四师取福慧
                      • 第五师取有解
                      • 第六师取实相方便
                  • 二私谓下章安通斥
                • 二依天下依今明体
        • 二旧解下明小车○
      • 三等赐大车譬○
      • 四诸子得车欢喜譬○
  • ○二旧解下明小车(二)
    • 初明运不运(四)
      • 初引古取果智
      • 二若依下他人破用果
      • 三然但下古人正释
      • 四若内下古人释妨(二)
        • 初立妨
        • 二然果下释妨
    • 二若乘下明索不索(二)
      • 初引古释(二)
        • 初立妨
        • 二旧云下释妨(二)
          • 初引古释妨(二)
            • 初双标
            • 二机索下別释(二)
              • 初略明机索
              • 二情索下广明情索
          • 二若寻下今师破(三)
            • 初双标二妨
            • 二文无下释二妨(二)
              • 初略明文无妨
              • 二推者下广明义无妨(四)
                • 初与当文灭度相违
                • 二又佛与下须见余佛决了相违
                • 三又初下与下不见上相违
                • 四又罗下与修因时未见果相违
            • 三当知下斥不用
      • 二今言下今师正解(二)
        • 初约两教二乘释(二)
          • 初约二味明情索(三)
            • 初正释(二)
              • 初生苏中索
              • 二至大下熟苏中索
            • 二此等下结
            • 三故身下引证
          • 二今加下约法华加口索
        • 二六度下约藏通菩萨例
  • ○三等赐大车譬(二)
    • 初科分
    • 二释文(三)
      • 初标两章(文句)(二)
        • 初标子等
        • 二标车等
      • 二广释车等(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二)
          • 初广叙车体(三)
            • 初叙高广
            • 二明白牛(文句)(三)
              • 初明功能
              • 二白是下辨体德
              • 三又四下释行相
            • 三明傧从
          • 二释有车之由(文句)(二)
            • 初牒经总释
            • 二行藏下別释(三)
              • 初释诸藏(二)
                • 初列二藏
                • 二一切下引证
              • 二自行下释充溢(二)
                • 初直约行理释
                • 二实智下约能导能照释
              • 三非但下释无量
      • 三广释心等(二)
        • 初广心等(文句)(三)
          • 初标文具三义
          • 二若富下反以不等释于等
          • 三今七下正释三义(二)
            • 初释财富
            • 二各各下释子无偏(二)
              • 初约身子等释
              • 二又方下约二味释
        • 二释心等
  • ○四无虗妄譬(三)
    • 初问
    • 二答(二)
      • 初免难不虗(三)
        • 初标
        • 二释
        • 三结
      • 二不乖本心不虗(三)
        • 初标
        • 二释
        • 三结
    • 三述叹
  • ○二合譬(二)
    • 初分科斥旧
    • 二释(二)
      • 初合总譬(六)
        • 初合第一长者(三)
          • 初合第二位号
          • 二合第一名行
          • 三合第三德业
        • 二合第四五百人
        • 三合第二舍宅
        • 四合第六三十子
        • 五合第五火起
        • 六合第三一门
      • 二合別譬(四)
        • 初合见火譬(二)
          • 初分科辨异
          • 二释(四)
            • 初合能见
            • 二合所见火
            • 三合广所见
            • 四合惊怖
        • 二合舍机用车譬(二)
          • 初分科叙意
          • 二释(二)
            • 初合舍机(三)
              • 初合拟宜
              • 二合无机
              • 三合息化(二)
                • 初分科辨异
                • 二释(二)
                  • 初牒前后三譬(二)
                    • 初牒救子不得譬
                    • 二牒后两譬(二)
                      • 初牒施三譬
                      • 二牒等赐大车譬
                  • 二正合息化
            • 二合用车(四)
              • 初合拟宜三车
              • 二合知子先心
              • 三合叹三车希有(三)
                • 初合第二示转
                • 二合第三证转
                • 三合第一劝转
              • 四合适子所愿(三)
                • 初合羊车(四)
                  • 初合适愿勇锐
                  • 二精进下合互相推排
                  • 三欲速下合竞共驰走
                  • 四是名下合争出火宅
                • 二合鹿车
                • 三合牛车
        • 三合等赐大车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双牒二譬(二)
              • 初牒免难
              • 二牒等赐
            • 二双合二譬(二)
              • 初合免难
              • 二合等赐(五)
                • 初合第四释有车之由
                • 二合第五广心等
                • 三合第一等心章门
                • 四合第二标等车章门
                • 五合第三广大车
        • 四合无虗妄(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二)
            • 初牒三车诱引后与大车
            • 二合释况不乖本心(二)
              • 初合第二释
              • 二合第三况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上长行(二)
        • 初颂开譬(二)
          • 初颂总譬(四)
            • 初颂长者
            • 二颂家宅(二)
              • 初颂宅广大
              • 二颂广出宅体
            • 三颂五百人
            • 四颂火起(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譬欲界火起(四)
                  • 初明所烧之类(二)
                    • 初正明所烧(二)
                      • 初明禽兽被烧(二)
                        • 初正明钝使(五)
                          • 初譬慢使
                          • 二譬嗔使
                          • 三譬痴使
                          • 四譬贪使
                          • 五譬疑使
                        • 二总结
                      • 二明鬼神被烧(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总明利使
                          • 二別明五利使(二)
                            • 初分科
                            • 二释(五)
                              • 初譬邪见
                              • 二譬戒取
                              • 三譬身见
                              • 四譬见取
                              • 五譬边见
                    • 二总结
                  • 二明火起之由
                  • 三明火起之势
                  • 四明被烧之相
                • 二譬色界火起(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四)
                    • 初明所烧之类
                    • 二明火起之由
                    • 三明火起之势
                    • 四明被烧之相
                • 三譬无色界火起(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明所烧之类
                    • 二明被烧之相
                • 四总结众难非一
          • 二颂別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经(三)
              • 初见火譬(三)
                • 初颂能见
                • 二颂所见
                • 三颂惊怖
              • 二颂舍机用车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舍机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拟宜
                      • 二颂不受
                      • 三颂放舍
                  • 二颂用车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拟宜三车
                      • 二颂叹三车希有(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颂劝转
                          • 二颂示转
                          • 三重颂劝转
                          • 四颂证转
                      • 三颂适子所愿
              • 三颂等赐大车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颂免难欢喜(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免难
                      • 二颂欢喜
                  • 二颂诸子索车
                  • 三颂等赐大车(二)
                    • 初标章叙略
                    • 二释(四)
                      • 初颂第四释大车
                      • 二颂第三广大车
                      • 三颂第二等车章门
                      • 四颂第一等心章门
                  • 四颂得车欢喜
        • 二颂合譬○
      • 二颂劝信流通○
  • ○二颂合譬(二)
    • 初示科
    • 二释(二)
      • 初颂合总譬(四)
        • 初颂合长者
        • 二颂合五百
        • 三颂合家宅
        • 四颂合火起
      • 二颂合別譬(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四)
          • 初颂合见火譬(三)
            • 初颂合能见
            • 二颂合所见
            • 三颂合惊怖
          • 二颂合舍机用车譬(二)
            • 初分科叙意
            • 二释(二)
              • 初颂合拟宜(三)
                • 初颂合拟宜
                • 二颂合无机
                • 三颂合息化
              • 二颂合用车(二)
                • 初叙意
                • 二释(三)
                  • 初颂合拟宜三车
                  • 二颂合叹三车希有
                  • 三颂合适子所愿(二)
                    • 初叙意
                    • 二释(二)
                      • 初总颂驰走位
                      • 二各颂争出位
          • 三颂合等赐大车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合等赐大车(四)
                • 初颂合大车章门
                • 二颂合等心章门
                • 三颂合广大车
                • 四颂合释有车之由
              • 二颂合得车欢喜(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明各得大车
                  • 二结劝信
          • 四颂合无虗妄譬(二)
            • 初分科叙意
            • 二释(二)
              • 初颂合不虗章门(三)
                • 初定父子
                • 二乃说三乘
                • 三与大乘法
              • 二颂合释不虗(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释同皆是子
                  • 二释乃说三乘
                  • 三释与大乘法
  • ○二明劝信流通(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二)
      • 初标两章(二)
        • 初标可说不可说
        • 二标可通不可通
      • 二释(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释可说不可说
          • 二可通不可通(二)
            • 初明大悲门莫为说(二)
              • 初分科叙意
              • 二释(二)
                • 初释(二)
                  • 初明谤堕恶(三)
                    • 初地狱
                    • 二畜生
                    • 三贱人
                  • 二明由堕恶不值佛(三)
                    • 初明不值佛
                    • 二明复入恶道
                    • 三明复得为人
                • 二结
            • 二明大慈门应为说(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二)
                • 初五双明善人相(五)
                  • 初过现一双
                  • 二上下一双
                  • 三内外一双
                  • 四自他一双
                  • 五终始一双
                • 二总结应可说
  • ○第明中根得解(二)
    • 初释品题(文句)(二)
      • 初引古判品意(二)
        • 初约三时判(二)
          • 初正引古判(二)
            • 初通列三时
            • 二昔说下別引六师判
          • 二私谓下章安破(三)
            • 初总斥
            • 二夫一下別破(二)
              • 初略标初后
              • 二说人下正別破(三)
                • 初以第二第三一往破初及第五师(二)
                  • 初纵破(二)
                    • 初纵第二第三师
                    • 二昔为下破初及第五
                  • 二若法下倒并
                • 二又二下以第三师一往破第一师(二)
                  • 初并破
                  • 二若一下立例
                • 三又叉下单破初师毕竟(二)
                  • 初破
                  • 二若后下倒并
            • 三节节下结破
        • 二有人下约本迹判(二)
          • 初引古判
          • 二私谓下章安破
      • 二今释下今师正解(三)
        • 初约因缘释(三)
          • 初以五义判意
          • 二法华下正释(三)
            • 初法华前未悟
            • 二初闻下法说犹迷
            • 三今闻下譬说获悟
          • 三以是下结
        • 二禀小下约教释(二)
          • 初总标
          • 二但小下別释(二)
            • 初约小乘释
            • 二准小下以大望小释(三)
              • 初正释
              • 二文云下引证
              • 三闻圆下结
        • 三本迹下约本迹释
    • 二入文解释○
  • ○二入文解释(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经家叙欢喜(二)
        • 初叙内心(文句)(二)
          • 初略释四圣之名
          • 二得喜之由
        • 二叙外敬
      • 二白佛自陈(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正陈得解(二)
            • 初长行(二)
              • 初略法说(二)
                • 初法说(二)
                  • 初明昔禀三故不求(二)
                    • 初标(三)
                      • 初居僧首
                      • 二俗年迈故
                      • 三证得
                    • 二释(二)
                      • 初释证得
                      • 二释年迈
                  • 二明今会一故自得
                • 二略举譬
              • 二广譬说(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开譬(二)
                    • 初咨發
                    • 二开譬(文句)(二)
                      • 初分五章以领法譬(二)
                        • 初分章
                        • 二旧以下总释大意(二)
                          • 初引古释(二)
                            • 初引古释
                            • 二今不下今破
                          • 二今依下今师释(二)
                            • 初正释
                            • 二隐显下重斥古非
                      • 二父子下依章解释(经文)(四)
                        • 初父子相失譬(文句)(二)
                          • 初分章对经
                          • 二消文下消文(经文)(四)
                            • 初子背父去(二)
                              • 初背父而去(文句)(五)
                                • 初释譬若有人
                                • 二年既下释既幼稚(二)
                                  • 初叙古释斥非
                                  • 二今师正解
                                • 三释舍父逃逝(二)
                                  • 初正释
                                  • 二问答释疑
                                • 四久住下释久住他国
                                • 五或十下释五十岁
                              • 二向本而还(文句)(四)
                                • 初释年既长大(二)
                                  • 初约二义明幼稚
                                  • 二今习下反上二义明长大(二)
                                    • 初明成机感佛
                                    • 二若以下明人天无感佛义
                                • 二在三下加复穷困
                                • 三驰骋下释驰骋四方以求衣食(二)
                                  • 初叙古释(二)
                                    • 初叙古
                                    • 二下文下今破
                                  • 二今佛下明今解(二)
                                    • 初正释
                                    • 二大经下引证
                                • 四渐渐下释渐渐游行遇向本国(二)
                                  • 初正释
                                  • 二本国下释疑(二)
                                    • 初疑
                                    • 二一切下释
                            • 二求子中止(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父求子不得
                                • 二中止一城(文句)(七)
                                  • 初释中止一城(二)
                                    • 初通释
                                    • 二旧云下別释(二)
                                      • 初叙古释(二)
                                        • 初叙古
                                        • 二今谓下今破
                                      • 二今取下明今解
                                  • 二大富下释家富七宝
                                  • 三仓库下释仓库盈溢
                                  • 四僮仆下释僮仆臣佐吏民(二)
                                    • 初约智释
                                    • 二就位下就位判(二)
                                      • 初判僮仆
                                      • 二別教下判臣佐吏民(二)
                                        • 初正约位判
                                        • 二初入下释浅深意
                                  • 五一心下释象马牛羊无数
                                  • 六出入下释出入息利乃徧他国(三)
                                    • 初明出入
                                    • 二出法下明息利
                                    • 三乃偏下明乃徧他国
                                  • 七商估下释商估贾客(二)
                                    • 初正释(二)
                                      • 初约菩萨释
                                      • 二又应下约佛释
                                    • 二如世下举譬
                            • 三子遇到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求衣食
                                • 二到父城
                            • 四其父忧念(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念失子苦(文句)(四)
                                  • 初释念子五十余年
                                  • 二未曾下释未曾向
                                  • 三心怀下释心悔恨
                                  • 四自念下释自老朽(二)
                                    • 初正释
                                    • 二问答(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简非法身所化
                                        • 二今明下约化身眷属(二)
                                          • 初简非法身影响
                                          • 二二者下约同居凡夫
                                • 二念得子乐
                        • 二父子相见譬○
                        • 三追诱譬(句)
                        • 四领付譬(句)
                  • 二合譬○
            • 二偈颂○
          • 二叹佛恩深○
  • ○二父子相见譬(二)
    • 初分科对经
    • 二释(二)
      • 初子见父(四)
        • 初见父之由
        • 二见父之处(文句)(二)
          • 初双标偏正二见
          • 二二乘下解释(二)
            • 初释门侧
            • 二遥见下释遥见
        • 三见父之相(文句)(十)
          • 初释踞师子床
          • 二宝机下释宝机承足
          • 三婆罗下释婆罗门刹利居士(二)
            • 初叙古释(二)
              • 初叙古释
              • 二旧云下破古明非常住(二)
                • 初叙
                • 二今谓下破
            • 二今明下明今解(三)
              • 初明胜劣二应
              • 二今经下明今经常住
              • 三婆罗下约位释经
          • 四真珠下释真珠璎珞
          • 五吏民下释吏民僮仆执拂
          • 六覆以下释宝帐华幡
          • 七香水下释香水洒地
          • 八散众下释散华列宝
          • 九出内下释出内取与
          • 十威德下释威德特尊
        • 四生畏避(文句)(五)
          • 初释见父力势恐怖悔来
          • 二窃作下释作念或是王王等(二)
            • 初释窃作是念
            • 二或是下释或是王等(二)
              • 初约魔释(二)
                • 初正释
                • 二略开下以后验前
              • 二复次下约二身释
          • 三非我下释非我佣力得物之处
          • 四不如下释至贫里求食易得
          • 五若久下释若久住此或见逼迫
      • 二父见子(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父见子处
          • 二见子便识
          • 三见子欢喜
          • 四见子适愿
  • ○三追诱譬(二)
    • 初分科叙意
    • 二释(二)
      • 初遣傍人追(三)
        • 初劝门拟宜无机(二)
          • 初拟宜
          • 二无机
        • 二诫门拟宜无机(二)
          • 初拟宜
          • 二无机
        • 三劝诫息化(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思惟息化(二)
              • 初知大志弱
              • 二知少志强
            • 二释息化
            • 三正息化
            • 四息化得宜
      • 二遣二人诱(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二)
          • 初齐教领(四)
            • 初欲拟宜(文句)(七)
              • 初释将欲诱引
              • 二密遣下释密遣二人(二)
                • 初释二人
                • 二初拟下释密遣
              • 三形者下释形色憔悴无威德
              • 四汝可下释汝可诣彼徐语
              • 五此有下释此有作处倍与汝直
              • 六穷子下若许欲何所作语雇除粪
              • 七我等下释我等二人亦汝作
            • 二领知子先心
            • 三领叹三车
            • 四领适愿
          • 二取意领(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释(四)
              • 初领先以权智拟宜(文句)(二)
                • 初释又以他日(二)
                  • 初释又字(二)
                    • 初释字
                    • 二将欲下释义
                  • 二他日下释他日两字(二)
                    • 初离释两字(二)
                      • 初释他字(二)
                        • 初释
                        • 二即拟下判
                      • 二日者下释日字(二)
                        • 初释
                        • 二若从下判
                    • 二齐教下合判两字(三)
                      • 初释三相(二)
                        • 初约化他指齐教领
                        • 二若就下约自及自他指深领(一)
                          • 初正明二义
                          • 二此之下结
                      • 二若从下判今所属
                      • 三今依下用今意结
                • 二窻牖下释窻牖遥见
              • 二领先知有小
              • 三领先知须叹三车
              • 四领先知适愿受行(二)
                • 初分科对位
                • 二释(七)
                  • 初譬四念处
                  • 二譬四正勤
                  • 三譬四如意足(文句)(五)
                    • 初释咄男子
                    • 二汝常下释常作勿去
                    • 三当加下释当汝价
                    • 四若有下释所须莫难
                    • 五亦有下释老弊使人
                  • 四譬五根
                  • 五譬五力
                  • 六譬八正道
                  • 七譬七觉(二)
                    • 初譬七觉
                    • 二释二十年(五)
                      • 初见思释
                      • 二又下二道断结释
                      • 三又下二乘释
                      • 四从下二乘感佛释
                      • 五若下二乘转教释
  • ○四领付譬(文句)(二)
    • 初科分总解(四)
      • 初对领法譬
      • 二由下明生起(二)
        • 初生起四譬
        • 二内合下合譬
      • 三何者下释五味始终(五)
        • 初乳味
        • 二次明酪味
        • 三次明下生苏味
        • 四次明下熟苏味
        • 五次临下醍醐味
      • 四四大下结
    • 二领家下依文別释(经文)(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领家业(二)
          • 初心相体(二)
            • 初明体信
            • 二犹居本位
          • 二命领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命知家事(四)
                • 初明时节
                • 二正命知家事
                • 三诫令体我心
                • 四勅无令漏失
              • 二受命领知(四)
                • 初正受命领知
                • 二无希取
                • 三犹居本处
                • 四父知子意
        • 二付家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付业(四)
              • 初付业时
              • 二命子聚会(文句)(二)
                • 初释而命其子
                • 二并会下释并会亲族(二)
                  • 初叙古释(二)
                    • 初叙古(二)
                      • 初叙旧解
                      • 二北人下叙北师释
                    • 二若尔下今破(三)
                      • 初双破二家
                      • 二彼解下地师救
                      • 三今谓下今重难
                  • 二今明下明今解(三)
                    • 初释亲族
                    • 二国王下释国王(二)
                      • 初约昔教诸部为诸王
                      • 二此又下约今经会诸教立王
                    • 三弥勒下释大臣等
              • 三结会父子
              • 四正付家业
            • 二欢喜
  • ○二合譬(四)
    • 初合父子相失譬(文句)(二)
      • 初释
      • 二问答
    • 二合父子相见譬
    • 三合追诱譬(二)
      • 初合遣傍人追(二)
        • 初合两门无机
        • 二合息化小志强
      • 二合遣二人诱(二)
        • 初合齐教领(二)
          • 初合具陈上事
          • 二合适愿
        • 二合探领(三)
          • 初合先欲拟宜
          • 二合先知有小
          • 三合先知叹三车
    • 四合领付譬(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合领家业(二)
          • 初合心相信(二)
            • 初合体信
            • 二犹居本居
          • 二合命领业(二)
            • 初合受命领知
            • 二合无希取(二)
              • 初正合
              • 二释无希取
        • 二合付家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合付业(二)
              • 初明佛于大法无恡
              • 二释无恡
            • 二合欢喜
  • ○二偈颂八十六行(二)
    • 初七十三行半颂上法喻(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法说
        • 二颂譬说(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开譬(四)
              • 初颂父子相失(四)
                • 初颂子背父去
                • 二颂父求子中止(二)
                  • 初分科叙略
                  • 二释(二)
                    • 初颂求子不得
                    • 二颂中止一城
                • 三超颂其忧念
                • 四追颂子遇到本(二)
                  • 初颂求衣食
                  • 二颂到父城
              • 二颂父子相见(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子见父(三)
                    • 初颂见父之由
                    • 二颂见父之相
                    • 三颂生畏避
                  • 二颂父见子(二)
                    • 初颂见子之处
                    • 二颂见子便识
              • 三颂追诱譬(二)
                • 初颂遣傍人追(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劝门
                    • 二颂诫门
                    • 三颂释息化
                • 二颂遣二人诱(二)
                  • 初分科辨略
                  • 二释(二)
                    • 初颂雇人是齐教领(二)
                      • 初颂拟宜方便
                      • 二颂适愿
                    • 二颂教作探领(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颂先欲拟宜
                        • 二颂先知有小
                        • 三颂脱妙著麤
                        • 四颂教子作
              • 四颂领付譬(二)
                • 初颂领家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心相体信
                    • 二颂命领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受命领知
                        • 二颂犹在本位
                        • 三颂父知子意
                • 二颂付家业(二)
                  • 初颂付业(二)
                    • 初辨异分科
                    • 二释(三)
                      • 初颂命子聚众
                      • 二颂结会父子
                      • 三颂正付业
                  • 二颂欢喜
            • 二颂合譬○
    • 二叹佛恩深有十三行○
  • ○二颂合譬(四)
    • 初颂合父子相失
    • 二颂合父子相见
    • 三颂合追诱(二)
      • 初颂合傍人追
      • 二颂合二人诱
    • 四颂合领付(二)
      • 初颂合领家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长颂命领知
          • 二正颂受命无希取(二)
            • 初颂合受命
            • 二颂合无希取(二)
              • 初牒譬帖合
              • 二正颂合(三)
                • 初正颂合无希取
                • 二明具智断无希取(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标(二)
                      • 初标断德
                      • 二标智德
                    • 二释
                    • 三结
                • 三明佛见舍无希取
      • 二颂合付业(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合付业(二)
            • 初牒譬帖合
            • 二正颂合
          • 二颂合欢喜
  • ○三叹佛恩深(文句)(三)
    • 初室有三恩
    • 二四佛下衣有四恩
    • 三八会下座有三恩
  • ○三如来述成(二)
    • 初释品题(文句)(二)
      • 初约因缘释(二)
        • 初总征起
        • 二土地下別释四悉以酬向征(二)
          • 初正释(三)
            • 初世界(二)
              • 初譬昔今
              • 二有漏下合(三)
                • 初正合昔今
                • 二佛赞下引证
                • 三述其下结意
            • 二夫药下为人(二)
              • 初譬昔今
              • 二譬诸下合(三)
                • 初正合昔今
                • 二文云下引证
                • 三内外下结意
            • 三夫药下对治第一义(二)
              • 初譬昔今
              • 二譬诸下合(三)
                • 初正合昔今
                • 二文云下引证
                • 三面于下结意
          • 二前一下结示
      • 二余约下约教本迹观心准例
    • 二入文解释(文句)(二)
      • 初明述成大意(二)
        • 初叙古释(二)
          • 初叙古
          • 二师云下南岳破
        • 二今言下今师解
      • 二其文下依本解释(二)
        • 初科分
        • 二双述下解释(经文)(二)
          • 初略述成(二)
            • 初双述善哉
            • 二如来下领所不及(文句)(三)
              • 初因缘释(三)
                • 初标列
                • 二所以下正释(六)
                  • 初退不及(三)
                    • 初叙佛意
                    • 二那忽下责其齐教
                    • 三不道下正述不及
                  • 二菩萨下进不及
                  • 三又十下横不及
                  • 四又七下竖不及
                  • 五又三下亦横亦竖不及
                  • 六夫山下非横非竖不及(二)
                    • 初叙佛意(四)
                      • 初具对诸法皆与理等
                      • 二草木下约七五对一实明差无差
                      • 三一云下约五味对一实明差无差(二)
                        • 初譬
                        • 二如来下合
                      • 四如龙下譬佛身中能被法体(二)
                        • 初总譬
                        • 二是为下总结
                    • 二是为下正述不及
                • 三不及下明佛斥不及意
              • 二又初下约教释
              • 三又权下约本迹释
          • 二广述成(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长行(二)
                • 初述成开三显一(二)
                  • 初法说(二)
                    • 初迦叶下举法王劝信
                    • 二于一下正述开三显一(二)
                      • 初分科相成
                      • 二释(二)
                        • 初约教开权显实(二)
                          • 初约教述开(文句)(三)
                            • 初总约横竖释(三)
                              • 初标横竖
                              • 二若言下释横竖
                              • 三又十下释横
                            • 二此法下別释经文
                            • 三是名下结
                          • 二其所下约教述显实(文句)(四)
                            • 初正释(经文)
                            • 二云何下破古
                            • 三例大下引二经证
                            • 四此约下结
                        • 二如来下约智开权显实(文句)(三)
                          • 初科分总释
                          • 二知所下依文別释(经文)(二)
                            • 初约智述开权(文句)(三)
                              • 初约药病总释
                              • 二戒善下约药病別释(二)
                                • 初释药(二)
                                  • 初明近远归趣
                                  • 二又戒下明当分归趣
                                • 二深心下释病
                              • 三权智下结
                            • 二又于下约智述显实(文句)(二)
                              • 初正释究尽明了
                              • 二若此下释一切智慧
                          • 三又一下明二智互融(二)
                            • 初明权文即实(二)
                              • 初明所照药病互显
                              • 二大品下明能照实智(二)
                                • 初明照病
                                • 二若戒下明照药
                            • 二又权下二智互融(三)
                              • 初法
                              • 二如地下譬(二)
                                • 初举差无差譬
                                • 二又如下举心法尘譬
                              • 三权实下合
                  • 二譬说○
                • 二结叹
              • 二偈颂○
  • ○二从譬下譬说(文句)(三)
    • 初科分
    • 二三草下总释(二)
      • 初譬(二)
        • 初述譬释差无差
        • 二若观下辨差无差所以
      • 二内合下合(二)
        • 初合权智
        • 二实智下合实智
    • 三差別下依文別释(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二)
        • 初譬说(二)
          • 初开譬(二)
            • 初差別譬(六)
              • 初土地譬(文句)(三)
                • 初叙古释(二)
                  • 初叙古
                  • 二今谓下今破(三)
                    • 初正破古
                    • 二又下下引证报
                    • 三皆不下结破
                • 二今以下明今正释(二)
                  • 初约总別释(二)
                    • 初总约五阴释(二)
                      • 初释譬(二)
                        • 初通譬二种世间
                        • 二土地下別譬五阴(二)
                          • 初明所依譬
                          • 二能依下能依譬
                      • 二内合下法合
                    • 二又更下別约五乘五阴释(二)
                      • 初明譬各具五相
                      • 二山高下约五乘合(二)
                        • 初正合所依五阴
                        • 二一一下明为习因习果所依
                  • 二又用下约三因释(二)
                    • 初正譬三因
                    • 二此三下法合
                • 三六文下结责古失
              • 二卉木譬
              • 三密云譬(文句)(二)
                • 初正释经文
                • 二经律下引事譬感应(三)
                  • 初譬应
                  • 二有四下譬感应道交
                  • 三五事下譬无两以释有机
              • 四注两譬
              • 五受润譬
              • 六增长譬
            • 二无差別譬
          • 二合譬○
        • 二复宗称赞○
  • ○二合譬(二)
    • 初分文
    • 二释(二)
      • 初合差別譬(二)
        • 初正合(六)
          • 初合第三密云
          • 二合第四注雨(二)
            • 初标章门
            • 二劝听受
          • 三合第一土地
          • 四合第二卉木(文句)(二)
            • 初破古
            • 二于时下正解(三)
              • 初释于时
              • 二利钝下释利钝
              • 三三途下释进怠
          • 五合第五受润
          • 六合第六增长(文句)(二)
            • 初正释经文(二)
              • 初总约二种因果释
              • 二佛如下別约二种因果释(二)
                • 初约报因报果释(四)
                  • 初约三途释
                  • 二若人下约人天释
                  • 三二乘下约二乘释
                  • 四若生下约菩萨释
                • 二离诸下约习因习果释
            • 二五乘下辨五乘相(二)
              • 初正辨五乘相
              • 二问答料简(二)
                • 初明八重问答
                • 二天论下引文重问答(二)
                  • 初引文设问
                  • 二人天下答
        • 二提譬帖合
      • 二合无差別譬(文句)(二)
        • 初略释(二)
          • 初分科对经
          • 二一相下解释(二)
            • 初合无差別(二)
              • 初双合一地一雨
              • 二所谓下双释一地一雨(二)
                • 初双标理教
                • 二众生下双释(二)
                  • 初释一相(二)
                    • 初总举
                    • 二解脱下列结
                  • 二如来下释一味(四)
                    • 初明佛说性可修
                    • 二此三下重指性为修境
                    • 三缘生下重举修相为行
                    • 四终则下举果地从智为名
            • 二合草下合草木差別
        • 二有时下广释(二)
          • 初举分文不同
          • 二无差下正广释(经文)(二)
            • 初合无差別(文句)(三)
              • 初双标
              • 二一相下双释(二)
                • 初释一相(二)
                  • 初正释(二)
                    • 初正约性德(二)
                      • 初正释
                      • 二唯有下结
                    • 二一相下转释一相(三)
                      • 初法
                      • 二差別下譬
                      • 三若知下合
                  • 二以是下结
                • 二一味下释一味(二)
                  • 初正释一味
                  • 二句句下转释一味
              • 三究竟下双结所归
            • 二合差別(二)
              • 初分科总释
              • 二释(五)
                • 初众生不知
                • 二如来能知(二)
                  • 初分科
                  • 二释(四)
                    • 初约四法知(文句)(二)
                      • 初标
                      • 二种者下释(二)
                        • 初释种(二)
                          • 初相对释
                          • 二若就下就类释
                        • 二相体下释相体(二)
                          • 初释相
                          • 二体性下体性例释
                    • 二约三法知(二)
                      • 初分科
                      • 二释(三)
                        • 初三慧境
                        • 二三慧体
                        • 三三慧因缘
                    • 三约二法知
                    • 四约一法知
                • 三举譬帖合
                • 四牒前总结能知(文句)(二)
                  • 初明今正释(三)
                    • 初略释
                    • 二何者下对小辨(二)
                      • 初总对小辨別
                      • 二究竟下別对小辨別
                    • 三郑重下示结释意
                  • 二旧云下叙古释(四)
                    • 初叙旧释
                    • 二光宅下叙光宅释(二)
                      • 初叙古
                      • 二有人下引他人破
                    • 三经文下今正释
                    • 四龙印下引诸师责光宅
                • 五佛知下释疑
  • ○二复宗称叹(二)
    • 初分科述意
    • 二释文(二)
      • 初述
      • 二释(文句)(二)
        • 初大师释
        • 二私谓下章安重解(二)
          • 初双标
          • 二佛恩下双释(二)
            • 二释领所不及
            • 二汝等下释复宗述叹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二)
      • 初颂法说(二)
        • 初颂举法王劝信
        • 二颂开三显一(二)
          • 初颂约教开权显实(二)
            • 初颂约教开权
            • 二颂约教显实
          • 二颂约智开权显实(二)
            • 初颂约智开权
            • 二颂约智显实
      • 二颂譬说(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开譬(二)
            • 初颂差別譬(六)
              • 初颂第三密云
              • 二颂第四注雨
              • 三颂第一土地
              • 四颂第二卉木
              • 五颂第五受润
              • 六颂第六增长
            • 二颂无差別譬(文句)(二)
              • 初明略
              • 二释
          • 二颂合譬(二)
            • 初颂合差別(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六)
                • 初颂合密云(二)
                  • 初颂合密云
                  • 二颂合举譬帖合
                • 二颂合注雨(文句)(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颂合标章(二)
                      • 初颂十号
                      • 二颂四弘
                    • 二颂合劝听受
                • 三颂合山川
                • 四颂合卉木
                • 五颂合受润(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三)
                    • 初总明受润(文句)(二)
                      • 初叙古
                      • 二斥
                    • 二別明受润(文句)(二)
                      • 初正消经(五)
                        • 初小草
                        • 二中草
                        • 三上草
                        • 四小树
                        • 五大树
                      • 二约三下以木例草
                    • 三结所润能润(二)
                      • 初举譬帖所润
                      • 二明能润
                • 六颂合增长(文句)(三)
                  • 初分科
                  • 二释经(经文)(二)
                    • 初总颂增长(二)
                      • 初总颂
                      • 二举譬帖释
                    • 二別明增长(文句)(二)
                      • 初示科
                      • 二释(四)
                        • 初明人天增长
                        • 二明二乘增长
                        • 三明通教增长
                        • 四明別教增长
                  • 三料简(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分因果
                      • 二有人下辨偏圆(二)
                        • 初出旧解
                        • 二大论下正解(三)
                          • 初明圆
                          • 二毗婆下引偏
                          • 三亦是下明自报
            • 二颂合无差別(二)
              • 初分科
              • 二释文(二)
                • 初颂无差別之差別
                • 二颂差別之无差別
  • ○四授记(二)
    • 初释品题(文句)(二)
      • 初翻译
      • 二诸经下料简(二)
        • 初引经问(二)
          • 初总举问意
          • 二净名下別引三经
        • 二答(八)
          • 初通答
          • 二世谛下约二谛
          • 三四悉下约四悉
          • 四若通下明今经(五)
            • 初通別
            • 二若正下三因
            • 三或迟下迟速
            • 四或佛下师弟
            • 五复悬下悬记
          • 五他经下对他经辨有无(二)
            • 初明今有
            • 二璎珞下辨无今有(三)
              • 初标列
              • 已知下解释
              • 三余经下约余经重释后四句
          • 六无诸下广约四悉(二)
            • 初正释(四)
              • 初世界
              • 二又二下为人
              • 三又授下对治
              • 四又无下第一义(二)
                • 初正释
                • 二若尔下释疑(二)
                  • 初疑
                  • 二然众下释
            • 二此四下结
          • 七授记下判能所异名
          • 八中根下明来意
    • 二人文解释(二)
      • 初分科示意
      • 二释经(二)
        • 初正与中根授记(二)
          • 初授迦叶记(二)
            • 初长行(六)
              • 初行因
              • 二得果
              • 三劫国名
              • 四寿命
              • 五正像
              • 六国净
            • 二偈颂(六)
              • 初颂行因
              • 二颂得果
              • 三颂国净
              • 四颂寿命
              • 五颂正像
              • 六总结
          • 二授三人记(二)
            • 初请记(二)
              • 初经家叙
              • 二偈请(四)
                • 初正请
                • 二开譬
                • 三合譬
                • 四结
            • 二与记(三)
              • 初与须菩提记(二)
                • 初长行(五)
                  • 初行因
                  • 二得果
                  • 三劫国
                  • 四寿命
                  • 五正像
                • 二偈颂(六)
                  • 初颂诫听
                  • 二颂行因
                  • 三颂得果
                  • 四颂国净
                  • 五颂寿命
                  • 六颂正像
              • 二与迦旃延(二)
                • 初长行(五)
                  • 初行因
                  • 二得果
                  • 三国净
                  • 四寿命
                  • 五正像
                • 二偈颂(四)
                  • 初颂诫听
                  • 二颂行因
                  • 三颂得果
                  • 四颂国净
              • 三与目揵连记(二)
                • 初长行(五)
                  • 初行因
                  • 二得果
                  • 三劫国
                  • 四寿命
                  • 五正像
                • 二偈颂(五)
                  • 初偈颂行因
                  • 二颂得果兼国名
                  • 三颂寿命
                  • 四颂国净
                  • 五颂正像
        • 二许为下根宿世说(二)
          • 初许总记
          • 二更说
  • ○第三宿世因缘说(二)
    • 初正说因缘(二)
      • 初释品题(文句)(四)
        • 初正释(三)
          • 初因缘(四)
            • 初约喻释名
            • 二内合下法合
            • 三苏息下说化意
            • 四权假下总结
          • 二约教下约教(二)
            • 初通约四教释(四)
              • 初藏教
              • 二若通下通教
              • 三別教下別教
              • 四圆教下圆教
            • 二今是下正约今经
          • 三本迹下略明本迹观心
        • 二问此下料简(二)
          • 初问答应名宿世品(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不违问者
              • 二又上下约三时释(二)
                • 初约三周释
                • 二若从下约当品释
          • 二问答辨实从权(二)
            • 初问
            • 二答
        • 三此段下明来意
        • 四又领下释妨
      • 二入文解释(二)
        • 初分科示意
        • 二释(二)
          • 初明知见久远(二)
            • 初长行(三)
              • 初出所见事
              • 二举譬明久远
              • 三结见昔如今
            • 二偈颂(三)
              • 初颂出所见事
              • 二颂举譬明久远
              • 三颂结见昔如今
          • 二明宿世结缘(二)
            • 初分科悬示
            • 二释(二)
              • 初长行(二)
                • 初明结缘由(二)
                  • 初明远由(二)
                    • 初大通佛成道(五)
                      • 初佛寿长远
                      • 二成道前事(二)
                        • 初坐道场时节
                        • 二诸天供养
                      • 三明正成道
                      • 四成道后眷属供养
                      • 五明请转法轮
                    • 二十方梵请法(二)
                      • 初分科
                      • 二释(二)
                        • 初威光照动
                        • 二十方梵请(二)
                          • 初九方(四)
                            • 初东方(七)
                              • 初睹瑞
                              • 二惊骇
                              • 三相问决
                              • 四寻光见佛
                              • 五三业供养
                              • 六请法
                              • 七默许
                            • 二东南方(七)
                              • 初睹瑞
                              • 二惊骇
                              • 三相问决
                              • 四寻光见佛
                              • 五三业供养
                              • 六请法
                              • 七默许
                            • 三南方(七)
                              • 初睹瑞
                              • 二惊骇
                              • 三相问决
                              • 四寻光见佛
                              • 五三业供养
                              • 六请法
                              • 七默许
                            • 四总明六方
                          • 二上方(文句)(四)
                            • 初释(六)
                              • 初睹瑞
                              • 二惊骇
                              • 三相问决
                              • 四寻光见佛
                              • 五三业供养
                              • 六请法
                            • 二旧云下叙古
                            • 三然佛下件偏
                            • 四又如下正解
                  • 二明近由○
                • 二明正结缘○
              • 二偈颂○
    • 二两品授记○

妙法莲华经文句科第四


校注

[A1] 欢【CB】劝【卍续】
[A2] 权【CB】摧【卍续】
[A3] 竟【CB】意【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华三大部科文(卷9)
关闭
法华三大部科文(卷9)
关闭
法华三大部科文(卷9)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