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244-A 百丈海禅师赞

巍巍大雄峰  全是黄金铸  一喝三日聋
牙爪从兹露  拨转野狐禅  分付下堂句
引出赤须胡  圣贤俱罔措

No. 1244-B 百丈清规原序

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列別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故常尔介怀乃曰佛祖之道欲诞布化元冀来际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哉师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別立禅居凡具道眼者有可尊之德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阿阇黎等之谓也即为教化主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不立余殿先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受当代为尊也所裒学众无多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右脇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具四威仪也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其合院大众朝參夕聚长者上堂陞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间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斋粥随宜二时均遍者务于节俭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上下均力也置十务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別致喧挠之事即当维那检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集众公议行责即以拄杖杖之遣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详此一条制有四益不污清众生恭信故不毁僧形循佛制故不扰公门省狱讼故不泄于外护宗纲故大众同居圣凡孰辨且如来应世尚有六群之党况今像末岂得全无但见一僧有过便雷例讥诮殊不知轻众坏法其损甚大今禅门若稍无妨害者宜依百丈丛林规式量事区分且立法防奸不为贤士然宁可有格无犯不可有犯无教惟大智禅师护法之益其大矣哉禅门独行自此老始清规大要遍示后学令不忘本也其诸轨度集详备也亿叨睿旨删定传灯成书图进因为序引

No. 1244-C 清规证义记序

国家治民律及例也佛祖范僧戒律清规也释律类儒律唯佛说而无余说也清规同世例从祖述而取合宜也然清规始于梁僧法云住光宅寺奉诏所制今逸梁而著唐者梁时禅教未盛至唐法备僧盛百丈重集故特彰其名也全部九章初祝厘乃称庆摅诚之义次报恩皆裕民福国之心次报本饮水知源次尊祖承恩追远次住持明出令行止之重次两序列各执分任之宜次大众详六和止作共持次节腊遵佛制结解应时末殿法器人天号令于是乎在更缀水陆清规会入仪轨以广流通大哉天下师表唯百丈大智一人而本山阁记云佛之道以达磨而明佛之事以百丈而备虽世殊事异张弛不一文质损益之间或不能不变通以尽利至于宏纲巨目未有不取法于兹规者惜乎流传既久真偽杂糅又以佛法秋衰戒律寝废嗟此清规势将高搁救时之弊莫急于斯矣(仪润)于是參阅诸本唯此最妙见其纲目与藏本同又与列祖提纲目录相合文简而明义微而著事理圆融既醇且备询为利钝均益时地不碍者矣然恐初学未详复引古德成言疏通而证明之使文之要义愈显名曰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其著述缘起详凡例元义中书成蒙诸仁者付梓流通谨序简端以告时贤云尔

道光三年岁次癸未解夏自恣日苾𫇴仪润源洪书于苕上回龙真寂寺之耆旧寮

No. 1244-D

百丈清规条例大备能行者间有之精此义者绝少或谓但具事仪无理学深谈抑知护戒之类非理趣之不可思议乎或谓辞富事多而难记忆抑知九门之中具一切法犹嫌简少敢删烦乎是书大槩惟止作二持止持如武库兵卒之宜备作持如文庙礼乐之莫遗特文浅义深未可为粗浮者道也仁和芝塘沈征士以真寂比邱源洪法师所著证义记见示观其涉猎内典荟萃成书末附水陆仪轨凡隐含关键处无不搜剔科仪阐明羲蕴俾读者开卷了然诚佛祖救世之宏文众生普度之宝筏也

钦命浙江副都统署将军事加三级长白松龄序

No. 1244-E

癸未冬余友沈芝塘征君以源洪师所著清规证义记嘱余叙读之知能深契夫明心见性之理宜其海内闻名久为当代推重是书为佛祖遗规剖晣丛林当用之事最精且备依此行持得有纪律俨然灵山一会至今未散不皆为佛祖之远裔乎哉虽然清规义记特其绪余耳祇以心存普利故知言诠若夫三学精思六度妙谛其理未可浅窥唯学者事理交融名实兼显则源师殷殷著述之心亦可无负矣原任江苏巡抚钱唐陈桂生序

No. 1244-F 序

大哉百丈清规之详美也忠君也孝亲也事师也尊祖也报施恩也行礼仪也禅教律也典章大备条约分明叹观止矣晚近三学衰微丛林草草于是旧制渐湮前型半废幸佛教犹留祖文未敝苾𫇴源洪讳仪润者吾之教授师也每睹古今典籍各壍本宗遇抑扬处未免互谤如法苑碎金之类虽非偏滞未免杂糅若欲和而不杂分而不异似有待焉于是吾师彚成全璧综计百余十卷目曰缁门命脉记各系证义分十二集子集叙三宝并缘起次之十集即南山忏摩天台贤首慈恩法性禅定密部翻译净土也百丈清规等殿于亥集所集既多刻行有待唯清规水陆先付剞劂书成盥诵恍入法筵以清规之重显得证义之新彰目击道存心领神会其镕铸古今發明精蕴不能增减一字也唯愿人人从事于斯则清乎流者浊不能混规为圆者矩即以方遵此旧章布之丛席堪与经律论共为后学之津梁也夫

道光二年四月佛诞日诏征孝廉方正前陕西六品军功受菩萨优婆塞戒  仁和弟子芝塘沈起潜了生稽首敬题

No. 1244-G 叙

夫行以规而成圆规以清而不紊此丛林有清规一书也清规作于梁之法云奉诏而述于唐之百丈禅师至今千百余年时代既遥传闻非一得源洪大师之证义而所记乃备夙曾持奉全编于九章中而见君亲之仰戴及水陆之兼资其为丛林轨范益莫大焉吾杭自庚申后两遭兵燹经帙全沦悯初參之无所行持也将体证义者手订之意重梓是书迺邀慧月和尚慧机师共募刻资遂于三坛正范天台内集开雕之先亲督缮刊逾年而竣事置之经房以广流通愿人从事于斯不特旨參清净动协规模将老祖遗书丛林体制胥于是在夫明心见性本不泥以言诠而循规以端作止二持始绎祖文继宣佛教上契历代之心源无不于此肇之后之学者其知法门有大体欤

同治十年岁次辛未仲秋之月海潮寺后学清道普照氏序

No. 1244-H

予自咸丰纪元僻居海上裹足不出者十年矣辛未初夏杭州海潮主人普照和尚持重刻清规证义示予且嘱殿数语于后固辞之不获乃濡笔书曰窃闻大圣人应现无方动止皆成模范下愚者知识有限涓埃俱获咎过况法丁像季去圣时遥似穷子之走失他乡仓皇莫辨如担夫之迷入险道皂白不分吾教清规一书始成四卷迺作于唐之中叶洪都百丈山大智怀海禅师当时丛林即奉为左以迄于今千有余𥜥迨至 国朝道光初年杭州瓶窑回龙真寂寺源洪大师者宗教两通儒释一贯因念古人尚质今人尚文殆非质无以存其朴非文不能畅其辞爰搜辑历代古德语录中凡有裨益于重兴始创耕种市井持律參禅讲教诸门庭者因事因人因时因地无不条分缕晰一一增入以便有志斯道者随宜采用庶免临时慞惶首鼠两端之诮累成一十六卷付之剞劂储于西湖经房流通咸丰庚辛之际叠遭兵燹一切藏板毁灭尽净而普公亟寻旧本首倾钵囊继募众善飜刻成帙仍贮经房其费赀若干姑置弗论嘉其勤勤恳恳一片利物利人之心当与此书垂诸永久是为䟦

吴中后学愿定和南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目录

  • 卷首
    • 原序
    • 证义序
    • 松序
    • 陈序
    • 沈序
    • 目录
    • 凡例
    • 五重元义(一人喻法为名权实相须为体扶律内护为宗依法办事为用乳酪并用为教相)
  • 祝厘章卷第一(凡六事)
    • 圣节启建
    • 正节早祝
    • 圣节圆满
    • 皇后千秋
    • 受敕奉旨
    • 景命四斋
  • 报恩章卷第二(凡十三事)
    • 国忌
    • 供天
    • 护日护月
    • (附)中秋祀月
    • 祈晴
    • 祈雨
    • (附)祈雪
    • 遣蝗
    • 祈祷韦䭾
    • (附)韦天圣诞
    • (附)伽蓝诞
    • 祭灶
  • 报本章卷第三(凡十二事)
    • 释迦佛降诞
    • 佛成道
    • 佛涅槃
    • 药师佛诞
    • 弥陀佛诞
    • 弥勒佛诞
    • 准提圣诞
    • 文殊圣诞
    • 普贤圣诞
    • 观音圣诞
    • 势至圣诞
    • 地藏圣诞
  • 尊祖章卷第四(凡十二事)
    • 初祖达磨忌
    • 百丈祖师忌
    • 智者大师忌
    • 贤首法师忌
    • 道宣律祖忌
    • 慧远祖师忌
    • 开山祖忌
    • 嗣法师忌
    • (剃度授经)二师忌
    • (附)父母忌
    • 礼墖
    • 设斛普荐
    • 扫墖
  • 住持章卷第五(凡五十五事)
    • 上堂
    • 晚參小參
    • 朔望
    • 入室请益
    • 巡寮
    • 普说
    • 告香
    • 念诵(附念诵规约)
    • 设斛
    • 薰墖
    • 点药师墖灯
    • 普佛
    • 肃众
    • 训童行规诲
    • 为行者普说
    • 受法衣
    • 掩关
    • 启关
    • 迎待尊宿(六礼迎待看单陞座落堂请斋參堂巡寮回山)
    • 护法至
    • 到宗刹诸山
    • 庆生
    • 饭僧
    • 施斋田
    • 供罗汉
    • 放生(附生所规约)
    • 供法衣
    • 受煎点
    • 通嗣书(法眷书遗书等附)
    • 请新住持(附请启式)
    • 入院
    • 住持出入
    • 退院
    • 板账
    • 迁化
    • 入棺
    • 停棺
    • 茶毗
    • 入墖
    • 估唱
    • 安牌
    • 装造佛像(附开光式)
    • 修整经典
    • 修造僧坊
  • 两序章卷第六(凡八十一执共九十四条)
    • 执事单
    • 西序
      • 一禅堂(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藏主维那悦众參头清众香灯司水)
      • 二净业堂(规载大众章执事同禅堂)
      • 三侍寮(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请客侍者圣僧侍者行者净人此二列执附前住持章)
    • 东序
      • 四库房(都监监院副寺知事库司库头米头炭头兼炉头印房担运带贴库库房规铭)
      • 五客堂(僧值知众知客照客茶头行堂带碗头门头客堂规约)
      • 六厨房(典座贴案饭头二饭大火小火水头磨头杂务香灯厨房条规)
      • 七山寮(值岁知山巡山柴头山寮香灯山寮规约)(知浴浴堂规约净头)(知屋监修化主)
      • 八收供寮(化饭收供收供寮规或有田设田房即用庄主监收等执)(园头园房寮规)(下院执事约)
      • 九旦过堂(寮元旦过堂规)(闲住耆旧堂规)
      • 十香灯寮(殿主法堂香灯藏楼香灯内塔主外塔主祖堂香灯△巡照分日夜打扫)
    • 请两序执
    • 班首秉拂(分二一新请受执二八节奉命)
    • 请斋茶
    • 两序辞执
  • 大众章卷第七(凡七十五事分上下两卷)上卷
    • 剃度正范(分四)(一遵律十例即分十则)(二崇正辩譌)(三五戒元基又分十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忏悔问遮难授皈戒發愿诫嘱回向)(四十支正范又分为十则通白敷座集众请师遣求度者出和僧羯磨召求度者入开导辞谢君亲剃发授沙弥戒劝诫回向附剃度规约上供疏式)
    • 付戒(贴报单预备礼物预请诸执预习佛事酌定戒期右师派白受戒堂规)
    • 布萨节要(分十纲目十节忏悔羯磨僧法诵戒略诵戒式对首诵戒心念诵戒比邱律显是明非菩萨僧众诵戒菩萨律显是明非居家布萨)
    • 五篇六聚
    • 护戒
    • 道具
    • (附)式叉摩那辩
    • (附)尼八敬法(上卷竟下卷起)
    • 挂单
    • 安单
    • 普请
    • 日用轨范(内分总別共十一则)
    • 修身十事
    • 戒不祥事
    • 共住规约
    • 净业堂规约
    • 佛七规约(附回向疏)
    • 分卫
    • 拾遗
    • 省行堂规约
    • (附)看病执
    • 龟镜文
    • 付法(南岳三支青原一支附天台一支贤首一支南山一支)
  • 节腊章卷第八(凡二十八事)
    • 安居
    • 夏中(念佛)
    • 讲经
    • 讲堂规约
    • 座主条约
    • 兰盆仪轨摘要(开启坛仪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兰盆会约)
    • 解夏
    • 坐禅恒规(分六早课第一上午第二下午第三晚课第四夜香第五禅堂规约第六)
    • 孟冬贴单
    • 结冬
    • 起禅七
    • 解禅七
    • 解冬
    • 月分须知(元旦上普供五月端阳冬至除夕)
  • 法器章卷第九(凡六事)
    • 木鱼
    • 犍椎
    • (附)地舆名目

(附)列祖提纲录总目(四十二卷)

  • 卷首
    • 缘起
    • 凡例
  • 祝厘
    • 圣节启建
    • 正节日
    • 圣节满散
    • 景命四斋
    • 改元
    • 登极
    • 千秋节
    • 受敕
    • 奉旨
    • 降香到
    • 受师号并紫衣
    • 圣主请陞座
    • 天眷请陞座
    • 宗藩请陞座
    • 诏汰
    • 诏复
  • 报恩
    • 圣忌
    • 圣后忌
    • 祈晴
    • 祈雨
    • 谢雨
    • 祈雪
    • 谢雪
  • 报本
    • 佛降诞
    • 佛成道
    • 佛涅槃
    • 涅槃日先期率众财
  • 尊祖
    • 初祖忌拈香
    • 百丈忌
    • 开山忌
    • 嗣法师忌
    • 嗣法师翁忌
    • 扫历代祖墖拈香
    • 受业忌
    • 父母忌
  • 住持日用
    • 上堂
    • 晚參
    • 小參有结制解制冬夜岁夜对灵之別
    • 普说有告香夏前中夏特请之异
    • 念诵
    • 水陆会
    • 肃众
    • 训童行
    • 为行者普说
    • 受法衣
    • 病起
    • 掩关
    • 启关
    • 迎待尊宿分引座叙谢两种
    • 护法至叙谢
    • 到宗刹诸山
    • 施主请陞座
    • 庆生
    • 祈嗣
    • 饭僧
    • 施斋田
    • 供罗汉
    • 放生
    • 供法衣
    • 供法帔
    • 供宝葢
    • 资冥
    • 受煎点
    • 通嗣书至
    • 法眷书至
    • 嗣法师遗书至
    • 二亲遗书至
    • 归省受业
    • △受请陞座
      • 拈衣
      • 拈敕黄
      • 拈护法疏
      • 拈公帖
      • 指法座
      • 登座
      • 受请
      • 当晚小參
      • 辞众
      • 头首受请
      • 住持引座
      • 头首受请借座陞座
      • 当晚小參
      • 借座辞众
    • △入院炷香佛事
      • 三门
      • 佛殿
      • 伽蓝
      • 祖堂
      • 据室
      • 到院上堂
    • △开堂祝圣佛事
      • 拈敕黄
      • 捧御香
      • 拈劄付
      • 拈公帖
      • 拈护法疏
      • 拈方外交疏
      • 拈山门疏
      • 拈诸山疏
      • 拈三宗疏
      • 拈宗刹疏
      • 拈江湖疏
      • 指法座
      • 拈祝太上皇皇太后等香
      • 拈祝圣香
      • 拈护法香
      • 拈报谢香
      • 烧怀香
      • 白椎后垂语
      • 请就別刹开堂
      • 入院后请开堂
      • 入院日请开堂
      • 再住入院
      • 当晚小參
      • 为建寺檀越陞座
      • 管待专使
      • 留请两序
      • 报谢出入
      • 报谢回寺
      • 白众出队
      • 出队归
      • 立圣像胎骨
      • 入腹脏
      • 开光明
      • 圣像成
      • 请藏经
      • 舍经函
      • 迎经
      • 开经
      • 焙经
      • 补经
      • 营建劈草
      • 开基
      • 立磉
      • 竖柱
      • 上梁
      • 挂寺额
      • 落成
      • 铸镬
      • 结灶
      • 进火
      • 法座成
      • 建宝墖
      • 上墖珠宝索
      • 相轮
      • 合尖
      • 建寿墖
      • 定基
      • 开基
      • 立石
      • 开闭
      • 请行桥并谢
      • 开田并谢看
      • 退院辞众
      • 退院再归
    • △为住持迁化佛事
      • 入龛
      • 移龛
      • 锁龛
      • 法堂挂真
      • 举哀
      • 奠茶汤
      • 大夜对灵小參
      • 起龛
      • 全身入墖
      • 阇维奠茶汤
      • 秉炬
      • 安骨
      • 起骨
      • 转骨
      • 煅骨
      • 灵骨入墖
      • 撒骨
      • 入祖堂安牌
      • 估唱
      • 下遗书
      • 尊宿讣至
  • 两序
    • 请西序头首
    • 请两堂首座
    • 留首座
    • 请藏主侍者
    • 请东序知事
    • 请监寺
    • 提点
    • 请典座
    • 请修造
    • 请化主
    • 發化主
    • 请监收
    • 举名德兼法嗣立僧
    • 立僧后秉命普说
    • 秉命入室后普说
    • 两序进退
    • 挂钵时请知事
    • 请两序
    • 谢西序头首
    • 谢两堂首座
    • 谢书记藏主
    • 谢知殿侍者
    • 谢东序知事
    • 谢都监监院
    • 谢维那
    • 谢典座
    • 谢化主
    • 谢庄主
    • 谢诸庄监收
    • 谢两序
  • 大众
    • 剃发执刀垂示
    • 付衣垂示
    • 度僧
    • 付戒
    • 办道具
    • 大挂搭归堂
    • 名胜挂搭
    • 普请
    • 为亡僧锁龛
    • 起龛
    • 奠茶汤
    • 住持为亡僧秉炬
    • 起骨
    • 煅骨
    • 入塔
    • 撒骨
    • 为尼起龛
    • 秉炬
    • 入塔
    • 为优婆塞起棺
    • 秉炬
    • 起骨
    • 入圹撒土
    • 点主
    • 为优婆夷起棺
    • 秉炬
    • 煅骨
    • 入塔
    • 撒骨
    • 点主
  • 节腊
    • 建楞严会
    • 结制
    • 中夏
    • 建兰盆会
    • 解制
    • 头首四节秉拂
    • 住持谢四节秉拂
    • 元旦
    • 立春
    • 元宵
    • 寒食
    • 舖帐簟
    • 端午
    • 建青苗会
    • 散青苗会
    • 炙茄会
    • 立秋
    • 开旦过
    • 中秋
    • 重阳
    • 开𬬻
    • 冬至
  • 法器
    • 铸法钟
    • 挂法钟
    • 鸣法钟
    • 施法钟
    • 挂板
    • 挂钟板
    • 挂木鱼
    • 制法鼓

(按此之列祖提纲一书备录历代宗师法语其名目校清规为详第无事仪耳今此目后复附其目录者备是书未备之事目也此书系康初年武林理安杲翁悦和尚所辑彼葢广搜诸祖遗集而成故极详备其凡例云是书大要以清规诸事为纲列祖提纲作目又云诸祖俱有圣节满散语恐至元以前古清规内有此成式不敢遽遗云云据此则清规本中所遗多矣辛得呆翁一番搜索虽褐有法语而无作法然因此犹得见老祖遗规详细若此顾目思义重有赖焉是呆翁之功也爰备录总目用资观览提纲又云一以使后学知法门有此大体以待后来好古者补行亮哉言矣)

凡例(十三条)

  • 清规自唐迄今时相去者千余年僧例有古今之殊乡风有南北之异是以未能尽合时机规之增减行之通塞有自来也然今流通诸本非失于太繁即失于太简太繁则不暇静修太简则不能治务惟兹本繁简得中仪文周备而条理井然便于行持又甚合时宜𠃔堪垂范
  • 百丈至今时代既遥清规原本无从考核即今藏本颇多后世事迹可知百丈手订原本失传久矣然不可谓兹本中遂无百丈订之规但不能确指耳其參以近代事者系历代知识随时随地而为更易盖礼应从宜变而通之以尽利也故曰言无古今合理者胜恐阅者见有近代事疑非百丈原本而生轻忽特發明于此
  • 清规原本九章今依次列卷唯水陆一种原在住持章内以文太富今分本另行
  • 清规名目有古今不同者如古称头首今名首座或号座元古称监寺今名监院以及书状改名书记僧堂改名禅堂之类俱改其名而不改其义又规条中古有而今无者如点茶抛香之类古无而今有者如祖忌增百丈等水陆增云栖等及不许吃烟之类
  • 清规流传既久不无以譌传譌如执事之执历考内典无职宇者盖执者执持之义执其事而谨其行也虽如列职之各守其职然以执为职终属牵强其他如三衣之谬施食之舛等兹皆更正
  • 集中义无不备而文有详略如祝厘详于首章即略于四节祈祷详于元旦即略于朔望之类又于平日所常行者即不悉载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人之善会而
  • 丛林佛事虽多不出四种所谓止持(即诸规戒)作持(即诸行仪)念诵(即转法轮)说法(示第一义)或唯以一事或兼二兼三或一事并具四种唯在住持随宜设施两序和衷共济古贤轨则不难再见于今矣
  • 此书自方丈以至执事固无人不当备阅而初学为尤要果能熟记行持不惟临事无疑又且得以束其形仪熏其心识现在可免放逸之咎他日可作轨范之师其益大矣诚宜人奉一编以备观览
  • 此书三根普被利钝均沾一往观之似文浅易明再四參详寔义深难晓粗心浮气于斯懵焉兹集于义深难晓处则以证义引申而畅明之以便初參学者会取
  • 证义之作或随文释题或即事显理(如祀月净头等)或补其要义或推广衍说阅者皆宜留意
  • 证义虽出润手而言多引古良以即古证今人易生信故所引某人某书必先载其名目若断章取义不便录其名目者则佚之非敢掠美
  • 集中一切文疏似非百丈所述故他本或有不录者然吾释子虽不当以词藻为工分心习学而据事命辞不能不期于妥适故兹仍照原本录出俾用者得其现成不复皷弄意识亦不无小补耳
  • 清规除藏本外世鲜刻本致钞录者或无心舛误或任意增减以譌传譌渐失本真关系老祖遗规丛林体制甚非细故润获此编较之藏本似为妥贴而大旨则不相违背因思有此善本急宜流通遂不揣謭陋各缀一说于下以证明之俾阅者开卷了然无复疑义复请诸老宿再三校正乃敢刻行倘蒙诸方知识深体祖意妙合时机而教正之则更幸甚

No. 1244-I 百丈丛林清规元义

将为清规证义先明五重元义人喻法为名权实相须为体扶律内护为宗依法办事为用乳酪并用为教相

人喻法为名者

(初释人百丈二字人也百丈本山名俗呼大雄山在洪州龙兴路去郡治三百里今属南昌府奉新县怀海大师福州长乐王氏子〔卯〕岁落发于西山慧照和尚进具于衡山法朝律师得法于江西马祖大寂禅师乃南岳下二世正宗也住此山大智寿圣禅寺盛宏禅宗兼崇律制尝以梁朝光宅寺法云奉诏所集僧制未尽协用遂重阅律藏博约折衷设规制范务合时宜又自维以身作则之义于是每日力作为众标榜有劝止者师曰我无德以劳人众阻之遂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寂寿九十五岁以元和十三年葬于兹山长庆元年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流通清规宋大观元年加谥觉照塔曰慧聚重刊清规元统三年谥宏宗妙行禅师敕僧德𪸩重修清规颁行丛林昔司马头陀尝为百丈山铨记内有法王居之天下师表之句师实应焉按舆图百丈为山名者数处此洪州之百丈也又自唐以来百丈为人名而显著者数人此怀海老祖之称百丈也略释人竟)

(△次释喻丛林二字喻也丛林乃草木葺聚之义喻僧坊为众僧所止之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能生植道芽趣登圣果福利群生也又此名义具见经律华严离世间品颂曰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也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又法华药草喻品亦以卉木丛林喻随机受化又律中凡四僧已上乃至百千同住一处作法办事如水乳合皆名丛林推之比邱而称苾𫇴者西域谓此草有五德一体性柔软喻僧定德折伏身心不致麤犷故引蔓傍布喻僧慧德传法度人绵延不绝故三馨香远闻喻僧戒德戒香芬芳为众所重故能疗疼痛喻僧解脱德能断烦恼毒害不起故不背日光喻僧解脱知见德常向佛日智慧光明解脱一切邪见邪业故故比邱称苾𫇴也据此木草二喻可见为僧者全赖修行为本所谓住持有道德则丛林日安无则丛林日危众僧有五德则名实皆得无则名实尽丧然则丛林岂易住而苾𫇴岂易称哉略释喻竟)

(△次释法者清规二字法也先约事释谓以澄澈洁白之模范布于日用而护佛教法也又清规即法之制度品节也根本有部百一羯磨第十卷佛言且如有事我于先来非许非遮若于此事顺不清净违清净者此是不净即不应行若事顺清净违不清净者此即是净应可顺行四分律云是佛所制者不应却非佛所制者不应制凡此皆清规之义百丈重集之意也又梵网经云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坊问知事人今欲请僧求愿知事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云云注曰僧坊即丛林也知事人即执事也应次第请即清规也又四分戒本第十尼萨耆波逸提云大德今为汝故送是衣价受取是比邱应语彼使如是言我不应受此衣价我若须衣合时清净当受彼使语比邱言大德有执事人否须衣比邱应语言有若僧伽蓝民若优婆塞此是比邱执事人常为诸比邱执事云云注曰不敢自持衣价令执事人代收待合时清净当受守清规也又药师经云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注曰梵语尸罗此翻戒轨则即清规也故知丛林清规皆佛世已有即我东土汉明帝已来聚集众僧丛林也如律行持清规也至唐世百丈时东土清规行世已六百余年矣法久弊生祖适丁此乃重加整顿以惠后世华严经回向品云菩萨以法施为首發生一切清净白法摄受趣向一切智心老祖之谓也次约理释者戒珠妙永云清规者乃吾心本具圆常之妙道也夫心本圆明良由迷悟之异随成十界依正之別然法性同也具也乃吾心之规也具也者包十界依正而无余也同也者感迷悟因果而无差也规也者成万法事理而无偏也无偏者中也无余者假也无差者空也空也假也中也即吾心之三观三观者乃能规之用也空者照真绝纤尘假者照俗该万有中者照二不住二真则一真一切真无俗无中而不真俗则一俗一切俗无真无中而不俗中则一中一切中无俗无真而不中真也俗也中也即吾心之三谛三谛者乃所规之体也由斯本体之难复故立法以绳之在佛为之律藏在儒谓之律例在百丈则谓之清规也虽世出世之不齐其止恶生善皆异其名而同其义者也是所谓清规者法也略释法竟广见下大众章护戒条说)

权实相须为体者

(天池法聚云道本乎实际而礼乐法制者摄化之权也非权则教无以立而道不行矣是故孔子作春秋述礼记备法制之权也欲无言一以贯显觉际之实也即吾佛洪范三界轨持万化一皆發乎自觉圣智之所现量用开遮持犯之权实相须显信解行证之体用一致夫灵山一会众盈百万雍穆无违不啻水乳之合所谓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觌金容而感化宜不待夫诱掖告诫之谆谆矣及其护善遮恶而为毗尼之制则条陈缕析纤悉不遗于涅槃顾命则曰汝等比邱于吾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是汝之师然则王化大千而垂范后世者总不越乎理事不二之为训也明矣正法之余教始东被其时佛法隆盛事仪之节固其可缓自达磨来后单传心旨实证者固多而其中不无蹈虗之子致堕豁达之空遂以仪容进止为不足为品节制度为不足学者不知会权归实实岂离权于是大智有清规之作用以翊赞毗尼纪纲法席兰若肃清龙象蹴踏信乎理不遗事而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故以权实相须为体也)

扶律内护为宗者

(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一言以蔽之曰止作双持兹清规亦然各堂条约禁过防非等止持所摄也种种礼仪參禅念佛等作持所摄也具此止作与律相扶外以仪德感人而生正信内则守护正法常转法轮不期然而然自利利人矣此所谓扶律内护为宗也如其戒律不持清规不行即是魔党自破佛法梵网经谓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楞严经云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诽出家具戒比邱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是故佛临涅槃扶律谈常大意谓持戒比邱能呵责驱遣破戒者名真持戒今此清规义亦遵此故以扶律内护为宗也)

依法办事为用者

(事有二种一者时事元旦清明乃至佛诞祖忌等有定时而作故二者非时事庆生祈祷进院退院等以前后行止不定故其事虽多此二摄尽皆即事以明理明理以垂化然事或滞碍又当善于通变所化乃周迩来僧众罕知此义非弃置不行即仪文舛错其拘迃者又或固执不通以致隔碍难行重为清规病无惑乎法道渐以陵夷也将欲挽𢌞流弊先当阐扬其义不揣鄙陋宗此善本附以证义畅其说而明其义俾人人得睹老祖遗规精详若是苟能依法办事将见改魔为佛转邪成正除匪类安大众齐礼仪养道德兴丛林化众生无有不周所谓僧宝慧命非戒律清规不能久住者信矣)

乳酪并用为教相者

(天台智者用涅槃经从牛出乳乃至醍醐五味以判如来一代时教为五时华严喻乳阿含喻酪方等喻生酥般若喻熟酥法华涅槃喻醍醐故兹清规亦借用判经之例判乳酪并用者五时之教梵网与华严同时粗妙混融刹刹尘尘无非一真法界所谓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是也今此清规义遵梵网上根行之理事无碍处处圆融堪拟乳味至如阿含虽专说生灭四谛而小乘之规即寓无生无作大乘之理亦犹醍醐之出于酥酥之出于酪也今此清规例比阿含即亦范彼小乘俾其谨守绳墨有基勿坏如人身四支不缺美服可彰如绘事粉素无亏彩色可继堪拟酪味故以乳酪并用为教相也昔宗愿云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衲子家风別是一般规范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触向面墙实为减人瞻敬是以经历丛席遍參诸方凡有补于见闻悉备除于纲目以此庄严宝社建立法幢所谓佛事门中缺一不可亦犹菩萨三聚声闻七篇岂立法之喜繁实随机而设教初机后学冀善參详上德高流幸垂证鉴)

No. 1244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一

祝𨤲章第一

述曰人之所贵在明道故自古圣君崇吾西方圣人之教不以世礼待吾徒尊其道也钦惟 国朝优遇尤至特蠲赋役使安厥居而期以悉力于道  圣恩广博莫可名言为僧者必也悟明佛性谨守戒律庶不负 盛朝隆重之至意而又朝夕祝𨤲佛慈冥加天心默眷俾我  后导民于无为之化跻世于仁寿之域然后可以仰报万一也其见诸日用者谨恭录而存夫轨度焉

圣节启建

钦遇  圣节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场几日(长短随宜)僧不给假示敬也启建之先三日客堂备纸诣书记寮知客触礼一拜(白云)某日启建 圣节烦制疏语(书记缺记录代俱缺用现成疏见后)书记制毕具单呈住持阅亲送客堂触礼一拜答先礼也知客用黄纸书榜并联额及疏等启建之先一日客堂请维那共商念诵僧众以次轮流派定呈住持看毕即请住持来早殿上领众讽经祝  圣当使殿主洒扫殿上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场舖设庄严悬诸联额榜文张山门之左即挂牌(牌云)某月某日 恭逢  万寿圣诞合院大众师早课齐诣大殿宣扬秘呪持念诵药师佛号伏愿 佛日洞明  圣寿无疆 (余事礼仪同上但随改某事名)其念诵牌每日多则二十四僧少则十名照次轮开建首日殿中陈设诸供物上供黄纸证明疏是日住持说法或上堂或小參随宜而行(仪见下住持章)

(附证明疏及额联句又榜疏中六经一忏随宜若干当各书填数目)

伏以 景运宏开  圣人作而万物睹  湛恩普洽  一人庆而兆民赖  覆焘无私乾坤孰测其高厚  照临有赫日月莫喻其光华知赞仰之难穷欲补报而无极唯托 钧陶之内义重四恩故竭忠爱之心虔恭三祝 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大清国某省府县寺(续入职员某臣僧某)今于本年某月日恭逢  天寿圣节本寺预于本月某日谨就  大佛宝殿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场几日逐日轮僧上殿披阅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仁正护国般若经 慈悲道场梁皇忏法 于中加讽诸品真诠宣持密号所萃洪因端为祝延  今上皇帝圣寿万岁万岁万万岁伏愿 斗枢电绕龙象筵开帝网百亿山河咸归  圣量华藏三千世界益衍 丕图更祈 夔龙登用 景星耀而泰阶平玉烛常调民气乐而本固 右疏恭申 佛日洞明 龙天昭格 年月日 住持(臣)僧某甲具(若当道官员为请主并宜一一具书姓名)

(此疏即作榜交用榜头加)  万寿无疆(四个大字又疏当于正节日坛内上午供时众齐念)南无无量寿佛(化疏  圣节满日另有回向疏当预供坛内)

万寿无疆 金轮与法轮同转福越三祇

舜日与佛日齐辉寿延亿劫 (此一联额悬大殿前轩中)

普天同庆 一人有庆云戴日星拱辰照临海宇

万寿无疆龙负图凤巢阁永固 山门

遥瞻北极 八表来朝同归化育

入贡共乐升平 经坛

证义曰  圣节亦名  万寿节或称  天寿以此日为  圣人诞降之佳节也中峰本云但生植于天地之间者莫不被其泽唯我释氏之流乃被其泽之尤者也何以为然葢孤虗柔弱而不能自立也言孤则远离亲族不营世家言虗则寄食檀门凄迟林麓言柔则潜心空寂守节循规言弱则守护性真不与物竞自非圣人不忘佛嘱曲垂外护则僧园资具安能永为常住而不遭陵夺于他人之手乎由是吾侪安居暇食一时一刻咸出圣恩虽天覆地擎不足云喻使尽形求法终身向道至若忘躯毕命亦不足以酬其万分之一岂容懈怠懒惰虗延白日而更驰情于利欲者乎故兹  圣节理合如法启建照疏念诵以报 国恩矣

正节早祝

正节日(早课烧香侍者传炉大众云集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云)宝鼎𦶟名香普遍十方(已下众和)诚奉献法中王端为  皇王祝  圣寿地久天长(后二句重一遍)南无香云葢菩萨摩诃萨(三称住持礼佛赞完维那押磬悦众鸣引磬齐念)圣无量寿光明呪(三遍其引磬一二遍慢板第三遍快板念毕煞下引磬维那押磬慢举云)药师如来(左班同称)药师如来  皇帝万岁(念完左默) 药师(右班齐称维那押磬出班悦众代执磬椎)如来(维那居中问讯长跪)药师如来(拈香三派起立问讯转身展大半具唱云)  皇帝万岁(一拜)药师如来(左右同维那第二拜)药师如来(维那第三拜)  皇帝万岁(问讯长跪合掌监院随住持后长跪合掌维那高声祝云)大圆满觉应迹西乾心包太虗量周沙界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县某寺宏法沙门某甲监院比邱某甲等兹当某年某月某日恭逢  天寿圣节(余节随改)良辰云集现前僧众登临大雄宝殿讽演秘章称扬嘉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今上  皇帝圣躬(下三句左右一齐合掌同祝云)  万岁万岁万万岁(维那同监院一叩首此处悦众鸣引磬两下左右对面一问讯悦众又押磬维那擡头再祝云)  皇后齐年 太子千秋文武官僚高增禄位(悦众打引磬一下又一押)伏愿 尧风永扇 舜日长清八方歌有道之  君四海乐无为之 化仰劳大众同念金刚无量寿(鸣大鱼子大众接念)护国仁王菩萨摩诃萨(此下接念楞严呪从)萨怛他苏伽多耶云云(维那监院起立三拜起具归位念至)檀信皈依增福慧(句接药师偈云)药师如来琉璃光𦦨网庄严无等伦无边行愿利有情各随所求皆不退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绕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千声归位展具左右唱和礼拜)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拜)南无日光遍照菩萨南无月光遍照菩萨南无药师海会佛菩萨(各三拜拜毕三归依祝护法竟鸣大钟三下维那云)大众师齐上法堂(或方丈众至肃立左右排列次第侍者通白住持住持出陞座拈香维那举香赞赞毕喝)展具尚答随具(维那云)顶礼和尚三拜(尚云)一拜(礼毕起具仍归位对面立左右悦众次第鸣引磬三阵待住持说小參竟维那云)礼谢和尚三拜(尚云)一拜(礼毕回堂)是日轮次念诵仍如常仪上午上堂并上供宣证明疏午斋腐饭(俱载住持章)

证义曰清规首冠祝  圣者钦遵佛敕而报 国恩也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说 国恩彰有十 德今吾僧众恭逢 清平盛世幸值  英明圣君  恩如日月照临  德同天地覆载要而言之更有十大  恩护隆重三宝不忘佛嘱故修建佛刹为大檀护故印行藏典流通佛法故给僧戒牒參学无阻故蠲免度牒出家得便故六  钦赐墨宝庄严佛刹故追  封古德褒崇真修故年  赐香灯永作福田故另设僧官俗不辱僧故不使僧役专心办道故有此十  恩理宜知报佛言我今五眼明见三世一切国王皆由过去侍五百佛得为帝主是为一切圣人罗汉来生其国作大利益我使五大力菩萨五大士五千大神王往护其国是故我今三宝付嘱一切国王云云如大涅槃经等俱有佛敕外护之文故首举也

圣节圆满

圣节圆满日(客堂预先一日白住持及请当道宰官拈香正圆满日轮次念诵仍照常仪)上午住持上堂(至念诵经忏竟宰官到众集维那举香赞宰官住持次第拈香众合掌跪诵晚课内之)大忏悔支(诵毕起立合掌维那举回向偈云)十方法界至人口法界所有即其舌只凭此口与舌头祝吾  君寿无间歇亿万斯年注福源如海滉漾永不竭狮子窟内产狻𬸚𬸦定出丹山穴为瑞为祥遍九垓草木昆虫尽欢悦稽首不可思议事喻若众星拱明月故今宣畅妙伽陀第一义中真实说祝𨤲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此偈维那两句一拜众随和共十拜一问讯鸣乐器众齐念)南无大乘常住三宝(三称维那长跪宣回向疏云)天上无双日阎浮一  至尊万年松不老  圣寿等乾坤爰有  圣节圆满回向文疏对 佛披宣仰望慈悲俯垂证鉴 伏以优钵罗华瑞世同佛降生阎浮提树连阴与天齐寿故毓夙成之  睿质克承丕显之  圣谟大哉元至哉元体元居正会其极归其极建极立中今据(续入乡贯寺名人名以及起首年月日)启建祝𨤲道场至今某月日圆满回向于中䖍诵诸经顶礼忏法伏愿  垂拱无为天地位而万物育 钧陶有象阴阳理而四时平  寿考万年  本支百世更祈吾道之大同有俾  圣时之至治山林钟鼓乐 化日之舒长草木昆虫被  膏泽之沾濡祥开震旦颂祝华封 右疏恭申 佛日洞明 龙天昭格年月日住持(臣)僧某甲具疏(若当道官员为请主并宜一一具书姓名)

(宣毕鸣诸法器齐诵)南无无量寿佛(化疏化毕维那举赞云) 普贤行愿功德周圆普资恩有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无边同愿礼金仙南无圆满藏菩萨摩诃萨(三称向佛举三归依众又三拜竟各回本处殿主收拾庄严等物各还原处少顷维那领众搭衣持具上方丈顶礼住持三拜回堂大众谢维那普礼一拜)

证义曰祝𨤲者是为  皇飨佛之辞以此悦佛神而报  皇恩也按仁王梵网等经佛遥鉴未来虑僧家之微弱恐佛法衰残是以金口嘱累教海仗  皇以流通玉手抚摩僧轮凭  帝而炽盛若  帝王臣宰少金汤之志则真教陵夷惠风掩扇人怀侮慢法雨难施矣是知城壍当时津梁后进者莫尚 王臣拥护葢  皇以覆护恩德被僧僧以明道熏修报答此乃法门第一要事故须日日祝延  圣寿事事祝延  圣寿方尽衲子报恩之诚今正殿佛前常供  万岁牌即是此意故首举之昔后宋僧昙宗在灵味寺尝为武帝行菩萨五悔法帝曰朕有何罪而为忏悔宗对曰昔虞舜至圣犹云予违汝弼汤武亦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圣主引咎葢以轨世陛下齐圣往古履道思冲宁得独异武帝善之昙宗之语可谓报恩师表也然僧又当知各为本分事重努力熏修庶几佛恩 国恩两无所忝不可徒崇虗文而有荒实践也

皇后千秋

遇 皇后千秋日(客堂隔宿)挂念诵牌(诵金刚经一日仍如常仪正日早课前祝  圣维那白云)今某月某日恭逢 皇后千秋令节谨集僧众登殿讽诵所萃良因敬祝 皇后懿筭千秋伏愿八方天神来密佑更资遐筭助我  皇仰劳大众同念金刚无量寿云云(与前)  圣节仪同

证义曰 皇后母仪天下助我  皇共致太平故丛林有千秋之祝称扬 淑德求佛冥加臣僧之义所当然矣

受  敕奉  旨

凡 朝廷  旨临山先差能执六人(即监院知客衣钵等)预备 龙亭出寺五里迎接时至住持领众山门外两边立定不得參差失仪殿上设香案鸣钟鼓候  旨到齐跪俯伏  旨过一齐起立随后 龙亭供奉殿中众僧于殿前丹墀两序排定(知客高声呼云)  皇恩御诏临山大众顶礼三拜  万岁一齐俯伏书记捧  诏向东边高立宣读毕仍供  龙亭住持至亭前拈香三拜再同众僧谢  恩九拜问讯齐鸣法器及大钟鼓诵南无无量寿佛捧  诏登  御书楼藏供维那收佛号(随举赞云)  天龙圣主护世周全  皇恩深重莫名言奉报在心田众僧䖍䖍顶戴  万德诠

南无吉祥王菩萨摩诃萨(三称众向上问讯各回本处)住持陪官(见下住持章说)或当日或隔宿住持上堂谢  恩祝𨤲

证义曰受  敕奉  旨如  降香  赐衣  赐号  赐诗文  诏陞座等并附祝𨤲者皆谢  恩祝  圣故按元大德七年八月二日护持圣旨到山住持元叟端禅师领众望阙谢恩罢上堂云平生抱愚拙心意安林丘磐陀一片石松下聊优游回鸾五色诏瞥尔来岩幽天恩浃肌骨浅薄将何酬愿君为尧舜愿臣为伊周金枝与玉叶光耀千千秋万民赡秔稌四海销戈矛竺仙正法眼如水常东流又明太祖皇帝赐元极顶禅师紫衣师谢恩上堂云内使传宣出紫宸赐衣何幸及微臣金襕照耀天人喜白㲲鲜明雨露新光宠山林同佛日暖除霜雪布阳春余生受用流传远万岁宗门沐至仁

景命四斋

月旦月望初八念三名景命四斋日隔宿客堂挂讽经牌(朔望诵梵网遵佛敕也初八念三诵仁王护国裕民也)正日早课先祝  圣(维那白云某月日良辰某省府县寺住持传法臣僧谨集僧众恭趋宝殿讽诵秘典称扬圣号所萃宏因祝延  今上皇帝圣寿万安仰劳大众同念金刚无量寿护国仁王菩萨摩诃萨云云)课毕住持说小參朔望粥后斋堂集众(四分戒本)饭后诵(梵网仪详下布萨条)行堂师先于案上中供一佛香烛齐备两边桌上备律本鱼磬等候开小静鸣钟三下侍者传炉众集展具拜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住持拜毕登座两序亦挨次撩衣而坐维那鸣磬开经乃至诵竟回向下座众展具三拜各回本处若值冬月在禅堂内者免诵侍寮收诵戒牌初八念三诵仁王般若同此又古规朔望日早粥二板后斋堂用普茶宣规约今禅宗权开非时食戒普茶移在晚二板见下住持章朔望条说(即此朔望诵戒亦禅宗之权宜所开若依律制当于黑白月之尽日为正又古规每日斋粥二时下堂僧众登殿维那举无量寿呪三遍回向祝延  圣寿又每月有四斋日六斋日十斋日每年正五九为善月俱念诵祝圣于每日早课至心经毕赐大祝延赞)

证义曰四斋称景命者始于隋开皇三年诏天下正五九并四斋日各寺建祈祷道场不得杀生命取藏经中有毗沙门天王每岁巡按四大部洲正五九月治南洲故禁屠宰而唐之藩镇每上任必犒士卒须大烹宰故以正五九不上官为禁杀也今误为忌者非即四斋念诵亦遵佛教敕令人解义照自心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非但为诵经释愆报 恩也念诵释愆报 恩虽未解义犹存其礼今有绝弃不行违背甚矣按续高僧传及云栖崇行录释僧云者住宝明寺以讲演著名四月十五日临诵戒时白众云戒乃人人诵得何劳数闻可令一僧竖义使后进开悟众无敢抗遂废诵戒七月十五日众集忽失云所在四出追覔乃于古塚中得之流血被体问其故则云有猛士执大刀厉声呵云僧云尔何人斯敢废诵戒妄充竖义即以刀刽我身痛毒难忍因扶掖还寺竭诚忏悔经于十年至心尽敬依式诵戒临终之日异香来迎欣然而逝时咸嘉其即世惩革云云栖莲池云今时尚经论而轻戒律二千年来半月诵戒无复有举行者予不揣与废坠于山中人犹未之信也果报炳然于云公有征愿覧者思之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一


校注

乎疑手 卯疑丱 与疑兴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陕【CB】陜【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券【CB】劵【卍续】
[A7] 采【CB】釆【卍续】
[A8] 派【CB】泒【卍续】
[A9] [-]【CB】一【卍续】
[A10] [-]【CB】一【卍续】
[A11] [-]【CB】一【卍续】
[A12] [-]【CB】一【卍续】
[A13] [-]【CB】一【卍续】
[A14] [-]【CB】一【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CB】一【卍续】
[A17] [-]【CB】一【卍续】
[A18] [-]【CB】一【卍续】
[A19] [-]【CB】一【卍续】
[A20] [-]【CB】一【卍续】
[A21] [-]【CB】一【卍续】
[A22] [-]【CB】一【卍续】
[A23] 谥【CB】谥【卍续】
[A24] 谥【CB】谥【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猊【CB】貌【卍续】(cf. T47n2000_p1045a22; X64n1260_p0156b05)
[A36] 已【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已【CB】巳【卍续】
[A39] 已【CB】巳【卍续】
[A40] 已【CB】巳【卍续】
[A41] 已【CB】巳【卍续】
[A42] 已【CB】巳【卍续】
[A43]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百丈清规证义记(卷1)
关闭
百丈清规证义记(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