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499-A 法轮宝忏缘起

将欲建明幢以持世提快剑以祛邪必先知正法浅方能破群生执著南北两藏行世已久古今书夹彼此号殊今所存明之梵夹藏其目尚严而不能无谬明季书本藏称名不备续者滥登滔滔不绝直至本朝宪皇帝董而理之乃收奇黜妄整顿一新窃以二百年来 国家英灵之气感十方应化映现其间扶正医尩抉翳破陋亦有可坿之书若干矣目录之学在释藏者以知津为近所陈要义本自可观但记号纠纷是其所短诸家入襍门户见存新坿子目书少而例多亦不必也今依其前次融其殿军以作水陆道场检藏之功能姑寄忏仪备诸名相与下堂列位十方随喜种此善根金刚不坏

同治癸亥金水年月日时鸡园执事咫观记

例言

  • 标目在宋未有發明义门五时言未尽善今用南北藏之旧规而稍带知津之条例一华严次方等显次方等密次般若次法华次涅槃二阿含三大乘律四小乘律五西土释论六西土宗论七东土大乘论八小乘论九密意十新书
  • 不用襍藏呪藏等名镕归三藏而显密大小东西前后纲举目张唯重译无奇外道论疑偽经皆当标注以示简要今忏师等阅藏不迷也(方等即方广十二分教唯此一分不通小乘则华严以下一切经皆方等摄也但宝积大集为类无多可以融华严法华涅槃般若类多区別故別标之古德所谓独被大机名华严融通空有名般若开权显实名法华扶律谈常名涅槃其不在四例者标方等之总名难越华严故居第二矣)
  • 凡低二字皆须跪讽起立问讯(此次第暂依智旭而稍改之如宝雨棱严是也陪正之间更当明审揭出)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忏仪

行人从禅定起从容入堂三称南无花严海会佛菩萨问讯

一切恭谨一心顶礼花严法界圆融三宝(拜观云)

显现自在力  为说圆满经  无量诸众生
悉受菩提记
愿此法音云  充满十方界  众生心镜启
一一宝庄严  具足光明力  成就如来身

我此香华徧十方芬馥开敷咸第一引申周满于法界化为微妙之法云重重宝韵无有穷即心即身即世界身界涉入种种念一一映现光明幢世界种及世界海吉祥回复咸辉华灵心普照于十虗不见娑婆见海印森罗万象具一体星宿炳现衣裳中文理宛转萃成章方便成就众慧命

供养一切恭谨(拜观同上)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新华严经(拜观同上)

法界圆明情量破尽一乘不共无碍境界 世主妙严品第一佛在道场成佛三世间主悉集各得解脱上首各说十颂师子座庄严具各出菩萨兴供养云说颂 如来现相品第二菩萨于供具中出问法颂佛放齿光照亿刹海出颂集众眉光显示还入足下大莲花现前佛毫相中有一切法胜音菩萨与微尘眷属坐此莲华与十方菩萨说颂 普贤三昧品第三普贤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诸佛现前摩顶与智从三昧起大众获益如来毛孔放光赞颂一切菩萨亦皆赞请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贤说世界海十种事 花藏世界品第五普贤说一切世界海中诸世界种刹名佛名 毗卢遮那品第六普贤说往古大威光本行 以上第一会

如来名号品第七佛坐普光殿以通力集十色世界十智佛之十菩萨文殊唱名号差別法门 四圣谛品第八文殊说刹刹称四谛各异名 光明觉品第九佛足放光照十方刹一切处文殊说颂 菩萨问明品第十文殊与同来九人问答發明法要 净行品第十一智首问文殊答以一切事中發愿法门 贤首品第十二文殊问贤首菩萨广颂信心功德法门 以上第二会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如来不离道树升帝释殿 须弥山顶上偈赞品第十四法慧等从百尘刹外十华世界十月如来所来佛放足指光法慧等各说颂 十住品第十五法慧入无量方便三昧同名诸佛现前摩顶出定说十住法 梵行品第十六正念天子问法慧说观察无相法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法慧答帝释问十方刹动同名佛现身赞叹 明法品第十八精进慧问發心云何修习法慧言住十种不放逸 以上第三会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佛不离道树释宫升夜摩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功德林等从万尘刹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来佛放两足光说颂 十行品第二十一功德林入菩萨善思惟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起定说十行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亦功德林所说 以上第四会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佛不离道树须弥夜摩而升兜率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金刚幢等从万尘刹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来佛放膝光令十方互相见十幢菩萨说颂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金刚幢入菩萨智光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起定说十回向 以上第五会

十地品第二十六佛在他化金刚藏入大智光明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出定唱十地名解脱月请一再止之大众同请佛放眉间光照十方诸佛亦放眉间光来照虗空中成光明网台出颂劝说乃宣地义 以上第六会

十定品第二十七佛在普光明入诸佛刹那际三昧普眼问普贤三昧佛令自问普贤大会入种种三昧不见普贤佛教礼普贤观十方發大愿普贤乃现身雨十千云世界震动佛自唱十大三昧名令普贤说 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皆普贤说 阿僧祇品第三十心王问如来答 寿量品第三十一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皆心王说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佛加持青莲华藏菩萨说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普贤说九十七种大人相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佛告宝手菩萨将下生光照地狱化生诸天证十地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嗔心能障普贤劝修十法刹海雨种种云同名菩萨作证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佛白毫光普照十方右绕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菩萨即问大法佛口放光普照十方右绕入普贤口普贤身座增胜唱法门名大地震动再问再答同名佛现前赞叹同名菩萨作证 以上第七会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佛坐普光明普贤入佛华庄严三昧诸刹十八动出定与普慧百千问答诸佛现前赞喜 以上第八会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佛在园中菩萨声闻世主俱入师子嚬申三昧楼阁庄严十方云集普贤入佛神变海方便门出生大神变庄严云文殊观察说颂菩萨得无量大悲门不离佛所普救十方文殊南行舍利弗等六千人见此胜事随逐南行至福城东住娑罗林大塔庙处文殊见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及诸龙众最于善财䇿發甚深令亲近善知识主伴重重还归本际再见文殊乃至普贤说偈冷泠尽未来际 以上第九会 皆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拜观同上)

就八十卷新华严经之入法界品而畅言之开示详明净除流弊唐罽宾国沙门三藏般若译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虽前译而未备) 佛说兜沙经(即如来名号品光明觉品之少分) 佛说菩萨本业经(即净行品及十住品)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同上)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即十住品) 佛说菩萨十住经(亦即十住品) 渐备一切智德经(即十地品) 十住经(亦即十地品)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一名普宝菩萨定意经 即十定品也)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即寿量品 是如来自说) 佛说校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亦即寿量品 是不思议光王菩萨说) 佛说如来兴显经(即如来出现品) 度世品经(即离世间品而末有如来答问) 佛说罗摩伽罗(入法界品中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十二位善知识事内兼数呪)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从天主光至德生有德) 普贤菩萨行愿赞(即行愿品中偈中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 文殊师利發愿经(略如行愿偈而是五言)(拜观同上)

第一种东晋天竺三藏佛陀䟦陀罗译二后汉支娄迦谶三吴优婆塞支谦四西晋清信士聂道真五西晋沙门竺法护六东晋沙门祇多密七竺法护八鸠摩罗什佛陀耶舍九竺法护十唐三藏法师玄奘十一宋中印土沙门法贤十二十三竺法护十四乞伏秦沙门释圣坚十五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十六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十七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䟦陀罗

一心奉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及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拜观同上)

前实叉难陀译后乃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译前通后涩

佛成道诸佛现菩萨形现声闻形现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不思议解脱境界相中现众刹好中现本事德藏问普贤说三昧名义佛放眉间光有功用菩萨皆见毛尘中佛刹依正亦见各在诸佛前供养闻法入三昧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拜观同上)

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鹫峰十方梵天集佛为弥勒说慈心妙观法门

一心奉请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及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拜观同上)

一实叉难陀译二附三秦录三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宫殿诸比丘刹尘菩萨不可说八部俱文殊问伏一切诸葢菩萨演说如来不思议法信者当得种种三昧及陀罗尼第一唐译二三隋时先译文不如

一心奉请大方广普贤所说经(拜观同上)

实叉难陀译

佛在神力所持处普贤大众围绕有十大菩萨与眷属忽集众问何来普贤教入定观察竟不知三番请普贤示以法皆见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道场内来集

一心奉请信力入印法门经(拜观同上)

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

佛在普光殿文殊问清净初地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次问普贤云何如来无障碍智无障碍身再问乃答较量疑信功德罪过之无量

一心奉请大方广总持宝光明(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鹫峰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问宝光明总持法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慧不可敌次有法慧入定受加出说十住与十住品长行偈颂同普贤印证舍利弗叹昔未闻佛命广集诸天请妙吉祥说法十方地动问答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问妙吉祥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问佛持经谤经福罪普贤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一法不起杀意又二法离嗔善诱阿难问佛闻经处佛又为普贤说偈二卷有余与华严贤首品偈略同

一心奉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佛在净土说十二菩萨问圆觉境界如来一总三別重重开示性相圆明顿中带渐在华严棱严之间

一心奉请大宝积经(拜观同上)

三律仪会第一

初二会菩提流志译

佛在耆阇崛坐大莲华与大众俱因迦叶问佛答求佛智慧力无畏无少法可得无依倚种善根乃至备明执著过患明法灭人天悲叹等事又明在家菩萨种种三法

无边庄严会第二

无上陀罗尼品佛住迦兰陀无边庄严菩萨问微妙法佛说如来智善巧宣说清净随根成熟平等了知法皆假法亦无施设皆真胜义以清净誓摄众生无著说法门陀罗尼句及其理趣差別智慧善巧 出离陀罗尼品说佛十力及陀罗尼二章 清净陀罗尼品佛以通力令众会见十方佛闻其说法次说四无畏及十四呪说颂竟 劝持结益无量辩才菩萨请问结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

竺法护译

佛游灵山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密迹称叹方便智度寂意请演如来秘要如来亦勅之密迹诫众勿恐寂意入定散华密迹引古帝释化仁良虫以身救民明身秘密次述寂然梵志答楼夷仙树叶多少之数次说心密地动雨华雷音运通以天乐赞法门礼佛传雷音佛命众会问密迹夙因佛言千佛探筹楼由最后法意法念二弟一愿作金刚侍卫千佛一愿作梵天劝千佛转轮密迹即法意也次说行佛道业三十二事寂意复问三密密迹先说身密引应持菩萨不见佛顶事等次说口密引目连穷佛音声不得边际事及说呪二十二首等次说心秘要现瑞获益及地裂出水高洒世界复说如来苦行严道树降魔受供转法轮佛印赞之寂意复问寂然淡泊义佛答之欲知密迹何时成佛佛为授记密迹请佛于旷野受供佛于毗沙门宫应病演法又为四王说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为密迹说菩萨十事无嗔八法无恐四事自在四事入法门八法致开士行密迹宣呪诸天偈叹佛返灵山阇王来见密迹以金刚著地王及帝释目连不能举为王说十大法得大力并仁和八法往来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问答贤王天子寂然之义赞其从阿閦国来入法室总持密迹请佛建立法典佛周观四方说偈建立并述往事以结成之

净居天子会第四

竺法护译

佛住灵山菩萨比丘俱佛食后入三昧震动大千诸天来集金刚摧天子问法佛说菩萨百八梦相偈明菩提心无退转众生行不思议诸天人得不退發菩提心或舍除罪过径登补处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

流志译

佛住灵山与大比丘俱普贤文殊弥勒贤护来集阿难问佛光希有之故佛为说四十八往昔愿今成无量寿赞极乐依正之妙劝發愿往生

不动如来会第六

流志译

授记庄严品佛在灵山舍利弗问菩萨修行被精进甲佛举不动菩萨宏誓答之 佛刹功德庄严品明妙喜世界诸庄严事 声闻众品明不动国声闻多 菩萨众品明菩萨多在家者少魔不为扰 涅槃功德庄严品明不动佛法住久远 往生因缘品明善根回向生彼国

被甲庄严会第七

流志译

佛住迦兰陀无边慧问法次问大甲胄佛具答之初一番长行偈颂列诸甲胄名明甲胄无相无名不可坏乘于大乘住八正道發趣摄取正道法一一慧为先导随入一切法饶益众生引古旃檀香光明佛时一切义成转轮王能求此法已成超无边境界王佛得法光明不堕诸见答胜慧问明无所行而行十一胜慧誓愿持法十二佛赞成之并言徧照佛时勇猛军转轮王闻法受持成无边精进光明功德超胜王佛次答无边胜问明无住而住为如理住次答无边慧问明无所安立發趣之义又说月灯王佛时云音无边音闻此法门已成佛精勤修习当得一切法海印三昧能摄阿字等诸三昧印又说超过须弥光王佛时勇猛军勇猛力受持此法已成佛一名无边辩才一名最胜光明次有慧义叹法希有

法界体性无分別会第八

曼陀罗仙译

佛在园中与比丘菩萨天子俱宝上天子念请文殊说法佛命说法界体性因缘文殊舍利弗互相问答五百比丘得无漏心复明无缚无脱二百比丘不忍而去文殊化作一比丘与之问答令得无漏又与阿难明有增上慢无增上慢之义次答宝上明菩萨六度四念清净如实受记次明菩萨自在诸天發心世尊赞印天子与文殊發明不生自在等义五百菩萨得记次授宝上记波旬与眷属来佛以神力令问文殊修毕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义文殊答之又以神力令魔变作佛形说于佛法五百菩萨得无生忍又变舍利弗为佛身与魔问答比丘断漏诸天發心四方千菩萨乘空来發愿受持守护佛亦放光守护

大乘十法会第九

佛陀扇多译

佛住灵山五百罗汉无边菩萨俱净无垢宝月王光问大乘义佛答十法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观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舍慢大慢九善解如来秘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

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大众俱无垢藏等九万二千从普华佛国来此界他方菩萨云集文殊请说普入不思议法门佛说二十八三昧一一颂之又说十四种三昧名及功用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

流志译

佛在灵山与大比丘补处菩萨无量大士俱月光问修何业能得决定光明等一切光明佛五言偈答光七言偈答用四言说月光本事次偈说此经爱乐不爱乐功罪差別及受持功德次偈明昔求经及未来事次明八十种善根成就光明八十种法成无碍解脱月光赞愿佛笑放光弥勒问佛摩月光顶请佛城中食佛现神变空中说法说呪受供说施有八十种胜功德欲成陀罗尼者当远离八十种人

菩萨藏会第十二

流志译

开化长者品佛室罗筏安居竟游摩竭陀鹫峰贤守长者赞问舍家因佛答观十苦十恼十稠林十毒箭十爱十邪十不善十染污十缚长者请法佛说根尘蕴界因缘无我不实长者法眼净次说一切炽然长者证罗汉 金毗罗天授记品护城药叉金毗罗供佛众神奉僧佛授药叉记药叉严道随至鹫山阿难敷大座目连集迦叶等来会 试验菩萨品舍利子问菩萨法佛答以菩提心及备信欲 如来不思议性品详述佛十不思议法一信不思议身二音声三智四光五尸罗及等观六神通七力八无畏九大悲十不共 四无量品说大愿佛昔为精进行童子说大慈等四波罗蜜 陀那波罗蜜多品明五十种清净施三十种妙功德 尸波罗蜜多品明身口意妙行十极重深心十發心获人间天上四广胜处法及种种四法次明五十清净戒最胜众佛时得念菩萨常修梵行成娑罗王佛次言于众生起父母想诃欲 羼底波罗蜜多品明毕竟非毕竟忍 毗利耶波罗蜜多品明十障碍不应随转开菩萨藏三业精进又在家出家菩萨各有五减损法次说律仪童子法行比丘精进行 静虑波罗蜜多品明菩萨依四禅發五通远胜二乘及得种种定 般若波罗蜜多品明四十一法趣入闻相起正行方便如理作意证入如理句如理正观十种善巧次明妙慧及到彼岸义五番十种功德 大自在天受记品结前大蕴如来为精进行童子说四无量六度四摄法不授记次值宝性如来转名善慧长者不得记值放光如来转名迷伽儒童散华布发受记得忍即释迦前身也那罗达多长者發大心与妻子眷属乐工十千城中人兴大供立大誓佛现通授记及劝受持

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第十三

流志译

佛在园目连阿难起定与五百比丘来见佛说入胎因缘胎中三十余生长相貌出胎七日后所生八万户虫名明五蕴无常苦无我我所阿难法眼净比丘漏尽意解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

义净译

度难陀出家令见天宫地狱为说入胎住胎出胎之苦三涂剧苦教修四念处申重说偈难陀证果大众问往因佛为具说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

实叉难陀译

佛在灵山与菩萨比丘诸天八部俱向阿阇世王宫现神变为摧过咎菩萨说大悲法及授道记供毕还山入禅出定众云集舍利弗问严净佛刹之行佛现通集十方刹大菩萨命弥勒敷大法座为说一法至十法及种种净行因果结三法愿胜不放逸如法修行授四万菩萨记师子勇猛雷音问文殊何时成佛住何佛刹佛令自问文殊深显第一义谛法界实相之理问發心久近佛说雷音佛时普覆王事化二十亿众生成佛竟次刹庄严佛勅文殊说昔愿十节佛说佛名普见刹名随顺积集清净圆满庄严胜极乐东光明幢南智上西诸根寂静北愿亦当得此净刹如东方普光常多功德海王佛刹佛以神力令大慧见东方刹依正庄严授八万四千人记十六人如文殊余如极乐四菩萨入会文殊令各说一相法门叙十四人问久如成佛佛言甚远文殊无有疲倦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

那连提耶舍译

序品佛在尼居陀林遣迦卢陀夷教化父净饭王 净饭王诣佛品天龙同集王亦来礼问 阿修罗王授记品毗摩质多等十一修罗王与多眷属设大供养得记 本事品迦叶入如实三昧忆久远劫佛所修诸功德佛说因陀幢佛以恒沙世界为一佛刹清净庄严众皆正定文殊从东方高威德王佛所来言因陀幢即释迦 迦楼罗王授记品 龙女授记品 龙王授记品 鸠槃茶授记品 乾闼婆授记品 夜叉授记品 紧那罗授记品先疑问次答后设供授记 虗空行天授记品 四天王授记品 三十三天授记品 夜摩天授记品叹佛知二谛设供授记 兜率陀天得授记品推授记不可得但是世谛言说如梦不实设供授记 化乐天授记品解一切法实际无二际而得记 他化自在天授记品自言尚不见实何况见际法非可知可识可舍可修可证而得记 诸梵天等授记品离分別心净赞佛而得记 光音天等得授记品说照耀一切法三昧赞佛得记 徧净天授记品说超过一切法三昧赞佛得记 广果天授记品说无量问陀罗尼赞佛得记 净居天子偈赞品四百五十三人偈赞 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八千外道求决疑佛说六道受生习气及对治外道感悟得记 六界差別品佛告净饭王内外六界假名无来去根如幻境如梦违顺中三种六尘皆具三解脱 四转轮王品无量称王地天王顶生王皆以无厌足而取大苦尼弥王以不放逸而成大益劝净饭王观一切法无生陀罗尼门及不灭等六十七法门七万释种得无生忍佛授记皆生安乐世界后成佛

富楼那会第十七

鸠摩罗什译

菩萨行品佛住王舍竹园富楼那问多闻不退转佛答四希有一精进二忍辱三正道四深心四法生喜心四法得离难 多闻品四法集多闻 不退品四法能不退说那罗延法师摩诃耐摩陀比丘宏法事次说四法退失菩提成声闻乘四法不退一戒清净二念成就三勤精进四多闻慧四法利益菩提戒忍进多闻四法具足色身财物眷属行慈供佛供法供僧 具善根品四法摄一切善忍辱出家头陀近善知识 神通力品放光付嘱赞竹园 大悲品对目连说因中大悲行 合难品对象手比丘明众生性空佛亦不灭 富楼那品赞述流通

护国菩萨会第十八

阇那崛多译

佛在灵山菩萨比丘八部俱喜王赞佛观法界护国安居竟与初学见佛问法要佛言四法能成清净事一无谄二平等三心念行空四如言而行四无畏法得陀罗尼值善知识得深法忍戒行清净四功德欢喜见佛闻法舍一切顺法忍四法应舍居家利养檀越身命四无悔戒完住兰若四圣种多闻四调伏行一愿值佛二供师长三乐空闲四头陀忍四法净菩萨行无嗔能舍不求报不见师过四堕落不敬他背恩求名利诈善四障道一懈二疑三慢四嗔四种不可亲近恶知识执见人谤法人贪利人四受未来苦慢智人怀嫉妬于法无信无忍求利四缚慢他世俗定行放逸求利养次偈说佛本生妙行叹末世不如法明八种障说成利慧佛时福燄王子不放逸事

郁伽长者会第十九

康僧铠译

佛在给孤精舍与比丘菩萨俱郁伽等十长者各与五百长者见佛问二种菩萨行法佛说在家归戒布施厌离悔过随喜劝请募出家供僧众出家四圣种行头陀净戒净定净慧问在家地学出家戒佛以五法答施不望报不习欲想学慧行慈修禅不证护法劝他

无尽伏藏会第二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菩萨比丘八部俱电德问速成菩提法佛答以五大伏藏贪行嗔行痴行等分诸法宝聚功德声佛时广授王欲害无垢比丘事胜生佛时旃陀罗闻法得无生牛闻法得生兜率深明根行难测答月幢无功用智地动雨华

授幻师䟦陀罗记会第二十一

流志译

幻师诈言请佛秽处化作道场四王帝释亦化庄严道场幻师惊悔欲摄所化而不能得佛现神变幻师悔过见一切处佛身便获念佛三昧以偈问答得顺法忍阿难请佛加持幻庄严七日不灭幻师随佛至灵山问菩萨速至道场之行佛说四十三种四法幻师证无生法忍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商主天子问几种神变调伏众生佛答说法教诫神通三种又问颇有神变能过此耶佛令问文殊文殊答无言说法而作言说一切言变实无所说名大神变舍利弗问商主宿因佛言等须弥佛时净庄严王本事舍利赞文殊文殊示以三种决定义佛又赞商主更为说大神变商主问菩萨智文殊答之又答四十二问更答种种密意之问菩萨行之问佛答无生忍之问

摩诃迦叶会第二十三

月婆首那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迦叶问出家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修观佛答持戒念佛出家为现得果见未来佛二事明沙门四贼及种种过迦叶劝久住佛嘱护法迦叶让弥勒佛摩弥勒顶大千震动天劝弥勒更请佛说当来恶以为诫佛说智上佛时乐精进菩萨本所修行显施功德次明菩萨二十法业四毕定四离萨婆若四应舍四明嗔罪弥勒作师子吼五百比丘愧施难消还俗次与如来问答令得漏尽请说末世谄曲过佛说妙华佛时达摩善法二童子事劝修沙门二业修禅习诵不应单修供尤不应以破戒身著袈裟又说光明佛时大精进菩萨观佛画像法门

优婆离会第二十四

流志译

佛住园问比丘菩萨谁于末世护法成就众生五十五菩萨承当佛说三十五除罪法优婆离起定请说决定毗尼佛分別菩萨声闻持犯不同勅文殊说究竟毗尼佛又说声闻菩萨增上慢相

發胜志乐会第二十五

流志译

佛在鹿苑比丘菩萨俱有障重欲退者弥勒慰之六十人诣佛悲泪佛说住昔谤法师诸人發宏誓佛印可弥勒问末世成就几法安稳得脱佛答不求他过不举人罪离麤语悭吝当解脱舍懈怠离愦闹寂静知足是人当解脱次明无希望行法施二十利又二十利次明末世过次明慧行菩萨与初业菩萨不同之相初业观利养过愦闹过二十世语过二十睡眠二十众务二十明不修行不断烦恼不习禅诵不求多闻非出家者又戏论过二十及登十种心能生极乐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

鸠摩罗什译

佛在王城竹园为善臂说六度

善顺菩萨会第二十七

流志译

佛在园中城中菩萨善顺恒以五戒八斋化人令修六度四等帝释试验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铃价过南洲谓波斯匿王贫见而与之王问谁证我贫佛与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从地涌出为作证说三种功德资粮复说三十二法能勤修则见如来王以二衣施之善顺不受王求以足踏之转施贫苦令得益劝之见佛兼为王说菩萨法门眷属

勤受长者会第二十八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城中勇猛授长者与五百人见佛问求菩提者云何学云何住云何修行佛答大悲六度云何观身命财无贪悋教以观身过患佛说四十四种观身长者得忍佛为授记

优陀延王会第二十九

流志译

佛在瞿师罗园比丘俱舍摩夫人供养佛僧帝女夫人赞于优陀延王王怒以箭三射舍摩入慈心三昧箭还住王顶上空中王惊悔舍摩劝见佛忏罪因问女人过患佛为说丈夫种种愆过王受三归作优婆塞

妙慧童女会第三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王舍城长者女妙慧年八岁诣佛问法佛说四十行女發大愿动地雨华众变金色次答文殊问文殊赞之佛说其發菩提经三十劫然后佛始發心女發大心似三十岁知法比丘众获益

恒河上优婆夷会第三十一

流志译

佛在园优婆夷礼足与佛问答佛说第一深义

无畏德菩萨会第三十二

佛陀扇多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大菩萨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阇王宫王女无畏德年十二安坐不起王令起女即种种诃弹声闻舍利目连皆被屈又以誓愿令诸声闻得见香象世界放香光明佛次答迦叶须菩提罗睺罗父王问然后下床礼敬施供同至佛现丈夫身与母月光夫人同受记

无垢施菩萨应辩会第三十三

聂道真译

序品佛游园中比丘菩萨俱文殊等八人舍利弗等八人各發胜愿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八岁与诸婆罗门出城浴天像自说初生七日知三宝功德即趋声闻处礼足王亦随至 声闻品女问八声闻皆不能答 菩萨品女又问八菩萨须菩提等既受法食不须乞食遂还女以偈问佛菩萨诸行 菩萨行品佛答十八种四法女即誓行刹动雨华天乐鸣变成十六童子此人修行六十劫文殊乃發菩萨心 授记品佛为授五百婆罗门记

功德宝华敷菩萨会第三十四

流志译

佛在灵山开敷功德宝华问持佛名证菩提之义佛说持名功德东无量功德宝庄严威德王南功德宝胜庄严威德王西一切法殊胜辩才庄严北积集无量辩才智慧东南千云雷吼声王西南最上妙色殊胜光明西北种种胜光明威德王东北无数劫积集菩提上方虗空吼声净妙庄严光明照下方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

善德天子会第三十五

流志译

佛在园与比丘菩萨欲色诸天子俱佛勅文殊为诸天说佛境界平等无数无依无所得次受善德请现大神变往兜率说四种法不放逸摄一切佛法住戒多闻住定行慧住通起智住寂常观又八种八法又不放逸保三乐离三苦超三畏三有离三垢满三学近三宝离诸度三障而获三伴又三十七品又光照上方普贤刹持法炬菩萨来见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

达磨笈多译三菩提流志译一

缘起品佛住灵山比丘菩萨八部俱文殊入无诤三昧震动十方刹入普光无垢庄严三昧大集十方诸佛来到佛所皆入隐身三昧迦叶舍利弗须菩提入二万三万四万三昧求之不见微相文殊遣化佛菩萨遍召诸天 开实义品文殊善住问答 文殊神变品善住意先發后至文殊后發先至华台佛菩萨偈赞众益地动 破魔品文殊入破散诸魔三昧魔见衰相恐怖归佛次说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复有六种四法 菩萨身行品十方菩萨从隐身三昧起各现其身文殊问菩萨名义佛答之 破菩萨相品明初發心义无生忍义超入诸地义 破二乘相品明真出家戒行禅等义慧辩是婴儿凡夫得陀罗尼是愚痴凡夫余智人皆顽钝五百比丘诽谤堕地狱佛说其出时速能证入 破凡夫相品说三毒及谤性恶法门 神通证说品文殊入如幻三昧为五百五通菩萨执剑害佛以除分別心入无生忍 称赞付法品

阿阇世王子会第三十七

流志译

佛在灵山王子师子与五百人见佛问答说颂佛授其记

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

竺难提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智胜问方便佛答之明众尊王菩萨与女人同坐事树提梵志十二年摄受女人无垢比丘容女借宿爱作菩萨度德增女阿难赞叹迦叶有空泽大城之喻次因德菩萨问说示现八相十恼方便化众生非有实事

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

阇那崛多译

佛在迦兰陀比丘俱跋陀罗波梨长者与眷属向世尊问疑佛对阿难说长者受乐帝释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则又胜之于乐光佛时作大法师开示未闻以是法施因缘九十一劫福报长者问众生神识相貌名义佛具答之真月问色及欲取见取戒取云何观佛亦答之大药王子菩萨问神识从此身移当有何色佛答如幻师火水内人影如风轮如眼见虗空及问答福罪事又答贤护问聚集阴移名义

净信童女会第四十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及劫贤诸菩萨文殊等六十贤护等十六人兜率天子二万俱波斯匿王女名净信问法佛答十二种八法又转女身二种八法净信与五百童女得记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第四十一

菩提留支译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俱弥勒问速成菩提法佛答八法深心行心舍心善知回向方便心大慈心大悲心善知方便波若波罗蜜

弥勒菩萨所问会第四十二

流志译

佛在鹿林比丘菩萨俱弥勒问几法离恶道恶知识速证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弥勒偈赞阿难叹其辩才佛明十无数劫𦦨光游戏妙音自在王佛时为婆罗门子贤寿悟无生获神通本先四十劫發心行道由我猛勇精进行二种十法故超之次明弥勒在昔所行善巧方便安乐之道次明见一切义太子施血妙华太子施髓月光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释迦弥勒本愿不同

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

附秦录勘同偏入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为迦叶说菩萨二十种四法又三十二法又如地如水喻又中道真实观又菩萨为真佛子又毕竟智药又当来比丘犬逐块又二不净心读外道书畜好衣钵二坚缚一见二利养二障法一亲近白衣二憎恶善人二垢一受烦恼二贪檀越二雨电坏善根一败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痈疮一求见他过二自覆罪二烧一垢心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病二病一怀增上慢二坏他大心又四种沙门一形服二威仪欺诳三贪名四真实四种破戒似持一说有我论二身见不灭三取相行慈四见有所得于是二万比丘得解脱二万二千人得法眼净五百比丘去佛化比丘随与问答令其解脱还诣佛所答须菩提诸问又众益如前普明问住问学佛答不取不著發大精进习大法船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

道龚译

沙门品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迦叶问沙门义佛答之并说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破戒不能消信施 比丘品说比丘法及恶比丘坏正法有十六种门恶法 旃陀罗沙门品恶沙门如旃陀罗多诸恶名五百还俗佛记信解惭悔得生兜率在弥勒初会数中 营事比丘品详明营事法 兰若比丘品详明兰若法五百比丘漏尽解脱 乞食比丘品 粪埽衣比丘品

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

流志译

佛在灵山与比丘菩萨十六在家菩萨六十无比喻心菩萨贤劫诸菩萨及无尽慧等六万菩萨俱无尽慧问菩提心义依何义得修行佛答菩提无言说依言说以十波罗蜜为十發心诸度皆以十法为首十地有先相圆满有十三昧十陀罗尼无碍光师子幢天子叹佛及法佛说受此法者不退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

曼陀罗仙译

佛在园千比丘千菩萨俱文殊舍利弗晨至佛问欲见如来耶文殊即说正观如来法门佛印许舍利弗与文殊问答深义文殊与佛深明修般若义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福田无差別地震获益次明入不思议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次授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为无相印

宝髻菩萨会第四十七

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与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八千人俱以一宝葢覆此忍土雨华说颂礼足问清净行佛答一度无极二遵佛道品三具足神通四开化众生次详六度三十七品五通明化众生有二十事不厌生死普坏世佛时珍宝菩萨问益众生严道场事佛以无放逸答之彼时珍宝即今宝髻又开化有四法又离垢光佛时极妙精进菩萨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业首太子彼菩萨即今世尊太子即今弥勒又菩萨一种四法自在道业宝髻以髻中明月珠贡佛發愿佛为授记

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

流志译

佛在园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致书与女胜鬘称扬佛德胜鬘發书寻绎遥空礼佛佛即现身彼即说偈佛为授记胜鬘發十愿感天华大音又發三愿佛印赞之又發一大愿摄恒沙愿所谓摄受正法复说广大义威力佛印许又说了义明二乘为不了以不出变易生死不断住地无明故唯一佛乘一归依一实谛为了义耳佛印许又三种人入大乘一甚深法智二随顺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余错谬者一切天人共摧伏之佛亦印之乃放光升空步还告语阿难及天帝结名付嘱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

流志译

佛在恒河岸无量比丘俱广博仙人与五百同行来见问施及施义施主施者佛详答之并三十二种不净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无上施又九大施次答中有识及明智识差別次说六道来生差別略说持鬘四王忉利余未说

一心奉请大方广三藏经

北凉中天竺昙无谶译

第一会同本异译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共惟净等译

即第三会同本异译分二十五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天竺沙门康僧铠译

佛说阿弥陀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以上四经并同第五会而异译唯法贤译本有慈氏问答最妙但不足四十八愿之数

佛说大阿弥陀经

赵宋国学进士王日休会前四译未见宝积五会本又于發菩提心句或载或亡或云不發

佛说阿閦佛国经

支娄迦谶译

即第六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十法经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即第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普门品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十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宋中印度沙门法护等译

即第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说胎胞经

竺法护译

即第十三会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竺法护译

即第十五会同本异译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即第十六会同本异译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竺法护译分八品

佛说法镜经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二皆第十九会同本异译

幻士仁贤经

竺法译

即第二十一会同本异译

佛说决定毗尼经

或云东晋录失译人名或云炖煌三藏译

即第二十四会同本异译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即前经中译出別行

發觉净心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第二十五会同本异译

佛说须赖经

曹魏西域沙门释白延译

即第二十七会而多王见佛得记诸佛摩顶现出家相诸事

佛说须赖经

前凉月支国优婆塞支施崘译亦同前本

菩萨修行经

一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即第二十八会同本异译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亦同前本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即二十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亦通前本

佛说须摩提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会同本异译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鸠摩罗什译

亦同前本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述答菩萨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说离垢施女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三会同本异译

得无垢女经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亦同前本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唐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初译

即第三十五会同本异译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译

即第三十六会同本异译

佛说如幻三昧经

竺法护译亦同前本

太子刷护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七会同本异译

太子和休经

西晋录失译人名亦同前本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八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亦同上本

大乘显识经

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译

即第三十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即第四十一会同本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竺法护译

即第四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

支娄迦谶译

即第四十三会同本异译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晋代失译师名亦同上本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施护译亦同上本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即第四十八会同本异译

毗耶娑问经(拜观同上)

瞿昙般若流支译即第四十九会之同本异译有结

一心奉请入法界体性经及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拜观同上)

前是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后乃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二本同

佛在灵山文殊门外立佛命入问住何三昧佛言宝积遂种种问答法界义舍利文殊复互谈深义

一心奉请佛说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拜观同上)

什师译

佛在祗园比丘菩萨天众俱佛告舍利弗称西方极乐阿弥陀度生之捷依正之佳极劝人發愿求生一心持名消落根尘悉返微妙不分三辈九品飞空行地人天之相都卢一句便得彻头超五浊之娑婆并一生之补处十方广长舌同發音声助成信愿行超凡入圣点石生金无过此也 后乃玄奘译广六方佛为十方

一心奉请后出阿弥陀偈经(拜观同上)

后汉失译师名

赞往生净土胜妙

一心奉请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梁录

佛在瞻波城为比丘说弥陀父母子侍者魔名呪语等言十日修行必生彼国

一心奉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拜观同上)

刘宋西域沙门畺良耶舍译

佛在耆阇山世王幽父欲害母母忆念佛心请目连等因感佛来诉苦求乐现诸佛土以令拣显出弥陀净土说往生依正次第修成融入心宗即成法界其言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徒三净业十六观名相而

一心奉请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受记经及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拜观同上)

前是刘宋幽州沙门昙无竭译后是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佛在鹿苑比丘菩萨天子俱华德藏问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一法谓无依止弥勒文殊六十正士得之他方则观音势至华德藏请召佛放白毫光照安乐刹彼此互见两大士来述过去因记补处记后经多一女人發心转男身受佛记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集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序品佛在灵山古塔比丘菩萨俱成正觉始十六年知众大集堪持法藏入佛境神通实见众生三昧于欲色二界中闲出大坊庭如大千界出定放光升宝坊欲天随侍升座入无碍解脱三昧一一毛光普照众刹光中说偈警诸放逸还从顶入十方各一大菩萨与恒沙菩萨来绕佛供养赞叹次第而坐佛起定謦欬声彻十方人及非人四禅天众一切毕集复放眉间光入菩萨顶诸佛自在功德华子菩萨入璎珞庄严三昧出师子座起定赞佛请升座宝杖等十菩萨各入三昧令众得益召魔来令其请佛转法轮佛言百年暗室一灯能破法自在王菩萨赞如来境界不思议惜众生舍大喜小会中多天人發无上心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佛白毫光入陀罗尼自在王菩萨顶菩萨化大宝以覆如来偈问佛答菩萨有四璎珞庄严一戒二三昧三智慧四陀罗尼各有增一至十等事次明有八光明能坏诸暗净菩萨行念光意光行光法光智光宝光神通光无碍光光各八种次明修习大悲有十六事坏妄见坏四倒破憍慢坏五葢沈没断七慢断恶道断系断恶友施智慧施因缘智断所见断三有坏魔网示乐因开涅槃门次明修三十二善破众生三十二恶一智慧二解欲三法自在四正命五正见六不放逸七坏麤犷八一切施九净戒十忍十一进十二定十三智十四正义十五坏世行十六断烦恼十七除我见十八断诸根十九坏邪说二十知恩二十一坏增上慢二十二善口语二十三知足二十四敬父母师长二十五修七财二十六身念处二十七然慧灯二十八出离道二十九舍左道三十舍爱著三十一信三宝三十二修六念次述如来十六大悲非声闻菩萨所及栴檀佛度非非想天一人入定八万四千大劫待其下生授记方涅槃次明如来三十二业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问大众谁能守护供具宝坊不坏待弥勒成道十六年后供养及贤劫五百如来诸法神通自在王菩萨即自当之神通魔王问安置何器菩萨令观身中有水王光世界佛号宝优钵罗坐大宝山宣说正法魔發大心誓不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答师子幢说净声光明陀罗尼无尽器陀罗尼无量际陀罗尼大海陀罗尼莲华陀罗尼入无碍门陀罗尼四无碍智陀罗尼佛庄严璎珞陀罗尼佛言此菩萨净光明佛时名光顶菩萨问佛宝聚陀罗尼义已即得故今能说慧聚问得已不失之故佛答住慧根作慧业大地震动具足四无碍智菩萨问何以名慧聚佛说功德佛藏时为念意菩萨不起于座答佛所问百亿事众获益故得此名

宝女品佛在宝坊有宝女手持白真珠贯随诚言力徧著佛及诸菩萨顶为众叹希有佛述成之女问实语法语义语毗尼语佛具答之十千人得无生舍利弗说三十二菩萨宝心悉无声闻辟支佛心又说四无碍智舍利弗问其夙因佛说分別见佛时曾为轮王供养發心久离男女身方便现女耳女问十力世尊是即是离何故说十非一非百佛说非即非离一具无量为流布故说言十力十力无畏不共皆菩萨修行得三十二相及答行法行问女为舍利弗说不退印皆地动获益佛答宝女大乘问次说三十二障碍三十二速得大乘事

不眴菩萨品东方普贤佛所不眴菩萨来供养佛佛为说一切法自在三昧次明从一至十法能得三昧次不眴为舍利弗说无住义无生义因说得心自在即得法自在三昧次为舍利弗说不眴夙因自在王佛时名法语比丘久修久证此三昧又说梵行法

海慧菩萨品大水盈满出生芬陀利众自见在华上出大光弥勒问因缘佛言下方宝庄严土海智神通佛所有海慧菩萨欲来听法故海慧来入定令众见彼土次赞佛问净印三昧佛为具说心宝具足六度次说菩提心次说三昧根本所谓三业随智复有十净具三十法得八不共次明远浊破魔次为舍利弗说师子初产小火烧薪喻为海慧说勤精进佛示坚固庄严四法發心作心观心如法住奉行今成佛修悲梵天问海慧何名佛法答一切法是无二相菩萨八种力闻深法不生怖畏兼明护正法有四四摄功德宝光菩萨问护法义佛举大智声力如来答护法菩萨所问义兼以付山王等十九菩萨各言能护文殊言其谬以世尊不得一法故佛印许文殊说持经十益大众發心地动出光海慧问何法摄取大乘以百种一法百三十种二法五十六种三法及障碍大乘三十七种四法地震动天赞佛偈叹大乘功德为海慧广说门句法句金刚句十方菩萨兴供偈赞慧聚菩萨申明佛出世义佛举然灯授记时七印三净海慧问菩萨發何等愿佛答如本發愿及说种种方便智慧次说过去无边光佛为净声轮王说八种四法王悟无生出家修道佛又说出家二十四益常净自界净声如法即得神通辩才净声即海慧次说如法说如说住之义引师子舍身救二猴事为证次二十一菩萨各说如法住义海慧复广明魔业佛广说坏魔业道波旬兵趋宝坊海慧以神通力持置东方破疑净光佛国令發大菩提心又令两国互相见佛说四呪

虗空藏菩萨所问品佛游妙宝庄严堂比丘六百万不可说菩萨俱佛分別大法方便时大千不见见微妙台高师子座舍利弗问因缘佛言东方一宝庄严佛所有虗空藏菩萨欲来寻与二十亿俱供养赞叹宝台震动问云何行六度与虗空等三十问一一答之六度各有四成就法八法能净于六念中详明念佛三身念天差別于陀罗尼中具明三十二修于二十四辩具明二十四种修因速辩菩萨问何因缘名虗空藏佛言普光明王佛时曾为师子进菩萨入定雨宝即获此名众会欲见神力遂承佛命入称一切众生意三昧雨法及财大众获益又以神力释生疑菩萨之疑佛说净一切愿威德胜王佛时为众天灌顶轮王得不退菩提心三昧生疑问三昧行业虗空藏答八万四千诸三昧门略举八十三名舍利弗问生疑名生疑自答虗空藏问菩萨大誓庄严及道庄严宝德问虗空藏修出世圣道之义入涅槃行菩萨行之义虗空藏推功佛力宝德问又答之又答阿难问五百声闻多罗僧供虗空藏虗空藏遣此衣至东方袈裟幢世界山王佛所施作佛事有光明庄严梵天雨华作乐供养问菩萨善根资粮即要智方便佛答之天叹能以四句总说一切菩萨行虗空藏语梵天言一句亦能摄诸佛法离欲句空句等十四一句句皆非句故佛法非句假名为句宝手菩萨请安一切法根本虗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摄菩提心次以四法摄二八摄四十六摄八三十二摄十六六十四摄三十二百二十八摄六十四宝手赞叹兴供波旬化长者与佛问答佛勅十六菩萨各说过魔戒行波旬兴供虗空藏说呪魔子亦勉强發心佛悬授记申越长者疑疑尽除六十八亿菩萨發愿持经佛较量功德说呪四王帝释亦说呪梵王弥勒阿难及功德庄严菩萨皆悉受持佛与十方诸佛同放大光嘱累

无言菩萨品王舍城师子将军生一子空中有天诫之八岁不言今以佛力同其父母眷属共到宝坊现大神通赞佛大众兴供将欲问佛先与舍利弗问答次问闻声及善思惟生于正见佛答之无言复答舍利弗问得正见义次乃问信进念慧四力佛答之次答莲华菩萨倒见如见义及菩萨义佛赞其得慧灯三昧明能摄六万诸三昧门如日出能为四事又如宝珠亦如虗空为一切法顶动地兴供世尊中出一金刚菩萨传东方慧桥如来命问安听法六万亿菩萨皆在佛身内坐听法从一毛孔出礼佛却坐金刚复与无言问答發无性无声法界无二深义无言复入金刚三昧令此世界悉为金刚金刚尽其神力不能破一微尘次明有四四法能得金刚三昧无言为同来眷属说四十事庄严菩提之心十法得亲近佛菩萨父及眷属得柔顺忍

不可说菩萨品佛在宝坊不可说菩萨赞佛入定问说大事地动兴供演说不诳如来之义无畏问云何诳不可说菩萨分別答之明无出之出名佛出无畏问谁当信宝女相问答为舍利弗说譬明声闻如来于无差別法界中而有差別又答无畏调伏问报恩问三十二业为菩提行此能报恩二人必圮不治谓声闻缘觉无畏以衣供宝女不受复答问胜义天子问说与不说之义不可说化作比丘证信复与胜义种种问答与舍利弗问答舍利弗深赞佛亦赞舍利弗不可说复与佛问难得受记义八千人得无生升空说偈魔化比丘不可说以神通力令其忏悔为说十六种法發菩提心又说三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请佛说不可说六波罗蜜魔王欢喜大众發心

宝幢分 魔苦品佛在宝坊说初成道时优波提舍拘律那遇马宿比丘闻法见谛魔不能扰 往古品述魔众發心问法答以四法远恶友速得菩提地意菩萨请问不可说义佛言不可说智即一切智反问以佛智十五菩萨各各答乐欲菩萨复与文殊问答魔得无生佛说香功德佛说宝幢陀罗尼门华目比丘化无量众善行大臣發恶誓华目成佛善行作波旬还得记 魔调伏品魔尽力欲害佛舍利弗目连富楼那须菩提入城四门各调五百魔子佛现莲华说偈远闻魔五缚诈归依七走不脱至心听法 三昧神足品佛欲入城诸天竞阻佛以大声慰之心游首棱严定令诸众生各见所事之像光味仙人与五百弟子闻佛说偈皆得宝幢三昧赞佛得记 相品佛入定王舍城十二门十二如来诸魔天神各兴供养于香华中说偈佛入佛庄严璎珞三昧令界清净十方云集登光味所造宝梯坐莲华上劝波旬發喜心波旬吐恶佛变其气成须曼华徧供十方集十方佛及诸菩萨 陀罗尼品十方诸佛同心说大集金刚法心因缘自在陀罗尼月光亦说呪菩提自在梵王正语梵王皆现女身说呪佛又说呪加之 护品善系意菩萨变现八万四千色身调伏众生佛与记 授记品庄严华魔王誓以女身广度众生说呪护法吉意菩萨说其本事佛皆与记 悲品十方诸佛为庄严华菩萨吉意菩萨说呪佛劝波旬波旬不發心 护法品佛以正法付国王诸天各發宏愿 四天王护法品梵释四王各说呪疑心菩萨问魔悉来集否佛言都集有信心否佛言皆有信心除波旬眷属千将来坏三宝法灭乃得信心亦当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说呪动地护持佛法 旷野鬼品五百菩萨以大愿力现鬼畜身调伏鬼畜说二神呪 还本品十方诸佛欲还本界动地雨华月香如来答梵天问十法能护正法 虗空目分 声闻品佛在宝坊声闻大慢不得四果佛举瞻婆华鬘發大愿生四宝宝發大光掷之虗空鬘中说偈众集佛襍四真谛华鬘徧往十方佛上南方金刚光明功德如来遣金刚山童子说法目陀罗尼来赠北方發光明功德如来遣胜意童子说光目陀罗尼来赠西方智幢如来遣胜幢童子说净目陀罗尼来赠东方宝葢光明功德如来遣虗空声童子说圣目陀罗尼来赠四童子变此世界令净与众供养偈赞各传佛命地动龙集正语天女说呪护法佛为憍陈如广说法行具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亦说灭后六度差別亦说奢摩他毗婆舍那四念处三解脱四禅四定及出世定是名法目陀罗尼与金刚山所持来者无异舍利弗目连皆得四果 世间目品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毕集频婆娑罗问十二月相佛说雪山仙人共虎行欲生十二子父母亡后归依梵天至十二年感天与愿 弥勒品弥勒心念说偈问佛佛为广说十二因缘是名净目陀罗尼也 四无量心品频婆王问供养修四无量得几所福佛言具八事无八怖具足八大丈夫净光菩萨无胜菩萨互相问答众获益 净目品无胜意童子请问慈无量心相体因缘果报佛入调伏众生无所畏惧三昧放肉髻光照无边界说偈众生悉集宝坊佛说三种慈并说修相明星天子问慈心果佛答之天子于诸禅定出入自在说呪利生佛因为说十二菩萨现为畜生调伏众生居阎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三东蛇马羊西猪鼠牛南猴鸡犬北师子兔龙并说求见呪法 圣目品明星问修悲法佛言观八苦明星得无生众获多益次说修喜修舍 辟支佛乘品无胜意问缘觉乘人所修慈悲喜舍佛答以修法缘慈等 圣目无碍智品虗空声童子问无缘梵行佛入虗空幢三昧面门放光照十方界大声集众乃演说之 护法品文殊等九万二千亿童子请佛愿力加持法门佛言四方四佛已有愿今以此法付嘱天龙鬼神十方菩萨请佛制戒佛言止止佛自知时次问频婆国法随制四重嘱护佛法者悉摈治不如法恶比丘 大众还品佛安慰诸天一切众生皆發愿 宝髻菩萨品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等八千人赍妙宝葢覆千世界来供赞声满大千问净行法印佛答以十分之一一波罗蜜行二助菩提行三神通四调众生古有一切众生乐念如来亦说此法宝聚问庄严自身庄严菩提树法彼佛答以不放逸其时宝聚即今宝聚又四种四法调众生广光明佛时净精进菩萨调伏财功德婆罗门事宝髻解珠供佛得记

日密分 护法品佛在宝坊莲华光功德大梵菩萨请说清净法聚佛令菩萨各入定放光十方云集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供养次明破戒受施现在未来四恶果又未来恶王侵夺法师物者现得二十种恶舍身堕大地狱备历鬼畜能护法者功德甚大 陀罗尼品东方五功德佛遣日密菩萨持真陀罗尼及莲华陀罗尼来南方山王佛遣香象王菩萨持随空三昧陀罗尼及大行陀罗尼来西方高贵德王佛遣光密功德菩萨持断业陀罗尼亦名随无愿及大神良呪来北方德华密佛遣虗空密菩萨持净陀罗尼来 分別说欲品日密偈赞佛语舍利弗受持是陀罗尼 分別品四大菩萨入定放光陈如问爱与士夫行于生死佛为分別广说如实陀罗尼众得大益重问莲华陀罗尼佛不许说次问如空空行陀罗尼佛为说之次问随无愿陀罗尼佛为说之问世间不可乐想食不净想佛为说之亦即是随无愿陀罗尼舍利弗问净陀罗尼佛说破四倒法 不思议大通品频婆王请问佛光佛勅四众各入三昧亦自入佛境界三昧一切世间悉入佛身众生大益波旬大苦命空树大臣往勅龙龙集大山皆失势力复有戒梯大臣先往佛所佛令忆本誓愿得如法忍龙受大苦归光味大仙光味劝令归佛 救龙品佛趋须弥顶放光救龙王苦大声说诸法印所谓无常苦空无我等

一心奉请大哀经

竺法护译

前经初二品分作二十八品

宝女所问经

竺法护译

前经宝女一品今分十三品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共法护等译

前经海慧菩萨品即此

无言童子经

竺法护译

即前经无言菩萨品

宝星陀罗尼经

唐中天竺沙门智光译波罗颇蜜多罗译

即前宝幢品同本异译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离耶舍译

即日密分而详明护持正法品陀罗尼品菩萨使品佛勅耶舍持日眼莲华陀罗尼憍陈如持无尽根陀罗尼舍利弗持智慧依止陀罗尼目连持恶心者生欢喜诸人不信者悉成惛睡陀罗尼即分別说欲品而此详悉定品恶业集品两品即前日密分別品护持品先所无佛现神通品即不思议大通品魔王波旬星宿品前略此详送使品光味仙为龙见品念佛三昧品升须弥山顶品即救龙品三归济龙品佛从须弥顶下至佉罗低山说十业生龙中佛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嘱龙及夜叉竟又说大授记呪波旬闻已生喜与眷属忏悔归依伽罗支魔子问眼色因缘等义佛为解释诸法性空众皆得益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集月藏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犁耶舍译

月幢神呪品佛在伽罗帝山比丘菩萨俱说日藏经西方现大华云中有半月广十由旬月中现真金重阁讲堂堂中复现半月中有千叶青莲世尊端坐说法光照大众头上皆现半月目连问佛佛说月藏菩萨欲来月藏即来说呪 魔王波旬诣佛所品魔宫诸物变半月形放光演偈击鼓集众乃诈归依兴供佛为憍陈如说利养过失魔愧听 诸阿修罗诣佛品波旬雨诸恶物于修罗宫修罗归佛佛以悲风光明三昧救之见佛兴供 本事品说佛于毗舍浮时为化八弟千年苦行八弟者即今四修罗王波旬调达弥勒维摩 第一义谛品月藏问住兰若修第一义法起大悲弃爱取依四圣种不念四大五阴根尘识等以四无碍成熟众生满六度如初日月十五日月问三昧何身何攀缘何想何相何性佛答之次明随有第一义禅菩萨住有十二种益 令魔得信乐品人天慈心视魔劝谏令發道心佛说忍功德授波旬记波旬说呪护法 一切鬼神集会品四王请佛付嘱天龙鬼神正辨大梵命四王以𦦨赫铁轮四方遥掷摄诸鬼神同来佛所 诸恶鬼神得敬信品佛为大会说十平等众生清净布施精进一切法清净是为十罗刹王自述宿业悔过获益 诸天王护持品佛问大梵王以四天下付嘱天龙鬼神如拘留孙等诸佛无异 诸魔得敬信品魔愿护持国界佛与授记重嘱一切天王 提头赖咤天王护持品日月天子寄愿护法佛许之并勅天王护阎浮提东方第四分 毗楼勒叉天王品佛勅王护阎浮南方第四分 毗楼博叉天王品佛勅王护阎浮西方第四分 毗沙门天王品佛勅王护阎浮北方第四分 呪轮护持品佛为四王共说五呪初总次北次东次南次西 忍辱品罗睺阿修罗王等承佛付嘱说呪护法龙王嗔怒佛为说忍辱十种近果及五远果及不忍过患月藏说大慈陀罗尼天龙修罗互相忏谢佛再以三宝事付嘱护持兼明打骂出家人得罪无量大会兴供佛以神力加诸音声令演妙法入众会耳得大益 分布阎浮提品佛以国土分布付嘱天龙鬼神各令护持说息诸诤讼陀罗尼 星宿摄受品复付嘱二十八宿七曜十二辰 建立塔寺品梵释四王举过去二十五塔为例请问如来现在未来几所塔寺令其护持佛笑放光照曜诸圆各现多福嘱令护持 法灭尽品月灯问佛佛答以末法时事令菩萨护持众默然弥勒承当佛说法灭事又说金刚坚固深密解脱味体陀罗尼句众得大益兴妙供复说持经十种清净功德八种十三种

一心奉请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及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玄奘译前经北凉录失译人名译后经后经缺略

序品佛于伽罗帝耶山说月藏南方云来雨诸供养雨诸法声众会手中各现如意珠雨宝放光见十方土又见身各地界增强坚重难举无垢生天帝释问佛佛叹地藏功德菩萨与眷属现声闻像来礼赞供佛佛告好疑问菩萨广说地藏无量功德众兴供地藏转供佛兼说神呪利一切 十轮品地藏问云何于五浊世转佛轮佛答本愿成十轮能居此土即十力也以轮王为喻 无依行品天藏大梵请问禅诵营福三业为出为坠刹帝轮王为沈为升佛答二种十无依行随有一行不成三乘次明出家破戒犹生他人十种胜思惟不宜非理辱害次明五无间罪四根本罪谤三宝罪皆非佛之弟子宜护根本次因优波离问明举罪有十非法十非人五法举七法罪次为地藏说末世十恶轮国主宰官护恶比丘恼害净众即名旃陀罗破戒无戒不应辱害引古罗刹醉象敬重袈裟为证远十恶轮十法增长离三十过天藏乃说护国不退轮心神呪 有依行品金刚藏问破戒非弟子云何不许辱害他经皆独赞大乘今云何说三乘皆不许隐没佛答十种有情难得人身十种无依行法差別有四种僧及四沙门是故破戒虽不应受供犹有圣幢不得辱害三乘并是度生方便虽修大乘不得废二次示十有依行二乘所共复有十有依行独觉大乘所共复示大乘无尘垢行轮无取行轮随根说法乃名大乘 忏罪品会众各忏罪佛说十法能使菩萨获得无罪正路法忍谓不著五阴此世他世三界次明已得法忍许处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宝 善业道品金刚藏问云何于三乘人法得无过失菩提行愿心无厌足佛言十善即菩萨十轮详述因果 福田相品明菩萨十财施大甲胄轮如是法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大慈大悲坚固忍一一皆成甲胄轮作二乘福田 获益嘱累品众获益佛以此法付嘱虗空藏

一心奉请大集须弥藏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声闻品功德天女问禅波罗蜜佛为说出入息念次第得入四禅入三三昧满菩提分国中有此福田十殊胜利益得可爱乐法 菩萨禅品说菩萨不堕二乘定聚如实观察得一切法无语言空三昧犹如地藏自在出入利众生 灭非时风雨品功德天为地藏述往誓愿因陀罗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罗尼请地藏起悲心地藏令其请佛说水风摩尼宫陀罗尼大地震动地藏亦说磨力大陀罗尼 陀罗尼品佛告须弥藏龙仙菩萨令调恶龙龙仙说呪善住龙王广叹袈裟功德若国王恼服袈裟人则致荒乱此非龙过然亦立誓说呪次诸龙王亦各立誓复说四呪乾闼婆仙亦说一呪地藏复说幢杖大陀罗尼无尽意复说幢葢摩尼愿眼大陀罗尼文殊亦说能惧尸利子利奴大陀罗尼观世音亦为弥勒说般华功德大陀罗尼帝释问何因缘龙损坏世间资财佛言贪力嗔力功德天以一斛器成诸种子奉观音观音说呪加护令其教化众生

一心奉请虗空藏菩萨经及虗空孕菩萨经虗空藏菩萨神呪经(拜观同上)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译文义完备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同经异出而小不同第三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未免缺略

佛住佉罗底翅山说破恶业障陀罗尼西方胜莲敷藏佛所虗空藏菩萨欲来供养先现如意宝珠照空大会惟存佛光除大菩萨余皆迷惑梵顶菩萨问佛佛说无断常法大众复见如故佛指西方叹虗空藏功德众渴仰虗空藏复以神力净此世界令众手中各有宝珠雨诸供具现大宝葢供养如来如来现宝莲华而坐其上弥勒致疑药王答释弥勒问顶上妙珠之因佛答能除国王大臣五根本罪除声闻五除菩萨八满众生一切所求虗空藏问何能于五浊恶世施作佛事佛以虗空自性清净义答之虗空藏即说无尽降伏师子奋迅陀罗尼佛赞其能灭重罪令生佛国

一心奉请观虗空藏菩萨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

佛在伽陀罗优波离问欲治罪者如何作观佛言先依决定毗尼礼敬三十五佛次想菩萨有如意珠冠中现三十五佛珠中现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闻空中唱罪灭便得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梦须更忏悔乃至八百日治厕再三七忏重与授戒

一心奉请无尽意菩萨经及阿差末菩萨经(拜观同上)

前是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后乃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本异译耳梵语阿差末华言无尽意也

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东方大金色光照此世界出大莲华无尽意菩萨与六十亿眷属俱舍利问所从来菩萨答以无去来复问佛告从不眴国普贤佛所来彼诸净土菩萨唯修念佛三昧悟无生忍无尽意运佛力令此会人得见彼土遥申礼供亦令彼众得见此土遥申礼供舍利弗问谁字仁者为无尽意答言一切诸不可尽故即说八十无尽法门發心净心六种四行心毕竟六波罗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五通四摄四无碍智四种依法修习助道若忏悔随喜修习等三十七品定慧总持辩才撰集四法若无常苦无我寂灭等一道方便皆无尽也

一心奉请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及佛说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是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

序品佛住灵山净居天子于夜后分供佛请说念佛三昧佛默许之天子去后微笑謦欬声徧十方天人毕集佛出僧坊遥见宝地复更微笑不空见菩萨问知其故即入三昧于彼宝地化作法座请佛往坐佛更动地出广长舌说净居请 不空见本事品说宝肩佛时无量力王与二王子一名师子二名师子意同供养佛佛入涅槃师子投火说誓佛于火中复起作大利益乃灭度师子生梵天历侍普密王等诸佛无量力即释迦师子意即弥勒师子即不空见佛还静室右脇而卧 神通品不空见以神通力庄严此界阿难徧问目连舍利迦叶满慈空生罗睺各述神通 弥勒神通品弥勒入城乞食以一食供恒沙诸佛令彼长者發菩提心大地震动弥勒自述往因 赞佛音声辩才品不空见出定赞佛音辩 赞如来功德品不空见说佛德心念佛来佛放光动地来会 如来神力证正说品佛摩不空见顶证其所说不空见述所见三世佛事 不空见劝请品问法兴供述意请答 赞三昧相品显示念佛三昧功能 正观品五阴不实深生怖畏具足惭愧修行止观三空四念及以四等十二头陀三十七品十善十力等法次复相续念佛十号相好六通五分等法又续观即蕴异蕴是如来耶六根四大亦然观无上菩提不以身得不以心得不离身心得又明离我见法放光授记 微密王品不空见问舍无惭愧得三昧法佛说明胜佛时胜微密王闻法出家秉二二法修此念佛三昧成莲华上佛 三法品不贪嗔痴观一切法无常苦无我自供劝人發愿赞德及相好随喜三世佛所求念佛三昧 劝持品说宝胜光佛灭后树王比丘传此三昧帝幢天转轮王梦中闻之出家修学成高行佛是故得闻此三昧者决定成佛 诸菩萨本行品九万百千亿那由他菩萨發心持说修行佛印之 正念品佛说正念诸法宝相是名念佛菩萨闻得无生忍安住三昧见十方佛 大众奉持品圣凡兴供佛现瑞赞持 后是随南天竺沙门达磨笈多译与上同文较周 正观一品分三十号相好下标名思惟三昧品放光授记一段标名示现微笑品 神通品即微密王品 修习三昧品即三法劝持两品 缺正念奉持两品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及般舟三昧经拔陂菩萨经(拜观同上)

第三后汉录失译人名文来未全梵语拔陂此翻贤护也第二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即前经先出而文古歰一名十方现在佛悉现在前立经第一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笈多等译一名拔陀经

思惟品佛在王城竹园放光集众贤护问法佛为贤护说是思惟诸佛现前三昧即般舟三昧也先说具诸方便功德次言如闻阿弥陀佛在西方便依所闻系念思惟观察不了了分明终获见之如梦所见无物能障未得天眼能见彼佛亦无天耳闻彼法音如有三人各念婬女梦与从事已来诣贤护贤护为彼方便说法住不退转得菩提记三昧亦然昔须波日佛时有饥人梦得饱食已还饥思诸法皆空如梦悟无生忍随佛方所向佛至心顶礼渴仰欲见精思色相作虗空想住正思惟得见彼佛光明清彻如净瑠璃其身端正如真金柱 三昧行品具四四法得成三昧 见佛品敬仰如佛精勤修学则见十方各多多佛不假作意自然现前 正信品当应勇猛發勤精进莫如海船未到先破莫如愚人嫌赤栴檀莫如痴人毁摩尼宝 受持品述受持善根一切功德莫比 观察品一心思惟佛坐说法相好殊特乐观无厌见如来已当先咨问不见顶相次第徧观诸相皆令明了愿我未来得具妙相得清净戒具足威仪定慧解脱思菩提为身得耶心得耶身如草石心不可见菩提无色不可见无漏无为无有以色证色以心证心无有证知亦无无证观一切法皆得寂定无分別非无分別 戒行具足品出家应护十支戒行一清净二不缺三不染四不污五不浊六不著七不动八不被诃九智所圣十赞爱敬在家应修布施三归五戒八斋乃堪行此三昧次记此经行世多人發愿末世宏持佛为授记 称赞功德品具四法得三昧现前获五功德 饶益品无畏王佛时须达多长者子持此三昧成然灯佛欲成此三昧王当勤观四念处 具足五法品贤护请佛设供随佛入园问几法能证三昧佛答六种五法 授记品然灯佛时闻三昧即证得菩提记 甚深品观五蕴不取著观念处不分別一切法无障成就三昧即见阿僧祇佛闻法受持 十法八法品具十法为他解斯三昧当得八事 不共功德品当成十八不共法如来十力 随喜功德品五种四随喜四者过现未等三世也功德不可量师子意佛时梵德轮王随喜已成坚固精进佛是故十由旬内应往听受尽形寿不离法师 觉悟品说萨遮摩罗佛后和轮比丘说此三昧佛为国王梦中闻告遂出家承事法师三万六千岁竟不得闻汝等急当听受 嘱累品

一心奉请自在王菩萨经及奋迅王问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前本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后本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自在王问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自在无碍慧自在又说菩萨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

一心奉请大集譬喻王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

以诸譬喻答问说菩萨二乘智慧功德差別劝人發心向菩提亲善友

一心奉请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及僧伽咤经(拜观同上)

前本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后本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佛在灵山普勇菩萨问法佛言闻大集会正法者功德甚大次有折服尼犍事普勇隐身往十方刹事为药王军菩萨分別久生初生二义

一心奉请月灯三昧经及半卷月灯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本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一名大方等大集月灯经后本刘宋沙门释先公译即前本中说六度各有十功德也

佛在灵山月光问法佛言一法速得菩提谓于众生起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证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从定得二十一种十法种种美名次说三昧四十义得种种美名次说三昧四十义次说声德佛事次明于此三昧最初所行以大悲心为首次明应知入三忍法次说古无所有起佛事月光请佛僧诣家受供月光默仲偈问佛言一法相应速成菩提谓如实了知一切法体性无相离相次明应修习显示三昧智月光赞佛德佛授记还灵山童子随来问法要佛言成就四法能速得此三昧若如说行得四功德应善巧知不思议法应咨请应深信应求应闻而不怖次加持乾闼乐音令宣不思议法次明色身法身次明七十四种四不可思议次明善巧方便所谓随喜他善次明应住不放逸行次明六度多闻法施住空宴坐空间乞食各十利得见佛藏闻法藏智藏三世智慧藏谓得五通次明应修神通本业谓摄一切善法而不取著又明声德佛时事次明欲求三昧应修法施财施四种回向奉事持戒持三昧人乃至以身分血肉除其病患阿难问苦行佛说善华月法师因缘以上属初品未标初品名目耳 忏悔品勇健得王嗔心杀善华月法师后极悔罪犹堕三涂今成世尊 校量功德品 赞叹品弥勒说偈 本因品说众自在佛事次勤修身戒清净身业清净身行口戒意戒各具一切功德法次释初品中美名凡三百句

一心奉请占察善恶业报经(拜观同上)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

佛在灵山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说甚深根聚法门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求方便佛令转问地藏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尅取清净为禅定之基次示一实境界及唯识唯心二观由事入理真实行也

一心奉请佛说佛名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在园无问自说所举佛菩萨辟支佛名一万一千九十三

一心奉请五千五百佛名神呪除障灭罪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共四千七百零四佛不足五五

一心奉请三劫三千诸佛名经(拜观同上)

一名集诸佛大功德山开元拾遗附梁录

先五十三佛次庄严劫贤劫星宿劫各千佛

一心奉请千佛因缘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菩萨各说过去因缘声徧大千天龙八部皆集佛出石室到大众中䟦陀波罗敷座诸菩萨等璎珞供佛问千佛过去因缘佛说种种往因经来未全

一心奉请贤劫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𩙥陀劫三昧经晋曰贤劫定意

问三昧品喜王问佛答以了诸法本三昧成就二千一百诸度无极事致八万四千诸三昧门诸总持门 行品 四事品明行四种四事得此三昧 法师品 法供养品 诸度无极品喜王与佛从定起喜王问佛唱二千一百度无极名 习行品 无际品 闻持品 神通品 三十二相品 顺时品 三十七品 寂度品 十种力品 四无所畏品 十八不共法品 方便品 八等品以上十三品释诸度无极各有六事 千佛名号品 千佛兴立品明国土光明父母子侍弟子寿命法住各不同 千佛發意品明最初發心因缘 古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称扬诸佛功德经(拜观同上)

元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

佛在灵山为金利弥勒迦叶说诸佛名号功德东五十三南二十八西三北六上二十七与百七十佛名略同

一心奉请百佛名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唱百名勅令舍利弗昼三夜三各诵一徧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

佛在灵山告迦叶东方定手最上吉祥如来离尘步菩萨莲华最上吉祥如来莲华手菩萨日轮光明最胜吉祥如来日光明菩萨一宝葢最上如来定最上吉祥如来宝轮光明最胜吉祥王如来南方无边步迹如来无边香最上王如来宝上如来西方大光明照如来北方宝开华普耀吉祥如来东方宝藏如来宝胜如来

一心奉请佛说十吉祥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秦录

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名号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八佛名号经及佛说八吉祥佛呪经佛说八阳神呪经佛说八吉祥经(拜观同上)

后三经皆与前同本第四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缺舍利弗一问耳第三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二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因舍利弗问佛说东方八佛名号闻者得不退菩提善说称功德如来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善鬬战难降伏超越如来普功德明庄严如来无碍药树功德称如来步宝莲华如来宝华善住娑罗王如来

一心奉请佛说八部佛名经(拜观同上)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为善作长者说东方八佛名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灭十方冥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教面善悦童子念十方佛名以除恐惧

一心奉请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为舍利弗说东方五佛南方二佛名号

一心奉请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鹫峰频婆娑罗王子请问佛号功德佛以十方各一佛名答之并出夙愿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宝网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猕猴江边与众比丘众菩萨诸天诸龙阿须伦俱维耶离城宝网童子年始八岁梦兜率天人颂叹佛德启白父母见佛设供请问法要佛为称说六佛功德东方宝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华王佛西方造王神通𦦨华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上方无数精进愿首佛

一心奉请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拜观同上)

南云阇那崛多译此云曹魏录失译人名

共有千一百二十佛名

一心奉请药师瑠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善名称吉祥王佛八愿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八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四愿无忧最胜吉祥佛四愿法海雷音佛四愿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四愿药师瑠璃光佛十二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有大力神呪药师佛有大陀罗尼呪又因少智诸天心生疑念七佛同来此土说大神呪复有执金刚菩萨说二神呪

第二前有序文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与灌顶第十二经同而无神呪及八菩萨名

第三玄奘译

有神呪及八菩萨名或云原本无呪及菩萨名

一心奉请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拜观同上)

东晋迦维卫国沙门佛陀䟦陀罗译

六譬品佛住尼拘楼陀精舍僧自恣竟父王悦头檀姨母憍昙弥欲来见佛佛令徧集比丘菩萨天龙八部父王为后世众生请问云何观佛色身相好光明佛入徧净色身三昧微笑放光说师子在胎喻栴檀生伊兰林中喻金翅鸟王心喻多勒果喻波利质多罗树喻阿修罗幻力喻皆喻念佛三昧 序观地品众生乐观佛相各有不同或顺或逆 观相品一观佛顶二发三发际四白毫五额六眉七眼八耳九方颊车十师子文十一鼻十二髭十三唇十四舌十五颈相缺盆骨满相胸臆卍字印相十六悉现具足身相大众所见各各不同如炭如墨者各各殷勤忏悔乃见好相十七观常光十八观眉间光十九额广平正面上三轮发际等二十鼻出光明二十一面门光明二十二耳出五光二十三颈出二光二十四缺骨圆满光明二十五胸卍字腋下摩尼珠皆放光二十六宝臂指缦掌轮放光二十七相光照十方二十八因父王请现胸内境 观佛心品明大慈悲心专缘地狱等罪苦众生并广叙狱中苦 观四无量品使大众见佛心中有无数佛乘大宝船往来五道救苦众生 观四威仪品行佛住佛坐佛卧佛于中又明度老婢事上忉利为母说法事伏旷野鬼将事降毒龙事降力士事 观马王藏品宫中为诸女所现相舍卫国度婬女所现相波罗柰国度婬女所现相伽耶城为尼犍所现相 本行品光明念佛三昧能灭大罪次文殊十方十佛四方四佛财首释迦阿难答言本修念佛三昧 观像品弥勒为末世众生问佛说观像除罪方法 念七佛品 念十方佛品 密行品得三昧当密身口意莫邪命贡高说喻结名阿难复问无见顶相佛入顶三昧海现大胜相

一心奉请佛说弥勒成佛经及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佛说弥勒来时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经行波沙山顶集众舍利弗问弥勒成佛时事佛为说国土时节种族出家成道转法轮度人见迦叶乃至法住

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因阿难问为说弥勒下生成佛之事与前大同小异

第三附东晋第四译

第四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第三译

亦名弥勒当来成佛

第五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第六译

舍利子偈问佛以偈答第三四五皆与前文大同小异

一心奉请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佛在园放金色身光并现化佛唱千众始末名大众云集佛出舌相放千光明现无量化佛说诸陀罗尼法弥勒得百万亿陀罗尼门起住佛前优波离问此人命终生何处佛说兜率中庄严之事作此观者皆得往生彼天随侍下生得菩提记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拜观同上)

大乘单本

佛住寂灭道场弥勒来见梵志问其往因佛言过去有弥勒佛说慈心三昧大悲海云经一切智光明婆罗门闻经發心入山修行绝粮七日白兔母子舍身供之仙人不食即弥勒也白兔母子即释迦罗睺

一心奉请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拜观同上)

新附三秦录

佛住竹园婆须蜜多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王诣佛问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处因说猕猴往因受菩提记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拜观同上)

西晋清信士摄道真译

佛在园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略说观文殊法及说示灭起塔种种佛事

一心奉请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拜观同上)

刘宋西域沙门畺良耶舍译

佛在青莲华池精舍与比丘菩萨十方菩萨五百离车子俱佛入普光三昧身毛放光化七宝盖现十方事又放眼光照药王药上二菩萨顶其顶上如金刚山十方诸佛皆悉映现长者子宝积请问观法佛言具五因缘方得闻此二菩萨名二菩萨各说呪以璎珞供佛住佛肩上如须弥山山有梵宫十方十佛坐宫中花赞二菩萨所说神呪佛授二菩萨记次说观法五十三佛名为阿难说菩萨昔因缘

一心奉请地藏菩萨本愿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于天宫说破地狱法母氏生忉利故佛于忉利说之也 忉利天宫神通品放光集众初赞地狱度尽众生之缘 分身集会品地藏及属赴会世尊一时全摩分身地藏之顶 观众生业缘品摩耶问法隐妙现麤如来初述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定自在王问往因佛又说二事表菩萨愿四王问众生不尽之故佛答愿力方便亦无尽当知此事非尽无尽所能测非诸天鬼神所能知王故问佛故答也 地狱名号品中有人焉呼之欲出 如来赞叹品放身光出大音告无量圣凡称地藏恩力 利益存亡品地藏劝生断恶修善为菩提妙机大辩长者引出如法道场境界 阎罗王众赞叹品实者鬼神无所私权者菩萨多所护心灵神妙呼吸全通成佛之鬼王即地藏化身眷属也 称佛名号品地藏说过去佛名表佛虽去世名尚可依安慰婴儿失乳悲也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地藏舍罪而论福佛详述以鼓舞凡心 地神护法品地与地名相相依圣凡一贯无情有性妙用皆圆 见闻利益品佛种种光感观音问法长行偈诵极力称扬为无佛时永作众生依赖也 嘱累人天品说经本旨为付嘱含灵慧命而神力则麤道力则妙拈来即是草生皆春能现无边利益

一心奉请佛说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土沙门那提译

佛在灵山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大会庄严之因佛言昔作方曼荼罗供八菩萨所致谓观音弥勒虗空藏普贤执金刚主文殊止诸障地藏

一心奉请佛说八大菩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园比丘八菩萨俱谓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虗空藏普贤金刚手除葢障地藏也有无能胜等来会佛为舍利弗说东方五佛名善精进吉祥如来普照如来吉祥如来印捺啰计都特嚩惹王如来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

一心奉请六菩萨名亦当诵持经(拜观同上)

后汉失译人名见费长房录

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幢师子作坚勇精进击金刚慧又四菩萨弃阴葢寂根慧威不离

一心奉请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土沙门那提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人天八部咸在离垢慧问礼佛法佛言五轮著地应發五愿又示十方佛名又示归依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發愿之法

一心奉请佛说老女人经及佛说老母经佛说老母女六英经(拜观同上)

第一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二附刘宋录第三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三本同经第三尤略

佛在乐音处比丘菩萨俱贫老女问生老病死五阴六根四大从何来至何去佛言无来去说众喻譬老女开解佛述往因记其往生极乐后成佛道

一心奉请棱伽阿䟦多罗宝经及入棱伽经大乘入棱伽经(拜观同上)

第一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分十八品第三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分十品文笔在繁简之间

此经标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而总以心境超出为宗故于海中断往来处飞身集会而说之也大慧菩萨从他方来明不滞一方而得法要也中百八句佛乃推至尘毛之量盖一毛之障全体皆非所以深警菩萨也自觉圣智全超数量不属有无从此立言皆殊外道故精心以析出之也夜叉王从此發心何难入佛斤斤食肉之戒故是为善之初门有缘皆悟入也

一心奉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棱严经(拜观同上)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菩萨戒弟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此于大乘方等一切中性相圆明独推第一以此有规矩之棱严透入不立规矩自成规矩之华严修行乃无憾世人麤妄浪说能修魔外根株任生任伏无此金刚手眼百年妖怪竟落空亡罪毕重修不知何日故须于此典精意求之一句入神万劫为种虽兼顿渐不隔圆圆也因缘主客文义畅明其中唯琢成四字八字为句不无勉强然其超出他经之译手则十百矣唯华严过之维摩并辔耳

一心奉请佛说首棱严三昧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天龙等来集坚意问三昧佛唱首棱严名众各敷座各见如来坐其座上等行梵王问何佛是实佛言一切皆真次摄神力以百句义释此三昧次说射喻次有持须弥山释现三昧力现意天现三昧力佛放眉光照魔宫众见魔被五缚次有魔界行不污菩萨化度魔女魔寻见佛得记因说四种记不同次为二百魔女授现前记次问住三昧神力坚意问文殊福田多闻等义次授净月藏天子道记次文殊说往昔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于是二百菩萨还發大心誓得十力次令弥勒现三昧力迦叶知文殊久成佛佛说为龙种上佛佛升空光照十方诸佛放光相见互说此法次明佛寿甚长次明受持者有二十不思议功德

一心奉请维摩所说经及维摩诘经说无垢称经(拜观同上)

第一一名不可思议解脱秦姚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一名不可思议法门之称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国品佛在若罗树园五百长者子献葢佛令合为一葢普现世界中事并十方佛说法宝积问净土佛种种答皆一性超出之谈故法法皆是舍利小见佛即破之 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文殊师利问疾品居士方便现疾念世尊世尊勅弟子问疾勅菩萨问疾皆不敢受命表维摩超过之德文殊应命往问大众往从亲见主宾问答 不思议品斗室一闲空无坐处顺声闻见而现座座出东方须弥灯王佛刹高广之座小果不堪教以礼敬现身等座而坐之 观众生品维摩答文殊说众生如幻乃至水月镜像从无住而立一切也以身说法天女故散华己同他声闻乃破执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实非女也弹指未终已超法界矣 佛道品维摩言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文殊言一切烦恼为如来种维摩说法门眷属智母方便父等 入不二法门品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最后问维摩默然而文殊乃赞叹真不二门 香积佛品遣化乞食以破声闻浅见唯座及食破情量则不可思议之境现焉后之学人勿效声闻苦系也 菩萨行品大众往见佛佛为阿难说一切施为无非佛事又为香积诸菩萨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见阿閦佛品维摩断取妙喜世界示此大众 法供养品天帝赞叹誓愿拥护佛引宝葢王事以明法供养最

一心奉请善思童子经及大方等顶王经大乘顶王经(拜观同上)

第一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三萧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二亦名维摩诘子问经

佛住庵婆罗波梨园比丘菩萨俱化作天身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家善思童子从高楼上投身礼佛献彼所执莲华誓成菩提与舍利富楼阿难问答佛言大菩提路无有一法而可得者说不惊不怖不畏之法童子证无生忍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月上女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毗耶草茅精舍比丘菩萨俱有一离车名毗摩罗诘生美女名为月上一切童子争欲娶之约七日后自行选择至第六日手出莲华华出化佛执华而出说偈诃欲引众见佛路答舍利弗问既到佛所复答诸菩萨问次以莲华供佛化成华帐共出十华發十愿即得记云先生天次末世护法次生兜率随弥勒受持正法次生阿弥陀佛国次供养十方诸佛乃成月上如来月上女闻此偈转男身出家

一心奉请大乘密严经及重译大乘密严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前本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后本不空所译同前经而稍改品名多偈语耳

密严会品佛住出过三界密严之国与微尘菩萨俱放光照现庄严胜相答如实见菩萨之所问金刚藏问第一义法性佛答如来藏不生不灭如月普现 妙身生品如实见请金刚藏说内证境界及归依处皆偈答之复示缋像梦境喻又明三性五法义复现大小无量身形众多菩萨同问世间一切谁之所作答以阿赖耶识能现众法螺髻梵王乘佛威力来密严国问法金刚藏说如来善示现义 胎生品金刚藏对梵王诃斥胎生不净应当舍离亦不应为三昧所若离二取生密严国 显示自作品金刚藏复告螺髻深明五蕴不实宝髻更请随宜说法金刚藏深明一切唯心 分別观行品金刚藏说舍拳军车等喻明诸法无实宜速發大心修净行生净土 阿赖耶建立品复明阿赖耶识与染净法恒作所依 自识境界品金刚藏放髻珠光照一切告如实见以雪山恶兽喻外道于阿赖耶所生我见 阿赖耶秘密品宝手菩萨白众色最胜王令问名想义金刚藏答依想立名名无实事乃至赖耶与七识如铁与磁石俱无有思得首棱严定则于一切法自在变现明阿赖耶识随迷悟缘为凡为圣月幢世尊分身眷属亦咸集会金刚藏偈明唯识妙义菩萨天人咸皆赞叹金刚藏与大树紧那罗王持进菩萨观自在等诸大菩萨演说诸法性空从心而起阿赖耶如来藏不一不异

一心奉请解深密经及深密解脱经佛说解节经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与上经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第三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即前经胜义谛相品分作四品第四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即前经地波罗蜜品第五译人同第四即前经如来成所作事品

序品佛在超三界所行处大声闻俱无量菩萨从种种佛土来会 胜义谛相品如理请问佛解甚深义密意答明有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亦尔假施设句如幻事等法涌向佛说外道菩萨之所思议佛为说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善清净慧向佛述修解行地菩萨之所疑惑佛为说胜义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佛告善现有情界中几怀增上慢几离之善现答离者甚少佛为说徧一切一味相 心意识相品佛答广慧于内各別如实不见阿陀那及识不见阿赖耶及识不见积集及心不见根尘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 一切法相品德本问何名于诸法相善巧佛言徧计依他圆成如实了知 无自性品为胜义生说三种无自性性密义初鹿苑转四谛轮虽希有犹未了时二时依一切法皆无自性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希有犹未了义第三时以显了相转正法轮最为希有是真了义 分別瑜伽品佛答弥勒奢摩他毗钵舍那四种所缘境事缘別法缘总法三三摩地知法知义闻思修三慧及总空性相等 地波罗蜜品佛答观自在所问十一地义及十波罗蜜义 如来成所作事品佛答文殊所问法身解脱身义言音差別相一切智者相如来心无加相生起相成正觉转法轮入涅槃皆无二相乃至秽土净土何事易得何事难得

一心奉请佛说佛地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住最胜大宫殿中为妙生说五种法相大觉地谓清净法界及与四智又言证无生法忍由遣自他二种想故得平等心自他异想不复现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如天入襍林众流入海

一心奉请金光明最胜王经及金光明经合部金光明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义净译文后出而意最备第二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有十八品文来未尽第三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梁世昙无谶译四卷十八品次周世耶舍崛名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別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共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银主陀罗尼品今按彦悰所称三种今亡其二矣可见古书存亡之次第 一切佛境界中人本无品位任空任有悲智交光全无碍也 序品佛入定众集佛观察说颂 如来寿量品妙幢疑佛寿短促四方四佛于室中现为说佛寿无量妙幢与诸大众往鹫峰见佛四佛亦现劝说此经婆罗门求舍利棃车童子以胜义破之妙幢问若无舍利经何以说有涅槃佛答以三种十法说有涅槃及十种希有如来之行 分別三身品佛答虗空藏言应化法三身同异此之应身即报身也 梦见忏悔品妙幢梦金鼓出大音声说忏悔偈次日白佛 灭业障品佛放光息苦为帝释说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四法灭四障谓犯菩萨极重律仪诽谤大乘善根不增贪著三界 净地陀罗尼品佛答师子相无碍光𦦨菩萨胜义谛即菩提心十度为因五法成就次明波罗蜜义次明十地先相次释十地名义次明十一地皆有无明二种次明十地行十度次明十呪护十地所说十地与华严同十度之因不同棱严 莲华喻赞品佛告树神金龙主以莲华赞佛故此世梦感金鼓 金胜陀罗尼品佛告善住呪及持法威光效验乃至长与大菩萨共住 重显空性品说二空境观 依空满愿品佛告宝光耀天女依法界修平等行梵天疑之天女运通现境梵天信天女现梵天身得记五十亿比丘重發大心皆得受记 四天王观察人天品發宏护愿 四天王护国品有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呪法 无染著陀罗尼品 如意宝珠品佛观音金刚秘密主梵释四天王龙王皆说呪 大辩才天女品能圣能凡能人能天能男能女能善能恶皆作用也化为辩才善恶皆护 大吉祥天女品一切菩萨之化身以天女为最妙一切化身之天女以大功德天为最仁其德甚圆悲心密诣有求必赴点石成金神化无比也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此亦平常小根难信 坚牢地神品运通能使地力上升成诸福应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悲心神用灵护非常能以精气从人毛孔入而助其力 王法正论品言天之所护必在有道盖轮粟诸王多与四王帝释诸天往来为眷属故天望王贤可增天眷也 善生王品佛往劫请宝积说此经 诸天药叉护持品 授记品授妙幢并二子记遂及十千天子 除病品流水长者子作医本事 长者子流水品说十千鱼生天事此三品可合为一品 舍身品说萨捶王子舍身救虎事嫌文卑琐 十方菩萨赞叹品 妙幢菩萨赞叹品 菩提树神赞叹品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此无偈文但直说耳 付嘱品

一心奉请庄严菩提心经大方广菩萨十地经毗沙门天王经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元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二经皆与净地陀罗尼品同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第十二品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呪法同第四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

佛游乾陀越国说法垂毕微笑放光阿难请问乃说古栴檀摩提太子广行布施卖身为奴得栴檀医他国王病出家山中以身饲虎余骨起塔 前三是光明之支流后一乃饲虎之类別同作一条次光明之后

一心奉请无所有菩萨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毗富罗山百千比丘菩萨四众八部俱无所有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答令难调怨讐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说此菩萨大方便力

一心奉请诸佛要集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奈丛树间比丘菩萨俱因四部众不能专心听法乃嘱阿难传宣于石室宴坐变身往东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与诸佛说要集法文殊劝往众不往文殊独往天王如来移置铁围山顶文殊即于山顶修四意止四万二千天子来见听法证无生忍佛说法竟各还本土天王如来放右掌光入文殊顶文殊与诸天子同到佛所见离意女在佛前坐入于普月离垢光明三昧因问何故移我而不移女文殊尽神力不能令此女出定佛言唯有弃诸阴盖菩萨能之世界六种震动此菩萨从下方来勅令出女子定让佛佛乃出之女与文殊唱酬法要佛言文殊本从此女發心此女又从弃诸阴盖菩萨發心天王如来亦此菩萨之所开化十方无量佛从其开化不可胜计

一心奉请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陀林婬女弃一小儿于路佛至其所种种问答令现通诸天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

一心奉请央掘摩罗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

佛在陀园说执剑大方广经婆罗门孤子名一切世间现取千指作鬘欲害母佛往欲脱佛指佛偈降伏之梵释四王献与衣钵各受诃斥魔及树神亦被诃大弟子皆被问难与文殊论不空义佛为授三归五戒答以一归无三及杀烦恼盗菩提等义佛问一学之义答偈增一至十具明大乘与声闻异佛唱善来示同罗汉同入祇洹菩萨云集央掘问云何住无生际而复住此佛勅文殊同往北方问他佛十佛各问十佛皆言释迦即是我身反叩如来为说百句生因又明持经须成就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兴兵诣佛佛乃言央掘是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化身文殊是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化身

一心奉请思益梵天所问经及持心梵天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其第二品数稍减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其三不列品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如来光明品佛在迦兰陀竹林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网明赞佛光佛说种种光明之名能利众生并放光明照东方思益梵天万二千菩萨来会日月光佛嘱以十法游于娑婆国土毁誉无增减善恶勿分別悲心等愚智平等对三根一视毁者供者不见他人阙失见诸乘如一乘闻恶道不惊畏对菩萨作佛想遇佛生希有心 四法品思益问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萨正问品网明问正问思益答邪正二问不同比丘不解网明重启思益说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虗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尽解脱思益问种种名义佛具答之 四谛品佛为思益说真圣谛不得一法是实是虗 叹功德品思益叹信解此经功德 如来五力说品一言说二随宜三方便四法门五大悲 如来大悲品说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 幻化品网明问思益答佛印可普华网明皆与舍利问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萨光明品佛因迦叶问勅网明放指爪光普照十方令诸大众与佛无异下方四菩萨来不知何者是真佛發诚实语佛乃升空令得作礼 菩萨受记品因迦叶问授网明记因思益问授记具明过去不得记及得记因缘依止所行故不得记出过一切行具六度故得记菩萨舍诸相名施灭诸受持名戒不为六尘伤性名忍离所行名进不忆念一切为禅忍诸法无生性名般若 萨婆若品为思益说萨婆若义答网明家清净义 菩萨无二品思益与文殊问答又有等行天子与文殊问答 名字义品一切菩萨各各说菩萨名义 论寂品思益问等行及问文殊正行正位义 如来二事品谓圣说法圣默然如来有此二法 得圣道品文殊问等行答文殊问思益答 志大乘品等行问發行大乘佛偈答 發菩提心品文殊白佛若菩萨起二相發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问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于法无所行梵释四王散华赞护佛言如说修行为报师恩 师子吼品帝释叹菩萨能师子吼不退转天子复问师子吼义 梵行牢强精进品授不退转记又说牢强精进法谓于诸法不起精进相 海喻品以大海喻诸菩萨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明一切法无说无示无有护念是法终不可灭不可护念又不求菩提不愿不贪不乐不念不分別菩提乃得授记 如来神呪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同性经及佛说契证大乘经(拜观同上)

宇文周中天竺沙门阇那耶舍译后乃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住大摩罗耶精妙山顶与比丘菩萨天龙俱棱伽大城罗刹王供佛闻法得菩提记海龙王问其夙因佛为说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从东方来以大宝殿供佛闻法佛为说如来十地名声闻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萨十地名为现如来初地二地相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上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中

一心奉请诸法无行经及诸法本无经佛说大乘随转宣诸法经(拜观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二经同第三宋译经院沙门绍德等译笔墨不强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俱师子游步菩萨偈问一相佛先止次答次说高须弥山王佛净威仪比丘护其正法有威仪比丘生不善心入地狱文殊问灭障法及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七觉支等佛答之又为说一切法皆不动相种性法门陀罗尼文殊亦说种种不动相告诸天子我见贪欲尸利嗔恚尸利等次有华戏慧菩萨问入音声慧法门佛先止次答次勅文殊自说往因过去师子吼鼓音声王佛灭后喜根比丘善说诸法实相胜意比丘持戒得定行头陀行堕大地狱不信深法故喜根今于宝庄严国成胜光明威德王佛胜意今为文殊

一心奉请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

归依三宝品佛在竹林菩萨苾刍及發心诸有情俱慈氐问三宝及归依义佛言佛宝二佛身佛德法宝三涅槃三德等定慧等八万四千妙法分五分素呾缆毗柰耶阿毗达磨般若波罗蜜陀罗尼门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宝三第一义僧谓诸佛也圣僧谓四果四向辟支三贤十圣也福田僧谓苾刍苾刍尼也为救苦故忏悔随喜發大愿行大乘是名归依 陀罗尼护持国界品东方不眴世界无尽藏菩萨放光现通偈赞来会以第一义答阿难问佛为阿难说彼土之胜答文殊持经之福菩萨说六真言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曼荼罗诸天菩萨六波罗蜜多菩萨四王执金刚菩萨铃铎耳微那夜迦阎摩罗王诃利底爱子母摩利支天迦噜拏王迦噜啰王大自在天王各说一呪 發菩提心品佛答弥勒發五种胜心入海取珠喻 不退转品佛答弥勒一大悲心缘五道苦而起二大精进心如入大海求如意珠更發三种胜心誓不退转 布施波罗蜜多品 精进波罗蜜多品 静虑波罗蜜多品 般若波罗蜜多品佛说般若度毕微末底外道说自在天常说神我能生诸法佛以正量委细破之次说八识熏习及转显义外道發菩提心佛又为慈氏说八善巧及智慧方便解络腋衣授之四天释魔發愿护持

一心奉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三沙门般若等译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天龙八部轮王十六国王夫人眷属四众四姓外道饿鬼畜生琰王众俱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入心璎珞宝庄严王三昧天雨香华复入师子奋迅三昧大千震动恶趣离苦来供佛佛胸臆及毛孔放金色光现十方五趣苦乐之相及现三大阿僧祇因果本末之相师子吼为众说法叹佛功德请佛出定 报恩品从三昧起告弥勒菩萨称叹心地妙法五百长者不爱苦行赞二乘道佛说世间四恩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有自他二种三变化身法有四种教理行果僧有三种一菩萨二声闻三凡夫凡夫有具戒正见二种具足十义得名为宝为求菩提有三种十波罗蜜若修十种真实度乃报四恩智光长者与不顺子远来听法佛为重宣令發大心 厌舍品长者问佛答出家胜 无垢性品麤衣乞食陈药兰若各十胜利 阿兰若品为常精进说 离世间品乐远离行菩萨承佛力说兰若行佛赞之 厌身品为弥勒问三十七观诃身不净 波罗蜜多品为弥勒说兰若能满十波罗蜜 功德庄严品为弥勒菩萨说有一德应住阿兰若处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有二种法两番二种人不堪住兰若次明十一种四法五种八法 观心品为文殊说观心法及观心陀罗尼 發菩提心品为文殊说自觉悟心有四种义及说初观菩提心相及真言 成佛品为文殊说三种大秘密法心语身也欲修习者当著菩萨三十二种大金刚甲 嘱累品明受持者得三业及十种清净

一心奉请大乘徧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及无字宝箧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中竺度沙门地婆诃罗再译第二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初译第三地婆诃罗初译唯第三文字稍异

佛住灵山菩萨比丘十方天龙俱胜思惟问二字之义佛言九种一法应除贪恚痴我执懈眠爱惑无明一法应守护己不欲勿劝人无有一法是如来所觉所证一切法无实从因缘生因缘如电光念念不住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及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中印度沙门法护等译第二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第三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佛在灵山法界殿中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坐之妙吉祥问不生灭是何增语是如来增语因说瑠璃地映帝释宫影忉利天大法鼓空中风云水大梵王日光照摩尼宝响地虗空等喻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赞礼

一心奉请大方等如来藏经(拜观同上)

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䟦陀罗译

佛在灵山成道十年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定力现众莲华皆未开皆有化佛须臾升空舒荣须臾萎变化佛各放无数光明金刚慧问何因缘佛答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萎华中佛如岩树蜂蜜如𫞷中杭粱如不净处金如贫家宝藏如庵罗果种如弊物中金像如贫女贵胎如模中金像

一心奉请十住断结经(拜观同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导引品佛于捺园放舌相光照十方界东方执志通慧菩萨与五万菩萨来最胜问法要先答十住法 留化品明二住法 空观品明三住法 色入品四住 了空品五住 根门品六住 广受品明七住法座上大声闻皆号泣 童真品明八住法授最胜记勅令现相 定意品九住 菩萨成道品十住 灭心品 神足品 恭敬品 勇猛品 碎身品大意与华严十定同 身入品 辩才品 权智品 化众生品 三道灭度品 乘无相品 等慈品 法界品 道智品授九万众生十一那术天人 于中阴成佛 身口意品菩萨各说菩萨慧 梦中成道品 菩萨证品 解慧品 三毒品 问泥洹品 四梵堂品 梵天请品 梵天嘱累品

一心奉请菩萨璎珞经(拜观同上)

一名现在报经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普称品普照问菩萨法二十二句佛言当以十德璎珞其体 识定品宝王问璎珞戒品佛答具戒施忍由达唯识 庄严道树品 龙王浴太子品 法门品略说璎珞八万法门中数十名持名者当得十无碍功德次广明六根璎珞法门 识界品豪贤问意识境界敕菩萨各说空慧无著行感十方佛说空慧偈忽然不现以决众疑 诸佛劝助品说十无尽藏十方诸佛同赞印 如来品说十地各各四神足法 音响品 因缘品 心品 四圣谛品一无量二行尽三速疾四等 成道品料简三世三种成道 生佛品 本末品分別五阴本末空 非有识非无识品 无量品说佛之量所知无量次说月照光菩萨四果乃至九地中所修三世禅行次佛说有情于无情无情于有情法 随行品尊复尊梵天问佛答诸度无极 光明品 无想品 无识品 受迦叶劝行品佛放舌光十方佛遣菩萨来会佛拣声闻不在圣例迦叶等脱衣号泣佛慰喻之 有行无行品诸菩萨各说有行无行迦叶亦说佛不许可阿若拘隣亦说佛许可之舍利弗问答科简目连等各说有行无行 有受品 无著品说无著行授明观菩萨记并说八种记授帝释记次令目连除魔心垢悬记在弥勒时得决 净智除垢品为净一切地菩萨说种种知他心三昧乃至知亿佛三昧 无断品明种种五法及六度互具六度 贤圣品一切菩萨各说六度慧眼文殊酬唱演众法门 三道三乘品佛为舍利弗说三道各有三乘 供养舍利品佛为须菩提说供舍利供色身法身不同 譬喻品因退席人说喻 三世法相品佛为劫宾那说三世受化差別大众有疑十方佛同来说偈解悟之 清净品为邠耨文陀尼子分別清净不清净法 释提桓因问品 本末行品为众首璎珞菩萨说退不退超不超法 闻法品文殊问有转无转法佛分別答之 净天品佛为净居天说三世常无常义及菩萨总持贤圣辩才并授其记 十方法界品佛述初成道时一切菩萨劝转法轮 十智品为弥勒说十无量智门 应时品为法妙菩萨说十种应时之行 十不思议品为道胜子说十法 无我品为心智菩萨说十无我行 等乘品偈答净眼 三界品净施王与佛酬唱菩萨受记及六十二见皆空平等次有究竟菩萨问净施王王答而不悟更令向文殊决疑

一心奉请佛说华手经(拜观同上)

一名摄诸善根经

序品众集迦叶来分半座令坐大千震动 神力品佛又命迦叶坐神力集众目连敷座极大佛言如来不于变化座上说法无量缘复敷座一切菩萨各以上衣积成高座佛现神力令于衣中各现将来成佛之事华德藏菩萨问法佛口放光謦欬声遍十方界 网明品东方菩萨见光闻声承佛命来以华作佛事 如相品东方不虗行力菩萨持华来会佛与䟦陀婆罗论如来义 不信品论末世不信法事 念处品佛说末世宜修四念处观 發心即转法轮品此东方菩萨名也因光声佛说其往因 变现品此菩萨摘十方世界俱置本国佛以神力令诸世界互相击碎以警诸天计有常者 如来力品 功德品为坚意说持经功德 發心品东方光明威德聚持须弥肩佛之命亦来集会献华供养佛以华付弥勒弥勒转付七万七千菩萨俱發大愿仍以奉佛佛赞發心功德 无忧品佛说真菩萨心当如往昔无忧太子 申说品叙东方菩萨见光闻声而来集者 总相品详序东方佛菩萨名 上清净品同上 散华品东方观佛定善根善根庄严菩萨闻此世界佛名遥散华来 众相品亦详序东方佛菩萨 诸方品详序余九方佛菩萨见光闻声而来集会 三昧品佛次第入五十七种三昧诸天偈赞 求法品佛从三昧起为舍利弗说菩萨求法之要 叹德品佛说菩萨难事 验行品说二种三事验菩萨心 得念品得念王子不被失念魔所惑 正见品佛诸菩萨正见 叹教品亦说如来本生 毁坏品说毁坏菩萨心之罪报 众离品选择居士及其爱妻闻法证果 众妙品 逆顺品 不退行品 为法品 叹会品 上坚德品坚意比丘衣供佛發大愿衣中见诸佛神变坚意问法门佛言其昔为上坚德王曾问是法 法门品王答坚意之问 嘱累品付菩萨皆發愿宏通付迦叶阿难皆辞不堪

一心奉请佛说宝云经及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佛说宝雨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达磨流支译宝雨有月光天子受记为支那女主事迹隣坿会则天颇以之得意而古二译皆无有也依宝云箫梁扶南国沙门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东方世界菩萨来问法佛答地震一切兴供诸佛放眉光入如来顶除盖所问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亦同

一心奉请法集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在虗空界法界差別住处最胜楼阁妙宝台上与罗汉菩萨天龙等说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经时无所發菩萨奋迅慧菩萨与诸眷属于別楼阁宝堂上坐奋迅慧發十八愿无所發答以各有十种法行七万诸人得无生又问诸波罗蜜相应法集又答之种种问答六万余人得无生八千天子法眼净无所發言应修行实谛法集不舍菩提心不舍众生六万人得不退地无量天女法眼净奋迅慧又问菩萨心念处智答以无生智业及十种念处所谓身受心法佛法僧戒舍天俱诣佛所舍利弗问以何义故名无所發无所發答之八万人得无生六万诸天法眼净五千比丘發大心佛与记无所發问佛善知可取能取法佛答见一切法如梦幻成就柔和恭敬质直等心则能得如来妙法申述如说修行不放逸义名为微妙法集次有舍利目连富楼迦旃延迦叶空生阿那律罗睺优波离阿难各说胜妙法集佛各印之次有弥勒见者爱乐善目善生大导师光明幢解脱月大海慧观世音坚意善护虗空文殊各说胜妙法集佛总印赞若闻此法不生于谤我授是人无上道记无所發脱颈上宝璎珞奉如来于空中成宝帐佛授记须菩提复与无所發问答说甚深法七万众生發菩提心二百比丘心得解脱复有善思惟天子问佛佛答成就深直心發无上意名为根本住处六度止观三十七品名为菩萨境界及菩萨行菩萨安稳菩萨寂静菩萨常在三昧菩萨到一切处菩萨调伏菩萨得灭一一答竟善思惟复述最上妙法佛印之诸菩萨各任护持佛记是经所到之处

一心奉请观察诸法行经(拜观同上)

随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行品佛重游灵山喜王断眠食七日求三摩地佛为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五百三十五句 先世勤相应品佛又说十六句法及说十六字法门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佛时有说法菩萨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复有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从彼菩萨闻此三摩地宝今成无量寿佛又净面无垢月妙威藏佛时有显妙广身长者子供佛闻法舍家修道十千岁中不坐卧今于南方成善意喜乐如来又偈说末世过患三千菩萨誓愿护持又广净厚金普无疑光威王佛灭后有说法者名无边宝振声净行聚被摈出住大林中劝化多人无忧普欲喜音转轮圣王得信乐宏此三摩地今皆成佛说法者即无量寿转轮王即不动佛 受记品佛为喜王说增一至十法具足得此三摩地七千众生法眼清净七千众生發无上心皆得不退转记三万菩萨得无上忍佛放身光徧十方界皆有莲华见佛坐上喜王问法既摄神力遂言一切法皆无来去如𦦨幻佛又告喜王宝光威轮王佛时宝月转轮王生一童子名曰法上同王觐佛问法佛以伽陀说此三摩地得不退转法上童子即今喜王轮王宝月即今慈氏喜王问菩萨何法有何法无佛答以无一百五十恶法等又总略说一切不善法诸菩萨无一切善法诸菩萨有

一心奉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及佛说阿阇世王经普超三昧经佛说放钵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中印土沙门法王译第二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与上经同第三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亦同上经分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第四西晋录失译人名即普超经秦钵品別译

佛在鹫峰八万四千菩萨从十方世界来二十五菩萨及兜率天子各说趣证佛智之法妙吉祥最后说辨积欲问佛妙吉祥变身为佛以答之舍利子遥闻法音称叹希有光严求见妙吉祥佛警悟令来法会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以放钵因缘劝舍利子等發菩提心摩竭国王求佛决疑请妙吉祥入宫供养妙吉祥于东方常声世界请得八万大士初中后夜为说法次日共迦叶等同受王请食竟以㲲奉施菩萨声闻各皆不现乃至后宫及王自身亦皆不见如是令王悟无生忍同来佛会中路又化一杀人者令其见佛得证涅槃次为王及四子授佛记

一心奉请大树紧那罗王所问法经及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是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后是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在灵山天冠菩萨问法佛以三十二种四法答之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弹琴诣佛令大众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罗汉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萨天冠问大树不不成佛大树答菩萨有十二无满足法大树问宝住三昧佛答以修习生起八万种宝于世间宝出世间宝皆得自在天冠问佛大树云何以伎乐音教化众生佛具答之大众以佛神力各有天华以散大树大树以右手接无一堕地即令供佛佛令成一宝盖覆千世界现诸华台释迦佛像赞大树德大树复入庄严宝盖三昧以妙宝盖各覆诸如来像覆诸佛及大众至彼香山受七日供演说净六度及方便法各三十二又为大树之子于乐音中演诸问答又为大树之妻并诸女辈说增一至十舍女身成道之法又许大树子无垢眼于乐音中出六十四护菩提音令不放逸次乘大树所作宝车还灵峰为阇王说三十二种菩萨法器及菩萨有无忧悒各四四种复偈答阇王菩提行问乃遣大树还其所居又为瞿夷天子说四四法能证无生又为阿难说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次四天王说呪护持

一心奉请三昧宏道广显定意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入金刚问定意

得普智心品佛游鹫峰顶阿耨达龙王问法 清净道品 道无习品 请如来品入龙宫半月 无欲行品 信值法品 转法轮品 决诸疑难品文殊诸大士从下方来与迦叶论次与龙王说观如来义 不起法忍品龙王问文殊答 众要法品 受封拜品龙王得菩提记 嘱累法藏品灵山重说

一心奉请佛说海龙王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行品佛游灵山龙王问法四十九句佛具答 分別品众获益龙王献珠 六度品 无尽藏品 总持品 总持身品以法门为身也 总持门呪品呪作华言翻译讽诵者得三十二无畏 分別名品 授决品说污戒比丘多生龙中威首龙子得佛记 请佛品 十德六度品 燕居阿须伦受决品 无焚龙王受决品 宝锦受决品龙王女也与迦叶论义 天帝释品为劝阿须伦使不相战 金翅鸟品佛以皂衣护诸龙等有四金翅鸟惶怖趋佛佛令持戒令识宿命不复为恶 舍利品龙欲供佛全身舍利须菩提言不可诸龙子叹佛境界非声闻所知 法供养品佛出龙宫为海神说十德庄严大海龙子名受现化作宫殿送佛还灵山 空净品阿阇世与龙王辨受决实义 嘱累受持品大士各说受持法佛皆印之并说神呪翻作华言

一心奉请佛说转女身经及佛说无垢贤女经佛说腹中女听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三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佛住灵山婆罗门须达多妻名净日怀一女胎其胎合掌听法欲有所问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世界皆见此女在胎问法从右脇出立莲华台释提桓因奉以天衣璎珞女报之曰菩萨有十种菩提璎珞而自庄严所谓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愿求小智之衣东南方净住世界无垢称王如来遣衣与之女著衣即具五通放光动地礼佛问法佛为说三十种四法三万二千天人發菩提心次与舍利弗问答名字之义佛命名无垢光又与舍利弗问答女身之义次问离女身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种种苦恼五百比丘尼發菩提心愿离女身七十五居士妇璎珞供佛化为宝台各有佛坐大众围绕妇见神变發菩提心坚修梵行即礼佛足不转女身誓不起地佛为说十六法大地震动七十五居士亦来诸女遂成男子升空说偈复劝居士發菩提心从弥勒出家次无垢光转母發菩提心亦發诚实语转成男子

一心奉请大方广如来秘藏经(拜观同上)

出秦录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大千天众具东方宝杖佛所有无量志庄严王菩萨问如来秘密藏佛言發一切智心为首次明十六种四法六种二法又明九种四法六种二法是名初入如来密藏根本句也于是菩萨投身作供迦叶更请佛说秘密藏法佛言逼恼菩萨者皆不堕落菩萨愿力清净故如良药宝珠油灯又如坠地还依地起如打栴檀亦得香气烦恼从虗妄生不应坚著如芥子火吹长则渐烧如大火聚无依则渐灭妄想不真对治如不实药解知烦恼从因缘生无性无生名得菩提次明极重十恶如解佛说因缘法如久暗室然灯则暗去

一心奉请持世经及持人菩萨所问经(拜观同上)

第一一名佛说法印品经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四利品佛在竹园持世问法佛答以八种四利勤修诸法实相亦善分別诸法之相三种四利能求念力四种四法名得念力七种四利能修习一切法分別章句慧四种四法转身常得不断念乃至得菩提又七种五净智力又三法欲进不放逸 五阴品观菩萨正观五阴方便 十八性品正观十八界方便 十二入品 因缘品 四念处品 五根品 八圣道分品 世间出世间品 有为无为法品 本事品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时宝光精进持经成一切义决定庄严佛无量光德高王佛法欲尽时无量意精进持法成无量光庄严王佛于是䟦陀婆罗伽罗诃达多菩萨發愿持经佛印之 嘱累品佛以神力护念令大千界香气徧满授持经记

一心奉请大方广宝箧经及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第二是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先演法文殊后到与须菩提酬唱令须菩提默然舍利目连阿难迦叶富楼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一心奉请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及顺权方便经(拜观同上)

姚秦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分四品沙门法见谛分卫假号余同第一

一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佛在灵山须菩提梦佛为说当来未曾有法次日白佛竟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称扬佛以二十事而行乞菩萨欲调众生因为须菩提现男子身又现诸余佛土食时差別又说应供之义令常随天發大心次施须菩提食须菩提转施不污一切法菩萨其日须菩提不食晡时至佛所佛为说女人名及为授记

一心奉请大庄严法门经及佛说大净法门品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文殊化现殊胜身色衣服度婬女胜金色光明德令得顺忍此女化现死坏恶相使上威德长者恐怖诣佛闻法亦得顺忍佛为二人说记

一心奉请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及佛说第一义法胜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發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發愿佛悉授记复出舌相说此经功德嘱累文殊

一心奉请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及梵女首意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鹿林与弥勒入城乞食有德女问佛所转法轮佛以十二缘生答之仍致问难佛为说第一义谛无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及以种种众苦恼事譬如如来所作化人化人复更化作种种诸物女称赞供养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及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佛说转有经(拜观同上)

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三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佛在竹林影胜王问云何有情先所造罪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佛以梦见美女觉后忆现影像答之智者当观察眼不见于色意亦不知法是名胜义谛

一心奉请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

佛应供于婆师腻迦长者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残食与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见佛与舍利文殊问答明生以不生生为生义等

一心奉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因外道问为说一切法如梦幻菩提心相自性清净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智印经及佛说慧印三昧经佛说如来智印经(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智吉祥等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附刘宋录一名诸佛法身经

佛在迦兰陀林入城乞食而还眉间放光劝大众安住如来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別相乃入如来智印三昧放光遍照妙香庄严释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萨及他方佛各遣菩萨众与大众普集声闻入定观察不知如来所在佛出三昧震动世界舍利弗请开导悟入佛以离一切分別答之舍利弗重问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广劝修嘱文殊护此经次嘱弥勒以七种發心两番五种不退转法答弥勒修习之问五种覆障法答弥勒不爱乐之问又记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乐国又料简善根多少判信心差別此经最详明胜刘宋译更胜吴译矣刘宋译缺乞食及分身来集二事

一心奉请佛说不增不减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在灵山舍利弗问众生界为有增减为无增减佛诃增减邪见示如来藏不思议三无差別义

一心奉请佛说入无分別法门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自说大乘无分別法而为發起加无分別光菩萨问入无分別法门佛答之亦说一喻

一心奉请力庄严三昧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于后夜入是三昧文殊等二十童子分往十方同十方大士来佛出定文殊问十种智难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轮问十智义佛为释十智因缘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诸佛皆观菩提树七日七夜如斯方便即是不可思议如来深境界次种种问答明诸佛不思议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境无二无別依六根六尘而示平等无差別义

一心奉请佛说无极宝三昧经及宝如来三昧经(拜观同上)

西晋北天竺沙门竺法护译第二东晋西域沙门祇多蜜译

竹园周帀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问法如文殊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十方诸佛遣菩萨来会天龙八部皆集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种种问答法要罗阅菩萨请众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三昧宝性清净不坏不减经(拜观同上)

一名金刚清净经附三秦录

佛在毗耶离大林精舍自诣法座敷尼师坛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徧身光入面出顶弥勒问法佛言入首棱严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刚三昧成佛

一心奉请寂照神变三摩地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灵山众集贤护问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萨一切诸法皆得圆满文来未全

一心奉请大方广师子吼经及佛说如来师子吼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佛在日月宫中比丘菩萨俱遣胜积菩萨往北方欢乐世界法起佛所听法胜积至彼已却坐法起故问汝从何来胜积默无言说大众生疑法起如来微笑放光十方云集电鬘菩萨问笑因缘法起如来略说诸法实相本无言说净身菩萨问若无言说是真说者瘖亦说也佛言痖默不痖默皆说法而不知如生盲人处日光而不见众生一切音声语言皆入四无碍智欲求法者于自身求欲求菩萨以五蕴求于是大千震动佛更出广长舌相普告大众释迦牟尼即我法起

一心奉请出生菩提心经及佛说發菩提心破诸魔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竹林精舍迦叶婆罗门梦大莲华中有月轮又见丈夫放光普照次日问佛佛为说一切智利及说偈劝發菩提心次分別三种菩提次示四摄法次示天行梵行圣行次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及伽耶山顶经佛说象头精舍经大乘伽耶山顶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三隋北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第四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法甚深三昧谛观诸佛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發心佛以无發是發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缘何行菩萨道文殊答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无別异行为本乃至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摄因果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作众譬喻次定光明主天子问菩萨略文殊答方便智慧又助道断道随智勇行菩萨问菩萨义菩萨智文殊答义名无用智名有用复语天子有十智十發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十随法行

一心奉请佛说文殊尸利行经及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文殊巡行比丘房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互相问难显示阿罗汉义五百比丘不忍起坐而去更说法要五百还来四百证果一百堕狱佛言此百比丘若不闻此法应堕狱一劫今闻法故暂堕即出生兜率天至弥勒成佛时初会便得证果不闻此法虽闻四禅四定不能解脱烦恼生死已疑惑犹胜不闻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比丘菩萨天子俱佛入普徧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刹劝慈氏菩萨同来慈氏不来辩吉幢亦不来妙吉祥乃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佛所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业佛以四种四法答之又问妙吉祥發心久近佛亦答之次有徧照藏菩萨入会与迦叶问答次普华幢再问妙吉祥最初發心佛具答最初發心转女成男因缘普华幢又问菩萨行法佛令妙吉祥为说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等

一心奉请商主天子所问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灵山商主请文殊说法文殊为说一百十九智又作种种问答又说种种菩萨行又问佛无生忍义佛授菩提记

一心奉请佛说魔逆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大光天子问文殊何为菩萨魔事文殊具答之又问善哉无善哉法亦答之魔来乱法文殊令其身被五缚又令变像如佛说诸妙法开示五百弟子次有须深天子与文殊问答

一心奉请超日明三昧经(拜观同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佛游柰国与比丘菩萨俱讲大乘业无极之慧善宝长者与千人俱以七宝华供佛佛令成葢光照十方集众普明赞佛问三昧佛言行八十事得超日明定离垢目菩萨问三乘学佛分別答净教长者子问菩萨行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唱十三昧名字正见居士请法要佛答以四事常不离佛离垢目广问十三昧义佛一一答每一三昧各一嘉瑞与波罗蜜相应即是十地之义慧施长者女共五百人發无上心转男身得佛记慧英与佛及文殊答问深义阿难问菩萨道本及问迟疾佛言亦有亦无因述本生精进不懈先得佛日天子请佛次日供佛还柰国解法长者调意菩萨莲华净菩萨解缚菩萨宝事菩萨恩施菩萨帝天菩萨水天菩萨大导师菩萨龙施菩萨大光菩萨各问法佛答之

一心奉请须真天子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问四事品佛游祇园须真發三十二问一一答以四事 答法义品复以三十二事问文殊亦一一答之 法纯淑品须真文殊问答 声闻品须真劝诸大弟子与文殊问答 无畏品须真文殊问答 住道品同上 菩萨行品同上 分別品同上明菩萨得持法要得入四果三乘亦得入凡夫三毒等法亦得入生死入灭度法 颂偈品须真与文殊论智慧相善权相 道类品答问毕弥勒阿难流通

一心奉请成具光明定意经(拜观同上)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

佛在迦维罗卫国勅阿难集众贵姓子善明与同人五百见佛佛受请问佛妙德从何致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因为说往因授道记

一心奉请大悲莲华经及大乘大悲芬陀利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第二出三秦录分三十品

转法轮品佛在灵山比丘菩萨梵天欲天俱时弥勒等上首菩萨向东南方称莲华尊佛功德宝日光明菩萨问佛因缘佛答其故谓莲华尊佛昨夜初成正觉作大佛事 陀罗尼品说彼世界相貌及说过去日月尊佛授现佛记授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说此事十方菩萨同来听受皆得见彼莲华佛刹次有解脱怨憎菩萨问修集陀罗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岁中修弥勒自言十恒沙劫前已从娑罗王如来处得闻得修以本愿故久在生死待时成佛求佛授职佛为说诸章句令众获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恶道众生令生天人为诸天人示宿世因缘 大施品寂意问佛出此浊世因缘佛备述前事谓删提岚世界善持劫中无诤念轮王大臣名宝海生宝藏佛王及千子小王供佛發心宝海求梦知彼志劣以梦白佛劝彼诸人發无上心各取净土 诸菩萨本受记品宝藏如来授轮王记即无量寿第一太子即观音二势至三文殊四普贤五莲华尊六法自在丰王七光明无垢坚香丰王八普贤次授十千懈怠人记次记九王子阿閦十王子香手十一宝相又授五百王子记又四百王子又八十九王子又八万四千小王又宝海八十子又宝海三亿弟子千童子五侍者最后宝海發大悲愿诸菩萨等皆悉赞叹六方佛送华供宝藏如来说四懈怠四精进一者愿取清净世界二愿于善众生中作佛事三愿不说二乘法四愿寿命长是懈怠反是名精进 檀波罗蜜品宝藏为大悲说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大悲历劫苦行 入定三昧门品十方佛为释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萨来会供养佛入三昧令诸大众皆入毛孔中复说十专心發于菩提能入一切行门乃至结名结益劝持无怨沸宿大仙夜叉發愿流通

一心奉请方广大庄严经及普曜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二译同但品有开合

序品佛在祇洹于中夜分入佛庄严三昧放顶髻光照净居天天来问法佛晨朝为众说 兜率天宫品 胜族品 法门品将下生为诸天说众法门有一百八 降生品 处胎品 诞生品 入天祠品 宝庄严具品 示书品 观农务品 现艺品 乐音發悟品 感梦品 出家品 频婆娑罗王劝受俗利品 苦行品 往尼连河品 诣菩提扬品 严菩提扬品 降魔品 成正觉品 赞叹品 商人蒙记品成道十七日受商人供 大梵天王劝请品 转法轮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大方便佛报恩经(拜观同上)

出后汉录

序品佛住灵山阿难闻外道非笑以是白佛佛放光集众 孝养品佛坐宝华见身中五道明一切互为眷属如来念报其恩因述须阇提太子身肉济父母 对治品说轮身千灯以求半偈 發菩提心品佛为喜王菩萨说發心乃名知恩劝人發心乃名报恩自述地狱初發心事 论议品佛升兜率为母说法外道谤佛从天下现昔忍辱太子宝塔并述摩耶夫人得为佛母本缘并沙弥均提本缘 恶友品佛以光照地狱因说调达诸事并發其巧便 慈品说舍利弗先入涅槃本缘及佛慈善化力 优波离品佛勅尊者问戒中义 亲近品述前劫杀一贼救五百人现在救恶疮比丘并说知恩报恩法要三十二相及其因嘱累一切菩萨發愿

一心奉请菩萨本行经及佛说金色王经(拜观同上)

第一附东晋录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即本行经第二段

王饥年仅一食转供辟支佛感天雨宝粟 一说往昔精进行以䇿懈怠又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述夙因一佛说往昔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別一说如来降毒龙除国疫事并说三千宝葢夙因一说赞佛有大功德一度辅相婆罗门夫妇证果并述昔因

一心奉请六度集经及太子须大拏经菩萨睒子经佛说睒子经太子慕魄经佛说太子沐魄经佛说九色鹿经(拜观同上)

吴天竺沙门康僧会译皆如来往昔行菩萨道时六波罗蜜也第二即出第二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三附西晋录佛昔孝奉瞽亲事被箭重苏第四圣坚译与上经同第五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第六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二经同说太子十三岁不语事第七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亦如来往昔忍辱事六经皆出于一

一心奉请佛说长寿王经(拜观同上)

附西晋录第二出

说佛昔为长寿王广行布施贪王伐之誓不与战同子长生逃出后愍贫人来乞随而见贪王王即杀之子奉遗命欲报仍止

一心奉请佛说鹿母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说佛因地为鹿母误堕弶中求出见子全信赴死

一心奉请佛说大意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

佛在祇园说因地抒海求珠事

一心奉请佛说前世三转经及佛说银色女经(拜观同上)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与上经同而事迹小异

佛在祇园笑而放光阿难问其因缘佛说本生事为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转男子作国王正法治国复以身普施禽兽后转身为婆罗门子绝食以求出家舍身以救乳虎

一心奉请佛说过去佛分卫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说因地其母见佛乞食發愿生子出家得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妙色王因缘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佛在祇园大众诸根不动听闻法要苾刍请问其故佛说往昔求法舍子舍妻并舍此身奉夜叉食今获此报

一心奉请佛说月明菩萨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在灵山为月明说法施饭食施常当發四愿及说过去智止太子以身肉疗比丘病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一心奉请佛说顶生王因缘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等译

佛在祇园因胜军王请问说往昔布施感生王顶统四洲诣忉利见一百十四位帝释生灭

一心奉请佛说赖叱和罗所问德光太子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为和罗比丘说菩萨七种四法五种四非法并吉义佛时德光精进供佛护法藏事

一心奉请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及佛说自誓三昧经(拜观同上)

竺法护译第二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游句潭弥国十方大士见灵瑞华承彼佛力来此供佛佛笑放光为贤儒菩萨说笑三缘为明见光贤说出家法梵王为佛三证迦叶自誓得戒

一心奉请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及道神足无尽变化经(拜观同上)

竺法护译第二西晋安息国沙门安法钦译有目连普见一切处佛疑而问佛一节

佛游忉利止夏比丘菩萨俱月氏天子问法得记目连劝發诸天供佛佛因说十方现身施化非声闻缘觉所知明一切佛身如幻化有供养者福亦等

一心奉请佛说盂兰盆经及佛说报恩奉盆经(拜观同上)

竺法护译第二附东晋录一名供像功德经比第一略甚

佛为目连说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法度其母脱饿鬼

一心奉请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智吉祥等译

佛在园长者心觉悟为五百长者说世无常及三乘法同见佛佛为略说方便长者求大乘深法佛说六度妙行兼及生死过患长者得无上忍出家得记

一心奉请佛说德护长者经及月光童子经申日儿本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三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二与第一同三略

佛在灵山外道劝德护七重门各作火坑又置毒食中请佛月光母子叹佛功德一千采女皆欢叹月光说佛不受害佛放光普召十方大士同受供月光月上德生女智坚童子皆向父说偈赞佛佛现神力长者忏谢寻受记并云月光于末法中脂那国作大国王名曰大行令众生信法以威德力供佛钵持一切法造无量塔

一心奉请佛说胜军王所问经及佛说谏王经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第二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四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佛在园为胜光王说法正治国勿贪欲乐四摄摄众生并说苦空及十二缘等比王法经少付嘱付王臣及胜幡陀罗尼耳四山指邪行老病死与三经老病死衰略异

一心奉请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说帝王十过失十功德五衰损五可爱乐法

一心奉请佛说荫罗国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东晋录

佛往化王及国人知苦發菩提心

一心奉请佛说阿阇世王受决经及采华违王上佛受决经(拜观同上)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第二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即前经采华受决一事也

佛在灵山王然灯供佛贫母亦然一灯先得记王取华供佛采华人先自供佛亦得决王乃与夫人太子自作宝华供具甫成而佛已涅槃王悲耆婆言佛无生灭至诚能至王持华至山依然见佛佛授记讫便不现

一心奉请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

佛与弥勒入城乞食至频婆王宫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为座佛与说树庄严事得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贤首经(拜观同上)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佛在摩竭提国说经萍沙王夫人𩙥陀师利此方云贤首也愿闻十方佛菩萨刹土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法佛答十法增一至十

一心奉请佛说坚固女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说女人应离诸过而發大心坚固即發心舍利弗与问答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心明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行分卫梵志妇畏其夫仅以一杓饭汁施佛佛授菩提记遂并其夫出家证果

一心奉请佛说金耀童子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舍卫国婆罗门生一童子有诸吉祥佛往视说其夙缘并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逝童子经及佛说长者子制经佛说菩萨逝经(拜观同上)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第二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第三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逝年十六劝母施佛母悭佛现威神逝劝母与其自分衣食持用供佛求无上道佛与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龙施女经及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柰国须福长者女名龙施浴时遥见佛相發菩提心魔变作父相劝令修小乘心坚不动魔教其堕楼龙施乃化男身得记第二龙施自说昔为毒蛇事道人道人去登树投身死生第四天下为须福女

一心奉请佛说长者法志妻经(拜观同上)

出安公凉土录

佛在祇园入城乞食化法志妻及下使女人为男授道记

一心奉请佛说乳光佛经及佛说犊子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乞乳事少维摩说法一条

佛因有风疾命阿难乞乳于梵志家梵志讥嫌维摩说法而开悟之帝释化作童子𤚲牛牛母牛子欢喜布施阿难白佛佛说牛往因授道记

一心奉请佛说树提伽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说长者往昔供病道人今于人间享天福王不能夺

一心奉请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乞食广严城现神变宝授年三岁以金莲供佛与目连舍利互相问答深明法义又与文殊问答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佛记从狱出后当得授记宝授以一器饮食徧供佛僧而无有尽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演道俗业经(拜观同上)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佛为给孤长者说在家有三财出家有三业即三乘法也

一心奉请优婆夷净行法门经(拜观同上)

出安公凉土录

修行品佛住舍卫国欢喜殿中毗舍佉母与千五百清信女问净行佛说昔缘次示十九净行又答十行法五十八法三大行四取佛地行四安住观三十二不净观七缚著三善行八大人念 修学品示五十修学六种光明修学三十二相有二十行并示八十种好 瑞应品示菩萨生时十六奇特又三十二瑞相一时现

一心奉请菩萨道树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亦名私呵昧经亦名道树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经

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因發愿得记

一心奉请菩萨生地经(拜观同上)

译人同上

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云何疾得佛佛答二种四事解珠璎供佛化为宝葢出五百化人兴供

一心奉请佛说缘起圣道经及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佛说旧城喻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一名闻城十二因缘第三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悟成正觉 第二喻旧城者逆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也

一心奉请分別缘起初胜法门经及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拜观同上)

玄奘译第二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以十一种殊胜故于缘起初说无明以为缘性一所缘胜二行相胜三因缘四等起五转异六邪行七相状八作业九障碍十随缚十一对治

一心奉请大乘舍黎婆担摩经及佛说了本生死经佛说稻秆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舍利弗为比丘说也三附东晋录四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灵山告苾刍若于十二缘生而能见了是名见法见佛舍利乞慈氏为释十二因缘甚深之义

一心奉请佛说法身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说法身化身二种功德法身中具明增一法数

一心奉请佛说十号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称赞大乘功德经妙法决定业障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

佛住法界藏殿德严菩萨问何缘是新学菩萨之恶友佛言二乘人乃至宁堕地狱不应起二乘作意明谤大乘罪及释大义名义

一心奉请佛说四法经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初译第二译但小异耳

佛在祇园为比丘说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识三不舍堪忍爱乐四不舍阿练若

一心奉请大乘四法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祇园文殊以葢供佛明供无厌足说种种四法说三十五住菩提法说离十慢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及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二译同第三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初禅作魔王后身作初發心

佛在舍卫国普妙宫文殊问如来福德量佛明十善福轮王福帝释福自在天福初禅二禅摩醯首罗福辟支后身菩萨福如来毛孔福八十随好福八十随相文福三十二相福大法言音福展转增胜又二种法生如来身一胜愿力二方便力

一心奉请大乘造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译

佛往忉利天优填王初造佛像佛从天下深赞之并答弥勒灭业障事

一心奉请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及佛说作佛形像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附后汉录

佛在拘罗瞿国为优填王说

一心奉请佛说造塔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在忉利为观音说分別一四句偈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

一心奉请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祇园偈答舍利弗

一心奉请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

阿难问云何种清净善根作曼拏罗作如来形像功德佛为广说

一心奉请无上依经及佛说未曾有经佛说甚希有经(拜观同上)

萧梁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第二后汉失译人名第三玄奘译二三皆第一之首尾二品

校量造佛功德品佛答阿难 如来界品如来境性不可思议烦恼所隐名众生界修菩提道说名菩萨出离烦恼过一切苦除垢清净说名为佛于三位中一切处等无𦊱碍本来寂静依如实知依无量修正觉众法悉平等如住无余涅槃不舍利益众生事 菩提品明如来最极清净转依常乐我净功德超过声闻缘觉大地菩萨三种意生身 如来功德品明一百八十不共之法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十八法六十八者十力四无畏三念处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如来独得 如来事品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赞叹品阿难偈赞 付嘱品十法持此经书写供养乃至修行十法

一心奉请佛说诸法勇王经及一切法高王经诸法最上王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三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

佛在竹林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答之次问發大乘心佛言不在三法三问三止之佛放白毫光照大千界众集舍利弗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發心功德谓无能报恩者唯漏尽及發心耳次较持经功德为發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勅其持经

一心奉请佛说施灯功德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告舍利弗有四种胜妙善法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若七众以灯供养福不可思议于现在世得三种净心于临终时得三种明又得见四种光明便生三十三天于五种事而得清净还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可乐法四种清净又若住大乘施灯明者世世得八种可乐胜法八种无量胜法又以灯施说法者得八种无量资粮又见他施灯生随喜得八种增上法又叹五法难得一人身二信法三出家四具戒五漏尽次偈赞發大心为最

一心奉请浴像功德经及佛说灌顶经佛说灌洗佛经佛说浴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西晋沙门释法炬译一名灌洗佛形像经第三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一名摩诃刹头第四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惟圣坚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以香水浴像

佛在灵山清净慧问涅槃后云何供养佛言供舍利弗如芥子得十五功德应用香水作坛浴之

一心奉请佛说菩萨行五十缘生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文殊说前世功德今致相好

一心奉请佛说内藏百宝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文殊问沤和拘舍罗所入事佛答以随世示现其实佛无种种事也

一心奉请佛说最无比经及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少發菩提心一节

佛为阿难较量三归功德不可思议次及十善八关五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發菩提心功德转胜不可思议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舍利弗欲问法佛言若从文殊但问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其事舍利目连作礼请问菩萨摩诃僧那僧涅佛言怛萨阿竭署者有四事一發意二阿惟越致三菩萨坐于树下四具足佛法迦叶等各至学署法门次五百婆罗门来问法

一心奉请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十方大士问菩萨有痴有黠佛言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

一心奉请入定不定印经及不必定入定入印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在鹫峰妙吉祥问退不退行佛言有羊车行象车行日月神力行声闻神力行如来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后三行不退名定

一心奉请佛说谤佛经及佛说决定总持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呪作华言

佛在灵山有十菩萨七年勤修陀罗尼心苦不静舍戒还家不畏戒菩萨为彼请佛开化佛言其曾谤法师久受恶报已七百世勤修无尅次另说陀罗尼令仍出家七日住于慈悲无常念佛三昧即见十方千佛恶障尽灭获陀罗尼得不退转次重戒人于善恶法师失命身死不应见其过而以应具四种净法释之并略修陀罗尼法

一心奉请佛说象腋经并佛说无所希望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象步经

佛在灵山舍利弗偈叹安乐德佛放身光集众观文殊而微笑文殊启问佛唱经名阿难问佛赞许文殊又问佛为说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经如入虗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从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请问佛佛为解释令大众获益增上慢者得证佛答文殊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进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说往古金刚幢以呪疗众生病

一心奉请佛说甚深大回向经(拜观同上)

刘宋出祐公录

佛在祇园明天菩萨问云何修少善获大果佛言应于去来现在佛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谓随喜叹善又于去来现在诸众生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谓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大意菩萨问修菩萨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著虽复常行无所障碍佛言于诸佛所深种善根名为善巧方便即得诸佛共所建立所谓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华一灯一衣乃至园林饮食皆为众生普發大愿又于所见一切境界皆为众生發愿

一心奉请佛说十二头陀经(拜观同上)

一名沙门头陀经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

佛在祇园至阿兰若处趺坐微笑摩诃迦叶请问笑缘佛言阿兰若处诸佛所赞生无量功德得三乘圣道行此法有十二事一远离二著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四一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果蜜等浆七敝纳衣八但三衣九冢间住修止观十树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卧更宜系心一处观五蕴空依教者获果证帝释文殊發愿护持

一心奉请佛说四辈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释

佛在祇园自说末世弟子能坏佛道舍利弗听佛说四辈弟子法非法事

一心奉请佛说三品弟子经(拜观同上)

一名弟子学有三辈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在家弟子有上中下功罪不同之致

一心奉请佛说四不可得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因四仙人避无常而不能免佛为比丘说四不可得及菩萨初中竟善

一心奉请佛说佛印三昧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灵山入于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舍利弥勒问佛所在文殊令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深般若佛印故

一心奉请佛语法门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住毗耶离大林龙威德上王请问佛为分別是佛语非佛语门龙威悟无生忍

一心奉请佛说法常住经(拜观同上)

附西晋录

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佛分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如众流合海

一心奉请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灵山因信相菩萨请放眉间光照于地狱寻光见佛信相问二十种恶报罪因佛一一答之诫令修行报恩

一心奉请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拜观同上)

元魏沙门释法场译

答生天乃至佛会各有五事共说五十法要次于请食时一乞人發恶意即感恶报一乞人發善意即获善报为国王还供佛僧

一心奉请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目连于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迦叶共往问佛佛说其夙因

一心奉请佛说尊那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骄睒弥国瞿师罗林尊那尊者问无尽功德佛答以七种布施七缘發心

一心奉请佛说弟子死复生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优婆塞先事外道后奉佛戒死去十日复生述冥中所见之事化一家皆见佛得果

一心奉请佛说七女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拘留国婆罗门七女喜自贡高有分儒达居士为之问佛诃其不好并说往昔国王七女因缘

一心奉请佛说懈怠耕者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耕人遥见佛来發心欲见寻退欲俟闲时佛放光集众说其已过六佛今复懈怠彼人闻乃趋见佛悔过闻法得不退转

一心奉请大法炬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缘起品善威光天子问陀罗尼佛入大力庄严三昧令过去境界一切现前次为阿难说过去放光如来说此经事 伏魔品 授魔记品 三乘行品 问法性品 菩萨行品 相好品 四念处品 四圣谛品 忍较量品 三乘教品 三法藏品 法师相品 谤法果报品 劝受持品 智成就品 忍成就品 证涅槃品 劝证品 法师行相品 遮谤品 功德品 为他悔过品 六度品 求证品 诸菩萨证三昧品 召诸菩萨品 问等觉品 三昧因缘品 供养法师品 入海神变品 佛升须弥山顶品 天伏阿修罗品 阿修罗本业品 襍类本业品 说无相品 勤修行品 三字法门品 将护法师品 放光佛本事品 教证法品 说无住品 说听功德品 诸菩萨证相品 如化品 缘生法品 信解品 离恶友品 辨田赞施品 付菩萨品 付天帝释品 法师宏护品

一心奉请大威德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阇那崛多译

佛为阿难说陀罗尼法本先列种种根数次一一法中示多种名多种义并说末世恶比丘事及菩萨住母胎中楼阁庄严

一心奉请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及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拜观同上)

高齐河南居士万天懿译东方菩萨兴无量供利益群生见佛入一真谛法请问此陀罗尼门第二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呪作华言

一心奉请金刚场陀罗尼经及金刚上味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佛于灵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诸比丘皆不见佛所在诸天亦尔次见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诸菩萨去地而坐其大菩萨各入三昧令众获益佛腾空微笑放光文殊问佛乃问金刚场陀罗尼法无一切善不善有为无为乃至一切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罗尼恼是陀罗尼痴是陀罗尼乃至天龙八部男相女相地狱等皆是陀罗尼又说入无二法门无明乃至生是陀罗尼

○以下密部亦方等所摄也陀罗尼名总持亦名遮持本该一切时法但仪轨须有师承妄自结印持明名为盗法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及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等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前经之第一分也

金刚界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大毗卢遮那如来在色究竟天王宫与九十九俱胝大菩萨众俱为坐菩提场一切义成菩萨示现受用身告以观察自心三摩地是真实智忍次说四大明又以金刚大灌顶法而为灌顶乃成正觉诣须弥山顶金顶摩尼宝峰楼阁中次第入诸三昧出生金刚手金刚钩金刚弓金刚喜金刚藏金刚光金刚幢金刚喜金刚眼金刚慧金刚场金刚语金刚尾湿嚩金刚慈友金刚暴怒金刚拳等诸大菩萨阿閦如来宝生如来观自在王如来不空成就如来亦各说大明出金刚像大毗卢遮那如来复入四三昧出生四大明妃四如来亦出四大明妃大毗卢遮那如来复入四三昧出生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四菩萨身次以弹指相普徧召集一切如来以百八名劝请称赞具德一切如来增上主宰自金刚萨埵无始无终持大金刚者持金刚者说劝请说金刚界大曼陀罗颂次说弟子入坛法等 金刚秘密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智法曼那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事业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现证三昧大仪轨分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谓降大自在天那罗延天等 忿怒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部法智三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部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部广大仪轨分 三世轮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金刚部金刚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金刚部法三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金刚部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莲华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智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义成就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宝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智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随应方便广大教理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诸部仪轨秘密法用广大教理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胜上教理分金刚手菩萨说法仪竟以百八名称赞劝请一切如来于是一切如来及金刚手降三世观自在虗空藏金刚手各说一颂一切如来及金刚手皆从大毗卢遮那心入已如理而住尔时世尊从须弥山顶诣菩提场敷吉祥草而坐转处诸天所献座以百八名称赞金刚手此经梵本四千颂译成三十二分一分至五大乘现证三昧也六至十四金刚三昧也十五至十八法三昧也十九至二十二羯磨三昧也后四分诸部秘密教理所摄起

一心奉请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普思议菩萨问云何入此三摩地佛言金刚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于法界摩尼山日光明王佛所闻此法界缯髻与金刚如来心品三摩地无量劫未尝忘失明闻经之福明外道苦行所招恶果检校人错用僧物不敬师长十恶不从师受三摩耶法自作法呪皆有恶果

一心奉请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释迦摩尼佛在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毗卢遮那如来于金刚性海莲华藏会同说此经曼殊现金色身出千臂千手千钵钵中现千释迦千释迦复现千百亿化释迦毗卢告释迦吾等从住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教法大圣曼殊室利是吾先师 一阿字观本寂无生义是毗卢遮那如来 二啰字观本空离尘义是阿閦如来 三跛字观本真无染著离垢义是宝生如来 四左字观本净妙行义是观自在王如来 五曩字观本空无自性义是不空成就如来 曼殊有十种大愿 释迦从摩醯首罗天下降祇园入定放光出定微笑十六大士问佛说金刚三摩地有十种甚深奇特法命曼殊现大神通为师子勇猛说其将来成普见佛 此经宗本有三一法身金刚三摩地二报身普贤行愿力三化现文殊般若母圣体有五一本源金刚圣性二大圆镜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以上第一品 佛令曼殊为一切菩萨众生导首曼殊说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烦恼种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净即是四智菩提次说十六大士修菩提观东普贤不空王摩罗极喜王南虗空藏大威德光宝幢摩尼常喜悦西观自在王曼殊室利妙慧法轮圣意无言北毗首羯磨难敌精进力催一切魔怨金刚拳法界王次门六大力士金刚助护佛法一大乐二大笑三一髻尊四降三世五四足尊六阎曼德以上第二品 上方上意下方持世东方普明东南不思议南方广意西南无边智西方无边音声吼手西北殊胜益意北方无尽慧眼东北方贤护次明求胜菩提当修如来大慈心十种观门令十大菩萨各自陈说所修观门以上第三品 普眼不见普贤佛言普贤三密境界唯佛能如次问普贤往昔如来是谁为师答言曼殊又五丈夫同曼殊愿即今五部曼殊明三种重障不得遇此诸佛正法三摩地教一者我慢贡高二者妬贤嫉能三者多贪懒惰昏掉破戒次如来分別三时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次明文殊夏安居时往龙宫教化自恣解夏大迦叶拟欲摈之文殊现千臂千手千钵钵中各现化千释迦于是一切声闻求哀悔过尽皆回向修习大乘佛为说大乘十重所谓不坏毗尼无过毗尼最胜实性毗尼真如毗尼不思议毗尼性净毗尼法眼毗尼三世平等毗尼无染解脱清净毗尼究竟毗尼以上第四品 五品言合于道场内秘授心地法不应于此经显说 六品言身密口密意密各十支观门道场教授有四种义 七品标内凡外凡十圣等妙及十發趣十长养十金刚名 八品释發趣长养金刚十地义复于祇园说末劫浊乱之相应归三道斥外道六师明三途苦报勅大众归敬曼殊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一分说金刚三业最秘密诸佛集会住三摩地 二分如来各说坚固住菩提心义 第三说金刚庄严三摩地 第四说一切如来心曼拏罗 第五说一切明句行 第六说身语心加持 第七说秘密精妙 第八说甘露三昧 第九说最上清净真实三昧 第十说观察一切如来心 第十一说一切如来真实三昧最上持明大士 第十二说如来金刚相应三昧最上成就 第十三说金刚相应庄严三昧真实观想 第十四说身语心未曾有句召居目林毗多王 第十五说一切心真实金刚出生三昧 第十六说曼拏罗成就金刚现证菩提 第十七说如来三昧法金刚加持 第十八说一切秘密分金刚加持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及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即前经第一分至十三分但有心明而无曼拏罗法第三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依梵本于中天译第四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等译二经并与前同心明皆佛自说

大三昧金刚真实理仪轨分毗卢佛在他化天宫说吽字心明勅金刚手说曼拏罗法 一切如来真实理金刚三昧仪轨分说阿字及法 降伏三界金刚三昧大仪轨分金刚手说吽字及法 清净诸烦恼三昧大仪轨分观自在说纥哩字及法 一切宝灌顶大三昧仪轨分虗空藏说怛囕字及法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金刚拳说恶字及法 金刚字轮三昧大仪轨分妙吉祥说阿字及法 一切曼拏罗金刚轮三昧大仪轨分同心生转法轮菩萨说吽字及法 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誐誐那𪩘惹菩萨说唵字及法 金刚忿怒三昧大仪轨分降诸魔金刚药刹菩萨说郝字及法 一切乐三昧大仪轨分金刚手说吽字及法 外金刚部仪轨分外金刚部众说讷哩字摩怛哩众说毗踰字摩度迦罗众说莎字四贤圣说[鋄-火+公]各及成就法 般若波罗蜜多教称赞分一切如来云集赞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最上秘密大曼拏罗仪轨分 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就仪轨分 一切如来金刚菩提大仪轨分 大金刚火炎日轮仪轨分 除诸业障一切智金刚仪轨分 圆满一切愿金刚宝仪轨分 一切仪轨中最上成就仪轨分 一切相应诸佛三昧曼拏罗仪轨分 一切如来大三昧曼拏罗仪轨分 一切相应义轨分 最上成就印相分 最上秘密仪轨分

一心奉请佛说秘密相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世尊住一切如来三昧界中金刚手问要略修法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拜观同上)

此于大部中抽出別行施护译

十方如来云集劝大毗卢遮那如来说根本无性般若波罗蜜门妙吉祥亦现神通化十六大菩萨围绕劝请佛说三十七助道品三三摩地八解脱九次第定六念十分位十自在十波罗蜜多十地四梵行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一切人法空性平等般若及诸大明句

一心奉请佛说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净光天放大光明金刚手请说

一心奉请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译

金刚部序品于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拏吉尼炽盛威仪真言品 一切如来身语心圣贤品 贤圣灌顶部品 大真实品 行品 说密印品 大相应轮品 清净品 灌顶品 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 炽盛拏吉尼所说成就品 说方便品 集一切仪轨部品 金刚王出现品 金刚空智炽盛拏吉尼画像仪式品 饮食品 教授品 持念品 俱生义品

一心奉请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

相应品曼拏罗仪则品佛在忉利善法堂入三昧放三处光金刚手问密法 灌顶品 阿品黎品 护摩法品 洗法摄受弟子品 铃杵相分出生仪则品 造塔功德品

一心奉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输波迦罗共一行译

八真言门住心品秘密主问得一切智方便佛言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八漫荼罗具缘真言品 息障品 普通真言藏品一切菩萨各说真言 世间成就品 悉地出现品 成就悉地品 转字轮漫荼罗行品 密印品 字轮品 秘密漫荼罗品 入秘密漫荼罗法品 入秘密漫荼罗位品 秘密八印品 持明禁戒品 阿阇黎真实智品 布字品 受方便学处品明十善戒法 说百字生品 百字果相应品 百字位成品 百字成就持诵品 百字真言法品 说菩提性品 三三昧耶品 说如来品 世出世护摩法品 说本尊三昧品 说无相三昧品 世出世持诵品 嘱累品  以上三十一品

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真言行学处品 增益守护清净行品 供养仪式品 持诵法则品 真言事业品  以上五品为后分

一心奉请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无二平等最胜大仪轨王影像分佛在他化天宫诸佛云集不见金刚手菩萨佛同说偈菩萨现身诸佛皆向之作礼劝请说法菩萨乃说法要普贤雨供供金刚手诸佛雨供供普贤普贤即现佛身说三摩地法门 智部三摩地分 真实摄部三摩地分 法部三摩地分 迦摩部三摩地分 三昧最上智一切成就分 一切佛甚深秘密供养分 一切如来智证最上秘密分 金刚萨埵一切秘密三昧分 一切三昧成就禅定曼拏罗分 大禅定分 出生大禅定分 胜大明教最初事业分 办事分 大徧照如来一切大明金刚出生分 一切大明三昧分 一切如来一切大明遣魔分 一切如来秘密金刚萨埵承事分 一切如来大明如意宝分 集一切大明三摩地分 一切如来身语心清净自智金刚大智分

一心奉请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序品大徧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人楼阁中与阿閦第四佛大士天龙俱 佛视金刚手菩萨放光普照还入佛身金刚手问佛乃入瑜伽大教王三摩地出定说经 曼拏罗品 真言品 三摩地品 真言大智变化品 印相大供养仪品 观想菩提心大智品 相应方便成就品 护摩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序品金刚界遍照如来于金刚光明心殿与十六大士各说一字真言 一切如来金刚最胜王义利坚固染爱王心品 摄一切如来大阿阇黎位品 金刚萨埵冐地心品 爱染王品 一切佛顶最胜徧照王胜义难摧摧邪一切处瑜伽四行摄法品 一切如来大胜金刚心瑜伽成就品 一切如来大胜金刚顶最胜真实大三昧耶品 金刚吉祥大成就品 一切如来内护摩金刚轨仪品 金刚萨埵菩提心内作业灌顶悉地品 大金刚𦦨口降伏一切魔怨品

一心奉请一字佛顶轮王经及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序品佛在树下比丘大士天仙神鬼俱金刚密迹主请说呪佛入定光照十方刹五趣三界现轮王相说一字顶轮王呪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闷绝僻地佛复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呪二菩萨即醒次说白伞葢顶轮王呪次说光聚顶轮王呪次说高顶轮王呪次说胜顶轮王呪 画像法品 分別成就法品 分別密仪品 分別秘相品 成相法品 印成就品共说五十四印呪 大法坛品 供养成就品 世成就品 护法品说大难胜忿怒王呪及心呪 证学法品 护摩檀品

一心奉请一字奇特佛顶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现威德智佛住三十三天一切凡圣俱佛说真言曰

南无三漫多勃陀喃(引)(一) 部林(二合)(二)

印契品 曼荼罗仪轨品 先行品 成就频那夜迦品 说法品金刚手之弟名寂静慧偈赞问法成就佛答 调伏一切障那夜迦天王品 最胜成就品 菩萨藏品 后附一字顶轮王念诵轨仪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

一心奉请妙吉祥平等最上观门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慈贤译

佛在舍卫弥勒问三乘妙法外更有妙乎佛言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速得成佛即入金刚定放眉间光青化阿閦白化毗卢遮那黄宝生红无量寿绿不空成就复化佛天法智禅五眼菩萨复化眼耳鼻舌身心智慧八金刚藏菩萨复化十二供养菩萨一灯二声三香四甘露五衣六幢七舞八涂香九散华十贯华十一宝葢十二善哉复化钩索锁铃四金刚菩萨复化十大明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爱大威怒大力无动降三世顶轮次说求授灌顶加持五瓶四实末五河水五香未五谷五种子五藏物五色䌽五菩提叶五时华五吉祥草五色线五伞葢生饭三分法次说曼拏罗观想印呪等法次为金刚手说将来建坛法次为无尽意说功德无尽等真言

一心奉请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天说波罗蜜忉利摩尼藏无垢天子被炬口天药叉所警谓七日定无常与帝释来见佛说二呪并坛法亦说夙缘持此呪者命尽往生极乐如跎蜕皮到彼不受胞胎莲华化生

一心奉请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灵山毗耶离灾难起乃以神力集一切天龙等四天王各说一呪佛说一切明神呪诸恶鬼神同来归命四王说谪罚鬼神呪梵王亦说佛降毗耶离现大明王身说大明王陀罗尼及心陀罗尼并密印于是城中难脱飞鸟出声赞佛功德佛更说结界持呪之法梵王又说护童子法

一心奉请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徧照大力明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护译

佛在大母质隣陀山宝楼阁说一一呪魔王怖欲害佛金刚手现身降之复说一呪又说无量勇猛力真言次说坛法次魔王归命须菩提问受持法佛又说一呪文殊问缘行无常观世音秘密主各问此经名义

一心奉请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及牟黎曼陀罗呪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第二开元附梁录第一出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二经与第一同但梁录少序分后列坛法等稍详

序品佛初成道华说神呪秘密主欢喜请问呪所从来佛与大众同往东方宝灯世界妙种种色宝善住清净佛处普集一切诸佛现宝塔中三佛全身舍利及说其往昔因缘乃说大明呪王 根本陀罗尼品 心随心呪品 持心呪法品 诵随心呪法品 襍呪品 结坛场法品 手印呪品 画像品 火祭品 普光心印品 手印品

一心奉请普徧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及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呪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序品佛住须弥峰楼阁与八十四俱胝那庾多一生补处及声闻天龙八部俱佛放顶光照十方刹说大神呪并灵验 得菩萨随求大护大明王陀罗尼经复为大众王说呪

第二译佛为大梵王说根本呪一随呪六及说功验并书写结坛法

一心奉请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唐朝散郎杜行𫖮译第三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第四唐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译第五地婆诃罗重译

佛在祇园善住天子七日当命终当七受傍生次堕地狱求救帝释帝释为请佛说陀罗尼令持益寿得记

第五译具明善住夙缘

一心奉请大方等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北凉高昌郡沙门释法众译

初分佛在祇林为文殊唱摩诃袒持等诸陀罗尼名众获益雷音比丘入定袒荼罗魔王扰之东方宝王如来遣华聚菩萨将呪来护魔皆發心护法说十二神王名华聚雷音诸魔诸天婆薮仙地狱众同来释迦佛所佛为舍利弗说婆薮名义示方便之事及昔因缘 授记分授雷音及五百弟子并诸天记文殊舍利论其义佛说治魔法 梦行分为文殊说十二梦王七日行法华聚發大誓愿毗沙王亦然 护戒品说七众破戒众各有呪 不思议莲华分现优昙华华有无量佛舍利弗以神通绕至八十七日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佛从座起以华奉供华中佛说一神呪嘱八十万恒河沙大士华忽不见大众生疑佛为解释并说诸喻付嘱流通 南岳修此三昧而证圆今有方等三昧行法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等大云请雨经及大云请雨经大云轮请雨经大云轮请雨经(拜观同上)

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第二宇文周中天竺沙门阇那耶舍等译第三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第四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龙宫龙兴供發大愿问灭苦法要佛说慈心为最为说呪及如来名说请雨法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无量寿佛于极乐国为观世音说呪及成就法令众生生极乐

一心奉请佛说大白伞葢总持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元天竺沙门唧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真智等译

出有坏住三十三天大比丘大菩提勇识天帝等集入普观顶髻三昧顶髻出现密呪行法后有赞叹祷祝偈

一心奉请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金刚手为愚众生类问秘密名义佛为说之及修行法

一心奉请佛说徧照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他化自在天为金刚说诸字义门并呪

一心奉请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具明想诸字安布身轮

一心奉请仁王般若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为波斯匿王说念诵仁王般若经持明之法

一心奉请佛说普贤曼拏罗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鹫峰说修金刚萨埵秘密相应法有种种观想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世尊入一切如来金刚安像三昧从三昧起说塑画雕造安像庆赞仪轨有一菩萨白言佛身无相犹若虗空徧一切处云何今说令安佛像佛言我为久修行者说彼法身无相无为为初發心众生令彼得福说安像庆赞结净之法先拣吉星吉日于结界处陈幢葢华果令阿阇黎依法观想沐浴安耳发髻指甲髭须等乃至种种供养

一心奉请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手在毗卢佛大集会为未来众生说无量寿如来陀罗尼修三昧门修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入菩萨位

一心奉请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告金刚手说帝释岩中得见慈氏菩萨之法

一心奉请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为执金刚说念诵悉底哩真言成就事业法

一心奉请佛说大灌顶神呪经(拜观同上)

东晋西域沙门帛尸棃蜜多罗译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呪经

佛在祇园为鹿头梵志说三归三十六神五戒二十五神

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呪经

佛在天帝石室因诸比丘驰走不安为说百七十二大鬼神名字

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呪经

佛在祗园为修陀利比丘尼等被恶鬼娆召须弥顶上七万鬼神大海中五万鬼神护之

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呪经

佛在罗阅祇精舍心为灭后弟子辟除邪毒帝释遂请佛说百神王名

灌顶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呪经

佛在磨竭国勅目连以呪往救迦罗那村灾难佛亦随请众集普观请佛演目连所说章句佛为说东方七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南方九千大神上首二十八名西方六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北方九千大神上首三七名中央三万大神上首十二名

灌顶塚墓因缘四方神呪经

阿难问殡葬佛答如轮王问阎浮有几葬法佛言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葬法第一造立坟塔死人精灵在中否佛言亦在亦不在无善恶未有去处在塔墓中大修福生人天造恶堕三涂不在塚塔中也舍利虽如麻米有大威神兼说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塔事因释种童子被鬼神所娆结四方灌顶章句以护塚塔

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呪经

佛在祇园默念众生愚帝释问文头楼法佛言先念自身犹如佛身相好光明次念千二百五十弟子次念诸菩萨僧又念五方大神以五方神王名字及其眷属写著圆木之上纵广七七分名为文头楼法此云神印次说天帝演说四王名字次说七佛灌顶无相神印章句次因阿利陀请勅诸弟子惠施少少饮食之余又行此神典当造其形像以酥油饼果而施与之

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呪经

佛在祇园愍念人民为邪恶鬼神所恼结是摩尼亶大神呪经举七佛名为证八菩萨五百开士十弟子三十三天三十五龙王三十三大神将二十四鬼帅并说山海精魅四十九鬼四十九山精及诸魅鬼名若急难之日当斋戒一心思念十方一切诸佛过去七佛八菩萨十弟子五百开士三十三天诸大龙王善神将军及鬼神等正心正意莫念东西南北之事及室家之事

灌顶造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呪经

佛游竹林阿难因维耶离国疾疫求护佛言殁毒火殃皆是杀戒所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于十善可得至道遂说五方龙神王名遣禅提比丘往救三十九年禅提终疫兴人民趣其精舍见禅提先时所嚼杨枝掷地成树树下有泉折树枝取泉水拂洒病人皆愈

灌顶梵天神䇿经

佛在因沙崛山中梵王请出梵结愿一百偈颂以为神策佛赞许之遂说九十九卦每卦八句

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亦名普广菩萨所问经

佛将涅槃普广菩萨问四辈弟子修何功德得生十方国土佛为说十方佛国随愿往生问何以经中称赞弥陀佛刹佛言娑婆人民贪浊习邪者多不能专一令心有在是故赞之又为亡者修福如饷远人无不获果又临终归戒悔过修善如负债人依于王又为亡人修七分获一若以亡者物施于三宝功德力强地狱又逆修生七其福无量又明请十方僧不择高下次第供养无异想其福最多又为众说那舍长者父母罪福因缘说诸佛无上章句

灌顶章句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佛游维耶离乐音树下文殊问往佛名字及清净庄严佛举药师瑠璃光如来十二上愿其国犹如无量寿国日曜月净二菩萨补佛处愿生西方弥陀国者闻是佛名有八菩萨迎令往生

一心奉请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

序品佛在树下比丘大士天龙八部俱文殊伽陀赞佛 陀罗尼品佛入普随顺众生心行三昧令诸众生见闻各別顶放白光照诸刹口青光照东方界右肩金光照南方界背红光照西左肩五色光照北复入无有名字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三昧大地六种动一切法自在王菩萨请问因缘佛答四种问诸佛境界三昧何法为因何为根本云何修习究竟佛言深三昧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修习无上菩提以为究竟又明一切智体当何所求一切智智于何求佛言当于心求从心而生此心同虗空相虗空性即心性如其心性即菩提性菩提性即陀罗尼性是故此心虗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二分无別无断问斯义甚深难通达难入若未成菩萨功德之人则无利益佛言若欲成就无上菩提应先發起大慈悲心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至诚忏悔运想供养劝请诸佛回向随喜愿灭诸障并说回向陀罗尼

娑么啰娑么啰微么曩娑啰摩诃斫迦罗𭌯

佛告众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顺世谛说一乘法观想此身次第成就五如来身此不思议三昧或有诸根不具或五无间业或旃陀罗皆可趣入除五种人一不信二断见三常见四邪见五怀疑五种人无慈悲故若有暂修此三昧者于身心轻安时复生五种三昧一刹那二微尘三渐现四起伏五安住无数三昧无数陀罗尼皆悉现前又明八陀罗尼能令菩萨总持佛法辩才无尽众生乐闻一大声清净自在陀罗尼门二无尽宝箧陀罗尼门三无边漩复陀罗尼门四海印陀罗尼门略说四十二字印五莲华庄严陀罗尼门六能入无著陀罗尼门七渐渐深入四无碍智陀罗尼门八一切诸佛护持庄严陀罗尼门 大悲胎藏出生品文殊问大悲复以何为本佛言以众生受苦为本苦以烦恼为本烦恼以颠倒邪见为本邪见以虗妄分別为本虗妄分別非有根本无有色相难知难断菩萨如是起大悲心劳谦忘倦复起十六大悲之心一断身见二破边见三除四倒四除我我所计五裂葢网六破六著七除七慢八远邪径九离贪爱十除嗔恨十一令舍恶友近善知识十二令断名利十三令除诸见十四令出三界生死牢狱十五令绝魔欲缠十六令闭三恶入涅槃门住是十六大悲即能建立三十二种不共事业 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为文殊说如来大悲海门一滴之相二乘如割皮肤菩萨如割脂肉如来大悲深彻骨髓栴檀舍佛为调伏非非想天一众生故留身八万四千大劫以度脱之方入涅槃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明三十二种正觉甚深事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也 菩萨璎珞庄严品为文殊说一戒二定三慧四陀罗尼各各增一至十 大光普照庄严品八种光一念二意三解四法五智六谛七神通八修行各有多种 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为般若峰菩萨广说般若母及般若所生事业又为无畏辩才菩萨说般若峰能名之因 陀罗尼功德轨仪品为金刚手说唵字三和合义谓婀乌莽金刚手问诸佛等视众生云何但言守护国王佛言如婴孩病令母服药次说金刚城大曼荼罗轨仪法则金刚手次说陀罗尼供养及念诵法佛赞助之兼明陀罗尼具足六度又明六年苦行不得菩提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乃成菩提 阿阇世王受记品王问陀罗尼及曼荼罗既有无量功德何以国中灾难无量佛出其过引迦叶佛时讫哩枳王所得二梦皆释迦末法时兆又问恶众生入三涂云何知谁能见佛言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相当生畜生见五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王念是实是虗忽有地狱种种恶相方乃决定三归五戒以菩提心回向众生佛赞慰言譬如铁丸投水则没若为钵器置水则浮 如来嘱累品文殊广叹陀罗尼佛较量功德唱募流通七十俱胝菩萨四王帝释大梵王兜率天子商主天子魔波旬夜摩天王慈氏大迦叶各發愿佛赞印之文殊问经名佛言具千名字略举十名复问乃决定举今一名

一心奉请七佛所说神呪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东晋录一名广济众生神呪

七佛各说呪菩萨各说呪诸天仙星各说呪菩萨各说誓愿及偈金刚藏说五疑五信二十五王三昧护戒归神护伽蓝十八神并四天王说大神呪经

一心奉请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及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摩竭提国应无垢妙光婆罗门请中路见一旧塔旋绕供养悲泣雨泪十方诸佛亦皆雨泪金刚手问故佛乃说此心呪劝人造塔供养

一心奉请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金刚手请说呪护众生不为恶星宿所害

一心奉请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天译

佛在妙高山勅金刚手说呪安慰天龙夜叉等

一心奉请佛说大金刚香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但一呪降伏诸天宿曜无仪轨

一心奉请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及佛说智炬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日月天子宫说佛菩萨名及呪普贤言二十一日六时持诵至心忏悔能破阿毗地狱复说一呪以护之 第二译佛住日月宫四方佛来集日月天子请陀罗尼诸佛菩萨同声说呪普贤赞劝受持

一心奉请诸佛集会陀罗尼经及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息除中夭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提云般若译第二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与智藏译第三施护译

佛在恒伽河边为众生除死怖弹指集十方佛同声说呪金刚密迹及四王亦各说呪次说坛法 后二无坛法

一心奉请十二佛名神呪较量功德除障灭罪经及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呪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佛为弥勒说东方三佛余九方各一佛名及陀罗尼

一心奉请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呪经及佛说持句神呪经佛说陀邻尼钵经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第四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第二亦名陀罗尼句经

佛在祗园东方最胜灯王如来遣上菩萨来此说呪次阿逸多菩萨文殊释迦菩萨及四天王亦各说呪

一心奉请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及华聚陀罗尼神呪经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佛说华聚陀罗尼呪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第四附东晋录

佛在阿耨达龙王宫师子游戏菩萨问佛功德及供养功德佛为分別并说呪劝持

一心奉请救济苦难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逝多林不可说庄严菩萨问济苦众生法佛为说不动如来灭恶趣王如来二呪

一心奉请佛母大孔明王经及佛说孔王呪经佛说大孔呪王经佛说大孔王神呪经佛说大孔王襍神呪经大金色孔王呪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第三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华梵音声稍別第四东晋西域沙门帛尸犁蜜多罗译第五译同第六姚秦北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此三皆前经之少分

佛在祇园莎底比丘被蛇螫阿难求救佛说大孔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呪救之此经安定神明盛陈供养所以慰群灵者甚至故能普消毒害各罄功德尽發大悲神用矣

一心奉请佛说大孔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一心奉请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广博大园因毗钮达多婆罗门求子为说陀罗尼种植一切善根满一切愿

一心奉请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向妙吉祥说无量寿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一心奉请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忉利帝释为修罗败佛说此陀罗尼书旌旗上一切怨敌无能胜者

一心奉请佛说胜庄严陀罗尼经及佛说宝带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迦毗罗城罗睺童子卧时被恶罗刹所娆佛为说呪护之又说结界陀罗尼慈氏梵王亦各说呪

一心奉请大吉义神呪经(拜观同上)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

先说归命烧香请三宝及天龙各各呪法次明天帝释为修罗所败佛为说大结界呪次有一切天龙鬼神次第助佛说呪佛乃说所办之法

一心奉请金刚光𦦨止风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及大身孽噜荼并诸天王各说调伏恶龙止风雨法

一心奉请佛说圣多罗菩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佛在香醉山为五髻乾闼婆王说圣多罗菩萨呪及颂赞持者能生极乐国

一心奉请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国

一心奉请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说菩萨一百八名呪持者得生极乐世界

一心奉请佛说大吉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苏珂𭌯帝佛刹观自在请说呪令众生获大富贵

一心奉请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安乐世界向无畏观自在说三十八吉祥名号及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赞叹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说此呪能除贫穷一切不祥

一心奉请大乘八大曼荼罗经及佛说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有八菩萨赞

佛在补陀落迦山宝藏月光菩萨请说先于中心安佛次安八大菩萨所谓观自在慈氏虗空藏普贤金刚手曼殊室哩除葢障地藏共有九呪

一心奉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睹货逻国沙门弥陀山等译

佛在迦毗罗城精舍劫比罗战荼婆罗门七日后当命终有善相师告之因恐惧来见佛佛勅令修理古塔念诵神呪增长命根生极乐国乃至成佛遂说塔及呪法

一心奉请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灵山圣观自在请佛说此复说胜妙般若波罗蜜多陀罗尼

一心奉请诸佛心印陀罗尼经及诸佛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第二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兜率天说二呪闻者不生魔界速证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及佛说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舍卫国向阿难说四方电名并说神呪观自在金刚手梵王帝释亦各说呪亦勅龙中说一呪与金光明最胜王经中幅所说仿佛

一心奉请虗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及如来方便善巧呪经圣虗空藏菩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三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维罗莎山顶一比丘为病困一比丘被鬼挠虗空藏求佛佛现神力七佛皆于空中各说一呪 隋译同宋译有比丘裸形叫唤及虗空说呪事

一心奉请佛说救𦦨口饿鬼陀罗尼经及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呪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尼拘律园阿难独居念所受法于夜三更见𦦨口饿鬼怖而问佛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陀罗尼即今变食真言并说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若施鬼持七徧仙等十四三宝二十一燄口法起焉第二译缺四佛名号

一心奉请瑜伽集要教阿难陀罗尼燄口仪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有启请法破地狱印呪各一召饿鬼印呪各一召罪印呪各一摧罪印呪各一净业印呪各一忏悔印呪各一甘露印呪各一开咽喉印呪各一七如来名号發菩提心印呪各一受三昧耶戒印呪各一施食印一呪二普供养印呪各一奉送印呪各一

一心奉请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及护命法门神呪经善法方便陀罗尼经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三四附东晋录

佛在成正觉地金刚手请说妙呪佛放眉光集十方佛赞助次明二十功德第二译多诸呪如金刚手梵王帝释四王鬼子母金刚手大自在天童子将军月光天子观自在慈氏雪山大药叉金刚商羯罗天女金刚军金刚使者各说呪佛印赞之三四译助呪少

一心奉请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并念诵观行及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第二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陀罗尼第二译缺观行法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中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下

一心奉请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为慈氏说呪慈氏立誓苦受记

一心奉请佛说百千印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共有三呪应书供塔中

一心奉请六字大陀罗尼呪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

亦是为救阿难故说

一心奉请六字呪王经及六字神呪王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第二附梁录呪稍多

因旃陀罗女厌惑阿难呪以破之

一心奉请佛说圣六字大光明王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二呪

一心奉请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呪为除灾难

一心奉请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祗园说呪救阿难病

一心奉请佛说疗痔病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共有二呪

一心奉请佛说善乐长者经及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迦毗罗城为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呪治其眼病

一心奉请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能除六根病得六根清净

一心奉请佛说宝生弥陀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持诵者能灭一切罪得天眼清净

一心奉请佛说尊胜大明王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为阿难说呪亦是过去七俱胝佛所说

一心奉请佛说金身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说呪亦说功用

一心奉请佛说持世陀罗尼经及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三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建碟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病愈贫灭罪安危之法佛说此也

一心奉请圣持世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先说持法后说印呪

一心奉请佛说圣大总持王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四呪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事

一心奉请宿命智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持者能知宿命

一心奉请佛说钵兰赊𭌯哩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除恶魔鬼神及消除灾害疾疫

一心奉请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佛说妙色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出生饮食施鬼神可用之

一心奉请佛说大七宝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

以七佛功德令众生除怖畏

一心奉请佛说旃檀香身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法贤译

诵者得见观自在亦治恶癞疮癣

一心奉请佛说无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佛为比丘众说

一心奉请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等译

佛为帝释说

一心奉请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及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代失译人名即流通之消灾经也第二有九曜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共说十呪

一心奉请佛说六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净居天上说呪持者速证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善夜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栴檀天子觉悟比丘令其问佛佛为说经并三呪

一心奉请胜幢臂印陀罗尼经及妙臂印幢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释玄奘译

唐大慈恩寺实叉难陀译

因大梵王及观音问说此呪持者更不受恶趣生

一心奉请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普贤入三昧一切佛摩顶赞之乃放光说呪

一心奉请佛说十八臂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为阿难说持者消灭根本罪业积多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喜乐山顶天宫不远仙人处因大梵王启请说呪拔罪

一心奉请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佛说洛叉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持此呪如持洛叉佛无异

一心奉请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持一洛叉得见慈氏持二洛叉得见观自在持三洛叉得见无量寿佛

一心奉请佛说拔除罪障呪王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义净译

佛于净居天上说呪曼殊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佛为说大呪王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拜观同上)

义净译

佛在竹林入能断惑离垢三昧地动众集执金刚请说经三止之后乃说二种四法观世音赞此法门法师及供养者当生极乐次说胜妙陀罗尼及说坛仪

一心奉请庄严王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义净译

佛在布怛落迦山为观音文殊说往昔所持呪持者当生极乐及得无量功德即时大地震动佛乃说呪并说持法

一心奉请八名普密陀罗尼经及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释第二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为金刚手说易成无损之兆

一心奉请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天宫妙住菩萨问有人受持如意宝总持章句何不见三世佛佛言住福业故疑未断故虽受持非受持住有为心无善巧智无方便故此经无呪

一心奉请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及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隣尼经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经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舍利弗陀罗尼经出生无边陀罗尼经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呪作华言第三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䟦陀罗译亦作华言第四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华梵双具止四十八句第五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末陀罗译但华言四十八句第六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第七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第八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呪有八十九句第九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将涅槃勅目连集一切声闻缘觉勅菩萨集十方大士佛为舍利弗说陀罗尼及修行种种四法并然灯弥陀闻法得菩提事

一心奉请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及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曼殊室利菩萨呪藏中一字呪王经佛说大陀罗尼佛法中一字心呪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经文未尽第二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即护身真言也第三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四宝思惟译有画像护摩等法

序品佛住净光天眉间光照开华世界开华主佛所妙吉祥童子令来会中彼佛先为说三真言次来此会入三昧普召佛菩萨等同来集会妙吉祥略说真言行义法句从一至八 菩萨变化仪轨品 曼拏罗仪则品 上品㡧像仪则品 中品㡧像仪则品 下品㡧像仪则品 第四㡧像仪则品 第一成就最上法品 第三成就最胜法品 第四净行观想护摩成就法品 数珠仪则品金刚子印捺啰子菩提子槵子西枝北枝东枝皆好南枝不可用 护摩品 曼罗拏成就法大轮一字明王畵像仪则品 一切法行义品 法义 品随业因果品 阴阳善恶征应品 略说大轮一字品 略说一字大轮王畵像成就品 一字根本心真言仪则品 妙吉祥心么字唵字成就法仪则品 妙吉祥六字心真言品 地位时节仪则品 执魅者仪则品 如来藏大法宝法界像无数功德祥瑞品 生无量功德果报品 说印仪则品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呪曰阿啰跛者娜具有坛法持法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在净居天光照文殊顶文殊复以光照金刚密迹主顶金刚请问法灭之后云何文殊广利众生佛言当于东方大振国五顶山游行居住有秘密心呪并绘像坛印等法先说十八大陀罗尼次说八字秘密心陀罗尼曰

唵阿未啰吽却哳啰

次说画像法坛法印法

一心奉请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于净居天宫命文殊说威怒王胜根本真言

一心奉请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威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真言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说忿怒王真言成就有情治罚难调伏者又答寂静慧菩萨问复说诸调伏法 此出三十一六足本尊品三十二阎曼德迦忿怒王品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净居天宫金翅鸟王对文殊说真言密行

一心奉请文殊问经字母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告文殊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字义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及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二译同佛在救鸽城为阿难陀及大众说往昔传教比丘遇神人说呪神人即文殊也第二言苾刍往支那路中见大人知是文殊为说呪

一心奉请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及佛说不空羂索呪经不空羂索神呪心经不空羂索呪心经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等译二阇那崛多等三玄奘五施护四同第一

母陀罗尼真言序品佛在补陀洛山众集观音白佛说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 秘密心真言品 秘罗成就真言品 秘密印三昧耶品 法界密印庄严品 羂索成就品 护摩增益品 秘密灌顶品 三三昧耶像品 护摩安稳品 清净无垢莲华王品 广大解脱曼拏罗品 最胜明王真言品 奋怒明王品 悉地王真言品 唐博摩尼香王品 金刚摩尼药品 如意摩尼瓶品 如来加持品 溥遍心印真言出世间品 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品 陀罗尼真言辩解脱品 最上神变解脱坛品 光𦦨真言品 出世解脱坛仪品 一切菩萨敬礼解脱三昧耶真言品 出世解脱坛印品 出世相应解脱品 根本莲华顶陀罗尼真言品 十地真言品 世间成就品 莲华顶阿伽陀药品 护摩成就品 根本莲华坛品 根本莲华顶像品 神变密印品 神变真言品 多罗菩萨护持品 大众护持品 溥遍解脱陀罗尼真言品 溥遍解脱心曼拏罗品 溥遍轮转轮王阿伽陀药品 溥遍轮转轮王神通香品 如意阿伽陀药品 无垢光神通解脱三昧耶像品 大奋怒王品 一切种族坛印品 大奋怒王字轮真言三昧耶品 大奋怒王真言护持品 执金刚秘密王问疑品 广大明王央俱舍真言品 广大明王摩尼曼拏罗品 广大明王三三昧耶品 广大明王阿迦陀药品 广大明王央俱舍羂索曼拏罗品 广大明王图像品 大可畏明王品 然顶香王成就品 黑药成就品 护摩秘密成就品 斫𫇴眼药成就品 神变阿伽陀药品 召请诸天密护品 大可畏明王像品 大可畏明王坛品 清净莲华明王品 灌顶真言成就品 灌顶曼拏罗品 不空摩尼供养真言品 祈雨法品 清净莲华明王成就法品 功德成就品 供养承事品 明王曼拏罗像品 亩捺罗印品 密仪真言品 嘱累品

第三译呪夹华言第二译以下四种皆前经之母陀罗真言序品也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舍卫菩萨大地男女集地狱出光照园现大庄严除葢障菩萨问佛言观自在历劫救苦住种种三昧身诸毛孔具希有功德普贤行十二年不得边际次求六字大明陀罗尼并见波罗奈城法师佛告阿难伽蓝中造业受报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受记品及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同

世尊徧观净居天宫赞叹观自在菩萨受成佛记观自在入普光明多罗三昧从右目童放光流出妙女普告众生誓度苦海遍游世界还至佛所礼观自在持青莲华瞻仰而住观自在说偈呪 曼荼罗品 画像品 第二画像品 發遣圣者陀罗尼 一髻罗刹陀罗尼

一心奉请叶衣观自在菩萨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极乐世界金刚手请观世音说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

一心奉请阿唎多罗尼阿噜力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给孤独园观自在说呪曰

唵阿噜力迦娑嚩诃

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次说种种曼荼罗法画像法护摩法持者生极乐国

一心奉请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序品佛在宝峰大山宫殿观自在说心真言头顶眼等十五真言 成就事品 成就如意宝品 疗一切病品 一切有情敬念品 义利成就品 成就轨仪品 普通成就品 成就心真言品

一心奉请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与无量持明仙绕佛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遍莲华部一切念诵法

一心奉请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磨译

佛在补陀洛迦山观音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总持王问佛佛言安乐众生故密放光观音即白佛说呪为大梵王说呪形貌又为阿难说种种求愿治病之法四十手功德日光月光二大士各说呪护持呪人

一心奉请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及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呪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第二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

呪共十四印共二十五与大悲呪不同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菩提流志译

佛在极乐观音说此陀罗尼及说四十八印法疗一切病坛法

一心奉请如意轮陀罗尼经及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呪经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呪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第三唐迦湿密罗国沙门宝思惟译皆少略第四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此经出大莲华金刚三昧耶加持秘密无障碍经 序品 破业障品 诵念法品 印法品共三十印 坛法品 佩药品 含药品 眼药品 护摩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呪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佛初成道观自在说呪受持者当得成佛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及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

佛在灵鹫山观世音说一根本呪一结界呪一奉请呪

第二译有画像入坛受持法

一心奉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

佛在庵罗树园月葢长者请救毗舍离国病佛说西方一佛二菩萨名即得见佛菩萨菩萨大悲为说神呪

一心奉请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鹿野苑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用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其妹劝令见佛佛说其故且为说妹等夙缘大意菩萨问用常住物果报佛言堕阿毗又问救济之方佛乃三请观自在菩萨说呪并画像念诵曼拏罗仪轨

一心奉请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鹫峰观自在从顶化出罗刹王说呪降伏诸恶鬼神并说坛法

一心奉请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昧金刚仪轨会世尊在三十三天与一百六十万俱胝那庾多大菩萨众及金刚明妃金刚执持天王天女等俱金刚手菩萨说秘密心明及曼拏罗颂 金刚破恶大仪轨会亦金刚手说 转字轮曼拏罗会妙吉祥诸欲自在欢喜王虗空藏大光宝幢极喜根圣观自在金刚轮金刚法金刚无言金刚巧业金刚护降诸魔一切如来金刚拳诸菩萨各说大明及曼拏罗仪轨金刚手又说大明及曼拏罗仪轨一切如来答金刚手十三问又告释梵诸天令各说心明仪轨

一心奉请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广严城口放光印捺罗部帝天子请法佛先为说往缘次勅金刚手授以秘法兼说弟子八事及二谛

一心奉请妙臂菩萨所问经及苏婆呼童子经(拜观同上)

法天译第二唐中印度沙门轮迦波罗初译

得胜师助伴速获悉地分妙臂菩萨以持诵成就不成就为问金刚手答当离烦恼起深信發菩提重三宝信于我归命大金刚族远离十不善业常离愚痴邪见当须入彼三昧耶大曼拏罗承彼圣力加被仍须發勇猛心發菩提心唯信于我不信外道天魔等先须求依戒德清净福德最胜阿阇黎譬如种田须依好地若有宿业须取胜地作塔安像供养赞叹忏悔持诵又须具助伴如车二轮 选求胜处分 分別数珠持心离障分凡持诵时真言印契收摄其心贪嗔痴等若盛应作不净慈悲缘起等观一切善法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如众流归海又不应为小妨大又应远离八法又不得吃供养残食及鬼神残食 金刚杵频那夜迦分先分別䟦折罗法次明作障频那夜迦有其四部唯大明真言能退之又持诵供养护摩等时若不依法及缺仪则或复行人心有疑惑或复谈说世间俗事彼作障者即得其便次说护身之法令不得便 分別悉地相分不应于真言曼孥罗加减传授又不得以此法彼法而相回换当具二法悉地乃成一者行人具足戒德勤精进不贪嫉不悋惜二者真言文句满足声相分明复不得缓急其声和畅勿高勿默又不得心缘异境及襍语间断 知近悉地分欲具首悉地先须具持八戒四日或三日或二昼夜仍须断食方求悉地 说成就分 召请钵天说事分 说诸遮难分 说圣道分即八正道 分別诸部分 说八法分成就法上三中三下二不应求下品也 第二稍详

一心奉请苏悉地羯罗经(拜观同上)

输迦波罗译

请问品忿怒军茶利菩萨请问执金刚 真言相分执金刚明此经五种庄严一大精进二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诸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持诵余真言不成就者当兼持此经根本真言 分別阿阇黎相品 分別持诵真言相品 分別同伴相品 拣择处所品 分別戒法品具明种种不应为事有净水净土洗浴潄口一切真言 供养华品 涂香药品 分別烧香品 然灯法品 献食品第十三其十三十四十五落去 分別成就品 奉请品 供养品 光显品 本尊灌顶品 祈请品 受真言品 满足真言品 增力品 护摩品 备物品 成诸相品 取物品 净物品 物量品 灌顶坛品 光物品 分別悉地时分品 圆备成就品 奉请成就品 补阙少法品 被偷成就物却征法品 成就具支法品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十方广颂中略出

佛勅金刚手说念珠功德胜利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纯说降伏成就法

一心奉请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阿质达霰译

摩醯首罗大部多主问金刚手为说乌枢瑟摩秘密曼荼罗法能成一切种种事业

一心奉请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共徧智译

金刚手说圣者无动心及立印结界护摩等法

一心奉请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第六品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手为未来国王正法治国生清净信尊敬三宝者又为外道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者说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诸菩萨具一切智是故说此无比大威德圣迦抳忿怒法

一心奉请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手赞说忿怒王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曼拏罗分 一切成就法分 观想分 画像仪轨分 护摩法分 观想成就分

一心奉请金刚萨捶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纯说种种成就法

一心奉请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灵术要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无能胜译

佛临涅槃化现力士降螺髻大梵其时大梵纵部下凌蔑三宝往者皆屈故现为四头八臂金身赤发身以呪降之腾身飞往日月无光大梵恐惧尽悔其所作

一心奉请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阿质达霰译

即续前经明诸符印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多天金刚手请说

一心奉请佛说虗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拜观同上)

出金刚顶经成就一切义品唐中印土沙门输迦波罗译

佛从诸波罗蜜平等三摩地起说呪并坛法印法

一心奉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多罗菩萨说一呪自在天王说一呪

一心奉请香王菩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一呪二行法诵者大获果报

一心奉请智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大慧菩萨住须弥山顶童子相菩萨请说此呪

一心奉请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及佛说摩利支天陀罗尼呪经佛说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佛说摩利支天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二附梁录三四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给孤独园先为苾刍说菩萨名及呪次说种种护摩仪轨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最上成就仪轨分佛在毗沙门宫放光加被拏那天令说心明 成就仪轨分  最上成就仪轨 最上曼拏罗仪轨成就法分 最上成就画像仪轨分 最上成就供养大明分 最上成就印相大明分 最上成就敬爱护摩法分 大明曼拏罗成就仪轨分

一心奉请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棱伽国中说

一心奉请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那罗延天请摩醯首罗天说迦楼罗使者成办世间事法

一心奉请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竹林大药叉女名欢喜者说自心陀罗尼及爱子陀罗尼成就法饶益有情

一心奉请诃利帝母真言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药叉女向佛说真言保胎求男女等法

一心奉请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呪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志译

大梵天王说鬼神名及说呪以护童子佛亦为说一呪

一心奉请啰𭌯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说十二曜母鬼执魅小儿之相及说祭祀呪法

一心奉请千转大明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帝释在佛前说呪

一心奉请佛说毗沙门天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给孤独园毗沙门天王于初夜分来说神呪卫护行人佛嘱比丘受持

一心奉请阿咤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与幻师呪缘起同而说呪人及呪皆不同

一心奉请宝贤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呪安乐贫苦众生

一心奉请幻师𩙥陀神呪经(拜观同上)

亦名玄师𩙥陀所说神呪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因救毒蛇咬鬼神挠贼所劫比丘故说

一心奉请佛说大爱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祇园大爱海神对佛说呪解脱大海危难

一心奉请佛说陀罗尼集经及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呪经十一面神呪心经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呪经六字神呪经大圣大欢喜双身毗那耶迦法(拜观同上)

唐中天竺沙门阿地瞿多译

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 一切佛部内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 大轮金刚陀罗尼诵三七遍即当入一切坛不成盗法 金刚杵功能法相品 般若波罗蜜多部 观世音部 十一面观世音神呪 千转观世音菩萨心印呪 观世音毗俱知菩萨三昧品神呪品 马头观世音菩萨法印呪品 诸大菩萨法会印呪品 金刚部 诸天部摩利支天经 功德天法 诸天等献佛助成三昧法印呪品 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呪品

第二译宇文周优波国沙门耶舍崛多等译此经名金刚大道场神呪有十万偈成部出十一面观世音一品从集经第四卷来

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同上

第四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从第五卷来

第五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从第六卷来与文殊根本经中呪同

第六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从诸天下卷来

一心奉请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梁录

根本呪一治病呪六

一心奉请佛说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告阿难帝释与修罗战败说呪与之

一心奉请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及佛说檀持麻油述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第二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罗睺罗于寒林中多被扰恼佛为说呪第二译夜被鬼神娆佛呪护之

一心奉请佛说摩尼罗亶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灌顶神呪经第八卷別出

一心奉请佛说穰麌梨童女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为苾刍说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罗尼能治世间一切诸毒

一心奉请佛说安宅神呪经(拜观同上)

出后汉录

佛在祇园为离车长者子说

一心奉请佛说息除贼难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佛在摩伽陀国阿难怖贼佛为说结毗尼

一心奉请佛说辟除贼害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

一心奉请佛说呪时气病经(拜观同上)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呪齿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呪目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呪小儿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给孤独园向阿难说

一心奉请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能除毒虫等难

一心奉请呪三首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大轮金刚陀罗尼一 日光菩萨呪二 摩利支天呪三

一心奉请大悲神呪(拜观同上)

不出译人名

单呪无文

一心奉请呪五首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能灭重罪千转陀罗尼六字呪七俱胝呪一切如来随心呪观自在菩萨随心呪

一心奉请种种襍呪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妙法莲华经六呪旋塔灭罪陀罗尼礼拜灭罪命终来迎呪供养三宝呪观世音忏悔呪金刚呪蛇呪坐禅安稳呪呪肿呪治恶鬼病金刚呪千转陀罗尼第一灭罪清净呪第二呪第三呪第四呪七俱胝佛神呪随一切如来意神呪六字陀罗尼呪归依三宝呪

一心奉请最胜佛顶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但有呪八十八句

一心奉请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但有呪

一心奉请金刚摧碎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但有呪

一心奉请佛说无量寿大智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但有呪

一心奉请佛说宿命智陀罗尼(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但有呪

一心奉请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拜观同上)

法贤译

前有偈赞

一心奉请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但有呪

一心奉请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呪(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重译

一心奉请陀罗尼经诸部要目(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明瑜伽本经有五部及四曼拏罗四印四眼一百二十护摩等事要目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习瑜伽仪 金刚界大曼拏罗毗卢遮那一切如来族秘密心地印真言羯磨部 三昧耶部 供养部

即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第一分修习仪轨也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从卧起时印呪乃至观五佛出生一切金刚菩萨及入坛灌顶等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说十八会修行教法大意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说礼佛菩萨名号及忏悔發愿文

一心奉请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拜观同上)

此于瑜伽大部中略出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解释一切秘密最上名义

一心奉请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依经具明课诵法事

一心奉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拜观同上)

慈贤译

一讪底当作圆炉讪底此云息灾二补瑟致炉如半月或作八角补瑟致此云增益三嚩舍炉作四角嚩舍此云敬爱四阿尾左啰炉作三角阿尾左啰此云降伏炉中烧一切物而作供养各有呪印名为护摩护摩此云火祭也

一心奉请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三藏大广智不空译

说毗卢遮那如来三密修持大印等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法

一心奉请不空羂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说灌顶光真言求成就法能灭重罪能生极乐

一心奉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于彼经第七卷中略出有七呪印

一心奉请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拜观同上)

一名五支略摄念诵要行法大广智不空译

有五呪印

一心奉请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与一字奇特佛顶经后所附仪轨同

一心奉请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尸沙斫讫罗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槩不出呪印皆指本部及余部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拜观同上)

唐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

护摩仪轨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

一心奉请一字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内一字轮王根本呪与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中根本呪同

一心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明结坛等法及四成就法

一心奉请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初有偈总摄行法后一一別出

一心奉请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共不空译

报身佛从第四禅下须弥顶一切如来请转法轮入忿怒三摩地流出降三世金刚菩萨苦治大自在天次入慈愍大三昧耶说金刚寿命陀罗尼令摩醯首罗复还得苏证得八地并说持诵之法

一心奉请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龙树菩萨于持明藏略出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大明成就分 观智成就分 造㡧像分 作曼拏罗法分 护摩法分 持诵法分

一心奉请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有呪有观门

一心奉请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说般若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一心奉请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第一明五菩萨现威德 第二建立曼荼罗轨仪 第三入道场轨仪 第四释陀罗尼文字观行法 第五明陀罗尼观想布字轮

一心奉请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先有归命二十八品颂次明欲成就此法者须具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三如理作瑜伽观四随法行修于奢摩他毗钵舍那

一心奉请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一心奉请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为令菩萨不受勤苦安乐相应以妙方便速疾成就故说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法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同徧智译

摧三世有毒令即证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理观事仪皆悉明备

一心奉请苏悉地羯罗供养法(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善无畏译

说护身洒身涂地除萎华三摩耶灌顶结发献水乃至五净等各有真言手印三部或通或別之不同

一心奉请不空羂素心呪王经及不空羂索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第二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

成就尊者说不空神呪功德分 成就受持供养神呪法分 成就亲见圣观自在菩萨法分 成就画像帧法分 成就使者能办事法分 成就驱策僮仆使者分 成就吉祥瓶法分 成就策使罗刹童子分 成就使死尸取伏藏分 成就入婇女室分 成就眼药分 成就除鬼著病法分 成就入坛法分有地坛国坛民坛不同 成就调伏诸龙得自在分 成就见不空羂索王法分 成就见如来法分

第二译十六品同十七心印品沙门慧日翻二十二印

一心奉请瑜伽莲华部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亦观自在门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及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导生极乐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中唯白衣大白多罗及根本四呪前数句与大悲呪同

一心奉请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有文无呪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及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先有偈及种种印呪次诵如意轮根本心随心三呪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最后如意轮根本心心中心三呪印与上二呪同

一心奉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亦止根本心心中心三呪同上后更有数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及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初礼西方本尊及至末后常念本尊无有间断

一心奉请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拜观同上)

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大广智不空译

先观成本尊圣观自在菩萨身修诸呪印次观行布字法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思惟四字义等

一心奉请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此依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所立行法明印等法皆七言呪

一心奉请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明修普贤三昧成普贤身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礼四佛修慈悲喜舍等显普贤身智

一心奉请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拜观同上)

亦名五字呪法大广智不空译

说五字呪功德及坛法画像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阿啰跛左曩有梵字有释义

一心奉请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一字真言有二三字真言有一五字真言有五六字真言有六 加持灌顶瓶真言 菩提庄严成就真言 大圣曼殊室利菩萨赞叹 前后无文有梵字

一心奉请五字陀罗尼颂(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秘密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经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拜观同上)

不出译人名

先明种种法最后持五字陀罗尼

一心奉请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说持诵𦦨鬘德迦明王真言仪轨共有十分

一心奉请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先明能破邪法能坏魔军救护饶益有情息灾消毒

一心奉请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天译

成就一切吉祥事业消除众罪寿命延长远离众病

一心奉请大虗空藏菩萨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令薄福人修之罪灭福生成大悲智凡财圣宝利益无量

一心奉请大威怒乌刍涩摩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与经部大威力乌枢瑟摩名同

一心奉请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明印呪观门

一心奉请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菩提译

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明求者得大富饶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

一心奉请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及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展转校量推相于菩提子并说外道置死子于树下得重生事 第二出天息灾新译文殊根本仪轨经中

一心奉请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

此与经部内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相同而最初归命文殊及金刚手似即观彼经以成行法故入仪轨中

一心奉请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拜观同上)

元土蕃沙门释智慧译

前有文殊菩萨發菩提心愿文中明五智勇识真实名句后有文殊一百八名赞又文殊赞哀请摄受偈發愿偈六波罗蜜偈回向文呪

一心奉请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拜观同上)

元翰林学士安藏译

有二十二像每像有七言颂四句后有结偈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顶轮王一百八名赞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纯偈赞无呪

一心奉请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前后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极乐

一心奉请七佛赞呗伽陀(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七佛及弥勒并回向结赞皆梵语

一心奉请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二种(拜观同上)

二种皆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梵语

一心奉请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先有偈次梵赞十九节

一心奉请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共二十会纯是梵语

一心奉请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八赞皆梵语

一心奉请圣多罗菩萨梵赞(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一心奉请犍椎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一心奉请八大灵塔梵赞(拜观同上)

西天戒日王制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一心奉请三身梵赞(拜观同上)

法贤译

此赞皆纯梵语

一心奉请受菩提心戒仪(拜观同上)

普贤瑜伽金刚阿阇黎集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先归命次供养次忏悔次三归次受菩提心戒共五法有偈颂长行两番明之偈颂中五法各有呪长行后列五佛名 以大菩提心受普贤金刚职为秉密教者受持之本

一心奉请瑜伽集要𦦨口施食仪起教阿难陀缘由(拜观同上)

无结集人名

一心奉请瑜伽集要𦦨口施食仪轨(拜观同上)

无结集人名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仪轨(拜观同上)

无结集人名

一心奉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初分缘起品第一佛住鹫峰四众菩萨俱于师子座上佛自敷尼坛结加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起定观十方一切毛孔出无数光照大千界乃及十方一切佛刹遇斯光者必得菩提又演常光出广长舌襍色光现宝莲华有化佛演般若闻者必得菩提复入师子游戏等持令此大千及十方刹六种动恶道离苦生人天同来佛会佛现本色身令此界有情悉皆睹见诸天散华成华台量等大千此土庄严犹如极乐又从面目放光照十方土令彼此有情互得相见十方诸刹大菩萨各奉佛命寄千茎金色莲华佛受诸华还散名土华台诸佛说大般若必得菩提此界犹如众莲华世界普华如来净土

学观品第二佛告舍利子菩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谓以无所得而为力便能满六度以要言之世出世法皆但有名实不可得菩萨于名所名俱无所得以不观见无执著故如是智慧胜声闻智慧不可比以能成胜事故声闻如萤菩萨如日从初發心乃至菩提常与二乘作真福田已报诸施主恩

相应品第三谓与一切蕴处界乃至无上菩提空相应故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亦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善立有情于涅槃界魔不得便烦恼伏灭佛菩萨护念设有罪业转现轻受不见诸法与空相应不见空与诸法相应毕竟不起悭贪犯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障碍之心六度任运现前无有间断也

转生品第四舍利弗问般若菩萨没何处生此没此生何处佛答之比丘新净衣献佛發无上心佛为授记有无量有情愿生十方净土亦记之

赞胜德品第五舍利目连迦叶善现等同赞菩萨般若佛印成之

现舌相品第六佛现广长舌放光照诸刹菩萨诸天云集供养化成台葢徧覆佛土遂有悟无生忍授记成佛者

教诫教授品第七菩萨但有名般若但有名如是假名不生灭不在内外中间菩萨于一切法名假法假教授假应正修学菩萨于一切法住无分別能修六度乃至三智善达实相复次于名假施设法假施设如实觉不著色乃至不著方便善巧以一切法无所有能著所著著处著时不可得故佛问即色等是菩萨否离色等是菩萨否善现答之诸法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诸法诸法不见诸法法界不见法界非离有为施设无为非离无为施设有为心不惊不恐不怖亦不沈没亦不忧悔

劝学品第八舍利弗问顶堕答言无方便善巧住三解脱而起想著是为顺道法爱如宿食为患善现又言菩萨若学般若则为遍学三乘亦于三乘法皆得善巧

无住品第九菩萨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作此观时于一切法心无行处是名无所摄受三摩地

般若行相品第十何者是般若自性乃至自性相亦离相自性相自性亦离自性相菩萨应如是学便近一切相智得身语意清净得相清净不堕胎生不生恶趣乃至菩提常不离佛若于色住想胜解便于色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及当来苦

譬喻品第十一善友之相虽说一切法不可得而劝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回向二乘唯令证得一切智智

菩萨品第十二菩提不生萨埵非有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如空中鸟迹句义幻事等句义

摩诃萨品第十三于大有情众而为上首

大乘铠品第十四不擐功德铠是为擐大乘铠以一切法自相空故

辩大乘品第十五

赞大乘品第十六菩萨住此三世平等相中精勤修学一切智智无取著故速得圆满

随顺品第十七若大乘若般若其性无二无分別故

无所得品第十八

观行品第十九色等皆入不二无妄法数

无生品第二十非于无生法中见有六趣受生差別非于无生法中见有诸佛证无上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但随世间言说施设乃至于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

学道品第二十一以有所得而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者名为世间三轮清净以大悲为上首所修施等普施有情于诸有情都无所得虽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无上菩提而于其中不见少相由都无所执而行施等名出世间波罗蜜多若菩萨闻说般若心无疑惑亦不迷闷当知住如是住不离大悲著意以有情等非有故作意亦非有

天帝品第二十二如来之心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诸天子品第二十三有诸天子窃作是念诸药叉等言辞呪句虽复隐密而尚可知尊者于此般若虽以种种言词显示而我等辈竟不能解善现告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当何所解

受教品第二十四能信受人终不以空不空分別色等亦不以色等分別空不空

散华品第二十五

学般若品第二十六若菩萨于一切法不见若生若灭等而学般若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求般若品第二十七 叹众德品第二十八

摄受品第二十九

较量功德品第三十不以获相好身说名如来但以一切智智说名如来一切智智及相好身并设利罗皆以般若为根本故是故书经福多以一切善法皆从般若而出生故又十方有情發心定趣无上菩提而由远离甚深般若方便善巧多分退堕二乘地中依因般若大呪王故一切胜因胜果出现世间

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若菩萨久修行六度曾供养佛宿植善根久發大愿为诸善友所摄受善学诸法自相空义能于所缘事及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發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复次不应为新学菩萨宣说般若乃至一切法自相空义以虽有少分信敬爱乐而闻已寻皆忘失惊疑恐慴生毁谤故

赞般若品第三十二若菩萨起如是想般若与一切法合般若与一切法不合是俱弃舍般若远离般若

谤般若品第三十三

难信解品第三十四此品共一百三卷明一切法互摄互融

赞清净品第三十五

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于此般若取名取相耽著般若或恃此般若而生憍慢不能证得实相般若 若人住如所说甚深般若即为守护一切求便欲害终不能得若欲守护无异欲护虗空

说般若相品第三十七于六斋日读说般若诸天来听获胜功德 尔时诸天散华庆慰唱言今见第二转妙法轮佛告善现如是法轮非第一转非第二转

波罗蜜多品第三十八

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

魔事品第四十

佛母品第四十一由不缘色等故而生于识是为不见色等故

不思议等品第四十二

办事品第四十三 众喻品第四十四

真善友品第四十五 趣智品第四十六

真如品第四十七诸天言经作是说色等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色等若色等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別亦无穷尽

菩萨住品第四十八

不退转品第四十九菩萨如是实知异生地二乘地菩萨地佛地于诸法真如无所分別以无所得为方便若无利义终不發言不观视他好恶长短平等怜愍而为说法 得无生忍名不退转远离二乘地决定退舍以退转故名不退转

巧方便品第五十如然灯为初𦦨能燋炷为后𦦨能燋炷 昼时入三三摩地若有增益彼梦中入亦有增益

愿行品第五十一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授天女菩提记

善学品第五十三如坚翅鸟飞腾虗空自在翱翔久不堕地虽依空戏而不住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

断分別品第五十四 巧便学品第五十五

愿喻品第五十六 坚等赞品第五十七

嘱累品第五十八 无尽品第五十九

相引摄品第六十

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若时菩萨不思惟色等是时便能增长所种善根便能圆满波罗蜜多便能证得一切智智是菩萨不见有法可于其中而起执著及安住故 般若是一切种白法根本若退般若则为退失一切白法 甚深般若随所行处余善皆从随所至处余善皆至 般若如善御者御余善法行于正道至一切智智 诸无生道声闻道独觉道非菩萨道自利利他道一切智智道不住生死及涅槃道是菩萨道甚深般若能为大事示现道非道相令菩萨知速证一切智智 善寂慧佛留化半劫作诸佛事应信诸法皆如变化 善现问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萨为何事故發菩提心勤苦修行佛言以一切法但有名相假施设名相性空诸有情类颠倒执著生死不脱是故菩萨發心行行证得一切相智以三乘法度脱令出生死入涅槃界而诸名相无生无灭亦无住异施设可得 一切智共二乘道相智共菩萨一切相智是如来不共妙智 佛言我依世俗言说显示不依胜义非胜义中有语言路

实说品第六十二佛言譬如良田种树是人虽复不见此树根茎枝叶华果受者而种树溉灌守护渐得生长众人受用愈疾获安菩萨亦复如是虽不见有有情佛果而为有情求趣菩提修满证入令诸有情受用佛树叶饶益者脱恶趣苦华饶益者生人天中果饶益者住三乘果是诸有情得成佛复用佛树枝叶华果饶益有情虽作如是大饶益事而都不见真实有情得涅槃者唯见妄想众苦寂灭

巧便行品第六十三 遍学道品第六十四

三渐次品第六十五

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何故无所得者皆无差別佛言不得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而行布施乃至不得一切佛法而得无上菩提菩萨行是无所得般若魔及眷属所不能坏

无襍法义品第六十七

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譬如化佛教所化众虽不分別破坏法相而能如实安立有情住所应住虽于有情及法俱无所得而令有情解脱妄想颠倒执著 依世俗谛安立不依胜义胜义谛中不可说有因果差別若依世俗安立因果不依胜义者愚夫异生有三乘果佛言愚夫异生不如实知世俗谛及胜义谛无圣道无修焉有圣果圣者如实知二谛得有圣果差別菩萨自于诸法无所执著亦能教他于法无所执著无执著故于一切法皆得无碍

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云何于一切法善达实相如佛所变化者不行于贪等乃至不行于道果于一切法皆无所行是谓善达诸法实相谓于法性都无分別 若一切法如梦幻等所化有情住在何处济令出佛言住在名相虗妄分別济令出是客是假 虽教安住无相界中而不令其堕二边执谓此是相此是无相以诸法中无少实事是故以无相为方便能圆满般若等诸善法亦令他满

不可动品第七十善现言若有情及施设皆不可得为谁修般若佛言以实际为量故修般若安住有情于实际中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住终无改转尚无我等况有色等诸法诸趣生死解脱唯依世俗假说为有

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十恶是麤重五分不清净六蔽离三十七品等小乘果证起色等想皆名麤重远离是自行施等教他亦尔持此善果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所求严净佛土

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如来聚正定聚为利乐有情由故思愿受傍生身不为傍生过失所染又引發神通由遍观空方便善巧若离神通如鸟无翅

无住自性品第七十四有情不尽空理造诸业堕三涂生人天不动生上二界无漏得二乘果若自法性自相皆空或入菩萨地或证佛菩提

胜义瑜伽品第七十五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不可得即有为无为平等法性说名胜义

无动法性品第七十六

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往昔精进闻空中声东行有佛现为说五百踰缮那有妙香城法涌菩萨常啼遂行卖身帝释化少婆罗门买其髓血将剖心有长者女宿善根力止之白父母同往妙香城见法涌

法涌菩萨品第七十八法涌说诸法实性皆不动作种种喻入定七日长者女及常啼皆七日不坐卧求水洒净魔隐其水刺血用之化作栴檀汁七日法涌出定说法

结劝品第七十九先向善现结劝次嘱阿难受持  以上共四百卷为第一分

第二分

缘起品第一 欢喜品第二欲疾证一切智智成就无量功德当学般若若学般若天人欢喜 观照品第三入一切法自相空不观一切法若合若散不作是念我行般若不行般若亦行亦不行非行非不行不为布施不为平等性如是相应则能安立无量有情于涅槃界魔不得便佛菩萨皆护念诸天拥护苦报转轻常不离佛 无等等品第四舍利目连善现饮光满慈赞菩萨般若佛印成之 舌根相品第五佛现舌量等大千光照十刹菩萨诸天来供供具合成台上有宝葢大众悟无生得佛记 善现品第六 入离生品第七善现言无方便善巧而行六度住三脱门退堕二乘地是名顶堕 胜军品第八由胜解力思察一切智不以相非相为方便 行相品第九 幻喻品第十 譬喻品第十一 断诸见品第十二 六度彼岸品第十三 乘大乘品第十四 无缚解品第十五 三摩地品第十六 念住地品第十七 修治地品第十八 出住品第十九 超胜品第二十 无所有品第二十一 随顺品第二十二 无边际品第二十三 远离品第二十四 帝释品第二十五 信受品第二十六 散华品第二十七 授记品第二十八 摄受品第二十九 窣堵波品第三十修般若者能降自他贪等刀仗是大明呪等书经功德胜于供设利罗 福生品第三十一 功德品第三十二 外道品第三十三 天来品第三十四 设利罗品第三十五 经文品第三十六 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七 大师品第三十八地狱品第三十九舍利子问能信解者从何处来佛言从十方法会来 清净品第四十 无标帜品第四十一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 东北方品第四十三 魔事品第四十四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 佛母品第四十六 示相品第四十七 成办品第四十八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海船破不取所依则溺死能取所依则至彼岸 初业品第五十 调伏贪等品第五十一 真如品第五十二六千菩萨成阿罗汉此由不摄受般若远离方便善巧如大鸟无翅 不退转品第五十三 转不转品第五十四 甚深义品第五十五依此无增减无所有为方便修行般若由此为门集诸功德便证菩提如𦦨燋炷非初非后不离初后 梦行品第五十六 愿行品第五十七佛告善现菩萨修行施等为诸有情發大愿行 殑伽天品第五十八授天女记 习近品第五十九观色等空不令心乱不见法不作证未入定位系心于所缘已入定时不系心于境不退施等不证漏尽如壮士过旷野坚翅度空 增上慢品第六十 同学品第六十一 同性品第六十二内空等是菩萨同性住此中学名为同学 无分別品第六十三 坚非坚品第六十四 实语品第六十五为苾刍授记以般若付嘱庆喜现不动国令大众见又现舌相再嘱庆喜 无尽品第六十六 相摄品第六十七六度互相摄取 巧便品第六十八般若如转轮王一切善法随行随至 树喻品第六十九 菩萨行品第七十 亲近品第七十一 遍学品第七十二 渐次品第七十三 无相品第七十四以不坏法界相故得有初地乃至十地得有异熟神通六度等法由离诸相无漏心力于无相无作法中圆满一切功德 无襍品第七十五 众德相品第七十六 善达品第七十七 实际品第七十八 无阙品第七十九 道土品第八十佛告善现总一切法皆菩萨道不学一切法定不能得一切智智审一切法皆毕竟空不应执著而于诸法学无厌倦观诸有情心行差別如实了知但是虗妄所执方便善巧教令远离所执修诸善行然勿恃此而生憍逸 清自他三种麤重能净佛土 正定品第八十一 佛法品第八十二 无事品第八十三 实说品第八十四 空性品第八十五若有情自知诸法本性空则佛菩萨不现神通作希有事一切世出世有声闻化有独觉化有菩萨化有如来化有烦恼化有诸业化乃至非实有法名为涅槃是故可说涅槃非化又一切法先既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不应惊怖  以上七十八卷与初分品有开合文略义同但无常啼法涌二品

第三分

缘起品第一 舍利子品第二 善现品第三 天帝品第四 窣堵波品第五 称扬功德品第六 佛设利罗品第七 福聚品第八 随喜回向品第九 地狱品第十 叹净品第十一 赞德品第十二 陀罗尼品第十三 魔事品第十四 现世间品第十五 不思议等品第十六 譬喻品第十七 善友品第十八 真如品第十九 不退相品第二十 空相品第二十一 殑伽天品第二十二 巧便品第二十三 学时品第二十四 见不动品第二十五 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 慧到彼岸品第二十七 妙相品第二十八 施等品第二十九 佛国品第三十 宣化品第三十一  共五十九卷与第二分开合不同亦无常啼法涌二品

第四分

妙行品 帝释品 供养窣堵波品 称扬功德品 福门品 随喜回向品 地狱品 清净品 赞叹品 总持品 魔事品 现世间品 不思议等品 譬喻品 天赞品 真如品 不退相品 空相品 深功德品 殑伽天品 觉魔事品 善友品 天主品 无襍无异品 迅速品 幻喻品 坚固品 散华品 随愿品  共十八卷深功德品说梦觉义最明畅随顺品与初二三分不同

第五分

善现品 天帝品 窣堵波品 神呪品 设利罗品 经典品 回向品 地狱品 清净品 不思议品 魔事品 真如品 甚深品 船等喻品 如来品 不退品 贪行品 姊妹品 梦行品 胜意乐品 修学品 根栽品 付嘱品 见不动佛品 共十卷

第六分

缘起品佛住鹫峰比丘菩萨天龙鬼神俱面门出光照无边界十方佛所菩萨来集 通达品学一法通达一切法 显相品如地水火风等相甚深般若亦复如是 法界品佛告最胜菩萨学深般若有妙慧故通达法界即是不虗妄性不变异性诸法真如但可智知非言能说 念住品菩萨行深般若心正无乱善修身受心法念住说如来功德威神 法性品无价珠堕淤泥不为所染依此法性修习善根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有情远离一切虗妄分別心得清净深如大海一一行中具众行故生净佛土不为胎汙 平等品 现相品 无所得品 证劝品 显功德品 现化品 陀罗尼品 劝诫品 二行品 赞叹品 付嘱品有十事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广说讽诵思惟修习  共八卷

第七曼殊室利分

佛在祇园比丘菩萨俱文殊见佛与舍利子慈氏无缘虑女共叹闻说不沈没惊怖者已住不退转佛印之 初学不思议定如初学射久习成就不复作意 又一相庄严三摩地谓不动法界念一如来即为普观三世诸佛  二卷与宝积第四十六会相似

第八那伽室利分

佛在祇园妙吉祥入城龙吉祥问答无能胜赞之龙吉祥入海喻定善思菩萨变动大千不能令出后从定起雨诸香华向佛归命善现舍利俱入定起定入城善现化一女人白世尊妙吉祥曰彼女所断我见即非我见是故如来说名我见世尊说颂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于一切有为应作如是观  一卷

第九能断金刚分

与六译金刚般若相同

第十般若理趣分

佛在摩醯首罗天王宫八百万菩萨俱现种种如来相说种种理趣深妙法最后依遍照如来之相说三神呪一一告金刚手受持功德

一卷与密部实相般若相似而呪不同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

佛在祇园与比丘俱劝舍利子为诸菩萨说有巧方便所行布施随喜回向所引善根如月如日如吠瑠璃宝常于有情作大饶益如真金如日月如商主如善士观诸法若顺若违皆能助引一切智智制菩萨不应起二乘相应作意持此善根普施一切令脱恶趣生死众苦佛言菩萨初心胜于二乘后心菩萨不退心力于余神力最为无上  五卷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

佛在祇园比丘俱命鹙子说戒度若住二乘作意是名非所行处是名菩萨犯戒随所修六度皆用大悲为首發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是名具戒菩萨  五卷

第十三安忍波罗蜜多分

满慈言声闻唯为舍弃自身烦恼名为少分安忍菩萨欲度无量有情名为具分安忍菩萨欲证菩提应修其心令与地水火风空等修六度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为行自行处一切恶魔不能得便  一卷

第十四精进波罗蜜多分

佛在祇园比丘俱满慈问精进佛言初發心时若身若心先应为他作饶益事如仆任主不应自在诸有所为皆随主欲亦如马宝回旋去住迟速任人又常勤修六度二十空等能为难事  一卷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

佛住鹫峰比丘俱鹙子问何方便安住静虑佛言渐次入四禅發五通降魔成觉又虽观入四禅四定不味著不襍染现一切法不可得而不舍一切智鹙子言生欲界能圆满一切智智色无色界无此用 起二乘作意名散乱随所集一切善根回向趣求一切智智为心定 又上二界身心钝  二卷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

佛在竹林白鹭池比丘及一生所系菩萨俱答善勇猛甚深法要但耳闻不放逸精进修如实了知远诸恶自他俱利方为果也 于正法起异解非闻法也于法义起颠倒解非正修也无顺忍不应信微少善根 于一切法皆无所行以一切法皆是颠倒之所等起行无所行为行般若 付嘱五百上首菩萨及善勇猛微笑放光令大千有情得相见天龙鬼神华香供养赞叹神力无数菩萨得无生忍无边有情發无上心  八卷

一心奉请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西晋于阗国沙门无罗叉共竺叔兰译

九十品与大般若第二分同有常啼法上则不同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姚秦三藏沙门鸠摩罗什共僧叡译

共九十品畅于放光

一心奉请光赞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二十一品同上经文来未尽

一心奉请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三十品与大般若四分同而有常啼昙无竭二菩萨事

一心奉请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共二十九品与道行同

一心奉请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共三十二品畅于道行

一心奉请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即佛母三十二品之摄颂

一心奉请大明度无极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共三十品略同道行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昙摩蝉共竺法念译

十三品同道行而文来未尽

一心奉请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与大般若第六分同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萧梁扶南国沙门曼陀罗仙译

与大般若第七会同又入宝积第四十六会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亦与大般若第七会同

一心奉请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拜观同上)

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经刘宋沙门释翔公译

与大般若第八会同

一心奉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同名三译有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有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分作十二分有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大般若第九会也

一心奉请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亦同上经

一心奉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同名二译有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亦同上经有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即第九会抄出

一心奉请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序品佛在鹫峰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毛孔放光召十方菩萨来集 观如来品说护佛果护十地行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菩萨行品 二谛品 护国品不思议品 奉持品金刚手说呪 嘱累品

一心奉请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告鹙子般若相应行者诸法如实了知诸有所作离一切相即能圆满六度又当断大种疑惑

一心奉请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鹫峰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经于三乘法聚集摄受平等如一

一心奉请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鹫峰为帝释说般若义无边又说颂说呪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文简义显佛说也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呪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与上同本

一心奉请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与上同本有序及流通舍利问观音观音说毕佛出定印可

一心奉请无量义经(拜观同上)

萧齐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译

德行品大庄严菩萨赞佛 说法品有一法门能令速成菩提谓无量义从一法生名为实相 十功德品 此法华之前茅也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拜观同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一真法界非一非三华严既彰法华斯显华严无始终无一多无彼此法华者从一现三全开方便从三入一全泯方便方便第七度前佐六主后引三伴佛法之灵机弃圆执而入尖叉还成圆相妙中之妙以辅华严即是华严也序品入定放光弥勒问文殊以往事知今 方便品一之开三也究竟之方便三之合一也方便之究竟不用方便佛不慈悲矣不知方便圣人无慧矣随顺请發者方便之通执我成退者方便之滞退之而后进退亦佳矣大事因缘全显现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方便示究竟悟方便入究竟也 譬喻品一切诸经多譬喻说法华之喻且以名其篇火宅之喻三界三车之喻解脱白牛之喻佛机大哉灵心智慧能發舍利之自知作佛其小小也 信解品一人唱则众人和空生旃延饮光采菽说穷子喻亲切而玲珑更与作字名之为儿一脉归源之妙境也 药草喻品根教悬殊各适机用 授记品迦叶等四人当作佛 化城喻品大通智胜十六王子故事表出前相分明引今日之机圆复偏偏复圆比丘听法于沙弥梵王弗及乎童子是则名为佛法现前也 五百弟子授记品满慈本相大菩萨境如来揭出群从皆兴更有何人不解事者乎自有神珠将无忘却 授学无学人记品阿难弟也罗睺子也远暎提婆耶输早得佛记如水中月先呈杨柳楼台也 法师品璎珞衔飞镜灯步入因此药王通八万大士去泥纯水终有其时 见宝塔品心玲珑法玲珑人玲珑境玲珑何处飞来本无去住有谁凡圣能印主宾生耶死耶一耶二耶情量既空光明自在必谓用愿力以征信于十方浅之乎测多宝也三变净土移置人天佛无虗言君得无作实境会耶 提婆达多品不以龙女名篇顺逆刚柔都圆法界男子记欲终女子记之始岂徒捷于天王如来且不同于大智舍利泠泠一遇法会俨然愿与无量善女人同斯胜相也 持品中衔女记不以名篇爱道耶输不枉一生遭际六千根器顿入圆宗谓经历劫数而后成将无见笑于龙王少女然而殷勤开导行有婴儿巨力承当犹非全局如来之语默超超矣 安乐行品再三立制第一制心保法封畺护佳子弟一疑初泯诸品圆成妙妙中不妨规矩也呜呼轮王一珠能者得之 从地涌出品下方虗空恒沙大士飞来拥护迥出常情 如来寿量品父少子老理非颠倒顿显全身齐彰本迹前来伎俩诳汝小儿妙药神医一灵方便耳 分別功德品闻经不以耳说经不以口心领神悟六根皆灵不妨现出短长仍自圆成一际 随喜功德品测量深深必成浅悟圆明净体宁受揩摩暎入一光便非两境矣飞虎将军得得来双旗拂露笑容开一心环抱成知永作君王阙下才 法师功德品千二八百有说皆非利钝略陈中涵妙用六根不动我岂有心强作筹量真金黄叶 常不轻菩萨品一行圆成万缘退听不期而到谁测其机然大悲体同慧命无二无边凡圣早当信入者也 如来神力品华开处处月照人人略绘一图如聆满曲至今犹在从古如然好自护持莫孤良遇 嘱累品不获已而交代排场也 药王菩萨本事品断常两见深悮佛机灭尽身灯方开众窍然无生境界所作皆从绝不以常情测也 妙音菩萨品胜劣远近何常之有心平佛现理极同然法法现身真机妙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无尽意说十四无畏三十二应以妙智力救世间苦一切音皆从一切观普入神通一际卓然成家 陀罗尼品大士神天呪力拥护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七波罗蜜理通法界事有精麤一入全真大醒昏梦不妨用魔印以助显佛机岂有执佛心而能除魔事者哉美女神通三乘说法二七与二皆方便也无量劫前善知识至今犹诵法华经 普贤菩萨劝發品本从法界流还归此法界华严全境一脉浺瀜到处现身名威德上珠穿九曲贡入明堂宝鼎天衣泠泠入位岂徒于忉利兜率受天女之迎直可与毗卢善财作无遮之会永谐本愿不隔心期也

一心奉请正法华经及添品妙法莲华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达摩笈多译

药草品中有迦叶问答及生盲喻五百受记中有入海取宝喻改法师品为药王如来品有宝葢王及千子与善葢太子法供养事一切呪翻梵成华嘱累品在最后

其隋译全依什师译

但添药草品后生盲一喻耳陀罗尼品在二十一嘱累在后提婆合入宝塔止二十七品

一心奉请萨昙芬陀利经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拜观同上)

芬陀利经即宝塔提婆二品別出出西晋录

普门品什师译文阇那笈多译颂颂既补入全经此为重出

一心奉请法华三昧经(拜观同上)

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译

众会欲问佛佛放口光徧十方即不现身相众入三昧观之不可得罗阅王辨通及女利行等来佛从地涌出坐莲华上遂与问答诸女出家王亦出家得记

一心奉请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及不退转法轮经阿惟越致遮经(拜观同上)

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第二北凉录安公梁土译三竺法护译

文殊舍利到十方供佛集诸菩萨到祇园请转不退轮说四果声闻支佛密义令众舍离诸想诸罗汉作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密语众惊疑文殊释之佛现舌相说闻经不退转记波旬入会佛密语遣之众腾疑佛解释次有三菩萨来一自称是如来一称是世尊一称是佛众又疑佛又释众偈赞阿难问功德师子童女及比丘尼居士妇發心受持舍离女身

一心奉请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及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二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

序品佛住阇延城严炽王园于众中现殊胜相 问疑品 一乘品二种十二行能發菩提从布施至方便各十二种妙行又如来十二胜妙功德净佛国土为利众生示十二浊实唯一乘分別说三 诣严炽王品大萨遮往诣也 王论品萨遮为严炽说圣王法小王法 请食品王请萨遮 问罪过品王问智人亦有罪否萨遮次第举诸人过并王过及自过 如来无过功德品萨遮为王备演如来相好慈悲念处三不护一切种智十自在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及常无尽法身 诣如来品两来见佛 说法品舍利弗与萨遮论见佛闻法事佛發其迹 授记品 信功德品

宋译缺王论如来功德亦略

一心奉请金刚三昧经(拜观同上)

出北凉录

序品佛在灵山说一味真实法即入金刚三昧阿伽陀比丘偈赞 无相法品佛起定更说一味法解脱菩萨请为末世众生宣说入一味法 无生行品心王问无生忍义 本觉利品无住问转入庵摩罗义 入实际品大力菩萨问答 真性空品舍利弗问答 如来藏品梵行长者问答 总持品地藏问答嘱阿难受持

一心奉请大法鼓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译

佛在祇园海众云集说有非有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今当说大法鼓经命迦叶问众堪闻与否有百千万亿阿僧祇声闻缘觉初业菩萨皆从座去余一切住乃赞迦叶令少问之谓常乐我净不般涅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有三乘实唯一乘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亦说化城穷子等喻命末世中护持至正法余八十年唯一切世间乐见童子能持

一心奉请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拜观同上)

一名观普贤观经一名出深功德经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

阿难迦叶弥勒同问如来灭后修行大乘法要佛为说普贤观门及忏悔六根罪法

一心奉请大般涅槃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寿命品 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罗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大声普告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面门光照十方一切比丘比丘尼菩萨优婆塞优婆夷梨车男女大臣长者诸王眷属夫人天女龙王鬼神王金翅鸟王乾闼婆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阿修罗王陀那婆王罗刹王树林神王持呪王贪色鬼魅天诸采女地诸鬼王诸天子四方风神主云雨神大香象王师子兽王飞鸟王水中牛王诸神仙王蜂王山神海神河神皆集会树白如四天王三十三天第六天王大梵天王阿修罗王所设供养倍倍胜前佛皆不受魔王献供及护法呪佛受呪不受供大自在天供十方佛遣无边身菩萨献香饭大地震动毒蛇恶业一切来集唯除迦叶阿难及阿阇世佛面放光覆大众还从口入纯陀与同类十五人俱愿设最后供养佛即许之为说二施果报无別一者受已得菩提二者受已入涅槃纯陀答文殊不应以如来法同于诸行众会哀请佛令问疑示秘密之藏犹如斥无常苦无我三修无实义为说胜三修法又我无上正法付摩诃迦叶为汝等大依止佛意葢以或说无我或说有我如医禁乳如医用乳劝止虽殊其妙一也佛答迦叶菩萨因菩提得寿命长佛视众生同于子想爱念成就诸毁禁者嘱令苦治无有恶心如来长寿最为第一如彼醍醐贼不能得法性无灭三归无异一归

金刚身品 如来身常住不坏由于往昔护法因缘名字功德品释大涅槃义

如来性品 有四义一自正二正他三能随问答四善解因缘义迦叶菩萨言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佛说一百句解脱又说四种人为世间依又明佛说经律与魔说不同之相又言知常住者知四圣谛又言四颠倒相又说贫女金藏喻涂乳洗乳喻力士额珠喻雪山药味喻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消则如露不消为毒也大乘无有三归分別之相又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又说金𫔇抉膜示二三指之喻又广说十住菩萨见性少分之喻十住即十地也又说王库刀喻又说十四音名为字母次明半字满字之教又说二鸟双游喻又举月无半满出没喻及日出三时长短之喻又说此经利益一切唯不能益一阐提次说先婆陀一名四实之喻以喻如来密语难解又明自知有佛性者名丈夫相又为文殊释本无今有偈

一切大众所问品 佛面放光照纯陀身受其供化佛及僧受大众供说一切契经有余无余之义为欲调伏诸众生故现身有疾右脇而卧

现病品 迦叶菩萨劝佛起光照一切即说秘密教又说五人有病行处谓四果辟支非如来也

圣行品 有五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婴儿行五病行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涅槃经次明圣行护戒如护浮囊不借魔王全分半分四分之一手许乃至一丝又言得四念处住堪忍地观四圣谛乃至住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次答住无垢藏王从牛出乳喻及往昔舍身求半偈事

梵行品 为迦叶菩萨说住七善法得具梵行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复有梵行谓慈悲喜舍因说如来慈善根力令诸众生见种种灵应而如来未曾动又重释本有今无义又释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独能知见觉义又明六念法门又叙阿阇世王见佛之事申言天行如襍华说

婴儿行品 不能起住来去语言是名婴儿如来亦尔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佛告德王修行大涅槃经有十事功德四果辟支菩萨闻是语者悉得入涅槃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师子吼品 师子吼菩萨问以何故名佛性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何故不见十住何以不了了见如来何以了了见佛言具观十二因缘智有四种下者得声闻中者得缘觉上者得十住上上者得如来菩提是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即第一义空名为中道名为佛名为涅槃又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又不可以有退心故言无佛性若有修集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名不退菩萨次明真修戒定慧相次答拘尸那城入涅槃之因次答何等比丘庄严双树之问次言涅槃无五尘及生住坏男女之十相故名无相时时修习定慧舍相能断十相次答成就十法能见涅槃无相一信具足二戒具足三亲善知识四乐寂静五精进六念具足七輭语八护法九供给同学十具智慧次明能修身戒心慧名为智者能令重业轻受不然则轻业重受次说恒河七种人喻众盲触象喻次明菩萨当以苦行自试其心次明大海有八不可思议大涅槃经亦复如是次答如来示同胎生之故

迦叶菩萨品 问善星比丘事佛为答之问未喻种种异说事佛具释之又明诤讼是佛境界非诸二乘所知若能于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烦恼若于是中生决定者名为执著又明断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钝之人亦非天中及三恶道次明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次明十二部经或随自意说或随他意说或随自他意说次说恒河七众生喻次说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虗空无故非三世摄修无常十想者能得涅槃

憍陈如品 佛告陈如色无常灭是色得常住解脱色受想行识亦尔苦空无我不净亦尔若离佛法无有沙门及婆罗门亦无沙门婆罗门法尔时外道闻已嗔恨共往阿阇世所求与瞿昙论议王与外道同来佛所先答一人度令出家证果从舍提首那婆罗门起次婆私咤梵志先尼梵志迦叶梵志富那梵志清净梵志犊子梵志纳衣梵志末答宏广婆罗门皆证果乃命文殊以呪破魔摄阿难至命往须䟦提梵志所劝之来见问实相义亦证四果

一心奉请南本大般涅槃经(拜观同上)

刘宋沙门释慧观同谢灵运再治

序品纯陀品哀叹品长寿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四相品四依品邪正品四谛品四倒品如来性起品文字品鸟喻品月喻品菩萨品一切大众所问品现病品圣行品梵行品婴儿行品光明遍照高贵德王品师子吼品迦叶品憍陈如品

一心奉请大般泥洹经(拜观同上)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共觉贤译

共十八品至如来现病而止

一心奉请大般涅槃经后分(拜观同上)

唐南海沙门若那䟦陀罗与会宁等译

憍陈如品之末须䟦提焚尸现神变 遗教品佛嘱阿难大众护持大涅槃法阿尼楼豆令阿难问事佛以十二因缘正观教示车匿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依四念处严心而住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又答深心供舍利如芥子许与现在供佛无异又答茶毗方法当依轮王又答茶毗处起塔处并辟支四果轮王塔式许帝释一牙舍利却衣显示金身放光三告二十四反上升虗空殷勤劝谕 应尽还源品世尊超入诸禅定三返为众说法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遂般涅槃八树变白十方大暗大梵帝释尼豆阿难偈叹 机感茶毗品金棺自举绕拘尸城待迦叶来棺开身显灌洗缠棺门即闭复现双足心胸火涌七日乃烬 圣躯廓润品七国兴兵围拘尸城烟婆罗门唱分八分各各起塔

一心奉请佛说方等般泥洹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哀泣品阿难述梦那律偈叹大众哀泣 四童子现生品东方善思义菩萨示生作阿阇世王子南方喜信净师子长者子西方空无须福长者子北方神通华师子王兵臣子生即加趺说偈导一切众见佛 四童子品佛为阿难宣颂四童子德 嘱累品四菩萨说偈慰阿难佛以阿难罗云嘱十万比丘又嘱北方五百佛 度地狱品佛身放无数光光中化佛说法又放光度三类地狱一令生忉利证初果二令生兜率证三果三令生梵世入泥洹 现诸佛品佛放光照十方同名诸佛同入泥洹者不可胜数令此会皆得见亦闻所说经 佛国净品现此界清净庄严不异安乐等刹 天菩萨品诸天来会阿那律说偈哀叹十方菩萨同来兴大供养 如来化说法品阿难赞佛佛先入三昧现无量化佛说法后复说佛种种三昧神用

一心奉请四童子三昧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与上经同但至第六品而止

一心奉请大悲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阇共法智译

梵天品命阿难敷床右胁而卧光掩大千致大梵王问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嘱付之 商主品魔子商主请佛住世佛为授辟支记 帝释品佛教帝释加被之法并化修罗使离斗诤 罗睺罗品罗睺不忍见佛涅槃往至东方难胜佛处佛慰谕之复往上方商主佛处佛更慰谕令还此土释迦为说见实谛品大众获三乘益 迦叶品阿难悲泣佛以迦叶能宏传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明佛灭后有多宏法人一毗提奢比丘二提知迦比丘三优波毱多四阿输波毱多多罗六设陀沙荼上座七毗头罗及删阇耶二人八大精进九末田提十迦叶十一阇知迦长者十二法增优波塞十三祈婆迦比丘十四大施国王 舍利品极明供养舍利乃至散一华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槃大果 礼拜品第八摩竭大鱼闻商人称南无佛声命终生人道中出家证四果何况种深善根 善根品先说寄水喻明于佛所种善根绝不失减 布施福德品施佛福田设求不涅槃亦决定涅槃因现五华供然灯佛之妙报 植善根品明佛从然灯佛后供养诸佛事 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佛亲执阿难手嘱令流通正法宝藏 问教品预示结集法并嘱莫放逸

一心奉请大乘方广总持经及佛说济诸方等学经(拜观同上)

随北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将涅槃入如法三昧令大千界普徧庄严大众云集佛出舌相徧覆大千勅弥勒问法决疑净居天请说大乘总持法佛告弥勒一切法皆是佛说不应横生分別去取执小废大执大废小若谤法者罪则无量因述释迦弥陀往因致有佛国净秽之別又菩萨宜修六度不可但言般若又菩萨不得谤他菩萨其罪极重

一心奉请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及等集众德三昧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涅槃三月前千世界主那罗延菩萨请问护菩萨法佛为说三昧名时有净威力士怀慢而来佛以父母生力示之發菩提心那罗延重请三昧之义佛以无上心答之次明修此三昧应成布施持戒多闻三种庄严次明成就种种四法能证无生次为力士授菩提记诸大菩萨各说菩萨所行法门

一心奉请摩诃摩耶经(拜观同上)

一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佛于忉利天放光现化并勅文殊请母相见令证初果为说神呪后从天下渐次化度受魔王请乃入涅槃摩耶来赴棺所棺开现千化佛

一心奉请大方等大云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大云初分大众犍度第一大众出定赴灵山大云密藏菩萨云兴诸问如来赞许为说大云经总持大海三昧大海如来法师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变不可思议常乐我净经中有四百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推及无量又说神呪令降甘雨震动世界致诸妙供 三昧犍度第二 陀罗尼犍度第三 密语犍度第四 转生有藏犍度第五 得转生死犍度第六 智狂入揵度第七 解度转福德藏法门犍度第八 解脱有德转藏犍度第九 转功德行犍度第十 大云虗空生犍度第十一 电光转犍度第十二 电转犍度第十三 神通犍度第十四 宝泡犍度第十五 金刚智犍度第十六 无尽犍度第十七 正行犍度第十八 师子吼犍度第十九 师子吼神通犍度第二十 善方便犍度第二十一 神通犍度第二十二 金翅鸟犍度第二十三 大舍犍度第二十四 无畏犍度第二十五 入行犍度第二十六 至心犍度第二十七 勇力犍度第二十八 善犍度第二十九 神通犍度第三十 智犍度第三十一 智宝藏犍度第三十二 施犍度第三十三 福田犍度第三十四 正法犍度第三十五 此以即是初品法门別相每一犍度各有一天女天子等供养偈赞 如来涅槃犍度第三十六健行天子问法无尽意天子答之大云密藏请说四百三昧义佛赞许之先许祈雨神呪次释甚深净水大海三昧等名义及其胜用次有善德婆罗门疑问提婆达及六群事大云密藏答之善德求舍利一切众生乐见童子答之善德开解净光天女问此二人来处佛说往因并授记 增长犍度第三十七南方诸天子来问经名佛答一大云二大般涅槃二无想并记末法中事乃至安乐世界无量寿佛遣无边光菩萨来会佛授净光大菩提记 分分皆有大云初分四字知文来未尽也

一心奉请菩萨处胎经(拜观同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天宫品二月八日夜半佛卧金棺以神足力示处母胎宫殿集十方菩萨为文殊说法 游步品与弥勒及分別身观菩萨说法 圣谛品为大众说十住四禅 佛树品化现宝树说希有法 三世等品答喜见问弥勒问 想无想品为弥勒说答迦叶问有盲人摸象喻 住不住品答无住问 八种身品说八方佛刹事并说西方有懈慢世界执心不牢固者生之 全身舍利品说诸佛舍利在下方者 常无常品答观见无常菩萨问 随喜品答东方顶王问 五道寻识品现无量骨琐令弥勒敲至佛舍利则不能寻究其识 诸佛行齐无差別品变一切菩萨尽作佛身同音说法度无量众答无尽意问说往古诸天發心即成正觉事 行定不定品答常笑菩萨问令众不愿乐在家俗业 入六道众生品答自在菩萨问令众生知六道苦 转法轮品放光感上方东南方菩萨来请有尽无尽法 五神通品答妙胜菩萨问令众生舍俗五通得六通慧 识住品答普光菩萨问明识与身非有先后 善权品答举手菩萨问明菩萨权变适化 无明品答智清净菩萨问黑业黑报白业白报又明补处生卑贱家化度父母事 苦行品明六年苦行无益思惟正道乃得佛 四道和合品答遍光菩萨问明不二入 意品答根莲华菩萨问明意在去来今去来今无意 定意品答持空菩萨问明四不思议 光影品佛现光影令在会者皆同色答贤光菩萨问明佛光神德 破邪见品说光明佛时授记事 文殊身变化品显發文殊过去舍利现在他方作佛 八贤圣斋品答智积问过去化生龙受八戒斋化金翅鸟王亦受八斋 五乐品明往古帝释忆佛功德降阿修罗 紧陀罗品信解脱菩萨过去本事 地神品答善业菩萨问明六大以识为王 人品答法印菩萨问明人种法 行品答造行菩萨问明如来不免九恼 法住品嘱弥勒传布此经 复本形品世尊还在金棺寂然无声迦叶来述偈哀叹 起塔品分舍利各起塔供养 出经品大迦叶与优波离阿难五百罗汉并集他方罗汉八亿四千众同结法藏一胎化藏二中阴藏三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萨藏六襍藏七金刚藏八佛藏

一心奉请中阴经(拜观同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法念译

如来五宏誓入中阴教化品佛示涅槃碎身舍利入火𦦨三昧离舍利七仞坐宝莲华令大众见放光普照集一切中阴与弥勒论中阴法次舍释迦牟尼名转名妙觉如来放舌相光集十方菩萨而为说法 妙觉如来将诸菩萨入中阴教化品 妙觉如来入中阴分身品 贤护菩萨问事品 道树品 神足品 破爱网品 三生平等品 无生灭品 空无形教品如来舍中阴身入虗空藏三昧但以声教不睹其形 有色无色品 欢喜品 佛见所度已毕将游他方欢喜说偈

一心奉请佛说莲华面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祁连提黎耶舍译

佛将入涅槃令阿难谛观金身为说舍利弗所作佛事又为现将来坏法恶事令生厌离次至菩提树下诸天哀叹佛为悬记莲华面破佛钵及破钵所作佛事

以上华严及方等显密般若法华涅槃共六类为一起皆名大乘经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一之下


校注

今疑令 (便宜上表题ヲ附ス[○@编] 劫贤疑倒 憍陈【CB】陈憍【卍续】陈憍疑倒 宝疑实 已下插入尾题并首题 三字疑剩 竺疑印 科疑料 上疑生 尽疑极 止疑坐 上疑生 弗字疑剩 那疑拏 摩疑牟 催摧古通用 土疑上
[A1] 已【CB】巳【卍续】
[A2] [-]【CB】一【卍续】
[A3] [-]【CB】一【卍续】
[A4] [-]【CB】一【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缚【CB】䌸【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圮【CB】𡉏【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陈【CB】憍【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己【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缚【CB】䌸【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己【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嘱【CB】曯【卍续】(cf. T15n0635_p0506b01)
[A39] 晋【CB】普【卍续】
[A40] 已【CB】巳【卍续】
[A41] 已【CB】巳【卍续】
[A42] 已【CB】巳【卍续】
[A43] 已【CB】巳【卍续】
[A44] 已【CB】巳【卍续】
[A45] 已【CB】巳【卍续】
[A46] 已【CB】巳【卍续】
[A47] 已【CB】巳【卍续】
[A48] 菩【CB】善【卍续】
[A49] 嘱【CB】瞩【卍续】(cf. T03n0156_p0166a22)
[A50] 采【CB】釆【卍续】
[A51] 嘱【CB】曯【卍续】(cf. X74n1499_p0946b08)
[A52] 采【CB】釆【卍续】
[A53] 采【CB】釆【卍续】
[A54] 已【CB】巳【卍续】
[A55] 已【CB】巳【卍续】
[A56] 已【CB】巳【卍续】
[A57] 已【CB】巳【卍续】
[A58] 已【CB】巳【卍续】
[A59] 但【CB】伹【卍续】
[A60] 已【CB】巳【卍续】
[A61] 已【CB】巳【卍续】
[A62] 已【CB】巳【卍续】
[A63] 但【CB】伹【卍续】
[A64] 但【CB】伹【卍续】
[A65] 却【CB】郤【卍续】
[A66] 但【CB】伹【卍续】
[A67] 但【CB】伹【卍续】
[A68] 已【CB】巳【卍续】
[A69] 婇【CB】【卍续】
[A70] 己【CB】巳【卍续】
[A71] 已【CB】巳【卍续】
[A72] 但【CB】伹【卍续】
[A73] 已【CB】巳【卍续】
[A74] 已【CB】巳【卍续】
[A75] 已【CB】巳【卍续】
[A76] 已【CB】巳【卍续】
[A77] 刺【CB】剌【卍续】
[A78] 已【CB】巳【卍续】
[A79] 土【CB】士【卍续】
[A80] 已【CB】巳【卍续】
[A81] 但【CB】伹【卍续】
[A82] 己【CB】巳【卍续】
[A83] 已【CB】巳【卍续】
[A84] 采【CB】釆【卍续】
[A85] 已【CB】巳【卍续】
[A86] 已【CB】巳【卍续】
[A87] 已【CB】巳【卍续】
[A88] 已【CB】巳【卍续】
[A89] 但【CB】伹【卍续】
[A90] 但【CB】伹【卍续】
[A91]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卷1)
关闭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