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八

一心奉请立世阿毗昙论(拜观同上)

唐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地动品 南阎浮提品 六大国品 夜叉神品 漏阇耆利象王品 四天下品 数量品 天住处品 欢喜园品 众车园品 恶口园品 襍园品 波利夜多园品 提头赖咤城品 毗留勒叉城品 毗留博叉城品 毗沙门城品 天非天斗战品 日月行品 云何品 受生品 寿量品 地狱品 小三灾品 大三灾品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集异门足论舍利子说唐大慈恩寺沙门玄奘译

缘起品第一世尊游力士生处住其所造初成台观命舍利子代宣法要舍利子承命结集法毗柰耶 一法品第二有三门 二法品第三有二十七门 三法品第四有五十门 四法品第五亦五十门 五法品第六有二十四门 六法品第七有二十四门 七法品第八有二十三门 八法品第九有十门 九法品第十略有二种 十法品第十一略有二种 赞劝品第十二佛从卧起赞善劝持

一心奉请舍利弗阿毗昙论(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三藏昙摩崛多共昙摩耶舍译

问分入品第一 界品第二 阴品第三 四圣谛品第四 根品第五 七觉品第六 不善想品第七 善根品第八 大品第九 优婆塞品第十

非问分界品第一 业品第二 人品第三 智品第四 缘品第五 念处品第六 正勤品第七 神足品第八 禅定品第九 道品第十 烦恼品第十一

摄相应分摄品第一上 相应品下

诸分遍品第一 因品第二 名色品第三 假结品第四 行品第五 触品第六 假心品第七 十不善业道品第八 十善业道品第九 定品第十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大目乾连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学处品第一明优婆塞五戒 预流支品第二明四种法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证净品第三明四不坏净一佛证净二法证净三僧证净四圣所爱戒 沙门果品第四明四圣果 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 圣种品第六明于衣食卧具知足及乐断乐修圣种 正胜品第七明四正勤 神足品第八明欲四三摩地 念住品第九明身四观 圣谛品第十明四圣谛 静虑品第十一明四禅法 无量品第十二明慈悲喜舍定 无色品第十三明四空定 修定品第十四明四修定一得现法乐住二得殊胜智见三得胜分別慧四得请漏永尽 觉支品第十五明七觉支 襍事品第十六明永断一一法皆能保彼定不退还谓贪乃至苦恼等 根品第十七明三十二根 处品第十八明十二处 蕴品第十九明五蕴 多界品第二十明界处蕴缘起及处非处善巧 缘起品第二十一明十二因缘法

一心奉请施设论(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施护译

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 因施设门第二问答轮王七宝因果 第三明轮王七宝同如来法 第四问答佛生先现瑞相 第五问答佛出时处 第六问答诸因果事 第七明三毒轻重由于习成 第八第九问答世间诸法不同所问 第十问答山地方处等殊 第十一问答化事 第十二问答大海事 第十三问答神通事 第十四问答雨不雨事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發智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發智论尊者伽多衍尼子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襍蕴第一梵名犍度 世第一法纳息一纳息梵名䟦渠 智纳息二 补特伽罗纳息三 爱敬纳息四 无惭纳息五 相纳息六 无义纳息七 思纳息八

结蕴第二 不善纳息一 一行纳息二 有情纳息三 十门纳息四

智蕴第三 学支纳息一 五种纳息二 他心智纳息三 修智纳息四 七圣纳息五

业蕴第四 恶行纳息一 邪语纳息二 害生纳息三 表无表纳息四 自业纳息五

大种蕴第五 大造纳息一 缘纳息二 具见纳息三 执受纳息四

根蕴第六 根纳息一 有纳息二 触纳息三 等心纳息四 一心纳息五 鱼纳息六因缘纳息七

定蕴第七 得纳息一 缘纳息二 摄纳息三 不还纳息四 一行纳息五

见蕴第八 念住纳息一 三有纳息二 想纳息三 智纳息四 见纳息五 伽陀纳息六

彚门标目云佛灭后三百年造乃对法藏之根本也

一心奉请阿毗昙八犍度论(拜观同上)

苻秦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即發智论同品先译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五百大阿罗汉造广释说一切有部發智论

一心奉请阿毗昙毗婆沙论(拜观同上)

北凉沙门浮陀䟦摩共道泰译

与前同仅存三犍度

一心奉请婆沙论(拜观同上)

迦栴延子造苻秦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译

说阿毗昙八犍度第一 婆沙三结处第一 三不善根处第二 三有漏处第三 四流处第四 四受处第五 四缚处第六 五葢处第七 五结处第八 五下结处第九 五上结处第十 五见处第十一 六身爱处第十二 七使处第十三 九结处第十四 九十八使处第十五小章竟 解十门大章 二十二根处第十六 十八界处第十七 十二入处第十八 五阴处第十九 五盛阴处第二十亦名五取阴亦名五受阴唯是有漏 六界处第二十一 色无色法处第二十二 可见不可见法处第二十三 有对无对处第二十四 有漏无漏处第二十五 有为无为法处第二十六 三世处第二十七 善不善无记处第二十八 欲界色界无色界系法处第二十九 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处第三十 见断思惟断不断法处第三十一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 四禅处第三十三 四等处第三十四 四无色处第三十五 八解脱处第三十六 八除入处第三十七即八胜处也 十一切入处第三十八 八智处第三十九 三三昧处第四十广说大章竟 中阴处第四十一出阿毗昙结使犍度人品非次 四生处第四十二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俱舍论(拜观同上)

尊者世亲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奘

分別界品第一 分別根品第二 分別世品第三 分別业品第四 分別随眠品第五 分別贤圣品第六 分別智品第七 分別定品第八 破我执品第九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拜观同上)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与前本同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拜观同上)

世亲菩萨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即前本颂別行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尊者众贤造玄奘译

辩本事品第一明蕴处界三种摄法 辩差別品第二明二十二根差別及破无因一因不平等因辩心心所及不相应等及辩六因四缘 辩缘起品第三明三界五趣七识住九有情居四生及辩中有相十二因缘相有情世间相器世间相 辩业品第四 辩随眠品第五 辩贤圣品第六 辩智品第七 辩定品第八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藏显宗论(拜观同上)

众贤造玄奘译

即前本略出而增序品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识身足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识身足论提婆设摩阿罗汉造玄奘译

目乾连蕴第一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今依诸契经种种破之 补特伽罗蕴第二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说定有补特伽罗性空论者依诸契经种种破之 因缘蕴第三问答诸法互为因缘义 所缘缘蕴第四问答诸所缘义 襍蕴第五明起染离染等义 成就蕴第六广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別十二心者欲界系有四心一善二不善三有覆无记四无覆无记色无色界系各有三心除不善并学心无学为十二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界身足论尊者世友造玄奘译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烦恼十小烦恼五烦恼五见五触五受根五法六识身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爱 分別品第二分別相应不相应等略说十六门广有八十八门后有释基序

一心奉请阿毗达磨品类足论(拜观同上)

世友造玄奘译

辩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应行五无为 辩诸智品第二 辩诸处品第三 辩七事品第四 辩随眠品第五 辩摄等品第六 辩千问品第七举二十门各为五十问答 辩决择品第八

一心奉请众事分阿毗昙论(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共菩提耶舍译

同前本而止七品

一心奉请阿毗昙心论(拜观同上)

尊者胜法造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慧远译

界品第一 行品第二 业品第三 使品第四 贤圣品第五 智品第六 定品第七 契经品第八 襍品第九 论品第十

一心奉请法胜阿毗昙心论(拜观同上)

大德优婆扇多释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释前论

一心奉请襍阿毗昙心论(拜观同上)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等译

尊者法救造梵称达磨多罗亦释前论而加序品又加第十择品而以论品为第十一较优波扇多者为详

一心奉请阿毗昙甘露味论(拜观同上)

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施持戒品第一 界道品第二 住食生品第三 业品第四 阴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 行品第六 因缘种品第七 净根品第八 结使禅智品第九 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 智品第十一 禅定品第十二 襍定品第十三 三十七品第十四 四谛品第十五 襍品第十六

一心奉请入阿毗达磨论(拜观同上)

一名说一切有部建地罗阿罗汉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略明三藏及三无为名义

一心奉请五事毗婆沙论(拜观同上)

尊者法救造玄奘译

分別色品 分別心品 分別心所法品 释世友五事论文来未尽

一心奉请阿毗昙五法行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释四谛五法

一心奉请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拜观同上)

苻秦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等译

此菩萨即当来师子如来

偈品首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犍度契经犍度更乐犍度结使犍度行犍度智犍度见犍度根犍度一切有犍度偈犍度

一心奉请成实论(拜观同上)

诃黎跋摩造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發聚中佛宝论五品 法宝论三品 僧宝论三品 吉祥品 立论品等六品 十论初有相品等十七品 苦谛聚色论二十四品 识论十七品 想阴一品 受阴六品 行阴论十一品 集谛聚业论二十六品 烦恼论二十品灭谛聚十四品 道谛聚四十八品

一心奉请四谛论(拜观同上)

婆薮跋摩所造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思择品 略说品 分別苦谛品 思量集谛品 分別灭谛品 分別道谛品

一心奉请解脱道论(拜观同上)

罗汉优波底沙造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因缘品第一 分別戒品第二 头陀品第三 分別定品第四 觅善知识品第五 分別行品第六谓欲行嗔行痴行 分別行处品第七 行门品第八谓修十一切入十不净想十念四无量心四大观食不耐想如是四十八行 五神通品第九 分別慧品第十 五方品便第十一 分別谛品第十二

一心奉请随相论(拜观同上)

德慧法师造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解四谛十六行相破外道我执

一心奉请缘生论(拜观同上)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圣者棱伽造明十二因缘义

一心奉请大乘缘生论(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一心奉请十二因缘论(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净意菩萨释十二因缘

一心奉请止观门论颂(拜观同上)

世亲菩萨造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法门

一心奉请金刚针论(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法称菩萨破婆罗门四韦陀论

一心奉请彰所知论(拜观同上)

元帝师癹合思巴造释教总统沙门沙罗巴译

器世界品 情世界品由释十二支中一一皆有五蕴但从胜为名 道法品 果法品 无为法品

一心奉请三法度论(拜观同上)

尊者山贤造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慧远译

德品 恶品 依品谓阴界入

一心奉请四阿含暮抄解(拜观同上)

阿罗汉婆素跋陀造苻秦沙门鸠摩罗佛提等译

功德三段二恶三段三依三段略同上本

一心奉请三弥底部论(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今附三秦录

大意破我人知见明中阴不无而文不甚联络

一心奉请分別功德论(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释增一阿含经序品中偈及念佛等十种一法次释弟子品各称第一因缘

一心奉请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说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须却十二因缘事

一心奉请辟支佛因缘论(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说八位辟支佛觉悟因缘

一心奉请四品学法(拜观同上)

刘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一戒行备具二多知经法三能化度人号真学为上品纯行五戒号承学为中品但持四戒号依福学为下品身所护供养于同学法号散侍为外品

一心奉请异部宗轮论(拜观同上)

世友菩萨造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契译

说佛灭百年异执起分二十部別

一心奉请十八部论及部异执论(拜观同上)

失译人名第二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与上同本

西土小乘论

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卷第八


校注

[A1] 昧【CB】味【卍续】
[A2] 三【CB】二【卍续】(cf. J32nB271_p0162c18)
[A3] 但【CB】伹【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卷8)
关闭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