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第四
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七
(此就生灭门中杂染分说。重言地地者。表杂染无尽也一系缚。一切系缚。即是同品同类。统名不吉祥道路。因位修行。莫不由此而求出离。○或疑二十四分既名离恶品藏。二十五分既名非患道路。何故此分复名不吉祥道路耶。答曰。自弟七分以来。详示五位行相。而未明次第渐转之功。故从此分以下说修证阶差。以收前文对治之效耳。)
如是已说摩诃宝轮王广大圆满无上地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就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分中。亦有五十一金刚位。依此诸位。建立转相有四种法。云何为四。一者能证智法。二者所证理法。三者障碍事法。四者证得果法。是名为四。如是四法。皆有为量。应审思择。如偈系缚道路中。亦有金刚位。依位立转相。则有四种法。谓能所障果。如是四种法。皆悉有为量。如法应观察故。(此从凡位入信位之初。说对治法门。有断有证。与第七分名异义同。皆是渐转门中最初方便也。)如是四法各有几数。其转形相当如何耶。偈曰。
(發始因地唯有上转。而无下转横转。)
论曰。四种法中。各有二种。云何二智。一者本古性德智。二者始今起德智。是名为二。云何二理。一者体有实理。二者相有实理。是名为二。云何二障。一者本生本生障。二者本灭本灭障。是名为二。云何二果。一者增长功德果。二者损减过患果。是名为二。如偈各有二种法。谓本始体相。生灭及增减故。修行转相唯上上故。如偈转相唯上上故。障治证果。对量差別。形相如何。偈曰。
论曰。本古性德智。断除本生本生障。证得体有实理。成就增长功德果。如偈本生体增对故。始今起德智。断除本灭本灭障。证得相有实理。成就损减过患果。如偈始灭相减对故。如是四法。五十一种真金位中皆悉具足。应审思择。(系缚地中。具有五十一金刚位。所谓染无自性。全体即真也。故四种法中。以智理二法。断除生灭二障。证得二果。本古性德者。性净本觉也。本生障者。生相无明也。体有实理者。不从修得也。增长功德果者。称性功德。修而后显也。始起德智者。始觉修德也。本灭障者。灭相无明也。相有实理者。万行庄严也。损减过患果者。烦恼渐薄。历位修证也。生住异灭四相。以住相摄入生相。以异相摄入灭相。本生本生者。生生不已也。本灭本灭者。灭灭无穷也。皆言本者。莫不依真而起也。生相极细。灭相极麤。皆是染法。故名系缚地也。就系缚地。智。理。事。果。皆名有为。以从修证而得果也。至三十一分出离系缚地。则十空十有皆名无为矣。)唯一向转。俱种转耶。(上问下答)俱种转故。如偈从多亦通了。如法应观察故。生灭二障业用差別。形相如何。偈曰。
论曰。功德善根出兴对治。转胜出兴。转胜对灭。作逆事故。如偈本主生灭时。胜生胜灭故故。(本古性德智称之为本主。本主原无生灭。从对治法上言其生灭。生善灭恶皆能胜他。对障碍法而作逆事。是不屈挠行也。○引经第三十六)大金刚山宝海会众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复次文殊师利。汝前所问云何名为诸法无常一道一种第一转门者。以四无常故。我作如是唱。云何为四。一者智无常。二者理无常。三者无常无常。四者上果无常。是名为四。文殊师利。言智无常者。断烦恼故。言理无常者。智所证故。言无常无常者。被断除故。言果无常者。待因力故。乃至广说故。(在无常法中第一转门。法法皆名无常。言无常无常者。即前文障碍事法也。)
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𦅂品大决择分第二十八(系缚地中本王自在。故有为无为二法齐转。所谓染净同源。缚脱无二也。𦅂。子为切。考字典。𦅂字𦈠字之譌。缝衣相著为𦈠。可以意会。)
如是已说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𦅂品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就自然本王摩诃𦅂品分中。则有二转。云何为二。一者有为转。二者无为转。是名为二。如偈自然本王中。有为无为法。具足圆满转故。亦有二转。云何为二。一者上转。二者下转。是名为二。如偈此中具上下故。(此是第二转门。应是住位。故有为无为并行。上转下转齐运。)有为无为各有几数。上下转相当如何耶。偈曰。
论曰。无为有一。有为有二。一谓有实故。二谓本始故。如偈无为唯有一。有为有二种。如次实本始故。(依真际说。唯一实理。故言无为唯有一。依世俗说。权分本始。故言有为有二种。)如是三法。五十一种金刚位中。亦上亦下增长功德。转相云何。谓上时中。一一位位无为法主。皆悉各各出生增长一万本始清妙觉慧。其下时中。一一位位皆悉各各二亿本始清妙觉慧。具足圆满出生增长。如是如是。如如上下至小无量。如说本存眷属亦尔。如偈上下无为主。出生二有为。转胜广大转故。如其次第增数应知。(引经第三十七)品地经论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世间藏地本王海中。无常功德众多无数。常住功德其数微少。是故说言世间藏地。乃至广说故。(世间藏地是杂染门。本王海中是清净门。杂染未尽。净业未纯。故功德多属无常。而常住功德甚微少也。)
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九
如是已说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𦅂品大决择分。次当说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就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分中。依五十一位。如其次第亦上亦下渐渐转行。无为法主生二有为。若上若下。增中无量数。至中无量变故。如偈本王道路中。依位渐渐转。一主生二伴。至中无量故。数变皆悉通。如法应观察故。(引经第三十八)部宗花品修多罗中作如是说。行藏海中。有一常德。其数无量。行藏海中。有二无常功德品类。其数无量。亦升亦𢩹。(胡雅切)其数无量。乃至广说故。(此是第三转门。应是行位。行藏海中。与前世间藏地本王海中。大不相同。所以常德与无常德。皆是无量。升进之功。思之可见。)
最极广大俱行山王无尽海海大决择分第三十
如是已说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最极广大俱行山王无尽海海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就无尽海海藏中。依五十一位。如其次第亦上亦下。无为法主出生增长二有为法。增大无量数。至大无量变故。如偈无尽海海中。依位渐渐转。一主生二伴。至大无量故。数及变例前。应广通达焉故。(引经第三十九)彼修多罗中作如是说。行常山王海中。有三种大无量。云何为三。一者常大无量。二者无常大无量。三者转变大无量。乃至广说故。(此是第四转门。应是回向位。回向妙果。名为行常山王。常与无常并及转变。皆大无量。已称法界性矣。)
出离系缚地清白解脱道路大决择分第三十一
如是已说最极广大俱行山王无尽海海大决择分。次当说出离系缚地清白解脱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就出离系缚地清白解脱道路分中。则有二十无为常法。所谓十空十有无为各差別故。(此是第五转门。位在地上。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名为离系缚地。故十空十有皆是无为。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別。即此论中所说五十一位具足二十无为差別而转也。)云何名为十空无为。一者广大虚空自然常住离造作空无为。二者大虚空影空无为。三者虚空影影空无为。四者破影无所有空无为。五者空空俱非空无为。六者离言绝说空无为。七者绝离未毕空无为。八者绝离心解空无为。九者绝离穷穷空无为。十者无障无碍大空大空空无为。是名为十。云何名为十有无为。一者一切言说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二者一切心识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三者一切大种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四者一切俱非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五者一切有实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六者一切性火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七者一切今光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八者一切有名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九者一切无名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十者广大圆满自性本有一切种有决定常住无破非空无为。是名为十。如偈解脱道路中。有二十无为。谓十空十有故。如是二十种无为法。五十一种金刚位中。具足圆满无阙失转。如偈如是诸无为。五十一位中。皆悉具足有故。依如是等二十无为。五十一位建立转相。则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重重该摄无障碍门。二者次第乱转超过门。是名为二。如偈依法位立转。有二重重超故。且重重该摄无障碍门形相如何。偈曰。
论曰。云何名为重重门相。谓该摄故。云何该摄。谓二十种无为常法信心具足。一一各各摄后诸位各二十种无为法故。如说信心。余位亦尔。如偈二十法一一各摄后二十故。五十一种位。各摄五十一。亦无障碍。如偈五十一种位。一一皆各各。摄五十一位故。亦一一法摄一切位。一一位位摄一切法。亦无障碍。如偈亦此相违摄故。以如是二种该摄门故。立重重名。如偈以此因缘故。建立重重名故。如是已说重重该摄无障碍门。次当说次第乱转超过门。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种金刚位中。以信为初。经五十位。以發心住而为其初。经五十位。乃至以最极地而为其初。经五十位。若第一转。增四十一百数法位转。若第二转。增八十二百数法位转。乃至最后地故。如偈五十一位中。随一经五十。渐渐增法数。周徧广大转故。(引经第四十)蕴高山王品类修多罗中作如是说。无破地地门中。有寂静宝。其数众多。空寂静宝。其数众多。若有行者入此门中。通达诸法无为大道。无所障碍。无所疑畏。其心自在决定常住大安乐。渐渐增长常功德海。乃至广说故。(世人但知空寂静宝。而不知有寂静宝。有若喧动。则违于空。空有相违。即是凡夫外道之法。若知二门皆寂。则真常性德无杂无障矣。)
解脱山王根本地地无碍自在大决择分第三十二
如是已说出离系缚地清白解脱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解脱山王根本地地无碍自在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十空无为。一一各各出生十有无为常法。十有无为。一一各各出生十空无为常法。(空生有。有生空。故名空有互相生。)五十一位。一一各各出生五十。依重重等门。圆满广大转故。如偈根本山王中。空有互相生。诸位相生故。转胜广大转故。(引经第四十一)摩诃衍海修多罗中作如是说。解脱海中。亦有空有。亦有有空。其数众多。如是空有。唯是常灭。(真常寂灭)非无常量。唯是功德。非过患品。(菩萨尽地。求纤毫过患不可得。)是故说言解脱藏海。乃至广说故。
解脱山王大道路大决择分第三十三
如是已说解脱山王根本地地无碍自在大决择分。次当说解脱山王大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就解脱山王大道路分中。则有三转。云何为三。一者空空转。十空无为。一一各各生十空故。二者有有转。十有无为。一一各各生十有故。三者位位转。五十一位。一一各各生五十故。是名为三。取自相生。非他相故。(空生空。有生有。位生位。皆自相生也。前分空有互生。此分空有自生。故不同耳。)如偈山王道路中。前所说量中。增空空有有。位位转胜生故。余种种门。转转增数。应广通达。
广大无尽解脱海海摩诃山王大决择分第三十四
如是已说解脱山王大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广大无尽解脱海海摩诃山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空生自空无有穷尽。空生异空无有穷尽。空生诸有无有穷尽。有亦如是无有穷尽。位亦如是无有穷尽。重重无穷。乱转无穷。无其边际。无其始终。甚深甚深。周徧周徧。广大转行。则是解脱海海山王无碍自在体相用故。(空有二门。统摄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重重乱转二门统摄次第非次第一切诸位。以无边际无始终总括体相用三大。至于究竟。圆极果海无余蕴矣。)如偈前所说诸转。无有穷尽故故。
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三十五
如是已说广大无尽解脱海海摩诃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海王藏中。无有別法。唯有自在故。有几自在。谓百种故。云何为百。一者时自在。三十二法。亦一时转。亦异时转。亦转时中不转。亦不转时中转。亦远时转。亦近时转。乃至无量故。二者处自在。一异等处转。乃至无量故。三者物自在。为同异等用。乃至无量故。四者周徧自在。无所不通等。乃至无量故。五者大小自在。极重极微等。乃至无量故。六者有无自在。亦现亦隐等。乃至无量故。七者寂动自在。亦定亦散等。乃至无量故。八者甚深自在。不可思议等事。乃至无量故。九者不自在自在。以逆等事。乃至无量故。十者无碍自在。以逆顺事等。乃至无量故。乃至第百自在自在。无尽自在等皆悉自在。乃至无量故。如前所说三十二法。如是自在。具足圆满。无阙失转。以此义故。立海王名。应审思择。(自第三分至此。已说三十二法。今说百种自在。以显无量法门莫不自在也。第九不自在自在。即一切世间极恶趣中。无非自在。提婆达多在阿鼻地狱。如处三禅天乐是真能证此道者矣。)如偈海王道路中。具足百自在。以此因缘故。建立海王名故。(引经第四十二)觉华修多罗中作如是说。第一广分大海门中若广说有一十方世界之尘量自在。若略说有一百自在。乃至广说故。
大不可思议重重不可称量阿说本王大决择分第三十六
如是已说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大不可思议重重不可称量阿说本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阿说海中。具足圆满十方世界之尘数十方世界之尘数三十三法海。十方世界之尘数十方虚空之尘数三十三法海故。如偈阿说本王中。有十方尘量。十方空尘量。三十三法海故。(引经第四十三)本王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我以三达智。通达一切法。无所障碍。无所阙失。而有一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能穷了。谓空尘本王性德圆满自在自在无尽藏海。乃至广说故。(上文三十三法。统摄无量法门。不可穷尽。如来以无量智。照无量法。智无量。法亦无量。若能穷了。即是有量。故说此分。为三十四法之终。犹周易之终于未济也。)
(或问自二十七分以来。文中无信住行向地之名。何故以五位释之。答曰。二十七分在系缚地。有第一转门之语。智理事果皆属有为。非信位而何。二十八分系缚地中本王出现。有为无为二法齐转。无常众多。常住微少。非住位而何。二十九分常无常德皆无量数。且有行藏海中之语。非行位而何。三十分内常与无常并转变法皆大无量。以回向三处称法界性。非回向而何。三十一分出离系缚清白解脱。十空十有皆是无为常法。非地上而何。以次四分尽三十四。皆是地上菩萨行相。至三十五分及三十六分。明因圆果满无法可说。祇引经中性德圆满自在自在之语结之。贤首所谓因位可说果位不可说者此也。自二十七以下八分。详示无超次第渐转位。末后二分融归果海。如是。则三十四法无欠无余矣。)
(已上正宗分竟已下流通分)
校量功德赞叹信行现示利益大决择分第三十七
如是已说大不可思议重重不可。称量阿说本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校量功德赞叹信行现示利益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以上五十一行偈。有十二喻。赞叹论之德用。○𥫅尺良切)
校量过患诃责诽谤现示罪业大决择分第三十八
如是已说校量功德赞叹信行现示利益大决择分。次当说校量过患诃责诽谤现示罪业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以上十五偈。说三种喻。诃斥愚迷。)
(以上十偈。说诽谤得罪。)
(末后一偈。丁宁诰诫。)
现示本因决定证成除疑生信大决择分第三十九
如是已说校量过患诃责诽谤现示罪业大决择分。次当说现示本因决定证成除疑生信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释迦因地为王家奴。菩萨道中行权方便。不择贵贱也。化作万马。教化群马造福脱苦。度生妙用。无分人畜也。第一大马名杂色见者。即论主马鸣是。后以嗔因。受蛇身鱼身。一念忏悔。得生人中。随佛發愿。乃造论之缘起也。百部论中。此为宗本。三十四法。该摄无余。学者其可不尽心乎。○𬽔职雉切。𭡒职救切。)
劝持流通發大愿海大决择分第四十
如是已说现示本因决定证成除疑生信大决择分。次当说劝持流通發大愿海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论主大愿。毕现于兹。)
(仁山氏略注既成。叹曰。佛法之妙。有如是耶。夫佛法何以妙。心法之妙也。心法何以妙。自性本具也。自性虽具。非修莫显。经中每云。佛神力故。法如是故。佛神力者修德也。法如是者性德也。诸佛正徧知海。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众生修因契果。皆佛加持之力也。此论为佛法宗本。穷微极奥。故称玄文。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欲知玄妙法门。请观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