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理安寺志卷之三

山水

沿西湖之滨由柳洲达于浴鹄湾为赤山埠自赤山埠之西历石屋烟霞踰杨梅岭而下为九溪十八涧南通徐村北达龙井汇南山诸水西南流注于江窈然以深浏然以清悬流灇射郁挠谿谷环溪涧之侧者有螺髻大人狮子八觉诸峰皆幽邃深靓藤竹蔓络为屐齿之所不到故自有唐以来湖山之题咏殆徧而兹地閴然无闻焉向非伏虎剏寺于前法雨结庐于后则亦委弃于荒榛密箐中为猎火之所焜耀樵唱之所响答而已涌泉院建于吴越自时厥后亦不甚著好事如坡公仅至龙井水乐洞而止一时名僧如參寥辈入山唯恐不深未闻有安禅于此者南宋人始见之品题盖在留都临幸之后也元明之际胜境渐开法雨师与吴朗士交结澹社为无言之会黄贞父胡休复卓去病仲昌诸君子闻而赴之冯太史开之实来主社由是名流胜赏无不知有理安寺者涧中览眺之处记录靡遗则法雨之力居多焉造寺岁久中稍陵夷因迦陵音禅师以达于世宗宪皇帝發帑而新作之崇楼杰阁妙相庄严与溪山相辉映皆呈态骋奇于几席之下则夫山川清淑之气盘礴郁积之既久而后洩其菁英歊其灵异沐浴圣泽肸蚃皇灵以驯致乎今日之极盛也岂山灵亦有遇不遇哉盖有时数存乎其间矣赤山埠旧有下院久就颓废石屋岭梅林庵理安寺所修葺也烟霞岭点石庵法雨师弟子鹿崖所建庵后即水乐洞胜游久著兹不具书自杨梅岭而下撮其胜概以著于篇

杨梅岭

在水乐洞西旁通杨梅坞岭西为十八涧涧连九溪东为满觉垅多桂

郭祥正杨梅坞诗

红实缀青枝 烂熳照前坞 不及杏繁时 林间有仙虎

张振孙晚入杨梅坞途中诗

一径逶迤探乳窦 远公精舍隐山坳 晚烟故白层峰脚 秋叶先黄老树梢
隔岭清钟行渐近 引泉枯竹卧相交 禅宫知在长松外 指点云中见鹤巢

朱彝尊杨梅坞诗

我行杨梅坞 惜是孟夏初
是时果未熟 但见柯叶舒 思包绿荷饭 五月来精庐

金志章自杨梅坞循九溪十八涧至理安寺诗二首

青松影里寻山寺 黄叶堆中踏涧泉 行过乱峰溪又转 一声疎磬到门前
欲觅心安未得安 讲钟初动白云寒
楼头大好青山色 不厌搘颐尽日看

九溪

在烟霞岭西南通徐村出大江北达龙井

周文璞九溪十八涧诗

九溪十八涧 冷见帝青苔 洗足僧书石 临流客放杯 案头松叶响 身畔野花开 百六辞歌吹 清游始一回

再游九溪诗

昔游九溪十八涧 今度见之逾清真 静依落落石路晚 闲绕寂寂山家春 可怜潺湲似留客 更觉曲折能随人
得得杖藜来尽日 野棠山杏亦精神

张昱九溪诗

春山缥缈白云低 万壑争流下九溪
欲溯落花寻曲径 桃源无路草萋萋

朱彝尊九溪诗

寻徧十五寺 九溪鸣淙淙 下无一寸鱼 上有百尺松
缘流思濯足 奈此菖蒲茸

许承祖九溪诗

谡谡松风步步苔 清流淅沥绕香台 落花何与幽溪事 也学愁肠日九回

九溪桥

在寺门外横亘溪上其南建御碑亭

徐𦙌翓九溪桥诗

小桥得得听洄澜 松带溪风洒面寒 应接好山谁共笑 瘦藤随我一枝安

徐𦙌翀九溪桥诗

涧中流水三三曲 上有石梁度幽谷 客来长啸入烟萝 时见远公𠻳寒玉

陈秘书监褚玠墓

褚氏家谱云「玠字良璧陈时官秘书监卒葬九溪

十八涧

在龙井山西东出钱塘江

谭元春游十八涧赠佛石僧诗

雨已离三日 乱流溪若何
僧闲有诗积 路误得幽多 柴少虎相送 花残猿未过 不携余兴返 留半与山阿

张祖望十八涧诗

十八涧边木叶稀 清泉坐啜已忘归 褰萝更上南峰望 江色东来倚翠微

卓尔昌十八涧诗

至此游屐尽 桥回雨外深
山童方拾荠 野老未归林 绝涧重三曲 悬崖可十寻 秋窗清夜坐 松月拥寒衾

杨文骢十八涧诗二首

双眼去无主 秋溪半是春 叶争花富贵 泉敌士清贫 气肃山容古 沙明鹿迹新 前途松影里 斜日上闲身
乱接前林翠 微峰送小寒 虫鸣山色淡 鼠窜叶声乾 望寺思灵鹫 逢僧说懒残 欲从修竹底 终日借云看

王道焜游十八涧赠佛石师诗

古涧无人草正芳 到来尘虑淡俱忘 六时啼鸟和清梵 满地幽光出戒香
茅舍松灯闲自得 石泉槐火昼初长 高贤十八如相见 不羡匡山旧讲堂

僧戒如涧中早行诗

鸡唱曙光分 溪行见鹿群 草寒栖玉露 衣湿带朝云 残月林间落 疎钟岭外闻 山家少人事 晨起亦纷纷

闻启祥云栖晚归原拟取道十八涧以多虎有戒心不果诗

禅林归路晚 逐伴且兼程 残雪消还在 寒潮落更生
望烟知郭近 畏虎避山行 忽忽辜清景 还家意未平

严绳孙十八涧诗

群山西来如走马 天风吹人𣤛焉下
匼帀中分一径深 卷起群山向身泻 忽疑身在屏风牒 山势交关径回接 有时筑罢幽琴闲 碧流环转白石间
谁将荆浩图中瀑 挂向矾头百尺山 此中亦有招提子 怪我看山意无已
㓰然指点匹练开 连蜷翦入钱塘水 钱塘之水奈尔何 郫筒酒盈金叵罗 僧寮煮笋截肪白 林中却立如人多
山门碧树樵未尽 此地何时再当过

朱彝尊十八涧诗

暮经南山南 曲径一十八 山桥往而复 山路坱兮圠
夕曛渐催人 延首望香刹

许承祖十八涧诗

苔径弯环拥帝青 涧中流水碧泠泠 四山清响因风急 远送林钟空外听

法雨泉

在寺中有亭泉从岩下滴沥如雨下为清池可鉴毛发

翁汝进法雨泉铭

法不生灭 雨无分別 吾师寂然 万象敷说

周雯法雨泉铭

仗佛说法 传法借僧
僧之所聚 山灵式凭 宋建古刹 名曰理安 香积无水 负汲实难 有兹甘泉 空岩滴乳 倾倒匏尊 斟量瓦釡
取之不禁 用之无竭 洒洒洋洋 唯然法力 大珠小珠 不涸不枯 供佛陀耶 酌之以觚 泠泠寒玉 清而不浊
浣涤法器 尘缨可濯 飞空若雨 不沾下土 给彼僧伽 献之龙女 法雨名泉 人天永护

冯梦祯法雨泉诗

晓为云气夕为岚 石上泉飞松下庵 欹枕欲眠惊未得 恍疑秋雨落澄潭

吴之鲸法雨泉诗

虚壑泻清沁 凉飇上客衣
响疑秋雨细 波入野烟微 坐与冰心合 流将石齿飞 深山已共老 相赏在知希

戴澳法雨泉诗

法云凝作石 法雨澍为泉 日白云根湿 天青雨脚悬 寒声疎梵呗 澹味醉诗禅 愿借松巅阁 晴霄听雨眠

杨师孔法雨泉诗

晴空片雨悬 处处散苍烟 玉溅云容碎 珠穿松叶圆 听深如有法 味净了无禅
泛出天花片 随风落讲筵

蒋如奇法雨泉诗

幽响流清听 偏宜静际看 当秋韵自远 迸石意逾寒 雪蕊宁沾翠 晴岩放作澜
于焉识禅味 竟日共盘桓

蒋全昌法雨泉诗

客到观空坐 枯崖法雨零 浇胸胜酒德 含象给茶星
鱼现金身色 龙沈宝剑形 箕瓢分一勺 杨柳洒余馨

周正儒法雨泉诗二首

悬崖忽飞雨 俯注何涓涓
石眼吐列星 点点坠鸣瑄 啜之冽以甘 迥眸清且涟 中有挂瓢客 卓锡𠊓南泉 空钵神龙 一勺石壁穿
澄然悟性海 枕流可长眠
寻壑品诸泉 多向地中出 兹泉有奇脉 偏为石所昵 不逐沙眼生 不随洪流溢
如珠筛不歇 又如发可栉 应是悟法石 怀宝现其七 香冽沁青莲 凡水胡能匹

王道焜法雨泉诗

寒云入空翠 点点散苍烟 湛远成无漏 秋深別有天 雨恒周藏海 法已离言诠 独对心逾寂 悠然象帝先

徐时泰法雨泉诗

点破云根滴暗泉 半规碧甃浸瑶天 秋声是处堪留听 又幻簷鸣到耳边

黄允交法雨泉诗

丹壁洒飞泉 散落天花影 一滴是醍醐 法王曾灌顶

张遂辰过理安涧中石泉池上诗并序

理安寺在十八涧岭岫回复野竹蜿蜒荒翳殆甚佛石上人初结草阁其间左厓右畔洼水渐滴成池沙寒蒲绿微涟动摇日影漾壁每坐对幽清惝怳无际

崖仄吐细泉 滴沥日无已 何年成洼潭 绿蒲卧为底
其中多龟鱼 蜥蜴复十许 寄托一以闲 但觉情如水 向夕涟漪生 萧萧竹风起 寒色上人衣 骤点洒飞雨
归寝松际庵 幽香吹梦里 空山如有逢 忽逝不得语

周雯法雨岩诗

最爱招提畔 孤危石一拳
洒空飞法雨 㓰地滴清泉 余泽分香积 灵源接梵天 涓涓长不息 流出已无边

周宣猷游理安寺且住阁寻法雨池诗

九溪路盘盘 一涧一回抱 言寻泉响处 更涉云封道 薜萝手自扪 招提境倏造 紫阁耸层霄 丹梯恣幽讨
远色骈诸峰 目力穷所到 树杪出烟青 海门蒸气皜 陂凹日沈沈 岩吞江灏灏 森森万木屯 如建千夫纛
我游及麦秋 一杖开晴昊 半生世网撄 摆脱苦不早 且住聊复佳 缒险从所好 法界雨长飞 讲坛风细扫
窅矣郁神庥 烂然辉天宝 名山富标题 禅悦耽枯槁 循阶俯清池 德水澄寸潦
深黯隐鳞甲 微漪横荇藻 用遣尘𡑷涤 顿息炎云燠 茶瓜况供客 相对破烦恼 愿宿赞公房 邀月上琼岛
但结静者缘 漫言忧用老

涌泉

在法雨泉侧寺旧名涌泉禅院以此著称岁久淤塞今方事疏𤀹

徐堂重濬涌泉记

理安寺旧名涌泉院一名法雨寺以寺有二泉也今法雨之名著而涌泉反晦询之老僧莫究其处去秋法雨偶竭主僧朗公经行岩畔见岩根石隙间泉眼涌起纍纍如珠始悟向所谓涌泉者殆以是夫遂亟加濬治导其秀脉旧观顿还法雨亦涓流不绝矣于是军持灌佛应器涤僧寺中千余指饮食庖湢之需利用恒足蔬畦稻田之丰注抑无论矣今年春予游寺中饭罢至泉上乳泉缘岩而下涓涓泠泠若逗秋雨其下青蒲白沙静鉴眉发瀐涌细流迸洩灵泽二泉交汇源异而功同尔雅云「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然则法雨其县出者耶涌泉其正出者耶乃叹斯泉晦迹数十百年之久一旦知见于时与夫藴贞储异湮郁勿彰知之者徒高其名而莫指其地不知者并没其实而莫举其名幸不幸又何如耶予故记以庆斯泉之遭而亦以见长老宏慈愿力度越流辈视环公之异虎昼跑昙师之神龙抚掌有以异耶无以异耶因并书之以告后之饮斯泉者

螺髻峰

亦名碧螺峰自龙井达烟霞可三里许两旁悉皆奇石森峭其崒者为碧螺峰端好如佛顶螺髻正东面西春秋二分日月刚从峰顶出如佛髻放光理安寺面峰而建

法雨大师螺髻峰题词

觌面一峰 俨然螺髻 春分秋分 风清朗际 日出峰尖 月亦如是
日往月来 照天照地 劫尽劫初 无同无异 稽首空王 出无佛世

杨式玉螺髻峰诗

维摩宛对天女 螺髻一峰静闲
何似双眉翠扫 那须十二烟鬟

(按《钱塘县志》碧螺峰在风篁岭侧狮子峰在天门山月轮峰在五云山法雨师略纪形胜不言其去寺之远近要皆层峦复岫瞻眺所及者今依旧志录诗数首)

回象峰

在寺东涧边如象王回顾耳鼻宛然

法雨大师回象峰诗二首

六牙白象高崔嵬 璎珞庄严七宝台
灵山一会未曾散 愿王座向东方来
青狮出入娑罗林 香象回观烟水深
谁识游行回顾处 芳草落花无限春

狮子峰

在寺东势若蹲狮高出群岫可瞰江浒北望天竺诸峰叠秀如画堪舆家目为「啸天狮子」

杨杰狮子峰诗

岩风壮威猛 晴雷隐哮吼
无心露爪牙 百兽自奔走

杨维桢狮子峰观潮诗二首

海国梅青瘴雨收 绳床高踞碧狮头
三韩水接天无际 百越山穷地欲浮 楼阁刚风吹碧蜃 旌旗落日照红鳅 行人莫问驱潮事 潮落山西浅十洲
狮子挐云涌翠峦 我来亲拂顶花看 随潮月上楼台湿 度海云生钟磬寒 蓬岛未应三万隔 桑田今有几回乾
大千不究恒沙界 细问弥天释道安

法雨大师狮子峰诗

踞地盘空久 昂头独啸天 群狐不敢过 花落碧岩前

白鹤峰

在狮子峰左怪石林立尝有白鹤巢其上

法雨大师白鹤峰题词

白鹤栖山 山依白鹤 短树蒙茸 巉石磊落 林逋岂能收放 丁令来看城郭 霜天雪后月明 谁道扬州快活

八觉峰

峰居寺东南临涧上有盘石平台大数十丈昔有仙人对奕于此

法雨大师八觉峰题词

人谁无知 山何有觉 山既有觉 无物不觉 春日花开 秋风叶落
依报正报 尘尘刹刹 通满目 心外无法 山色溪声 是广长舌 台高入云 八楞壁立 昔有二仙 曾坐对奕
樵夫至今 到此叹息

摩碧峰

在寺西北孤立最高下有晖落坞

法雨大师摩碧峰诗

群岫列青螺 一峰摩碧汉
晴将落日低 夏与奇云乱 强猿难到尖 高鸟未及半 淡墨涂远天 宛然画中看

月轮峰

在寺东南上有天然井长江三折正当其前梁普觉禅师立道场于此峰后即六和塔

钱思复月轮峰诗

普觉遗衣久不传 五云山色尚苍然
断崖萝薜三千丈 乔木风霜四百年 龙井雨深泉独响 渔村潮满月初圆 宝坊金碧红尘聚 何似兹山更绝缘

法雨大师月轮峰诗

东南好峰如月盈 开窗相见若有情 松声谡谡晚烟澹 涧水琤琤秋月明

五云峰

在寺西南即五云山天门山之支阜也冈阜秀绝林峦蔚起沿江盘曲而上凡六里七十二湾石磴千余级尝有五色云笼罩其上南望三浙群峰可数东观龛赭两山大海可掬与月轮峰对峙西北即云栖坞

法雨大师五云峰诗

峰在寺西南 巉绝映江浙 常凝五色云 相对一轮月 落日海门潮 万里峨眉雪 有时快登临 俯仰尽吴越

大人峰

亦名大鹏峰寺之主峰也如大鹏鸟翔佛光中堪舆家目为「飞凤冲天」望之不甚高峻及登其巅则西湖如杯三江如带诸峰皆在其下矣

法雨大师大人峰题词

九峰之中 此峰独秀
不奇而大 不险而厚 登巅一望 別开宇宙 碧涧清溪 环抱左右 众山攒列 如长若幼 千花异种 万松郁茂
潭有驯龙 林无猛兽 象王回顾 狮子哮吼 如金翅鸟 翔集佛后 是何觉场 竺乾灵鹫

应庵华禅师铭大人峰诗

螺髻生云雨 镇踞何舂容 具此大人相 题为大人峰 伟哉天地间 万象同扩充

僧越涧咏大人峰诗

不偏不倚屹晴空 南北诸山列下风 忽尔有云飞一片 膏霖三尺落尘中

月岩峰禅师大人峰诗

百千峰里一高峰 势不凌人貌自恭 坐断古今无向背 晴云芳树绕重重

吼狮岩

在溪路边张口露爪如狮子吼

佛石大师吼狮岩诗

从来不肻吼 一吼万象剖
野干绝无踪 群魔皆远走 谁驾白云来 文殊一老叟 溪清草色新 春风动杨柳

佛石岩

寺右石壁上有「佛」字纵横丈许苔藓欲没盖唐宋人旧迹

法雨大师佛石岩诗二首

牛头昔日尝趺坐 四祖无端为书破 竖起空山千万年 猿鸟献花不敢过
不作模棱呈丑怪 兀摇不动无遮盖 径山欲喝不敢喝 何用米颠袍笏拜

黄毓礽佛石岩诗

岩头一片石 石上有佛字
欲识山僧名 记取此岩是

问虎洞

有客问「此处有虎否」声未绝有虎出焉

法雨大师问虎洞偈

李广射虎 虎原是石
此念一动 虎从崖出

合掌岩

呼之声应亦名响岩在回象峰下

法雨大师合掌岩偈

两石排云 人呼答响
刹尘皆佛 岂不合掌

黄毓礽合掌岩诗

问此合掌岩 胡然而合也 恰如佛弟子 胡跪白佛者

鹿卧崖

在松芝陇上峭壁数十丈中空可坐五云三浙在挥麈间

法雨大师鹿卧崖题词

山半层岩欲堕 一洞仅容人坐 崖前三尺雪深 白鹿玄云共卧

罗汉石

法雨大师罗汉石诗

一块粗沙呆石头 空山冷落几春秋 明霞已足三时饭 密藓犹当五月裘 樵去牧来常作伴 猿啼虎啸莫知愁
随他呼唤不肯应 只是与人无所求

先照台

法雨大师先照台诗

登台望海微茫里 日月初升先照台 一条红缕贯山海 下方城郭犹烟霾

悬鼓岩

法雨大师悬鼓岩诗

西峰落照驾天鼓 东海涌出白玉盘 朝作暮息人自老 去去来来双弹丸

鹤涧亭(即今御碑亭)

许承祖鹤涧亭诗

夹路林峦一径通 孤亭静俯水淙淙 鹿驯虎伏狮停吼 时有霜禽下碧松

杨式玉鹤涧亭诗

君复孤山寂寂 太初荒渚迢迢 舞罢涧边顾影 七峰任意逍遥

猪头坞

杨式玉猪头坞诗

祭虎本由八蜡 逢师伏物无争 得食于菟自止 至今满坞春生

武林理安寺志卷之三


校注

[A1] 淅【CB】浙【志汇】
[A2] 杪【CB】抄【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武林理安寺志(卷3)
关闭
武林理安寺志(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