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灵隐寺志卷之五上
累朝檀越
昔径山国一禅师称唐帝曰「檀越」。「檀越」为大功德主,僧门所借以安身学道、兴隆佛法者也。盖大丈夫出家学佛,寸丝不挂,一切所需总在檀越。故世尊建刹必待给孤开士,乞食必于邨聚。今具和尚鼎新灵隐,殿堂楼室,鳞次波涌,丹青绘画,日灸霞举,极法门之宏制,为吴越之大观,皆檀越所施。其间一柱一椽,已勒姓氏于不朽。至于山志不能备悉,乃举其大者;并前代功德主亦不敢有遗漏。一以见作福者之不唐丧,一以见大善知识之有因缘也。为志檀越第九。
历代帝王
梁简文帝〈赐灵隐田记〉。(不存。)
梁简文帝〈赐灵隐石像记〉。(不存。)
隋高祖仁寿二年,遣僧赍舍利,建塔于飞来峰顶。(即神尼塔。)
唐天宝,建北高峰塔七层。(会昌时毁,此出自孙志。)
愚按:吴越建号亦有天宝。
吴越钱武肃王镠,命僧智觉延寿禅师重开灵隐,赐名灵隐,新寺建僧房五百余间。
钱忠懿王弘俶继之,建本寺屋宇一千三百余间,回廊自山门左右绕至方丈。
建灵隐寺门、塔幢二座。(上书「开宝八年大元帅钱建」。)
孙宇台曰:按吴越建号有天宝、宝大、宝正。开宝是宋太祖年号。开宝九年,俶与妻孙氏、子惟演、孙承祐来朝。岂八年树幢而九年来朝欤?要其归命奉朔之意已久矣。
建北高峰塔。
白子佩曰:按王慕阿育王建塔,乃于国中聚铜,造八万四千小塔,散于境内。本寺惟存二大塔。
铸觉皇殿后铁塔一座。
宋真宗皇帝景德四年,勅赐额,改灵隐寺作灵隐山景德寺。
天禧五年勅赐额,改景德寺作景德灵隐寺。
勅赐金牌一面。(后于政和间移供神霄宫。)
勅赐御书牌一轴。
仁宗皇帝天圣三年,皇太后赐脂粉钱九千五十四贯。
天圣八年,勅赐灵隐住持禅定大师延珊放免粮田一万三千亩。(杭、秀二州充设五载斋僧粥食,共计四十余万人。有勅一通存寺。)
庆历七年,勅赐御制歌颂等件。
皇祐元年,勅赐六祖师名讳玉宝牌一面。
勅赐飞白御书「佛圣帝来」四纸。(每字一纸。)
勅赐「清净佛法」绢书二轴。(计四字。)
勅赐纸扇碑一座。
勅赐回銮碑一轴。
勅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计二轴。)
勅赐飞白黄罗扇一柄。(俱皇祐元年。俱罹兵燹,不存。)
嘉祐三年,赐明教大师契嵩所著书入藏。
中书劄子曰:权知开封府王素奏:杭州灵隐寺僧契嵩撰成《传法正宗记》,并《辅教编》三卷,宜令传法院于藏经内收附。劄子付传法院。准此。(按王素字仲义。)
宋高宗皇帝勅改榜曰「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绍兴五年。「显亲」盖为吴太后设也。)
赐金饰「九里松」,吴说书额。
宋孝宗皇帝乾道三年二月诏:每岁佛诞日,例赐帛五十疋。
乾道八年正月二十八日,车驾幸灵隐。明日,赐僧慧远直指堂印。(慧远即瞎堂禅师。)
乾道九年,宣灵隐慧远奏对内殿,称旨。有《奏对录》。
淳熙四年八月,召灵隐德光入对内殿。赐诗二首。
诗曰:
又诗云:
(至今流传有《奏对录》,在《古尊宿语录》内。)
宋理宗皇帝赐御书「觉皇殿」三字。
赐御书「妙庄严域」四字。
赐御制〈千佛赞〉,赞曰:
宝祐六年,上亲制〈观音记〉,御书登石。
元
仁宗皇帝延祐五年,赐还九里松。
明
太祖高皇帝勅,赐田三千亩。(淳朋以宋时所赐田一万三千亩献还朝,高祖复赐三千亩。)
神宗皇帝万历十七年,赐「观音大士瑞莲圣像」一轴。(司礼监孙隆,奉慈宁宫皇太后御赐观音圣像,内有上御制赞云:「惟我圣母,慈仁格天。感斯嘉兆,阙产瑞莲。加大士像,图写流传。延国福民,霄壤同坚。」上用「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之宝」御宝在轴。)
历代朝臣
晋
葛洪题「最胜觉场」四字。
唐
给事卢元辅,建见山亭。
庶子裴棠棣,建观风亭。
仆射韩皋,建候仙亭。(是之谓「五亭」。元藇以下五公,皆以刺史领郡于杭者。)
紫薇舍人唐询,建紫薇亭。(若言寺前五亭,则称紫薇而不言见山。)
丞相裴休有〈送子出家诗〉,其诗云:
(裴休字公美,河东闻喜人。家世奉佛,与黄檗最多往返,遂嗣其法。)
宋
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鱼袋.曾知苏州吴县事罗处约,撰寺碑文。(作文为雍熙丙戌,立碑为淳化辛卯。俾文其事者,月禅师也。岁久碑断,重立者,妙堪师也。月师惜未详。重立时,理宗朝大中大夫范楷跋。)
熙宁三年及十年,赵抃以资政殿大学士两知杭州,禁天竺、灵隐寺樵采。
天圣中,吏部侍郎.平章吕夷简,给事中.參知政事陈尧佐,给事中.參知政事薛奎,工部侍郎.參知政事王曾,赐免灵隐寺田,准勅中书门下牒一道,有官衔字押。
观察李公谨,奏赐契嵩紫方袍。
庆历中,丞相韩琦、參政欧阳修、权知开封府王素,赐契嵩所著书入藏,中书劄子有官衔字押。
知杭州府苏轼,补书白乐天所书「冷泉」二字后「亭」字。
太守祖无择,建邺公庵于灵隐。
安抚赵与𥲅,建壑雷亭。
临安府都会首沈瑜等,施送华严海会善知识功德五十九轴。
元
江浙行省平章事张闾助,修觉皇殿。
明
刑部尚书潘季驯,前后捐赀装大殿佛像。
吏部尚书张瀚,募建大殿。(公不署江陵夺情事,即予告归。灵隐殿毁一季矣,公与五台陆公光祖,请僧易庵广集赀财,一新鹫宇。)
万历间,司礼太监孙隆,建三藏殿,中置转轮以奉法,计六百三十八函;左药师镫藏宝计四十九镫;右水陆像藏总一百二十五轴。(号东瀛,直隶三河人。)
左布政吴自新,助装藏殿金龙。(有题冷泉匾曰「高山流水」,方丈匾曰「法宇重兴」。)
贵州提学道副使冯时雨,补植本寺松树若干。
工部榷署分司张乔松,造觉皇殿菱花门。
兵部武库司主事虞淳熙,撰〈重建理公塔铭〉并篆额。
重兴灵隐大檀护功德主列后:
国朝总督部院赵廷臣,为文勒石清飞来峰界址,并禁樵采。
(据考飞来峰,昔东晋咸和年,西域僧慧理至此,惊曰:「此天竺国灵鹫山九十七峰之一——小朵峰,何年飞来至此?」故名飞来,一名莲花,一名灵鹫,其实一山也。)
(按钱塘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旧传谶记有云:『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海门一点巽峰起,五百年间出帝王。』或云晋郭璞作。钱氏有国时,不欲其语闻之中国,更其末句云『异姓王』。苏子瞻作〈表忠观碑〉,特表其事,首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盖全用谶语也。」载第一卷之十一板。)
(孙宇台《灵隐寺志》:「天目山有二水,一条东流经于潜、临安,百五十里至余杭为苕溪。又东三十里抱钱塘。又东北流六十里,过湖州,入太湖。一条西趋于紫溪,合桐庐之水,汇于钱塘。此郭璞所谓天目两乳也。南山如龙,北山如凤,此郭璞所谓龙飞凤舞也。海门一日两潮,日轮正从鼈子门上,此郭璞所谓金星也。其块土为帝王都会,璞留谶记,盖预知五百年潮打西兴,然后为帝王都会也。夫自郭璞以前,南北皆为武林山,嗣后始有龙飞凤舞之目。然南山有凤凰山,是南山亦可曰凤;而北山有桥曰回龙、有洞曰龙泓,是北山亦可曰龙也。」载第八卷之四十八板。)
(夏乐只《西湖志》云:「无著禅师塔,《武林志》:『师名文喜,唐人埋骨此山下。韩侂胄谋葬其地,乘夜發塚,见师在龛中,容貌如生,指爪屈曲盘体。胄惊,遂掩其塔。』出合涧桥为下天竺寺。僧肇海诗:『一定空中五百年,何因發塔起颓甎?世间多少麒麟塚,过眼谁人赠纸钱?』」载第三卷十三板。)
(又民谣云:)
(韩遂不敢葬。)
(窃稽以上所载,本山既称梵刹名胜,兼之谶记分明,更有前都宪苏茂相「天子万寿」四字镌勒在上,昭昭在人耳目,凡妄窥者,亦可已矣。讵意仍有继侂胄而起者!前天启四年,诸当事历有铁案;今康熙四年,又蒙部院赵公勒石严禁。其各上台禁示,另详別录。)
巡抚军门陈应泰,作募疏,广劝修造;自亦捐赀五六百金,助建大殿。
浙江布政使司袁一相,捐赀塑大殿文殊、普贤、阿难、迦叶,并罗汉五、六十尊。
苏州布政使司佟彭年,捐赀完成飞来峰牌楼,金碧绚丽,冠绝西山。
苏州布政使司慕天颜,为灵隐增置金沙滩宝胜庵,为放生所,手题额曰「万鳞极乐」。(又捐俸助建具老和尚塔。)
浙江提督二等侯田雄,施赀千余金,塑大雄殿中尊大佛,并筑佛与诸天大石座。
大将军柯魁,同都统陈典谟、高及之,协致石门大钟悬新建钟楼。早晚撞击,响震西山,为万古标榜。
刑部尚书.湖州东阡沈演,子月初增建金光明殿、修理〈金光明忏法〉,兼施六百金在大雄宝殿。
翰林院庶吉士.塘栖卓彝,同子孝廉麟异,建大悲懴坛。每岁春季修礼忏法,永远不替。
户部尚书汪应蛟男本和,布施山木四十株,助建丛林。
太史金声,仝子静思,布施徽州山木建梵香阁
大理寺卿王益朋,倡置灵隐松木场下院。
登州府太守.常州徐可宣,捐赀千金,助建大殿,并施二大正柱。(先是,戊戌三月十五日,徐公梦灵隐被火,遣人到山侦探,殿尚巍然。至二十六日忽遭回禄,公大惊异,遂开檀度。)
太仆寺卿严沆,同察院顾豹文,协力护卫,建成具老和尚慧日塔院。永镇灵山,万年不朽。
山西提学道.嘉善县孙籀,塑十八大罗汉像,并著文勒石。(公十二岁赴府预童子试,被众挤门压死已一昼夜,感灵隐罗汉救回。重生后,到灵隐,宛如所见。遂施赀塑像,并立碑记异。今竖罗汉殿门侧。)
贵州按察司副使陈绍英,具和尚兴建二十年,赤心护持,始终不倦。大殿上梁日,公与沈捷、关键、姚玄瑛众护法皆在焉。
都统胡申、固山高可仰,倡议誓众拈阄,留具老和尚灵龛,建塔慧日。
云间宗伯董其昌,置甘露茶亭。太师金之俊复广之,留额,永为灵隐下院。(在湖墅卖鱼桥。)
武林灵隐寺志卷之五上终
武林灵隐寺志卷之五下
历代人物
余尝咏西湖,有「越都状妙人,西湖是其眼」之句。余在灵隐乃知飞来峰是其眉,其他总在眉目之下,况又得冷泉亭为点缀!人间天上有此绣韵之境,故游武林者必到灵隐。尝登飞来峰,憩冷泉亭,听水声泠泠然,从耳入心,尘襟顿涤。于是游者无不悔来之晚,又恐去之速也。风流人物往往留传于此,使后之人恨生不得与同时。余亦感慨系之矣。为志人物第十。
陆玮
字文该,钱塘人。东汉末纳禄,隐武林山涧南学《易》。为隐居堂西壁图九师像、东壁图八公像。世又名九师堂也。(刘向《別录》:淮南王安聘善易九人,谓之九师。杜光庭《录异记》:八公见淮南,自称姓氏曰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鸣九皋、修三田、岑一峰,未可尽信。汉俗皆以淮南为得仙,故玮向慕如此。玮行无可考,松江有陆玮墓。)
陈浑
汉灵帝熹平二年为余杭令;山中祀为土神,至今犹尸祝也。(《晋志》,余杭属吴兴郡吴兴。县令者,余杭县令也。其时武林属余杭,而余杭又辖于吴兴郡。自东汉至五代皆然,故灵隐石幢有「吴兴」二字,此亦其证矣。今人称「陈明大王」,正月十五日为生辰。)
葛玄
字孝先,句容人,父为大鸿胪。玄幼负奇操,丰神标峻。三国吴,居武林山葛坞,往来会稽、云门。一贾人泛海,泊神庙;神令庙祝附书于玄。书著船如钉,不可动。及达岸,以报,玄往自取,即得。题称「大极左宫仙公」,世因称葛仙公也。按公居杭事无可考。后龙井李德淘井,得铁牌,上有「赤乌年祷雨」,或是公所为也。公从孙洪。
许迈
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许旌阳再从昆弟,家世仕族,而许长史穆第四兄。少恬退,不慕仕进。常就郭璞筮,遇泰之上爻發,璞谓曰:「君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时南海太守鲍靓隐迹濳遁,人莫之知;迈乃往候之,探其至要,因立精舍稽留,号思真堂。又以余杭县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濳通五岳陈安世、茅季伟常所游处,而往憩焉。父母尚存,未忍违离,朔望时节还家自省。及父母没,乃遣妇孙氏还家,携其同志徧游名山焉。永和二年移临安山,登岩茹芝,有终焉之志,乃改名玄,字远游。著诗十二篇,论神仙之事。羲之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为世外之交。玄遗羲之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隐者皆在焉。」羲之自为之传,述灵异之迹甚多。
葛洪
字稚川,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棊局几道。樗蒲齿名,闭门却埽,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尤好神仙导养之术。事玄弟子郑隐,悉得其法。后又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靓,妻以女。洪传靓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別寨,破之,迁伏波将军。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參广州稽含军事。及含遇害,遂还乡里,礼辟皆不赴。相传住武林山葛坞,得道于青林洞也。
杜明甫
钱塘人。居灵隐,夜梦东南有贤人来访。时谢玄生孙于会稽,其父瑍狂荡,射杀蒋侯妹清溪小姑树鸟。姑怒,一夕殛死。其家恐惧,求寄养于明甫。明甫受而养之,十五岁方还。按《一统志》,钟嵘《诗品》、《六朝诗话》皆作「明师」,其居称「杜治」。注言:「治者,奉道之靖室。」《真诰》:「钱塘人,杜道鞠处士,杜京产之父,富而好道。」乃泰和元兴间人,崇奉许氏之道。明甫岂其家耶?(钱塘又有杜子恭,有道术,豪族贵望多执弟子礼尊事之。沈警、孔灵产皆有道之士,莫不敬慕。灵产出钱塘北郭,于舟中望其墓而遥拜焉。杜氏一门何多道者?想亦犹葛玄之于稚川、许远游之于斧子也。)
谢灵运
安西将军奕之曾孙,车骑将军玄之孙。父瑍生而不慧,位秘书郎,早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瑍,瑍儿何为不及我?」寄养杜明甫,小字客儿。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袭封康乐公。宋少帝即位,出为永嘉太守,称疾去职。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旧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荡为娱。每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惊动县邑。文帝以为临川内史,为有司所纠,徙广州。有司复奏其有异志,诏于广州弃市。作诗曰:
时元嘉十年,年四十九。于叹!以灵运之才名而不得其死,死又不可为志节所由,殆与葛、许远矣。
朱世卿
梁盐官人,有別业在武林山,榜云「隐士盐官朱世卿墅」。(按晋梁巨室,別业称墅。)
骆宾王
义乌人。与徐敬业讨武后,师败亡命,不知所之。宋之问以谪放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巡廊赋诗,得「鹫岭郁岧嶤」二句,下苦不属。有僧坐禅床,长明镫下,问曰:「少年何事苦吟?」宋答以故,僧曰:「胡不言『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异之,询寺僧,知为宾王。明日觅之,无有矣。宾王居灵隐周岁卒。
白居易
长庆时为杭州刺史。代宗时,李泌刺史杭州,悯市民苦江水之卤恶,开六井,凿阴窦,引湖水以灌之,民赖其利。及居易为刺史,重修六井,甃函笕以蓄洩湖水。其自序曰:「每减湖水一寸,可溉田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则西湖之在杭,犹郑白之渠之利也,公之功也!公诗文流传于灵隐者最多。形胜山下有白公茶井,北高峰左溪上有白乐桥,法安院有白乐天书,皆公遗迹。
丁飞
字翰之,济阳人。唐咸通时,居龙泓洞。读《庄》、《老》,善养生。好古文、乐府、歌诗,作细字皆有楷法。寡睡少言,与人接,礼简情至。或问:「服何饵?」对曰:「治心修性之外,別有何物?」每月夜,登岩鼓琴,流淙协奏,天籁凄冷,往往鸾鹤翔集。咸通丙午,陆龟蒙过之,年七十二矣;见其纶巾布裘,貌古意淡,操绠缶斤𣃁,陟峻如飞。作〈钱塘丁隐君歌〉。
丁行者
不详其人。寺东廊有蘸笔池,是其遗迹。(或以为即丁翰之也。咸通时,翰之年七十,龟蒙见其畜妻、有子;则会昌毁教时,年不过四十。或为行者而返俗,未可知矣。)
陆羽
字鸿渐,竟陵人。不知其所生,既长,筮得渐之蹇,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因以为名氏。上元初,隐苕上,自称「桑苎翁」。或独行道上,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则恸哭而返,时谓为接舆也。有〈灵隐碑记〉,惜不传。
陆龟蒙
字鲁望,居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设篷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尝至灵隐晤丁飞之,作〈隐君歌〉相赠。
罗隐
从事湘南,历淮、润,皆不得意,乃归。谒吴越王钱镠,虑不见纳,以〈过夏口诗〉标于卷首献之,末有云:「一个祢衡留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镠览之大笑,表隐为钱塘令。隐有灵隐诗。朱温篡唐,隐说镠举兵伐梁,曰:「虽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为千古羞?」此殆有鲁仲连之风矣。(按范楷〈跋〉,处约历官著作郎、直史馆,与王禹偁同诏试。)
林逋
字君复,号和靖先生。景德中,放游江淮,及归,结庐西湖之孤山。自范仲淹、梅尧臣,皆高其节,赠以诗文。欧阳修谓:「自逋之后,湖山寂寥,无有继者。」其推重如此。逋尝有〈泛舟入灵隐诗〉,又有诗云:
则其高寄盖亦在灵、竺间。
赵抃
字阅道。熙宁时,以资政殿大学士两知杭州。四十余,摈去声色,系心宗教。《传灯录》以为蒋山泉禅师法嗣。公有偈云:
苏颂
字子容。熙宁中,以集贤学士来知杭州,龙泓洞外有题名。公治行最优,时吴越荐饥。一日,有民数百,遮马诉于公曰:「某等以转运司责逋负市易缗钱,昼则逮系公庭,夜则禁于厢院,虽死何由得偿?」公曰:「吾今释汝,使得营生,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岁月而足,可乎?」众应曰:「不敢负约。」于是悉纵之。转运司大怒,欲劾公沮法,而偿责者闻之,皆先期而至,事遂已。一日,燕有美堂,闻将兵结集谋害官吏,即入喧传,恐惧不安。公谈笑自如,密谕兵官捕为首者,械送狱中。迨夜会罢,而坐客不知也。
李公谨
官观察,有灵隐诸诗。
祖无择
知杭州,极爱灵隐。时为筑邺公庵于萧公泉处。
杨蟠
富阳人,字公济。元祐中,通判杭州。有〈钱塘百咏诗〉,每至山宿,与契嵩唱和。
梅询
字尧臣,知仁和县事。有〈武陵十咏诗〉刻石冷泉亭上。
苏轼
字子瞻。熙宁四年除通判杭州。元祐四年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公有遗爱于西湖,其见于灵隐者,有灵鹫后小石塔题名,为熙宁七年九月二十日,是时公移莅胶西,即以是日別南北两山道友也。又有韬光石题名,为元祐五年二月二日。明年,公年三十六,在杭州被召。通计公之在杭,前后约有六载,何杭人之幸也!寺僧祀公于灵鹫山麓,号东坡祠。其知杭州也,杭大旱,饥疫并作。公请于朝,免上供米三之一;复赐僧度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𫗴粥。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唐刺史李泌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时久废,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𡍪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径三十里,为长隄,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僧牒百纸以募役者。隄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若图画然。杭人名为「苏隄」。
钱和
钱塘人。钱易孙,钱彦远子,孝义知名。建杰阁于九里松,藏书甚富,东坡为榜曰「书藏」。直秘阁,知荆南府。
徐爽
钱塘人。隐居湖山,以修真养性终老。徽宗闻其名,赐号「冲晦先生」。其墓盖在灵鹫也。
朱弁
徽州人,葬于九里松。(弁以绍兴初授官,副王伦使北,见执。附表云:「节上之旄尽落,口中之舌徒存。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高宗览之未尝不流涕也。卒葬于此。)
韩世忠
字良臣,延安人。屡立战功,追封蕲王。绍兴中,秦桧当国,公以和义不合,恳疏解枢柄。常顶一字巾,跨驴周游湖山,而于冷泉尤多盘桓。建亭于飞来峰之半,颜曰「翠微」,自号「清凉居士」。
陈刚中
福州人。建炎初,任太府寺;上封事,议恢复,遂与张九成七人同谪。其诗云:「同日七人俱去国,何时万里始还家?」有〈飞来峰诗〉。
俞颢
字商卿,杭州人。绍熙进士。尝宣抚淮东,历秉节旄。宝庆二年致仕,筑室九里松,以诗词自娱。号「青松居士」,著〈青松居士集〉。
赵与𥲅
淳祐中为京尹。自北新路第二桥至麯院,筑隄以通灵、竺之路。中作四面堂、三亭,夹岸花柳以比苏隄,人遂称「赵公隄」也。建壑雷亭于灵隐。
陈紫芝
名崇真,闽人。咸淳间,卜居北高峰东(俗名庆化山),祈祷有应,赐号「冲素真人」。崇奉雷神,后卒闽,瘗剑雷院后。
陆游
字务观,尝有〈灵隐寺冷泉放闸诗〉。
濳说友
宋咸淳间为临安府尹。每来下竺,有鸟自手中啄食。赋诗有「灵鸟不相猜,认作放生台」之句。
白珽
字廷玉,结庐于金沙滩,曰「湛囦」。所著有《湛渊集》。
仇远
字仁近,钱塘人。宋咸淳名士。宋亡,落魄江湖。初辟溧阳州学正,未几隐去。所著有《山村集》。
赵孟𫖯
字子昻,宋艺祖十一世孙。至元中,程巨夫奉诏搜访江南逸才,以孟𫖯入见。世祖一见,喜甚,从容咨访治道,命坐右丞李叶上。孟𫖯诗文奇逸,篆籀、分隶、真行、草书,皆妙绝天下。尝至灵隐访僧恭行己,为作诗。
虞伯生(集)
临川人,官至奎章阁学士。与鲜于伯机、揭曼硕、杨仲宏、赵子昻、黄晋卿诸公友善。少游钱塘,故于灵隐多所题咏。
邓文原
字善之。其先绵州人,父漳徙钱塘,遂为钱塘人。为杭州教授,有灵隐诗。
张天雨
字伯雨,钱塘人,号居贞子,又号句曲外史,宋崇国文忠公九成之后。年二十弃家,游天台、括苍诸名山。晚入开元宫,从真人王素衍为道士。工书,能诗文,与吴兴赵孟𫖯、浦城杨载、蜀郡虞集、豫章揭徯斯、清江范梈、金华黄溍友善。尝屏居修茅山志。墓近玉钩桥,有灵隐诗若干首。
项可立
隐于灵鹫山间。与黄溍友善,黄有〈同可立宿灵隐西崦诗〉。
莫维贤
字景行,钱塘人,洪武初仕州训导。筑室南北两山间,绕屋栽杏,以书史自娱,号杏园。列二十一题,士大夫多留咏,以比王维辋川庄。翻经台石有题名:「泰定五年春二月,吴郡王连、莫维贤、叶森、陆友同游。」
高孟升(得旸)
钱塘人。记闻博洽,诗文纯雅,名重一时。所著《节庵集》有〈题灵石樵歌〉、〈冷泉猿啸〉、〈九里云松〉诗。
王洪
字希范,永乐间,十八举进士,授行人,入翰林检讨。其〈西山记〉殊佳。
杨孟瑛
字温甫,为杭州知府。以西湖占塞,奏开濬之,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少复唐宋之旧。于里湖西岸增置二桥,以比苏公隄。其二曰「流金」,金沙滩之水出焉,游灵竺者之所停桡也。公又增苏隄高二尺、阔五丈三尺,列插万柳,顿复旧观。
孙一元
字太初,关中人。年十八入终南山,继入太白山,嚼草木居,息大石上,时有所得。赤脚散发,走山最高峰,持古松根扣奇石以歌。久之,西入华山,南浮湘汉;登衡山祝融峰,返嵩山,渡汴,谒阙里;遂上岱宗日观峰,观夜半日出沧海中,發狂大叫。南经吴、入越,探禹穴、访天台石桥。然公居西湖久,宿南屏而游灵隐,诗思清逸,有烟霞气。其〈跨驴游西山诗〉载入志中。
王守仁
字伯安,当宸濠之既擒也,忽传王师已及徐、淮;遂乘夜遄發至钱塘,凛凛焉不胜忧栗,作诗云:
其意盖在灵、竺间也。
方思道(豪)
开化人。正德间,刑部郎中。跌宕不羁,雅好山水。盖尝题射旭、金光、玉乳三洞也。
汪晖
文昭公第三子。举正德丁丑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有理公岩洞口题名,云「载酒访方豪也」,可谓武林胜事。豪,公同年进士。
朱裳
莅官方伯。裘褐不备,特于飞来峰顶勒名姓于石上。
陈仕贤
福州人。嘉靖二十二年为杭州太守,击杨梿真伽像于飞来峰。
王世贞
字元美,吴人。万历时为布政分守于浙地,有灵隐诗。官至大司寇。
李攀龙
字于鳞,山左人。为臬宪于浙,与元美相先后。有〈九里松诗〉。
张瀚
号元洲,官吏部尚书。以江陵夺情不肯署押,归田。张濂号泽山,官至都宪。秉持丰裁,四十报簪,自颜其堂曰「不惑」。都宪子蔚然富学问,弟子著录者众吏部。灵隐寺内有祠,都宪墓在灵鹫山下。
孙枝
号思泉。以冀宁分守归,闭户著书。与同志诸公为胜游高会,与者许少厓先生(岳)、顾西岩先生(言)、吴桂轩先生(遵晦)、赵望云先生(应元)、胡顺所先生(孝)、金莲峰先生(阶)、柴醴泉先生(祥)、严顺庵先生(大纪)、吕葵阳先生(元)。四时皆有雅集,独于灵隐听禅与看花修禊,不同邦人,至今以为盛事。
柴祥
号醴泉,天性笃孝。官御史,直谏有声。已陈情终养者二十年,转外台,尤持廉平。居乡淳厚不伐,人称为长者。
喻邦相
为杭州別驾。每以苏白自许,故尤垂情灵隐,一时辞客云集,有卓征甫、叶茂长、潘景升、郭次甫、孙凤冈、俞玄津、王世周、曹子念、来相如、何王臣、汪仲淹、毛豹孙诸山人皆集。其〈雨中游灵隐〉及〈北高峰〉诗,皆载志中。
虞淳熙
号德园,钱塘人,官吏部员外。博学有文名,著述甚富。集内有〈理公塔铭〉、〈代飞来峰石言〉。公尝赎石窟以还僧舍,其高致非近世士大夫所有也。二子大赤、仲皜,皆以名德见重于时。
许灵长(光祚)
著籍钱塘。万历时举人,官教谕,迁府司理。以能书名,出汤先生(尧文)焕门下,二先生书法为钱塘最。公居官有廉名,尤务旷达;早年抽簪,放情山水。其卒也,于冷泉亭方与客展纸挥毫而气绝,如蝉蜕然。
屠隆
字长卿,四明人。与余杭徐桂,岁必至湖上,税驾灵隐,信宿而返。有〈山中唱和诗〉。
李用晦
字元昭,世袭千户。早弃官,搆庐于慎庵之址,曰「岣嵝山房」。张元忭为之记,沈青门为作赋诗。
诸余龄
号云泉,隐于五寺桥之侧,栽花莳药,坐卧小楼,十年不入城市。与邵虎庵、李元昭,同称「石隐」。子梦环,隆庆辛未进士,死亦葬于余龄侧。
邵重生
号古庵,杭州诸生。隐呼猿洞者二十年,著《武林内、外志》数卷,盖士安节信之流也。先生父经济,当世庙时,以谏大礼被窜。先生读书灵山,矢志不仕,岂所谓父为忠臣、子为孝子者耶?
沈守正
沈守正字无回,钱塘人。为名孝廉,清介绝俗,当世士大夫重其守。下帏灵隐,讲业授徒,历有年所。官都察院经历。
孙日章
字藴甫。弟日隆,字实甫。节妇、孝子后,为思泉公孙。少即以文章、名节相砥砺也。俱读书灵隐之普觉。藴甫早中副榜,以弟死,独母方在堂,绝志场屋,奉养天年。年几六十,丧母犹婴啼也。实甫专志好学,与陆庸成(正奇)、沈无回结契山中,称至交焉。庸成死,托孤,乃力为济其昏娶。好古文辞,有李历下风。以疾早殁,名流痛惜焉。
柴应权
号洞山,官学训,即醴泉公季子。素与来道之、沈无回、孙思泉诸先生读书灵鹫,以文义切磋。晚尤归心白业,为本山檀护。
黄贞父(汝亨)
历官江西提学。文章清隽,有绝尘之姿。葬灵兔于麓。翰墨题咏留灵隐者甚富。
葛寅亮
字屺瞻,历官司农。尝督学楚闽,最称得人,闲居教授弟子数千。性俭素,布衣徒步于灵竺之间,人不知其贵人。本寺多赖其护持也。
闻启祥
字子将,为孝廉,名重一时。晚遂绝志仕进,筑窠西山。其言语妙天下,大抵冯先生(梦祯)、黄先生(汝亨)一流人也。
李流芳
字长蘅,练川孝廉。赋性古处,善诗、古文,而画尤绝伦。所至嗜山水,冷泉、岣嵝,徘徊不置。与闻子将先生、三严先生皆友善。有〈冷泉红叶图〉及诗,人争宝之。
高攀龙
无锡人,谥忠宪。魏忠贤窃权之日,公抗节不屈而死。先是,万历癸丑季秋,公来游韬光,静坐三七日而去,有二诗纪胜。
郑尚友
字士弘。辛未进士,官工部主事。为福建长乐令,有悬鱼之节,民爱戴之。为孝廉一十七载,唯以教授为事,足迹不至公府。公尝于南山下帏,而于北山揽胜也。
许文岐
字我西,官黄州太守。张宪宗袭城,义不欲逃,乃就执死焉。少时读书祗园房,与正嵒和尚早结方外之好。公童子时,父联枢先生偶以金鱼命公题句,公应声曰:「将云腾而虎变,故玉质而金相。」其聪颖如此。
陈濳夫
字玄倩,杭州人,历官河南御史。与妻孟氏及妾,同靖节江东。其为诸生也,读书灵隐山房,以名教自任,卒能克践其志。有三弟,丽明、祚明、晋明,子曾篁,皆能文、有节概,不愧家声。
陆培
字鲲庭,杭州人。中崇祯庚辰进士,官行人。乙酉殉节于横山桐坞。与兄圻、弟堦,读书于灵隐之涧西,人称「钱塘三陆」。好大节,敦友生;即释褐后,手不释卷。所著有《旃凤堂集》。公先死,而圻与堦奉母裘太孺人以终养。子繁弨,能为汉魏古文辞,有父风。
武林灵隐寺志卷之五下终
校注
《卍新续藏.名公法喜志》卷二作「以易自筮,得蹇之渐」。(CBETA, X88, no. 1649, p. 335, b17) 底本原缺,据百度百科「余杭三严」补。,2016.10.30【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23 册 No. GA023n0021 武林灵隐寺志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