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

遍净天授记品第二十二

尔时会中有十二那由他遍净天子见诸阿修罗王乃至光音天等于世尊所设诸供养复闻如来与授佛记心生欢喜得未曾有此诸天子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众德本入解正法充足法财有大神力自在无碍从座而起头面礼足白言「世尊有三摩地名超诸法乐若菩萨摩诃萨获证如是妙三摩地所作事业离诸攀缘得最上乐不生苦受无一因缘而非乐想假使入于诸地狱中种种苦具治罚逼迫由是菩萨三摩地力一切苦恼悉为快乐如彼世间诸有情类造作诸恶不律仪事劫夺他财王法所戮或截耳鼻或断手足或杖捶打或绳系缚为诸狱卒禁闭囹圄虽受楚毒心无追悔为贪所蔽翻如乐想又诸有情佣力自济艰辛求索以苦为乐谓裁衣者造蜡炬者压蔗浆者作伎乐者造饮食者供象酒者或然酥灯及油灯者如是等辈种种所作或不如法或复迟惰为彼主者呵骂驱遣受诸陵辱皆如乐想又如世间诸俳优者令他喜悦易己形状作鸺鹠面或师子面或打或缚翻为乐想何以故以彼众生作业决定为贪所使心无悔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利有情能于生死长夜之中修习种种难行苦行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救济饥渴众生啖己血肉常生乐想或于菩萨恶骂捶缚及断命根虽受苦恼皆生乐想如是具足广大愿力能与众生种种快乐长时修作无有间断则能获得彼三摩地不为恶魔之所动乱复能破坏一切魔业当得如是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者寿命自在二者所生自在三者业报自在四者寻伺自在五者受用自在彼菩萨若求一生成等正觉由得如是妙三摩地即能如意满菩提愿若不速求无上菩提则能久住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利乐有情严净佛土何以故由彼菩萨从初發心普为摄受一切有情不怖恶道于彼受生皆令习学诸菩萨行善巧方便通达诸法成熟般若波罗蜜多是为善住菩萨乘者世尊若菩萨乐修如是三摩地者当知是人皆是如来威神功德之所加持则能决定入解诸法自性本空无有疑惑

时遍净天子作是说已合掌作礼以偈赞佛

「我等遍净诸天子  于佛正法能了知
头顶礼敬调御师  诸根寂静无所畏
如来以大智慧力  悉能破坏诸魔军
归依最上牟尼尊  引导群萌登彼岸
诸法自性无所有  亦复毕竟无所住
妄想攀缘悉了知  犹如幻师明幻事
如是六趣诸众生  皆从虚妄因缘有
谷响求之自性无  如来证法亦同彼
人中最上释师子  观诸妄法悉皆空
彼无我相亦无人  及与众生寿者想
如来大慈无与等  为度愚夫出世间
演实相法妙难思  一切无能测量者
佛观众生界平等  常起清净无缘慈
故能怜愍诸世间  毕竟不见众生相
我今于佛智慧海  心无垢染离诸疑
清净慈门利有情  堪受诸天广供养
如来最胜天中天  常于众生起慈护
而于十方世界中  求其苦性不可得
既无众生亦无苦  是故如来无所缘
已能除遣诸忧疑  获证真常寂静乐
佛于诸趣不见苦  亦无所证大菩提
以此愍念于有情  皆令弃背生死缚
无苦无救无众生  亦无菩提而可得
佛知法性本如然  故我于佛伸妙供
如来出现于世间  以四无量利含识
不见慈悲喜舍心  亦不见有众生相
不见行于放逸者  亦复不见修圣道
知佛如是方便门  故我于佛兴供养
牟尼常说四念处  观身毕竟不可得
我于佛教如是知  今得供养救世者
佛说观受不可得  以受无有真实性
乃至受者亦复然  故我于佛兴供养
佛说观心及观法  二相求之不可得
亦不见有所修念  及以安住念处者
我今不见有诸法  亦复不见修法者
佛以念处度众生  彼念自性常空寂
复说念与法和合  欲求解脱应修习
我于佛教如是知  今得供养一切智
念处一尚不可得  况复说有二三四
是故我今达佛意  毕竟无受苦乐者
如来常说四正勤  有诸比丘专修习
斯则能为解脱因  得越轮回生死海
如是无解亦无缚  无佛无法及菩提
而复不坏其假名  故我于佛伸敬礼
佛说如意四神足  最上殊胜安隐乐
诸根寂静解脱人  修此能得涅盘道
又彼如意及神足  谛观彼体不可见
非动非静非无作  如是显现难思议
今此众会诸天子  而不见有众生想
我于佛教正了知  皆能远离诸疑惑
此为最上法供养  唯佛堪任受此供
如来妙智无等伦  故我一心生赞叹
又复牟尼说五根  此法能得菩提道
出生福智二资粮  善观察者除放逸
所谓信进念定慧  不见能修及所得
我于佛法无有疑  是故今当兴供养
如来宣说五种力  能除邪见心谄曲
息诸烦恼破诸魔  趣向无为寂静道
如是诸力无能屈  无有所缚及缚者
我于佛法离诸疑  今当供养调御士
大仙开示七觉分  最上清净菩提道
善修习者诸有情  得证真常安隐处
牟尼复说八圣道  成熟众生诸善根
常修圣智现其前  能尽苦际诸缠缚
如是圣智及诸惑  毕竟清净无有余
诸天于此得无疑  故我供养人中圣
于奢摩他善修习  毘钵舍那亦复然
如来旷劫悉圆成  能断诸惑及习气
如是相应因与果  及观察者悉皆空
诸天于此得无疑  故我供养牟尼主
说不净观除贪欲  慈心对治彼嗔恚
以其智慧遣愚痴  为利众生佛所说
彼皆无作无罪相  是故不垢亦不净
诸天于此得无疑  由此供养无上士
又复佛说十不善  杀盗婬妄及两舌
恶言绮语贪恚痴  此等名为十业道
众生非有亦无杀  余九过恶理同然
无善恶相无对治  以彼罪性本空寂
此义非无佛正教  然其不坏法体性
如是牟尼最上法  宣扬引导诸群迷
如理作意正思惟  是名最上真佛子

尔时遍净诸天子说是偈已咸各默然住在一面时佛世尊知诸天子心之所念希授佛记口中忽放清净光明尊者马胜见是事已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善哉调御大圣主  为利群生出于世
甚深智慧妙难思  而能化伏诸天众
穷尽诸法救世者  现斯瑞相非无因
能与众生作导师  唯冀能仁为演说
此诸遍净天子众  合掌称赞甚希有
瞻仰如来功德山  闻已一心而顶受
佛为最上天人师  了达诸法无罣碍
当愿怜念诸众生  说此放光神变事
何人于此生净心  解于微妙甘露句
彼于十方世界中  当得圆明一切智
谁于未来佛刹土  饶益摄受诸群迷
善宣无上妙法轮  降伏魔军及异论
是诸天子于佛教  深入义味心决定
唯愿如来震法音  使诸时会除疑网
百福庄严无上士  慈心普覆于世间
八种功德梵音声  咸愿闻持佛教勅
若有众生于佛所  乐闻正法勤修习
坚固不退菩提心  渐能成就一切智
如来善说微妙法  能尽有情生死苦
佛子净心当奉持  则令佛种永不断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佗曰

「马胜善问放光事  我为利乐诸天人
汝所得福叵思量  比喻说之尚无尽
善哉尊者应其机  一切大众心忻悦
此等遍净诸天人  于我法中得解脱
往昔曾供于诸佛  其数千亿那由他
达诸法性无有疑  各于彼佛问斯义
彼由往昔因缘故  以妙伽佗赞于佛
此生复以清净心  称扬贤劫诸善逝
后于优昙钵罗劫  成佛号曰那罗延
教化那由他众生  悉证无为寂静乐
同一劫中出于世  皆名法幢正等觉
化度众生数同等  次第皆当成佛道
是诸如来化缘毕  分布遗形诸舍利
建立无量窣堵波  犹若散花严佛刹
如是所有众生类  各于舍利兴供养
咸登寂静甘露门  一切如来所称叹
若有称彼佛名号  發生净信欢喜心
当知由是善因缘  得值当来弥勒佛
彼得慈尊摄受故  勤加精进断诸结
乐修寂静奢摩他  渐次得成无学果
从一佛刹至佛刹  供养亲近无疲懈
于诸天人大众中  称扬最上佛功德
今此遍净诸天子  皆具威德大名闻
深达佛智不思议  各各顶礼如来足

父子合集经广果天授记品第二十三

尔时会中有八俱胝广果天子见诸阿修罗王乃至遍净天等于世尊所种种施设作诸供养奉上如来复闻与授成佛之记心大欢喜得未曾有是诸天子即作是念「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于三际中求不可得一切诸根皆不可说若能入解彼法界者则能通达一切诸法若能了知一切诸法则能证得四如实谛所谓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如世尊说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想无作我等天子于此法中心得决了不生疑惑世尊以诸众生本寂静故则无有苦当如是知所以者何众生无故苦谛亦无以无苦故集谛亦无何以故若无是因则无其果世尊以无集故灭谛亦无何以故若无集谛则无断集以无灭故道谛亦无何以故无有是道不断集者世尊彼烦恼业不可得故断烦恼灭亦不可得以灭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未有是道无其果者此四圣谛但是分別假施设有以非有故不可说为过现未来何以故过去已灭现在不住未来未至于三际中皆不可得依世俗谛有种种相若三际非有彼则无生亦非有灭无想无作无施无受无说无听无所说法无了悟者以彼三世未曾有故若法若空皆不可说众生颠倒不能入解无因无缘无名无相无所诠表无所趣向自性离故皆不可得彼不可得亦不可得何以故以众生界本非有故若彼彼法皆不可得则无染净无作无证无凡夫地无声闻地无缘觉地无菩萨地无如来地非地非无地此即真如寂静无相若说有表有为限量名如来者依世俗说非胜义中有如来也何以故法无得故若彼如来广大宣说色界乃至识界如是意界乃至法界若无法界无所依止亦无诠表无四谛无五根无缘生等世尊彼一切法随其所在安布建立种种名字然不坏彼法界体性世尊如彼地界随其方处建立名字亦不坏彼地界本性如是水界火界风界空界立异名字亦复如是世尊又若证入彼法界者即能入解二十二根所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意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世尊若眼眼体不可得若根根体亦不可得何以故眼离自性不可见故若法自性不有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不可作若不可作彼即不生若不生者即是不灭以不生不灭故不可说为过现未来于三世中无生灭者彼即非眼亦非眼根何有作用世俗诠表世尊譬如空拳中无有物但诳愚童唯假名尔胜义谛中以至空拳所立名字亦不可得如是乃至眼及眼根于胜义中亦复非有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


校注

[A1] 愿【CB】【丽-CB】顾【大】(cf. K41n1496_p0745c1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父子合集经(卷11)
关闭
父子合集经(卷1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