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关要卷第十

○第十三嫌骂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谤讟事嗔恨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耆阇崛山尊者沓婆摩罗子为众僧所差知僧卧具及僧食

起缘人

慈地比丘相去眼见耳不闻处自相谓言此沓婆摩罗子有爱恚怖痴余比丘语言汝等莫说彼有爱恚怖痴报言我等不面说在屏处讥嫌耳诸比丘白佛呵责结戒讥嫌波逸提慈地复齐沓婆摩罗子闻而不见处言有爱恚怖痴诸比丘言佛制戒讥嫌波逸提报言我等不嫌是骂耳佛言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嫌骂波逸提

释义 嫌骂者若面见讥嫌背面骂面见嫌者齐眼见耳不闻处言有爱恚怖痴背面骂者齐耳闻不见处言有爱恚怖痴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嫌骂二前人羯磨所差三言说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嫌骂比丘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若上座教汝嫌骂若受教嫌骂突吉罗

萨婆多云此戒体僧先差十四人嗔讥是人者波逸提

若舍羯磨嗔讥是人突吉罗

若遣使书信突吉罗

善见云讥嫌被僧差人波逸提

嫌余人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其人实有爱恚怖痴恐后有悔恨语令發露若戏笑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不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四敷僧卧具不举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制罪

律摄云因卧具事由轻慢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城中有一长者欲请众僧饮食

起缘人

十七群取僧坐具在露地敷经行望食时到不收摄便赴彼食僧坐具即为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诸比丘还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取僧绳床木床若卧具坐褥露地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释义 僧者(律摄云有六种僧一者四人僧二者过四人僧三者现前僧四者四方僧五者主僧六者客僧此中僧者谓四方僧物也)绳床有五种旋脚绳床直脚绳床曲脚绳床入陛绳床无脚绳床 木床亦如是

卧具坐褥者或用坐或用卧褥者用坐也(律摄云卧褥长四肘濶三肘四边缝合贮以毛絮毛谓羊毛絮谓木棉荻苕劫贝蒲台杂絮并故破物或粪扫衣以如是物内在褥中拍令平正于中横竖以线交络勿使棉絮聚在一边或扜毛为褥复安表里坐褥谓小方坐褥也)露地敷(谓无荫覆处也)若自敷若教人敷(敷者谓施张安布也)去后若彼有旧住比丘若摩摩帝若经营人当语言我今付授汝汝守护看(此谓教人举也)若都无人者当举著屏处而去若无屏处自知此处必无有破坏当安隐持粗者覆好者上而去(即自举也)若即时得还便应去若疾雨疾还若中雨中行得还若少雨少行及得还不坏坐具者应往比丘应次第作如是方便去(虽不自举不教人举但观时境不坏具褥得去)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四方僧物二故心不举三两脚过限

定罪 此中犯者若不作如是方便而行初出门波逸提

若一足在门内意欲去而不去还悔一切突吉罗

若二人共一床坐下座应收而去下座作如是意谓上座当收而上座不收下座犯波逸提

复以非威仪故突吉罗

上座意谓下座当收而下座不收上座犯波逸提

若二人不前不后俱不收二俱波逸提

及余空绳床木床若凡浴床卧具表里地敷绳索毳纻放在露地不收便去突吉罗

若敷僧卧具在露地不收入房坐思惟突吉罗

萨婆多云若露地敷僧卧具不嘱人游行诸房突吉罗

若自卧具不随时举突吉罗所以时举者一畏雨湿二畏日暴三畏风吹若虽有覆障而日雨所及处皆堕罪

善见云他人私物不举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取僧绳床木床踞床若凡卧具坐褥在露地自敷若教人敷去时应语旧住人乃至次第作方便去无犯(如文中说)二人共一床坐下座应收诸余空绳床木床若凡浴床若卧具表里若地敷绳索毳纻敷在露地收取而去若在露地敷僧坐具收摄已入房思惟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律摄云凡是僧伽所有衣服不将余物衬替不合受用其所替物亦非疎破若僧敷具有破穿处应须缝补若断坏者应为连接若不堪修补者用充灯炷或为拂或斩和泥用涂墻壁填孔隙令施主增福凡听法时不应与比丘尼及俗人求寂授学人相近而坐有难缘者非犯

无夏者不应共三夏者同坐一夏者不得与四夏者同坐二夏以去得共大三夏者同坐若白衣舍处所迮时虽邬波䭾耶同坐非犯

不应一床二人同卧有惭愧者无犯

若在行途得大帔中间衣隔同卧无犯

萨婆多云结戒者为行道安乐故为长养信敬故为令檀越善根成就故

○第十五僧房不举卧具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制罪

律摄云由敷具事不敬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有客比丘语旧住比丘我在边房中敷卧具宿异时不语旧比丘便去僧卧具烂坏虫啮色变时旧住比丘不见客比丘谓是命过远行等到房观看乃见卧具烂坏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于僧房中敷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释义 僧房者(谓四方僧房房者于四威仪得为受用也)若僧房中敷僧卧具若坐若卧去时若有旧住比丘经营人若摩摩帝当语言与我掌护牢举(此谓教人举也)于中若无人付授不失当移床离壁高支床脚持枕褥卧具置里以余卧具覆上而去若恐坏败当取卧具毡褥枕置衣架上竖床而去(此是自举也)

犯缘 同上

定罪 此中犯者不作如是方便而去出界外波逸提一脚出界外还悔而不去突吉罗

若期去而不去突吉罗

若即还不久二宿在界外至第三宿明相未出若自往若遣使往若语摩摩帝若知事人汝掌护此物若不尔者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敷僧卧具若坐若卧去时有旧住人若摩摩帝若知事人语言汝守护是物若无知事人如上收举而去若房舍崩落火烧毒蛇在内盗贼虎狼师子强力所执若被系若命难梵行难若时还不久若二宿界外第三宿明相未出自去若遣使语旧住人汝掌此物若水陆道断一切难缘第三宿不得遣使语掌护此物者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六强夺止宿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性罪

律摄云自恃凌他因生触恼由卧具事情生不忍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及十七群在拘萨罗道路行至无比丘住处邨十七群语六群言汝等是我上座应先求住处我等后当求六群报言汝等去求我不求住处十七群即往求得宿止处敷卧具竟六群知往语言汝等当起以大小次第止宿十七群不允六群强在座间敷坐具宿十七群高声言诸尊莫尔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戒文如后唯无知字)时诸比丘不知是先住处非先住处后乃知是先住处或有作波逸提忏悔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先比丘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迮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

释义 知先比丘住处者(先比丘者是最初敷具者是住处者是房舍于四威仪得受用者是)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后来者后至比丘也强者不从人意欺凌于他)中间者若头边若脚边若两脇边卧具者草敷叶敷下至地敷

念言(意中作念非是口言)彼若嫌迮者自当避我去(于其中间纵肆坐卧逼迮他人令彼生恼彼若嫌迮当自避去不必言语相遣也)作如是因缘非余者(谓作强逼迮恼乱因缘非为余事也)非威仪(纵横坐卧恼乱于他皆是非威仪中事)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知他先住二有逼恼心三强敷已竟

定罪 此中犯者知他先得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随转侧脇著床波逸提

僧祇云后来眠他床是上座者应语长老不知世尊制戒耶若眠比丘是下座者应呵责汝不善知戒相云何后来眠他床上

若比丘在他处经行见先比丘来应避去

若夜眠时虽振动寱语不作扰乱意无罪

萨婆多云若自敷若使人敷能敷者波逸提

不能敷者突吉罗

此戒体不得强违前人意有所为作若为恼他故闭户开户闭向开向然火灭火然灯灭灯若呗呪愿读经说法问难随他所不乐事作一一波逸提必以恼他心故成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先不知若语已住若先与开门若门宽广不相妨碍若有亲旧人言但于中敷我自当为语其主若倒地若病转侧堕上若为势力所持若被系闭若命难梵行难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七牵他出房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嗔忿故于四方僧住处牵他令出因卧具事及摄养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及十七群在拘萨罗道中行至小住处十七群言长老去敷卧具六群报言汝自去我何豫汝事十七群自喜净洁入寺扫酒房舍令净敷好卧具止宿六群知即入语言长老起随次第坐十七群未允六群嗔不喜强牵驱出房十七群高声言莫尔莫尔比房比丘问知其故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嗔他比丘不喜僧房舍中若自牵出教他牵出波逸提

释义 嗔他不喜者(谓心怀忿恚不喜前人同房止宿也)牵出者(或以口牵或以手牵或手口俱牵自作教他是也)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是守戒比丘二嗔恚牵出三是僧房中四前人出户

定罪 此中犯者若自牵若教人牵随所牵多少随出户多少一一波逸提

若闭他著户外突吉罗

若持物掷著户外突吉罗

若持他物出突吉罗

五分云若将其所不喜人来共房住欲令自出若出若不出皆突吉罗

牵余四众出突吉罗

尼牵比丘比丘尼出波逸提

牵余三众出突吉罗

若牵无惭愧人若欲降伏弟子而牵出者无犯

萨婆多云若先作杀心强牵出死者波罗夷

不死者偷兰遮

若牵比丘尼婬乱心牵摩捉者僧残

僧祇云若牵比丘出时彼比丘若抱柱若捉户若倚壁如是牵离一一处一一波夜提

若口呵叱遣彼比丘随语离一一处者一一波夜提

若方便驱直出门去得一波夜提

律摄云舍欲崩倒牵出病人不犯

若有苾刍是鬬诤者戒见轨式多有亏违如此之人嗔而曳出若无善心亦得恶作

若于非僧房处曳出清净苾刍得恶作罪

若破戒人众共驱出若倚门若抱柱咸应斫去并推出之事殄息后所斫截处僧应修补

或门徒等冀其惩恶牵出房时无犯

然不应令出其住处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无恚恨心随次第出若共宿二夜至三夜遣未受戒人出若破戒破见破威仪若为他所举若为他所摈若应摈有命难梵行难驱逐如此等人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律摄云若于住处龙蛇忽至应弹指语曰贤首汝应远去勿恼苾刍若不去者应持輭物而羂去之勿以毛绳等系勿令伤损于草藂处安详解放待入穴然后舍去若弃蚤虱等应于故布帛上观时冷热而安置之此若无者应安壁隙柱孔中任其自活

萨婆多云为不苦恼众生故为灭鬬诤故而结此戒

○第十八重阁坐脱脚床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卧具事嗔恚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诸比丘在重阁坐脱脚床上坐不安庠阁下有比丘止宿阁薄床脚脱堕下比丘上坏身血出仰向恚骂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若房若重阁上脱脚绳床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

释义 房者若僧房若私房

重阁上者立头不至上者是

脱脚床者脚入陛(脚者不坚牢也谓尖脚如栓形插入陛中即插脚床名脱脚床也)若坐卧下(结成所犯)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是重阁二床是脱脚三阁下有人四坐卧著床

定罪 此中犯者在重阁上坐脱脚床若坐若卧随脇著床随转侧波逸提

除脱脚床若在独坐床或一板床或浴床一切突吉罗

僧祇云阁下无人坐无犯

萨婆多云若床脚不尖者不犯设尖不用力坐卧不犯

此戒体必是重阁尖脚坐床安床处底薄用力坐卧波逸提

凡比丘坐法一切审详不审详必有所伤兼坏威仪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坐旋脚绳床直脚绳床曲脚绳床无脚绳床若床支大若脱脚床安细腰(即横桄也)若彼重阁上有板覆若重厚覆若反床坐若脱床脚坐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九虫水浇泥草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用水事无慈悲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拘睒弥国

起缘人

尊者阐陀起大屋以虫水和泥教人和诸长者嫌责沙门释子无有慈心害众生命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诸比丘未知有虫水无虫水后乃知有虫水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无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水有虫若自浇泥若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

释义 水者(谓池河井水释名云水者准也准平物也其德能润万物澄之则清混之则浊堰之则止决之则流俱八种功德)有虫(律摄云或自观有虫或他观有虫不观有虫客来虫俱生虫总有二种虫一谓眼见二是滤得乃至微细有命者言水亦收浆醋等物有虫俱不得用)若自浇泥若草(泥者草泥𦮽泥象屎泥牛屎泥等草者百卉之总名即茆芒等草浇者沃也即溉灌者是自作教他并皆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水有虫二有虫想三自教浇用

定罪 此中犯者若知水有虫以草若土掷中者波逸提

除水若有虫酪浆若醋若渍麦浆以浇泥若草若教人波逸提

若以土若草著有虫清酪浆中醋中若渍麦浆中若教人波逸提

有虫水有虫想波逸提

虫水疑突吉罗

无虫水有虫想突吉罗

无虫水疑突吉罗

善见云自浇者随息一一波逸提

若教他浇者随语语得波逸提

十诵云随虫死一一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知有虫作无虫想若虫大以手触水令虫去若漉水洒地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僧祇云若比丘营作房舍须水若池若河若井漉取满器看无虫然后用若故有虫当重囊漉谛观之若故有虫至三重若故有虫当更作井如前谛观若故有虫当舍所营事至余处去虫生无常或先无今有或今有后无是故比丘日日谛观无虫便用

萨婆多云若欲作住止处法先应看水用上细氎一肘作漉囊令持戒审悉者漉水竟看器中向日谛看若故有虫者应三重作漉水囊若三重作漉水囊故有虫者此处不应住

○第二十覆房过三节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制罪

律摄云由房舍事贪慢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拘睒毗国瞿师罗园中

起缘人

阐陀起大房覆有余草更重覆故有余草第三覆犹余草在念求索为难更覆不止屋便摧破居士讥嫌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作大房舍户扉窓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波逸提

释义 作大房舍者多用物(萨婆多云用三十万钱功用甚大 律摄云大住处有二种大一形量大二施物大此据形大)户扉窓牖(户者通人出入处一门曰户又曰内门为户扉者户扇也窓牖者通光明处在墻曰牖在屋曰窓)及余庄饰者刻镂彩畵

指授覆苫者覆有二种纵覆横覆(苫者葢也编茅草覆物也按西国所造屋宇台观板屋平头壁泥石覆以甎墼或苫茅苫草及以板木户牖垣墻图畵雕镂种种奇制严饰非一今云及余庄饰具乃总标一句也)齐二三节者(节者重也但齐二三重覆则止过即成犯故曰二三节也本律释文稍有參差恐译文之误也五分义明)五分云若至第四重若草若瓦若板覆一一波逸提(若观斯义三节无违至四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作屋疾成二三覆不止三指授覆竟

定罪 此中犯者二节覆第三节未竟不去至不见不闻处第三节竟波逸提

若舍闻处至见处舍见处至闻处一切突吉罗

根本云若是熟甎及以木石或可施主欲得疾成虽过重数并皆无犯

萨婆多云凡作房法有三品上中下覆房法各自有限若下房以中上房覆法者以镇重故兼顿成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

若中房以上房覆法者亦镇重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

若随上中下覆法者以顿成故一波逸提

若不顿垒墻成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指授覆苫二节竟至第三节覆未竟至不见不闻处水陆道断及一切难缘等不去至不见不闻处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二十一自往教尼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结不同大乘比丘同学必若观机知有大益不犯然在末运尤宜慎重清凉大师愿言足不履尼寺之尘必有切缘方许无事不听此是制罪

律摄云此由尼事贪心希望招世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夏安居尽是众所知识如舍利弗等五百比丘尼大爱道为首于舍卫国王园中安居时大爱道往世尊所白言唯愿听诸比丘与比丘尼教诫说法世尊听许随次差上座大比丘教诫尼为说法时般陀尊者当往(般陀或云莎伽陀或云槃陀伽此云小路边生又翻继道)而所诵惟一偈入寂者欢喜

见法得安乐

世无恚最乐

不害于众生

世间无欲乐

出离于爱欲

若调伏我慢

是为第一乐

三说三入四禅诸罗汉比丘尼皆大欢喜六群尼调戏讥嫌于是尊者现通而去

起缘人

时六群自往教诫不说正法惟说一切世俗论乃至笑舞跛行等六群尼大欢喜罗汉尼以恭敬心故默然无语大爱道白佛乃制僧中差教授尼人时六群作是言僧不差我等教授尼即出界外更互相差往教诫诸比丘闻嫌责白佛佛乃制成就十法者然后得教授尼戒律具足(一)多闻(二)诵二部戒利(三)决断无疑(四)善能说法(五)族姓出家(六)颜貌端正尼众见便欢喜(七)堪任与尼众说法劝令欢喜(八)不为佛出家而被法服犯重法(九)满二十岁若过(十)如是等可教戒尼与比丘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僧不差教诫比丘尼者波逸提

释义 僧者一说戒一羯磨

不差者(僧祗云僧不作羯磨名不差十法不成就不名为差众不成就白不成就作羯磨不成就亦不名为差 根本云具七法者众应差教授尼一持戒二多闻三住耆宿位四善都城语五不曾以身污尼六于八他胜法善能分別七于八尊重法能善解释)教授者八不可违法何等八百腊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问讯礼拜请令坐(一)比丘尼不得骂比丘不得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二)比丘尼不得举比丘罪言汝所作尔汝所作不尔不得作自言不得遮他覔罪不得遮他说戒自恣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失比丘得说比丘尼过失(三)已学于学式叉摩那从众僧求受大戒(四)若比丘尼犯重法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五)比丘尼于半月当从众僧中求索教授人(六)比丘尼不应无比丘处夏安居(七)比丘尼夏安居讫当诣众僧中求三事见闻疑自恣(八)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教诫何故说此八不可违法谓佛姨母及五百舍夷女人从佛三请出家佛未允以疾灭正法故后阿难启请再三方许佛说八敬阿难依制宣传诸女奉行名为八敬比丘尼尊行八法正法无减所以半月教诫仍宣八敬令正法久住故 萨婆多论云教诫教授有何差別答曰遮无利益故名教诫与有利益故名教授又教住正念故名教诫教住正知故名教授乃至令修世间善法故名教诫令修出世间善法故名教授此是差別耳)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心有贪求二不差辄往三教诫出语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比丘应克时到尼亦克时迎若此丘克时不至突吉罗

尼至时不迎突吉罗

若闻教授师来比丘尼当出半由旬迎供给所须办洗浴具为作粥种种饭食不作如是供给者突吉罗

若僧不差或非教授日而往与说八不可违法突吉罗

若僧不差而往与说法者波逸提

若比丘僧病应遣人礼拜问讯若比丘僧不和合众不满足应遣人礼拜问讯若不突吉罗

若比丘尼僧病及不和合众不满足者亦当遣人礼拜问讯若不突吉罗

五分云若不差教诫尼语语波逸提

教诫余二女众突吉罗

若比丘僧不差为教授故入尼住处除因缘波逸提

因缘者尼病是名因缘

若僧不差为教授故入尼住处随入多少步步波逸提

若一脚入门突吉罗

善见云若不说八敬先说余法突吉罗

若先说八敬已后说余法不犯

十诵云比丘应诵尼戒莫令忘失何以故诸女人喜忘智慧散乱我泥洹后诸尼当从大僧问戒法

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比丘克时至尼克时迎乃至办种种供具若僧所差与说八不可违法若众僧病僧众不满別部不和合遗信礼拜若尼病众不满不和合亦遣信礼拜问讯众僧若水道留难一切难缘等不遣人礼拜问讯如是等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僧祇云教诫尼不得从日没至明相出不得深猥处不得露现处当在不深不露处若讲堂若树下不得十四日十五日月一日二日三日应从四日至十三日往教诫不得教诫不和合尼众已应问尼僧和合不若言不和合应遣使呼来若不得来者应与教诫欲不得偏教诫不得长语教诫

○第二十二教尼至暮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不同制大乘同学息世讥嫌

律摄云因讥嫌事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尊者难陀(增一阿含云尔时牧牛难陀凭杖而立遥闻佛所说法即得解悟求佛出家受具足戒是时彼在闲静处而自修克成阿罗汉果此非佛弟难陀)为僧所差教授比丘尼默然而住大爱道言我等欲得闻法愿更与我等说尊者与说法默然而住复更重请说法难陀好音声为说法听者乐闻遂至日暮(根本云难铎迦尊者佛遣彼为尼众说法教诫时五百苾刍尼闻法得阿罗汉果 萨婆多云维卫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檀塔种种庄严此王有五百夫人供养此塔各發愿言我等将来从此王边而得解脱尔时王者今难陀是五百夫人者今五百尼是以本愿因缘故应从难陀而得解脱)尼出祗桓城已闭即依城壍中宿晨旦在前入城诸长者讥嫌沙门释子无清净行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

释义 为僧差者(僧祗云十法成就众成就白成就羯磨成就故云为僧差 律摄云其教授尼人一被差尽寿教授更不须差)教授比丘尼者(为说八不可违法及余法是也)乃至日暮者(律摄云指其分齐日既没名非时虽在时中若诸尼众立而不坐或复营务纷扰未息或身有拘碍而为说法亦曰非时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大尼二教说八敬三日已暮

定罪 此中犯者若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波逸提

除教授若受经诵经问义若以余事乃至日暮突吉罗

除比丘尼若为余妇女受诵经若问义若以余事至日暮突吉罗

律摄云日暮日暮想等二重二轻二无犯

若通夜说法或寺门相近或城门不闭或同在城中或尼众在白衣舍此皆无犯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教授尼日未暮便休除妇女若为余人教诵受经问义及以余事不犯若船济处说法尼听与贾客共行夜说法若至尼寺中说法若来寺中请教授人值说法听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二十三讥谤教尼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制不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怀嫉心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尼闻教授师来半由旬迎安处房舍饮食床座具洗浴处

起经人

六群僧不差故生嫉妬心言诸比丘教授尼无有真实心但为饮食故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语诸比丘作如是语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释义 为饮食故(僧祇云食者𪎊麫饭鱼肉复次有食名色声香味触教授者若阿毗昙若毗尼)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生嫉妬心二言为饮食教授三说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作是言诸比丘为饮食故教授尼乃至诵受经若问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五分云若言为供养故教诫比丘及余三众突吉罗

若言比丘行十二头陀行坐禅诵经作诸功德皆为供养利故语语突吉罗

僧祇云若言为医药者得越毗尼罪

若语比丘尼作如是语彼比丘为饮食故教诫汝等得越毗尼罪

若语比丘尼彼比丘为医药故教诫汝等得越毗尼心悔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其事实尔为饮食教授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若戏笑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维摩诘经云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

什师曰如一比丘林中坐禅时至须食持钵出林路逢恶贼引弓射之比丘怒自责不生恶心又指腹语贼汝应射此我为彼出林故致斯恼此腹之罪耳己恕物类如此也

○第二十四与非亲里尼衣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不同结大乘不同学为利众生故然在末法应须审慎

律摄云因致讥嫌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一乞食比丘威仪具足有比丘尼见便生善心数请彼比丘比丘不受异时众僧分衣物此比丘持分出门见此尼来即以与之意彼不收尼輙受之比丘数数向人嫌责彼尼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不听与比丘尼衣诸比丘皆畏慎不敢与亲里尼衣佛言听与亲里尼衣更加非亲里三字祗桓中二部僧共分衣物二部错得尼持衣相换比丘未允佛言若贸易听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释义 (如三十事中)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尼非亲里二与非贸易三彼已取竟

定罪 此中犯者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五分云若与破戒邪见亲里尼衣突吉罗

与非亲里余二女众衣突吉罗

萨婆多云若与应量衣波逸提

与不应量衣物突吉罗

律摄云若尼被贼现阙衣服设使非亲里与之无犯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与亲里衣共相贸易与塔与佛与僧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二十五与非亲里尼作衣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不同制大乘同学

律摄云因致讥嫌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有比丘尼欲作僧伽黎至僧伽蓝中语迦留陀夷愿尊者与我作衣报言汝等喜来催促故不能作尼言我不相催作竟与我即与裁之作男女行欲像尼来取衣即襞与之语言不得妄解披著亦莫示人时到当著在尼僧后行尼如其教即著后行诸居士见高声大笑大爱道问知其故白诸比丘比丘白佛呵责结戒不听与比丘尼作衣诸比丘皆畏慎不敢与亲里尼作衣佛言亲里者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释义 作衣者(作者谓割浣染衣者谓僧伽黎郁多罗僧安陀会)

犯缘 此戒具足二缘方成本罪一尼非亲里二自手裁缝

定罪 此中犯者若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随刀截多少波逸提

随缝一针亦波逸提

若复披看牵挽熨治以手摩扪若捉角头挽方正安帖若缘若索线若续线一切突吉罗

五分云取衣突吉罗

割截时染时皆波逸提

缝时针针波逸提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与亲里尼作若与僧与塔作若借他衣著浣染治还主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二十六与尼屏坐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犯不同大乘同学护世讥嫌

律摄云因招讥谤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迦留陀夷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各有欲意在门外共一处坐诸居士见皆共嫌之各相谓言汝等观此二人共坐犹如夫妇亦如鸳鸯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比丘尼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释义 屏处坐者一比丘一比丘尼屏处者见屏处闻屏处见屏处者若尘若雾若烟若云若黑暗不见也闻屏处者乃至常语不闻声处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屏处二无智人三身相近坐

定罪 此中犯者若独与比丘尼屏处坐波逸提

若盲而不聋聋而不盲突吉罗

立住突吉罗

僧祗云若尼请一比丘食一尼共比丘坐一比丘尼来往益食益食尼去时比丘随一一时得波夜提

五分云与余二女众坐亦波逸提

萨婆多云经行已还坐波逸提

随起还坐随得尔所波逸提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比丘有伴若有智人若行过卒倒地若病转倒或为力势所持若被系闭若命难梵行难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二十七与尼同期行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不同犯大乘同学此是制罪

律摄云由讥嫌故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与六群尼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诸居士见皆共嫌之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不听与比丘尼共行诸比丘不先与尼共期道路相遇畏慎不敢共行佛言若不期无犯更加共期二字后众多比丘从舍卫欲至毗舍离时众多尼亦往欲得同行以佛结戒故不敢共行比丘前去尼在后行为贼所劫失衣钵诸比丘白佛佛言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比丘尼同期一道行从一村乃至一村除异时波逸提异时者与估客行若疑畏怖时是谓异时

释义 期者言共去至某邨某城某国土(僧祇云共期者若今日若明日若半月若一月)同期一道行(总标乃至邨间別释)道者村间有分齐行处是(僧祇云道行者三由延二由延一由延一拘卢舍)除异时(是遮制中之开听)与估客行(估客者根本作商旅 律摄云商旅者若离此伴无由进路为此圣开除余缘故此中行法者苾刍尼食苾刍应持若至食时更相授与有病苾刍应共舁去若人少者尼亦助舁应在头边不应近足若至邨落随病所须为觅医药若尼有病准此应知)是谓异时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共期二發足同行三至村里分齐

定罪 此中犯者与比丘尼同一道行乃至村间分齐处随众多少界多少一一波逸提

非村空处行乃至十里波逸提

若减一村减十里突吉罗

若多村间同一界行突吉罗

方便欲去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僧祇云若共车伴行止息發去时唤尼来勿使不及伴作是语者波逸提

若言去去姊妹勿使失伴无罪

比丘共商人随道行商人先入聚落比丘不知道行法见尼问言姊妹示我道来即名共期若尼来举一足得越毗尼罪

举二足波夜提

言去示我道路者无罪

若聚落中请比丘食不知檀越家处见尼问言知某甲檀越家处不示我处来即名为期若举一足越毗尼罪

举二足得波夜提

律摄云地行为契后遂乘空现身共期隐形而去皆得恶作

萨婆多云不期而偶共同道当使相去不闻声处若相闻已还突吉罗

与余二女众期行同犯(亦波逸提)十诵云若有王夫人共行不犯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共期大伴行疑恐怖处若为力势者所持若被系命难梵行难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二十八与尼期同船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犯不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讥嫌故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举六群尼共乘船上水下水居士讥嫌比丘白佛呵责结戒不听与尼共乘一船诸比丘不期而乘一船皆畏慎佛言不期无犯后众多比丘欲渡恒河有众多尼亦欲渡恒河以佛结戒故不敢与尼共渡尼让比丘先渡船至彼岸暴雨水涨未还之间日时已暮诸尼即在岸边宿夜偶贼劫夺佛言直渡者无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释义 上水下水(上者逆流而上下者顺流而下除渡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二缘成本罪一有心共期二两脚入船

定罪 此中犯者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若入船里波逸提

若一脚在船一脚在地若方便欲入而不入若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萨婆多云与尼议载船突吉罗

若一比丘与一尼共期载一船一波逸提

乃至与四尼共载一船四波逸提

随尼多少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四比丘与一尼共载一船各得一波逸提

亦随尼多少得尔所波逸提

与式叉摩那沙弥尼共期同船同犯(亦波逸提)若尼与比丘各在异船共期无白衣伴波逸提

若不期必使语声不相闻处若相闻突吉罗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共期若直渡彼岸船师失济上水下水或为力势所持或被系命难梵行难无犯

根本云篙棹柁折随流而去或避滩碛或柁师不用其语此皆无犯

十诵云欲直渡为水所漂去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律摄云若苾刍等将行之时预先一日应白二师我今有事诣彼村坊听不随师不应违逆若无二师应白上座所有卧具嘱他守护于同行伴普告令知勿有病人舍弃而去出门之时应相告曰今日我等不有遗忘事不应可斟量所依商旅善恶进不无令废阙于自同伴更相顾恋有讐隙者不应共行若有因缘须共行者应忏摩与之同去凡涉路时应为法语勿出恶言或为圣默然勿令心散乱若至天神祠庙之处诵佛伽他弹指而进苾刍不应供养天神若于路次暂止息时或至泉池取水之时皆诵伽他其止宿处应诵三启自整威仪问停止处

○第二十九尼赞得食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犯不同大乘同制是邪命自活故

律摄云因不敬事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有一居士请舍利弗目连于露地敷好坐具

起缘人

偷兰尼往居士家已即问欲请比丘耶报言我请舍利弗目连尼言居士所请是下贱人若先语我我当为请龙中之龙问言何者是龙中之龙尼言尊者提婆达多等是语顷二尊者至尼语居士言龙中之龙已至居士言汝向者言是下贱人今云何言龙中之龙耶自今以去勿复来往我家二尊者食讫还僧伽蓝佛知而故问今日受请食得充足耶答曰食虽充足我于居士家亦是下贱人亦是龙中之龙佛问知其故呵责提婆达多部党已结戒遣比丘尼劝化得食者波逸提时诸比丘不知有劝化无劝化后乃知有劝化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不犯罗阅城中有大长者是黎师达亲友彼作是言若黎师达来至罗阅城者我当为黎师达故供养众僧有尼闻此语默然在怀异时尊者入城尼闻往语长者即遣信请尊者及众僧食黎师达问云何知我来至此耶长者言家所供养尼见语尊者言若尔我不应食长者言我不从此尼语设食我先有誓愿尊者言虽有此语我亦不应食即止不食往白世尊佛言若檀越先有意者不犯当如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教化因缘得食食除檀越先有意者波逸提

释义 赞叹教化者阿练若乞食人著粪扫衣作余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抟食塚间坐露地坐树下坐常坐随坐持三衣赞偈多闻法师持律坐禅(释论云美其功德名为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名为叹也)得食食者(上食字饮食也下食字吞咽也)从旦至中得食(食有五正食五不正食释于后文)除檀越先有意者(律摄云谓彼施主先生此念营办饮食拟施其人设令赞叹具戒多闻此亦非犯由闻赞叹遂便不食是故复言除先有意者)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大尼赞叹二有教化想三食已入咽

定罪 此中犯者知比丘尼教化得食食咽咽波逸提

除此饮食教化得余衬体衣灯油涂足油(正法念处经云此足跟通于眼脉以油灌鼻以油涂足能令眼明净)一切突吉罗

教化教化想波逸提

教化疑突吉罗

不教化教化想突吉罗

不教化疑突吉罗

五分云以余四众赞叹因缘得食食突吉罗

萨婆多云乃至教以少姜著食中比丘食者突吉罗

此戒体但偏赞其德不问凡圣食者尽波逸提

若不曲赞功德但说布施沙门福德甚大比丘食者无罪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不知若檀越先有意若教化无教化想若尼自作檀越若檀越令尼经营若不故教化而乞食与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三十与妇女同行戒

总释

此是不共戒尼犯不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道行事讥谤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毗舍离女嫁舍卫人与姑共诤还诣本国

起缘人

阿那律从舍卫往毗舍离妇欲同行答言可尔即与同行时夫主不在后日还家即问母妇何所在母言与我鬬竞逃去不知所在夫主逐之于道路得妇语尊者言何故将我妇逃走耶答言止止莫作此语我等不尔长者言云何言不尔汝今现与我妇同道行其人即打阿那律几断命根尊者于下道在一静处结跏趺坐入火光三昧长者见即忏悔(谓四姓中豪族望重世礼自居有德者自称净名疏云国内胜人称为长者原西国与此方所称不同彼以贵姓豪族富商大贾积财巨万咸称长者此方乃有德之称谓年耆德艾事长于人称为长者法华文句云具十德名长者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尊者还僧伽蓝向诸比丘说有少欲者白佛呵责结戒(戒文如后唯无共期)时诸比丘不共期道路相遇畏慎不敢共行佛言不共期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邨间波逸提

释义 并同前与尼期行戒中无异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共期二人女堪行欲境三至邨齐限

定罪 此中犯者共尼斯行不异

律摄云若化女天女龙女半释迦女二根若未堪行婬女同路行咸得恶作

尼等四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亦同前戒

根本云若他遣女人引道或迷于道路女人指授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毗尼关要卷第十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但【CB】伹【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但【CB】伹【卍续】
[A24] 己【CB】巳【卍续】
[A25] 己【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己【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刺【CB】剌【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毗尼关要(卷10)
关闭
毗尼关要(卷1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