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九 〔宋刻〕
对机门
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法嗣
东京大相国寺慧林禅院圆照禅师
讳宗本。姓管氏。常州无锡人也。依苏州永安禅院升上人出家。披剃具戒。即慕參游。诣池州景德怀禅师法席。入室扣请。示以。弥勒内宫说什么法。云。说遮个法。晓夕心无间念。体究未明。偶于境中见高木上有一黄梅。而智士原曰。五月梅子熟时。当有發明如斯。忽然顿悟心印。洞入微奥。服勤十余载。日探玄旨。
后出世苏州瑞光。次迁净慈。学众常盈半千。寻奉 诏住慧林 神宗皇帝召对。赐圆照禅号。未几。乞归灵岩。
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沐浴更衣。召门人付嘱归逝。门人曰。既不住世。何不留偈。
师曰。吾四十年。无时不说。何必今日重说偈言。遂端坐委化。
次年正月尽日。全身塔于本山。世寿八十。僧腊五十有三。四十年垂手。三住大刹。嗣法传道者。不可穷数。名扬一时者。百有余人。
开堂日 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师谢恩毕。登座拈香。祝延 圣寿罢。乃敷坐。净因净照禅师白槌竟。师云。还有五湖上士。达法高流。出众当前。共扬佛事。
问。昔日灵山胜集。随机大转法轮。今朝选佛场开。垂手愿扬佛事。
师云。炉烟起处。大众同观。
僧云。法雨普沾沙界润。群生皆赖一人恩。
师云。向后不得错举。
僧曰。可谓得闻于未闻也。
师云。闻底事作么生。
僧曰。凭师一滴曹溪水。四海为霖报 我皇。
师云。伶利衲僧。
问。圣皇垂拱岩廊上。忆得灵山佛嘱时。今日 诏师扬般若。愿开方便释群疑。
师云。截流之句。祗么分付。
僧曰。一言迥出威音外。翘足徒劳赞底沙。
师云。三十年后不得错会。
问。昔为林下客。今作帝都人。未审是同是別。
师云。一月在天。影含众水。
师云。真不掩偽。曲不藏直问。九重城里。无非触处菩提。明月堂前。已现龙华之相。不昧当时。请师一接。
师云。六街钟鼓韵冬冬。即处铺金世界中。
僧曰。更不觉城东畔始發初心。
师云。炉烟透处。帀地风生。
僧曰。可谓 圣恩沾万里。喜气动千门。
师云。礼拜了退。
僧曰。也知上苑花难采。不得馨香未肯休。
师云。道了也。
问。葱葱嘉气黄金阙。拂拂霜风玉露秋。正当恁么时。禅客相逢如何话会。
师云。师子嚬呻。象王哮吼。
僧曰。龙楼凤阁。触目光辉。宝铎金钟。咸歌 帝德。
师云。大施门开。一时參取。
僧曰。恩大不知何以报。一炉香篆祝 尧年。
师云。且听说看。
师云。滥承圣旨。来踞慧林。远涉长途。三千余里。既到 皇都。精神豁尔。何也。楼台耸翠。殿塔交光。广陌通衢。朱门华宇。不异善财登慈氏阁。满目殊胜。徧处庄严。华藏圆明。交罗主伴。尘沙法门。一毫顿证。无边刹境。验在目前。敢问诸禅德。目前事作么生。乃顾大众云。还会么。若也于此明得。相共证明。若也未知涯际。正法眼藏觌面分付。良久。云。鸡足峰前路不遥。饮光得底在今朝。
开堂演法。上祝 皇帝陛下圣躬万岁。伏愿 尧天永覆。舜日崇明。福海等于沧溟。寿山高于嵩华。护持三宝。安御万方。弥增玉叶之昌。益广萝图之茂。久立众慈。伏惟珍重。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什么百鸟衔花献。
师云。六六三十六。
僧曰。见后为什么不衔花。
师云。六六三十六。
僧曰。非师不委。
师云。西天此土。
问。古人道。卷帘除却障。闭户生得碍。未审意旨如何。
师云。蹈著称鎚硬似铁。
僧曰。便与么去时如何。
师云。错。僧便喝。师便打。
问。古者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和尚如何为人。
师云。金乌急。玉兔速。
僧曰。便与么去时如何。
师云。后五日看。
师云。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衲僧到此。又且奚为。何如戴箬笠.披蓑衣.垂直钓.泛轻舟。访寻知识未能休。自从猨子皈青嶂。抛却钓。覆却舟。从教湘水几清秋。咄。
上堂云。洪音一剖。该罗八纮。一令施行。清风万里。豁开宗要。广演门风。撤向目前。光流大海。威拥三界。德被四方。高耸人天。虗怀应物。无内无外。洞彻十方。圆通现前。纵横佛事。簷头水滴。观音妙门。雨洒长空。文殊境界。休问补陀近远。觉城东际。楼阁门开。请高著眼。咄。
上堂云。好诸禅德。一问一答。俊哉。快哉。问处如石里迸出。答处似青天霹雳。忽然而有。瞥尔而亡。若非顶门具烁迦罗眼底衲僧。到遮裡。不免拈头作尾。所以道。汝生我亦生。汝杀我亦杀。生杀轮王机。交驰如电掣。
上堂云。头圆象天。足方似地。古貌稜层。丈夫意气。趯倒须弥。蹈飜海水。帝释与龙王无著身处。乃拈拄杖云。却来拄杖上回避。咄。任汝神通变化。究竟须遮里。以拄杖卓一下。
上堂云。姑苏台畔。不话春秋。衲僧面前。岂论玄妙。祇可著衣吃饭。玩水看山。夜见星。昼见日。两手扶犁水过膝。灵山授记祗如斯。尘劫何曾异今日。
上堂云。一句截流。万机顿削。得失是非。一时放却。与么会得。便请归堂。
上堂云。看看。烁烁瑞光。照大千界百亿微尘国土.百亿大海.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乃至微尘刹土。皆于光中一时發现。诸仁者。还见么。若也见得。许汝亲在瑞光。若也不见。莫道瑞光不照好。參。
上堂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拈起拄杖云。拄杖子是尘。作么生说个转法轮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说破。拈起也。海水腾波。须弥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肃静。敢问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当断不断。两重公案。以拄杖击禅床一下。
上堂云。千般样都来。祇在丝头上。乃拈起拄杖云。还会么。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十方如来。同此超出。若也会得。參学事毕。若更不会。何必自抑。击禅床。
上堂云。凉风吹。红日照。一境萧然谁不要。观音大士为宣扬。九衢卖买争头呌。脚不住。手不停。毗卢界内用分明。千圣从来祗遮是。莫生退屈自相轻。參。
上堂云。季冬寒节。去来无別。千山万山。唯积残雪。禅客相逢。将何演说。各请归堂。随缘憩歇。若作迷逢达磨。大似眼中添屑。
东京大相国寺惠林禅院觉海禅师
讳若冲。姓钟氏。江宁府句容人也。母初娠师。屡梦一僧端坐于寝。遂不荤茹。其父固问。即告以梦。父曰。若果生男。当舍为僧。
及丱岁。母擕至钟山。礼志公像。师即涕泣。不肯归去。母悟前事。乃许就寺僧怀义上人出家。后依保心禅师圆具。即造池阳怀禅师法席。令看情未生时因缘。乃获开悟。巾侍数年。深达玄旨。
初住常州荐福。次住宜兴善权。又还荐福。后住北京福胜.西京法王。相国韩公绛.太师文公彦愽。甞加师仰。晚奉 诏住慧林。
开堂日 哲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师谢恩毕。登座拈香。祝延 圣寿罢。乃敷坐。法云圆通禅师白槌竟。师云。一人人面面相对。大似少林看壁。一个个眼眼相顾。何异灵山嘱付。诸仁者。实为密密堂堂。昭然独露。会中莫有证据底衲僧么。
时有僧出问。为 国开堂。愿闻法要。
师云。三乘光佛祖。一句定乾坤。
僧曰。丽天杲日当轩。帀地清风满座。
师云。目前无异草。不碍往来观。
僧曰。若非顶门眼开。谁知此恩难报。
师云。酌然。
问。鹫岭传芳东震。云门列派 皇都。今朝大启觉场。请师再垂方便。
师云。上机言下悟。大道目前观。
僧曰。与么则圆照始离金色界。相蓝又见觉花开。
师云。不得错看。
问。如何是皇都境。
师云。巍巍双阙侵霄汉。拂拂祥云罩九重。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两宫无事安磐石。万国归心有老臣。
问。祖闱宏启。大集群贤。法令既行。请师一振。
师云。匣裡青蛇吼。
僧曰。学人退身即是也。
师云。天际白虹高。
师云 诏令臣僧为 国开堂。流通至道。开發人天。夫至道者。不可以思而测。不可以想而求。精勤者未能见之。辩慧者酌然不识。若也明得。方知佛佛道同。古今不异。何是何非。孰邪孰正。不有而示有。杳若梦存。无成而似成。倐如幻住。依空源而起尽。法法无知。随化海以分形。缘缘绝待。如是会得。堪报不报之恩。用助无为之化。诸仁者。无为之化。阖国知闻。且如何是报恩底句。良久。云。三乘有旨难彰则。一句无私贺太平。此日流通般若。普集妙善。上祝 皇帝陛下圣躬。伏愿宝图永固。凤历长新。同日月照临。若乾坤覆载。位隆北极。寿等南山。伏惟珍重。
上堂云。碧落净无云。秋空明有月。长江莹如练。清风来不歇。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诸仁者。适来道个清风明月。犹是建化门中事。作么生是道人分上事。良久。云。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參。
上堂云。无边义海。咸归顾眄之中。万象形容。尽入照临之内。儞诸人筑著磕著。因什么却不知。良久。云。莫怪山僧太多事。光阴如箭急相催。珍重。
上堂云。日出连山。月圆当户。不是无言。不欲全露。乃云。遮裡莫有全露底么。良久。众无语。乃拈拄杖云。拟议则穿腮过。击香台。下座。
上堂。良久。云。万机丧尽体何如。一点灵光混太虗。尘劫未曾经变易。禅人休枉废工夫。却召大众云。省力处道将一句来。众无语。
师云。归堂吃茶去。
上堂。良久。云。净地上切忌抛沙撒土。金屑虽贵。争柰眼里著不得。还知么。直饶解齐龙树。辩若马鸣。智过鹙子。到遮裡一点用不著。何故如此。卞玉本无瑕。相如诳秦王。參。
上堂。横按拄杖云。摩竭迦文亲行是令。山僧今朝不可更向土上加泥也。击香台。下座。
上堂云。目净青莲。光含白玉。若向遮裡參得。不若神珠四照。洞彻十方。宝鉴无私。𡟎妍自异。然虽如是。龙蛇易辨。衲子难瞒。
上堂。良久。云。还委悉么。嘉雨时来暑气收。禅堂宴坐恰如秋。劳生心火何时息。祇向无心便好休。
上堂云。神机迅發。觌面相呈。电光难趂。石火莫停。恁么荐得。未是英灵。以拄杖画一画。云。天下衲僧。倒退八百。拟议之徒。看燎著面门。击香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