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见闻录卷六
碑刻书画
碑之重刻者三
宋
秦观〈游龙井记〉(在寺内,明董其昌为方伯斗垣周公临)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中之水泉也。每岁旱,祷雨辄应,故老相传以为有龙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气所發也。西湖深靓空濶,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余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一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江之山多为所脇,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悍之脇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者發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托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净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自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跋云:此文见《淮海集》。龙井有此碑,乃米元章书,今已不复存;但有〈方圆庵记〉,余倣米法以补之。)
(壬戌元正晦,秉烛记,其昌)
(钱塘门人金嘉会摹勒上石)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补龙井记书后》云:「秦太虚〈龙井记〉直称苏家胜友,元章此碑绝得李栝州三昧。惜多残缺,余为补之。然闻赵吴兴曾欲补米书数行,一再易之,皆不相似,曰:『今人去古远矣,则余其有续貂之愧也夫!』」
《家藏集.集宋米芾书龙井记石本跋》云:「天水尹希宾尝蓄米老所书〈秦太虚龙井记石本〉,字画雄放。但其文多缺处,其子宽因录全文于前,以便读者;托吾友史明古求余题之。尹君之意虽为故物重,然亦重乎米书;而又不无不重乎太虚之文也。君如重其文,则太虚又尝有〈龙井题名记〉及东坡跋语,更录以附于后,则不独全龙井之文,且并龙井之事全矣。余方与明古约同游杭,豫期日月;而龙井者杭之胜处也,至则当案记文所载,次第登览。亦将为数语以续古人,归其为君再书以附之。」
又〈游龙井记〉横碑(在寺内,文见上)
(谨案:此碑不知何人重摹,前则大碑也,郑清之跋备述刻记始末。二碑并失之,见下。)
释守一〈方圆庵记〉(在寺内,文见卷二)
元丰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米芾书跋云:「不二作此文成,过余,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芾元章。」又跋云:「辩才故与苏子瞻伯仲,洎赵阅道、秦少游为方外交,其人可知已。太守请住名刹,晚年自天竺归老龙井之山,结庐曰『方圆』。夫生人圆颅方趾,所本来也。其用万端,幻化而不穷,率归于遑遑不吾寂,斯方圆义毕。至吾人寄身蜉蝣而襟期宇宙,善用方圆者也。泥之则不善,将为方乎?将为圆乎?善乎师与守一之说,守一记之。」而米南宫善其文,手书于石,并称奇绝。龙井昔传神物所托,故祠龙君于此。遇夏不雨,有司为百姓请命而祷辄应。今年余以不雨祷于祠下,问之游人,石已断仆榛莽中久矣。余觅有旧刻,采石重□一过,树于故迹。噫!天地之灵物未尝终秘,师之蔽庐几于道,九九行完而率复,人贤之□而祀焉。南宫书法超迈入神,幸见之,可洗瘴毒,均□山灵神气所钟。此余重刻意也,书以纪之。
(谨案:《仁和县志》:万历二十一年,知县胡澄,武进人,壬辰进士,任四年。)
安世凤《墨林快事.方圆石刻》:此米之最有声合作者;乃以庵之增修,好事者适得米老旧搨以补亡,而恰遇一颠倒装潢者,错其先后,遂据之入石。虎林游人如织,莫有为之是政者。余早得此本,亦以为装家误旋;入杭摩挲石下,依然误也。因另搨一纸,为之改装,则文从理顺,不致诮一公为伧父、颠士为糊目矣。欲再一正其石,而匆匆北归。当賖此恨,因识于此。嗟乎!余所手正之本或未必传,而此段傥不泯泯,则后来见者岂遂乏一慧心之彦、为了吾恨者?余之汲汲老而为此者,半欲为后人一二眼耳。用寄示此一寸于永永,岂区区夸蠧鱼之架哉?
天启乙丑九月三日
魏㟲《钱塘县志.章抚功跋》:案今古石刻虽存,而文理舛错、略无伦次,不知何人偽刻,其真刻亦不知何时易去。余志学之年,初学执笔,购南宫法书,爱其奇变,种种不一;独〈龙井记〉潇洒俊逸,有晋人风度。惜其前后倒置,因为订正。临摹数纸,稍具形似。安得片石易其偽刻,庶庐山面目不失旧观?冀有识者鉴之乎!
(谨案:孙克宏《碑目》有此碑,不知断石何往!此记见录于《上天竺山志》,其文正与胡令重刻石本同,文从理顺;惟石本有数缺字而已。安世凤、章抚功俱云「颠倒舛错」,岂又一碑耶?)
原碑存者十一
明
谢辅〈龙井感应碑记〉(在寺内)
钱塘西行一舍许,有胜地曰龙井。群山环护,奇石行立,如奔如仆,如趋如伏,如龙翔,如凤舞,扶舆磅礡而郁积;世传谓有龙宅其中,故名曰「龙井」。前镇守浙江太监李公,创佛寺于其上,由是东行百步则公之佳城也。然公物故已十有二载矣。钦差御马监太监覃公礼,以公干来莅两浙;钦差镇守浙江都知监少监卢公永,慨惟李公前辈硕德,乃于癸未之秋七月丙午,相率谒公之墓,以览龙井之胜。惟时逾旬不雨,沿途田畴乾涸,稼将槁。二公顾瞻嗟叹,谓「农之依田,犹鱼之依水、木之依土;鱼无水则腐,木无土则枯;民非稼穑则无以为生。昔苏文忠公谓十日不雨则无禾,今不雨将及半月,无禾则岁且歉矣,其如吾民何?」爰相与默祷龙井之神,其降甘雨以泽吾民,则神亦享祀兹土而无愧矣。井东面凿石为龙首,引水从口而出,久为泥滓所湮。覃公以手濬导,水随汩汩而流。须臾,有物如龙状浮于水上,二公欣然曰:「此感应之兆也!」于是与群公觞咏于寺之东阁。酒阑,各乘舆之西湖。为间,油然云兴,龙见于天,雨下如注;沟浍皆盈,禾苗改色。行旅悦于涂,士夫庆于市,农民乐于野,何其感应之速哉?盖以二公惟忠惟孝,敷仁施惠,盛典足以动天地,至诚足以感鬼神,岂偶然哉?《书》曰:「惟德动天,无远不届」,又曰:「至诚感神」,其斯之谓与?时相从者则镇守浙江都指挥同知王公、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秦敬、按察使副使张岐、佥事王镐、都司都指挥佥事陈文、刘鼎,咸谓「古人得禾得鼎则名之于书、名之于年。二公以精诚而得雨,宜特书以示不忘;使后人观斯文则知二公爱民之心也。」井上有龙王庙,二公又□秦方伯从而修理一新,佥谓余宜记之。肆忘其固陋,爰摭其实而勒诸石以垂永久云。
天顺七年龙集昭阳协洽秋九月既望立石
通奉大夫.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临川谢辅撰文
通奉大夫.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涿郡秦敬篆额
亚中大夫.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凤阳王敞书丹
(谨案:太监李公创寺井上,谓李德也。夏时《湖山胜概记》:「创寺山阳」,殆即其时。岭前寺始此,龙井名寺亦始此。)
王守仁〈风篁山龙井记〉(在寺内)
新出土,已断为数块,不可搨。「风篁」字模糊,或传为「凤凰」,盖非。
黄克缵、李承勋倡和诗(在寺内)
龙井二首
又:六言二首
李大将军同游,壬子夏日泉南黄克缵题
奉和黄大司马韵
括苍李承勋书
(谨案:《浙江通志.名宦传》引《名臣言行略》:承勋字立卿,嘉鱼人。宏治进士,为浙江按察使。事持大体、风纪肃然,仕至兵部尚书。又陈善《杭州府志》:成化中为浙江右布政,谥康惠。)
朱卿如〈游龙井诗〉(在寺内)
游龙井
万历癸丑秋日,郡人朱卿如题
屠隆〈龙井茶歌〉(在寺内)
〈龙井茶歌〉,与李念江开府公同游作。
万历甲午秋七月,赤水「洞天居士」屠纬真书
神运石题字
(谨案:《西湖志.山水》载「神运石」,引陈善《杭州府志》文,与《西湖游览志》同;惟铁牌「二十面」作「二十四面」,银「二条」作「一条」小异。而于「碑碣」又称「南山道人李德遣五丁神运此石就立在石上,有『嶻𡺼神运石下有玉泓池』十字」,且云:「『运池』二字独大,几尺余,绝类米书」,其说不可合。窃尝从石下细加搜剔,然后得实焉:石前一面真书「永镇大安」四大字,另又真书「嶻𡺼神运石」五大字,而略带隶法。石字左行又五行甎瓦□工籴米等用不敢□□财助缘共造□淘得金银牌买木石。钦差管浙江市舶司陈添保拾中常大夫内官阮随,發心舍财造殿,□差镇□处州兼总戎事。小字极劣,又石侧有「下有玉泓池」真书五大字,略带行法。后一面真书「南山道人李德遣五丁神运此石就立」十五大字,又小字可辩者六行。一□□二面见在二□□。又淘得铁牌三□□武□□见□四造佛殿用诸不可取此一人之下。又淘得玉石□五两,上写「元丰年待东方姓就六□□淘□池得乾得金一镒银五十」,末有「勅令」字。又石侧上有「景泰二年岁在辛未仲秋子日此辰雾霾行者不见」,下有「荣禄大夫柱国中臣都太监日南李□书」。乃知德既出石,托言五丁以神其事,乃于石上增刻文字如上云云。然则《西湖志》「十字」之说,固未识其详矣。)
国朝
谷应泰〈游龙井诗〉(在寺内)
春日同诸公游龙井寺二首
古燕谷应泰
卢高〈游龙井诗〉(在寺内)
武昌卢高
(谨案:《浙江通志》:高,湖广兴国州人,顺治十三年任浙江驿道。)
张缙彦:五言古诗(在寺内)
中州张缙彦、后学潘舆书,马龙友立
又:七律二首(在寺内)
题龙井寺
方圆庵
天中张缙彦
(谨案:《浙江通志》:缙彦字坦公,河南新乡人。前辛未进士,顺治十一年任浙江布政使。)
张士伟〈祷雨记〉(在寺内)
康熙癸酉五月中旱,所在设坛祷雨。至六月初一日,抚宪谕各处行香。余往龙井虔祷,击「神运石」而云生。回至湖中,雷声隐隐;遥望塘栖一带,下雨既至。万松书院魁星楼,见雨自北关至昭庆,约下一二时。初二日杭城又雨,甚喜而志杭府经历。
锦州张士伟记
(谨案:此附刻秦观〈游记〉横碑后。)
碑文见《咸淳临安志》者八
释元净〈龙井十题诗〉并秦观跋(诗见各卷,跋见卷八)
赵抃〈辩才法师真赞〉(文见〈元净外传〉)
(谨案:《咸淳临安志》载在「延恩衍庆院」下,未言刻石。夏时正《杭州府志》注:「元丰元年,资政殿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赵抃撰」,疑必有见。)
苏轼题名
《咸淳临安志》:苏轼、钱勰、江公著、柳雍,同谒龙井辩才。元祐六年正月七日。
又
《咸淳临安志》:元祐庚午,辩才老师年始八十,道俗相庆,施千袈裟,饭千僧七日而罢。眉山苏轼子瞻、洛阳王瑜中玉、安陆张璹全翁、九江周焘次元,来餽芗茗。二月晦日书。
秦观题名(文见卷八)
陈善《杭州府志》:旧在龙井寺。
郑清之〈跋秦观题名〉(文见卷八)
陈善《杭州府志》:旧在龙井寺。
贾似道题名
《咸淳临安志》:静庵邱邠、贾似道,乙未腊月二日来游,复亨泰侍。
又
《咸淳临安志》:后三十一年夏闰,大丞相魏国公再登揆席,少驻湖曲赐第,因谒演福来此,客廖莹中、陈诗川、从子德生侍。
《西湖志》:此段题名今已不见。
碑文见《西湖志》者二
葛采诗
《西湖志》:
□巢葛采留题,住山善庆摩刻
《西湖志》:在龙井,正书摩崖。
乾道题名
《西湖志》:林景度、韩无咎、李无咎、李秀叔、司马季思、崔子霖、韩子师,乾道辛卯八月晦自龙井来。
《西湖志》:在龙井,正书,字径四寸,摩崖。
碑文见《东坡集》者一
苏轼〈辩才法师真赞〉(文见〈元净外传〉)
碑文见《快雪堂集》者一
冯梦祯〈龙井寺复先朝赐田记〉(文见卷八)
(谨案:魏㟲《钱塘县志》又有〈祷雨记〉,以无撰人姓氏,不录。)
碑见文献集文缺者一
赵子昂题名
见黄溍〈南山题名记〉,详卷八。
碑见府志文缺者二
苏辙〈辩才法师行业记〉
夏时正《杭州府志》:在龙井寺。元祐癸酉,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撰。
(谨案:《栾城集》无此记文。)
杨杰〈寿圣院讷斋记〉
夏时正《杭州府志》:在龙井寺。元祐元年三月,朝奉大夫主客□郎杨杰撰。
(谨案:苏辙撰〈讷斋记〉,文见《栾城集》,未言刻石。杰作,疑误,姑列于此;陈善《杭州府志》亦有之。)
碑见县志文缺者一
孙沔〈龙井普泽院仁法师行业赞〉
见魏㟲《钱塘县志》。
(谨案:普泽院,详卷十。仁法师,无考。窃疑魏㟲《钱塘县志》多谬误;仁法师或即天台以仁,而孙沔则孙姓,而其名偶误题者,他无可证,阙之。)
书之可考者十一
南唐草书四纸
宋仁宗飞白四大字
并见程珌〈游记〉,详卷八。
(谨案:记不言何字。)
宁宗「岁寒亭」三字
「养性」二字
《咸淳临安志》:并在龙井山路太清宫。
(谨案:《咸淳临安志》,太清宫,道院也,在钱塘县履泰乡龙井山路。又有矩玉亭。《武林旧事》「岁寒亭」作「岁寒轩」。)
苏轼书寿圣院额
《武林旧事》:延恩衍庆院后改寿圣院,东坡书额犹存。
〈跋旧与辩才书〉(跋与书并见〈元净外传〉)
楚逵〈二上人书经跋〉(文见卷八)
〈静坐帖〉(文见卷八)
《西湖古迹事实》在寺中。
释元净〈心师铭〉(文见卷八)
(谨案:铭末有「书与怀益」语,寺当有真迹也。)
周必大等题字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乙亥二月与张德庄、周孟觉同游、题字。
郭祥正题名
见郭祥正《青山集》有〈和公择题名诗〉,详卷七。
画之可考者五
苏轼竹石画壁
《武林旧事》:在延恩衍庆寺。
范仲淹、苏轼、苏辙、释道潜、元净遗像
见程珌〈游记〉,详卷八。
五贤二开士像
见张雨《句曲外史集》,诗题详卷七。
(谨案:题云「游龙井方圆庵阅宋五贤二开士像」,胡则、赵抃、苏轼、辙、秦观,五贤也;道潜、元净,二开士也。)
水墨罗汉八轴
见程珌〈游记〉,详卷八。
廉布枯木画壁
《武林旧事》:在龙井寺。
《图绘宝鉴》:廉布字宣仲,山阳人,自号「射泽老农」。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栢。本学东坡,青出于蓝。官至武学博士。以张邦昌壻,负才不得用。
邓椿画继后,居绍兴,有画轴传于世。
(谨案:《武林旧事》但云「廉布枯木」;而《西湖志》云「枯木竹石」,且但云「苏轼、廉宣仲留题」;而《西湖志》云「画壁」,俱未详。又汤垕《画鉴》:「布自号射泽老人」,亦互异。)
碑刻书画题后
石,寿世最长;风霜剥落,为矼为础,则不得不有赖乎裒集著录。非石寿不敌梨枣之寿,聚于一而流播者广也。一龙井而所得如是,意荒崖断涧之旁,埋泐者多矣!若夫云烟过眼,放失尤易,是宜附之。
龙井见闻录卷六
【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22 册 No. GA022n0020 龙井见闻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14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