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王法正论已复告大众「汝等应听我今为汝说其往昔奉法因缘」即于是时说伽他曰

「我昔曾为转轮王  舍此大地并大海
四洲珍宝皆充满  持以供养诸如来
我于往昔无量劫  为求清净真法身
所爱之物皆悉舍  乃至身命心无悋
又于过去难思劫  有正遍知名宝髻
于彼如来涅槃后  有王出世名善生
为转轮王化四洲  尽大海际咸归伏
有城名曰妙音声  时彼轮王于此住
夜梦闻说佛福智  见有法师名宝积
处座端严如日轮  演说金光微妙典
尔时彼王从梦觉  生大欢喜充遍身
至天晓已出王宫  往诣苾刍僧伽处
恭敬供养圣众已  即便问彼诸大众
颇有法师名宝积  功德成就化众生
尔时宝积大法师  在一室中而住止
正念诵斯微妙典  端然不动身心乐
时有苾刍引导王  至彼宝积所居处
见在室中端身坐  光明妙相遍其身
白王此即是宝积  能持甚深佛行处
所谓微妙《金光明》  诸经中王最第一
时王即便礼宝积  恭敬合掌而致请
唯愿满月面端严  为说金光微妙法
宝积法师受王请  许为说此《金光明》
周遍三千世界中  诸天大众咸欢喜
王于广博清净处  奇妙珍宝而严饰
妙香水洒游尘  种种杂花皆散布
即于胜处敷高座  悬缯幡盖以庄严
种种粖香及涂香  香气芬馥皆周遍
天龙修罗紧那罗  莫呼洛伽及药叉
诸天悉雨曼陀花  咸来供养彼高座
复有千万亿诸天  乐闻正法俱来集
法师初从本座起  咸悉供养以天花
是时宝积大法师  净洗浴已著鲜
诣彼大众法座所  合掌虔心而礼敬
天主天众及天女  悉皆共散曼陀花
百千天乐难思议  住在空中出妙响
尔时宝积大法师  即升高座加趺坐
念彼十方诸刹土  百千万亿大慈尊
遍及一切苦众生  皆起平等慈悲念
为彼请主善生故  演说微妙《金光明》
王既得闻如是法  合掌一心唱随喜
闻法希有泪交流  身心大喜皆充遍
于时国主善生王  为欲供养此经故
手持如意末尼  發愿咸为诸众生
今可于斯赡部洲  普雨七宝璎珞具
所有匮乏资财者  皆得随心受安乐
即便遍雨于七宝  悉皆充足四洲中
璎珞严身随所须  衣服饮食皆无乏
尔时国主善生王  见此四洲雨珍宝
咸持供养宝髻佛  所有遗教苾刍僧
应知过去善生王  即我释迦牟尼是
为于昔时舍大地  及诸珍宝满四洲
昔时宝积大法师  为彼善生说妙法
因彼开演经王故  东方现成不动佛
以我曾听此经王  合掌一言称随喜
及施七宝诸功德  获此最胜金刚身
金光百福相庄严  所有见者皆欢喜
一切有情无不爱  俱胝天众亦同然
过去曾经九十九  俱胝亿劫作轮王
亦于小国为人王  复经无量百千劫
于无量劫为帝释  亦复曾为大梵王
供养十力大慈尊  彼之数量难穷尽
我昔闻经随喜善  所有福聚量难知
由斯福故证菩提  获得法身真妙智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叹未曾有皆愿奉持《金光明经》流通不绝

金光明最胜王经诸天药叉护持品第二十二

尔时世尊告大吉祥天女曰「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欲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以不可思议广大微妙供养之具而为奉献及欲解了三世诸佛甚深行处是人应当决定至心随是经王所在之处城邑聚落或山泽中广为众生敷演流布其听法者应除乱想摄耳用心于时世尊即为彼天及诸大众说伽他曰

「若欲于诸佛  不思议供养
复了诸如来  甚深境界者
若见演说此  最胜《金光明》
应亲诣彼方  至其所住处
此经难思议  能生诸功德
无边大苦海  解脱诸有情
我观此经王  初中后皆善
甚深不可测  譬喻无能比
假使恒河沙  大地尘海水
虚空诸山石  无能喻少分
欲入深法界  应先听是经
法性之制底  甚深善安住
于斯制底内  见我牟尼尊
悦意妙音声  演说斯经典
由此俱胝劫  数量难思议
生在人天中  常受胜妙乐
若听是经者  应作如是心
我得不思议  无边功德蕴
假使大火聚  满百踰缮那
为听此经王  直过无辞苦
既至彼住处  得闻如是经
能灭于罪业  及除诸恶梦
恶星诸变怪  蛊道邪魅等
得闻是经时  诸恶皆舍离
应严胜高座  净妙若莲花
法师处其上  犹如大龙坐
于斯安坐已  说此甚深经
书写及诵持  并为解其义
法师舍此座  往诣余方所
于此高座中  神通非一相
或见法师像  犹在高座上
或时见世尊  及以诸菩萨
或作普贤像  或如妙吉祥
或见慈氏尊  身处于高座
或见希奇相  及以诸天像
暂得睹容仪  忽然还不现
成就诸吉祥  所作皆随意
功德悉圆满  世尊如是说
最胜有名称  能灭诸烦恼
他国贼皆除  战时常得胜
恶梦悉皆无  及消诸毒害
所作三业罪  经力能除灭
于此赡部洲  名称咸充满
所有诸怨结  悉皆相舍离
设有怨敌至  闻名便退散
不假动兵戈  两阵生欢喜
梵王帝释主  护世四天王
及金刚药叉  正了知大将
无热池龙王  及以娑揭罗
紧那罗乐神  苏罗金翅
大辩才天女  并大吉祥天
斯等上首天  各领诸天众
常供养诸佛  法宝不思议
恒生欢喜心  于经起恭敬
斯等诸天众  皆悉共思惟
遍观修福者  共作如是说
『应观此有情  咸是大福德
善根精进力  当来生我天
为听甚深经  敬心来至
供养法制底  尊重正法故
怜愍于众生  而作大饶益
于此深经典  能为法宝器
入此法门者  能入于法性
于此《金光明》  至心应听受
是人曾供养  无量百千佛
由彼诸善根  得闻此经典
如是诸天主  天女大辩才
并彼吉祥天  及以四王众
无数药叉众  勇猛有神通
各于其四方  常来相拥护
日月天帝释  风水火诸神
吠率怒大肩  阎罗辩才等
一切诸护世  勇猛具威神
拥护持经者  昼夜常不离
大力药叉王  那罗延自在
正了知为首  二十八药叉
余药叉百千  神通有大力
恒于恐怖处  常来护此人
金刚药叉王  并五百眷属
诸大菩萨众  常来护此人
宝王药叉  及以满贤王
旷野金毘罗  宾度罗黄色
此等药叉王  各五百眷属
见听此经者  皆来共拥护
彩军揵闼婆  苇王常战胜
珠颈及青颈  并勃里沙王
大最胜大黑  苏跋拏鷄舍
之迦羊足  及以大婆伽
小渠并护法  及以猕猴王
针毛及  宝发皆来护
大渠诺拘罗  栴檀欲中胜
舍罗及雪山  及以娑多山
皆有大神通  雄猛具大力
见持此经者  皆来相拥护
阿那婆答多  及以娑揭罗
目真𧫦罗叶  难陀小难陀
于百千龙中  神通具威德
共护持经人  昼夜常不离
婆稚罗睺罗  毘摩质多罗
母旨苫跋罗  大肩及欢喜
及余苏罗王  并无数天众
大力有勇健  皆来护是人
诃利底母神  五百药叉众
于彼人睡觉  常来相拥护
旃荼旃荼利  药叉旃稚女
昆帝拘咤齿  吸众生精气
如是诸神  大力有神通
常护持经者  昼夜恒不离
上首辩才天  无量诸天女
吉祥天为首  并余诸眷属
此大地神女  果实园林神
树神江河神  制底诸神等
如是诸天神  心生大欢喜
彼皆来拥护  读诵此经人
见有持经者  增寿命色力
威光及福德  妙相以庄严
星宿现灾变  困厄当此人
梦见恶征祥  皆悉令除灭
此大地神女  坚固有威势
由此经力故  法味常充足
地肥若流下  过百踰缮那
地神令味上  滋润于大地
此地厚六十  八亿踰缮那
乃至金刚际  地味皆令上
由听此经王  获大功德蕴
能使诸天众  悉蒙其利益
复令诸天众  威力有光明
欢喜常安乐  舍离于衰相
于此南洲内  林果苗稼神
由此经威力  心常得欢喜
苗实皆成就  处处有妙花
果实并滋繁  充满于大地
所有诸果树  及以众园林
悉皆生妙花  香气常芬馥
众草诸树木  咸出微妙花
及生甘美果  随处皆充遍
于此赡部洲  无量诸龙女
心生大欢喜  皆共入池中
种植钵头摩  及以分陀利
青白二莲花  池中皆遍满
由此经威力  虚空净无翳
云雾皆除遣  暝暗悉光明
日出放千光  无垢焰清净
由此经王力  流晖绕四天
此经威德力  资助于天子
皆用赡部金  而作于宫殿
日天子初出  见此洲欢喜
常以大光明  周遍皆照
于斯大地内  所有莲花池
日光照及时  无不尽开發
于此赡部洲  田畴诸果药
悉皆令善熟  充满于大地
由此经威力  日月所照处
星辰不失度  风雨皆顺时
遍此赡部洲  国土咸丰乐
随有此经处  殊胜倍余方
若此金光明  经典流布处
有能讲诵者  悉得如上福

尔时大吉祥天女及诸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于此经王及受持者一心拥护令无忧恼常得安乐

金光明最胜王经授记品第二十三

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已欲为妙幢菩萨及其二子银幢银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时有十千天子最胜光明而为上首俱从三十三天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尔时佛告妙幢菩萨言「汝于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已金光明世界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宝山王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出现于世时此如来般涅槃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时彼长子名曰银幢即于此界次补佛处世界尔时转名净幢当得作佛名曰金幢光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时此如来般涅槃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次子银光即补佛处还于此界当得作佛号曰金光明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是时十千天子闻三大士得授记已复闻如是最胜王经心生欢喜清净无垢犹如虚空尔时如来知是十千天子善根成熟即便与授大菩提记「汝等天子于当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最胜因陀罗高幢世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一种姓又同一名号曰面目清净优钵罗香山十号具足如是次第十千诸佛出现于世

尔时菩提树神白佛言「世尊是十千天子从三十三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云何如来便与授记当得成佛世尊我未曾闻是诸天子具足修习六波罗蜜多难行苦行舍于手足头目髓脑眷属妻子象马车乘奴婢仆使宫殿园林金银琉璃车𤦲玛瑙珊瑚虎珀璧玉珂贝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如余无量百千菩萨以诸供具供养过去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佛如是菩萨各经无量无边劫数然后方得受菩提记世尊是诸天子以何因缘修何胜行种何善根从彼天来暂时闻法便得授记惟愿世尊为我解说断除疑网

佛告树神「善女天如汝所说皆从胜妙善根因缘勤苦修已方得授记此诸天子于妙天宫舍五欲乐故来听是《金光明经》既闻法已于是经中心生殷重如净琉璃无诸瑕秽复得闻此三大菩萨授记之事亦由过去久修正行誓愿因缘是故我今皆与授记于未来世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树神闻佛说已欢喜信受

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第二十四

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十千天子本愿因缘今为汝说善女天过去无量不可思议阿僧企耶劫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曰宝髻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善女天时彼世尊般涅槃后正法灭已于像法中有王名曰天自在光常以正法化于人民犹如父母是王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持水善解医明妙通八术众生病苦四大不调咸能救疗善女天尔时持水长者唯有一子名曰流水颜容端正人所乐观受性聪敏妙闲诸论书画算印无不通达时王国内有无量百千诸众生类皆遇疫疾众苦所逼乃至无有欢乐之心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见是无量百千众生受诸病苦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无量众生为诸极苦之所逼迫我父长者虽善医方妙通八术能疗众病四大增损然已衰迈老耄虚要假扶策方能进步不复能往城邑聚落救诸病苦今有无量百千众生皆遇重病无能救者我今当至大医父所咨问治病医方秘法若得解已当往城邑聚落之所救诸众生种种疾病令于长夜得受安乐』时长者子作是念已即诣父所稽首礼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即以伽他请其父曰

「『慈父当哀愍  我欲救众生
今请诸医方  幸愿为我说
云何身衰  诸大有增损
复在何时中  能生诸疾病
云何啖饮食  得受于安乐
能使内身中  火热不衰损
众生有四病  风黄热痰癊
及以总集病  云何而疗治
何时风病起  何时热病發
何时动痰癊  何时总集生

「时彼长者闻子请已复以伽他而答之曰

「『我今依古仙  所有疗病法
次第为汝说  善听救众生
三月是春时  三月名为夏
三月名秋分  三月谓冬时
此据一年中  三三而別说
二二为一节  便成岁六时
初二是花时  三四名热际
五六名雨际  七八谓秋时
九十是寒时  后二名氷雪
既知如是別  授药勿令差
当随此时中  调息于饮食
入腹令消散  众病则不生
节气若变改  四大有推移
此时无药资  必生于病苦
医人解四时  复知其六节
明闲身七界  食药使无差
谓味界血肉  膏骨及髓脑
病入此中时  知其可疗不
病有四种別  谓风热痰癊
及以总集病  应知發动时
春中痰癊动  夏内风病生
秋时黄热增  冬节三俱起
春食澁热辛  夏腻热醎醋
秋时冷甜腻  冬酸澁腻甜
于此四时中  服药及饮食
若依如是味  众病无由生
食后病由癊  食消时由热
消后起由风  准时须识病
既识病源已  随病而设药
假令患状殊  先须疗其本
风病服油腻  患热利为良
癊病应变吐  总集须三药
风热癊俱有  是名为总集
虽知病起时  应观其本性
如是观知已  顺时而授药
饮食药无差  斯名善医者
复应知八术  总摄诸医方
于此若明闲  可疗众生病
谓针刺伤破  身疾并鬼神
恶毒及孩童  延年增气力
先观彼形色  语言及性行
然后问其梦  知风热癊殊
乾瘦少头发  其心无定住
多语梦飞行  斯人是风性
少年生白发  多汗及多嗔
聪明梦见火  斯人是热性
心定身平整  虑审头津腻
梦见水白物  是癊性应知
总集性俱有  或二或具三
随有一偏增  应知是其性
既知本性已  准病而授药
验其无死相  方名可救人
诸根倒取境  尊医人起慢
亲友生嗔恚  是死相应知
左眼白色变  舌黑鼻梁
耳轮与旧殊  下唇垂向下
诃梨勒一种  具足有六味
能除一切病  无忌药中王
又三果三辛  诸药中易得
沙糖蜜苏乳  此能疗众病
自余诸药物  随病可增加
先起慈愍心  莫规于财利
我已为汝说  疗疾中要事
以此救众生  当获无边果

「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亲问其父八术之要四大增损时节不同饵药方法既善了知自忖堪能救疗众病即便遍至城邑聚落所在之处随有百千万亿病苦众生皆至其所善言慰喻作如是语『我是医人我是医人知方药今为汝等疗治众病悉令除愈』善女天尔时众人闻长者子善言慰喻许为治病时有无量百千众生遇极重病闻是语已身心踊跃得未曾有以此因缘所有病苦悉得蠲除气力充实平复如本善女天尔时复有无量百千众生病苦深重难疗治者即共往诣长者子所重请医疗时长者子即以妙药令服皆蒙除差善女天是长者子于此国内治百千万亿众生病苦悉得除差

金光明最胜王经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于往昔时在天自在光王国内疗诸众生所有病苦令得平复受安隐乐时诸众生以病除故多修福业广行惠施以自欢娱即共往诣长者子所咸生尊敬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长者子善能滋长福德之事增益我等安隐寿命仁今实是大力医王慈悲菩萨妙闲医药善疗众生无量病苦』如是称叹周遍城邑

「善女天时长者子妻名水肩藏有其二子一名水满二名水藏是时流水将其二子渐次游行城邑聚落过空泽中深险之处见诸禽兽豺狼狐玃雕鹫之属食血肉者皆悉奔飞一向而去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此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飞走我当随后暂往观之』即便随去见有大池名曰野生其水将尽于此池中多有众鱼流水见已生大悲心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语『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有实义名流水者可愍此鱼应与其水有二因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而作』是时流水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何』树神答曰『数满十千

「善女天时长者子闻是数已倍益悲心时此大池为日所余水无几是十千鱼将入死门旋身婉转见是长者心有所随逐瞻视目未曾舍时长者子见是事已驰趣四方欲觅于水竟不能得复望一边见有大树即便升上折取枝叶为作荫凉复更推求是池中水从何处来寻觅不已见一大河名曰水生时此河边有诸渔人为取鱼故于河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于所决处卒难修补便作是念『此崖深峻设百千人时经三月亦未能断况我一身而堪济办』时长者子速还本城至大王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悉令安隐渐次游行至其空泽见有一池名曰野生其水欲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将死不久惟愿大王慈悲愍念与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尔时大王即勅大臣速疾与此医王大象时彼大臣奉王勅已白长者子『善哉大士仁今自可至象廐中随意选取二十大象利益众生令得安乐』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又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置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

「善女天时长者子于池四边周旋而视时彼众鱼亦复随逐循岸而行时长者子复作是念『众鱼何故随我而行必为饥火之所恼逼复欲从我求索于食我今当与』尔时长者子流水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食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悉皆收取即可持来』尔时二子受父教已乘最大象速往家中至祖父所说如上事收取家中可食之物置于象上疾还父所至彼池边是时流水见其子来身心喜跃遂取饼食遍散池中鱼得食已悉皆饱足便作是念『我今施食令鱼得命愿于来世当施法食充济无边』复更思惟『我先曾于空闲林处见一苾刍读大乘经说十二缘生甚深法要又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髻如来名者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演说甚深十二缘起亦当称说宝髻佛名然赡部洲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毁呰亦当为彼增长信心』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我入池中可为众鱼说深妙法』作是念已即便入水唱言『南谟过去宝髻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此佛往昔修菩萨行时作是誓愿「于十方界所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尔时流水复为池鱼演说如是甚深妙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老死灭则忧悲苦恼灭如是纯极苦蕴悉皆除灭』说是法已复为宣说十二缘起相应陀罗尼曰

「『怛姪他 毘折儞 毘折儞 毘折儞 僧塞枳儞 僧塞枳儞 僧塞枳儞 毘尔儞 毘尔儞 毘尔儞莎诃 怛姪他 那弭儞那弭儞 那弭儞 杀雉儞 杀雉儞 杀雉儞飒钵哩设儞 飒钵哩设儞 飒钵哩设儞莎诃 怛姪他 薜达儞 薜达儞 薜达儞 窒里瑟儞儞 窒里瑟儞儞 窒里瑟儞儞邬波地儞 邬波地儞 邬波地儞 莎诃 怛姪他 婆毘儞婆毘儞 婆毘儞 阇底儞 阇底儞 阇底儞 阇摩儞儞 阇摩儞儞 阇摩儞儞莎诃』」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长者子昔缘之时诸人天众叹未曾有时四大天王各于其处异口同音作如是说

「善哉释迦尊  说妙法明呪
生福除众恶  十二支相应
我等亦说呪  拥护如是法
若有生违逆  不善随顺者
头破作七分  犹如兰香梢
我等于佛前  共说其呪曰

怛姪他 呬里谜 揭睇健 陀哩 旃哩地囇 骚伐囇 石呬伐囇 补啰布囇矩矩末底 崎啰末底 达地目契 窭噜婆 母噜婆 具荼母噜健提 杜噜杜噜 毘囇 医泥悉悉泥沓(徒下同)婫达沓婫 邬悉怛哩 乌率咤啰伐底 頞剌娑伐底钵杜摩伐底 俱苏摩伐底 莎诃」

佛告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及其二子为彼池鱼施水施食并说法已俱共还家是长者子流水复于后时因有聚会设众伎乐醉酒而卧时十千鱼同时命过生三十三天起如是念『我等以何善业因缘生此天中』便相谓曰『我等先于赡部洲内堕傍生中共受鱼身长者子流水施我等水及以饼食复为我等说甚深法十二缘起及陀罗尼复称宝髻如来名号以是因缘能令我等得生此天是故我今咸应诣彼长者子所报恩供养』尔时十千天子即于天没至赡部洲大医王所时长者子在高楼上安隐而睡时十千天子共以十千真珠璎珞置其面边复以十千置其足处复以十千置于右脇复以十千置左脇边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积至于膝光明普照种种天乐出妙音声令赡部洲有睡眠者皆悉觉悟长者子流水亦从睡悟是时十千天子为供养已即于空中飞腾而去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花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中雨众天花便于此没还天宫殿随意自在受五欲乐

「天自在光王至天晓已问诸大臣『昨夜何缘忽现如是希有瑞相放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当知有诸天众于长者子流水家中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天曼陀罗花积至于膝』王告臣曰『诣长者家唤取其子』大臣受勅即至其家奉宣王命唤长者子时长者子即至王所王曰『何缘昨夜示现如是希有瑞相』长者子言『如我思惟定应是彼池内众鱼如经所说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彼来报恩故现如是希奇之相』王曰『何以得知』流水答『王可遣使并我二子往彼池所验其虚实彼十千鱼为死为活』王闻是语即便遣使及子向彼池边见其池中多有曼陀罗花积成大聚诸鱼并死见已驰还为王广说王闻是已心生欢喜叹未曾有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当知昔时长者子流水者即我身是持水长者即妙幢是彼之二子长子水满即银幢是次子水藏即银光是彼天自在光王者即汝菩提树神是十千鱼者即十千天子是因我往昔以水济鱼与食令饱为说甚深十二缘起并此相应陀罗尼呪又为称彼宝髻佛名因此善根得生天上今来我所欢喜听法我皆当为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其名号善女天如我往昔于生死中轮回诸有广为利益今无量众生悉令次第成无上觉与其授记汝等皆应勤求出离勿为放逸

尔时大众闻说是已悉皆悟解由大慈悲救护一切勤修苦行方能证获无上菩提咸發深心信受欢喜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


校注

卷第九【大】〔-〕【西】 梵. Susaṃbhava. Ratnaśikhi. Susaṃbhava. Jinendraghoṣā. Ratnoccaya. 妙【大】胜【明】【宫】 服【大】衣【宋】【元】【明】【宫】 加【大】跏【明】【西】 于【大】尔【明】 宝【大】珠【宋】【元】【明】【宫】 赡【大】下同瞻【西】下同 梵. Yakṣa. 于时【大】〔-〕【宋】【元】【明】【宫】【西】 于【大】施【明】 经力【大】轻力【宫】 Anavatapta. Sāgara. Asura(metri causa). 主【大】王【元】【明】 此【大】心【宋】【元】【明】 天主【大】天王【宋】【元】【明】【宫】【西】 Nārāyāṇa. Maheśvara. Sañjaya. Vajrapāṇi. Maṇibhadra. 王【大】主【宋】【元】【明】【宫】【西】 Pūrṇabhadra. Āṭavaka. Kumbīra. Piṅgala. kapila. Citrasena. 揵【大】乾【宋】【元】【明】【宫】【西】 Jinarāja. Jinaṛṣabha. Maṇikāṇṭa. Nīlakāṇṭa. Varṣādhipati. Mahāgrasa. 大【大】人【元】大黑 Mahākāla. Suvarṇakeśin. Pāñcika. 明注曰之南藏作足 羊【大】半【明】Chagarapāda. Mahābhāga. Praṇāli. Pharmapāla. Markaḍa. Śuciloma. Sūryamitra. 友【CB】【房山-CB】支【大】犬【宋】【元】【明】【宫】 宝发【大】宝髻【西】Ratnakeśa. Mahāpraṇāli. Nakula. 栴【大】旃【西】Candana. Kāmaśreṣṭa. Nagayaśas. Hemavanta. 娑【大】婆【宋】【元】【明】【宫】Śātagiri. Anavatapta. Sāgara. Mucilinda. Erapata. Nanda. Upanandn. Vali. Rāhu. Vemacitra. Samvara. Kharaskanda. Prahlāda. Hālitī. Caṇḍā. Caṇḍālikā. Caṇḍikā. Dantī. Kuṭadantī. Sarvasattvojahariṇī. 众【大】等【宋】【元】【明】【宫】 天【大】大【明】 Padma. Puṇḍarīka. 曜【大】耀【西】 梵. Vyākaraṇa. Rupyaketu. Rupyaprabha. Jvalanāntarateja. Suvarṇaprabhāsitālokadhātu. Suvarnaratnākaracchatrakūṭa. Virajadhvaja. Suvarṇadhvajakāñcanābha. Suvarnavarnaśataraśmiprabhasagarbha. Sālendradhvajāgravatī. Prasannavadanotpalagandhakūṭa. 梵本有名曰. Bodhisattvasamuccayākuladevatā. 集菩萨善女天 惟【大】唯【宋】【宫】【西】 树神【大】地神【宋】【元】【明】【宫】【西】 梵. Vyādhipraśamana. Ratnaśikhi. Sureśvaraprabhāsa. Jaṭindhara. 医明【大】医方【元】【明】 Jalavāhana. 疫疾【大】疫病【西】 欢乐【大】欢喜【宋】【元】【明】【宫】 羸【CB】【宋】【元】【明】【宫】嬴【大】 梵本缺此第一颂 坏【大】迈【宋】【元】【明】【宫】 啖【大】*啗【明】* 火热【大】火势【宋】【元】【明】【宫】【西】 痰癊 Śleṣmika. 或 Kapha. 风. Vātā. 热. Patta. 痰癊. Kapha. 总集. Sannipata. 疾【大】病【西】 攲【大】欹【元】【明】㿲【西】 诃梨勒. Harītaki. (Terminalia Chebula) 苏【大】酥【明】 知【大】治【明】 梵. Jalavāhanasya-matsya-vaineya. Jalāmbugarbhā. Jalāmbara. Jalagarbha. 飞走【大】飞起【明】 Aḍavīsambhavā. 曝【大】*暴【宋】【元】【明】【宫】【西】* 婉【大】宛【元】【明】 悕【大】希【宋】【元】【明】【宫】【西】 Jalāgamā. 身【大】人【明】 惟【大】唯【宋】【元】【明】【宫】【西】 廐【大】廐【明】 泻【大】写【西】 饼【大】*饭【宋】*【元】*【明】* 宣【大】〔-〕【宋】【元】【明】【宫】 以下咒缺梵本依蕃本出 Tadyathā vicani vicani vicani saṃścani saṃścani saṃścani bhiśini bhiśini bhiśini svāhā, tadyathā nāmini nāmini nāmini svāhā, śatini śtini śatini svahā, spṛśani spṛśani spṛśani svāhā, tadyathā vedani vedani vedani svāhā, tṛṣṇi tṛṣṇi tṛṣṇi upādhini upādhini upādhini svāhā, tadyathā bhavini bhavini bhavini bvāhā, tadyathā jatini jatini jatini svāhā, jammanini jammanini jammanini svāhā. 儞【大】〔-〕【宋】【宫】 里【大】哩【西】 底【大】下同底(丁里反)【宋】【元】【宫】【西】下同底(丁里切)【明】下同 Anjaka-mañjalicti. Tadyathā hirini gate gandhārī candāri dhirijāṃvare śhibhare pure pure gugumati khiramati dadhimukhi laurubha murubha kucamurukante duru duru duru vīrya aidhisi dadheve dadhave uṣṭri uṣṭravati arsaprahati padmavati kusumavate (usumavati) svāhā. 里【大】哩【明】 哩【大】里【宋】【元】【明】【宫】【西】 啰【大】𡆆【宋】【元】【明】【宫】 矩【大】〔-〕【宋】【元】【明】【宫】 窭【大】𪧘【宋】【元】【明】【宫】 医【大】翳【宋】【元】【明】【宫】【西】 悉【大】〔-〕【宋】【元】【明】【宫】【西】 洽【大】治【元】洽反【宋】【元】【宫】洽切【明】 婫【大】*【元】【明】* 剌【大】刺【明】 诣【大】谓【元】 面【大】头【宋】【元】【明】【宫】【西】 Mandārava. Mahāmandārava. 思惟【大】思忖【宋】【元】【明】【宫】【西】 言【大】曰【宋】【元】【明】【宫】【西】 今【大】令【宋】【元】【明】【宫】【西】
[A1] 薜【CB】【丽-CB】薛【大】(cf. K09n0127_p1353b14; T39n1788_p0330a02)
[A2] 薜【CB】【丽-CB】薛【大】(cf. K09n0127_p1353b14; T39n1788_p0330a02)
[A3] 薜【CB】【丽-CB】薛【大】(cf. K09n0127_p1353b15; T39n1788_p0330a02)
[A4] 荼【CB】【丽-CB】茶【大】(cf. K09n0127_p1353c04; T39n1788_p0330a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9)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