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之上)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第四了妄初源指密因文二初搜因决相文三初谦陈昧旨文五初伸仪赞演

笺云了者是能了之智由世尊无漏智或了是世尊显了之义妄初源是所了即无明剏起之由指密因就此指一切众生隐密之性此因从前因来前因世尊知会三科七大性周徧法界皆如来藏故阿难大众悟法界理说偈赞佛由是富楼那云相怀疑谓大性若周徧时不能容水容空等世尊遂以理事双融答彼示相之疑故有此因来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唐言满慈子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皆是顺义从左则逆也或可满慈尊者是千佛之一数既闻前来会相因□说三科七大性总是清净本然周徧法界便疑云既是清净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于是世尊便通两疑初通真忽生妄疑后通四大俱徧疑今且初通真忽生妄疑文二初旧疑后新疑初旧疑是第三国残义故云旧疑是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等事所以世尊说性觉是妄□觉是真以答疑情又说根本妄缘七缘八执六□取尘身行三惑等答通富楼那旧疑上来是旧疑了后通新疑经云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乃至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于是世尊便说人迷聚落翳差华亡纯金不杂无□木等喻答通新疑上来新疑亡竟总是真忽生妄疑已竟后通四大俱徧疑经云富楼那问言又如来说地水火风往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问世尊若地性徧云何容水水性周徧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徧虗空不相凌灭于是世尊说一水双乌为喻答通四大相凌灭义言水中若有双日即许有四大相凌灭水中若无双日即无四大可相凌灭上来一水双乌竟又说空华结果喻云犹邀空华结为空果空本无华其谁结果若有四大即许有相凌灭四大本无无相凌灭也上来有二初真忽生妄后四大俱徧总是第四了妄初源指密因大威德世尊将欲请法且先赞叹我佛世尊有大威雄道德世尊□四十五年后善能与法界内一切迷真背觉底众生敷扬演说第一义谛是如来藏性也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

二谦类聋夫

笺云如法华云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推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又云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云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

今闻如来微妙法音

笺云是性水真空性空真水又云如一见根徧周法界又云汝心昏迷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此皆微妙法音

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耹于蚊蚋

笺云今闻佛微妙法音大似聋人更逾越□百步之外一跨曰步百步六百尺闻于蚊蚋之声莫道是闻本所不见佗身何况得闻其声大曰蚊小曰蚋又秦人曰蚊楚人曰蚋法上而论犹如聋人况声闻之人二空之中祇得人空未得法空一死之中祇得分段生死未得变易生死二障之中祇断烦恼障未断所知障

本所不见何况声闻

笺云不见诸佛如来法身真理不闻诸佛大乘之教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三闻教尚迷

笺云佛虽宣说显明令我除其疑惑前来破却三科性令无我执破却七大性令无法执故除惑也我今尚身未能审详是此究竟到头之义缘小乘之人见佛说性水真空性空真水见闻觉知本如来藏信之未及

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

四难居漏位

笺云前虽悟法界理习气有漏犹未能除方得初果须陀洹断欲界八十八使

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

五普陈疑悔

笺云是第四果阿罗汉梵行已圆习气已无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身诸漏即有漏欲漏无明漏也

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笺云指此一经是顶三昧教法尚自荣纡疑者恶作义追往曰悔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

二正叙疑情文二初恠性如生文三初本无生忽生

笺云根是六根眼耳等尘是六尘色声等阴是五阴色受想等阴覆真体也处是十二处六根六尘处者依缘义界是十八界三六一十八界界者种族义流类义等取七大性

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

笺云皆如来藏周徧法界清净本然本无生如今为什么却生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二本无相今有相

笺云本无相而今为什么有相

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三本常今无常

笺云空界坏而复灭是终空界成而复生是始此皆是真忽生妄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后相疑凌徧文二初叙三明二疑不凌俱文二初牒前都演

世尊若地性徧云何容水水性周徧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徧虗空不相凌灭

后述不俱容

笺云世尊所说地性周徧之时何能容得水水性周徧火则不生乃歒体相违云何下正是相凌灭云何道不相凌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虗通云何二俱周徧法界

后色空相形智迷周现文二初述徧疑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后申迷旨

笺云不知是义所归也

唯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后翅仪请决

笺云宣说流布其大慈从根本智流出后得智从后得智流出大悲心从大悲心说三乘十二分教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后许正通甄文二初𠡠听告许文二初许诱三归一文四初告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

二许

笺云世俗胜义二谛每谛有四瑜伽四十七云世俗四一假名无实谛(乐尘成缾)二随事差別谛(三科)三方便安立谛(四〔说〕)四依门显实谛(二空门)又胜义有四一体用显现谛(三科)二因果差別谛(四谛)三证得胜义谛(二空门)四胜义胜义谛(离言绝相)为犹与也宣犹说也胜为殊胜此胜义约对世俗谛立虽是真犹故对妄真胜义性乃是胜义谛不对世俗谛立是前胜义谛□胜义谛也离名绝相故疏云非安立门前一胜义是安立门以真对妄以胜义对世俗此真胜义性真妄双拂非相对而立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

三诱异同真

笺云定性声闻者则法华会中回不定性者若是法华会上舍利弗与千二百比丘皆当授记回不定性也疏许佛在世时化定性声闻若是五性宗不许定性成佛若定性成佛则不名定性今则不然定性性若不成佛法华经因何云更无余乘而得灭度设诸教言不成佛但一期弹斥令彼回心免成沈滞若直言凡夫俱成佛则凡夫妄将有漏欲慕归真若直言声闻成佛声闻之人沈空者众所以褒扬不定□有殊今到四十九年方回定性成佛金口所说凡情何疑如法华云余诸声闻众亦当得如是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及诸一切

笺云普谈凡圣

未得二空

笺云声闻有学及凡夫等

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笺云则大权声闻入大乘者等乃摄通缘觉

皆获一乘寂灭场地

笺云则本觉性净真体也故观音述证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此则证真寂灭体也梵网经云寂灭道场座道是无上觉道场是寂灭之场座则诸法空为座

真阿练若

笺云真简假故如法华云或有阿练若衲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又云是人行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真阿练若亦云寂静处有二一远鸡犬之声二远刀斧之声今言真拣一分假者若假者衲衣在空闲等

正修行处

笺云拣邪修行处若编椽卧棘等是邪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四勅听微旨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后圣众同钦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后正演通疑文二初通真忽生妄疑文二初通旧疑文四初明根本妄缘成三识种文二初试辨真妄文五初标前疑

笺云是牒地前来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

二问昔说

笺云汝乃寻常直不闻我说云云心生曰性觉则强生觉照此是无明剏起之由妙明者体不离真是背体缘明此是性之明也

本觉明妙

笺云本觉则是本体觉性此性若起智照理故明离能所故妙外人问既是觉劳相现但言妄便体因何立为性觉之名妄从真起妄得觉名觉劳相生责劳称妄意谓此妄法亦不別处生如水生波故得觉名为他觉劳相现故责彼劳乃称为妄外人又问性觉是妄本觉是真何故不以真先而以妄先也□摄末本合居先显妄推源故先标性性者發明之性也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三闻旧旨

笺云唯然吔喏之辞

佛言汝称觉明

四试简

笺云佛既见他答道常闻此二觉之义便令他简真觉凝明

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笺云佛便问为复将此性明妄觉名为真为复起始觉智觉此性明是妄方称说为明觉是真不明则无性明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

五甄真

笺云富楼那是千佛之一数便简得真不明是无性明

名为觉者

笺云既无性明便是真也

则无所明

笺云既此不明是觉性明便无所明所明乃性明自痴之一法

佛言若无所明

后明妄识兴由文四初两缘交破

笺云所明无明也

则无明觉

笺云则无能缘强觉

有所非觉

笺云若有所明无明则不是真

无所非明

笺云若无所明无明则无能明强觉

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二双简二明文三初简妄非真

笺云无明是性明相又非是真觉湛寂圆明之性

性觉必明

二显真明湛

笺云性则体性觉是真觉必定圆明

妄为明觉

三责妄生明

笺云因一切众生妄心起心外別求便有性明相与强觉

觉非所明

三同异灭生文二初迷真立异

笺云此真觉之性是前性觉必明之觉不是性明之相

因明立所

笺云因有性明便立性明为所

所既妄立

笺云是性明相

生汝妄能

笺云是强觉此强觉因性相而生

无同异中

笺云则性明相未分能所之时

炽然成异

笺云炽然火盛㒵性明之相无同异因强觉起来便有业转现三细识生乃炽然成异也因强觉起来动作故名业既有动作然后便有转识转背故名转转背真体也此为见分是十二类生颠倒因既转识生然后便有现识显现故名现此是相分是山河大地颠倒因

异彼所异

二返异潬源

笺云异是能异则是三细识彼所异则是无明或可异是性明相彼所异是三细识虽是同约背真看来亦是异今觉此三细识是异彼前来性明相故云云

因异立同

笺云因能异妄拟复无明之同或可既因此三细识是异便立前性明相为同

同异發明

笺云同是性明相异是三细识發起明白

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笺云既厌三细识是异立前性明为同既复前来性明同相不得又立性明为无同无异或可性明背真是异为对三细识便立性明为同既立为同便夺却异名异既无名同将□偈故立为无同无异

如是扰乱

四因劳發相文三初彰劳起混

笺云内心动作

相待生劳

笺云便有能所相对生其劳倦

劳久發尘

笺云既觉心劳倦久發起妄尘汙自真体

自相浑浊

笺云自向性明相上生其浑浊此妄非从別处而生唯约性明相上生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二明空界异同

笺云因是便乃引起因尘生劳故号尘劳烦则烦怨恼则恼乱便有根本烦恼随烦恼等

起为世界

笺云内心动作故有器世界生

静成虗空

笺云内心无动便有虗空相现此皆约八识亲变

虗空为同

笺云虗空是一故说同

世界为异

笺云有横世界竖世界有情世界无情世界有多种名故为异

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三指相分生源

笺云外人问无同异是真是妄经中牒云彼无同异真有为法非无为法

觉明空昧

二七缘八执击相分生文二初四轮腾布文四初风

笺云觉明是第七识起来执八见分为我不是性明也既执八见分为我内心劳倦外带得一分顽空当情故云空昧昧暗也为此顽空暗昧故

相待成摇故有风轮

笺云既见有昏钝顽空当情便厌此空昏昧起心欲复前来性明同体便乃摇动外感风轮

执持世界

笺云世界成时亦是风轮世界坏时亦是风轮然世界将坏毗岚风击须弥山碎之如粉

因空生摇

二金

笺云因顽空当情便厌空拟复□明故生摇

坚明立碍

笺云坚爱复前性明之性便乃六碍碍者坚固为性

彼金宝者

笺云须弥山七宝所成七金山四宝所成皆是地摄

明觉立坚

笺云明妄觉之性立坚爱复前性明

故有金轮

笺云便有地大现

保持国土

笺云国土地之所摄

坚觉宝成

三火

笺云牒前地大

摇明风出

笺云内心摇动發明便有风生是牒前风大

风金相磨

笺云风与金相研磨

故有火光

笺云□□摇动坚欲复前性明圆体起心燥动故有火大依前一大而起

为变化性

笺云变生成熟又乃火假诸缘故云变化火是变化之性

宝明生润

四水

笺云内心坚执爱复恼明故云生润此牒地大

火光上蒸

笺云蒸腾也内心腾起燥动感久大此牒火大

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笺云既坚欲复彼性明起心燥动便乃心下生爱感水大现

火腾水降交發立坚

后大种之□文三初明交徧文二初二轮腾降潬渤呈形

笺云火以炎上就燥水以润□流湿火表内求心水表内爱心

湿为巨海乾为洲潬

笺云海上坚执心劣益润心强□风水大益润心劣□□□心强内感地大□云江中沙聚人所居曰洲

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二引海火洲河澄通俱徧

笺云华严云常有四大宝珠珠中出火烧涸□海若无此珠世人乃被漂没会知水中有火

水势劣火结为高山

二彰胜劣文二初明火强水劣岳峙于霄文二初明结相

笺云水势若劣于火被火乾尽然后便成土次第相积而成高山法上水大中亦有火大地大

是故山石击则成𦦨融则成水

二引俱徧

笺云是故山石物击则火迸岚蒸则水流法上地大之中亦有火大水大

土势劣水抽为草木

二举地弱水雄草槃林耸文□□明结相

笺云水势将多抽为草木便益润焦枯之处乃草木發生法上坚执心既劣爱心将多乃烦恼竟生

是故林薮

二引俱徧

笺云有水曰泽无水曰薮

过烧成土

笺云如山林薮泽之处被火既烧将成法上爱心既劣燥心将多爱不遂心嗔心断爱乃生坚执

因绞成水

笺云如绞草绞木乃成于水法上坚执心劣爱心乃盛境随爱心润于坚执草木是地中摄

交妄發生

三结外分迁流文二初结前交种

笺云四大初交而發生也

递相为种

笺云但一大具足一切大但地为种亦有水大等大相生如内心摇动外感风大内心燥急外感火大内心坚执外感地大内心益润□感□□

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后结世界恒流

笺云便有世界相续世界外四大内外皆心所变此约所依世界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佗

三六识取尘重成类种文六初标前指过

笺云明此虗妄之法非是佗皆是自为也

觉明为咎

笺云因强觉觉佗性明然后便有四大相生故为过咎

所妄既立

笺云立佗性明为所缘境

明理不逾

笺云能明强觉与所立性明不相逾越间能所二法不能超越能所相伏未忘

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

笺云是由所以之故声尘所障不能脱声若是圣人乃出于声至色香味触六尘等也

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二明妄识分□

笺云见眼觉身闻鼻耳知舌意已上是识而不言根则合摄也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三双因發业文三初□举双因成生四类

笺云同业相缠举爱而摄想此二为因合离成化虽举化摄于胎卵湿卵者想多情少胎则想少情多湿则情想合化则情想离

见明色發

二叙因生势简二单双

笺云相引于见

明见想成

笺云色引于想

异见成憎

笺云想则可意不可意俱行

同想成爱

笺云爱则唯从可意境同想则父想母想中有想父于母生爱母于父生爱中有是男于母生爱中有是女于父生爱

流爱为种

三交發二因显分根种

笺云爱纳在中间为种所谓情为润因

纳想为胎

笺云想为生使

交遘發生

笺云情想二法相交遘集故發生

吸引同业

笺云吸覧引起也俱目情想二法同业即是情想此目为因

故有因缘生羯逻蓝遏蒲昙等

四引果酬因

笺云羯逻蓝唐言杂秽(初七)疏云飜取义向下皆然遏蒲昙唐言凝结(二七)蔽尸唐言凝厚(三七)健南唐言胞(四七)钵罗奢佉唐言根(五七)疏云支分亦义取故有因缘是因生羯逻蓝是果等取三位

胎卵湿化

五种类交熏文二初简种

笺云胎卵湿化但举四生之果十二类一时影取也

随其所应

笺云应犹现也合也

卵唯想生

笺云九分是相一分是情

胎因情有

笺云九分是情一分是想

湿以合感

笺云情想相合五分情五分想

化以离应

笺云情想俱离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

后简熏

笺云此中言合离是举湿化影取胎卵变为改变易为移易舍生徧受名之曰变厌故从新名之曰易

所有受业遂其飞沈

六结成内外

笺云想多情少为其飞禽情多想少为其步类沈即步类也或遂字为逐义亦通

以是因缘

笺云是因

众生相续

笺云是果

富楼那想爱同结

四身行三惑为苦果根文三初单明三惑文三初婬

笺云父想母想中有想中有若是男向母身上起想中有若是女向父身上起想父于母生爱母于父生爱同其结缚也

爱不能离

笺云指此欲之一法不能舍离既不能舍离

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

笺云子犹孳也孳恤于下凡子之子曰孙孙之子曰曾孙曾孙之子曰玄孙玄孙之子曰来孙来孙之子曰云孙则六代也子子孙孙递代相生无有断绝

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笺云便指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贪爱同滋贪不能

二杀

笺云此牒前欲之一法引下杀贪之文乃同时滋益心生形著贪爱不能止息

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彊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笺云彊者贪于弱者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

三盗

笺云十生之类举其全数是十二类

死死生生互来相啖

笺云此界死了又死生了又生佗界生了又生死了又死

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笺云恶业种子俱时生起

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笺云偷杀于佗故云盗贪此三惑皆言贪者俱是欲之一法为本合言内心有贪为因欲是果痴为因盗为果嗔为因杀为果若无贪婬余二即无故但举贪

汝负我命

二债恋相仍文三初杀盗相债

笺云言汝前生杀我今生乃负我命此结杀文

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笺云言我前生欠汝债今生还债于汝此结盗文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后举染相仍

笺云结欲文

唯杀盗婬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三总结三缘返推源妄文三初结前三惑

笺云前乃顺小乘以婬在前此中结时结归大乘以杀在前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

二推惑从源

笺云觉是强觉明是性明皆因能明强觉觉佗性明为所便有妄法相伏而起

明了知性

笺云是第八识

因了發相

笺云因第八业转为见分發相是现识为相分

从妄见生

笺云言此三惑□法皆从见分上生缘为见分是十二类生颠倒因相分是山河大地颠倒因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虗妄终而复始

三举外分迁流

笺云此中答佗前经初问真忽生妄云皆从妄见而生便有山河等迁流终而复始乃四相生灭也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

后通新疑文二初乘因起难文三初显凡圣一如

笺云若此妙觉是真觉之性本来微妙真觉疑也此牒上文是因中佛性

与如来心不增不减

笺云此一真之性在诸佛分上不增在凡夫分上不减此果中佛性

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次叙凡因起妄

笺云则过去是真现在忽生成妄

如来今得妙空明觉

后难证后生迷

笺云妙空是理明觉是智见佛现在证真

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笺云言佛未来有为之法还更生否习漏者乃根尘识三也向三世类例问意谓既众生性与佛无殊众生过去是真现在成妄诸佛现在证真未来莫也成妄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后举喻通疑文三初人迷聚落喻文二初喻文二初显暂迷文二初如来立喻返问迷因文二初标迷

笺云人所居曰聚落迷人喻一切凡夫向诸佛法性净土上忽有妄生

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后征因

笺云言此妄为复生于妄上生于真中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

后满慈正通述无因理文三初举

何以故

次征

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后述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倐有悟人指示令悟

后明长悟文二初问悟生迷

笺云此之众生正在妄时倐有悟人喻诸佛示佗真性令其晓了

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

笺云纵迷于此聚落如今已是悟还更惑南为北否法上众生悟了还更成妄

不也世尊

后答□应生理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

后合文二初总合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

后別释文三初叙迷无体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

次许妄似生

笺云觉则强觉□来无妄似即不有此唯答证后妄生意明前来真息生妄妄无根本

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后觉不生

笺云是佛现在起始觉智觉妄当体是空此觉决定不生迷乃答佗第二问证后妄生也

亦如翳人见空中花翳病若除花于空灭

次翳差花二喻文三初𠡠审待花文三初立花随翳

笺云法上如似众生内有见分外便有相分险见分相分自无

忽有愚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

次泛立愚宾

笺云忽有众生于证真地更待妄生

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后假详愚慧

笺云汝看此人为复是迷为复是悟

富楼那言空元无花妄见生灭

次责狂非理文二初责无花有见

笺云真体无妄妄心见有花生是妄花灭非真

见花灭空已是颠倒𠡠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后睹灭悭生

笺云见有妄灭尚为颠倒更待妄生此乃不了理事实是颠狂之人

佛言如汝所解

后比责满慈文二初顺比答辞

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后乘违责问

又如金鑛杂于精金

后鑛金木喻文二初喻文二初纯金不杂喻文二初言鑛杂喻性居因

笺云喻果在因

其金一纯更不成杂

后举纯金彰果纯净

笺云唯金无鑛喻果不杂因

如木成不重为木

无重木喻

笺云圣不重凡此二喻俱答证后妄生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后合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

后通四大俱徧疑文二初酬前旧问文二初破水火相凌文二初总牒疑辞文二初引前俱徧

疑水火性不相凌灭

后承徧生疑文二初牒水火

笺云牒佗前来问疑水火性相凌不合言不指凌灭也

又征虗空及诸大地俱徧法界不合相容

后明色空

笺云又叙佗前疑此不相容不合道相容

富楼那譬如虗空体非群相

后喻□坚执□文二初喻消凌相文六初操空□□□二初显空无相

笺云如彼虗空喻真空体非群相离四大相

而不拒彼诸相發挥

后不拒發挥

笺云挥用也真空体二虽无四大之相而不碍彼诸相發用所以虽违而藏性随违体无违染或真如无自由之德能随缘而成办金无自守之德随二巧而成办

所以者何

二述相随周文二初略征无拒

富楼那彼大虗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后广列周随

笺云日喻强觉明喻大相云屯喻觉昧风喻求心霁澄喻智气凝喻烦恼土积喻业果水澄喻影□叙彼不相發挥之义

于意云何

三征审相因文二初审

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后征

笺云方法也指此七种殊別外法言此四大之相为因根本无明生为复从真空体上生

若彼所生

四结自佗无性

笺云牒从日生法上从无明

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

笺云摄能变日同所变明俱作赤色更无于日法上且四大相现时一时为四大相更无无明

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笺云既同为日色如何更见空中有日头现法上既俱为四大相云何离四大相外又有无明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

笺云此四大相若是真空体上有真空体上须常有四大相现摄所变同能变

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笺云有此性明然后便有四大相何故心劳觉昧之时性明又隐四大相又无或可若是空明不约四大唯约性明从真现若从真现真合甞有性明如何七识起时性明相又隐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

五指相非一异文二初非

笺云此四大相不依无明有不依真体生

不异空日

二不异

笺云是无异也若异日则无无明时应有大相今有无明又无大相大相假无明变起又离真无妄无性明时亦无四大相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

六结彼凌疑文三初指相元无妄

笺云观此四大之相元是虗妄不实无可指注陈说

犹邀空花结为空果

二立妄相喻

笺云空花若有便许结果空花元无何能结果

云何诘其相凌灭义

三责凌疑

观性元真

后喻俱现相容文三初立相容理

笺云明四大性元是真如彼体是真彼相別妄

唯妙觉明

笺云理也

妙觉明心

笺云智也

先非水火

笺云言此四大性本无四大相如水性本无波相

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笺云便责云有相便说不合相容盖此四大元无相也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次明真体随生文三初标真无相

笺云便将真合意谓真体无妄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次单發随生

笺云内心有昏钝相外感顽空此皆约妄心变或可是七识执八见分为我内心昏暗外便带得一分顽空现便厌空不称本情即有四大从空中现

地水火风各各發明则各各现

笺云内心各各發起摇动风生执明金现等

若俱發明则有俱现

后俱發俱现

笺云一念违如变起见相二分俱时现也或可八万四千尘劳俱从一念违如变起一现现前

云何俱现

后立喻比俱文四初牒征俱现

笺云如天上日光与水中日影俱现见分相分也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

二立一影双观

笺云日影喻四大相天上日是真两人喻能所二法既有能所相仗便见有四大相

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

三明影逐人分

笺云东西喻能所能所既有四大相相随而有不相舍离

先无准的

四责妄穷同异

笺云天上之日喻四大性水中日影又无个凭准的实法上此四大相脱体是空不可准的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虗妄无可凭据

笺云是二宛究又不是一转究又非是双虗妄之法无可凭仗据验也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

后答色空俱徧疑文三初明性随违顺文二初明随违相现文三初举色空俱徧

笺云执色胜倾却空执空胜倾却色如秤头重则倾轻相倾则轻相夺则重乃是敌体执空夺却色名执色夺却空名间向真体土说相倾夺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徧法界

笺云然真空不拒万有發挥则法身流转于五道名曰众生如金随器现

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

次明四相随周

笺云四相略举皆约妄心所变

众生迷闷

后指违真相

笺云迷则不悟闷则不入

背觉合尘故發尘劳有世间相

笺云离水逐波不知真随妄现妄约真生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后显顺证神通文三初明顺证文二初标顺合

笺云妙明不生灭无分別智合如来藏是理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后显证圆

笺云而如来藏是理唯妙觉明是智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次述神通文六初一多融会

笺云一数之少无量数之多一为无量了一无一相无量为一了多无多相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二小大通包

笺云小中现大小是芥子无小相大中现小大是弥卢无大相或于一毫蚁子分上皆有法性净土乃是小中现大也

不动道场

三不动应周

笺云法无去来无动转相

徧十方界

笺云随缘赴感靡不周

身含十方无尽虗空

四质舍空大

笺云法身之中能容真空之理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五毛端现刹

笺云于一毛端是小现宝王刹是大是诸佛法性净土香刹乳海等如大海水但了一滴是咸四大海水一时俱了

坐微尘里

六转法居微

笺云了一尘空故

转大法轮

笺云向一念上说八万四千法门

灭尘合觉故發真如妙觉明性

后结顺真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

次明体离即非文二初非文二初述文三初生

笺云梵云乾栗唐言心即真实心如树之心盖真心也

非心

次无

笺云梵云质多唐言心即缘虑妄心也

非空

笺云昏钝空也

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后有文三初世文四初大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二根

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三尘

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四识

非明

后出世文四初缘觉

笺云缘觉之人起四十四智观七十七智观为明

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二声闻

笺云性明即此教无明无明者何答则诸教无明痴为体尽是灭如是乃至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非老死尽

非苦

笺云世间果

非集

笺云世间因

非灭

笺云出世果

非道

笺云出世因

非智

三菩萨

笺云菩萨无能证智

非得

笺云无所证理

非檀那

唐言施

非尸罗

唐言戒

非毗棃耶

唐言忍辱

非羼提

唐言精进

非禅那

唐言静虑

非般剌若

笺云正云般罗慎若那唐言智慧

非波罗蜜多

笺云唐言到彼岸生死大河名为此岸菩提涅槃名为彼岸六度万行称之为乘以此波罗蜜多贯上六

如是乃至

四佛

笺云其中五根五力七等觉支三十七道品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

非恒闼阿竭

笺云唐言如来倣同先迹号

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笺云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唐言无上正等正觉理事徧知名等觉离妄照真名正觉或断智圆明名无上觉简异生智名正觉简二乘分智名等觉简菩萨缺智名正觉下一觉字贯上也

非大涅槃

笺云正云彼利匿嚩南唐言圆寂

非常

笺云不间断名常

非乐

笺云离四相名乐

非我

笺云得自在名我

非净

笺云断二障种习名净

以是俱非

后结

笺云前四俱非

世出世故

笺云出世后四也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后即文二初述文三初生

即心即空

次无

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后有文二初世文四初大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二根

即色即声香味触法

三尘

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四识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后出世文四初缘觉

即苦即集即灭即道

二声闻

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棃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

三菩萨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四佛

以是即俱世出世故

后结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后显性离言诠喻申劝责文三初绾除双执文三初标体

笺云即者就也指如来藏性如来是四智菩提种子藏即包含尘沙万德乃微妙则凝明即真实心是本元

离即离非

后双离

笺云离即离后即离非离前非

是即非即

后双収

笺云又恐一向著无所以双収是即是前离即非即是前离非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言语入佛知见

次责妄度真源

笺云世间是所依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众生能依有情用了別之□测量卜度佛果位中有为无为之果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發

后显喻同真申明劝责文四初立琴瑟怀音音随妙指

笺云琴瑟箜篌琵琶喻凡夫虽有妙音喻真性若无妙指喻智琴者或言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琴操曰伏羲作琴以除邪僻防淫心而返天真也瑟伏羲作二十五弦箜篌者风俗通云一名坎篌汉武祀太一后土令人调依琴作坎篌言坎坎应节侯氏作故名为箜篌又云后汉灵帝好胡眼作之琵琶者风俗通云琵琶近代乐家不知所作起长三尺五寸□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释名文曰琵琶者本胡中马上所鼓推手向前曰琵引却向后曰□□为名妙音乃立音宫商角征羽喻一切众生一灵真性此之真性虽本圆明若无妙智不能冥合一真如理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

二述圣凡心体一槩圆明

如我按指印發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三显运用不同

笺云为琴等故说按指即起智也海即性海印即寂灭法印或印秪是本真如理若是诸佛如来便乃起智合理又能从理起用故云發光然發光是即体之用此指前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是指证后妄生疑云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或可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發尘劳有世间相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四责堕求欣小

笺云此皆因不求无上菩提觉道爱念小乘起自生空智证一分生空涅槃以此为足秪到化城将为宝所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

后现破新疑文二初乘前旧起文二初问文四初述性源平等

笺云此之真性可贵可重喻宝理也

真妙净心

笺云智也

无二圆满

笺云乃一体无別也佛亦不增我亦不灭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

二陈劣证未圆

笺云无始无初是一念违如今得圣乘是证第四果阿罗汉起一分生空智证一分生空涅槃未到佛果究竟之地究竟到头义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三显佛果全真

笺云解脱道中弃舍四事烦恼已无余习已尽向色究竟天成自受用身根根尘尘周徧法界作佛去圆灭是断妄圆证真圆一切皆圆也独得微妙真实圆常也

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四问妄因何起

笺云此妄起有因疑是前真忽生妄疑残与前疑別前真忽生妄如水忽然波生今问波因何而有蔽者盖覆之义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

后答文三初标狂问答文二初问文三初责存余惑许喻返微

笺云真忽生妄证后妄生四大俱徧此三疑已除犹有妄起有因疑是前真忽生妄疑残

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

次述演若生狂观头自怖

笺云演若达多亦云风狂女喻一切众生

忽于晨朝以镜照面

笺云喻无明剏起之或可一念违如觉劳相现或晨朝喻性明初起之时照面喻强觉初有无明当情

爱镜中头眉目可见

笺云爱镜中头喻影像相分眉目可见喻妄心有可分別或可既有此无明相当情便爱此无明强觉之体有可作用

嗔责己头不见面目

笺云喻真体上无分別相或可违真失湛却嫌此真性无照用违真似嗔

以为魑魅无状狂走

笺云山石之精为魑魅土木之精为魍魉己头不见疑是何鬼怪亦无有个因由相状而便狂走况妄无因或无照用故名魑惑我见心名魅

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后问狂因理令审生因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佗故

后答

笺云唯说心狂更无因依是自狂也

佛言妙觉明圆

次正破因疑文三初显妄无因文三初显妄不名因文二初明妄必无因

笺云真性也

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笺云牒前性此之真性本来圆徧凝明微妙汝既称说是妄云何有因

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后述因成不妄

笺云若有所因缘即不名妄谓妄脱体是空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

次叙转成因理文二初纵立无明为展转因

笺云纵许有因便乃展来转去互相为因如业识以无明为因转识以业为因现识以转为因

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發明犹不能返

后伤历劫长迷值佛无能自悟

笺云既展转为因然后便从迷积迷经历尘劫□向迷去此人佛虽为佗發明犹不能返何故为妄有根本既有根本则不能返真而长妄

如是迷因

后显妄无生灭纵指迷因文二初纵立妄自为因

笺云妄以妄为因也

因迷而有

笺云纵佗道依根本无明而有迷是根本无明

识迷无因

后释妄无生灭

笺云识者了別义如今了別此根本无明尚自无因谓此无明脱体是空

妄无所依

笺云能依无明尚无所依妄法何所依止此则妄及无明俱无因也

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笺云言此妄去尚无生起何有治断

得菩提者如窹时人说梦中事

次悟观迷境文三初说梦事

笺云外人问既言无灭诸佛因何又断妄证真岂非有妄可断答云云意谓诸佛证真见虗妄法亦尔

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次取梦物

笺云真心也梦中无物欲何所取妄体都无将何可灭谓佛证真不见有妄可灭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

后结无因体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

后举喻合理文二初牒喻文三初举无因

忽然狂歇头非外得

次彰悟非外证

笺云一切众生纵遇诸佛示他真性令其晓悟此性亦非从外而得

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后显现凡真在

笺云纵然轮回三界此一分真性亦未曾失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二合妄无因

笺云便牒责佗言此妄脱体无实因在何处何处有因

汝但不随分別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后息妄归真文二初劝息狂缘

笺云世间所依业果所造众生能依三种也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笺云三缘杀盗淫三因贪嗔痴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则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笺云妄心无处即菩提

何借劬劳肯繄修证

笺云既获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又何假借向三祇劫内劝劬劳苦微细修证肯繄则微细义出南华真经第二内篇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佗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后喻迷贫悟富文二初迷穷不失珠喻群生佛性人喻行者求心衣喻妄识覆真贫喻恒居下类乞喻人天求果走喻六趣循环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后显妄知常悟则豁证圆明富则报身受用迷则旷劫一念成真妄苦缠萦法身常净幸诸群哲依此教门息妄归真长超二系

笺云致大饶富喻自受用身佛根根尘尘廓周沙界然后现身现土教化众生影取法化二身此经不出此体大相大用大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婬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

后对现搜疑文二初牒现陈遑文三初牒息妄成因

笺云此牒世尊劝息妄归真文云汝但不随分別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便疑道断妄是证真之因可许云斯则因缘皎然明白

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

次叙凭因可悟又二初责弃因缘自陈开悟

笺云便责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是第三破三科□□大性皆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因佛破三科性已无我执破七大性已无法执□此便开通悟解法身

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令此会中大目揵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發心开悟得成无漏

后引诸无学悟并承因

笺云梵语奢利弗呾啰奢利唐言春鸎亦云鹙鹭弗呾啰唐言子与没特伽罗子唐言采菽氏为亲友采厌俗尘未有所明即共目连于阇耶外道所修习焉共相谓曰斯非究竟之理未能尽其苦际各求明道先甞甘露必同其味时马胜比丘执持应器入城乞食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而即间曰汝师是谁释种太子厌世出家成于正觉是我师也舍利弗曰所说何法可得闻乎我受教方近未达深义舍利弗曰愿说所闻马胜乃随宜为演诸法从缘生苦集二谛也诸法从缘灭灭谛也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便证初果遂与其徒众二百五十人俱诣佛所世尊遥见指告众曰彼所来者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佛告善来苾𫇴闻是语戒品具足佛为长老梵志说教法咸皆悟道证阿罗汉果初见马胜后目连来见舍利弗出家与目连重述前偈已还证初果与徒众二百五十人俱来佛所佛指尔众曰此我弟子中神通第一佛言善来苾𫇴净修梵行得离苦际闻是语须发自落俗裳自变戒品清净威仪调顺经一七日缠结已尽证阿罗汉果梵语须菩提正云须补底唐言空生亦云善现福德经云舍卫城中有一长者一名拘留因无子故祀天求子空中有声应言汝福德多无堪来者天王命终应生君家后便诞身其人初生宅舍皆空父母悭之以问相师相师云现空唯善表解空第一故曰空生后长大请父延佛设会即随佛还祇桓精舍作沙门思念人物皆空获阿罗汉果得无诤三昧也此迷梵志未见缘起今解梵志者即马胜是也净修梵行孤持志操为众中长老号老梵志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棃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

后责问邪计请决双疑文二初责

笺云今说菩提不从因缘指第三经乃因缘不有自然不生等之一字等取六师外道执自然为第一义白乌玄等

惟垂大悲开發迷闷筏请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

后再明往答文三初双穷二执文二初略明双计

笺云理实不是因缘且许立佗狂为因缘

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

笺云亦且许为自然

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笺云是犹此也言此因缘自然道理穷究于此且纵许佗计也间意欲向下文破之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

后广破二疑文四初标首自然破因缘执文三初责首自然何因狂走

笺云再举前妄头本自然此标计法上真是自然真

本自其然

笺云自是标体然是即持有自方有然此自然是本来自然

无然非自

笺云若无即持又无标体

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笺云既本是自然便不合狂走既也狂走自义不成此乃将因破自将狂拂然法上若是本自然真便不合成于妄既成于妄何名本真乎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次双立自因责无因失

笺云意牒若是自然头因缘便成狂何不自然头到因缘时故失意谓若头本是自然因缘便成狂此自然头便合失却自然头若失便许汝计为因缘自然头既不失计为因缘义不成法上一切众生本来是真因狂故成妄既也成妄须失本真今乃真又不失何曾成妄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借因缘

后结破因执

笺云本头不失以不失自然头无变易何借因缘故狂此一科有三意前本头不失显破因缘第二狂怖妄出显自然第三曾无变易何借因缘是结破因缘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二立狂为自破未潜理

笺云本来有狂怖便破云祇如过去未狂之时此狂又潜藏须有个居止处所现在正狂须一向成狂未来不合更有狂歇之时法上若此妄是本来妄祇如过去未妄之时此妄法须有潜藏处所现在正在妄时须一向成妄未来又不合断妄证真为妄本有故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三立不狂自然破生狂理

笺云不狂为自然便合无妄一向自然因何又狂走既有狂走何曾不狂法上真是自然便合常真不合有妄何故众生迷时又起妄然后流浪去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四结破双执

笺云如小儿戏论之言都无诠表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

次就体明然文三初乘修渐破文三初牒前息妄显自由生

笺云此牒前文云汝但不随分別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即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等佛便断云有一分菩提心可生一分生灭心可灭一生对一灭俱是生灭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

二迷悟两消自真仍妄

笺云是无前生灭可灭是无前菩提心可生无功用道此约八地是无功用道证不生不灭真如喻如下水舟不假挥波动掉自然流入萨婆若海

若有自然

笺云此八地若有自然之心

如是则明自然心生

笺云此时又有八地自然心生

生灭心灭

笺云对著七地有相有功用一分生灭心可灭

此亦生灭

笺云亦者同也同前生减为八地无功用道是自然心生对著七地有功用是生灭心灭此亦是一生对一灭亦未为真自然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

后离前双迹方目真然

笺云无生灭者是佛果寂灭之地亦无生也无八地无功用道自然可生亦无七地生灭心可灭此无生灭者方名真自然

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

次立喻明真

笺云喻重结前文以三十辐共一毂此是诸相杂和名和合性是结前第一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乃一生一灭和合为性

非和合者称本然性

笺云是无前菩提心生生灭心灭和合或是前二种和合或祇是前一种既非前和合者称本然性乃八地无功用自然或佛果真自然也

本然非然

后显离名言双袪妄执

笺云本然是八地无功用自然或将本然为佛果自然非然是八地非然此非为真然

和合非合

笺云此八地无功用也又有一分自然心生望著七地有功用又有一分生灭心灭此亦是和合此和合非合非是佛果无和合性

合然俱离

笺云是离前菩提心生生灭心灭俱离此和合自然也此又结八地无功用位

离合俱非

笺云无七地生灭心可灭亦无八地无功用自然心可合或可也无七地有功用是和合八地无功用是离和合

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笺云乃指此句方名无戏论法是佛果真自然之性非前戏论之法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

后责习多闻文五初责广习迷诠

笺云前云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中因何云尚在遥远为将有漏心求乃远

非汝历劫辛勤修证

笺云前执自然因缘皆是有漏修是能修证是所证非汝能修所证而得解也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

笺云忆谓记忆持谓任持十二部经契经应颂讽颂授记自说本事本生缘起譬喻方广希法论议是能诠之教清净妙理是所诠之理

如恒河沙秪益戏论

笺云河沙喻多便断云秪益戏论未为非戏论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呪摩登伽心婬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乾枯令汝解脱

二责不能排难

笺云汝又自称我从因缘心得开悟道决定明了摩登伽唐言倡女宿为婬女过去是婆罗门莲华实女名曰本性阿难彼时是帝胜伽旃陀罗儿名曰师子耳五百世曾为夫妇阿那含此云不来又云不还言一往色究竟天不还欲界精进林言精进如林稠密也河乾枯乃摩登伽令汝解脱是得免登伽之难或不历僧祗获法身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三责多闻功少

如摩登伽宿为婬女由神呪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授记

四显修力超腾

笺云罗睺此云障碍亦云障月耶输陀罗正云耶戍达罗此云持誉形㒵美丽远近闻知生育罗睺天人咏赞故云持誉或得出缠性比丘尼□三果也或蒙授记法华经第四持品云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一号具足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五责仍存安本

笺云观则我见如来三十二相□□□□□□□□□□尚以缠心听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四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之下)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第五决择双源指密因文二初请文六初听徒悟旨

笺云决择者是能决尅拣择即世尊无漏后得智双源者若真源则顺后修证若妄源则疎前密因

后演文二初正择双因后重疑广释且初正择双因先决证菩提后决断烦恼初决证菩提顺后修证先顺表体圆满所以世尊便问云汝等决定發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地不生疲倦应当先明發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發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虗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终始无坏灭故又说五浊等义而答故决证菩提之义足上来是决证菩提顺后修证竟后决断烦恼疎前密因经云阿难汝等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發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虗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又说二颠倒义一众生颠倒二世界颠倒上来有二初决证菩提后决断烦恼两段不同总是正择双因已了闻佛示诲者指示也前示云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诲责也诲云如何自欺尚留观听疑惑销除者不执自然因缘也心悟实相者无相不相是真实相也身轻安不执我意轻安者不执法也

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二庆喜悲赞

笺云缘第一经云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等今复悲泪

无上大悲清净宝王

笺云将欲请法且先赞佛云无有过上者佛有同体大悲乃以悲为力清净离垢义离烦恼障名清离所知障名净则可贵可重王者得自在义

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沈冥出于苦海

笺云佛前第一因第二因乃至因因之中皆是方法巧便提拔奖劝于我令我出三苦五苦分段变易等苦苦者迫逼之义海则生死之海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徧十方界

三乘音悟体

笺云领解前顺证神通文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知此心徧十方界或指第三经节节皆有此文

含育如来十方国土

笺云含谓包含育□养育如来是能依正报果自受用身十方国土是所依依报依正二报身土交參因果两门互相涉入

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笺云是法性净土缘诸佛国土皆以香水海喻旋转七宝庄严也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四引责谦迷

笺云前文云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无漏业即大定也逮犹及也不及修习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笺云请下三修证犹如旅人止泊在于洲渚之中五帝之后皆称天王喻佛赐与个华丽屋宅虽得此宅不知从何处为门而入亲自受用法上我今生死寄居何殊逆旅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喻佛赐与我不历僧祇获法身似得其大宅不知从何门修行然后作佛去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發心路

五请指修门

笺云小乘以北起生空智证生空埋犹有余残苦依身名有余依涅槃若化火焚身同太虗空名无余依今大乘先无余后有余弃舍四事烦恼已除习气已尽解脱道名无余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名有余依

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

笺云畴昔则根本第八识无始时来为界一切法之所依攀则第七攀第八见分缘则第六与五同缘

得陀罗尼

笺云陀罗尼不同有四文义呪忍总持等持文不失则文总持持义不忘则义总持由念故持恶不生是呪由智故持善不灭是忍

入佛知见

笺云出法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慈恩释云佛知见者如来能证如实知彼义故一开者出生显证之义出菩萨证涅槃故二示者同义以三乘人法身平等无差別故三悟者不知义以一切声闻缘觉不知彼真实故不知唯一佛乘故四入者为令证得不退转地示现无量智业

作是语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六虗仪待演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

后演文二初正择双因文二初愍告双择文三初愍众许宣文二初备在会二乘

笺云向无上菩提未得自在虽断烦恼未断所知此约为现在也

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發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后为当来末品

笺云当来正是今时五菩提中是發心菩提开显无上觉道妙修行路乃首楞严顶三昧教或向下修证门也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次劝發标名

笺云宣为宣说示为指示

汝等决定發菩提心

笺云为佗前第一经从摩登伽室中归便请妙奢摩佗三摩禅那等三观门曾知是佗决定發菩提心

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

笺云便嘱不得生疲劳懈倦

应当先明發觉初心二决定义

笺云是發始觉净智决定义者规则不移也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后自征双因

笺云此是标向后说

阿难第一义者

后开因別释文二初显明修证文三初类果甄真文三初劝审修因

笺云二种之义今当第一且先约决证菩提顺后修证

汝等若欲捐舍声闻

笺云捐亦舍也缘为阿难初从摩登伽室中归来便请三观门曾知是厌小欣大

修菩萨乘

笺云發大乘心

入佛知见

笺云知约后得见目根本

应当审观因地發心

笺云合当审实观察从凡夫地面上發大乘心

与果地觉

笺云即佛果也

为同为异

笺云此经因与果同向一念上排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不离一念一念之中具六十圣位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次显非真不可

笺云若于因地以八识妄心为本来修行之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此中有一返显道若于因地以不生灭心而求佛乘不生灭理斯有是处意谓若将妄心求无上菩提大似方木合于圆孔了无交涉因觉云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

后举相双明文三初显作非真

笺云汝当照了明白诸器世间可作之法是根尘识三等谁为不坏若见妄法终从变灭

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虗空

次明空不坏

笺云可作喻妄虗空喻真无变坏也

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后征述常真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

次科明妄浊文二初明身四大分识长浑

笺云发毛爪齿大小□等皆属地大涕涶涎液皆水大有煖气是炎皆火大进退屈伸皆风大由此四种相缠缚也金光明经云犹如四蛇同处一箧盖喻四大也

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

笺云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为视眼根为听耳根为觉身根为察意根影取舌与鼻此中何不言六尘与六识但举根摄取

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笺云始从一念□如终至六道轮回便有见命等五种浊相状重重叠叠而起

云何为浊

后喻土混清流此心同浊文三初征

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次喻文二初明未混

笺云循犹顺也如似一盆清水此水清净洁白本然而然即与彼寻常地上尘土沙等伦流本质留碍水土二体法尔时来性不相顺盖土为质碍水则清洁法上本来一真之性本然而然逈无瑕点一切虗妄根尘识三等法各別本不相顺

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后明浊相

笺云汩然水流貌忽有一人偶然将前沙土等乃投清水之中土本留碍既被投于水中失留碍之体水本清洁既被沙土所浑无清洁之□法上有世间人喻一切众生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喻将妄浑真土失留碍妄既浑真即失妄性水土清洁真性既被妄法相浑乃失真性尘与水相浑而流名之为浊

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后比

笺云法合也今说此五浊意谓此文是决证菩提所以且说妄生起然后令佗断妄修行

阿难汝见虗空徧十方界空见不分

后广明五浊文五初劫浊

笺云空是相分见是见分乃能所不分也何故不分为空与见俱是妄也

有空无体有见无觉

笺云有顽空又无真体有能见妄心又无真觉

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笺云见与相二法相织空如经见如纬二法相织而如人织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梵语劫﨟波唐言时分或长时短时也

□身见抟四大为体

二见浊

笺云抟者抟聚也一切众生积聚地水火风成身

见闻觉知壅令留碍

笺云六识壅令留碍是身

水火风土旋令觉知

笺云旋乃旋转令是使令觉如是识此识须假身为所依然后方能發用无身根则不能發识空有身无识又且不得

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笺云识托身根而生二法相织而成名为见浊见乃质碍根尘失一真清净故云见浊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

三烦恼浊

笺云忆是思忆过去识是了別见在□背文曰诵习则惯□也

性發知见

笺云此妄识能知能见

容现六尘

笺云容是含容第六与五同缘现是影现此目法尘仗前五尘为本质然后第六自变一重影象缘前五尘较亲故云现

离尘无相

笺云离五尘又无第六之相或可离五又无法尘之相

离觉无性

笺云离妄识外又无真性缘一切众生执此妄识若离却妄识不能认其真性也

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笺云尘依识立识复缘尘二妄交依故云相织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

四众生浊

笺云妄识

知见每欲留于世间

笺云此妄识欲留妄身久在于世

业运每常迁于国土

笺云自随妄业运转迁流常于此方佗界

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笺云心含其妄住于妄业复转妄身名为众生浊众缘而生曰众生

汝等见闻

五命浊

笺云妄识也

元无异性

笺云即真也

众尘隔越

笺云众生迷故被于众尘相隔越六根不得互□

无状异生

笺云无状是真异生乃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性中相知用中相背

笺云一切众生性与诸佛无別如波与水性无別用不同也盖诸佛乃真众生乃妄前文云如我按指印發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同异失准

笺云一切众生不能六根同时互用与诸佛別此则同失准也若言是异又同一真性此乃同异二法无个凭准

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笺云同异二法相织名为命浊命则第八识中连持不断之义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

后劝息妄旋真文二初劝择妄旋真妙融因果文二初举果择因

笺云此六识是妄

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笺云不间断曰常离四句曰乐得自在曰我断二障曰净今从凡夫地面上远远契合诸佛如来涅槃四德

应当先择生死根本

笺云择为简择生死根本目根本无明

依不生灭

后凭真克证

笺云此根本无明依真体而有是真也

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虗妄灭生伏还元觉

笺云摄波归水摄末归本伏是伏烦恼妄心还其真心也

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

笺云是不生灭心因地是从凡夫地面上起始觉智

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笺云是本觉理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

后立喻简息使澄纯源文三初澄浑比伏

笺云喻始觉净智

静深不动

笺云喻第六识不入色香等境安然静虑

沙土自沈清水现前

笺云喻伏惑显真

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笺云此约资粮加行二位菩萨但能伏惑未能断惑此乃比伏也与声闻人伏第六识不与五同缘又不同声闻人虽伏第六识不与五同缘但如不压草逢春必生虽不起现行种子犹在遇缘则起资粮二位伏惑种子更不起也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次去泥比断

笺云去泥去烦恼也纯水是纯真之性也此则名为永断根本无明如大乘渐教中成自受用身佛

明相精纯

后彰纯净

笺云明乃真明之相精妙纯一无杂如似真金去彼杂鑛

一切变现

笺云此是化身现大化小化身等或神通变现现身现土教化众生也

不为烦恼

笺云运而常寂应用全真

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笺云是佛位无为果清净微妙之道德也

第二义者

后尅择迷源文四初勗观惑本文四初显去详因文二初显志

笺云二种决定此第二是决断烦恼踈前密因

汝等必欲發菩提心

笺云五菩提中是發心菩提简去發声闻缘觉小乘之心

于菩萨乘生大勇猛

笺云向菩萨乘是發大心也生大勇猛无退转故

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笺云弃即捐也诸有为相者五浊虗妄皆是有为非无为也或可根尘识等法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發业润生

后详因

笺云烦恼根本是根本无明此根本无明无始时来發业业者招感为义是分別烦恼无始时来造得总別报业润生润益而生是俱生烦恼与身与心俱时而生低微难断也

谁作谁受

笺云意明作受俱是第六识心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虗妄根尘

二迷因失果

笺云汝若也修菩提须了烦恼起处烦恼根本即是无明之一法

何处颠倒

笺云言此虗妄根尘从何所起处秪是无明颠倒

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笺云言无明汝尚不知云何降伏根尘识三取佛果位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

三举喻明妄

笺云此喻显根本又生起向下六解一亡疑

不闻虗空被汝隳裂

笺云妄法便有可解可结若真空之体即无解结隳犹坏也裂破裂也言真体不可破坏

何以故空无相形无结解故

笺云明其真体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

四显比结根

笺云身是六根心是六识六根在外如同外贼六识在内如似媒人然无识根乃无用

自劫家宝

笺云贼非外来喻一切众生虗妄恶业皆从心起所有一切法财功德皆被劫尽

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笺云众生是能依世界是所依自相缠缚不能舍离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

二明二倒变流文六初总征双因

笺云前来道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此中便问起云云

世为迁流

二略释二殊

笺云且先明世界过去迁至现在现在迁至未来

界为方位

笺云若是界便有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有方所位次

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三广述二边

方位有十

笺云十方也

流数有三

笺云三世也世者迁流为义故云流数

一切众生织妄相成

笺云将方涉妄于世涉方相织而成故云相成

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笺云由妄将贸易迁改故有世界相涉也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秪目东西南北

四克明实数

笺云施设则有十方也

上下无位

笺云上方更有上下方更有下于上方看又是下故无位也

中无定方

笺云若是中随处立得中东看即西南观成北

四数必明与世相涉

笺云东西南北此四数必定分明则世与界相涉界与世相涉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

五举陈三变

笺云三是三世四是四方且将世涉方也有十二过去一方各具三三四也成十二宛来转去宛是将世涉方转是将方涉世

流变三叠

笺云流则迁易变为变少成多三叠是三重第一是无明为能变世界为所变第二世界为能变根尘为所变第三根尘为能变十二类生为所变故三叠是三重变也

一十百千

笺云一十此是第一无明为能变世界为所变将方涉世也有十二将世涉方也有十二合言十二此中言十举其全数舍取二成十二百是第二变世界为能变根尘为所变此中六根除却法尘与第六此二隐不显但取五根五尘是十将此十向前世界十二上配一世一界各具十便成一百二十合言二十千是第三变根尘为能变十二类生为所变今十二类中隐却无色空散销沈无想土木金石不实之法但取十数将此十类向前百二十上配一个具十便成一千二百经举全数含取二百也

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六略结根功

笺云总相包括始是第一变终是第三变此中言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者约熏种而论此六根皆约根本无明熏起后言功德不同约对境而论便有胜劣

阿难汝复于中尅定优劣

三显六根优劣文六初眼根阙

笺云言汝复于此六根之中决尅定当优是根有长劣乃根有短如耳舌意此三根各具千二百功德是长余三根秪具八百是短

如眼观见

笺云如眼且约面前而观

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

笺云前是面前南方全明具三百功德后是背后北方全暗三百不见

左右傍观三分之二

笺云面前三百全明背后三百全暗东边三百更有东北一隅不见是五十西边三百更有西北一隅不见亦五十成一百贴背后三百成四百今言三分之二者三四十二是一千二百今但有二分功德是八百阙却一分四百功德背后与东北西北二隅也

统论所作

笺云统摄论量所作是六根对境不同

功德不全

笺云眼根秪得八百功德故不全也

三分言功

笺云三分方得千二百是有功

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笺云得二分一分则不得故无德则无功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

二耳根圆

笺云无遗则无遗失也

动若迩遥

笺云若声动之时近之与远皆闻

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笺云若听静之时更无边涯际畔也

如鼻齅闻

三鼻根阙

笺云齅闻是鼻家所缘境

通出入息

笺云通出息入息气在鼻中曰息

而阙中交

笺云于出息入息二中间气不相交也

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笺云阙却中间一分四百秪有入出二分成八百功德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

四舌根圆

笺云如舌宣说显扬尽诸世间是说世间法出世间智是出世间法

言有方分

笺云梵语唐言不同便有方道分段如梵语乌瑟尼沙唐之言无见顶梵语摩诃唐言大

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笺云言虽不同其理是一言別意同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

五身根阙

笺云三和生触根和境和识和识是分別于违顺二境是身家所缘违境则鞭杖楚痛顺境则细滑调适或可寒则寒则违也暖是顺热则热是违冷是顺

合时能觉

笺云有违顺二境之时便有觉知

离中不知

笺云右违顺二境离之时故不知也

离一合双

笺云离一之时无违顺二境唯是身根合双则违顺二境合时也

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笺云三分阙一分是离中不知二分约合双也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六意根圆

笺云如意根寂默包容寂默则思覧十方三世又能心中包容一切世间出世间菩提涅槃等法

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笺云此意根唯圣是出世间法与凡是世间法无不包括含容尽其诸法涯岸边际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

四劝返妄圆真文五初劝总观根用

笺云一切众生乃顺流如人被水流从下去如今要佗返本还元逆生□返穷根本到其流根流根秪是无明

至不生灭

笺云至犹到也到诸佛如来不生灭地本自不生今亦无灭但了无明无自性当体是不生灭性此即是如来藏性也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

笺云眼根受用色尘境乃至意根受用法尘境

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笺云谁身舌则合中知眼耳鼻则离中知意则幽深耳则圆通余五则不圆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

二明速证圆通

笺云间令佗悟得一耳根圆通逆彼无始时来根本无明相织妄业此乃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如人织绢相织而成然此无明是妄之始但能逆彼无明知其根本万乃了得一切妄法便乃得顺圆徧通达之理也

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笺云若向此圆通根一日修行胜彼不得圆通根者一劫修行也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

三指显任详

笺云我今备具显此六湛圆明若了得此六根圆通便乃湛寂圆明

本所功德数量如是

笺云本所功能德业此约染功德法华约持经功德耳意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眼鼻身三根秪得八百功德故云数量如是

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發明令汝增进

笺云随汝审详简择爱从何根而入意令佗但择一根我当为汝显發明白令汝阿难等增修进趣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

四明佛无优劣

笺云三六一十八界一一于中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是佛果位也

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笺云若是诸佛诸根一时具足无有长短何故如此得互用故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

五矜迷劝一

笺云小乘之人天能于六根之中圆满自在之慧自在慧乃无漏智也

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笺云故我宣示显扬但于一门是耳根教佗但悟一根圆通其余五根一时清净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此约大乘人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后重疑广释文四初释证一六圆疑文二初先陈一六

笺云前文云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又云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阿难如今被前文问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世尊欲破阿难六一之执所以便问云汝今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等事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问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乃至终不汝根元一元六又引阿那律䟦难陀殑伽神女矫梵钵提舜若多迦叶等六人无根亦能了別然阿难大权之人非是不会且顺同小乘执异不通图得世尊向下破之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

后承咨广破文三初破一六执文二初责智麤修浅文四初明庆喜断见

笺云须陀洹唐言预流预者亲也亲入圣流已灭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是能依世间是所依

见所断惑

笺云见道中八十八使分別烦恼已是断也

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虗习

二彰根习未知

笺云然者如是之辞犹尚也言尚自未知第八识中积集而生无始无初已来虗妄习气

彼习要因修所断得

三明习要修除

笺云此八识中虗妄习气是俱生烦恼到修道门中方能断无始时来与身与心俱时而生名曰俱生到阿那含人方断

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

四显混迷四相

笺云表此法先非有表此法暂有用表此法非凝然表此法可破坏此是大乘细四相一分一剂一头一数此极微细也或可分剂等是尘沙惑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

后除六一深疑文六初双标两执

笺云阿难因世尊说但于一门深入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故所以生疑云此六不同云何得一根无妄六根俱解脱□是世尊答彼云云

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

二先难一疑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

三立六征闻

笺云微妙法门是此首楞严经也

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笺云若是各別何根领受令佗定

阿难言我用耳闻

四答唯耳领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五责运身口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六结破双迷

笺云非始是一终至六道轮回是六非始是六终至六道轮回是一终不汝此六根元来是一元来是六一则无明六则六根此约真体上破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

门迷一六生文二初破一执文三初总叙双生

笺云当知此六知根亦非是一亦非是六为真体上无一无六可得也

由无始来颠倒沦替

笺云因由汝之无始时来是根本无明则沦没苦海则换真成妄

故于圆湛一六义生

笺云故于圆明湛寂是真背真起妄便有一个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

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次別彰存一

笺云初果须陀洹人虽得六根门头不入色香等境是我执已无根本无明未亡法执犹在

如太虗空參合群器

后立喻破一文二初立喻显呈一六

笺云如似太虗空參杂和合长短方圆等器

由器形异名之异空

笺云随其众器有別遇方器曰方空遇圆器曰圆空法上如太虗空喻真体參杂群器六根分別各各不同如空随器名有多般六根随別其性是同众器随別空体是同

除器观空说空为一

笺云若除众器后便言空是一体如六根亡后说真是一此正是无明法执也

彼太虗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

笺云彼太虗空何甞便随汝执成同是执一不同是执异法上真如体上何处受汝执为一为异何况更名是一非一是非相对也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后比根同喻

笺云受用色尘境受用法尘境故云受用此六知根亦不是一非一是同不同也为此六根无有实体不可执有多般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

后明六生文六初眼智文六初因尘發见

笺云明暗是眼家所缘境二种相形对

于妙圆中黏湛發见

笺云向妙圆真体之中黏约爱湛约性明相或黏湛爱心發得眼根眼识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

二览色成根

笺云见精则眼识现量心映带色尘结犹结缚被色尘结缚成其眼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笺云清净四大是真则四大性根元目为者妄即真也

因名眼体

四立根名

笺云便有眼根

如蒲萄朵

五象同蒲朵

笺云其果外作紫色内唯似水喻眼根无实

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六顺流奔色

笺云假浮根四尘色香味触成其眼根流为奔流逸为荡逸奔波于色尘境也下四根准此可知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發听

二耳根文六初因尘發听

笺云相敲击也

听精映声卷声成根

二覧声成根

笺云卷犹览取也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耳体

四立根名

如新卷叶

五象同卷叶

笺云如新秋叶落一边而卷

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六顺流奔声

由通塞等二种相發于妙圆中黏湛發齅

三鼻根文六初因尘發齅

笺云相發者则显發也

齅精映香纳香成根

二览香成根

笺云纳则领纳香尘也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二目大相

因名鼻体

四立根名

如双垂爪

五象同双爪

笺云如双垂手爪从下而来亦云如悬针筒

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六顺流奔香

由恬变等二种相參于妙圆中黏湛發甞

四舌根文六初因尘發甞

笺云參犹參杂也

甞精映味绞味成根

二覧味成根

笺云绞谓绞历其味尘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舌体

四立根名

如初偃月

五象同偃月

笺云偃仰也如初生月仰在天之上

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六顺流奔味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發觉

五身根文六初因尘發觉

笺云相摩触也發觉是身之识

觉精映触抟触成根

二览触成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身体

四立根名

如腰鼓颡

五象同鼓颡

笺云如腰鼓颡两头大中间尖如人腰小又云如立戟槊锵槊也中心小两头开

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六顺流奔触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發知

六意根文六初因尘發知

笺云生灭是意家所缘境广也谓六识依法广而住无法尘亦无六识二种相续乃连环不断念念生灭發知则意识

知精映法覧法成根

二覧法成根

笺云映法是映带法尘境览法是领覧法尘境成其意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意思

四立根名

笺云此中言意思又以第七识意是六识思是七识或可说七识亦得谓第六凭第七而住七是六之根也

如幽室见

五象同幽室

笺云言识隐如夜暗室所见

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六顺流奔法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發光

后引证劝修文三所观修文三初指六迷因

笺云觉是强觉明是性明有明是性明明觉是强觉既有性明便有能明强觉既有强觉起来强生觉照便失却精明了別之性是真黏妄是爱心發光是背体照外是智家功用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齅性不生非变非恬甞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次明离相无见

笺云汝今指阿难也离却明暗是眼家所缘境即无眼识现量心盖识如羸人非杖不起向下五根亦尔了知安寄者了知是意识若无法尘亦无意识谓凡夫须假境牵心便有心曾无无境心也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

后劝遗尘速证

笺云循顺也劝佗不随顺根尘即是真现量心

如是十二

笺云六根六尘也或一根各具二六根便成十二

诸有为相

笺云有为有造作是前根尘等法

随拔一根

笺云间教佗但向耳根悟得圆通一根既返元六根齐解脱

脱黏内伏

笺云脱黏者一切众生不了六根无自性被佗根尘所黏如今悟圆通根便乃脱黏不被根尘所缚也内伏则转识成智也

伏归元真

笺云转识成智是牒前文

發本明耀

笺云始觉净智發现本来圆明光耀

耀性發明

笺云蹑前文

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笺云应时圆徧解脱

不由前尘引起知见

笺云真性不假前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

明不循根

笺云真明之性不顺根尘灵源独耀

寄根明發

笺云寄伏其根显發此真性此约胜义根谓一切众生执根能见不知根不能见见唯是心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笺云既不由前尘所起知见六根便得互用一根發识徧缘诸境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

二引现证文二初引现证人

笺云梵语阿泥律陀唐言无灭亦云如意为过去曾供养独觉招感福缘至今不灭如意者如作如意也又是佛□弟王之子若言阿㝹楼駄讹也如意无目能见修得半头天眼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䟦难陀龙无耳而听

笺云梵语䟦难陀龙唐言贤喜于诸众生發爱乐心贤而且喜贤喜无耳能听

殑伽神女非鼻闻香

笺云即恒河神女为毕陵伽婆蹉所骂者非鼻乃闻香气

骄梵钵提异舌知味

笺云憍梵应言牛类梵语笈房钵底唐言牛相憍梵钵底讹也过去因偷摘一茎禾果报堕地狱五百生中作牛偿佗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为牛相比丘异舌是牛舌又且知味

舜若多神无身有触

笺云□□多即空神也此空神无身能受触

如来光中映令𫏐现

笺云经家问既无身将何受触尘答云云此现是现定果身也

既为风质其体元无

笺云既为风质即无形也其体元无牒无身文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

笺云亦云灭受想定言灭六兼尽七染分净分即不灭得寂者得空寂之理也

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

笺云梵语迦叶唐言饮光是婆罗门姓饮光乃仙人之种以姓标名又云自身光饮日月光故意根则第六识

圆明了知

笺云是真性

不因心念

笺云是第六识心念也念者则冥记义已上俱约无浮尘根

阿难今汝诸根

后劝融迷速证

笺云诸根则六根也

若圆

笺云一根既返元六根齐解脱

内莹發光

笺云始觉净智發起光明

如是浮尘

笺云六根

及器世间

笺云所依

诸变化相

笺云是前根尘等皆无实故云变化相也

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笺云真智如汤销佗妄执如冰应念则少念少念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別智与理相应之时当体便成无有过上真如灵知觉性此性是诸佛如来本觉之理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

后会妄融真文二初闭根旋异

笺云如世间人聚种种之见皆言在于眼

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

笺云若使令佗将总急掩两眼不观前境便观暗相当情一根既如此六根亦一时急合黯黯然不与境对大似头之与足一般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笺云彼急合之人将一只手顺体外从眼耳鼻等六根之上来统一徧彼眼虽然不见诸根一时黯然头足一一辨別一灵知觉之性咸知又何假诸根为一切众生执眼决定能见便成主宰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

后發照圆明

笺云一切众生缘此见须假明境方能见既言须得明方说见见暗之须不见始得何故又见暗

不明自發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笺云言此真见性不假明境自然而發即了了分明不被烦恼所昏

根尘既销

笺云六根六尘一时销亡

云何觉明

笺云始觉智

不成圆妙

笺云本觉理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

六通现识断灭疑文二初牒前建演起难文八初牒前建

笺云为前劝中云汝但不循动静通塞等法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等由是阿难便难云若此见闻离于明暗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于是世尊说撞钟试倒重寐聆音而答通现识未曾断灭遂𠡠罗睺罗击钟问阿难言汝今闻否阿难大众俱言我闻乃至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阿难白佛如佛说言乃至名目相应此是蹑前文此中难佛前文云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因中须得不生不灭心方能合得不生不灭理佗便蹑此语来难云何佛说言因地觉心是始觉之智欲求常住是本觉之理若要与果位名目相应须是不生灭心合不生灭理若将生灭心合即不得下便说果中七种名目来难世尊

世尊如果位中

二述果群名

笺云位中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悉皆具足

菩提涅槃

笺云梵语菩提此飜为觉或飜为道五菩提中是无上菩提或菩提是有为果转染得净是生德如今为什么不生二障障不生梵语波利匿缚喃唐言圆寂五中唯大般涅槃或涅槃是无为果转迷成悟是显德此二是佛果位中二转依果

真如佛性

笺云真如出十地经初地徧行二地最胜三地胜流四地无摄受五地无差別六地无染净七地法无差別八地无增减九地智自在十地业自在所依此约佛果位真如是无垢净真如也佛性四句因理行果今唯果佛性除因也或在有情名佛性在无情名法性

庵摩罗识

笺云此云无垢识则第八识净分

空如来藏

笺云亦唯果位空则二空之理如来则四智现行藏则包灭世出世法

大圆镜智

笺云是佛果位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名不转体也

是七种名称谓虽別

笺云此七种名称说虽別其体是一

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笺云清净离垢染义圆为圆明满为满足体是真如性是体性性坚固凝明如金刚宝不可沮坏然此果位七种名目常住不变坏故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

三克明妄体

笺云若此见听唯是眼耳二根摄取鼻舌身意也明暗眼根动静耳根欠恬变舌通塞鼻离合身生灭意经意此见闻等离却前境心乃无体

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

四引六比五

笺云冥记曰念言此第六念心离于前尘第五本无所有为第六若离五无所仗立

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五显因不称果

笺云如何将此离尘无体之心为本修因欲获如来下是果欲希欲也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

六再审因虗

笺云进则前五无体退则第六无依我心则八识心也心所五十一法言若无法尘六识亦无

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

七责自违前说

笺云如来先说乃前文云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等湛寂精明圆满常住此真心也若求佛果须用此不生灭心世尊前来又违越却诚实之言终成戏论无所诠表如来是真语者

惟垂大慈开我蒙恡

八诸会双途

笺云蒙则蒙昧法则恡惜此心不舍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后对事消疑文二初撞钟试倒文二初正垂问答文三初责多闻强惑许对除疑

笺云徒空也空将颠倒之言□道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真实颠倒现前汝却不识诚犹实也信犹解也伏能伏也言恐汝实未能信解能伏此妄心或未能信真心伏妄心

即时如来𠡠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

次𠡠罗睺击钟问声无有文六初问

笺云梵语罗睺唐言执日又云障蔽非也是佛之子此问密指五现量识为亲闻

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次答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三问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四答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五问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六答

笺云问答三重经意就闻性上问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后双征有无文二初问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后答

笺云音乃钟音响则应山谷作声响

如来又𠡠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不

后立惑彰迷文二初随声问答文六初问

笺云就尘上问欲破妄执且将尘惑性看其还能简得性之与尘二法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次答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三问

笺云选犹退也

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四答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五问

笺云顷尅之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六答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

后牒诸有无文二初问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后答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后显尘诸心常文三初对简断常文二初责随心惑文三初标责

笺云矫诳作乱也此责佗将声惑闻不尘声尘□谢闻声常存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

次推过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后显述

笺云报答无定问性是常声尘答谢□闻□杂声尘此乃自心不定随尘有无正是矫乱云何言不矫乱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

后正简心常文六同类灭同枯责闻重响

笺云声销无响便说无闻闻性已灭喻同枯木无情之物

知有知无

二显尘生灭简性常在文三初显性双知

笺云闻性有声无声皆知

自是声尘或无或有

次表尘生灭

笺云声尘或有或无故不

岂彼闻性为汝有无

后指体常如

笺云闻性不随有无

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三再责知无

笺云汝若言闻性实是言无知无者谁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四显不随无有

笺云非是汝之闻性随佗声尘生灭今汝闻性为有为无闻声乃有乃无不定闻性恒常□因何将□惑闻说闻性与声尘一般

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

五牒前迷响责昧心常

笺云是何鬼怪如此昏暗迷妄以常性为断声

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

六重结心恒使袪尘惑

笺云闭塞鼻家所缘境开通眼家所缘境言终不应说离却前尘便无性也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𢭏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𢭏声別作佗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

次重明寂喻文三初重□聆音

笺云悟时是第六识与五同缘此一灵之性了了分明此是明了意识重寐乃是第六识归种此一分真性亦乃不昏木则舂米音𢭏是𢭏练音为梦中取境不正故別作佗物

于时忽悟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

次悟陈闻惑

笺云遄速也惑疑惑也舂米𢭏练皆杵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后显性无迁

笺云开闭是眼不但睡时假饶此身灭时纵汝形销死去此一分真性也在命光身命也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静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后劝离尘圆证文二初愍述心逐境

笺云顺色是眼见色尘□□耳听声尘此约梦中意识苦谛名流集谛名转念是第六识流为迁流转为改转汝曾无少许开通悟解性是体性性净是清净妙即微妙常乃真常又不能顺此所常真理妄识一向逐其前尘生灭因由此界生佗界生或可生了又生杂染乃虗妄之法逐妄迁流改转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后劝拂垢圆真

笺云守者得也或守确观义常光智也智光显發因相生想名为想相是三能变识也见相二分一时弃舍悟法如眼见物或法眼观真是根本智应时清明是后得智无上知觉是本觉理问前文□佗此五□□心此□因何又教佗离却此妄识耶答为前见佗执此现识断灭所以佛且拨却尘□恒间性无灭乃是就□量心指此□令离妄识是相真现量心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四下


校注

知疑和 □疑本 往疑性 □疑于 □疑于 一疑二 荣疑萦 说疑谛 □疑中 性字疑衍 □疑斥 □疑本 □偈疑何得 □疑性 □□疑内心 恼疑性 □疑下 □疑雅 □疑大 □□疑二初 过疑遇 □疑外 □□疑水大 □疑作 间疑谓或明 今【CB】令【卍续】令疑今 □疑了 □疑迷 二疑亡 险疑除 指疑相 相疑拒 □疑生 甞疑常 间疑明 琶【CB】琵【卍续】琵疑琶 □□疑性七 □疑由 间疑谓 一字更勘 相下共佚失十数字 法下共佚失十数字 北疑此更勘 □疑违 □疑成 □疑机 □疑诵 □疑习 舍疑含 则疑是 □疑死 谁疑识 间疑谓 万疑方 天疑未 被疑彼 □疑于 门疑明 广疑尘次同 所疑初 间疑谓下同 □疑堂 □□当是舜若 界疑果 障等三字疑衍 法疑恡 问疑间 □疑已 问疑闻 答疑若 同疑初 足疑定 静牒文作净 述疑迷 □□疑循声 间疑闻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止【CB】正【卍续】(cf. T19n0945_p0120b07)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但【CB】伹【卍续】
[A12] 印【CB】即【卍续】(cf. T19n0945_p0121b01)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己【CB】巳【卍续】
[A17] 己【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河【CB】阿【卍续】(cf. T19n0945_p0122a03)
[A26] 剌【CB】刺【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印【CB】即【卍续】(cf. T19n0945_p0121b01)
[A32] 但【CB】伹【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已【CB】巳【卍续】
[A39] 已【CB】巳【卍续】
[A40] 已【CB】巳【卍续】
[A41] 已【CB】巳【卍续】
[A42]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楞严经笺(卷4)
关闭
楞严经笺(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