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乘三系概观〉以后

默如法师对我有关大乘三宗的解说引起了研究的热忱写成〈大乘三系概观〉据说「意在补助他的说明思想也多分近于印师的」而且欢迎我「作个率直的批评不要客气」如此为法的友谊真挚谦和我怎能不率直的表示意见即使我所说的不是默师所能同意的也非写出来不可作友谊的商讨

一 三宗立名

首先想提出来商讨的三宗的分別是一回事三宗的了与不了又是一回事我是以性空唯名论为究竟了义的但对于三宗的判別重在把三宗的特殊思想系——要怎样才能建立生死与涅槃掘發出来从大乘三宗的特点上建立三宗的名称每一宗的特点应该是每一宗所能承认的并非专依性空者的见解来融通或是抉择我只是忠实而客观的叙述大乘三宗的不同然而默师是以唯识学者的观点来解说融会不但融会而且一再说到真常唯心论不及性空与唯识性空不及唯识所以我是以三宗的本义来说三宗的差別默师是以唯识宗义来说三宗有此一段距离难免意见上有些不同我相信默师如离去唯识宗的立场意见是会更相近的

我并没有说「法体」我是说有的以为一切法非空无自性不能成立有的说非虚妄生灭即无从说起有的说非真常不变不能成立成立一切法说明一切法所依的基本法则不同(实就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灭三法印的著重不同)出發点不同所以分为三大系——性空虚妄真常而此依于性空的虚妄(生灭)的真常的而成立的一切法到底是些什么到底以什么为中心可能少少不同(所以真常论也有不唯心的虚妄论也有不唯识的)但依三大系的主流来说性空者以为唯是假名施设虚妄者以为唯是识所变现的真常者以为唯是自心所显现的因此又称之为唯名唯识唯心

          ┌性空──唯名─┐   所宗依的法则─┼虚妄──唯识─┼─能摄持的核心          └真常──唯心─┘

默师所说的「法体」与我的分判三宗根本不同他总是将性空与唯识相对说什么「性空法体」「唯识法体」「真常法体」退一步说如性空真是默师所意解的「法体」那么要说性空便应与虚妄(生灭)相对如要说唯识便应与唯名相对今处处以性空与唯识相对论这自然不免与我的看法大有距离了

二 空与有

由于宗依唯识而有的不同解说站在唯识立场(不是以三宗来说明三宗)虽大体赞同也有多少的出入现在只是略辨与大乘三宗分判说有关的特別是有关性空唯名与虚妄唯识的地方

原作「时空论」部分以为性空宗以性空融贯万法所以「不需分別谁是假名有谁是自相有」所以「不像唯识的过未无体现在实有」而说三世平等反之「唯识是基于认识论的」所以要主张过未无体现在是实要分別假名有与自相有这一论断我认为值得怀疑因为这都是佛教的老问题与性空及唯识并无密切的关系如一切有系与犊子系是三世平等的大众系与分別说系一切有系中的经部是过未无体而现在实有的自相有与假名有即是假有与实有的分別更是小乘学者共同的见解他们既不说一切法性空又何尝依唯识而成立一切所以依「性空」与「唯识」演绎的说明此二宗时间观的不同假实观的不同出于推想而不符实际

原作「法体论」的「空有对辨」对于事理空有的见解我也完全不能同意不论那一宗派都要安立生死与涅槃如何而有生死这应作事相的说明如何而能转生死得涅槃这应从事入理作理性的体证也就因此大乘学派无不事理具明空有双彰(不是空宗有宗)三系中的「性空唯名」只是抉出一切法的法则通性依空无自性的法则有成立一切的可能而成立的一切法都是依于缘起的假名至于缘起的假名有法到底是些什么如来有过详明的启示古典阿毘达磨也有丰富的阐發在无性缘起的基石上抉择而成立一切法所以龙树一再说到空无自性不是破坏一切而是成立一切假名依缘的一切法不碍于空所以一切皆空而能如实宣说不会偏此偏彼偏心偏物而符中道性空唯名的唯并不同于哲学上唯心唯物的唯默师把性空看作生化万有的「法体」把唯名的唯看作唯心的唯这才觉到「性空依然不便说明生死涅槃的法体就把这法体还要牵拉到人生上来」其实「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现现成成如实宣说有什么拉扯呢

原文又说「我以为空宗从有的方面来说事相那又何必是宗归于空呢应该本此宗旨而立于自岗位上才好否则空有混合了」这说得希奇假使如此唯识宗——有宗就不应说空唯识家说依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也有说依三性的)说空无自性不生不灭说十六空十八空等便应该是空宗了应该空有混合了我所知道的并不如此凡确信经说一切法胜义皆空为究竟了义的是空宗以为凡说一切法皆空为不了义的或说缘生法不空或说真如不空是有宗所以并非说有就成有宗说空便是空宗大家都说到有都说到空而并不混合空宗与有宗还是明显的有区別我想什么是空宗默师是应该知道的吧也许为了强调唯识的「具体」受到某些谬说的熏染如恶取空豁达空偏于一法不立的空所以会无意中有此错笔

原作的「目的论」所说「性空行果」由无相而无愿而空的现观次第也许有此一门但非性空大乘的现观正宗同样的「唯识行果」应以四寻思观为正五重唯识观只是唐人的一种解说纂集经论而自为条理并非唯识现观的正道唯识经论从来没有综合五重唯识而为修持次第的这点我想默师是会有同感的

三 名义的商榷

第五章著重于三宗名义的商榷默师的「诚意」是可感的但是抱歉得很我不能接受他的意见

关于「唯识教系」一节默师不满「虚妄」二字代以「虚幻」也许觉得「虚妄」二字不大冠冕堂皇吧这裡应该注意一个事实我是依成立一切法的基本法则著重点出發点而说的我不是零买也不敢趸批我是认清根本立场根本出發点是振领提纲而表显其特色的默师说「唯识是就顺形法体的偏重点说」「唯识是就顺形法体而说赖耶为本是可以的」「要照佛学的真理如唯识上说一般苦恼的众生总是以赖耶为法体的」我的意见恰好就是如此我说「佛陀说法总是直从一一有情——一一人的身心说起」默师也赞同这一原则那么唯识学并不从佛说起从有情的身心说起作为所依的第八识便不能不是虚妄杂染(有漏)的唯识学就是依此虚妄分別识为依而成立生死法又依此而说明如何转染成净的(净就是佛)我不能理解这是唯识学的重点所在出發点所在默师为什么不愿意此「虚妄」二字默师主张「以第八识为法体」我想默师对于唯识是很清楚的第八识在九界有情位异熟未空以前不管你自相因相果相他是虚妄杂染的异熟尽空圆成佛果第八识是清净无漏的染识(第八识)与净识各从不同的自种子生既不会同时共存(如说染识内有净识就变成真常唯心了)也没有一个染净不变漏无漏不变的前后共通法体那么在作为成立一切法成立转染成净的所依不能不是虚妄杂染的决不能推论出一个抽象的「第八识」为依关于成立一切法的第八识——赖耶识不是真常心(如《十地经论》)便是真妄和合(如《大乘起信论》)再不然便是虚妄杂染从默师的字裡行间对于真心及真妄和合并无兴趣那么只有虚妄杂染了不能因为名称的不大顺眼而动摇于妄染真净之间

默师说「如护法和奘师在当面去请问他保险他是要允可的」这种论断并无证成力量近于戏论因为护法与玄奘不是上升兜率便是乘愿再来问就无从问起谁能保险允可反之依据弥勒无著世亲护法玄奘所传的唯识经论证明得千真万确依虚妄分別的虚妄杂染的第八识从此去成立流转又从此成立还净也许我的判断错误据我的意见不外乎嫌「虚妄」二字不大堂皇所以作不必要的推论其实「虚幻」二字在真常唯心论者看来并不会体面些

圭峰以为「唯识齐赖耶」可能受默师的难破我不是说「唯识齐赖耶」也不是「判唯识是虚妄」而是从虚妄杂染识出發而说明一切成立一切所以趸批零买的比喻与我无关

至于无漏种子的依附赖耶妄识是弥勒无著以来一贯的正说默师说他是「随转理门」仅是自己的解说弥勒等唯识学没有异此的如实门我想默师是知道的在众生位无漏种子一直依附赖耶妄识从来没有「无漏(种子)盛就能藏有漏(赖耶识)」如果有那是默师的创说与古义无关而我只是古说的条理并无新發明处依古说古还应该如我所说的等到无漏第八识现前决无有漏种子所以在唯识教义中没有有漏种藏在无漏识中有漏识藏在无漏种中的道理如不否认第八识为持种受熏识即不能说无漏盛有漏有漏藏在无漏中默师问「到了三位无赖耶的那时无漏种又以何为依」据我所知道的唯识教三位无赖耶时有漏异熟识还在呢成佛以前无漏种一直是依杂染第八识而转的但是法身(法界)解脱身所摄如据此而依法性便转为如来藏即与如来藏相应不相离的称性功德不过如无漏种依法界身便是真常唯心论的体系本有无漏功德性能佛法中惟此二门如默师所推论的不是我所判论的从来所传的唯识宗

说到「性空教系」默师似乎企图由唯识宗来独占此「唯」字所以主张改「唯名」为「假名」立名各有自由所以我不想反对不过觉得还是「唯名」二字才能表显此宗默师问经说唯名唯假的唯与普通学说上的唯是同是不同由于我对普通学说缺乏深刻了解所以不知道如何答覆据我所知道的佛法那么「唯名唯假」出于佛经而并非是我的杜撰为什么经说「唯名唯假」因为胜义毕竟空什么也不可施设安立唯依世俗名言而假施设换言之胜义的自相有是丝毫不可得的但并不由此而破坏一切不过唯是世俗的假名的有经说「唯名唯假」随顺自性空自相空所以遮除了自性有执唯依世俗假名而施设依此才能成立一切染净因果所以唯名唯假又表显了因缘有默师但知唯名为遮执的为显假名非生灭内外中间的而忽略了唯名唯假才能成立一切由此而起误解以为唯名有「执实之意」默师对于此宗不如对于唯识学的亲切所解的偏于一法不立而不知唯名的万化宛然万化宛然的不是有宗所见的自相有唯是不碍性空的假名呀

还有在中观学者看来「唯名」与「假名」并无差別所以也不妨称为假名可是在虚妄唯识者与真常唯心者看来这可大大不同「假名有」是可以的因为还有「自相有」「胜义有」可以依此而安立一切法假如说「唯名唯假」便要大加反对因为在有宗看来唯名唯假是不能成立一切法的为了简別有宗为了表彰性空大乘的特色非加一唯字不可如默师主张改为假名到底是唯假名还是自相有以外的假名有如果是「唯假名」那还不如唯名来得简明如以为是自相有以外的假名有那只配称为虚妄唯识或真常唯心了依上推究所以「唯名」虽被批评为「一定想配合成立三个唯字」还是非「唯」不可

默师又牵涉到不共般若其实什么是不共般若还需要论究我所以说不摄只是随顺古师而说于空假外的第三者(但中)或即空即假的第三者(圆中)古师意指空而不空的妙有如以此为不共般若性空唯名论是不摄的然而并非空外说(假)有(假)有外说空性空唯名论也还是开显空假不二的中道所以默师与我究竟有无不同的意见我还不知道呢

关于「真常教系」诚然唯心二字不是真常系的专名但与唯识对论无差別中有差別重在差別如六识等而心有统一义如与心所相对而说心种种集起而说心因此唯识倾向于分別法相唯心每宗归于一心分別取相是识所以经论说识都重在杂染唯识也没有例外而心却重在清净如「心性本净」「自性清净心」「常住真心」等从来古师每对唯识而自称唯心我取用「唯心」一词不过因仍旧说使中国佛学者易于同意而已唯心与唯识在中国佛学者虽说可通而一向不觉得混淆的

默师解说真常系为重于心重于性这与我的见解相合我一向说这是真常心与真常空的合一默师假设疑难此心是凡心是圣心我还是说此真常心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默师依唯识家理数来疑难此宗嫌我「唯心」的含义不确定然而我不能毁弃真常唯心的见地而曲从虚妄唯识者的见解如依默师所说早不是真常唯心了

末了我要谢谢默法师默师不轻嫌我而愿意作互相的商讨尤其是默师说「判释教系难免要多化点脑筋」这真是可作我的座右铭希望能在「多化点脑筋」的前提下互相策勉同入佛海


校注

[A1] 民国四三年撰
[A2] 十地经论【CB】地论【印顺】
[A3] 大乘起信论【CB】起信论【印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无诤之辩(卷7)
关闭
无诤之辩(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