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利文系学者论大乘

到锡兰去宣传中国大乘佛教的法舫法师年来一反固有的立场热烈地赞美巴利文系的佛教真的是「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环境熏染的力量是怎样的强大他的意见——宗派意识指导下的意见不完全是我所能赞同的然在中国传统佛教的今日缺少反省缺少批评陶醉在武断的幻想中将理想的应然看作事实的实然在这种情况的传统佛教下我是非常同情的「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现在该是到了大声疾呼的时候了

法舫法师在〈送锡兰上座部传教团赴中国〉一文(见《海潮音》二十七卷第八期说到从初期佛教演化到中期大乘佛教的过程他的意见有两大要点第一印度教融化佛教成大乘他说「大乘教原系佛教印度教之一融和产物大乘之盛行即印度教复兴运动之成功」「阿输迦灭后印度教即开始再抬头开始神化佛陀开始融化佛教大乘之教因此而兴焉」「公元一世纪起印度教融化佛教之形式组成——大乘出现」这一看法不客气说根本是颠倒的应该把他倒竖过来即是说佛教融摄印度教佛教才转化为大乘(原因不简单如此)这主动的与被动的融化意义截然不同谁能相信大乘教的倡导者是故意的偽装的印度教徒为了摧残佛教而融摄佛教改造佛教呢除非是故意的偏见者这种历史的事迹非任何人所能歪曲举个眼前的例子吧据法舫法师说他所住的锡兰僧寺的比丘们正进行參政运动別的比丘及信众们反对僧侣參政但共产党是同情的假如參政运动成功只可以说革新的僧侣们为了融摄世俗适应世俗而表现新的作风(新得是否妥当那是另一问题)站在保守的传统的立场可以责备他离弃释迦的精神世俗情深俗化得不成样子但决不能说这是共产党们为了打击佛教而融化佛教改造佛教这点浅近道理我想法舫法师不会不知道但他竟然会这样说不外乎宗派意识在作怪因为非这样说不能暗示大乘的非佛法与外道化不能反显出上座佛教是嫡派真传

其实融摄印度教不一定是错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的创树佛教也就是从它自证的特见中融冶印度文明而成的佛教的根本论题——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不都是印度教的遗产吗佛教在世间融摄是应该的方便是不可缺的问题在无论如何融摄佛教的根本特质不容许因融摄而转变转变即将成为反佛教者融摄不是盲目的适应必须是扩展人性净化人生的适应低级趣味的神化巫术化应该要指责他

大乘是什么怎样的从初期佛教演化为中期的大乘佛教真是说来话长据我的意见在初期大乘的开展中融化印度教一事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佛教中的青年大众对于释迦的言教侧重理性的直观对于释迦(诸佛及圣弟子)的身教侧重理想的景仰在佛教普遍發达的过程中越是与社会民众相接触越是即俗而真的大乘佛教抬头从简朴深刻發展到广大庄严

第二上座部才是佛教嫡传他说「自公元前六世纪始至纪元前二百六十八年阿输迦王统治印度佛教大兴阿输迦灭后印度教开始抬头大乘之教因此而兴焉」「上座部传承之佛教在阿输迦时传入锡兰」「此言上座部今日所流传之三藏原典而已」我们知道上座部是学派分流的产物谁相信他的「五部阿含七论」尽是佛法的原典呢王舍城的结集中就有阿毘昙七论吗我敢告诉巴利文系的学者锡兰自称自赏的上座部佛教实是上座三大流中一流——分別说分別说中的一支上座系本是西方的耆老系但从他流出的分別说曾流行到东方与东方的青年大众系有深厚的关系也即是分別说部的内容有深厚的大乘倾向不过传入锡兰的一支与大陆佛教脱节陷于保守停滞的阶段而已分別说系承认的「小阿含」即是《杂藏》的前身《杂藏》即是大乘藏的先驱分別说系四阿含中重视《长阿含》但《长含》中毘沙门赞佛偈已意许十方佛的存在《长含》的「普入八众」不就是圆应十方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肖影吗《长含》的《大会经》《阿咤剑智经》是些什么内容巴利文的《长阿含经》疏名为「世间悦意」这不就是融摄世俗适应世俗的明证吗巴利文系的佛典早不是原典了然而不要误会我我不是巴利文系的反对者反而是尊重欢迎希望他早点翻译过来不过我以为现代佛教的研究不是宗派主义的需要从佛教前后的發展中彼此同异中掘發出释迦的真谛吐弃不适时代的附著物净化佛教接受各部派的积极成果让他适应新的时代而复兴实现释迦化世的本怀

法舫法师的大作我在开封看到感到异样的滋味特別介绍给他的老同学净严法师一读读了不免大为慨叹我在旁边说「这也难怪进步的革新的佛教自称大乘想压迫传统的保守的佛教说他是小乘你想传统的佛教者能甘心忍受吗自然要挂起正统嫡派的招牌把对方看作外道或准外道如要声闻行者不毁斥菩萨行者为外道最好菩萨行者不要骄夸的说別人是小乘大家平等相见或许会在互相了解中综合起来」我的话或者过于突然而来不能引起净严法师的反应他在慨叹中沈默了但我还唠叨的说「这是一边那是一边我们还是处中说法的好


校注

[A1] 民国三五年撰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无诤之辩(卷9)
关闭
无诤之辩(卷9)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