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庆律寺志卷之三
旧迹上
阅人成世,荣悴易观。凡高台曲池之华饰,英材硕德之欣赏,已化为沙雨烟云。然地以人著,人以地传,两者相须而成。千古迹虽漫灭,记志尚可探也。安知今者所游涉,不又为后之迹哉?纂缉于篇,令人望古遥集,资捉策挥犀之清话云尔。谨案寺记牒云:寺址东界武陵郡城,南界钱塘湖岸,西界石函桥放生碑石,北界庆忌山塔。由是核之诸名胜旧迹,在界内者胥当附昭庆而见也。昭庆寺相并有菩提院,本吴越钱惟演別墅,太平兴国二年舍为伽蓝,名惠严,七年赐名菩提。
《武林旧事》云:大昭庆寺与前菩提寺相连(宋时,昭庆山门与菩提附近)。《咸淳志》云:菩提院,太平兴国二年建,名惠严,七年改赐今额。
沈朝宣《仁和县志》云:「菩提寺,钱惟演舍第宅为寺,延高僧真悟为开山祖,传南山宗教。」此言非也,真悟、允堪师至宋庆历时筑戒坛,非钱氏所延也;允堪时已名昭庆,非菩提也。
寺有千手观音像。
《武林旧事》云:菩提寺有灵应大悲像。《咸淳志》云:先是,寺僧募良工孔仁谦作大悲像,千手错出,不能尽布。夕梦沙门语曰:「何不分形于宝燄之上?」如其言像成。迨乾道间(此下序南宋重建后事),僧彬再以命工,工难之,有媪在旁导之至净池,像忽现水中,一晤而媪已失矣,乃创阁妥焉。
有南漪堂、迎熏堂、澄心轩、涵碧轩、𣰽毺轩、玉壶轩、披颢轩,建炎间毁(与昭庆同为兵所毁)。
《咸淳志》云:菩提院有堂二,有轩五,今皆不存。
苏轼〈菩提南漪堂看杜鹃诗〉:
案:《咸淳志》云,钱唐门外菩提寺杜鹃花甚盛,今堂基尚存此花。
沈与求〈南漪堂诗〉:
南漪堂后为玉壶园,从玉壶轩之旧名也。
《西湖百咏引》云:南漪堂在菩提寺西,东坡咏南漪堂看杜鹃花即此,后为玉壶园。案《西湖赋》云:北有玉壶,红鹃尚存。创于鄜王,隶于慈元。去还碧兮百棹,隔水月兮一垣。可知玉壶红鹃,即东坡所咏之花也。
园为刘光世別业,宋理宗时充御园。
《咸淳志》云:玉壶园在钱唐门外,本鄜王刘光世园,后属临安府守赵与𥲅,筑堂四面。景定间,更隶修内司,又为堂曰明秀。
杜范〈赵山甫居玉壶,尽得湖山之胜,醉和其韵诗〉:
杨万里〈泛舟赏荷诗〉:
案:玉壶在上下湖之交,湖曲十三区,方知「几镜天」之语妙。又,杨公〈西湖雨中泛舟〉有「正月一度游玉壶,二月一度游真珠」之句。
黄文雷〈玉壶即事〉:
董嗣杲〈玉壶园〉:
张舆〈访王药圃于玉壶园〉:
又〈可闲老人约访王药圃,书此诗先之〉:
周紫芝〈菩提轩骤雨初晴〉:
周弼〈菩提废寺〉:
罗公升〈菩提寺〉:
案:建炎间寺虽毁,其南漪诸胜已割为玉壶园,殿阁则略为修整。二周所咏可案也。据《咸淳志.水口》核之,园在菩提寺后上下湖之交。今称玉壶园者,在钱唐门外之南,乃是改筑城垣而移额于此者,非旧地矣。
宝庆三年,菩提重建佛殿。淳祐六年,重建千佛阁。
《咸淳志》云:宝庆三年,宁宗杨皇后赐钱重建殿。淳祐六年,重建千佛阁。案:志称「乾道间,僧彬造千手像,建阁妥之」,则前此六十年已增修建阁,志略耳。
元末移寺于太学街东,余址属昭庆寺。
沈朝宣《仁和县志》云:菩提律寺,元末毁后以筑城,寺基入焉。明洪武初,建城内宋太学街,学士倪谦撰记。《游览志》云:其址并入昭庆寺。
案:《咸淳志》载,小方井俗呼六眼井者,在钱唐门内裴府前,水口在钱唐门外菩提寺前(导湖水入城作池井者,名水口)。又,真珠河在钱唐门内,水口在钱唐门外菩提寺后,一通九曲下湖。由是度之,菩提寺逼近城垣,故元末移筑,寺在必毁。又知菩提寺前后水口通上湖水,九曲下湖尚在其北。盖菩提在湖支之东,傍城而建也。沈志云:以筑城并入,则寺基为城基、为濠池。田志云:址并昭庆,则是开濠之后,余址在濠西者,归于昭庆也。
昭庆之东有望湖楼,一名看经楼,乾德五年钱忠懿王建。(五年,恐二年之讹。见首卷〈兴建〉注中。)
语见《咸淳志》。案:楼与菩提院同年建,因院而及之也,故名看经楼。前俯湖,故名望湖。姚靖《西湖志》云:望湖楼,坊志或讹为「水明」,谓东坡建;或譌为「镜湖」,谓乐天建。皆妄也。意今为秦楼址,良是。案:「水明」、「镜湖」,系是旁近酒楼,別题其额,非即望湖。言苏、白二公建者固非,云即秦楼址亦非。盖望湖在寺东,秦楼在寺西也。
苏颂次韵,奉酬通判姚郎中宴望湖楼,过昭庆院暮归偶作:
赵抃〈望湖楼〉:
王安石〈杭州望湖楼回马上作,呈玉汝乐道〉: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辙〈次韵子瞻望湖楼上五绝句〉:
郭祥正〈看经楼〉:
杨时〈望湖楼〉:
朱继芳〈昭庆寺前望湖楼〉:
黄裳〈泛舟钱唐西湖〉:
楼钥〈水月园〉:
杨维祯〈嬉春体〉:
邵长蘅〈西湖杂兴〉:
《挥麈录》云:东坡先生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适。晡后鸣锣以集之,复会望湖楼下或竹阁之类,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云集,夹道以观千骑之还,实一时之胜事也。案:此亦坡翁偶然豪举。若云遇休暇,必约客为之集妓鸣锣,宵分列烛,扰动士女,岂贤守之可常哉?
楼北为桃园,宋南渡后有钱唐尉司署,今废。
华庚〈钱唐尉司记〉云:钱唐尉,承平时号「八仙」。裕陵览西湖图(神宗陵号),尝有「真仙尉」之语,时则有真仙亭。东坡帅杭,率宾僚来游,时则有英游阁。林和靖访谢尉,赋〈秋水芙蕖诗〉,时则有咏物楼。陈后山兴寄高远,形于篇咏,「愿得终身为御寇」,亦可想其盛也。南渡后,公宇勿存,侨寓昭庆寺。隆兴癸未,施君温舒,徙居望湖楼之桃园,规制草创,逾四十年,因陋就简,漫不加葺。嘉泰辛酉,永嘉高君不倚寔来环视官舍,若将压焉。乃捐己俸并郡邑所助,撤而新之,厅堂庐舍二十有一间。堂曰「擢桂」、曰「平湖」,亭曰「真仙」,轩曰「清风」。今大參许公为之隶古,以匾其楣。既成,欲以先后𦲷职姓氏刊诸石,求余为记。
宝庆元年,余天任重建。增建英游楼下为咏物堂,又建水云亭,袁肃撰记。
《武林旧事》云:钱唐县尉司,相传为王子高旧居,旧有平湖轩、英游阁。又有片石,周益公谥之曰「奇俊」。
《游览志》云:钱唐尉司,宋隆兴间建,其地相传为王子高故居。子高名迥,钱唐人,尝逢仙女周瑶英,携之同游芙蓉城,并作歌以纪其事。案:钱唐门外尉司上扇,尉司旧官舍也。王子高之故宅,东坡之所游集,和靖、后山之所吟咏,皆在此处。自施尉徙筑桃园,则已易地。所谓真仙、英游、咏物,袭旧名耳。
林逋〈钱唐仙尉谢君咏物楼成,寄题二韵〉:
又〈孤山雪中写望寄,呈景山谢尉〉:
又〈和谢尉病起〉:
又〈答谢尉得替〉:
陈师道〈宿钱唐尉廨〉:
楼又名「先得」,后为钱唐正库。库侧有新园,宋秀王园也。其北为云洞园,杨和王园也。今皆废。
《咸淳志》称: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数处,一名碧香酒库。碧香酒库数处,一曰钱唐正库,在钱唐门外,楼名「先得」。考董嗣杲《百咏诗》引酒库,应在昭庆之东。而《武林旧事》云:先得楼即古望湖楼,则是南宋时即望湖楼地为酒库也。名「先得」者,意本「近水楼台先得月」句。
《咸淳志》云:新园在钱唐门外酒库侧秀王府园。案:《都城纪胜》云,钱唐门外有西园,似即此。
《咸淳志》云:云洞在钱唐门外古柳林、杨和王园,直抵北关(今称武林门为北关门),最为广袤。洞筑土为之中通,往来其上为楼。又有堂曰「万景天全」,群山环列。洞之旁为崇山峻岭,有亭曰「紫翠间」,尤可远眺。桂亭曰「芳所荷亭」、曰「天机云锦」,皆号胜处。《游览志》则云:培土为洞,屈曲通行,图画云气。旁有丽春堂,青石为坡,不斲磩齿。春时令人歌舞为戏,得上坡者受赏。《武林旧事》云:园内有万景天全、方壶、云洞、潇碧、天机云锦、紫翠间、濯缨、五色云、玉龙㻏珑、金粟洞天。砌台等处,花木皆蟠结,香片极其华洁。盛时凡用园丁四十余人,园使臣二人。案:园废之后,云洞之积土犹存。昭庆寺北七星墩,似即遗址。其后锄平耕植。数十年前,尚仍其一,今则为墓陇矣。
陈允平〈湖上诗〉:
近楼有九曲昭庆寺桥,今为圣堂桥,亦名澑水桥。明正德间置闸,称小闸,水泄新河。
《咸淳志》云:九曲昭庆寺桥,原系小渡。咸淳六年创建。按:咸淳时但建桥而无闸,其前则小渡,桥以代渡也。然则上湖(即西湖)直贯桥而北达至玉壶水口,始泄于九曲下湖,与今闸水入新河之形势大异。《万历府志》云:嘉靖三十五年,武林、钱唐二门外,各浚濠甃闸,上构吊桥,环城皆有深池。是年四月,霖雨,湖水泛溢钱唐门新城,冲圮三十余丈,乃塞濠并毁桥闸。夫环城有深沟,钱唐门外有吊桥,与今形势又异。故今城道桥闸,嘉靖后之形势也。大抵宋之小渡及九曲昭庆寺桥,似即今圣堂桥之处改筑而易名耳。又府志云:昭庆寺桥有闸,俗呼溜水桥,在昭庆寺东,视西湖水之盈缩启闭之。旧通九曲下湖,湖曲俱废,今入新河。案:明代呼此为溜水桥,故以中闸桥为小溜水桥(《钱唐县志》云:中闸桥,一名溜水),与松木场之大小溜水桥各地。寺旧志云:广济桥在寺前,又名九曲桥,旧通九曲城寺东(二字衍文),系小渡。有五圣庙,有苏汉臣画壁,今俱废。此钞刻之误也。
《咸淳志》云:昭庆广济桥,大昭庆寺前此即是。寺前之万善桥,在宋则称广济。又,广宾《昭庆志辑略》云:广济桥在寺东,一名九曲昭庆桥,旧通九曲城,上有五圣庙,今庙奉圣帝像,易名圣堂桥,亦误以圣堂为广济。然不指桥上圣堂,即是九曲五圣。此则分明桥下之闸,明正德间筑水注新河。新河者,元末改移杭城,形势直列而去其曲,故于城下別开新河为濠隍也。
戚令畹〈募修西湖圣堂桥小引〉云:虎林扼江以为险,阻湖以为饶,濒湖之门三,而钱唐尤要。轮蹄冠盖,于是乎出薪蒸鲜薧,于是乎八潴湖而牐,通牐而桥。上自省风,下及负担,林林总总,日入而未息,为之桥者,不綦重矣哉!苟桥坏,则牐亦随之,旱无所蓄,浸无所防,杭失其利,海昌、石门以下诸邑且咸被其害。然则斯桥也,非特湖上万家之咽,实西湖三郡之钥也。天造之初,兵戍无定。六桥花柳,久供薪采,游人绝迹。今春制府、中丞二公首倡而规复其旧。募民种桃柳,修石隄,曳柴于西山,饮马于湖浒。将军之令,不得戕一卉一枝,桃李芰荷,𫄙缦如绮绣;游人士女,车阗肩摩于道,顿还太平旧观。顾兹桥圮而未修,居者、游者病涉灵隐。后石笋峰僧某甲,因众请而慨然任之,乞余一言为助。余惟津梁缮治,邦君大夫事也。暵潦相仍,民力绌而未遑,诚能减游屐之一脔,分画船之半席,足以佐徒杠,资利涉,亦人所乐闻也,岂多助之无人哉?或谓时绌难于举赢,姑少待。余曰:不然。东坡知杭州,岁饥,日晏湖上,修整无虚日。僚佐谏之,东坡曰,损有余之财,而令饥者食其力,非但兴利,可以弭乱,是亦救荒之奇策也。当兹水旱、蜚蝗之余,民多艰食。萃四方之物力,以膳给一方之人。捐赀者树德,食力者报功,两利之道也。以是为乐劝,其可乎!(康熙十一年。)
顾豹文〈募修圣堂牐小引〉云:歫钱唐门百步许,有圣堂牐,岁久而圮。父老习于水利者,奔迸叹息而告曰:「是会城大利大害所系也。」余曰:「愿悉闻之。」曰:「湖水自涌金门入城,折而北已,复南行。萦回阛阓,中出凤山水门分二支:一抵龙山入大江,一左折过三板关南新分司榷竹木处也。其委输北流为沙河,踰堰直趋临平、长安,用达于三吴。而仁、海二邑,灌田可数千顷,利未易更仆数也。当唐宋时,春夏水大至湖溢,市井泛滥为患。故邺侯凿石函分湖水,使北流。宋又于石函东置牐,今中龙闸是也。元末,俯湖为濠,于湖首置牐,而湖水往往冲激城垣。明正德中,移牐于中龙之东,洩水独多,患乃已。是牐之在昔,利以洩也。数百年来,湖半淤为桑田,今葑茭又弥望矣。城中粪积日厚,与湖争高,而河多湮塞,水入城如綫。故其势全趋于西北,赖圣堂一牐,力扼其流,利以不匮。是牐之今,又利以蓄也。苟听其坏焉而勿之治,则湖可一日涸,涸则涓滴不入城而河流绝。河流绝,则龙山转运不通,三板之榷税不继,三吴尠竹木之材,二邑无溉灌之泽,民将大困。若会城之水泉卤恶,特其细者也。」余乃瞿然而起,闻诸制府、尚书、大中丞、大司寇、大将军、主榷使君,与藩臬郡邑侯,业各捐俸入,商复曩制。乃语我乡人曰:「卿大夫之莅治兹土也,痌瘝乃身,澹灾以绥兆人,曾不后时。若著斯土者,其能修举之,惟台之利,否则,亦惟台之害。将趣事庀材,以永斯利耶?抑固其材与力,以贻无穷之戚耶?知不俟再计矣。」(康熙二十年。)
桥南为昭庆湾,有谢府园,今废。
寺旧志云:昭庆湾,在钱唐门外尉司上扇。
《武林旧事》叙钱唐门外有谢府园,有一碧万顷堂。《游览志》云:谢后新园,故甘氏园也,为太后別墅。在惠照斋宫西,有道院村、庄水阁、一碧万顷、眉寿等堂,湖山清观、歇凉等亭。每元夕,亭台皆垂水晶帘放灯,上下辉映,金碧夺目。士女纵观,往往得遗簪坠珥。
《霏雪录》云:元帅夏谨斋若水,居钱唐西湖之昭庆湾,第宅百余间,乃故宋谢太后歇凉亭。如眉寿堂、百花堂、一碧万顷、堂湖山清观亭,皆宏丽特甚。又架船亭水中,每元夕,诸堂皆施五色帘,放华灯,上下相映。按:惠照斋宫与南昭庆斋宫并在南山,非大昭庆也。盖谢后有园在南昭庆前,即甘氏园,又有园在大昭庆前,所云新园,《游览志》误牵为一。
旧有昭庆山门,今废未建。
《咸淳志》云:景灵宫园水池之水口(导水而入),在钱唐门外昭庆山门左。此昭庆山门之可据者也。山门近城,故通水口,以达城内。菩提寺亦近城,故相连接。
相近有玉莲堂、来鹊楼,今废。
《咸淳志》云:玉莲堂在钱唐门外,菩提寺南。景定三年,马安抚光祖建。明年,魏安抚克愚,既徙郡治之竹山阁,并奉玉莲堂奎匾揭于此。《游览志》云:旧府治中有玉莲堂,宋安抚使魏克愚徙建于此。都人竞渡湖中,以此为夺标之所,久废。明嘉靖二十一年,按察佥事刘望之建宾馆,田汝成请复旧名。居民但称月牙公馆。万历二十九年,二司重葺,今废。
《武林旧事》云:玉莲堂原名一清堂,竞渡争标于此。故《都城纪胜》云:西湖春仲,浙江秋仲,皆有龙舟争标,有金明遗风。
董嗣杲《西湖百咏引》云:玉莲堂旧在郡治教场南,景定三年移此。匾曰「一清」,后以堂外多白莲,复揭「白莲」旧赐匾。
黄公绍〈竞渡櫂歌〉云:
马臻〈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游览志》云:邑人晋江令张文宿,营別墅有鹊来巢,名其楼曰「来鹊」,今废。
李元昭〈西湖社成集来鹊楼诗〉:
寺东之城,名九曲城。
《武林旧事》纪钱唐门外有九曲,城下其路名九曲路。按:陈善《府志》纪钱氏筑罗城,西薄钱唐湖霍山,宋仍旧。则九曲之旧,直西曲至霍山旁,然后东折至北关也。
《武林旧事》云:杭人上冢于南北南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尤多,如昭庆九曲等处,男妇携儿女酒肴,祭毕于村店山家,分馂游息。
城下有五圣庙、杨和王水阁、上船亭,皆无考。
《咸淳志》云:九曲城五圣庙,有苏汉臣画壁。
《朝野遗记》云:岳侯卒于大理寺狱,狱卒隗顺负其尸出,踰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五显庙尚灵。《万历杭州府志》岳侯潜瘗于九曲丛祠,孝宗时改葬今处。《南宋相眼》云:孝宗诏临安府,访求岳将军尸,其坟在钱唐门外,当时私号贾宜人坟。
《武林旧事》叙钱唐门外有杨和王水阁、贾府上船亭。
又有择胜园、隐秀园。
《咸淳志》云:择胜园在钱唐门外九曲墙下,绍定三年,秀王府创,有理宗皇帝御书「择胜」、「爱闲」二匾,今徙至他所。又云:隐秀园在钱唐门外城北刘鄜王园。案:城有九曲,园居其曲,故曰城北。
《咸淳志》云:宝严院俗呼九曲院。
傍九曲城为九曲下湖,今废,区为九连荡。
《咸淳志》云:下湖在钱唐门外,其源出于上湖(即西湖)。一自玉壶水口,流出九曲沿城一带至余杭门外;一自水磨头石函桥东,八策选锋教场、杨府云洞、北郭税务侧,合为一流,如环带然,有二斗门潴泄之。
自白公筑捍湖隄,截为上下两湖,其上湖水入下湖处近玉壶水口,本是上湖之支,经菩提寺后,宋志所云「一通九曲下湖」是也。水磨头水口者,即中闸口,经今万善桥下,东注北行而合为一流也。昭庆已废为教场,故曰「入策选锋教场」。云洞横亘昭庆之东北,故经杨府云洞。二斗门者,玉壶水口闸、中龙闸也。今城既移,別开新河,玉壶之水口移在于南,为圣堂桥小闸。湖曲废为九连荡,隄道亦灭。当湖曲在时,水面广阔处,波光滉漾,左城右山,玉壶、云洞诸园借以据,胜概可想见。湖曲废,则不可问矣。九连荡本十三区,至崇祯年间,冯洪业、陆澄源,暨寺僧大观、妙灯,佃十区为放生池,结放生会,初从慈忍房、东京房创为之,冯、陆亦就二房为依归,故与后来主方丈者无与也。十三区后并为九区,以其连接名。九连荡又以合九品莲,呼九莲荡。
林逋〈上湖闲泛檥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诗〉:
參寥子〈下湖晚归〉:
案:诗语「屈曲莎隄」,沿九曲之白公隄也。「下濑」者,上湖洩下湖之流也。
大昭庆律寺志卷之三
校注
据《东坡全集》〈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宿望湖楼再和〉二诗校。(四库全书,集部,別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全集,卷三,页十八) 「地」,有作「异」者。(《杭州佛教文献丛刊.大昭庆律寺志》,曹中孚标点,徐吉军审订,杭州出版社,2007,p.41) 据《杭州佛教文献丛刊.大昭庆律寺志》p.42补。(曹中孚标点,徐吉军审订,杭州出版社,2007)【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16 册 No. GA016n0015 大昭庆律寺志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