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志卷之三
山水(下)
水
鷄足山源泉、喷流不下百十余,咸奔为大溪,界山而下。其南面诸溪水,皆繇雪隂桥合河子孔水,东折过拈花寺前蹲象山北麓,合石蟇江水。又东南流,会观音箐及宾居大王庙龙泉诸水,同归大罗河。北行过达旦哨,入金沙江。金沙之下流即孔明征孟获所渡之泸水也。此水东北流,注马湖,入川江,归东海。又山北面诸溪水出和光桥,合佛光寨罗川水,亦出金沙江。惟西南山外诸溪水,则流入西洱海,繇大理玉龙关西流至合江舖,会漾濞河水南折,西合澜沧江水。又西南流,繇顺宁、景东、沅江、交阯,竟出南海。澜沧江即黑水也,《尚书》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其源出南吐蕃鹿石山,本名鹿沧江,后讹为澜沧。今人以澜沧衞近金沙江,遂呼金沙为澜沧,而又譌澜沧为浪沧矣。天下之水,皆东流入东海,惟云南澜沧水西南流入于南海。尝疑滇中必有山势𨺼起,界㓰东西之处。今穷考鷄足一山之水,其支流滙归,遂分金沙江、西洱海两处。肰金沙、洱海,相去不过二百余里,而两水之归,一东北流向东海,一西南流向南海;则滇中地脉,界㓰东西二流之处,实在于此。可知鷄足一山,繇西域雪山而来,發脉昆仑,自西北而行东南,地势独𨺼,为东西最高处;故一山之水,东𠧧分赴,关系地脉,政匪轻也。囙附若水、黑水两江之考于后,以俟博学者论定焉。
按:金沙江原名若水。考之《水经》:「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又考旄牛徼在丽江𠧧北,吐番雍州界,昆仑之东南,即佛经所谓「四兽口中流出者」是也。《山海经》曰:「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若木,若水出焉。」郦道元《水经注》曰:「若水,南经云南郡之遂久县」,即今金沙江北岸廵检司地是也。此水出吐番,经雪山之北,过丽江,经鷄足,北合绳水、孙水、泸水、大渡水诸水,沿注通为一津,即若水也,东流注马湖江。诸葛征南,曾渡此水。又金沙江有二,在缅甸者流而南,出丽江者流而北。人多混混,故樊绰又以丽水为黑水也。
按:澜沧江即黑水也。此水自丽江雪山之西,经云龙州东南,流入蒙化、顺宁、景东、沅江、交阯,乃入南海。郦道元《水经注》:「汉武帝时,通博南山道,渡澜津,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即此水也。黑水之说,本于〈禹贡〉,从来辨论纷纷,终无确㨿。以郦道元注《水经》锐意寻讨,亦不能知黑水所经之处。〈地志〉以为至僰道入江,其言与〈禹贡〉不合。孔、郑诸儒考究不得,蔡氏作传,引〈地志〉出犍为郡南广县汾关山。《水经》出张掖笄山南,至炖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樊绰以西南𢑱水南流入于南海者有四,曰丽水即黑水也。郦道元又以叶榆水𠧧南流,而水以榆叶所清,其色㴱黑,遂欲以当「黑水」。肰叶榆水出浪穹县罢谷山,止在大理境内,遂入南海。若《尚书》雍梁之界,皆曰「黑水」,则黑水当自雍之西北以经于梁之南,岂叶榆可当?惟澜沧之水,源出吐番嵯和哥,自西而南经雪山,西至丽江、兰州入云龙州,南过𣱵昌,又南过车里大甸,入于南海为是。但《甘肃志》载:「甘州西十里,有黑河流入居延海;肃州西北有黑水东流,荒远莫穷所之。」是其源出雍州𠧧北,而流入梁州之西南,其正西则流绕西极之外,而不可穷。葢地势𠧧北最高,故水径西而西南也。总之〈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又曰:「禹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夫陇蜀无入南海之水,惟滇之澜沧、潞江二水,皆繇吐番西北来,与雍州相连,并入南海;但潞江西南流,竟趋缅中,与梁州不相陟。惟澜沧繇西北而南,至交趾,入于南海。水内皆汉,水外皆𢑱,则禹之所导,分別梁州界者,其为澜沧江无疑也。〈地理志〉谓:「南中山曰昆弥,水曰雒。」《山海经》曰:「洱水西流入于雒。故澜沧江,又名雒水。」言脉络分明也。梁雍之间,黑水非一,肰皆枝水而流,不入南海,如孔明笺所谓「朝發南郑,暮宿黑水」之类,皆非也。
云南为西域之地,前朝虽通中国,封号覊縻而已,至宋竟与中国绝。故汉宋诸儒,考辨黑水,终不得其要领。余自己亥避兵蒙化,亲见洱水西流合澜沧;及𢈏子春纂修山志,考鷄山水势,半出金沙,东流归东海;半入洱水,西流入南海。始知鷄足一山水分两𣲖。则此山为滇之冈脊,地脉遥远,其与他山偏在一方逈不同矣。因博考方舆载志诸书,及详问土人故老,为著若水、黑水之辨,以见鷄足之地势,其来脉高远,关系匪轻。可知迦叶祖师之入定此山,亦自有因缘,未可艸艸视也。
三献水
三献水在仰高峡中,一出滴雪崖下,一出兜率庵左石洞下,一出真武洞右。危崖万仞,怪石崚峋;绝壁悬空,傍无宿土。而洪泉争涌,聮络奔会;汲资千鈢,溉澍百区。世传迦叶尊者勅七十二龙拥护此山,故飞泉灌洒,无𡶶不润。虽孤崖峭壁,亦注悬泉。迄今梵刹星布,佛会佳辰,香客游人时盈数万;香积笕水、钵瓢涤濯,率皆沾注盈足,未尝累汲也。
八功德水
一名八德溪。在曹溪水、华首门之间。飞崖二临,迸石而出。《滇志》云:迦叶尊者于石上卓锡成泉,故涓流不竭。
珠帘水
珠帘水,一名万珠帘,又名四谛泉。在狮子林中,观音崖之东隅,翠屏石南崖。危石矗起,上𥤮下嵌。崖上多竹树杂卉,水从树根石隙乱流而下。崖窟若廊若榻,而悬流虚羃其外。展氷绡于林杪,挂珠箔于云端。溅注霏微,令人逊目怡心,不能自绝于其际。
河子孔水
一名圣母泉,在雪阴桥南。上有大石横偃,空如张吻。濶一丈六尺,高可半寻左右。复有石数块,名云鹤。石大小差等,撑拒支亘,势甚危险。诸乱石下,众水奔涌,回注斜射,与山中诸水相滙,竒發齐泻,东注大涧。夏秋澍雨后,溪水皆浊,而孔水独澄净如故。虽与诸水合流,而清浊不杂。世传此水自大理西洱海透山而来,故水独別。再诘其故,则云:昔时有人朝山,在西洱海边午餐,所携食盒,落水流去。其人既至山下,小憇此水之傍,则见原盒繇此孔中流出,以为神异。知其地脉潜通,于时俗呼此为「盒子孔」。后蒙氏得国,建号「大理」,乃封其水为河子孔。葢西洱海,故名洱河也。
三道水
一道水,在金华庵下三里许,其源出白鹿寺之𠧧。繇一道水西去半里余,即二道水也。其水發源威音寺之傍,繇西而北,合一道水并入于三道水。三道水之源,發自木香坪后,流出大圣寺之下。自南而北,从翔龙寺之右循崖而下,三水滙合,并注一溪。清流激湍,奔泻数里。总繇松鹤桥下,又合和光桥水,出罗川河,入于金沙江。
溪
九子龙王溪
在迦叶殿东五十步,此溪源最高,水最涌,合三献诸水而下注于栴檀诸溪。
鸣琴溪
在白云寺、补处庵二刹之东。
栴檀溪
在寂光寺左。𣸧窅回曲,树石笼映;众水奔赴,湍浪激荡。上有大桥,名曰「响雪」。
花石溪
在幻住庵、兰陀寺之中。溪不甚大,而回曲清𤃒。树石蒙绕,实为幽僻。
檀花溪
在木香坪檀花箐中。此地旧有大青檀树,可数十围。远近瞻异,故此𡶶名青檀顾虎𡶶。
黄沙溪
在华严寺前。窈窕层折,竹树茂密。冲涛啮石,声乱钟板。上横巨桥,题曰「德水」。
𠋣杖溪
在大乘庵之左,上有逍遥桥。大䥘和尚尝独行至此,𠋣杖听流水声,移时忘归,故有斯称。
赤蕨溪
在山后𠧧北,金华庵、大圣寺、翔龙寺诸刹之中。
涧
虎跳涧
虎跳涧即四观𡶶西折下山处。两傍峭石突起,𠋣崖并蹲,各具咆哮之势。相去丈许,下临𣸧涧。
按《滇志》,驯虎涧在鷄足山,两崖峙立,霞围霰集,昔迦叶驯虎之处。相传有二虎出入,故此地有伏虎庵。
集流涧
在传衣寺傍。众流滙集,高下𣣱折,乍大乍细。叠注支流,滙而为瀑。
秋涛涧
在山南河子孔边,上有雪隂桥。此涧滙山南诸水,合河子孔泉,东折南出,过拈花寺前,出石蟇江。
双水涧
在九重崖后。雨水交流,险峻层折。
葫芦涧
在大龙潭下。繇龙潭下至水露庵,崖石攅空,卉竹蒙杂;涧势阻险,溪路幽折。
石钟涧
在接待寺之左。万水奔赴,树石窅𡨋,猿栖鸟呼,行者感动。
壑
龙吟壑
在盘陀石之右。崖壁天险,剖为大壑,人迹罕经。
吞天壑
俗名大箐。在中𡶶、右𡶶之间,长数十里,寛四五里。众水奔流,长风振树,实具吞天之势,即大觉寺山庄也。
腾蛟壑
在猴子洞左。幽折险峻,故为龙蛇之窟。
瀑
玉龙瀑
在牟尼庵西。其源自仰高峡来,会华严诸流下奔。而峡中有巨崖,水自崖上飞流,如崩涛舞雪。游人从解脱坡对壑而观,真有玉龙走潭之势。葢当登山之始,层𡶶冠云,殊壑拥翠;而松崖萝壁之间,飞流潄玉,响答钟磬,竒秀森灵,实厌众目。
栴林瀑
在玉霖轩左崖。横斜下注,激涌作势。上更有东西两瀑,尤为佳胜。自崖面临空平铺,旁无所挠,前无所障。牵曳烟风,摇荡林影。遥睇旁睨,各具胜趣。
软瀑
在小华首洞西。其源自八功德水流下叠书崖。
苍龙瀑
在体一桥上。源自悉檀寺前大龙潭,渡伏龙桥,滙诸细流而成。曳练垂珠,溅石作态。
潭
大龙潭
大龙潭,一名乌龙潭,原名软石香芹溪,在悉檀寺前。昔时水𣸧林翳,隂森寒悚,樵采者不敢斧斤其旁。或有犯者,即风雷骤至,盖有黑龙窟其中也。自潭上建悉檀寺,林间渊碧,素流澄鲜,灵物似亦有归依之意。肰山中夏秋霖雨,必有浓云自此潭兴。升至山巅,即风雷交作,倾泻如注。僧众每以此为占;其细霖微沾,即不肰矣。或云当悉檀寺未建,此潭水涌如潮,昼夜崩腾。建寺时,僧释禅着衣杖锡,作文祝之,龙遂移赤石崖。每夏秋之交,一归此潭来,则风雷震荡,飞沙偃木。合山僧众皆知为龙归也。旧传迦叶入定,有七十二龙来护此山。事虽难稽,肰此山之龙虽多,而绝无横潦崩𥤮之害。则佛法无边,天龙驯伏,固有肰也。
小龙潭
小龙潭,一名柳枝泉。在悉檀寺后冈上,五华庵前。晶碧一泓,杞柳樵竹,丛茸杂映。清流远引,澄泛无际。
石洞上潭
在后山华藏洞左侧一里许。潭上有大椿树二株,大数十围。潭北有龙王庙,祈祷者尝见有龙作小蛇游于潭中,青红五色随时易形,土人崇敬不敢轻亵。
石洞下潭
从上潭南行二里,即下潭。水出乱石下,迸涌作声,噌吰可听。潭上杂树交映,希见曦景。激湍奔流三十余步,又滙为小潭,清𣸧可掬。
小石洞潭
在山后岭下,小石洞中。
泉
金鷄泉
金鷄泉即眼药水也,在华首门东。按李逸民〈游山记〉曰:「金鷄泉,仅一碗水。日有异鸟饮之,其来必双,至二十双而止。四时皆肰,鸟无增减,水亦无盈涸。有僧𠋣崖搆阁,汲此水以供香积,梦神语曰:『此是金鷄泉,尔不宜溷扰。』越日,阁灾。」
太极泉
在飞凤岭之右。
碧云泉
在碧云寺左峡。其水自石间出,其味甘冽,缁素资之。
阴阳泉
一在双泉岭南,一在岭北。南阳北阴,岭亦以是名也。
一泓泉
在𨺚祥寺之左。清洁香美,逾于他水。
清凉泉
在无住庵左侧。
石漏
石漏即白云泉,在念佛堂后。青壁千仞,杂树倒垂。傍𥤮一石,支崖凌虚,上实下虚,宛若悬钟。水自石腹中散缀而下,不见泉脉。飞珠喷霰,如刻漏之垂注。余故改题为「石漏」。闻万历间,有僧白云结庐崖畔,礼诵《华严》,精勤不息,感石窍灌滴下注,涓涓不绝。其石高三尺,濶如之。高处中空,渐上渐隘。水从空顶中坠下,为方池一泓。四旁皆崩崖𡽡石,𣣱曲倚侧。乃水不溢于坎,而溢于脊;不溢于脊之外,崩而溢于脊之中管。管中之液又不溢于旁,伏而溢于中垂,其灵异如此。至九重崖东石缝,迸沥分级而下,列为三𣲖各悬注丈余。资给诸庐,甚为甘冽。
天乙泉
在清凉泉右。隆祥寺所引,即此水也。
环侍泉
在圆觉庵左右,两泉并侍,水脉潜通。
湿云泉
在会云庵之右峡下。
万佛泉
在罗汉壁太华静室内。削崖危耸,如刺空劈云。而崖下剜潭,广可五尺,𣸧亦如之。半入崖根,半露崖外,澄肰不竭。始僧广传持诵《法华》,如此咒钵迎八功德水,倾注坎中。水仅盈勺,资给未广。后太华更加开凿,遂成渊泉。
三沸泉
在狮子林下。有泉三孔,涌出如沸。
云涌泉
水出法云室之左,莹洁腾涌,不啻白云出洞。
青龙泉
在华严寺左腋,去寺里许。
暗香泉
在聚仙崖之下。泉上有古梅一株,踈影横斜,堪入图畵。
望台泉
望台有泉,自岭脊沥石而下。东会狮子林水,同發齐泻,涓涌不息。栴檀比丘引流资引,多于崖端架木;曲折横斜,度岫穿𡶶,以代运汲。
初地泉
在接待寺之左。
三极泉
在山顶后冈,去罗城二里许。泉有三孔,涌出作「品」字形。上有屋三楹,榜曰「休歇处」。山顶比丘咸汲此水,以资佛供。
涌莲泉
在放光寺前七十余步。其泉周围多产木莲花。
木香泉
在青檀山东北峡中。
女灯泉
在慧灯庵左,菜圃之上。水从横石中洩出,虽遇久旱,而此泉盈注如常。
潜龙泉
在片云居左岭下。每天将雨,则泉中云起。
饮马泉
在撒马塲西南,下山路左峡。
洁泉
在沙址,女僧继周庵中。
捉月泉
流自猴子洞侧,出于削壁绝壑之间,其源不可穷也。
琉璃泉
在碧云寺路旁。去观彻静室百余步,水从三大石中沁出。
浣石泉
在狮子林二殊比丘石弹轩之西。水从大石下涌出。
伽音泉
在狮子林顶相静室左涧中,危石之下。
涌泉
出自狮子林支秋广傍,流灌栴檀林。诸修静之士咸资汲焉。
四歌泉
在狮子林下,林泉静室左边。石孔流出,及天香师所凿。
金龙泉
在兰陀寺内佛殿后。相传昔有金龙潜伏于此。
天乳泉
在幻住庵前东涧中。泉水清莹,浮花泛彩,故名天乳。
白露泉
在兰陀寺门首,离寺一百八十步。
香樟泉
在止止庵旧址。
醉象泉
流自九重崖东石窟中,去道本静室三十步。从一衲轩流过。
箭括泉
在蕉鹿崖下,即本懐禅师书《华严经》处。
金刚泉
在九重崖,河南大定禅师住静处。其水逆流,自东至西二百步许。下洩过法易禅师静室,分笕支引太小繇。
射皷泉
在九重崖西。从大石孔中流出,去醉象泉数十步。
碧绀泉
其泉自静居林左涧流出,去静室六十步。水作青碧色,逈异他泉。
鹦鹉泉
水出凌霄庵左涧中,去庵三百步。
摩罗泉
在补处庵左,鸣琴溪中。水从三大石中流出。
石鹿泉
在补处庵前,水自二大石下流出。其石蹲立作势,有似鹿之饮川也。
树手泉
流自法明寺左涧中,去寺半里许。
盘龙泉
在法明寺门首,水从盘龙庵故址下流出。
狮尾泉
水自首传寺右𣸧箐中流出,下注止水静室左涧中。
四论泉
自首传寺右涧中出,去寺四十步。
水莲泉
在寂光寺后麓。左涧有小山𥤮起,复凹如缺,水自此中出,离寺半里许。
弄珠泉
从大觉寺左涧浸流。相去一里,分注过白花山、潮音阁。
五云泉
从庆云庵路旁泻出,流过龙华寺。
莲须泉
在龙华寺右涧中洩出。
雨香泉
在大乘庵左侧大石下流出。
青鸟泉
青鸟泉出法界庵溪边,下洩无我庵,去庵一百六十尺。
染泉
出自龙泉庵后麓,流至庵左。其水与土相渍,染布作色甚冝,缁流山中頼之。
停云泉
此水自白云居石窟流出。内外两池,方广畧等,大约可八九丈。涓流甚涌,昼夜不舎。兰若汲溉之外,犹复下注溪潭,归纳江海。
点雪泉
自古雪斋左崖下流出,西滙黑龙潭,水洩为悬瀑。
庄严泉
出自悉檀寺藏经阁东,去阁半里许。
浴塔泉
浴塔泉出西顾山东岭,飞流洩云,倾涛溅雪。尊胜塔院僧体极治瓦为筒,自西顾山南麓,引渡文笔山北冈。两山对峙,各处高阜中夹成沟。自卑而升,下注上迸,逆流不息,滙而为池。畜鱼资汲,巧具神工,不啻禹凿。𢈏子年,其徒妙济复易瓦以铜,引入院内。另凿方池,中搆小亭。池水平绕,俨肰蓬岛之胜。覉逰宦子,莫不留连信宿,用相娱慰。
菩提泉
从菩提塲右涧洩出。
般若泉
一名灵湫水,出般若庵溪左。
涌雷泉
出雷音寺前路旁,相去百步许。
岚影泉
从慈云庵后溪泻出,下注开化庵溪中,多产榛栗。
万松泉
在菩提塲上,出古树根下。
问津泉
出白石庵卧虎洞前,去洞九十步。其水涌出路旁,旱涝无异。
天眼泉
在玄雪𡶶𠧧南隅,去伏虎庵二里许。
鹿野泉
在白鹿寺西岭之麓。此处为賔、邓二州交界,去大路百步许。
碧落泉
一名双林泉,在翔龙寺左涧两大树中。乱石离离,清流迸涌,双树交映,故又因以著名。
天隠泉
在翔龙寺后。山冈回复,林树蒙翳,虽久居者,未能𢲘其源脉也。
药叉泉
在觉林寺傍,去寺半里许。
清碧泉
在无声吼之右,从大石间流出。鼻𡶶舎、雪岸居诸比丘咸引之,以寛负汲。
慈云泉
在八角庵菜圃之下。
浣衣泉
水出传衣寺右腋。
让泉
让泉原在开化庵内,有龙居焉,人不敢犯。后建开化庵,龙移居庵门外,僧众頼之。泉之得名繇是矣。
莲子泉
在九莲寺之右。
受记泉
在华首门右,与眼药水相对。古传为迦叶尊者授记僧处。
玉井泉
在绝顶之北,去罗城三里。
喷珠泉
在罗城正北,下山五里许。有崖数丈,斜挂飞泉,形如喷珠。
一滴泉
在龙吟壑中,繇放光寺右流过。
一叶泉
在放光寺叶子蓬之前。
穿石泉
水出岳山洞前。
回龙泉
出回龙冈下。
浴凤泉
在飞凤岭之上
潮音泉
出飞凤岭下。其声汹汹,如海潮之奔涌。
池
抱月池
在传衣寺北坡侧,寺僧德华所开。山势闲旷,崖影遥连,平𤃒云麓,倒漾翠微。周围环以小垣,不碍山色。傍搆一小室,挹兹光影,致堪清玩。
洗砚池
在宝莲庵内。担当、把茅师徒居庵内,俱好畵,恒于此池洗砚。道㕛德音为题是名。
软碧池
在大觉寺门内。方池甃砖,周围九丈,畜金鱼数百尾。荇藻交横,翠微掩映,澄碧荡漾。横桥而渡,凭栏啸咏,足澄心怀。
半月池
在水月庵前,形如偃月。
锦莲池
在悉檀寺门外。昔年莲花盈沼,花皆锦边,故名。
秋月池
在白云居门内。池面方平,周以青砖,上横板桥。泉从其中涌出,水色清映,独胜他池。苹藻鲜澄,竟池涵碧。俯视游鱼,恍若乗空。
炤花池
在拈花寺门内。离离漾碧,恍若映花。
云涌池
在云海庵前二百步许。每山中欲雨,则云从池出,故庵与池皆因此得名。
灯明池
在肰灯寺外。
春艸池
在龙泉庵门外。水色鲜澄,芳卉丛映,恍入谢公诗梦矣。
宝华池
在华严寺之左,青龙桥下。
烟水池
在德水桥上。
数息池
在息隂轩之前。
天水池
在西竺寺门外。此池原在本寺大门内,有龙潜焉。建寺后,住僧祝之,遂移门外坎下。
塘
茨菰塘
在檀溪嵟下。广可数畆,有流泉涌出其中。
湖
上仓湖
在鷄足山之南,周回十里。中出嘉鱼,有丙穴之称焉。其傍産莲花菜,味甚鲜美,土人珍之。
校注
【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81 册 No. GA081n0084 鸡足山寺志(第1卷-第6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