鷄足山志卷之四
寺院(上)
野史氏曰:滇南古属西域天竺界内,自西汉以后始通中国。前此帝王之化不及,而彝俗愚悍,赖佛教化导,兴起善思。《郡志》载:「兹地旧有三千兰若。鷄山元旦,僧俗烧香散花,远近至者万计,自汉迄今无虚岁。」可知滇南崇信佛教,殆先于中国。今村野土民,多有不畏王法,而谈及因果报应则凛肰敬信者。肰则释氏遏恶扬善之功,有助于帝王之治匪浅也。志寺院。
寺
金顶寺
在天柱山四观峰。古有方塔一座,今毁。弘治间,有僧建庵其上。至嘉靖年,郡人李元阳建普光殿;万历己未,直指潘𤃒建观风阁;天启丁卯,直指朱泰祯建天长阁;崇祯丁丑,直指张凤翮建善雨亭,筑罗城,上立四观楼;己卯,直指凃必泓建景星亭;辛巳,黔国沐天波移云南省城太和宫金殿来山,废普光殿并塔,就其址以立金殿。顺治甲午,因殿宇颓废,合山耆宿同僧自玉重修。因观风阁旧址为佛殿,废天长阁为伽蓝殿,废阿难殿为藏经阁,废善雨亭为卧龙轩,废景星亭为碑亭。后有土主殿,前有灵官殿。康熈三十年,殿阁俱灾,惟铜殿独存。三十一年总督范承勋、提督诺穆图重建天一阁于观风台旧址;僧慧酪、福峙募姚安土官高奣映、子映厚重修殿庑、过道、山门。山顶风厉,冬春之间,积雪不消。而寺居其上,孤耸寒寂,非有志者不能久居也。
迦叶殿
原名袈裟殿,在插屏山麓,登绝顶悬崖之半。此寺创自先朝,年代莫考。古碑碣有云:「周昭王五年丙辰,牟尼佛出世,其脱衣正在此处,故名袈裟殿。」唐天宝时,供刻像于此,又名迦叶殿。明初间,有羽人结一小庵,至成化时倾废。嘉靖壬子,僧圆庆募邓川土官阿子贤建寺。后又倾圮,复募阿国祯重修。万历壬子,阿岑增修,僧洪诏募造万佛铜塔一座。顺治戊戌,僧广高与合山重修。康熈丁未灾,殿阁楼塔俱烬。𢈏戌年,山东僧净极重修。丙寅年又灾,徒慧文重建殿庑,惟塔未建。辛未年,徒慧辉募《南藏》全部并水陆庄严,还贮本寺,接众饭僧。内有土主殿,相传为沙(音「灼」)漠土主。葢其神自西域随护迦叶尊者至此山云。
石钟寺
在仙鹤山下,背靠狮子林望台,面向钵盂山。寺创自唐时,明永乐、正统间,勅赐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晓重建并后阁。康熈𢈏戌,僧洪舒、广𧇩重建殿阁,上供三世佛,接众饭僧。
按:寺名「石钟」者,阁之左,古有澄潭,上悬崖石,叩之如钟鸣,故以名寺。今潭石俱废。相传有圆石,形如钟者,譌也。
寂光寺
在锦霞山之下,背靠栴檀林。弘治年初,剏花椒庵。嘉靖初年,为奸徒盗葬,已而毁庵。僧悟明控官断复。三十七年,僧本贴同苏鹏程、杨舟建寺。万历年,僧儒全募童指挥重修。天启间,儒能再修。康熈己巳,僧学彦、通智重修。
华严寺
在鷄足中峰之中,背靠熊罴冈,面向九重崖。嘉靖间,僧真圆建庵。后黔国公张、郭二总管扩为寺,内有沐公祠。万历𢈏寅,颁赐藏经。乙卯年灾,僧海川募张举、郭子荣重修,丽江土知府木增建藏经阁。戊戌正月灾。康熈癸丑,僧照敏、照彦募江西客人吴文华重建。总督蔡毓荣、巡抚王继文俱有题额。
按:寺址林峦深邃,原系熊窟。僧真圆选胜至此,趺坐通宵。众熊大吼散去,僧遂居焉。
传衣寺
即古圆信庵。在凤凰山下,背靠万松山冈,左尊胜塔,右白石庵。得山水大会鷄足中峰尽处也。嘉靖初年,僧性玄同李元阳剏建。隆庆年灾。万历丙午,僧寂观重修。康熈己酉,僧心怡、源霔、源统重修。
大觉寺
在紫云山前,万寿庵之上。背靠望台,左去龙华寺数百歩,右邻千佛阁。万历初年,寂光寺僧儒全同 城杨宗尧建一小庵。万历十七年,楚僧本安同吴僧福登,賫慈圣太后懿旨一道,颁藏经至山。儒全、宗尧延请本安居之。至三十年,僧可全增大为寺。康熈癸卯,僧周璧、洪质、普宜、普开新建大殿廊房。
悉檀寺
在满月山下,大龙潭之上,后靠石鼓峰。万历丁巳,丽江府土知府木增延僧释禅建。天启四年勅颁藏经,赐额「祝国悉檀禅寺」。崇祯己巳,建法云阁贮之。至辛未年,其子木懿,重加丹垩,宏丽精整,遂为一山之冠。辛巳年,僧道源往朝普陀,又请嘉兴府藏经一部归,贮奉大殿中。康熈丁卯年,僧妙枝、教绵募丽江土知府木㙓重建门阁。
龙华寺
在白花山前,西竺寺之上。背靠望台,左接极乐庵,右邻大觉寺。弘治年间,僧圆亨建。嘉靖甲子,僧悟学募李元阳修治。万历戊午,僧洪聚、王治中重修。后有潮音阁,嘉靖丙寅,僧周堂募彭文学建。万历乙卯,僧普坤、李春富重修。
放光寺
在琼楼山下。倚壁参天,面山横案,适当鷄山之胸臆。嘉靖丙午,僧圆惺同李元阳创建。万历三年灾,圆惺复建。戊戌年勅颁藏经,后有藏经阁,久已倾頺。崇祯间,合山耆宿重修。康熈辛亥灾,万寿庵僧文波募顺宁知府杨■■重建藏经阁。
西竺寺
在龙华寺之前。弘治间,僧慧彻建了空庵,其徒德林扩大之,更名古松庵。万历乙未,圆瑞重修为西竺寺。后有昊天宝阁,姚安陶珽读书于此。辛卯年灾。甲午年,僧真崇重修。
千佛寺
在寂光寺之下,前对灵源庵。嘉靖甲寅,僧明玉、李元阳剏建。天启间,性㓗重迁建之。
接待寺
即古福缘寺。在中峰之麓,背靠传衣;山冈左里许接九莲寺。剏建自先朝,年代莫考。永乐年,商太监同僧普炤重修,后毁。嘉靖二十二年,僧致学募李元阳重修,遂移今址。万历年,天心和尚居此,接待往来僧众,更名接待寺。后有观音阁,今废。
首传寺
在积行庵西南。万历丁丑,僧周乐募建。康熈丁卯,僧德海重修。
兰陀寺
在金龙潭,背靠狮子林。万历间,黔国公建,延法师真澄居之。康熈𢈏午,僧寂尚、寂戒募化重修。
传灯寺
即铜瓦殿,原名迦叶寺。在猢狲梯之下。左有袈裟石,右百步许,接华首门。即迦叶入定处,故寺即以此名。正德间,僧圆成同北胜州土官高世𢡟建,铸铜瓦为殿。万历间,中丞唐时英修。后乡官李元阳更为增扩,乃树碑以记之。
西来寺
在罗汉壁太华静室之左。万历年,僧如唐禅栖于此。崇祯十年,其徒性让改建为寺,今废。
碧云寺
在西来寺左腋下。天启年,僧幻空创建。康熈三十年,僧有悟、有光重修。
祝国寺
在毘卢阁左。万历九年,僧普宗剏建。辛卯,明月重修。康熈三十年,僧真奇重葺。
白云寺
在补处庵之上。万历甲午,僧古事建,陶不退更名定云庵,今荒废。
法明寺
在毘卢阁之上。万历己丑,朱廷伟同僧普宗剏,今废。
燃灯寺
在象鼻山前,首传寺右二里许。万历年建,后灾。崇祯初年,僧自周重修,今废。
隆祥寺
古名白井庵,在圣峰寺垂峦下三里许。成化年剏建。嘉靖间,僧戒寛修建。康熈丙寅,僧福昹重建。
圆通寺
在西竺寺东。隆庆元年,僧德成建。万历丙午,其徒真凤扩大之。崇祯年间,性宁重修。
观音寺
在息阴轩后。嘉靖年,僧能中建。万历二十九年,郭子荣重修,今废。
三摩寺
在象头山前,即大士阁。万历乙巳,直指沈公正隆剏建,征僧古言居之。康熈丙辰年,僧德海、德寿重修。
九莲寺
在福缘寺西里许。嘉靖间,接待寺僧居静于此。万历三十八年,延僧无为㞐之,遂建寺。其徒紫真、觉用相继增修。顺治丁酉,本湛重修。康熈三十年,蜀僧自证居之。
报恩寺
在尊胜塔院垂冈之下。嘉靖初年建。万历𢈏寅,姜应雷修治。顺治壬辰,僧寂顺重修。康熈壬申,僧通璧重修。
拈花寺
在苍波山下,辞佛台右三里许,为入山之第一刹。面对蹲象山,自此至山顶,计四十里。万历年间,赵日新建,后有玉皇阁。
罗汉寺
在大龙潭上,悉檀寺前。剏自先朝,年代莫考。今废。
觉灵寺
在放光寺西三里许。嘉靖初年建,今改为迦叶殿塔院。
大圣寺
在金华庵下五六里许。万历辛卯,僧普霖建。
广恩寺
在翔龙寺左岭下半里许。万历十年,僧炤能建。
翔龙寺
在大圣寺西三里许。万历丁巳,僧通文同邓川庠生张瓒建。康熈丙寅,本寺僧体微重建,饭僧结众。
白鹿寺
在金华庵之左,威音寺右。万历年建,今废。
威音寺
在檀花箐西十里许,背靠木香坪。万历年,僧普明建,今废。
怀恩寺
在鷄次坪西后山之麓,乃邓川登山必由之路。嘉靖年,大理府卞经历建,今废。
慈圣寺
一名幻居庵,在萂勒村之上。万历年,僧妙瑞建。此处最多佳木花果,前后俱有流泉池沼。
牟尼寺
在牟尼山,去鷄足六十里。谢抚院买山为僧释禅建,中有塔。
吉祥寺
在大觉山。天启年,僧可全建,今废。
庵院
补处庵
在白云寺下,背靠罗汉壁。万历丙子,僧如正结茆于此。后周𢡟和、倪拱宸扩而为庵。康熈辛亥,僧文相、大幸募修。
尊胜塔院
在文笔山,乃鷄足左峰尽处。回顾一山,如张图画。崇祯戊寅,丽江府应袭木靖,同悉檀寺僧道源、道真剏建。中立尊胜塔,高六丈六尺,周匝禅室四十楹。制度宏净,颇堪托胜散怀。顺治丙申,木氏复捐赀冶巨钟,重二千余斤。晨夕钟声,震响一山。精修之士,借以警动昏沈。即愚罔之夫,亦可以震醒聋瞆,实闻修之一助也。康熈己巳,僧教绵、教立募土官木櫾、孙土知府木兴重建。
片云居
在集贤山下,古雪斋之左。崇祯辛巳,僧道涵建。𢈏子春,大错和尚寓此修《鷄足山志》。康熈癸丑,僧教卓重修。
罔措斋
在宝莲庵内。僧普荷隐居于此,著有《罔措斋颂古》。
息阴轩
在观音寺之南。万历壬子,宪副冯时可为僧释禅建。崇祯十三年,丽江府知府木懿重修。康熈己巳,僧教运重修。
菩提塲
在般若庵左。万历年,僧周科建,后荒废。丁亥年,僧本达募周京重建,今废。
无我庵
在龙泉庵上。嘉靖年,僧普周建。万历间灾,僧道定重建,今废。
龙泉庵
在小龙潭上。万历𢈏辰,僧古尔建。门外有染池,缁流取其土以染衣。
大乘庵
在大士庵左。弘治初年,僧悟禅剏建。康熈己巳,僧洪敬重修。
大士庵
在大智庵左。剏建年远,莫可稽考。嘉靖丁未,僧可解募李元阳重修。万历丁亥,僧周儒再修。康熈癸卯,僧广严重修。
极乐庵
在净觉庵右,旧为涌泉庵,在宝莲庵斗母阁之上。嘉靖年,僧真山、真用同建。后因山水崩泻,庵为之圮。万历二十年,僧如海迁建今处,更名极乐(一名太平庵,一名地藏庵,一名净宁寺)。崇祯𢈏辰,僧洪镜重修。康熈𢈏午,僧普合募土官高奣映重修。
万寿庵
在西竺寺右。万历己亥,僧真松募众建。康熈己酉,僧海淳重建。
卿云庵
在潮音阁上。万历二十二年,僧周彻募杨续芳剏建。崇祯间,僧洪聚重修。相传迦叶入定旹,有彩云飞绕于此,因以名庵。康熈甲子,僧宗源重建。
牟尼庵
在钵盂庵右,隔涧半里许。嘉靖间,有僧建茆庵于此施茶,因呼为「茶房」。后囘禄,杨周改建为牟尼庵,延僧智空居之。万历年灾,僧宝印重修。
法华庵
在观音寺右。嘉靖间,僧圆光建。万历壬子,僧如松重修。崇祯十年,僧海荣重修。康熈己巳,僧通璧募修。
灵源庵
在观音寺之上。万历三十年,僧如金建,今废。
妙觉庵
在燃灯寺下。万历初年,僧圆贞建。崇祯十二年,僧真式重修。康熈戊辰,僧真密重修。
天竺庵
在慧灵庵之下。嘉靖四十年,僧悟能习静于此。万历十一年,其徒大千募韩璠建庵。万历四十四年,僧普伸重修。康熈𢈏午,僧自明重修。
慧灵庵
在天竺庵上,旧址在天竺庵下。正德间,僧可秀习禅于此,有天人送供之异。万历间,包见㨗、沈时泰重修。崇祯四年,僧普信移建今处,但荒僻寥落,无人居之。
无住庵
在隆祥寺右里许。万历间,僧真鸾开建。康熈𢈏午,僧寂玉募修。
凌霄庵
在明歌坪右腋,凌霄山之下。万历二十八年,僧圆恩建,今废。
海会庵
在胜峰寺之下。嘉靖癸卯,僧潓寿建,今废。
积行庵
在满月轩西。万历三十四年,僧灵骨建。康熈壬申,僧德悟重修。
水月庵
在寂光寺右,内有清凉阁、云鹤坞。万历年,僧用周习禅于此,其徒广月扩大之。
昙花庵
古名八角庵,在传衣寺之左。嘉靖间,僧圆炳建,隆庆年灾。万历初年,僧真悟募阮尚宾重修。康熈丁巳,僧寂洪重修。
弥陀庵
在圆通庵左。嘉靖间,僧如松建,隆庆年灾。万历八年,僧了贵重修。康熈丙寅,僧源敏募修。
万松庵
在松云山下,古名兰宗寺。嘉靖间,僧圆清建,旧址在左腋中。天启辛酉,僧如桂募李中谿迁建今地,废。
般若庵
在菩提塲右岭下。隆庆间,僧海众建,后废。崇祯初年,僧雪峰重修。癸巳年,僧心怡再修。康熈辛亥,僧源统重修。
慈云庵
在传衣寺垂冈左侧。嘉靖年,僧三昧建。崇祯末年,僧性文重修。康熈壬申,僧寂洪募修。
开化庵
在慈云庵下。万历三年,僧真鸾开建。崇祯辛巳,僧性永重修。其址先有龙潭,自真鸾开基,龙遂譲地,而出泉于左腋之下。康熈辛未,僧照瑞募修。
云溪庵
在报恩寺右。万历年,僧道备募众建。康熈癸卯,水目嗣法玄颜重修。
金华庵
在檀花箐西五里许。嘉靖年,僧南嵩开建。
曹溪庵
在古佛洞西,左腋出泉,甘美如曹溪。万历癸卯,僧明悟建;直指宋兴祖重修,今荒废。
功德庵
在八功德水上。万历年,僧云聚居静于此,今废。
藏头庵
在盘陀石北,小澄台上。万历年建,今废。
观音庵
在象鼻山宝藏庵之上。万历四年,李元阳建,今废。
宝藏庵
在观音庵下,燃灯寺之上,今废。
圆觉庵
在凌霄庵右岭下。创建年远,莫可考论。今庵已倾废,惟故址存焉。
瀑布庵
在瀑布崖之西。嘉靖年建,今废。
大力庵
在弥陀庵内。嘉靖年,僧大力建,今废。
水露庵
在大士阁下,今废。
奉真庵
在翔龙寺下。万历间,僧普润建,今废。
盘龙庵
在法明寺前,今废。
狮子庵
在狮子林山后狮子窝。其间林木深旷,人不能居,今废。
东坞庵
在狮子庵之北。东坞村土人建,今废。(以上自金华庵起至东坞庵止,十八处皆废。)
继周庵
在山麓沙址。内居女僧。天启年建。
袛园庵
在沙址村右。康熈丁巳,僧慧自新剏。
阁
玉皇阁
在圣峰寺内,万历间建。崇祯年,北胜州枈州守重修。
御藏阁
在放光寺内。万历年剏建,以贮藏经。明末,洱海道何闳中、乡绅曾高㨗同八大寺重修。康熈甲寅,僧文波新之。
法云阁
在悉檀寺内。崇祯二年,丽江土知府应袭木懿同悉檀寺僧道源、道慈剏建,以贮藏经。辛未年重修。
华严阁
在华严寺内。万历年,丽江土知府木增剏建,以贮藏经。丁酉年灾。
观风阁
在四观峰顶。万历己未,直指潘𤃒建,今废。
天长阁
在四观峰顶。天启丁卯,直指朱泰祯建,今废。
藏经阁
在四观峰顶,罗城内佛殿后,即禅僧广称阅藏之所。
大观阁
在四观峰之后二里许,玉枕峰上。万历年建,今废。
千佛阁
在灵源庵之上。嘉靖甲寅,李元阳同僧明玉建,奉佛千尊。今阁废,迁建为寺。
大士阁
在三摩寺内。万历乙巳,直指沈正隆建。康熈𢈏申,僧德海、德寿重修。
明镜阁
在圣峰寺内。古有镜千百面悬于其上,今镜失,阁存。
拈花后阁
在拈花寺内。天启年,赵辉寰同僧普念建。
真武阁
在仰高亭上。
玄天阁
在碧云寺后,即幻空静室也。
迎祥阁
在钵盂庵内。康熈甲子,僧普宜重建。
苍波阁
在古雪斋内。大错和尚题扁,取唐句「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之意。
光明王阁
在九莲寺内。
极乐宝阁
在大乘庵内。
清音阁
在大士阁左涧中。天启年,僧排清建。
大悲阁
在猢狲梯上。万历间,僧可极建,今荒废。
文殊阁
在四观峰二里许。嘉靖年建,今废。
普贤阁
在大悲阁之上。万历年建,今废。
宾苍阁
在拜佛石之上。正德年,郡人李元阳曾读书于此,今废。
袈裟石阁
在铜瓦殿左数十步。大石𥤮起,青石白纹,分为条片,宛肖水田衣之状。世传迦叶晒袈裟于石上,故遗迹存焉。嘉靖初年,僧圆清结茆于此。后搆小阁,今废。
微笑阁
在迦叶殿旁。嘉靖年建,今废。
千手阁
在西来寺之左。万历年,僧如唐建,今废。
昊天宝阁
在西竺寺内。万历丁丑,僧德林建,今废。
斗母阁
在宝莲庵内。万历年建,今废。
玉龙阁
在瀑布之上。大理周太守建,即龙吟壑,今废。
观音阁
在接待寺内,今废。
天一阁
在四观峰顶,观风台旧址上。康熈三十一年,总督范承勋、提督诺穆图同建。
楼
天咫楼
在迦叶殿前。顺治丁酉修建。上贮藏经,中奉万佛塔,最为庄严。其楼三层,而地形又最高,故名「天咫」。康熈三十年灾。三十一年,僧慧文重建。楼仅二层,巡抚王继文题额。
二观楼
在大觉寺正殿前,内贮藏经。楼以「二观」名,取《道德经》有欲无欲之义。
锦云楼
在传衣寺佛殿右。万历年建,以贮藏经。楼前有大山茶一株,其高五丈,大七围。花及万朶,开时烂若堆锦,枝柯入总。朝暾初升,影映櫺槛,炫人瞻顾。其下又多种杜鹃,英灿繁丽,楼以此名。
殿
金殿
在四观峰顶。铜铸为殿,外以金装,梁柱窻壁,备极精巧。此殿原在云南省城鹦鹉庵太和宫。崇祯辛巳,黔国公沐天波移建峰顶,因名此寺为金顶寺。
铜瓦殿
又名铜佛殿,在传灯寺。正德间,北胜州土官高世懋与僧圆成重修此殿。因山顶风冽,严冬积雪,屋瓦冻裂,遂冶铜为瓦以覆之。
铁瓦殿
在华首门。嘉靖四年,僧昌玉同阿国真建,今废。
万寿殿
在悉檀寺内。万历年,丽江土知府木增同本寺僧释禅建。
弥陀殿
在华严寺内。康熈甲寅,僧照敏同庠生吴维相重建。
塔
万佛塔
在迦叶殿前阁,高二丈六尺。炼铜为之,外餙以金,上铸万佛,最为庄严。万历年,僧洪诏募造,今废。
尊胜塔
在文笔山。高六丈六尺,四围回廊四十间。制搆精宏,远近瞻仰。崇祯戊寅,丽江土知府应袭木靖同悉檀寺僧道源剏建。后道真重加修整,鲜圣端崇,逈绝凡境。
饮光双塔
在华首门,左右对峙,各高二丈三尺。万历己亥,僧性来募周懋和建,太子阁正居其中。
吉祥塔
在牟尼山,高四丈。僧释禅建。
祠
黔国公祠
在华严寺内。万历间,黔府张、郭两总管,奉沐国公命,重修华严寺,因为沐公建长生祠于左。丁酉年毁于火,今故趾存焉。康熈辛未,僧照律重修。
潘朱两代巡祠
在四观峰金顶寺内。万历间,潘直指讳𤃒者,于山顶建观风阁。至天启年,朱直指讳泰祯者,复建天长阁。两阁最为伟丽,山顶由是香火始盛。合山比丘德之,为立祠,肖像祀焉。
卷四终
校注
崇祯年代查无甲午年。《高志》点校本 p. 205 作「顺治甲午」(1654)。 按《高志》点校本 p. 208,土官名「杨如槚」。 崇祯年代查无乙未年。(參照 DDBC 时间规范资料库) 编按:依干支推算,可能为嘉靖五年丙戌(1526.02.21-1527.02.10)或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02.18-1587.02.06)。 按《高志》点校本 p. 209,土官名「杨玉蕴」。 「募孙学易」四字底本阙漏,兹依《高志》点校本 p. 210 补入。 「朝凤」二字底本涂污,兹依《高志》点校本 p. 208 补入。 天启年代查无戊辰年。(參照 DDBC 时间规范资料库)【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81 册 No. GA081n0084 鸡足山寺志(第1卷-第6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