鷄足山志卷之六
人物
野史氏曰:于戯!地由人重,岂不然哉?滇南古属西域,崇尚释氏其来久矣。至文章礼乐之教,则开自司马相如。宋祖玉斧一画,复沦于侏𠌯者数百年。故滇中人物,自明以前,概难稽核。士生斯地,其亦不幸也!夫今考之舆志,征之野史,以及故老传闻,择其可纪者著之。若夫耳目传疑者,则姑阙焉。孔子曰:「多闻阙疑。」诚不敢屈笔以诬斯民也。志人物。
禅僧
唐
古和尚
鷄足古和尚,不知何许人也。名小澄,俗呼为「小沈」。与二僧同住一庵。入城吃食,南诏问:「识何法门?」小澄荅云:「我能使死者生极乐世界。」南诏遂令国中,但有死者,请小澄起棺,如此十余年。有谗于南诏者曰:「小澄妄人也!云能超度死䰟,何所证验?臣愿入棺试之。」南诏如其言,请小澄起棺。将至化骨处,起棺葢视之,诚死矣。恳之求生,小澄又作法,遂苏。死者悔曰:「我已生七宝宫殿中,如何复来此?」小澄遂还旧庵,见二僧,问食。二僧曰:「汝从城中来,乃不褁粮,𨚫至此索食耶?」小澄遂走,叩华首石门,门訇然中开。二僧追呼至石门,则石门闭矣。二僧悔恨,焚身门外。焚处生栢二株,有泣泪泉存焉。或云,小澄即迦叶化身也。(见《曹溪一滴》)
宋
慈济
不知何许人,尝在洱海东北青巅山峻石上礼迦叶,日课百拜。人名其石为礼拜石,下临不测之渊。济后立化于石,今无有蹑其石者。(出《滇志》)
元
源空
威楚人。三岁能诵佛号,入微溪山为僧。尝游螺髻山,有虎伏崖下。后入九重崖,绝粒经月。一日端坐而化,茶毘之处,祥云羃焉。
普通
禅师号德存,赵州人也。幼入鷄足山出家,遍历讲席。因问中峰和尚:「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与祖意是同是別?」峰曰:「你举教意来看。」师曰:「拟举即差!」峰曰:「恁么则你讲的经𫆏?」师拟议,峰便喝。师不觉汗下,因兹服膺。峰为升座示法语,有「叅玄上上人,须识巧方便」之句。后结庵山中。一日闻僧云:「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裡过来香。」遂开悟。(嗣中峰,本见《曹溪一滴》)
本源
河南人,至正年间来山,开罗汉寺,在大龙潭上。
明
宗玙
禅师号商岩,得法于玄鉴。初住鷄山,为土官高凤请于姚安,创活佛寺。与总镇继轩沐公为方外交,题师殿额曰「真如境界」。赠诗曰:
后诸方学人云集座下者七百余人。送圆炤香周禅人偈云:
圣峰寺开山僧也。弘治年间人,俗姓胡,曲靖世阃之弟。年十九弃俗,日食一飡,积久道重,人以「白斋」呼之。遂历湖海印证,末旋滇,入鷄足山。先憇峰顶,后于明歌坪建寺。掘地得碑,有「迦叶入定,八大明王歌颂相送」之说。遂营缉成寺。(见寺碑)
实庵
大理人,长身修髯。始居净土山,后入鷄足,历九载。每入廛市,尝依祠庙,置瓢神案,托食于神,人輙以食食之如神。后至白崖。忽一日谓众:「明日䖝蝗寺示寂。」扶掖至塔所,趺坐说偈曰:「吾三十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效此修得吾啖饮也!」奄然顺化。茶毘之次,忽瞠目曰:「大衲与举火者,此中有药,当分。」遂寂。
性玄
号大机,圆信庵开山僧也。俗宾川人,姓赵,生于弘治壬子。初入鷄足山接待寺披剃。师体貌颀然,存心仁厚。尝应禅期,累居首座。后剏圆信庵,诸山俱服其德。于嘉靖癸亥年无疾而逝。
本帖
号定堂,寻甸杨氏子。嘉靖礼摇铃山白斋和尚,叅「万法归一」有省。后住鷄足山金龙潭,屡见金龙出现。又见本寺椒树放光,故初创庵名花椒庵,后方改寂光寺。师化时,书偈云:「几囘力尽心圆处,坐脱娘生铁面皮。」端坐而逝。(载《曹溪一滴》)
如正
「老广西」者,鷄足山老僧也。名如正,广西桂林人,俗姓周。万历丙子来止鷄足,人以「老广西」呼之。住山四十年,栖隐艸庵,或趺坐空心树下。在庵则捆屦、莳菜以自供。或遗之钱,即遗寺主,以为供餽斋粮之佐。凡经行处,鸟不乱群,兽不乱行。后趺坐而化。粤东羲印禅师铭其塔曰:「师之生年,花甲四百七十有零;师之僧腊,水边林下七七余龄。木人花鸟,蘗苦氷清。雪衲补处,密行圆明。翻然示寂,空花死生。形影不吊,声响分明。笔头只眼,舎利归宁。窣堵坡前,山色青青。明明千秋,月炤西陵。」僧普荷题像赞云:「尝闻老广西是个金刚汉子,今日见你、拜你,不过是个骨柮子。谓是行僧,便歇不下你担子;谓是禅僧,又摸不着你鼻子。带来底是敲破了半个鱼子,打坐处是一科将死未死空心树子。这便是你留与后代儿孙底榜样子。请看这驼子,这𡐊子,咦!只恐还不是你。」
真圆
号月潭,鷄足山华严寺开山住持也。嘉靖初,自南京来,卓锡于此,故人以「南京庵」呼之。后弘为寺。李逸民曰:「真圆有戒德,其徒皆率教,一山所不及也!」
匾囷
和尚不知何许人。居百接桥东土龛。日惟种圃,夜则跏趺。尝以艸席为囷,趺坐其中。囷形稍匾,故人呼为「匾囷和尚」。人传师持〈𦂳那罗王神咒〉。时有剏贼之扰,殊不介意。后扰之甚,师笑曰:「何乃如是?」遂黙坐持咒。是夜,盗数人旋绕囷旁;至晓,迷谬不得去。盗叩头求释,师以手挥之,乃去。鼓山尝有妖夜出,人不敢行。师以咒制之,妖遂息山中。僧众𥪡降妖坊于法华庵旁,今故址尚存。
圆清
鷄足山僧。嘉靖初,结庵袈裟石上,孤标峻洁。李中谿〈游山记〉称为「一山高僧之首」。
太空
名兴彻,洱海人。初师鷄足定堂,誓立禅,永不坐卧。后往孤岛寺,叅天竺和尚。竺与师钵烙饼,连燔六枚,一一被诃。跪请曰:「某素为鄙业,所食不佳,愿赐指示。」竺曰:「示汝耳。」继又入荡山,学《楞严》于印光禅师,每定三日。光讯曰:「得法喜乎?」曰:「然。」自是翘一足立,无欹斜。住狮子山,一日向众为別语:「香烟尽,我则去矣。」迨香烟既尽,闻空中佛声,渐向西而逝。
法光
亦定堂法嗣。赋性孤高,不随世缘。住山遇虎,白额掉尾而来,见之輙㐲。年八十余而终。
悟月
号古镜,白崖人。自幼于龙华寺出家,后历诸方叅究心地,囘结茅于寂光寺,名古镜庵。一日,师补衲,有僧来叅,绕师三匝。师将衲掷地示之,僧便礼拜。寿至九十六而终。
如堂
寂光寺僧,澂江杨氏子。年十五,诣千佛阁出家。从定堂得三昧法。栖金龙庵六载。因山无藏经,入都叩请。罗近溪遂为请送寂光寺。师奉藏归,结幻住庵居之。后坐化。
周堂
号雪庭,赵州人,俗姓张。髫年习儒。一日阅《般若经》,慕释氏学,遂出家,徧叅知识。后谒龙华寺佛心,师曰:「某甲初进,乞垂开示。」佛曰:「近前来,为汝说。」师拂袖而去。佛深契之。后剏潮音阁,寿九十有五。
德住
宝山德住禅师,圣峰寺僧。剑阳人,俗姓张。嘉靖辛亥,于圣峰披剃。后依蔡关主究心宗学,脇不至席。一日,历伏牛山,欲入堂,众哂为滇人足软。师遂翘一足,立七昼夜。众皆惊服,呼师为「铁脚罗汉」,名振遐迩。还滇,隐居幻住庵。圣峰遇灾,师与妙峰重恢建焉。
真语
黙庵禅师,宾川李氏子,生而喜佛事。嘉靖癸丑,投师正宗,创止止庵。师初不识文字,日夜礼《华严》不断。经六七载,顿开慧性,诵《华严》如夙记,遂叅匾囷和尚。中谿公请师三塔开堂。后建徧炤寺于白崖,建般若寺、万松庵于洱海。著有《观无量寿佛经注》。国母遣妙峰賫藏入山,赐师紫衣。年至七十有五坐化,分灵骨于雷音、万松二处建塔焉。
如唐
西来寺开山僧也,关中人。结茅于罗汉壁崖下,日礼《法华》。既久,泉自崖根涌出。每斋罢,以手擎饭,念佛一声,群鸟集肩而食。修铜瓦殿下大路十七里,登山者便之。
明鉴
号无台,大理郡守李华之孙。年十八,投圣峰寺白斋披剃。后隐波罗崖,艸衣水食,尝七日忘飡。又叅定堂、接天二禅宗。中溪赠诗云:「贝叶翻三藏,昙花作一灯。」又送师归净云旧隐,赠诗云:「袖云一旦別,萝月几时圆?」后中溪请师白鸥社同居三年。至万历十五年九月九日,沐浴端坐焚香,命众诵〈准提〉千遍,诵毕而逝。及茶毘,室有异香。
儒全
号水月,昆明人。万历初年,礼古林为师。后与朗目同叅。遍历大方,海内宗匠无不印可。一日,至峨睂山四会亭,得璢璃三昧。后归,主寂光寺。朗目寄诗云:
又:
天台兵宪王公问师:「日用事如何?」师荅曰:「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本安
号无心,大觉寺开山和尚也。承天人,俗姓舒。幼随母至燕,不茹荤。遂辞母,祝发法海寺。年十六受戒,大阐宗教。万历己丑,慈宫颁藏鷄山,赐紫衣。与妙峰同賫至山,奉藏华严。师驻锡大觉,一山无不宗仰。
如满
号月轮,华严寺月潭法嗣。马龙人,姓易。年十八祝发,即谓:「万行为菩提初基。」云游至燕,演习经论二十六载。请藏来山,两赐紫衣、圆顶,与妙峰同賫藏囘山。重修华严寺。
可全
号徧周,大觉寺僧也。鹤庆李氏子。年十六入山依月轮,值妙峰、无心二师捧藏来山,议安华严寺。由是开阅藏制塲百期,于众中选师披剃,侍无心老人。既妙峰复命,而无心老人居大觉,师随侍数年。感云邑杨公后成大觉,法席即隆。门下百人,如彻庸辈,咸其孙也。
幻空
幻空和尚,北京人。初入山,住大觉前楼,次住迦叶殿崖上,又住罗汉壁石崖边大树下。后诸方宗仰,遂剏碧云寺。师居山四十余年,惟以叅禅为宗。有来问法者,但随机接人。时有直指姜思𧇩慕师道德,入山访师,见师真挂壁,师坐龛中,即云:「和尚和尚,业障业障。既在龛中,又在纸上。此处为真,彼处为妄;彼处为真,此处为妄。速道速道,免吃吾棒!」师从龛中荅云:「业障业障,不止和尚。赤条床头,冠裳舆上。这也不真,那也不妄;真则俱真,妄则俱妄。如此是说,请收尊棒。」姜公改容礼之,遂为建寺勒碣云。
南嵩
不知何许人。依印光出家,习头陀苦行。檀花箐素为盗薮,师独结茆于路傍,昼夜经行三十年。盗贼感化,餽以香供。本乡善士请为建刹,师拈香祝曰:「若此当兴佛事,请示灵异。」祝罢,金光炤彻山原半日,因建金华庵。师后于庵之东石洞中礼佛十三年,繇是大圣、翔龙等九寺,因金华之灵异,遂继剏焉。临终,师命门人具斋,邀诸檀越,沐浴趺坐盆中而逝。茶毘之次,觉有异香。
清虚
禅师曲靖人。稚年入山,礼月轮祝发,乃游历诸方,叅访明哲,顿悟心宗。后结社庐山,四方衲子云集,座下千余众。后不知所终。
真澄
所庵真澄法师,寻甸张氏子。年十五,企仰玉龙庵發光。师一日菓园摘柿为献,忽堕地,昏昏如梦中。赴發光座下,光曰:「汝事办否?」师曰:「已办。」及苏,五体犹仆堕处,遂悟生死不在色身,乃礼光受五戒。年十八,叅古梅曲江。梅告以遍游天下,遂历叅诸师。至千佛寺,礼徧融和尚。受法后,乃来往五台、鷄足,弘演教乘,为近代法师之冠。建那兰陀寺于鷄足之金龙潭。
寂观
号法界,传衣寺僧也。大理人,俗姓陈。于万历间出家。后历诸方,至燕叅徧融和尚。归滇,至响水关值虎,虎避。囘山主传衣,延所庵开讲。后寺灾,师恢剏焉。
慧光
朗目慧光禅师,曲靖人,姓李。曾住鷄足寂光寺。后游海内,登天目兰风之堂。风以「见佛了生死」为问,每拟议,风輙呵。一日风肩柴次,遥见师,掷柴于地,曰:「见佛了生死?」师不言,直肩柴去,曰:「见佛了生死!」风深契之。后神宗李太后召开堂于北京芦沟桥,复兴安庆浮山,刻《九带集》。囙与众说《楞严》,至同分、別业二种妄见处,忽下座告众曰:「缘尽矣!」跏趺而逝。塔于浮山,有法句行世。
释禅
号本无,昆明张氏子。博学有道行。初宪副冯时可择鷄足胜处,建息阴轩居之。后丽江土知府木增复延建悉檀寺,并开牟尼山。所著有《风响集》、《老子注》二卷,及《楞严懴》、《禅宗颂古》,俱行世。
澹虚
法名广融,叶榆人。俗名李应霖,中乡榜。万历年任知州。弃家祝发于寂光,礼水月为师。建三益楼、清凉阁。
儒施
号大力,宜良人,所庵法裔。初入山时,四林茂密,人迹罕到。是时山中无住静者,剏建静室从师始。师素履朴直,举止有古人风。初修苦行,后叅禅,专以净土接引后学。年近六旬,梦生西方,现一池中,皆大莲花,花上皆坐伟人,自身亦与焉。示寂时,合掌西向。
广慧
禅师号野愚,云南嵩明人,法嗣水月。行脚江南数十年归来,著有《颂古百则》、《沤花集》一卷行世。逝于昆明,化时获舎利数十粒,手骨赤如珊瑚。聚洲王太史以师礼之,临终偈云:「一句元无,踏倒太初;非凡非圣,万象如如。」塔于古庭之侧。
尽玄
号如如,澂江张氏子。幼业儒,因看《楞严》、《维摩》诸释典,遂有出尘之想。后弃家,投幻空祝发,惟以叅究为事。有叩问者,随机应荅。著有《三教直指》、《金刚定衡》、《性学正宗》等书。拈花寺乃师始剏也。
如桂
号兰宗,黔中毕节人,姓王。年十八,投所庵披剃。遍叅海内知识,精通教典。住狮子林三十余载,修「华严法界观」为宗,诸山耆德无不钦仰。端坐而化。茶毘之时,异香满室,隣僧念诚闻空中有天乐之声。
周理
彻庸禅师名周理,云南县人,姓杜。生于万历十九年,白气出屋,乡人异之。𦆵出襁褓,啼不止。有二僧登门,赐名慧九。九岁䘮父,十一岁入鷄山大觉寺礼徧周为师。时周预梦,有大莲花生于殿庭,明日师至。稍长,笃志宗风,有僧密藏开發叅禅之要。后历诸方,得法天童密云和尚。归鷄山妙峰开堂,海众云集,以棒喝传宗。滇南自古庭后二百余年,祖灯再熖,实从师始。晚住妙峰,著《曹溪一滴》及《语录》行世。临终示偈云:「生也如是,死也如是;梦幻空花,物恒顺常如是。」塔于妙峰山。
读彻
号苍雪,昆明人。出家于妙湛寺,归鷄山,为水月侍者。年二十五,行脚江南,住吴门中峰,为一雨法师上首。绍长干十友讲席者数十年,宗风凛然。诗名籍甚,大兴支公道塲。著述甚富,海内宗之。有〈送唐大来归滇〉诗,云:
后老于中峰,不知所终。
洪相
号应机,云南县人。幼入鷄山,礼法光为师。遍叅海内,叩朗目于浮山。将辞归,朗目赠诗云:
既归石钟,众欲请师住持,师云:「我事尚未了,宁能为人乎?」遂登九重崖结茅栖二十五年。将谢世,迎归石钟。方坐,乃云:「这遭我坐家裡了也。」合掌而逝。
如常
号艮一,宜良人。自幼投大方和尚剃落,后嗣所庵学「华严法界观」。师戒行威仪,无可比者。
真怀
号冲虚,昆明黄氏子。出家盘龙寺,初不识文字。遍游海内,住峨睂山二载苦行;住五台山九载,学尽诸经。后徧叅蕴璞、憨山诸大师。归滇受具于所庵,建不二轩居之。后住传衣十五年,专心念佛,誓欲往生净土。将迁化七日前,邀山中耆宿告別。至七日,跏趺念佛而逝。
文玺
河南人。年十三出家,往浙江叅湛和尚。问:「何处来?」答曰:「牛山来。」湛云:「干何事?」答云:「念佛。」湛云:「还要叅究。」师云:「怎么叅?」湛云:「叅个话头。」师云:「某甲不会。」后至湖广叅黄蘗,请开示。蘗大喝一声云:「你看我这裡有个甚么开示?」师亦不会。又求请,蘗搊住脇下抖三抖,师亦不会。遂求话头,蘗命叅「父母未生前,谁是我本来面目?」又十年,不契,乃發誓住山。天启年间,来鷄足,住九重崖,不出户者二十年。单叅一个「谁」字,至不知朝暮春秋。一日,见撞钟僧,问云:「如何不撞钟?」僧笑云:「𦆵放下钟搥,又呌我撞钟。」一日,说偈云:
后师道行既高,接引愈广,鷄山僧众以「老河南」呼之。临终辞世偈云:
真利
和雅真利法师,云南大树营人,姓石。幼投彻明为师。游方至金陵,受戒于古心和尚,传教于三槐、蕴璞诸大师。谈经三十余会,律徒半海内。至楚,为岷王师。后还鷄山,广开讲席,至八十而终。
来秀
号云聚,河南人。苦行自持。住四观峰,剏建金顶寺。住山数十年,精勤不懈。崇祯末年,无疾而逝。
寂定
自如寂定法主,剑川人。游历诸方,受戒于三昧和尚,叅颛愚大师。博通经典。后归鷄足山,弘开法席,建断际处,居数年。剑川段氏敬师名德,请开石宝山,遂终老焉。
周续
号传灯,叶榆人。幼依大觉徧周出家,壮而遍历名山。归来,日夜念佛,不简寒暑。忽一日,闻墻角西有唤声云:「当中品往生。」师遂集众,众方至,师起,立床前而化。手中数珠、拄杖不坠。后出茶毘,惟数珠不化。及视其珠,乃木盾也。
印寛
首传寺僧也,昆明人。与还源禅师交善。尝于午斋后熟睡,还源曰:「斋后即睡,无碍乎?」寛云:「我睡在虚空,何碍之有!」甲午年某月日忽嘱寺僧云:「我来日午时,当告別大众。」即散其衣钵。至来日午时,索笔画莲花。及画完,乃一偈也。偈云:
命僧徒送与还源,端坐而逝。
慧鉴
行僧也。镇南州白土城人。于本处出家,来山依大力。住狮子林三十载,夜游念佛三年。居无床榻,昼夜跏趺。顶上燃灯,计有三千余盏,而顶骨莹白如玉。年八十,终于石钟寺。
洪如
无住洪如禅师,定远人,姓邓。幼慕宗学。万历丁巳,同周芝公遇彻庸和尚,即拜为师。庸命叅「狗子无佛性」句。后就河南大千祝发。复来鷄足叩彻庸,入白云窝,苦叅三年无所得。一夜坐高楼,闻铙钹声,忽然大悟。举似彻庸,庸许之。陶不退问:「叅何话头得悟?」师举「赵州无字」。陶曰:「无字𫆏?」师曰:「雪阁。」陶深然之。
仙
杨黼
先生者,永乐年间太和人,号存诚。隐居不仕,孝友好施。庭前桂树扶疎蟠蹙,巢居其上,因別号桂楼。读书不辍,一日砚水竭,欲下取之,顾视则水溢矣。自是有得。后入鷄山,栖罗汉壁崖穴中二十余年。年八十,归家卒。卒之日,家人见公从外入,曰:「杨黼今日大事了也!」凡所交游尽见其至家为別。又有人于安宁道中遇之,疑仙去也。所注有《桂楼集》、《篆隶宗源》。卒之日,又有人于贵州见之,寄语诸孙。计程,是日已过二千里外矣。
道流
云和
山东人,旧居终南日久。万历间,入鷄足山,住狮子林,与山中名德结百期打七炼魔,后不知所终。
周东华
河南归德人。幼通三教,尤精《道德》之旨。年二十五,云游方外。崇祯甲申至鷄山,后游腾越。人皆以神仙呼之,周荅诗云:
后竟隐去。
高隐
还源
讳宗本,俗姓曾,名高㨗,宾川人。崇祯𢈏辰进士。得第后,于南京叅天童和尚。言下有解,遂不仕,归隐鷄足山天池斋。昼夜叅究,精勤不息。
流寓
罗念庵
讳洪先,江西吉水人,嘉靖己丑状元。隐退,游域内名山。至滇入榆,造弘山庐夜话。走鷄足,李中谿迹其后。讲道于宾苍阁。
李秃翁
讳贽,号卓吾,任姚安知府。万历八年,游鷄山,寓钵盂庵听经。
罗近溪
罗汝芳,号近溪,吉安人,进士,云南学宪。万历丙子登山,诗赋标题,无寺不有。归家,命子送藏寂光寺。
羲印
讳圆易,广东人。万历末年来游鷄山,与如正等交。师精通宗教,诗词赋,落笔千言,道俗共钦。后如正示寂,为制塔铭。载〈如正传〉中。
陈润之
法名如清,襄阳人。万历𢈏申年,同云石、王亨宇游山。栖兰陀寺二载有余。
王聚洲
讳元翰,宁州人,翰林。万历年间游止鷄山。
陶不退
讳珽,进士,姚州人。万历间,寓鷄山大觉寺。
徐弘祖
号霞客,南京江阴人。生而好游,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游遍京省,阅尽天下佳山水。崇祯𢈏辰,将游鷄足,道经南京迎福寺。有僧静闻亦慕鷄足之胜,徐遂携之同行。及至广西,静文病且死,嘱公曰:「我志往,不得达。若死,可以骨往。」徐怜其志,因焚其尸,取骨贮以木匣,负之入滇。及至山,止悉檀寺,欲于山中乞地葬之,以了其游山之志。寺僧仙陀高其义,为卜地,葬于文笔山之阴,建塔墓上。晋宁黄郊为之铭曰:「孰驱之来?迁此皮囊。孰负之去?历此大荒。志在名山,此骨不死;既葬既塔,乃终厥志。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霞客静闻,山水为馨。」徐既葬静文,爱鷄山之胜,遂止焉。丽江土知府木生白聘修鷄山志,剏稿四卷。未几,以病辞归。
杨雨
太和人,郡吏也。有志节,不与胥曹偶。人餽之,必问所从来,或受十之一。凡有[宋-木+(美-(王/大)+兄)]事,必力诤于庭。守怒笞之,起而复诤。久而知其无他,亦时时嘉纳之,一时无[宋-木+(美-(王/大)+兄)]民。冬月,其𫖇无袜,借之以艸。役满后,入鷄山。郡守物色之,不得也。(见《滇畧》)
妙峰
燕京人。万历己丑賫藏入山,贮华严寺。后复命还京,栖五台山。
德心
和尚不知何许人。万历间入山,或居庵门,或宿树下,夜惟念佛经行。大觉寺徧周亦尝叩之,乃为建室,请讲《宝训》。后四年返蜀,开峨睂之洪春坪焉。
真全
燕京人。万历间来山,徧周留之大觉。尝植一大木缸于钟楼上,日夜趺坐其中二十余年。崇祯丁丑冬,夜坐缸中,大声念佛。次早往视,乃知化去,而端坐俨然。
洪度
号不空,临安府孝廉。初于云南玉案山笻竹寺祝发,名自度;后归依彻庸,改今名。尝随彻庸住鷄山,僧众以禅问之,惟荅以「念佛」二字。后于妙峰谈律,门徒甚盛。临终时,或问曰:「和尚平日念佛,此时何如?」师应曰:「我自念佛,与汝何与?」遂寂然而逝。
名贤
本朝洪舒
号印文,楚雄杨氏子。年十八,投法光和尚披剃。住石钟阁,禁足持诵弥陀七十余年,未尝一日少间。德行孤高,重建教义阁,徒众数百,年九十而化,塔于本山之西。
学蕴
号知空,洱海张氏子。甫十岁,即入山投水月和尚祝发,住寂光寺。精修戒律,脇不至席者三十年。建玉霖轩静修,后出山,于楚雄开创九台山,学人数百。临终三日前,集众辞佛,对众云:「三日后,天必雨。雨时可相报,吾好去也!」嘱毕,遂入方丈,趺坐不出。至期午刻,果雨。侍者入报,师命众念佛。随出方丈,将己须掠入口中咬定,绕殿三匝不言。复入方丈,端坐而化。年七十七,塔于本山。
普行
号非相,迷渡孙氏子。年十八,投悉檀寺德周和尚祝发。随创云溪庵,住静二十年。后入水目山,叅无住禅师有醒,遂主席斯山。康熈𢈏午秋,师于七日前鸣钟集众。沐浴拈香毕,随将本身衣钵送入塔中。开视己塔,安龛于内,入龛跏趺不出。四众礼足,哀请不已,乃出,与众懽留二日。至三日昧爽,复入龛,诀众偈曰:「万刦从今,万刼归古。几根朽骨,寄入水目窣堵。」喝一喝,入寂。时年八十有七。
普荷
号担当,晋宁州儒士。俗姓唐,字大来。以明经选,不赴。弃家遍游,归而出俗,叅水目山无住和尚。往来鷄足、点苍间。师善书画,索者盈门。康熈癸丑冬,一日,趺坐说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寂然而化,寿八十一。所著有《翛园》、《橛庵》二集、《拈花颂百韵》行于世。
净极
号达一,山东兖州曹氏子,生于崇祯戊辰年。游南岳,投学明和尚祝发;后叅诺诺禅师有醒。康熈癸卯入滇,初至临安府,修迎恩寺。𢈏戌岁,始住鷄足,重建迦叶殿,焕然一新。戊午冬,一日,集徒众慧法、慧晖等,嘱云:「尔辈随吾学道有年,诚能一切放下,大休大歇,畅快平生,庶不负多年勤苦。」示毕,趺坐而寂。时年五十有一,塔于本山。
读体
号见月,滇楚许氏子。投寂光寺量如法师薙发。后历海内,遍叅知识,无不印可。受具,嗣法于金陵三昧和尚,主席宝华。戒律精严,门下嗣法六十余人,戒子万计。集有《三坛正范》、《指作二持》行世。康熈戊申,示微疾,坐化。
普匀
号平若,寻阳洪氏子。七岁祝发于寂光寺,受具,承嗣于钟灵梵庵和尚。主席斯山三十余年,名重两迤,门徒广众。于康熈辛未冬十二月初二日,在临安大乗寺集众传戒毕,辞众云:「吾今不待,尔等都来。」将衣钵付嘱广因等毕,喝一喝云:「当阳一喝出凡尘,任运逍遥撒手行。吩咐精勤三学者,人天相外觅无生。」吃茶一杯而化。
悟祯
号友山,滇姚高氏子。致仕,出家于大觉徧周。创昙华古佛林,精修梵行数十余年,昼夜不辍。一切名山古刹,无不中兴。凡有倾圮,皆赖修葺。于康熈己巳七月六日坐逝,塔于昙华山。
悟澄
号渊明,楪榆绅士杨春秋之子。幼年辞荣入山,礼无心和尚。出家,为徧周禅师之徒。结茆放光寺左,阅藏五载,究明佛意。临终,端坐而化。
周璧
号印如,楪榆阮氏子。自幼入山,礼徧周和尚落发。智性聪颖,㴱究教乘。明直指姜公游山,甚为相契,有诗赠,因铸洪钟。至永历圣主入滇,颁赐紫衣。
洪敬
号怡渊,楪榆李氏子。自幼礼徧周和尚出家,慕道叅禅。入狮子结茆修静,十越寒暑。临终辞众,尅时沐浴毕,跏趺,寂尔定去。墖于正宗院后。
洪质
号清宇,云南县杨氏子。丱岁入山,礼徧周和尚落发。干蛊丛林,续赐紫衣,时为山中知识。绍继紫衣,后付洪让而传育山。
普见
号一唯,定远人。礼彻庸和尚为徒,徧叅江南。与房公请藏,赍还大觉。同彻师开堂妙峰法席,主持四十余载。临行,鸣钟集众,上堂辞世,抛拄杖立化。
校注
《高志》点校本 p. 254 作「只恐还不是你当初底袋子」。 「戌」为底本「戍」的勘误。查万历无壬戌年。据《四川通志》记载,谭文化是天启壬戌(1622)进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四川通志.卷三十四.页四十五,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81 册 No. GA081n0084 鸡足山寺志(第1卷-第6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