鷄足山志卷之五

寺院(下)

罗汉壁静室(共四十九处)

万佛堂

在罗汉壁撒手处之东悬崖万仞竹树參映累石架木別具胜致万历丙辰僧洪诏建先有寂光寺僧心宗持钵盛八功德水倾于崖下因以成泉至今不竭

安心处

在西来寺之东二里许屋止三楹附崖而搆窄处梯栈为阶老树修竹交映左右崇祯甲僧性超建

撒手处

在杨黼洞左下临悬崖势颇危仄而结搆精好左有小楼坐揽云山別具静远之致天启甲子僧广高建大错和尚为之题额

栖真处

在杨黼洞傍天启年僧还真建今废

半空庵

即幻空静室右碧云寺上乃张直指与幻空老僧问荅处

天然室

在宝印庵之东今废

宝印庵

在停云庵之东今废

停云庵

旧名还真室在宝印庵西僧还真建

还慈室

在半空庵之左今废

普光庵

即还普静室在半空庵之右崇祯年僧还普建

体然庵

在普光庵下崇祯年建

一笑轩

在体然室之下崇祯年建

自觉庵

即觉融静室在碧云寺下水井之上万历年僧觉融建今废

贯彻室

在水井之旁崇祯年建今废

甘露轩

原名会心室在碧云寺左僧元然建今废

休歇处

在四观峰西北四五里许其下出泉峰顶比丘汲饮于此万历年僧来秀建僧广和曾隐于此今废

古佛洞团标

在华首门西古佛洞之下今荒废

望北庵

在插屏山崖上万历年僧幻空栖静于此今废

献果庵

即鲁摆静室在藏头庵西昔鲁摆老僧栖静于此有老猿来为之执㸑今废

桃源庵

在小桃源洞前今废

摩云居

在兜率庵右今废

海印庵

在伏虎庵旁今废

广西室

在软瀑之旁今废

青斋庵

即山东静室在收蛇洞门前今废

洛伽庵

在猴子洞昔大千和尚居静于此今废

磐陀石团标

在放光寺西盘陀石上石附崖而起高数十丈僧归空结茆于上架桥以登俯视千崖万壑最为奇险今团标尚存

悉怛多室

在飞凤岭之左太古庵右万历年僧如琳居静于此

太古庵

在觉灵寺右岭上昔僧老古栖静于此穴土为洞人呼为老古洞

净业居

在放光寺御藏阁之左昔僧渊明阅藏于此今废

叶子蓬

在放光寺左崖下旁有怪石澄泉万历年有江南僧居静于此今废

衡阳庵

即岳山静室在放光寺下三里许岳山石洞之旁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昔南岳僧禅隐于此今废

宝山室

在凌霄庵之下铁脚宝山居静于此今废

静居林

在圣峰寺之左半里许僧真利建

般若崖室

在白云寺之左崖上僧定云结茆于此今废

紫栢崖室

在白云寺右岭崖上圣峰寺僧结茆于此今废

楞伽居

在紫栢崖西僧真利建今荒废

大云庵

旧名法云室在圣峰寺左二百步崇祯年僧法云建今废

法行室

在弥勒院左兜率石傍僧法行建今荒废

宝光庵

即𦦨光室观音庵左隔涧里许僧𦦨光建今废

齐云庵

在楞伽石之下万历年建徽州僧居静于此今废

会云居

在楞伽居之右

体如轩

在补处庵下里许崇祯壬申僧周用建

松云堂

在体如轩左僧周正建

智印室

在体如轩右崇祯间僧周悦建

禅心室

在体如轩之右岭下崇祯年僧洪海建

丹霞庵

即自朝静室在补处庵左岭下僧自朝建

全真室

在燃灯寺后岭上二里许昔有羽人炼丹于此今废

栴檀林静室(共十三处)

烟霞室

在栴檀林玉霖轩右岭下二里眠狮石之左天启元年僧觉明建

玉霖轩

在栴檀林老僧崖下左有悬瀑天启年僧殊胜剏建其徒学蕴叅禅于此

止水室

在积行庵右岭隔涧半里许崇祯年僧读谈建

素雯居

即年碍室在玉霖轩左崇祯年僧无碍建今废

毕婆室

在栴檀林崇祯间僧淡惺建今废

止月庐

在栴檀林崇祯间僧德明建今废

碧桃轩

旧为学弘静室在素雯居之上崇祯年建今废

赤昙庵

即隔凡室在老僧崖上崇祯间建今废

半山舫

原名大乘室在栴檀林望台之西崇祯年僧大乘建今废

梨花庵

即了尘室在半山舫西天启年建今废

野鷄蓬

在老僧崖右崇祯间建今废

无疆室

在老僧崖下崇祯年建今废

松竹居

在栴檀林今废

狮子林静室(共四十二处)

念佛堂

在狮子林前有小楼俯瞰万壑竹树深映境颇幽胜万历四十七年僧圆灿建后有石漏泉康熈丙寅僧教盛真行募鹤丽镇总兵王珍重建

云深处

在念佛堂之右

藏海莲居

在念佛堂之下天启年僧隐空建

观音崖室

在藏海莲居之下万历年僧大力习静于此开辟狮子林为诸静室之始

吼天坪

在狮子林左岭一名大静室天启年一明建崇祯间僧野愚扩大之

六波罗密

在念佛堂左天启年僧玄月结茆于此崇祯间僧圆常就其址建一大艸阁四围搆六小静室故名

圆明室

在六波罗密之左崇祯年建

松月阿

在狮子林吼天坪之下天启三年僧念诚建大错和尚来游为题是名

守白室

在圆明室后崇祯年僧玄谷建

石笋庵

即无心室在圆明室左僧无心建

普炤室

在狮子林六波罗密之右康熈丙寅僧寂法照明重建改颜「东林精舎」

灿辉室

在狮子林松月阿之下今废

鼻峰舎

在狮子林右岭崇祯十三年僧道真建

雪岸居

在鼻峰舎右崇祯十二年僧玄指建

石弹轩

在雪岸居右崇祯十六年僧玄闻建

慧光庵

即慧光静室在雪岸居之上僧玄窍建

无宗庵

在石弹轩右岭上今废

和光室

在云深处之右天启年间僧道偕建

翠宇室

在和光室下天启年僧性淑建

若野室

在垂虹居之右腋

支秋庵

在若野室之下旁有涌泉崇祯元年建乃仙陀栖禅处

氷雪庵

原名约宇室在吼天坪之右崇祯年僧约宇建

太清居

在念佛堂之上

倚天庵

在太清居之上即石广洞之左今废

纯持室

在倚天庵之左前有片云石今废

智行室

在普炤室之上今废

还忠室

在守白室之上前有寿星崖今废

青霞居

在无心室之下

徧空居

在无心室之右

黄玉居

在珠帘水之左

弥陀室

在松月阿之下万历三十七年僧宝峰建

慧剑庵

在无宗室之下今废

太素庵

在石弹轩之下今废

密用室

在太素庵之左今废

晓天庵

在容宇室右箐中石洞边今废

无尘室

在晓天庵之左石壁下今废

虚白居

在若野室之右

容与处

即容宇室在晓天庵之左岭上

垂虹居

即永川室在若野室之左肩上

惠通庵

即惠肰室在虚白居之右

林泉室

在狮子林之麓幻住庵后里许崇祯年僧天香建康熈丙辰河南僧叅惺募翁大元重修

九重崖静室(共一十五处)

一衲轩

在九重崖背倚高岭面俯西山地宇宏厰重阁相向崇祯二年丽江土知府木增同僧道源建𢈏寅年灾仅存后楼

寒山楼

在九重崖白鹿洞下奇石怪树层绕左右地不甚广而野花杂卉颇极崖居之趣崇祯元年僧道乘建

山月扉

在白鹿洞下寒山楼之东崇祯三年僧玄悟建今废

瑞云轩

即应机室在一衲轩下天启元年僧应机建

法义室

在瑞云轩下天启二年僧读宣建

静观庵

旧为文玺室在法义室上河南僧文玺习静于此二十余年足不越户

木庵

在一衲轩左僧道真建今废

知宗室

在山月扉下僧玄理建今废

枕流居

在自得庵之上僧玄象建今荒废

自得庵

即道本室在枕流居下僧道本建今废

太玄庵

旧名大定室在自得庵之左僧大定建今废

韬光室

在山月扉东今废

美庵室

在九重崖白鹿洞下寒山楼之上今废

柔知庵

即月庵室在枕流居傍僧月庵建今废

纯白室

在白鹿洞下寒山楼之下崇祯年间僧玄𢍆建

诸庵院静室(共五十二处)

绿净山房

在天池山下钵龙室前毘沙精舎之右砥石正当其前左为倒影池居士曾沛霖建康熈癸亥净彻重修

毘沙精舎

在白云居右崇祯年羽士曾高明建

钵龙室

在天池山下毘沙精舎之右天启年僧琼明建

觉容室

在片玉山前古雪斋下百步许万历年建今废

不二轩

在满月山下悉檀寺后天启元年僧冲虚建

断际处

在五华庵上僧寂定建

翠栢居

在圆净庵左天启元年僧洪时建

华池室

在圆净庵右崇祯十五年僧三池建

柔绿轩

即无为室在法界庵之左崇祯十年僧无为建

处约室

在法界庵右崇祯四年玄要建

肃月轩

即恒肰室在五华庵左僧恒肰建

不知处

在无我庵右僧周璧建康熈甲寅僧广䛿重修改颜鹿野苑

拈花精舍

在圆净庵右岭万历年僧释禅建今废

贝叶斋

在悉檀寺法云阁之旁

摩诃室

在大乘庵右崇祯年僧渊明建康熈丙辰僧洪希同吴文华重修改颜「拈香室」

中峰室

在圆通寺左僧玄修建

洒陀轩

在卿云庵左僧玄顶建

隐空居

在卿云庵右僧玄同建

离钓室

在潮音阁内

置帚居

在龙华寺内

大云居

在龙华寺左隔涧百步许嘉靖年僧周彻建

法兴室

在西竺寺后

炼魔室

在万寿庵之右昔有河南僧炼魔于此今废

优昙室

在千佛寺左僧学选建

寛宇室

在法华庵右康熈壬子僧洪纪重修题颜兜楼室

古镜室

在水月庵下今废

云鹤坞

在水月庵内天启年僧书佑建

满月轩

在水月庵右崇祯年僧书奇建康熙壬子僧行照同吴文华重修

灵源精舍

在法华庵右隔涧半里许万历己丑僧宝会居静于此后迁建为灵源庵今废

燃灯室

在燃灯寺之下今废

蘷宇室

在云海庵内崇祯三年僧性倪建康熙甲寅僧寂崇募修

持心室

在云海庵右万历二年僧明真建康熙丙寅僧仰黙重修

楞伽室

在华严寺后檀溪崖上崇祯辛巳僧灵相建康熙壬子僧普胥重修

清音室

在大士阁左涧中

玩虎居

在报恩寺左天启年僧昭印建康熙壬申僧抱璞重修

水云居

在传衣寺后崇祯八年僧了愚建

可是楼

在水云居左崇祯十年僧觉悟建

静笑居

即定庵室在水云居前天启年间僧定庵建

幻智楼

在圆通庵后万历年僧释禅居静于此崇祯元年僧空宗寂光重建

懒云窝

净云庵内

无我室

净云庵内

怀玉团标

在雷音寺内羽士怀玉建

寄寄斋

在九莲寺左天启四年僧觉用建康熈辛未蜀僧自证重建

秋雪庵

即彼岸室在传衣寺左箐中今荒废

福缘林

在秋雪庵之左僧云谷建今废

净云室

在罗摩苴箐万历四十二年僧觉心建

梅隐庵

旧为无方室在东瓜邑山天启年僧无方建今废

金华室

在金华庵之下三里许

问天处

即体微室在翔龙寺之前半里许僧体微建

瑞莲精舎

在鸡坪关天启二年僧释禅建谢抚军游此值沼生瑞莲故名

碧云山房

在牟尼山上十里许僧释禅建丽江府知府木增重修今荒废

莲花山房

在大石洞山上十里许僧释禅建今废

景星亭

在四观峰与善雨亭相对今废

八角亭

在昙花庵内今废

观瀑亭

在牟尼庵之后天启六年宾川州守蒋尔第建今废

四无亭

在放光寺门首金刚石上守州蒋尔第建今废

仰高亭

在罗李坊之上直指周懋相建久废康熈三十一年僧慧辉重建

善雨亭

在四观峰今废

旅亭

在狮子林翠雨室内

松阴亭

在尊胜塔院后振衣冈上

鸡山胜概坊

在铜瓦殿左侧旧称为一禅天双松为柱悬额于中路经其下今树老而额废矣

罗李二先生坊

在迦叶殿左峡仰高亭之下宾守李世申建考罗李二先生当是罗近溪李中溪此坊之立巡按周懋相之命也复建仰高亭于坊上周有〈仰高亭记〉载〈艺文〉中述景仰两先生之意甚详后人误以为罗念庵实非也

群峰拱圣坊

在圣峰寺门前大理王治中建今废

覃恩坊

在放光寺三门

万松深处坊

在寂光寺门前响雪桥之上今废

圣旨坊

在悉檀寺三门

蓦直去坊

在悉檀寺门右百步许

鸟鸣蝉噪坊

在体一桥上

地胜龙灵坊

在大士阁左涧

西来第一坊

在大士阁门内直指周懋相立

三脚坊

在息阴轩右路旁今废

竹林清隐坊

在传衣寺门前直指毛公建

撼云筛月坊

在传衣寺门左

蓬莱初地坊

在接待寺门前今废

灵山一会坊

在沙址村上报恩寺之下万历癸卯直指宋兴祖立有修坊田附在寂光大觉二寺康熈己巳僧普宜同合山重修

宾邓交界坊

在檀花箐

上土主庙

在四观峰藏经阁之后祀信景帝土主乃蒙氏所封金马碧鸡之神也

中土主殿

在迦叶殿内祀沙(音「灼」)漠土主相传此神自西域随护迦叶尊者至此又称为迦叶土主云

下土主庙

在灵山一会坊之右其神即迦叶殿土主土人每以血食享之崇祯年陕西僧恶其污秽告经巡道移神于沙址以便血食云

沙址土主庙

在下土主庙之下其神即沙址村土主也

二母古窟土主庙

在九重崖后山

毕钵罗窟山神庙

在华首门左百步许僧正用建

大龙王庙

在悉檀寺左大龙潭上僧释禅建

小龙王庙

在尊胜塔院之北西顾山下僧道真建

圣母龙王庙

在河子孔有上下二处

土地庙

在迦叶殿门前祗陀松下僧广高建

五叶桥

在拈花寺右五里许石蟇江上俗误呼为百接桥考百接桥原在拈花寺前寺未建时山道泥淤土人以方木数十根连接其上以便往来故名「百接」今既成坦途旧桥久废人遂以五叶桥为百接桥其顺非有如此者

洗心桥

在雪阴桥右

雪阴桥

在河子孔下诸溪水合河子孔水俱由此桥下出今误以此为洗心桥其实洗心桥別在此桥之东人罕由焉

华津桥

在九莲寺前半里许僧本达性杲重建

石梁桥

在报恩寺上葫芦涧中

体一桥

在悉檀寺前半里许天启四年僧玄同造

响雪桥

在寂光寺下大觉寺上

青龙桥

在华严寺路左宝华池上

德水桥

在华严寺路右黄沙溪之上

伏龙桥

甃乱石为之在大龙潭之前

和光桥

在白沙嘴下五里许丽江府造

逍遥桥

在法界庵西倚杖溪上旹大错和尚修志片云居担当老人隐居宝莲庵无尽禅师寓断际处恒与仙陀眼藏诸衲子闲游至此倚杖逍遥故名

九溪桥

在九子溪下由首传寺过燃灯寺处

坦歩桥

在大觉寺内软碧池上横板相连长一丈一尺濶八尺方正寛平不为斜陡履道坦坦足称幽人之歩康熈壬申僧广慈改修为石桥

三笑桥

在白云居门内秋月池上还源禅师隐于此者二十年送客不过桥一日大错和尚同眼藏来访还源不觉送过是桥眼藏云「远公乃过虎溪耶」三人大笑而別桥遂以此得名

松鹤桥

在象石村之上三里许天启年邓川庠生包大任建

一心桥

在鸡次坪下三里许僧一心建往来者因号名桥至今相延不复更矣

天生桥

在白沙嘴之下四里许两岸各有一大石负岸而起对横溪上东西相接阙处仅三尺许往来者由焉遂号为天生桥


校注

底本 p. 371372 全页文字阙漏(自「宾邓交接坊」至「二母古窟土主庙」计一坊五庙)兹依张智等编辑《中国佛寺志丛刊115鸡足山志(上)》(扬州广陵书社2006)补入
[A1] 戌【CB】戍【志汇】
[A2] 净【CB】凈【志汇】
[A3] 净【CB】凈【志汇】
[A4] 净【CB】凈【志汇】
[A5] 净【CB】凈【志汇】
[A6] 净【CB】凈【志汇】
[A7] 净【CB】凈【志汇】
[A8] 净【CB】凈【志汇】
[A9] 净【CB】凈【志汇】
[A10] 陕【CB】陜【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鸡足山寺志(卷5)
关闭
鸡足山寺志(卷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