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秘藏诠序 车
(真元至理秘密幽微借教阐宣以明极致秘者秘密之义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藏者藏摄真理海纳百川之义如来秘法亦复如然故般若经云一切众生即如来藏体即一真本性迷即凡夫悟即圣人胜鬘经云在緾名如来藏出緾号大法身涅槃经云名秘密藏者安住于此能建大事神通作用故又云我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然此秘密法门通徧一切大智度论云在有情中名为佛性在无情中名为法性是故十方诸佛包摄万德妙证常身六趣众生迷背一真久沦苦海罔能了心即佛身将期离妄求真触境不知故名秘藏也诠者教也即文字般若用文字之教显秘密之理因言解法得意忘言维摩经云言说文字皆解脱相由是阐斯真极也大矣[栽-木+(万-一)]一真妙道万法玄宗摄持而靡离纤尘包愽而普周法界幽深叵测秘密难知诸佛得之以化净方皇王得之以临宝位演其至道托以言诠序者叙神道之设教垂嘉言而孔彰申义明玄入不思议之妙境也)。
粤闻诠源秘旨。
随机立教以兴言。
(随者随顺机者机冝我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本立誓愿要他同己皆成佛道但机缘有差随冝立教摄论云上乘下乘人法异故乃立二种一有种性二无种性又善戒经云立三乘性解深密经云一声闻种性二缘觉种性三如来种性法华经云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菩萨者说应六波罗蜜法又说三车三草有差別故大般若经云于三乘忙决定者闻此法已速于自乘自无漏地而得解脱胜鬘经云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又云有五种性一声闻性二缘觉性三如来性四人天性五不定性瑜伽论中亦同此说故云随机也言立教者法华经云佛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大悲芬陁利经云未种涅槃因者令种涅槃因又涅槃经云法声光明从毛孔入众生虽无菩提之因而为作菩提因缘此盖普化五种性咸归一佛乘实谓發挥圣道随顿渐之机𠷠迪真宗立半满之教将显无说所以兴言)。
法海渊深。
(佛法广大喻之如海浅智难知所谓渊深四海经云佛法喻如大海深广无有涯际无有盈满又海云比丘告善财童子言入一切法海能以智慧咸入悟故又云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即渊深也)。
性相归空而是说。
(性相之道本唯一真融会归空圣所兴说法华经云如是相如是性又云离相灭相究极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又性者真性相者法相若执心未悟则二义差別若了法非真则一理混融是名性相归空也大中论云若诸法不空即无道无果可证大品般若经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此言空者非谓断空即第一义真空也楞严经云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徧法界言是说者十住论云说者开示解释义性相殊途同归一理令诸学者无所执滞故有归空之说为方便之门也)。
如来妙觉视现慈悲。
(如来者谓倣同先迹号转法轮经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谓正觉第一义谛故名如来瑜伽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又云言无虚妄故名如来言妙觉者妙谓微妙觉谓真觉仁王经云满足无漏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即妙觉位也言视者显视现者出现华严经云如来非以一缘非以一事而得出现又云以本大愿力示现自在法言慈悲者显扬论云慈以无嗔为性悲以不害为性谓我佛如来三祇行满妙觉真源视现慈悲垂化一切即四大愿心已满矣)。
传祖印于人间。
(传谓传授梵网经云千佛授手祖谓祖师即文殊师利菩萨为七佛祖师也佛名经云一切诸佛皆因文殊而發心故印者法印印可诸法相承传授法华经云诸法实相印巳为汝等说言人间者谓佛上辞兜率下降人间本有经云多息义故名人即有情世间乃名人间又大乘方便经云菩萨如其本愿处兜率天宫能得菩提转于法轮非谓不能菩萨思惟阎浮提人不能至此兜率大听受法教兜率天人能下阎浮是故下生人间也)。
观清净于天界。
(观者观察华严经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十地菩萨当生其中佛地论云唯以清净法界而为其体亦以法性而为其土又瑜伽论解深密经对法论皆云超色究极天有妙净土十地菩萨当生其中有十相现大宝华王座上菩萨坐中而成正觉又云其座量等十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十地菩萨坐中大小相称即自受用报身佛也若示生兜率为护明菩萨下生成佛者即化身佛也)。
开诸妄想。
(开者显示义诸者众多义妄谓虚妄非真实也想谓乱想不审谛也楞严经云此是前尘虚妄想相惑汝真性故如来开示令其知觉也)。
破执迷途。
(法华经云破有法王出现于世随众生欲种种说法大法鼓经云为破世间我说于无我言迷途者于正真之道生迷倒故楞严经云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在迷时倐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极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斯乃破执迷途显于正道圣人出兴于世妙在兹乎)。
智易三乘。
(智者佛真智也法华经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易者改易谓初以小乘化导群品后说大乘令归一实法华经说初以羊车化求声闻乘者次以鹿车化求缘觉乘者后以牛车化求大乘者乃云如波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又云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随其机感应以妙智渐令乘此宝乘直至道塲也)。
门通一揆。
(门者大乘门也谓大乘之门唯通一道發大心者方能出故法华经云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婆薮盘豆菩萨论解云唯有一门即佛大乘门也而复狭小者唯菩萨能行不容二乘故谓佛出世但教化菩萨使三乘性者咸归一乘也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是谓门通一揆也)。
悟法必兹于顿渐。
(法华论云悟者不知义谓令不知者生悟解故言顿渐者法华论云一者顿悟谓初从凡夫直發大心求成佛道楞严经云不历僧祇获法身又云弹指超无学二者渐悟谓若从凡夫得二乘果渐次發心向大乘故法华经云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然顿渐之义诸教具明佛一法中本无二相龙女顿成即渐中之顿也善财渐证即顿中之渐也通达此无二者其唯大智者焉)。
起信莫先于意遣。
(發起大信归向真宗一念之中以意消遣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信为水清珠能清于浊水瑜伽论说五根之中信为生长故五力之中信为难屈伏故言意遣者罗什法师云惟志言者可以道合虚怀者可以理通冥心者可与真一遗智者可与圣同是知由信为初克臻佛境也)。
玄机默授化导无知之俗。
(佛之玄机默而授与法华经云久默斯要不务速说又云大通智胜佛默然许之故云默授也化者示化导谓別导言无知者谓不觉知也背真名俗故佛以玄微机要默授化导令知真性趣向大乘)。
体用垂方安隐昬衢之性。
(体者法身本无出没用者报化二身示现受生佛地论云佛有二身一者实身二者生身法华经云我于余国更有异名即随其方所应机示化华严经云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徧一切众生前示现无尽身言安乐者即利他行也法华经云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问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言昬衢者瑜伽论云体即烦恼所知二障迷覆众生之性汨没四生譬如长夜迷于衢路唯识论云未得真觉常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即显无明之性今令安隐开明觉性俾趣佛道故云安隐昬衢之性)。
况乎威灵控御。
(威者威德灵者灵感控谓引控御谓调御佛以威德之妙道控引群品咸证佛身调御三界皆成净土法华经云威神之力巍巍如是维摩经云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即显佛调御丈夫之德)。
像教崇虚。
(智度论说一者正教二者像教三者末法崇者高大之㒵虚者中寂之称谓佛像教流通万代崇高虚寂普化有缘也)。
湛然典宪于十方。
(湛谓澄湛喻教海湛然流出诸教典谓典则宪谓宪章谓如来圣教典则万物宪章群机声振十方永为法宝也华严经云如来说法音十方莫不闻随诸众生类悉令心满足此即佛之圣化甚广大也)。
贤愚俱臻于万彚。
(贤者愚者同有真性臻者至也汇者类也谓无情有情同一法中虽根分利钝而佛性平等至于万类无不皆真楞严经云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又云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显甚真法普周法界也)。
微言广被。
(圣智所演皆曰微言流化十方故云广被华严经云如来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一切众生闻其声不可得此即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实由微言广被之力也)。
救浊世于三千。
(正觉大慈普救一切法华经云诸佛救世者言浊世者即五浊𢙣世法华经云诸佛出于五浊𢙣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楞严经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彼尘土沙灰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尓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清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㒵汨然名之为浊无量寿经云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𢙣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十地论云有无明杂智名为浊世言三千者即三千大千世界释迦世尊所化娑婆之境也言三千者即小千中千大千也天亲菩萨颂云苏弥卢日月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名一中千界中千倍大千俱同一成坏故云三千也)。
遗教自然。
(世尊妙法流益将来故名遗教传通永劫普作善利故名自然遗教经云其未度者亦皆已作得度因缘法华经云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又云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
想端严于四八。
(想者专注在心佛地经云四八端严殊胜相企耶三大劫修来面如满月目如莲天上人间咸恭信即叹佛胜德也大般若经说佛有三十二相一者足下平满相二者千辐轮相三者十指纤长相四者足跟满好相乃至三十二顶有内髻相六庄严论亦同此说观佛一胜经云佛腋下相中悬生五珠如摩尼珠上柱佛腋又云佛咽喉如琉璃筒十住论云佛臂过膝如金开敷又云佛发色如昙蜂中有德字安字喜字僧伽罗刹经云如来齿上有千轮相中阿含经云佛身七处平满谓两手两肩两足及颈也地持经云佛表里八处平满大集经云佛不以𢙣事加众生故感发色金精相智度论云佛之舌相色如珊瑚又相好经云尽人中福不及一天乃至云尽世间福不及如来一相是知圣人福德严备为天人师至极至尊想赞不及也)。
敷扬正法宗阐甚深。
(敷者开敷圣旨扬者奉扬真教正法者即佛所说无上正真之法也华严经云若见于正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言宗者宗要阐者阐宣甚深者即佛之妙法甚深广大也法华经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所有言说意趣难知今以敷扬正法简邪智所解也宗阐甚深简浅智所知也)。
非大智者无以穷其源。
(其源妙理至极幽深非大智之人无以穷甚源也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百缘经云三界扰扰四生昬昬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又法华经云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即大智者方知也华严经说此经唯付有大心者不入一切余众生手故非小智者之所穷也)。
非达识者莫能知其要。
(达谓通达识谓博识即通达真理博识妙义知其纲要可以荷檐任持也法华经云诸佛坐道塲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经者不久亦当得以诸大菩萨达佛深旨明悟要道若非斯人莫能知也)。
包括殊异。
(包者包含普摄一切括者括掠緫持诸法殊异者殊胜灵异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曰包括殊异也)。
奥义遐宣。
(奥者深奥非测量故义谓妙义唯佛所证言遐宣者则远布世间广行利乐华严经云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湏弥聚笔书写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是奥义也法华经云我灭度后后五百嵗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内无令断绝故云遐宣也)。
有相之情皆空。
(有情执相难证空法若能了相即皆空故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起信论云诸佛如来离于见相无所不见心真实故智度论云小乘四谛中苦集灭道三谛是有相灭谛是无相大乘中四谛皆是无相大中论云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有佛说如是法欲以示空义大般若经云诸法皆同一相所谓无相失如是则滞相之情亦真空矣)。
无生之灭皆寂。
(无量义经云常说诸法不生不灭无彼无此一相无相谓若有无生即有无灭既生灭尚在未为究极今无生无灭即是真寂楞严经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故云皆寂也)。
幽深道远求之者不可得其中。
(非三乘所测夕幽深唯三刧能至名道远法华经云佛道悬旷经无量刧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言求之者谓求佛道者以有心求即佛非有也以无心求即佛非无也故不得其中维摩经云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又楞严经云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即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是一得其中也)。
报应必通究之者弗可晓其理。
(报即报身应即应身二佛虽殊而体无异金刚论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推功归本唯一法身乃名通也究者穷究谓报应之道不可明达其理以佛真身同太虚空非由心虑而能察量金光明经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则余莫能知也)。
贯穿德义。
(贯穿者摄持义德义者妙法之称也摄论云彼三及二云何名藏荅云由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如线贯花如经持纬佛地论云能贯能摄故名为经诠其德义垂范将来)。
法相㸦陈。
(法者法性相者事相以执相者谓性有名种滞性者谓相有殊途今此㸦陈即一真矣澄观法师云一心法界含真如生灭二门㸦相交彻不坏性相故云法相㸦陈也)。
窥解脱于毫厘。
(窥者观也言解脱者即涅槃经所明三德谓摩诃般若解脱法身唯识论云安乐解脱身大牟𡰱名法又涅槃经云贪嗔痴心永断灭故名心善解脱知一切法无障碍故名慧善解脱言毫厘者中观论云世间之实际即是涅槃际无毫厘差故)。
较优劣于性识。
(较者商较也一法平等无有优劣由其识性证有浅深楞严经云于时如来告文殊师利法一子言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太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別言性识者性谓五性识谓八识随其利钝乐其权实故于一法而不同途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別)。
盖为㕘演经论设彼纪纲。
(㕘演者究畅之义佛地论说佛所说名经菩萨所造名论也言设彼纪纲者设化有情以法为纲纪调伏大众以人为纲纪楞严经云我是如来众中纲纪)。
形言于竹帛之闲。
(此方以竹帛书功西土以贝叶传教形显其言以为典也灌顶经云能信是经受持读诵书著竹帛又楞严经云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传彼微言以为教体也)。
致理于凡圣之内。
(致由至也理则真理背觉合尘曰凡大般若经名士夫瑜伽论释云能作一切士夫用故即俗恒真曰圣摄论云一切圣人以此为因即真理平等凡圣同源也华严经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以了众生皆无性故)。
慧日照临于碧落。
(大慧如日普照法天世界朗然咸悟真性法华经云慧日大圣尊又云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华严经云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又云如来现在世处处悉周徧如日出世闲为我说其道是知皎日升天万物皆现慧日丽漠一性必明者也)。
柰苑腾芳于善根。
(柰苑者即波罗柰国中苑也法华经云昔于波罗柰转四谛法轮又祇域经云王园有柰树甘而且美形状殊异唯王园有余处无之王因与梵志食被窃其子种之以乳溉灌后生大树树生一女端正异常时诸国王𥪰欲娶之唯萍沙王得之乃生祇域佛曾于彼说法故名柰苑言腾芳者荣盛之㒵言善根者谓修种善法有资茂故瑜伽论云五根者谓信进念定慧由斯五法滋荣生长妙花成无漏果净名经云緫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花解脱智慧果又华严经云住佛正见地长佛功德树雨佛妙法花示我菩提道即善根腾芳永光法苑)。
列智炬之光。
(法华经云如暗得炬又云如夜暗中然大火炬喻佛智垂照如炬發光破其无明令行正道)。
愿發有情之相。
(愿者大愿發谓开發言有情之相者谓一切有情皆具实相由无明之所蔽放智光而显發故实相般若经云一切有情皆有佛性普贤菩萨自体徧故令悟其真相必成佛也)。
破重昬之境。
(众生迷倒从冥入冥譬若重昬了无明觉佛光垂照昬境洞然法华经云佛告诸比丘大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暝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是故破重昬之境也)。
弥庆无碍之因。
(由佛智光灭诸暗相弥彰诸法自在无碍是则诸佛证无碍之果令众生修无碍之因华严经云神足无碍由如佛天眼无碍最清净耳根无碍善听法此无碍者所行道道者因义谓行此因故得佛果也)。
觉熖之灯长眀。
(法灯之上發觉焰光烂然长明永照于世智度论云然灯佛者谓此佛从初现生乃至成佛举身常光明如然灯故身智光普周称大又然灯功德经云然灯供养能灭罪生福令發愿言当以大海为油湏弥为炷然大明憕徧佛刹海供养无休华严经云又放光明名养灯此光能觉一切众令知众生性寂然一切诸法无所有是知世灯破暗佛灯导迷照耀昬衢明终不尽也)。
幽暗之室恒显。
(无眀三界喻如暗室觉灯普照所以光显楞严经云意如幽室见谓昏明也言恒显者心开意解证法光眀金刚经云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又云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即常显也)。
阊阖银𨷂教谕金文。
(阊阖天门也银𨷂则银轮王所居之宫室也法炬经云轮王宝殿千梁万拱众宝所成严丽可观世所希有由福所感也感通传云文殊师利菩萨居黄金世界普贤菩萨居白银世界言教谕金文者教即三乘十二分教也谕者示谕显佛金口所宣之文名为金文也)。
栖息烟萝深岩秘密。
(证法自在所以栖息乐其寂静乃处烟萝法华经云入于深山思惟佛道又见离欲乐处空闲斯则华野任缘并为妙境也言深岩秘密者楞严经云如今世闻旷野深山圣道塲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麤人所不能见故名秘密也)。
扶持依仗于佛慧。
(夫佛佛授手圣圣传心十方如来㸦相赞美一切菩萨各起钓崇法华经云得佛无上慧乃感圣君而为外护大集经云国王护佛法增长三种精气一者地精气谓五谷丰熟二者众生精气谓形㒵端正无诸疾疫三者善法精气谓施戒信等常兴隆故)。
尘劫永曜于莲宫。
(圣人之作如日之眀虽尘刼之为多镇莲宫而斯久法华经云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复尽枺为尘一尘为一刧是名尘刼也言莲宫者华严经说莲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出现其中名莲宫也此乃如来真教耀于莲宫永于尘刼也)。
历世常鉴于高眀。
(历代宝之常为鉴照法华经云世世不绝言高明者天之象也摩诃衍经云戒如真实鉴能照尽无遣斯则言佛教高显明大也)。
攸久混同于天地。
(夫至圣之道其化大焉无上之诠其文广矣恭惟我佛之教共玄风而永久等天地而常在混虚空而寂然荡荡巍巍无得而名者也普贤行愿经云虚空界尽我愿乃尽以虚空无尽故我愿亦无尽也)。
御制秘藏诠卷第一(総一千首共二十卷并注)
- 佛赋二首附
- 謌行一首附
(光含法界性徧大千刹刹尘尘纤毫尽照根根境境动念全真瑜伽论云智光身光如次常照)。
(如来即十号中倣同先迹号智度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因中持三聚净戒果位具圆万德庄严其身)。
(华严经云佛于僧祇刧中历修万行果中获一百四十种不共功德无漏净业受用无穷)。
(华严论云佛理广大摄益多方受之心地法门持之智印三昧穷真尽妄何法不该者矣)。
(相即有为法灭者无为理悟之则刹郍昧之则千刧法华经云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
(仁王经云真实理中无世俗谛圆成体上有胜义谛矧离四句而绝百非越三端而过七辩)。
(楞严经云我非𠡠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別性即真汝心故一念心不可生灭)。
(冥心息虑法本不生匿迹韬声法亦不灭入如来之真性控无上之机权净名经云非凢夫行是菩萨行)。
(心若明了万法不生周徧大千廓然无圣了无边境穷刧难名唯佛真心湛然常寂华严论云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寥廓之内不碍心缘况逈略影中可以从微入有百法论云所谓法处所摄色也)。
(三世不空诸佛常住强名过见巧立去来法华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圆成实理性相混融湛寂凝然一道清净明王经云远离众苦归圆寂)。
(疑带于怀封执于理喻之以法始显真如法华经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悉达多太子为求半偈以舍全身历事诸佛方圆大果法华经云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
(六通圆满谓之世尊世出世间咸尊重故净名经云为菩萨说六波罗蜜以应其根矣)。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谓之四众净名经云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绕佛三帀却住一面)。
(上乘妙理无以攀跻䪺悟涅槃自超净域圣圣継迹法法传灯入劫泛流岂能识用登地之圣㸦陟阶梯法华经云亲近智者一心除乱)。
(经即大乘至教缘为诠表因缘彰入道之初基显证圣之由渐净名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慧心明朗则羇绊无因固执难回稽留自滞法华经云我令脱苦缚)。
(福即感于人天业即通其善𢙣似风逐响如影随形古徃今来造因受果)。
(外發三业内运片心若萌芽出于地中如根蔕固于枝叶瑜伽论云外發身语业表内心所思譬如潜泉鱼皷波而自表)。
(精谓精纯严谓严净况佛诸根相好一一无边无限善根所因生故可以为群生依仰)。
(菩萨谓大心众生以悲智为因权巧为缘有异色心二法所借不同法华经云宿植德本)。
(贤者招下士之所嗤智者掇愚人之所嫉盖曲直无以相入玉石不可俱焚维摩经云顺是菩提)。
(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瓌空谓之刧非眀智以莫量匪慧心而安测法华经云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刧)。
(业即思之別号痴则烦恼异呼纵之则背觉合尘驭之则超凢入圣净名经云善𢙣之业亦不坏)。
(信即五根之一法解即心所之別名妙乃细入于无中能即高出于品汇)。
(迟日才升迨冰斯泮仰啔蛰之大用彰震滞之全功亦犹智类踆乌愚同澌沼慧光才出幽执自明)。
(其性本明仍湏取喻恐心未悟更假言诠则事无不彰理无不晓圆觉经云云驶月运舟行岸移)。
(上圣宗空法空证圣唯心悟道道悟非心维摩经云天人得道此为证)。
(四智菩提二空真理达之者无限悟之者有缘净名经云达诸法相无𦊱碍)。
(诸大圣人虚怀接物功无不利法无不周庶使含生咸登觉道法华经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达道之人岂求世福如梦如幻非有非空如箭射空势尽还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性含妙有染习皆忘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俗谛上了义无差仁王经云慧善解脱)。
(蕴处日身䡄持名法出缠为是在染成非瑜伽论云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号大法身)。
(清净之因本自殊胜览之无际应用多方法华经云殊特妙好如天树王)。
(愿乐欲闻如来正法不怠精进俾豋菩提法华经云又见菩萨勇猛精进)。
(真假二途非虚与妄摄归一性廓彻真空金刚颂云二边纯莫立中道不湏安)。
(得道无机见谛息虑辩之者少別之者谁法华经云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
(情迷妄执眼病虚观圆成实处以明真徧计无中而说有金刚颂云猿猴探水月莨菪拾苞针)。
(喧嚻尘境寂默悲声妄想潜袪真心自隐法华经云其心安如海)。
(隙影难流浮生自逸无情追逐宴坐忘机五欲不生四时宁变放光般若经云法无动转无去来故)。
(沉一念心通三种性隐于毫木善乃得中是成佛之因为利生之要普门品云心念不空过)。
(贪隐爱源缘为因本舍之不碍去之何疑维摩经云贪著禅味是菩萨缚)。
(障尽习除表佛身之清净因圆果满彰圣德之周隆皆睹神通咸蒙利益法华经云若读诵通利)。
(其有内心或关外景全凭方亍了达是非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由心造)。
(一真不昧三界清凉为世众生去诸执恼获大利益永涤尘劳法华经云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鄙弃尘缘趣求善法积功累德炼行修心遂证菩提乃成道果表佛纤瑕必去片善无遗法华经云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利根菩萨见谛理于片时直往圣人悟真空于一念不劳经劫何在长年法华经云于𠛴郍顷發菩提心)。
(心若不宁贪著外境情无所系一向内缘青黄靡窥长短奚[(厂@((既-旡)-日+口))*页]圆觉经云譬如病目见空中花)。
(自谙正道谁肯逐迷不假指南幸可守辙百法䟽云不迷心王不迷心所)。
(万法之门非戒与律凢圣之路唯悟与迷还用秉持以成妙道法华经云又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
(未历真途色尘浩浩能窥觉海欲浪沉沉法华经云求名利无猒)。
(真性凝然至理湛寂岂同因果随运迁流金刚颂云果因知是幻逍遥自在人)。
(清净之理妙法显然不可思议难以测度金刚经云果报亦不可思议)。
(性虽未定法且随缘真性既前妄缘俱泯金刚经云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四智菩提得名般若二无上果故曰真宗事理不迷旨喻深当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异于报化称曰法身智证理时都无所得唯识论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
(瞢于善𢙣故曰愚人晓彼果因目之智者根有利钝见有高低法华经云大根大茎小枝小叶)。
(佛靣圆明一如满月佛身坚固颇类黄金相好威光容仪炟赫华严经云面如满月目如莲)。
(世尊于三祇劫内持无嗔行果中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智度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
(未断贪嗔难除人我若无妄执便证圆成净名经云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相唯眼见理亦智观矧真如无形实际非体唯识论云唯诸圣者自内所证)。
(旨妙言玄湏凭解释文雄义博难可了知𠜂补时新至理依旧净名经云无杂文字说解脱乎)。
(能诠之文曰经所诠之义曰理二边不著一性自彰维摩经云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造论解经制䟽释义同成正理共赞微言虽形穿凿之功不变凝然之性)。
(资粮加行功业将圆无间金刚种习方尽既除取相又破求名唯识论云离二取相故尒时住唯识)。
(虽仰三身不求诸法真心顿悟妙法圆通法华经云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
(佛性众生本无真偽道风不碍尘境多迷大般若经云理事无碍也)。
(攸久验真到头归实至人无偽大士本淳金刚经云是真语者实语者)。
(睹相生善视色兴疑幻化不真虚妄分別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经乃佛语教谓法宗若不开悟真心曷以通达妙理法华经云不得诸法不知不见)。
(疑通分別真见即除缘谓因缘和合方泯智度论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
(智文机妙巧拙全真不露锋铓自透法界净名经云辩才无滞)。
(佛开方便济物度生巳涤妄缘必跻真觉法华经云如来种种说法皆为一佛乘故)。
(佛之功行历天不周虽法有去来而真相常住净名经云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功圆法界福利群生有碍皆通无幽不烛法华经云深达罪福相徧照于十方)。
(凝神息虑始彰寂静之心猒苦断集密叶真空之性净名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背偽曰真舍邪称正自合中道不滞二边法华经云拔祁说涅槃)。
(仁王经云菩萨摩诃萨论法住无分別无彼此相无自他相常行化利无化利相)。
(真空即法身与一切法为依楞严经云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非于根出不于空生彼非因缘非自然性)。
(仁王经云从初习忍至金刚定十三观门修行智慧深厚皆为法师依持建立)。
(胜鬘经云出缠号大法身以显法身离诸障染是名清净又云无言无说无本无机俱为寂灭矣)。
(真谛论云无相之真妙绝常境听者无以容其听智者无以运其智即无去来无所得矣)。
(修十善果报定感铁轮王位不參差矣仁王经云上品十善铁轮王)。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既非幻识所缘岂以妄智能知维摩经云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住者依止见谓诸见法华经云入邪见稠林依此诸见具六十二为因定受轮回苦果)。
(诸有情类轮回出没不悟真觉了无达期海变桑田灵源不竭瑜伽论云悟则一刹郍不悟恒沙劫)。
(瑜伽论云劫初人寿八万四千岁从百年减一年减至人寿十岁从百年增一年复至八万四千岁一减一增为一中刧矣)。
(作善善报作恶恶报攀因逐果了无尽期诸经云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佛具万德悉被群生四愿深广为三乘人应机说法各得解悟仁王经云于亿恒土化群生)。
(兴慈运悲救生拔苦持清净节操开忍辱道塲法华经云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唯佛真心混融法界三际征求了无所得无相无为疑然虚寂真谛论云真体常存非圣所造)。
(真谛论云言虽通理理本无著理与言绝亦不能讨矣)。
(慈悲喜舍普施含生说法利人心能广大仁王经云于第一义常不动)。
(妄心不定必有差殊若真法一如万缘都泯楞严经云觉知分別心性空无在者)。
(法界清净性种凝然一体无差三天示现仁王经云习种铜轮一天下银轮三天性种性)。
(唯识论云悲谓有情起悲智谓后得起智由是悲故拔群生类出离诸苦由是智故接群生类证涅槃乐)。
(性非质碍与道无为识识转差法法自会法华经云我等今者不复自随心行憍慢嗔恚诸恶之心等)。
(瑜伽论云业为因轮是果循环诸有往复如轮业招报定名常自转)。
(玄赞云六趣往来游履名道不遇诸佛不闻正法为生死所因寔甚栖遟矣)。
(文殊發愿经云清净诸性海严持佛刹海度脱众生海穷尽无边理智海经宣众海刹广无边)。
(法住经云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俗谛有迁即堪伤也)。
(报恩经云调达以五百醉象令突世尊佛以五指化五百师子伏其醉象调达泣礼如来佛为说法是佛之慈忍力也)。
(本行经云佛示化生四方各行七步表离四相一手指地表救三涂一手指天表出过三界利乐人天)。
(利益群生包含法界不求不证定出轮回法华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
(法日丽天永祛昏暗智光照物痴垢自除佛道玄微凡愚莫测法华经云智慧光明如日之照)。
(慧炬舒辉法光普照利乐悲苦徧极无边法华经云光明照十方名为无边方)。
(诸烦恼障四智能断习气自绝退达法性唯识论云由断续生烦恼证真解脱)。
(如来现相指引迷情法华经云引导众生智究穷源通达无量无边之义)。
(还迁六趣沉溺四生不省善恶两途逐境攀缘颠倒法华经云迷惑不受教)。
(悟则刹郍迷则经刧若能观察了证本源廓然无碍起信论云如人觉了䪺悟东西心实不动即入法门矣)。
(真如实际本无染净因缘至理绝言显是疑然法性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起信论云三界虚偽唯心所造若离心故无六尘境一切诸有遇缘即生皆以意求俱从识起矣)。
(仁王经䟽序云推之于无境智都寂迁之于有异念更增弃妄归真共臻实理)。
(仁王经云若菩萨不著文字不离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是名为修又云菩提之法非修非证)。
(达性晓了法也起信论云是心本来自性清净达悟一法悉乃周圆)。
(起信论云识有麤细凡夫识麤中麤菩萨麤中细若细中细诸佛境界真性智性徧满恒沙)。
(华严经云有经一卷量满大千世界在一微尘内有智慧人能破此微尘取经利益一切众生)。
(瑜伽论云大圆鉴智朗曜群迷世俗冥瞢悉令开悟又法华经云光明照世间能灭众生暗)。
(涅槃经云如来说诸譬喻为执边故教令有情识其无边十二时中亲常乐果矣)。
(佛之恩德利诸众生常运慈悲令知妙善维摩经云菩萨利他不求自利)。
(璎珞经云徃昔诸佛依四十二位贤圣阶降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位依此修行勿忧不登圣道矣)。
(兴慈施惠为三善根起信论云有求财者随力施与见危逼者方便救护有求法者随其所解而为讲法)。
(起信论云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熏习妄故造种种业受一切若名为非正)。
(净名经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畀湿淤泥能生华故莲开淤水染汙本无华[土*(厂@干)]鲜妍馨香自有)。
(有情动用俱是相心若得相除䪺显实相相而非相是显真空无量义经云非相不相皆名实相)。
(佛具十力瑜伽论云菩萨修行有五种性能生势力承慈化利威等无边)。
(瑜伽论云现在有无量诸欲恼逼迫未来众苦亦然三界共说此一百二十八烦恼长时随逐难舍离故)。
(起信论云信成就發心者信业果报能起十善猒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信心成就乃至入正定不为邪所牵引)。
(一法理者即是真如瑜伽论云不达一法界即未离生灭心若离生灭心则通诸法界)。
(摄论云凡夫二乘不能知法理菩萨分得法理唯佛与佛法法平等理理周旋矣)。
(一念净心诸缘䪺息刹郍得法无所依求维摩经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摄论亦云刹郍成正觉)。
(智炬明然色空自显心境洞会觉寂通明妙用应时聦达无碍法华经云聦慧明达成就自然智)。
(教法玄微至圣宣说随机化物妙觉慈悲法华经云圣主法之王深远甚微妙)。
(法性之体如海湛然浩浩混融中含慧本凝虚至极即达无边佛地经云无量识相尽无边际)。
(仁王经云若菩萨住不可说佛刹说不可说法门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知三界原)。
(起信论云菩萨有三种悲愿一直心二深心三大悲心见诸有情贪受生老遂發大愿普垂救拔)。
(本行经云佛昔王宫为太子潜兴利济遂开四门次第游观见老病死及沙门相倍怀忻猒从此踰城栖止雪山节修诸行)。
(本行经云佛于菩提树下现登正觉大道圆成四十五年随根演法若天若人皆获妙乐)。
(百法论云无为法有六种一虚空无为等是愿齐志义我自在名金刚经颂云齐名八自在独我㝡灵长)。
(纵横者通达称一音演法普徧大千法华经云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四智光明廓清沙界昏昧障暗皎日能除药师经云安住十方如日照世)。
(慧光初發朗耀虚空照极昬衢廓然灵境金刚经颂云慧眼直缘空又华严经云悉得见人天通达无障碍)。
(功满僧祇法殊果报成等正觉无为无漏善常解脱澄净晏然唯识颂云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妙法流布如谷荅响穷佛真智似眼闻声净名经云所闻声与响等)。
(不求真见谁了无生若达本原䪺明实际法华经云唯独自眀了余人所不见)。
(我佛兴世名振十方唯法现前诸佛印可法华经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
(山喻我慢拥障前境有智慧人去我慢山通达圣道华严经云摧重障山见佛无碍)。
(性喻慈云慧同法雨寂静湛绝普利含生法华经云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
(佛日融融幽明普照性月皎白亏盈自如法华经䟽云譬如日出先照高原又瑜伽论云菩萨慈悲作日月)。
(法行印土教演阎浮谕诸有情各获利乐事该众典指显何极法华经云此经阎浮提人病之良药)。
(众生暗昧不达真途能证涅槃无过了义瑜伽论云迷覆其心曾无惺觉)。
(佛智通明幽深莫测上圣自能眀了二乘绝思难量法华经云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虚妄攀缘众生境界不晓烦恼难了真空法华经云众生常苦𢙉盲暝无导师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
(演教利生各随机益僧尼奉法戒律是兴依之而行趣期证达梵网经云依大乘戒修证菩提)。
(舍身投佛永离俗缘發无上心永佛真境瑜伽论云舍身向佛得离俗缘)。
(非求妙理莫见本源起大觉心证真空境宝积经云不求佛理何见一如)。
(一真法理本自湛然二空现前惑障本寂百法䟽云䪺断二障染法䪺证一真之理)。
(定者禅定求证涅槃观者观察以明佛事慧能拣择断恶修善诸妄既尽超证菩提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
(依定起慧道理何偏执正执邪妄心所著证真道理自见分明般若经云定慧同观实无偏处)。
(灵鹫山中真说法所佛具大智证诸实际会三归一了悟真源法华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清净智性本绝纤尘盖妄想之缠迷了真空而出离百法论云有真性者定得成佛)。
(佛流真教广利人天法演大乘令达妙道邪妄心息法证无生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
(法天高覆慧日流光菩提则开發善芽众生乃常蒙利乐法华经云演大法义)。
(一切众生皆有佛慧能见自性洞达真源利益自他尽未来际华严经云众生见者烦恼灭)。
(智证真性理绝言宣众生悟心实无可度无名论云四辩不能谭其体)。
(摄心向善邪妄不生迷昧真源烦恼交㸦证二空观發悟解心大般若经云诸邪烦恼不觉自生)。
(诸佛定观邪妄心寂真源默悟宴坐凝然维摩经云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
(真智若了万法皆空达理甚深见本源性摄归大道物我全真肈论云虽今现有而性常自空)。
(诸佛设教诫诱群迷令悟我人当体不实二空既证一真斯明唯识论云我法本空实无自体)。
(佛法深妙不必意求若悟真源自然超证徒寻妙理深入法门法华经云谁人为我说大乘法)。
(五蕴幻化佛说是空从因缘生无真实义般若经云时照见五蕴皆空)。
(万法无边理本皆归一寂四仪利物教道施设千差百法论云无量法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所为真如)。
(有漏慧解障碍菩提无漏之心断惑入证瑜伽论云迷妄之见恒碍心圆)。
(经者三乘圣人修行径路是大法王演化之教令彼众生达涅槃所宝积经云法王演化四类众生)。
(至道无言假诠悟旨分明句偈传演敷扬普益有情令生信受金刚经云四句偈等为人演说)。
(释迦因地邂逅然灯得授记言分明了达金刚经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蒙佛授记信受不虚果决之言今乃成就大般若经云过去刧中曾得授记)。
(十地菩萨地地门中各证一分无生之理佛位圆满证得现前唯识论云满分清净者满证指佛分证指菩萨)。
(修持净行想心缘而不见真空大智证时不是郍边之境亲缘亲证理智冥通唯识论云亲所缘缘理智俱实)。
(执相修真徒施功行忘言悟旨修然住真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默然静坐似佛安禅法界真如便是乐果涅槃经云寂然静坐化众生心)。
(人天果异善恶不同各逐因缘随心受报若乃心境两寂妙法常如宝积经云受报因缘唯心所造)。
(圣人至言不可妄舍依诠悟旨妙用忻然唯识论云圣言为定不可改移)。
(圣心清净湛若虚空知佛理之甚深居尘境而不动楞严经云净心澄湛无所动摇)。
(有真智性达理甚深悟解真常趣求佛果瑜伽论云起般若智趣真实门)。
(众生烦恼广极无边其或大智發生虚妄何有百法论云永尽缠缚故)。
(业力增上牵不自由种习所薰宁知修善忙忙三界伇伇四生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由如火宅)。
(佛有度生之愿专求见性之人了悟真常唯心境现唯识论云具此性者是㝡上乘)。
(一切众生第八识中有此大乘菩提种性缠绵烦恼渐渐轻微不觉超凡自然入圣对法论云有大乘性尽得成佛)。
(诸佛居果位随众生心应现身形方便引接随机利物说法令修大般若经云我住于果随众生心现身说法)。
(要受人天之果湏行六度之因愿行齐修大果必证金刚经云七宝持用布施)。
(虽有菩提种子湏假灌溉方生闻法薰修道芽增长唯识论云频频灌溉方生有芽)。
(闻法滋润弥益胜心四智周圆三祇果立大般若经云修广大心得佛圆满)。
御制秘藏诠卷第一
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𠡠彫造
校注
【经文资讯】《高丽藏》第 35 册 No. 1259 御制秘藏诠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高丽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提供,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宣明真理化导含灵为發语之嘉猷乃入文之妙势也诠者能诠之教谓半满妙典权实真乘咸借玄言以诠其要以至真无说绝思议故法华经云非口所宣非心所测智度论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大般若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此盖诸佛所证甚深妙法第一义空至极之道也我佛乃假言以显实唘教以调生遂立十二分教名为诠也佛地论云以声名句文四法为体维摩经云如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言源者本源即无上正真之处楞严经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华严经云到一切佛法海实相源底言秘者秘密旨为旨趣即一真法界也摄论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诠斯秘旨是曰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