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五 百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诸有相续如来方便取于涅盘有施设因故此若无者彼不如是譬如兔角。
论者言若胜义谛中如来有者彼即无生云何无生。
故下颂言。
释曰此说即是堕无常故又能取所取同一体故。
如次颂言。
释曰此堕常性今此证成比量无体无异蕴故譬如山有草木离蕴如来无体亦然既不离故亦不即蕴如衣盛水同体即有多种过失。
如次颂言。
释曰如有财者应名有财此中遮遣能取所取无异性故如是五种审思察时皆无所有。
如次颂言。
释曰此毕竟说者胜义谛中悉无所有若如来自体有其所取即一性异性无异知觉此有过失然彼自体所取一性异性悉不可说即无过失若言如来于诸蕴中有其能取所取施设此中应知皆无自体譬如瓶等此说即是能成所成无譬喻故是中遮遣一性异性非同时有。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亦有如来有人等相故。
论者言此中不见有人等相。
故颂遣言。
释曰若人等相因所取有然此亦无彼人等相自体可有。
复次颂言。
释曰若法因佗可施设者此亦遮遣彼无体故若自无体即无有性云何如来而可得邪次复云何。
故下颂言。
释曰亦无自性异佗性故此复云何有所施设。
复有人言应知如来有其能取以蕴施设故若离于蕴別无一性异性可说非即蕴自体非离蕴自体亦非无自体此义如是。
论者言此说云何胜义谛中何义可得成立取蕴。
故颂遣言。
释曰无自体故云何当有自体可得今此如是若或著于能取所取如是即应有其能取以有取故即非如来谓以如来所取无体若或先有如来可取又即如来无异自体如是决定若如来自体若如来所取俱非道理云何异彼诸蕴有能取邪若离如来有所取者如来不成以如来道有相违故如来自体若无能取何有取邪设或有者是中亦无能取所取先后可得谓以生死无先际故是故此说无其过失如是应知能取所取二取和合何所以邪若无能取岂有所取此不有者即无所取云何如来于其能取及彼所取有所成邪谓此所取次第无体故即彼能取诸所作用亦悉不有故非能取所取和合若次第无体者云何人等诸相同时可有若人等所取同时有者各各亦应作如是言我是如来以有如来故。
复有人言若实如来无所取者即所取次第不同时有若不有者此成过失。
论者言云何不有谓无执受而所成故非无执受而有所取若有所成执受应有以有所成故或容有所成又先无自体以无执受故此说义成若先有所起此中亦无前已遮遣以无所取而可成故亦非无彼所取返有如来故无能取亦无所取若言所取可得彼人等相同时有者即补特伽罗所取分位云何决定有其所作以无能依所依体故若多种物体同所依者此中应知有多过失于无违顺义边著无常性故又若于彼涅盘之法有所取者此中无义而可施设谓于涅盘著所取故是故无彼补特伽罗所取道理。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无如来者云何有其所取施设此非无得亦非不有是故所取亦有施设非如石女不有子故如经中说佛之名者非父母作乃至亦非圣贤所作何以故谓于解脱义边立名为佛或名世尊。
论者颂言。
释曰如来于所取法中无一异性乃至五种推求悉无所取此若无者胜义谛中即无所有何有所取可施设邪是故胜义谛中无彼所取施设道理。
复有人言应知因彼色等五蕴此中有其所取可得如是有故亦非能取所取不相因待是故此中乃有能取。
论者颂言。
释曰汝意欲成能取所取者即彼所取因佗法成以无自体故若法自体本不有者何故因有而有成邪若尒此即能取有施设性又法自体无所有故胜义谛中法因何有所谓诸法因自体故而有佗体自体若无云何当有佗体可得此中如是有所得者。
故颂遣言。
释曰于一切种审伺察时自体佗体悉无所有今此观察如是空故诸所施设亦复皆空譬如幻人长短相等胜义谛中法自性空亦复如是。
复次颂言。
释曰诽谤相违別异句义悉不有故若一切处决定说者或说为有或说为空一切当知皆世俗谛胜义谛中即无性故。
如尊者提婆所说颂言。
复次本颂言。
释曰如是如来自体空故若有说言如来是常如来是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或言是有边或言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此中一切皆悉遮遣有如来故此不有者如兔角等。
复次颂言。
释曰所依无体故能依分別亦复不有是故诸法自性寂静遣诸物体悉不有故。
复有人言诸蕴处界中有能取施设有施设故此说义成。
故颂遣言。
释曰应当解了如是如来有性无性二法悉离。
又有人言胜义谛中有如来故谓以如来不说灭后有与不有是故当知此非不有以彼如来无记说故。
下颂遣言。
释曰如来灭后谓有谓无此诸分別若息灭已而能善解缘生之法是人即能实见如来。
复次颂言。
释曰如佛所言彼佛圣尊若如是见如是能观法性如来诸分別中若有说言如来灭后有不有等一切皆是妄分別见谓有谓无若常无常法身色身能相所相或因或果能觉所觉空不空等一切皆是于戏论中复生戏论。
下颂遣言。
释曰所言不见者谓不能见法性如来如有说言若见缘生即见诸法若见诸法即见如来。
如经颂言。
此中意者若能如是谛观如来作是观时即无所有或谓如来有自体者云何是为如来自体所谓即是世闲自体世闲体者即蕴处界等彼世闲自体于胜义谛中即是如来自体如来无体故世闲亦无体胜义谛中所说亦然是故如来施设因性于胜义谛中亦无相续此说无故即当如是谛观如来亦应如是观察生死何所以邪。
故下颂言。
释曰又复云何是如来体如前广说即是能取世闲所有施设体故然无少法自体可成此中所说都无自性。
如前颂言。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之一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有蕴处界因缘生故如贪等法。
彼宗颂言。
释曰彼颂意者如论中说因善不善颠倒分別由是乃起贪嗔痴法如彼广说。
论者言此中无是次第可见如前品说如来无自体同世间无体由如是说故此有言诠非胜义谛何所以邪。
下颂遣言。
释曰此无自体因无对待故谓胜义谛中因缘之法不可见故所以者何若无自体即胜义谛中云何有法而可坏邪或谓胜义谛有性或谓世俗谛无性此中一切都无所有如是证成胜义世俗于二谛中悉离有无彼诸烦恼而亦不成云何不成邪此中意者胜义谛中或谓自体若性无性有所成者此即还成胜义谛中有法自性以彼无体故即诸烦恼若有若无而悉不有又彼染心及诸烦恼胜义谛中有无不成以胜义谛中诸法自性皆无体故是故应知烦恼有无亦不成就彼不成故如其广说应审伺察。
复次颂言。
释曰毕竟说者无有少法烦恼可得。
复有人言见见诸烦恼有所作故此说即是有彼烦恼。
论者言此中应知烦恼自体如是亦无所作道理自体所作有相违故亦非別异而有所得若別异者即种种烦恼有所作故。
下颂遣言。
释曰染心染法五种不有若彼烦恼有別异性即作者作业而有过失若无异性即染与不染而同一体谓诸烦恼无力能故无异体故是故染者染法不即不离此彼不有谓身见故是故染者染法五种不有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释曰如是若无彼即不有云何自体有其颠倒以无能觉所觉自性可有今此云何从缘有彼诸烦恼法而能起彼善不善颠倒。
复有人言若法自体无所有者诸烦恼因当云何有谓以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境而能起彼贪嗔痴故此中如是云何分別善不善等毕竟所说是故色等有所缘性以有所缘故如是颠倒非无自体而此色声香味触法亦非一向离自体故。
下颂遣言。
释曰此说即是世俗所得是故亦无颠倒所缘应知因彼无自体故所有时处诸相续等此中决定亦无所得此法即同乾闼婆城之相又复诸法自体皆空若有妄取寻求缘法所生应知此法如彼阳燄又复法无自体因有所作见前爱乐若因若果有所成法应知此法即是如梦此如是等皆色法故是故此中悉无所得今此意者胜义谛中自性皆空诸法自体皆如幻人虚妄分別有所成故复如影像皆是作者作业事用力故有所生性不相因待假所成故由如是故色等诸法若善不善此中云何有所得邪。
复次颂言。
释曰若不因不善即无有善若因不善可施设者或不善无体善亦无所有。
复次颂言。
释曰若不因善不善即无有我若或因于善法亦无有我而可施设是故善不善法悉无所有俱无体故。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五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𠡠彫造
【经文资讯】《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高丽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提供,CBETA 人工输入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