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
复次,有实功德堪受供养,无实功德不堪受人信心供养。
我昔曾闻,拘沙种中有王名真檀迦腻咤,讨东天竺,既平定已,威势赫振福利具足,还向本国,于其中路有平博处,于中止宿。尔时彼王心所爱乐,唯以佛法而为璎珞,即在息处遥见一塔,以为佛塔,侍从千人往诣塔所,去塔不远下马步进,著宝天冠严饰其首,既到塔所归命顶礼,说是偈言:
尔时彼王,以念如来功德之故稽首敬礼,当作礼时塔即碎坏,犹如暴风之所吹散。尔时彼王见是事已甚大惊疑,而作是言:「今者此塔无触近者,云何卒尔无事散坏?如斯变异必有因缘。」即说偈言:
王说偈已,以塔碎坏心犹惊怖,而作是言:「愿此变异,莫作灾患当为吉祥,令诸众生皆得安隐。我从昔来五体投地礼百千塔,未曾亏损一尘堕落,今者何故变异如是?如斯之相我未曾见。」即说偈言:
尔时近塔村人见王疑怪,即便向王作如是言:「大王!当知此非佛塔。」即说偈言:
如此木石无有心识,而为尼揵作明证验,知非一切智。王见是已于大众前欢喜踊跃,倍生信心容颜怡悦,而作是言:「南无婆伽婆!一切所尊解脱之师,释迦牟尼佛师子吼言:『此法之外,更无沙门及婆罗门。』佛语真实无有错谬。诸有众生一足二足、无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想非非想,于此众中唯有如来最为尊胜。举要言之,佛所说者今日皆现,一切外道不如草芥,况复尼揵师、富兰那迦叶?」即说偈言:
(三二)
复次,若人学问,虽复毁行,以学问力寻能得道,以是义故应勤学问。
我昔曾闻,有一多闻比丘住阿练若处,时有寡妇数数往来此比丘所,听其说法。于时学问比丘于此寡妇心生染著,以染著故所有善法渐渐劣弱,为凡夫心结使所使,与此妇女共为言要。妇女言:「汝今若能罢道还俗,我当相从。」彼时比丘即便罢道。既罢道已,不能堪任世间苦恼,身体羸瘦不解生业,未知少作而大得财,即自思惟:「我于今者作何方计得生活耶?」复作是念:「唯客杀羊,用功极轻兼得多利。」作是念已求觅是处,以凡夫心易朽败故造作斯业,遂与屠儿共为亲友。于卖肉时,有一相识乞食道人,于道路上偶值得见,见已便识头发蓬乱,著青色衣身上有血,犹如阎罗罗刹,所执肉称悉为血污。见其称肉欲卖与人,比丘见已即长叹息作是思惟:「佛语真实!凡夫之心轻躁不停,极易回转。先见此人勤修学问护持禁戒,何意今日忽为斯事?」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凡夫之人其心不定,正可名为沙门婆罗门数,是故如来不说标相;若得见谛真实,是名为沙门及婆罗门。复说偈言:
说是偈已,寻即思惟:「我于今者作何方便令其开悟?如佛言曰:『若教人时,先当令其于四不坏生清净信,此四不坏能令众生得见四谛。』今当为说作业根本。」作是念已而语之言:「汝于今者极善称量。」时卖肉者作是念言:「此比丘既不买肉,何故语我极善称量?」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说是偈已,寻忆昔者为比丘时造作诸行,念先所诵经名曰苦聚欲过欲味。思忆此已,即以肉称远投于地,于生死中深生厌患,语彼比丘:「大德,大德!」而说偈言:
尔时比丘知其心念,彼智慧火方始欲然,即说偈言:
时罢道比丘即舍恶业,出家精勤得阿罗汉果。
(三三)
复次,若欲庄严无过善业,是故应当勤修诸善。
我昔曾闻,有一田夫聪明黠慧,与诸徒伴共来入城。时见一人,容貌端正庄严衣服,种种璎珞服乘严丽,多将侍从,悉皆严饰瓌玮可观。彼聪明者语诸行伴:「不好不好。」同伴语言:「如此之人威德端正,深可爱敬有何不好?」聪明者言:「我自不好,亦不以彼用为不好,由我前身不造功德,致使今者受此贱身,无有威势人所不敬。若先修福,岂当不及如此人者,是故我今应勤修善,必使将来有胜于彼。」即说偈言:
(三四)
复次,若闻善说应当思惟,必得义利,是故智者常应听受善妙之法。
我昔曾闻,舍卫国中佛与阿难旷野中行,于一田畔见有伏藏。佛告阿难:「是大毒蛇。」阿难白佛:「是恶毒蛇。」尔时田中有一耕人,闻佛、阿难说有毒蛇,作是念言:「我当视之,沙门以何为恶毒蛇?」即往其所见真金聚,而作是言:「沙门所言是毒蛇者,乃是好金。」即取此金,还置家中。其人先贫衣食不供,以得金故,转得富饶衣食自恣。王家策伺怪其卒富,而𫄙举之系在狱中,先所得金既已用尽,犹不得免,将加刑戮。其人唱言:「毒蛇。阿难!恶毒蛇。世尊!」傍人闻之,以状白王,王唤彼人而问之曰:「何故唱言:『毒蛇。阿难!恶毒蛇。世尊!』」其人白王:「我于往日在田耕种,闻佛、阿难说言毒蛇,是恶毒蛇。我于今者,方乃悟解实是毒蛇。」即说偈言:
王闻偈已,深知是人于佛语中生信解心,即说偈言:
(三五)
复次,诸欲求利者,或得或不得,有真善心者不求自得利实,无真善心者为得贪利,故应作真善心。
我昔曾闻,有一国王,时辅相子其父早丧,其子幼稚未任绍继,钱财已尽,无人通致可得见王,穷苦自活。遂渐长大有辅相才,理民断事一切善知,年向成立盛壮之时,形体姝大勇猛大力才艺备具,作是思惟:「我今贫穷,当何所作?又复不能作诸贱业。今我无福,所有才艺不得施行,复不生于下贱之家,又闻他说是偈言:
说是偈已作是思惟:「设劫余处或令他贫,我当劫王。」作是念已,至王宫中诣王卧处,王觉有贼怖不敢语,持王衣服并诸璎珞取安一处。时王头边有一器水,边复有灰,饥渴所逼,谓灰是𪎊和水而饮,饮已饱满,乃知是灰。即自思惟:「灰犹可食,况其余物?我宁食草,何用作贼?先父以来不为此业。」即弃诸物还来归家。王见空出,叹言善哉!即唤其人而语之言:「汝今何故既取此物,还置于地而便空去?」白言:「大王!听我所说。」即说偈言:
王见此事叹未曾有,称种姓子真实不虚,虽有𠎝过寻能改悔,即说偈言:
是故智者,当作真实,不应虚偽。
(三六)
复次,现在结使虽复不起,若未断结,结使之得犹故成就,如以冷水投热汤中。
我昔曾闻,有一师共一弟子,于其冬日在煖室中,见有火聚无有烟焰。师语弟子:「汝见是火无烟焰不?」弟子言:「见。」师语弟子:「汝著乾薪烟即时起。」复言:「口吹,火焰乃出。」师为弟子,而说偈言:
(三七)
复次,施为解脱不为财物,若为财物不名为施,若为解脱则得无生及涅槃乐,是故智者应为解脱而行布施。
我昔曾闻,有一檀越诣僧房设会,檀越知识道人语上座言:「今日檀越饮食精细,好为檀越耐心说法。」是时上座已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善知他心深观察之,为何事故而设此会,乃知此会为财利故。尔时上座为此檀越说三恶道苦,而作是言:「善哉善哉!檀越汝今所设供养,极是时施,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极为清净,三恶道中无所乏少。」时知识道人语上座言:「何以为他呪愿三恶道中都无所乏?」时僧上座语彼道人子:「我虽年老倒错说法,然此檀越不习于戒,结使所使,我观彼心故作是说,此檀越为五欲乐及财宝畜生。」即说偈言:
(三八)
复次,离诸难亦难,得于人身难,既得离诸难,应当常精勤。
我昔曾闻,有一小儿闻经中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时此小儿故穿一板作孔受头,掷著池中,自入池中低头举头欲望入孔,水漂板故不可得值。即自思惟:「极生厌恶,人身难得,佛以大海为喻,浮木孔小盲龟无眼,百年一出实难可值。我今池小其板孔大,复有两眼日百出头,犹不能值,况彼盲龟而当得值?」即说偈言:
(三九)
复次,财钱难舍,智者若能修于小施莫起轻想。
我昔曾闻,须和多国昔日有王名萨多浮,时王游猎偶值一塔,即以五钱布施彼塔。有一旃陀罗遥唱善哉!即遣使捉将至王所。时王语言:「汝今见我布施小故讥笑我耶?」彼人白王:「施我无畏然后当语。我于昔日于崄道中劫掠作贼,捉得一人急拳其手。我即思惟:『此人拳手必有金钱。』语令开手其人不肯,我捉弓箭用恐彼人,语言放手犹故不肯。我即挽弓向之,以贪宝故即便射杀,杀已即取得一铜钱。宁惜一钱不惜身命。如今大王无逼恼者,能持五钱用施佛塔,是故我今叹言善哉!」即说偈言:
(四〇)
复次,善观察所作,当时虽有过,后必有大益。
我昔曾闻,有一比丘常被盗贼,一日之中坚闭门户,贼复来至扣门而唤,比丘答言:「我见汝时极大惊怖,汝可内手于彼向中,当与汝物。」贼即内手置于向中,比丘以绳系之于柱,比丘执杖开门打之,打一下已语言:「归依佛。」贼以畏故,即便随语归依于佛。复打二下语言:「归依法。」贼畏死故复言归依法。第三打时复语之言:「归依僧。」贼时畏故言归依僧。即自思惟:「今此道人有几归依?若多有者必更不见此阎浮提,必当命终。」尔时比丘即放令去,以被打故身体疼痛久而得起,即求出家。有人问言:「汝先作贼造诸恶行,以何事故出家修道?」答彼人言:「我亦观察佛法之利然后出家。我于今日遇善知识,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许命在不绝。如来世尊实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归依者,我命即绝。佛或远见斯事教出比丘打贼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佛愍我故说三归依不说四归。」即说偈言:
大庄严论经卷第六
校注
论经【大】,经论【宋】【元】【明】 后【大】,姚【宋】【元】【明】 藏【大】,藏法师【宋】【元】【明】 诸【大】,佛【明】 无事【大】,忽然【宋】【元】【明】 往【大】,住【宋】【元】【明】 如【大】,知【宋】【元】【明】 芥【大】,介【宋】【元】【明】 道【大】,回【宋】【元】【明】 有【大】,学【宋】【元】【明】 客【大】,容【明】 刹【大】,利【宋】 称【大】*,秤【宋】*【元】*【明】* 忆【大】,惟【宋】【元】【明】 害【大】,故【宋】【元】【明】 于【大】,于【明】 梨【大】,利【宋】【元】【明】 玮【大】,伟【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 姓好【大】,好姓【宋】【元】【明】 语【大】,谄【宋】【元】【明】 有者【大】,者有【宋】【元】【明】 衰【大】,哀【明】 老【大】,苦【宋】【元】【明】 在【大】,其【宋】【元】【明】 乃【大】,及【元】【明】 视【大】,观【宋】【元】【明】 我【大】,于【宋】【元】【明】 得【大】,在【宋】【元】【明】 见王【大】,王见【宋】【元】【明】 坏【大】,怀【宋】【元】【明】 乾【大】*,于【宋】*【元】*【明】* 先火【大】,光火【宋】【元】,火光【明】 發【大】,废【宋】【元】 所【大】,圣【宋】【元】【明】 日百【大】,两目【宋】【元】【明】 小【大】,中【宋】【元】【明】 白【大】,曰【宋】 害彼命【大】,伤害彼【宋】【元】【明】 难【大】,谁【宋】【元】【明】 刀【大】,力【明】 打【大】,〔-〕【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出【大】,出家【明】 以【大】,故【宋】【元】【明】【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 册 No. 201 大庄严论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场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