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以是缘故,若诸菩萨欲得如是自说净印三摩地法门,及自说无垢慧者,当住二种之心:一者、无浊乱心;二者、无滓秽心。无浊乱心者,谓心自性清净明亮,而不容受客尘烦恼;法性常住本自光明,一切作意无所积集,无尘故离贪,无分別故离嗔,无我故离痴;清净遍净,毕竟无垢。自在光明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真如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法界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实际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空平等,随住无相、无愿、无造、无作、无生、无起诸平等故,如所解脱,有为法亦然;随住无为法平等故,即此随住平等之法,无集、无散,非智所知,此说名为无浊乱心。即以此法为他众生,及余补特伽罗,显明开示。于自他法不起动乱之想,此即是为无滓秽心。海意!具是无浊乱心、无滓秽心者,即能获得自说净印三摩地门。」
尔时,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甚深。」
佛言:「不得涯底故。」
海意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难见。」
佛言:「离二法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极难觉了。」
佛言:「无我、我所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难知。」
佛言:「识、智二法平等知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浊乱。」
佛言:「得无碍解脱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微妙。」
佛言:「离诸譬喻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精实。」
佛言:「得金刚喻智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不破坏。」
佛言:「先后不破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悉无所著。」
佛言:「一切有著随超越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得大光明。」
佛言:「离诸痴瞑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清净。」
佛言:「毕竟无染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本性无垢。」
佛言:「离贪尘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所行。」
佛言:「三界无行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戏论。」
佛言:「超越戏论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无动。」
佛言:「毕竟寂静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随入一切处。」
佛言:「与虚空等故。」
尔时,海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何能發起胜行?云何当获自说净印三摩地门?」
佛言:「海意!譬如有人欲与虚空而共战敌,时彼虚空乃被甲胄。菩萨亦复如是,欲得自说净印三摩地者,应当被于诸法平等甲胄庄严。何以故?海意!随有所灭即有所起。又复,海意!识种子是有为,无表种子是无为,此三摩地非眼识所知,非耳、鼻、舌、身、意识所知,此三摩地不可表了,应知无知亦非无知,此三摩地无表了相,于一切法平等觉了故,此名三藐三佛陀。又复,海意!我不见有法是染相故,成等正觉;亦不见有法是净相故,成等正觉。若有相是染,即彼相是净,所谓自性清净相故。若彼自性清净相者,即是无相。若其无相即无行相,若无行相,即无少法而可表了,由无表故即一切法无所了知。若法无能表及无所表故,是中即无文字集现。若无文字可集现者,即所说如。此复何名即所说如?谓后如于前,中亦复然,此即是名一切诸法三世皆空。复何名空?所谓无作,即此无作,亦复无作,亦非无作,是故此说名之为空。所言无作,义复云何?无作者,谓无现前诸行造作,以无少法可造作故,是故此说名为无作。复何名为无现前行?谓无身现前行、语现前行、心现前行故,此说名无现前行。若无现前行,彼即无为;若其无为,即无生无灭,亦无处所,即此无生、无灭、无处所法,亦复无处。何名无处?所谓现前诸行无处,是故此说名为无处。所以者何?所谓识不住色中,不住受、想、行中。若识无所住即是正智,而彼正智即智无领纳。若智无领纳即无增上意乐,若无增上意乐即无诤论,若无诤论即无动乱,若无动乱即无逼恼,若无逼恼即无烧然,若无烧然即得止息,若得止息即住遍寂,若住遍寂即住近寂,若住近寂,此即名为得大寂默,是故前言智无领纳,是佛所说。
「海意!此法甚深难见难解,若有得闻如是之法生信解者,是人所有一切颠倒、烦恼、执著、缠缚等法,悉得解脱,即能任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法藏;为大导师,开示一切众生无量正道。为大医王,善疗众生一切无相烦恼之病。是为能以广大供养普供如来,不久当得自说净印三摩地门。所作决定,于此大乘法中能善积集。为大法船,而能济渡无量众生出生死海。为大正士降伏诸魔,永不复随魔境中语。」
佛言:「海意!若菩萨以无所为心,能于一切普摄受者,而彼菩萨即能降伏一切魔怨。又若菩萨以无所为心,于彼一切所缘相中能發起者,而彼菩萨即能降伏一切魔怨。海意当知!魔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蕴魔;二者、烦恼魔;三者、死魔;四者、天魔。若或伺察幻法即能降蕴魔;安住空法能降烦恼魔;伺察无生、无起之法能降死魔;俱时依止一切意法趣向灭道能降天魔。又复,知苦能降蕴魔;断集能降烦恼之魔;证灭能降死魔;修道能降天魔。又复,伺察诸行是苦能降蕴魔;伺察诸行无常能降烦恼魔;伺察诸法无我能降死魔;伺察涅槃寂静能降天魔。又复,菩萨内断烦恼垢而不忘失大菩提心,行于布施,即能摄伏蕴魔;若菩萨不惜其身亦不系著,行布施已,而能回向于一切智,即能摄伏烦恼之魔;若菩萨能念财富无常,我当与彼一切共用,真实施与,如是施已,而能回向于一切智,即能摄伏死魔;若菩萨于一切众生所,而不越失大悲之心,以解脱慧普摄众生,行布施已,而能回向于一切智,如是即能摄伏天魔。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