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要集卷第十八
- 述意缘
- 会名缘
- 受报缘
- 时量缘
- 典主缘
- 王都缘
- 业因缘
- 诫勗缘
述意缘第一
夫拥其流者。未若杜其源。扬其汤者。未若扑其火。何者。源出于水。源未杜而水不穷。火沸于汤。火未扑而汤讵息。故有杜源之客。不拥流而自乾。扑火之宾。不扬汤而自止。类斯而谈。可得详矣。如厌其果者。未若挹其因。怖其苦者。岂若惩其恶。因资于果。因未绝而果不穷。恶生于苦。恶未惩而苦讵息。故使绝因之士。不厌果而自亡。惩恶之贤。不怖苦而自离。凡百君子。书其诫欤。
会名缘第二
问曰。云何名地狱耶。答曰。依立世阿毘昙论云。梵名泥黎耶以无戏乐故又无喜乐故。又无行出故。又无福德故。又因不除离恶业故。于中生。复说。此道于欲界中最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故说地狱名泥黎耶。如婆沙论中。名不自在。谓彼罪人。为狱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故名地狱。亦名不可爱乐。故名地狱。又地者底也。谓下底。万物之中地最在下。故名为底也。狱其局也。局谓拘局不得自在。故名地狱。又名泥犁者梵音。此名无有。谓彼狱中无有义利。名无有也。
问曰。地狱多种或在地下。或处地上。或居虚空。何故并名地狱。答曰。旧翻地狱。名狭处局不摄地空。今依新翻经论。梵本正音名那落迦。或云捺落迦。此总摄人。处苦集故名捺落迦。又新婆沙论云。问何故彼趣名捺落迦。答彼诸有情。无悦无爱无味无利无喜乐。故名那落迦。或有说者。由彼先时造作增长。增上暴恶身语意恶行。往彼令彼相续故名捺落迦。有说彼趣以颠坠故名捺落迦。如有颂言。
有说捺落名人。迦名为恶。恶人生彼处故。名捺落迦。问何故。最下大者。名无间耶。答彼处恒受苦受。无喜乐间。故名无间。问余地狱中。岂有歌舞饮食。受喜乐异熟故。不名无间耶。答余地狱中。虽无异熟喜乐。而有等流喜乐。如于施设论说。等活地狱中。有时凉风所吹血肉还生。有时出声唱等活。彼诸有情欻然还活。唯于如是血肉生时。及还活时。暂生喜乐间苦受。故不名无间也。
受报缘第三
如新婆沙论云。问曰。地狱在何处。答曰。多分在此赡部洲下。云何安立。有说。从此洲下四万踰缮那。至无间地狱底。无间地狱。纵广高下各二万踰缮那。次上一万九千踰缮那中。安立余七地狱。谓次上有极热地狱。次上有热地狱。次上有大㘁叫地狱。次上有㘁叫地狱。次上有众合地狱。次上有黑绳地狱。次上有等活地狱。此七地狱。一一纵广万踰缮那。次上余有一千踰缮那。五百踰缮那是白墡。五百踰缮那是泥。有说。从此泥下。有无间地狱在于中央。余七地狱周回围绕。如今聚落围绕大城。问曰。若尔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说。赡部洲。周围六千踰缮那。三踰缮那半。一一地狱其量广大。云何于此洲下得相容受。答曰。此赡部洲上尖下阔。犹如谷聚故得容受。由此经中说四大海渐入渐深。又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谓各有四门。一一门外各有四增。一煻煨增。谓此增内煻煨没膝。二尸粪增。谓此增内尸粪泥满。三锋刃增。谓此增内复有三种。一刀刃路。谓于此中。仰布刀刃以为道路。二剑叶林。谓此林上纯以锯利剑刃为叶。三铁刺林。谓此林上有利铁刺。长十六指。刀刃路等。三种虽殊而铁林同。故此增摄四烈大河。谓此增内。有四。大河热咸水。并本地狱。以为十七。如是八大地狱并诸眷属。便有一百三十六所。是故经说有一百三十六捺落迦。故长阿含经云。大地狱其数总八。其八地狱。各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如四天下外。有八万天下而围绕。八万天下外复有大海。海外复有大金刚山。山外复有山。亦名金刚(楼炭经云大铁围山)二山中间。日月神天威光并不照。八大地狱者。一想。二黑绳。三堆压。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烧炙。七大烧灸。八无间(楼炭反余经名有不同者由翻有讹正大意并同)第一想地狱十六者。其中众生。手生铁爪递相嗔忿。以爪相爴应手肉堕。想以为死。故名其想。复次其中众生怀毒害想。手执刀剑递相斫刺。㓟剥脔割身碎在地。想谓为死。冷风来吹复活起。彼自想言。我今已活。久受罪已出想地狱。慞惶求赦。不觉忽到黑沙地狱。热风暴起吹热黑沙。来著其身烧皮彻骨。身中焰起回旋周还。身烧燋烂。其罪未毕。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黑沙地狱。到沸𡱁地狱。有沸𡱁铁丸自然满前。驱迫罪人使抱铁丸。烧其身手足。复使撮著口中。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有铁嘴虫唼肉达髓。苦毒无量。受罪未毕复不肯死。久受苦已。出沸𡱁狱。到铁钉地狱。狱卒扑之偃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钉钉手足。周遍身体尽五百钉。苦毒号吟。犹不复死。久受苦已。出铁钉地狱。到饥饿地狱。即扑热铁上销铜灌口。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余罪未尽犹复不死。久受苦已出饥地狱。到渴地狱。即扑热铁上。以铁丸著其口中烧其唇口。通彻下过无不燋烂苦毒啼哭。久受苦已出渴地狱。到一铜鍑地狱。狱卒怒目。捉罪人足倒捉鍑中。随汤涌沸上下回旋。身坏烂熟万苦并至。故令犹不死。久受苦已出一铜鍑狱。至多铜鍑地狱。捉罪人足倒捉鍑中。随汤涌沸上下回旋。举身烂坏。以铁钩取置余鍑中。悲叫苦毒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多铜鍑狱。至石磨地狱。捉彼罪人。扑热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热石压其身上。回转揩磨骨肉糜碎。苦毒切痛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石磨狱。至脓血地狱。脓血沸涌。罪人于中东西驰走。汤其身体头面烂坏。又取脓血食之。通彻下过苦毒难忍。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脓血狱。至量火地狱。有大火聚。其火焰炽驱迫罪人。手把热铁升以量火聚。遍烧身体。苦毒热痛吟呻号哭。故令不死。久受苦已出量火狱。到灰河地狱。纵广深浅各五百由旬。灰汤涌沸恶气蓬潡。回波相博声响可畏。从底至上铁刺纵横。其河岸上有剑树林。枝叶华实皆是刀剑。罪人入河。随波上下回覆沈没。铁刺刺身内外通彻。脓血流出苦痛万端。故令不死。乃出灰河至彼岸上。到剑割刺身体伤坏。复有犲狼。来啮罪人生食其肉。走上剑树剑刃下向。下剑树时剑刀上向。手攀手绝。足踏足断。皮肉堕落唯有白骨。筋脉相连。时剑树上。有铁嘴乌啄头食脑。苦毒号叫故使不死。还入灰河随波沈没。铁刺刺身苦毒万端。皮肉烂坏脓血流出。唯有白骨浮漂于外。冷风来吹寻便起立。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铁丸地狱。有热铁丸狱鬼驱捉走。手足烂坏举身火然。万毒并至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铁丸狱。至斤斧地狱。捉此罪人扑热铁上。以热铁斤斧。斫其手足耳鼻身体。苦毒号叫。犹复不死久受罪已出斤斧狱。至犲狼地狱。有群犲狼竞来跻啮。肉堕骨伤脓血流出。苦痛万端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犲狼狱。至剑树地狱。入彼剑林有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头面身体无不伤坏。有铁嘴乌啄其两目。苦痛悲号故使不死。久受苦已乃出剑树狱。至寒氷狱。有大寒风吹其身上。举体冻伤皮肉堕落。苦毒叫唤。然后命终。身为不善口意亦然。斯堕想地狱。怀惧毛竖。
第二黑绳大地狱。有十六小地狱。周匝围绕。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黑绳。其诸狱卒捉彼罪人。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热铁绳拼之使直。热铁斧逐绳道。斫罪人作百千段。复次以铁绳拼锯解之。复次悬热铁绳交横无数。驱迫罪人使行。绳间恶风暴起。吹诸铁绳历络其身。烧皮彻肉樵骨沸髓。苦毒万端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黑绳。久受苦已乃出黑绳。至黑沙地狱。乃至寒氷地狱。然后命终。不可具述。余十六地狱受苦痛事。准前同法。然受苦加重。由恶意向父母佛及声闻。即堕黑绳地狱。苦痛不可称计。
第三堆压大地狱。亦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堆压。有大石山两两相对。人入此中山自然合。堆压其身骨肉糜碎。山还故处。苦毒万端故使不死。复有大铁象。举身火然哮呼而来。蹴踏罪人婉转其上。身体糜碎脓血流出。号咷悲叫故使不死。复捉罪人卧大石上以大石压。复取罪人卧地。铁杵𢭏之从足至头。皮肉糜碎脓血流出。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令不死故名堆压。久受苦已乃出堆压地狱。到黑沙地狱。乃至寒氷地狱然后命终。但造三恶业。不修三善行。即堕堆压地狱。苦痛不可称计。
第四叫唤大地狱。亦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叫唤地狱。狱卒捉罪人掷大镬中。又置大铁鍑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号咷叫唤苦痛辛酸。又取彼罪人掷大𨫼上反覆煎熬。久受苦已乃出叫唤。至黑沙地狱。乃至寒氷地狱。尔乃命终。由嗔恚怀毒造诸行恶。故堕叫唤地狱。
第五大叫唤地狱。亦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大小同前)何故名大叫唤地狱。取彼罪人著大铁釜中。又置铁镬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又掷大铁𨫼上。反覆煎熬。号咷大叫苦痛辛酸。余罪未毕故使不死。名大叫唤。久受苦已出大叫唤。乃至寒氷地狱。尔乃命终。由习众邪见。为爱网所牵。造卑陋行。堕大叫唤地狱。
第六烧炙地狱。亦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大小同前)何故名烧炙。将诸罪人置铁城中。其城火然内外俱赤。烧炙罪人。又著铁楼上。其楼火然内外俱赤。又掷著大铁陶中。其陶火然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烧炙。久受苦已出烧炙地狱。乃至寒氷地狱。然后命终。为烧炙众生。故堕烧炙地狱。长夜受此烧炙苦痛。
第七大烧炙地狱。亦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大小同前)何故名大烧炙地狱。谓将诸罪人置铁城中。其城火然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万毒并至。有大火坑火焰炽盛。其坑两岸有大火山。捉彼罪人贯铁叉上竖著火中。熏大烧炙皮肉燋烂。余罪未毕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大烧炙。乃至寒氷。尔乃命终。由舍善业为众恶行。故堕大烧炙地狱。
第八无间地狱。亦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大小同前)云何名阿鼻地狱。此云无间地狱。何名无间。狱卒捉彼罪人剥取其皮从足至顶。即以其皮缠罪人身。著火车轮碾热铁地。周行往返。身体碎烂皮肉堕落。万毒并至故使不死又有铁城四面火起。东焰至西。西焰至东。南北上下亦复如是。焰炽回遑间无空处。东西驰走烧炙其身。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罪人在中久乃开门。其诸罪人奔走往趣。身诸支节皆火焰出。走欲至门门自然闭。余罪未毕故使不死。又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色。耳闻恶声。鼻闻臭气。身触苦痛。意念恶法。弹指之顷无不苦时。故名无间地狱。久受苦已。从无间出乃至寒氷地狱。尔乃命终。为重罪行生恶趣业。故堕无间地狱。受罪不可称计。名八大地狱。各历十六受罪如前。
又观佛三昧海经云。阿鼻地狱者。纵广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层铁网。有十八隔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复有七重剑树四角。有四大铜狗。广长四十由旬。眼如掣电。牙如剑树。齿如刀山。舌如铁刺。一切身毛皆然猛火。其烟恶臭。有十八狱卒。口如夜叉。六十四眼。散迸铁丸狗牙上出高四由旬。牙端火流烧前铁车。轮辋出火锋刃剑戟。烧阿鼻城赤如融铜。狱卒八头六十角。角头火然。火变成钢。复成刀轮。轮轮相次在火焰间。满阿鼻城。城内有七铁幢。火涌如沸。铁流融迸涌出四门。上有十八釜。沸铜涌漫满于城中。一一隔门。有八万四千铁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满城内。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铁丸。五百夜叉。五百亿虫。八万四千嘴。头上火流如雨而下。满阿鼻城。此虫若下猛火大炽。照八万四千由旬狱。上冲大海水沃燋山。下贯大海底形如车轴。若有杀父害母骂辱六亲。命终之时。铜狗化十八车。状如宝盖。一切火焰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喜欲往。风刀解时寒急作声。宁得好火安车上。然火自暴。即便命终。坐金车上瞻玉女者。皆捉铁斧斩截其身。屈申臂顷直落阿鼻。从上隔下如旋火轮。至于下隔身遍隔内。铜狗大吼啮骨唼髓。狱卒罗刹捉大铁叉。叉头令起。遍体火焰满阿鼻狱。阎罗王大声告勅曰。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狱。如是展转经历大苦。说不可尽。地狱一日一夜受罪。如阎浮提六十小劫。如是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婬妷无道。逼掠净戒。尼姊妹亲戚。造众恶事。此人罪报。临命终时。此等罪人。经八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身满阿鼻狱。四支复满。十八隔中阿鼻地狱。有十八小地狱。小地狱中各有十八寒氷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𡱁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五百亿铁网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如是阿鼻大地狱中。有此十八地狱。一一狱中。別有十八隔小地狱。始从寒泳乃至饮铜。总有一百四十二隔地狱。各有造业不同。然共历此狱受苦皆遍。又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阿毘至大地狱中。亦有十六诸小地狱。而为眷属以自围绕。各广五百由旬。所有众生。有生者出者住者。恶业果故自然出生。诸守狱卒。各以两手执彼众生身。扑置炽然热铁地上。火焰直上一向猛盛。覆面于地。便持利刀。从脚踝上破出其筋。手捉挽之乃至项筋。皆相连引贯彻心髓。痛苦难论。如是挽已。令驾铁车驰奔而走。其车甚热光焰炽然。所行之处纯是洞然。热铁险道去已复去。随狱卒意无暂时停。欲向何方称意即去。随所去处狱卒挽之。未曾舍离。随所经历销铄罪人。身诸肉血无复遗余。往昔人非人时。所作业者一切悉受。以不善报故。从于东方有大火聚。忽尔出生。炽然赤色。极大猛焰一向焰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各各如是。诸大火聚之所围绕。渐渐逼近受诸苦痛。从于东壁出大火焰。直射西壁到已而住。从于西壁出大火光焰。直射北壁。从于北壁出大火光焰。直射南壁。从下射上。自上射下。纵横相接上下交射。热光赫奕腾焰相冲。尔时狱卒。以诸罪人掷置六种大火聚内。乃至受于极严切苦。命亦未终。彼不善业未毕未尽。于其中间具足而受。此阿毘至大地狱中。诸众生等。以诸不善业果报故。经无量时长远道中。受诸苦已。地狱四门还复更开。于门开时诸众生等。闻声见开向门而走。作如是念。我等今者必应得脱。彼人如是大驰走时。其身转复炽。然猛烈。譬如壮夫执乾草炬。逆风而走。彼炬既然转复炽盛。彼诸众生走已复走。彼人身分转更炽然。欲举足时肉血俱散。欲下足时肉血还生。乃到狱门其门还闭。既不得出。其心闷乱覆面倒地。遍烧身皮。次烧其肉。复烧其骨。乃至彻髓烟焰洞然。其烟蓬㪍。其焰炎赫烟焰相杂热恼复倍。彼人于中受极严苦。恶业未灭一切悉受。此阿毘至大地狱中。于一切时。无有须臾暂受安乐。如弹指顷。如是次第具受此苦。
世尊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应当知彼世中间。別有十地狱。何等为十。一頞浮陀地狱。二泥罗浮陀地狱。三阿呼地狱。四呼呼婆地狱。五阿咤咤地狱。六搔揵提迦地狱。七优钵罗地狱。八波头摩地狱。九奔茶梨地狱。十拘牟陀地狱。
何因何缘。名頞浮陀地狱耶。此诸众生所有身形。犹如泡沫。是故名为頞浮陀地狱。
复何因缘。名泥罗浮陀地狱。此诸众生所有身形。譬如肉段。是故名泥罗浮陀地狱。
复何因缘。名阿呼地狱。此诸众生。受严切苦逼迫之时。叫唤而言阿呼阿呼。甚大苦也。是故名为阿呼地狱。
复何因缘。名呼呼婆地狱。此诸众生。为彼地狱极苦逼时。叫唤而言呼呼婆呼呼婆。是故名为呼呼婆地狱。
复何因缘。名阿咤咤地狱。此诸众生。以极苦恼逼切其身。但得唱言阿咤咤阿咤咤。然其舌声不能出口。是故名为阿咤咤地狱。
复何因缘。名搔揵提迦地狱。此诸众生。地狱之中猛火焰色。如搔揵提迦华。是故名为搔揵提迦地狱。
复何因缘。名优钵罗地狱。此诸众生。地狱之中猛火焰色。如优钵罗华。是故名为优钵罗地狱。
复何因缘。名拘牟陀地狱。此诸众生。地狱之中猛火焰色。如拘牟陀华。是故名为拘牟陀地狱。
复何因缘。名奔荼梨地狱。此诸众生。地狱之中猛火焰色。如奔茶梨迦华。是故名为奔荼梨迦地狱。
复何因缘。名波头摩地狱。此诸众生。地狱之中猛火焰色。如波头摩华。是故名波头摩地狱。
又立世阿毘昙论云。世尊说。有大地狱。名曰黑暗。各各世界外边悉有。皆无覆盖。此中众生。自举手眼不能见。虽复日月具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色。诸佛出世大光遍照。因此光明互得相见。住在两两世界铁轮外边。名曰界外。是寒氷地狱。于两山间。有十名。一名頞浮陀。乃至第十名波头摩。彼中众生。傍行作向上想。犹如守宫。铁轮外边恒作傍行。是其身量如頞多大。因冷风触其身坼破。譬如熟瓜。如竹𫁳林。致大火烧。爆声咤咤。如是众生被寒风触。骨破爆声咤咤远彻。因是声故互得相知。成往来相触故。互得相知。有诸众生此中受生。若有众生。于此间死多往生此。寒氷地狱在铁轮外。若余世界有众生死。应生寒氷地狱。多彼世界铁轮外生。两界中间。其最狭处八万由旬。在下无底。向上无覆其最广处十六万由旬。
时量缘第四
如起世经云。佛言。如憍萨罗国斛量胡麻。满二十斛。高盛不槩。有一丈夫。满百年已取一胡麻。如是次第满百年已。复取一粒掷置余处。掷满二十斛胡麻尽已。尔所时节我说其寿。犹未毕尽。且以此数略而计之。名一頞浮陀寿。如是二十頞浮陀寿。为一泥罗浮陀寿。二十泥罗浮陀寿。为一阿呼寿。二十阿呼寿。为一呼呼婆寿。二十呼呼婆寿。为一阿咤咤寿。二十阿咤咤寿。为一搔揵提迦寿。二十搔揵提迦寿。为一优钵罗寿。二十优钵罗寿为一拘牟陀寿。二十拘牟陀寿。为一荼荼梨迦寿。二十奔荼梨迦寿。为一波头摩寿。二十波头摩寿。为一中劫。又那先比丘问佛经云。如世间火。不如泥犁中火热。如持小石著世间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犁火中即消。亦如有人作恶。死在泥犁中。数千万岁其人不死。亦如大蟒蛟龙等。以沙石为食即消。如人怀胎。腹中有子不消。此并由善恶业力。致使消与不消。如人所作善恶随人。如影随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书。火灭字在。火至后成。今世所作行。后世成之。
又如钵头摩地狱中火焰炽盛。罪人去此火一百由旬。火已烧炙。若去六十由旬。罪人两耳已聋无所闻知。若去火五十由旬。其罪人两目已盲。无所复见。如瞿波利比丘已怀恶心谤舍利弗。目揵连身坏命终。堕此钵头摩地狱中。
又如起世经云。波头摩地狱所住之处。若诸众生离其处所。一百由旬。便为彼狱火焰所及。若离五十由旬。所住众生为彼火熏。皆盲无眼。若离二十五由旬。所住众生身之肉血。燋然破散。谓于梵行出家人边。生垢浊心故。损恼心故。毒恶心故。不利益心故。无慈心故。无净心故。自受斯殃。是故于一切梵行人所起慈。身口意业常受安乐。
典主缘第五
如问地狱经及净度三昧经云。总括地狱。有一百三十四界。先述狱主名字处所。阎罗王者。昔为毘沙国王。经与维陀始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忿对。同立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毘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之众。诸阿傍是。问地狱经云。十八王者。即主领十八地狱。一迦典泥犁。二屈遵典刀山。三沸进寿典沸沙。四沸典沸𡱁。五迦世典黑耳。六𡻊傞典火车。七汤谓典镬汤。八镬迦然典铁床。九恶生典𡻘山。十寒氷(经阙王名)十一毘迦典剥皮。十二遥头典畜生。十三提薄典刀兵。十四夷火典铁磨。十五悦头典氷地狱。十六铁𥫼(经阙王名)十七身典蛆虫。十八观身典洋铜又净度三昧经云。复有三十地狱各。有主典不烦具录。但列五官名字知。一者鲜官禁杀。二者水官禁盗。三者铁官禁婬。四者土官禁两舌。五者天官禁酒。
王都缘第六
如起世经云。当阎浮洲南。二铁围山外。有阎摩王宫殿住处。纵广正等六十由旬。七重墙壁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七宝所成。于其四方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却敌楼橹台殿园苑华池。有种种树美果弥满香风远熏众鸟和鸣。王以恶业不善果故。于夜三时及昼三时。自然有赤融铜汁。在前出生。其王宫殿即变为铁。五欲功德皆没不现。王见此已。怖畏不安诸毛皆竖。即便出外。若在宫外。即走入内时。守狱者取阎摩王。高举扑之置热铁地上。其地炽然。极大猛盛光焰炎赫。扑令卧已。即以铁钳开张其口。以融铜汁写置口中。时阎摩王被烧唇口。次烧其舌。后烧咽喉。复烧大肠及小肠等。次第燋然从下而出。尔时彼王作如是念。一切众生。以于往昔身作恶行。口作恶行。意作恶行。并余众生同作业者。皆受此苦。愿我从今舍此身已。更得身时。俱于人间相逢受生。于如来法中。当得信解。鬀除鬓发。著袈裟衣。得正信解。从家出家。既出家已自得通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应作者皆已作讫。更不复于后世受生。發如是等熏习善念。即于所住宫殿还成七宝。犹如诸天。五欲功德。现前具足。以三业善便得快乐(如长阿含经王亦三时受苦大意亦同此经也)。
又新婆沙论问诸地狱卒。为是有情数。为是非有情数耶。答若以铁锁系缚初生地狱有情往琰摩王所者是有情数若以种种苦具于地狱中害有情者是非有情数。赡部洲下有大地狱。赡部洲上。亦有边地狱及独地狱。或在谷中。或在山上。或在旷野。或在空中。于余三洲唯有边地狱独地狱。无大地狱。所以者何。唯赡部洲人造善猛利。彼作恶亦复猛利。非余洲故。有说北拘卢洲。亦无边地狱等。是受纯净业果处故。问若余洲无大地狱者。彼诸有情。造无间业断善根等。当于何处受异熟耶。答即于此赡部洲下大地狱受。问地狱有情其形云何。答其形如人。问语言云何。答彼初生时。皆作圣语。后受苦时。虽出种种受苦痛声。乃至无有一言可了。唯有斫刺破烈之声。
业因缘第七
如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云。尔时信相菩萨。为诸众生而作發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众生。为诸狱卒。剉碓斩身从头至足。乃至其顶斩之已讫。巧风吹活而复斩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儿魁脍斩截众生。故获斯罪。
第二复有众生。身体顽痺眉须堕落。举身烘烂。鸟栖鹿宿人迹永绝。沾污亲族人不喜见。名之癞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坏塔寺。剥脱道人。斫射贤圣。伤害师长。常无返复。背恩忘义。常巧苟且。婬匿尊卑无所忌讳。故获斯罪。
第三复有众生。身体长大。聋𫘤无足宛转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为诸小虫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处。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语。不孝父母。反戾时君。若为帝王大臣。四镇方伯州郡令长。官禁督护。恃其威势侵夺民物。无有道理。使苦燋悴呼嗟而行。故获斯罪。
第四复有众生。两目盲瞎都无所见。或觝树木。或堕沟坑。于时死已更复受身。亦复如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缝鹰眼合。笼系众生。皮囊盛头不得所见。故获斯罪。
第五复有众生。蹇吃瘖痖口不能言。若有所说。闭目举手口不言了。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诽谤三尊。轻毁圣道。论他好丑。求人长短。强诬良善。憎嫉贤人。故获斯罪。
第六复有众生。腹大项细不能下食。若有所食变为脓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偷盗僧食。或为大会福食屏处偷啖。悋惜己物但贪他财。常行恶心与人毒药。气息不通。故获斯罪。
第七复有众生。常为狱卒热烧铁钉。钉入百节骨头钉之已讫。自然火生焚烧身体。悉皆燋烂。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针灸医师。针人身体不能差病。诳他取财。徒忧苦痛令他苦恼。故获斯罪。
第八复有众生。常在镬汤中。为牛头阿搒。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镬汤中。煮之令烂。还复吹活而复煮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信邪倒见。祠祀鬼神。屠杀众生。汤灌搣毛。镬汤煮煎。不可限量。故获斯罪。
第九复有众生。常在火城中煻煨脐心。四门俱开。若欲趣门门即闭之。东西驰走不能自免。为火烧尽。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焚烧山泽。火煨鸡子。烧煮众生。身烂皮剥。故获斯罪。
第十复有众生。常在雪山中寒风所吹。皮肉剥裂求死不得。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横道作贼。剥脱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冻死。生㓟牛羊痛不可堪。故获斯罪。
第十一复有众生。常在刀山剑树之上。若有所捉即便割伤。枝节断坏。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屠杀为业。烹害众生屠割剥裂。骨肉分离头脚星散。悬于高格称量而卖。或复生悬众生苦痛难处。故受斯罪。
第十二复有众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飞鹰走狗弹射禽兽。或断其头。或断其足。生灭鸟翼。故获斯罪。
第十三复有众生。挛躄背偻腰𣎑不随。脚跛手拘不能采涉。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野田行道安枪。或安射窠施张弶穽。陷坠众生头破脚折。伤损非一。故获斯罪。
第十四复有众生。常为狱卒桎梏其身。不得免脱。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网捕众生。笼系人畜饥穷困苦。或为宰主令长。贪取财钱。枉系良善。怨酷昊天。不得纵意。故获斯罪。
第十五复有众生。或颠或狂。或痴或𫘤。不別好丑。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复得痴身如似醉人。不识尊卑不別好丑。故获斯罪。
第十六复有众生。其形甚小阴藏甚大。挽之身皮皆复进引。行立坐卧以之为妨。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持生贩卖。自誉己物。毁呰他财。嚣升弄㪷蹑秤前后欺诳于人。故获斯罪。
第十七复有众生。男根不具而为黄门。身不妻娶。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揵象马牛羊猪狗。死而复苏。故获斯罪。
第十八复有众生。从生至老无有儿子。孤立独存。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暴恶不信罪福。百鸟产乳之时。赍持瓶器。循大水渚。求拾鸿鹤鹦鹉鹅雁。诸鸟卵㲉。担归煮啖。诸鸟失子。悲鸣叫裂眼中血出。故获斯罪。
第十九复有众生。少小孤寒。无有父母兄弟。为他作使辛苦活命。长大成人横罗殃祸。悬官所缚系闭牢狱。无人追饷饥穷困苦。无所告及。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喜捕拾。雕鹫鹰鹞。熊罴虎豹。枷锁而畜。孤此众生。父母兄弟常恒忧悲。悲鸣叫裂哀感人心。不能供养常苦饥饿。骨立皮连求死不得。故获斯罪。
第二十复有众生。其形甚丑。身黑如漆面目复青。鞫颊俱堆。疱面平鼻。两眼黄赤。牙齿疎缺。口气腥臭。矬短拥肿。大腹亚髋。脚复缭戾。偻脊匡肋。费衣健食。恶疮脓血。水肿乾痟。疥癞痈疽。种种诸恶集在其身。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横罗其殃。永不见佛。永不闻法。永不识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子不孝父母。为臣不忠其君。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赏其信。乡党不以其齿。朝廷不以其爵。妄为趋作。心意颠倒无有其度。不信三尊。杀君害师。伐国掠民。攻城破坞。偷寒过盗恶业非一。美己恶人。侵陵孤老。诬谤贤圣。轻慢尊长。欺诳下贱。一切罪业悉具犯之。众恶集报。故获斯罪。
尔时一切诸受罪众生。闻佛作如是说。悲号动地。泪下如雨。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久住说法。令我等辈而得解脱。佛言。若我久住。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谓我常在。不念无常。善男子譬如孩儿母常在侧。不生难遭之想。若母去者。便生渴仰思恋之心。母方还来乃至欢喜。善男子。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善恶业缘受报好丑。故般涅槃。尔时世尊。即为此诸受罪众生。而说偈言。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六人为伴。造罪俱堕地狱。同在一釜中。皆欲说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特。四人言涉。五人言姑。六人言陀罗。佛见之笑。目连问佛。何以故笑。佛言。有六人为伴。俱堕地狱。共在一釜中。各欲说本罪。热汤沸涌不能再语。各一语便回下。一人言沙者。世间六十亿万岁。在泥犁中。始为一日。何时当竟。第二人言那者。无有出期。亦不知何时当得脱。第三人言特者。咄咄我当用作生。不能自制意。夺五家分。供养三尊。愚贪无足。今悔何益。第四人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至诚。财产属他。为得苦痛。第五人言姑者。谁当保我。从地罪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乐者。第六人言陀罗者。是事上头本不为心计。譬如御车失道入邪。折轴车怀。悔无所及。
又十轮经云。有五逆罪。为最极恶。何者为五。谓故心杀父母阿罗汉。破坏声闻和合僧事。乃至恶心出佛身血。诸如是等。名为五逆。若人于五逆中。作一一逆者不得出家。受具足戒。若听出家。则犯重罪。应殡令出。若已有出家诸威仪者。不应加其鞭杖。及诸系闭。复有四种大罪。同于四逆。犯根本罪。何者为四。杀辟支佛。婬阿罗汉比丘尼。若人舍财与佛法僧。主掌此物而辄用之。若人到见。破坏比丘僧。若人于此四根本罪中。犯一一罪。悉不听佛法出家。设使出家。不得听受具足戒。若受具者应驱令出。以有出家威仪法故。不应鞭杖系闭夺其生命。如是皆犯根本罪。非逆罪也有是根本罪亦是逆罪。若人出家受具足戒。得见谛道。断其命根。是名亦逆亦根本罪。如是众生。于我戒律中。应驱令出。有是根本罪非逆罪。若人出家凡夫众生。故害其命。是名犯根本。非逆罪也。若有四方僧物。饮食敷具。悉不应与同共利养也。有是非根本非逆罪。若有众生。于佛法僧而生疑心。此中出家。乃至见他读诵。而作留难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恶。近于逆罪。若不忏悔除其罪根。终不听使佛法出家。设使出家受具足戒。不悔过者亦驱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毁谤三乘。坏正法眼。欲灭法灯。断三宝种。减损人天而无利益。堕于恶道。此二种人名谤正法。毁呰贤圣。地狱劫寿。增长恶法。是名根本大重罪也。何者。是不威仪根本法罪。若比丘故婬。故杀凡人。不与而取。犯故妄语。于此四中。若犯一一罪。悉不听取四方僧物。饮食卧具。皆悉不得共同受用。然帝王大臣不应加其鞭杖。系闭刑罚乃至夺命。何故名为根本重罪。若人作如是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是恶道根本。是故名为根本罪也。譬如铁丸。虽掷空中。终不暂住。速疾投地。如是五逆犯四重禁。及二种众生。毁坏正法。诽谤贤圣。如是等十一种罪中。若人犯一一罪者。身坏命终。皆堕阿鼻地狱。
又如正法念经说。阿鼻地狱中苦。千倍过前。七大地狱寿经一劫。其身长大五百由旬。造四逆人四百由旬。造三逆人三百由旬。造二逆人二百由旬。造一逆人一百由旬。彼五逆业人临欲死时。唱唤失粪。咽喉抒气。如是死灭中有色生不见。其对其身。犹如八岁小儿。阎罗王然焰铁羂。系缚其咽。及束两手。头面在下足在于上。经二千年皆向下行。多烧焰鬘先烧其头。次烧其身。彼六欲天。闻彼阿鼻地狱中气。即皆消尽。何以故。以阿鼻狱人极大臭故。
又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挥霍之间。譬如壮士屈申臂顷。直落阿鼻大地狱中。化阎罗王大声告勅。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作是语已即灭不现。尔时狱卒复驱罪人。从于下隔乃至上隔。经历八万四千隔中。攒身而过。至铁网际。一日一夜乃尔周遍。阿鼻地狱一日一夜。比此阎浮提日月岁数。经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满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婬妷无道。逼略净戒诸比丘尼姊妹亲戚。不知惭愧。毁辱所亲。造众恶事。此人罪报。临命终时刀风解身。俄尔之间身如铁花。满十八隔中。一一花八万四千叶。一一叶头身手支节。各在一隔间。地狱不大。此身不小。遍满如此大地狱中。经历八万四千大劫。此泥犁灭。复入东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此阿鼻狱南西北方。各经十八隔。谤方等经。具五逆罪。破坏僧祇。污比丘比丘尼。断诸善根如此罪人具众罪者。身满阿鼻狱。四支复满十八隔中。此阿鼻狱但烧如此。狱种众生劫欲尽时。东门即开。见东门外。清泉流水华果林树。一切俱现。是诸罪人从下隔见。眼火暂歇。从下隔起婉转腹行。踊身上走到上隔中。手攀刀轮。时虚空中雨热铁丸。走趣东门。既至门阃。狱卒罗刹。手捉铁叉逆刺其眼。铁狗啮心闷绝而死。死已复生。见南门开如前不异。如是西门北门亦复如此。如此时间经历半劫。阿鼻狱死生寒氷中。寒氷狱死生黑暗处。八千万岁目无所见。受大虫身婉转腹行。诸情暗塞无所解知。百千狐狼牵掣食之。命终之后生畜生中。五千万身受鸟兽形。还生人中聋盲瘖痖。疥癞痈疽。贫穷下贱。一切诸衰以为严饰。受此贱形经五百身。后复还生饿鬼道中。饿鬼道中。遇善知识诸大菩萨。呵责其言。汝于前身无量世时。作无根罪。诽谤不信。如此罪人具众罪者。身满阿鼻狱。四支复满十八隔中。此堕阿鼻狱。受诸苦恼不可且说。汝今应当發慈悲心。时诸饿鬼闻是语已。称南无佛。称佛恩力。寻即命终生四天处。生彼天已悔过自责。發菩提心。诸佛心光不舍是等。摄受是辈如罗睺罗。教避地狱如爱眼目。故起世经。世尊说偈言。
诫勗缘第八
如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有三天使在于世间。何等为三。一老。二病。三死。有人放逸三业恶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守狱者。应时即来。驱彼众生。至阎王前白言。大王。此等众生。昔在人间。纵逸自在不善三业。今来生此。唯愿大王善教示之。王问罪人。汝昔人间。第一天使善教示汝。善呵责汝。岂得不见出现生耶。答言大天。我实不见。王重告言。汝岂不见。为人身时。或作妇女。或作丈夫。衰老相现。齿落发白。皮肤缓皱。黑黡遍体。状若胡麻。膊伛背曲。行步跛蹇。足不依身。左右倾侧。颈细皮宽。两边垂缓。犹若牛胡。唇口乾枯。喉舌燥澁。身体屈弱。气力绵微。喘息出声。犹如挽锯。向前欲倒。恃杖而行。盛年衰损骨肉消竭。羸瘦尫弱。趣来世路。举动沈滞无复壮形。乃至身心恒常战掉。一切支节疲懈难摄。汝见之不。答言。大天。我实见之。时王告言。汝愚痴人无有智慧。昔日既见如是相貌。云何不作如是思惟。我今具有如是老法。未得远离。可作善业。使我长夜利益安乐。彼人复答言。大天。我实不作如是思惟。以心纵荡行放逸故。王又告言。汝愚痴人不修善业。当具足受放逸之罪。此之苦报非他人作。是汝自业今还聚集受此报也。
尔时阎摩王。第二诃之告。言。诸人岂不见第二天使世间出耶。答言。大天。我实不见。王复告言。汝岂不见。昔在世间作人身时。若妇女身。若丈夫身。四大和合。忽尔乖违病苦所侵。缠绵困笃。或卧小大床上。粪尿污秽。宛转其中不得自在。眠卧起坐仰人扶侍。洗拭抱持。与饮与食。一切须人。汝见之不。彼人答言。大天。我实见之。王复告言。痴人汝见如是。云何不思。我今亦有如是之法。未离患法。可作善业。令我当来长夜得大利益大安乐事。彼人答言。不也。我实不作如是思惟。以懈怠心行放逸故。王告。痴人。汝既嬾堕不作善业。受此恶报。非他人造。还自受报。
尔时阎摩王。第三诃之语言。汝愚痴人。汝昔人时。岂可不见第三天使世间出耶。答言。大天。我实不见。王复告言。汝人间时。岂复不见妇女身。若丈夫身。随时命终置于床上。以杂色衣而蒙覆之。将出聚落。升帐轩盖种种庄严。眷属围绕。举手散发。灰土坌头。极大悲恼。号咷哭泣举声大叫。椎胸哀恸酸哽楚切。汝悉见不。答言。大天。我实见之。时王告言。痴人汝昔既见如此。何不思惟。我亦有死。未得免离。今当作善。为我长夜得大利益。彼人答言。大天。我实不作如是思惟。何以故。以放逸故。时王告言。汝既放逸不作善业。自造此恶非他人造。得此果报汝还自受。以此三使教示诃责已。勅令将去。时守狱者。即执罪人两足两臂。以头向下。以足向上。遥掷置于诸地狱中。
颂曰。
诸经要集卷第十八
校注
西【大】,大唐西【元】,唐西【明】 世【大】,世玄恽【元】,〔-〕【宫】 集【大】,撰【元】【明】 部【大】,缘【宋】【元】【明】【宫】 止【大】,息【宋】【元】【明】【宫】 挹【大】,绝【明】 黎【大】*,犁【宋】【元】【明】【宫】* 离【大】,杂【宋】【元】【明】 故【大】,故故【宋】【元】【明】【宫】 傍【大】,旁【宫】 那【大】,𭡠【宋】【元】【明】【宫】 言【大】,曰【宋】【元】【明】【宫】 佛【大】,仙【宋】【元】【明】【宫】 无间【大】,无间地狱【宋】【元】【明】【宫】 有时【大】,时有【宋】【元】【明】【宫】 欻【大】,忽【宋】【元】【明】【宫】 㘁【大】*,噑【宋】【元】【明】【宫】* 墡【大】,缮【宋】【元】【宫】 尸【大】*,屎【宋】【元】【明】【宫】* 三【大】,二【宋】【元】 锯【大】,〔-〕【宋】【元】【明】【宫】 反【大】,及【宋】【元】【明】【宫】 赦【大】,放【宋】【元】【明】【宫】 骨【大】,首【宫】 狱【大】*,地狱【宋】【元】【明】【宫】* 犹【大】,仍【宋】【元】【明】【宫】 扑【大】,扑罪人【宋】【元】【明】【宫】 鍑【大】下同,镬【宋】【元】【明】【宫】下同 怒【大】,努【宋】【元】【明】【宫】 捉【大】*,投【宋】【元】【明】【宫】* 犹【大】,〔-〕【宫】 升【大】,斗【宋】【元】 吟呻【大】,呻吟【明】 蓬潡【大】,蓬勃【宋】,熢㶿【元】【明】,㶿㶿【宫】 博【大】,搏【明】 到【大】,刀【明】 攀【大】,举【宫】 罪【大】*,苦【宋】【元】【明】【宫】* 肉【大】,骨【宫】 樵【大】,燋【宋】【元】【明】【宫】 婉【大】*,宛【宋】【元】【明】【宫】* 行恶【大】,恶行【宋】【元】【明】【宫】 煎【大】,并【宋】【元】【明】【宫】 习【大】,集【宋】【元】【明】【宫】 大【大】,火【宋】【元】【明】 支【大】下同,肢【宋】【元】【明】【宫】下同 融【大】,镕【宋】【元】【明】【宫】 六十角角头【大】,十六角头上【宋】【元】【明】【宫】 暴【大】,爆【元】【明】 即便【大】,便即【宋】【元】【明】【宫】 隔【大】,鬲【明】 隔【大】下同,鬲【宋】【元】【明】【宫】下同 妷【大】*,佚【宋】【宫】*,泆【元】【明】* 西【大】,四【明】 既【大】,即【宫】 蓬㪍【大】,蓬勃【宋】【宫】,熢㶿【元】【明】 恼【大】,脑【元】【宫】 揵【大】,健【宋】【宫】,犍【元】【明】 呼呼婆【大】,〔-〕【宋】【元】【明】【宫】 阿咤咤【大】,〔-〕【宋】【元】【明】【宫】 揵【大】*,犍【宋】【元】【明】【宫】* 荼【大】*,茶【宋】【元】【明】【宫】* 摩【大】,摩华【宋】【元】【明】【宫】 自【大】,目【宫】 𫁳【大】,苇【元】【明】 被【大】,彼【宋】【元】【明】 迦【大】,迦延【宋】【元】【明】【宫】 遵【大】,尊【宋】【元】【明】【宫】 四【大】,四曰【宫】 沸【大】,沸曲【元】【明】 傞【大】,蹉【宋】【元】【明】【宫】 镬【大】,铁【宋】【元】【明】【宫】 遥【大】,摇【宋】【元】【明】【宫】 𥫼【大】,筒【宋】【宫】,笧【元】【明】 身【大】,名身【宋】【元】【明】 洋【大】,烊【宋】【元】【明】【宫】 写【大】,泻【宋】【元】【明】【宫】 从【大】,后【明】 鬀除鬓【大】,剃除鬓【宋】【元】【明】【宫】 作【大】,行【宫】 也【大】,〔-〕【宋】【元】【明】【宫】 问【大】,闻【明】 琰【大】,阎【元】【明】 三【大】,之【宫】 亦【大】,亦无【宋】【宫】 于【大】,〔-〕【宋】【元】【明】 烈【大】,裂【元】【明】 烘【大】,洪【宋】【元】【明】【宫】 沾【大】,点【元】【明】 燋【大】,憔【宋】【元】【明】【宫】 蹇【大】,謇【宋】【元】【明】【宫】 口【大】,乃【宋】【元】【明】【宫】 入【大】,人【宋】【元】【明】【宫】 灸【大】,刺【宫】 医【大】,翳【明】 差【大】,瘥【宋】【元】【宫】 搒【大】,傍【宋】【元】【明】,婆【宫】 叉【大】,又【明】 搣【CB】【宋】【元】【明】【宫】*,灭【大】* 可【大】,同【明】 脐【大】,齐【宋】【元】【明】【宫】 捉【大】,投【宋】【宫】 枝【大】,肢【宋】【元】【明】【宫】 称【大】,秤【宋】【元】【明】【宫】 受【大】,获【宋】【元】【明】【宫】 田【大】,畋【元】【明】 窠【大】,弋【宋】【元】【宫】,戈【明】 皮【大】,疲【元】【明】 㪷【大】,斗【宋】【元】【明】【宫】 蹑【大】,捻【宋】【宫】,挈【元】【明】 循【大】,倾【宋】【元】【明】【宫】 裂【大】*,烈【宋】【宫】* 血出【大】,出血【宋】【元】【明】【宫】 罗【大】*,罹【明】* 雕【大】,鹏【宫】 鞫【大】,头【元】【明】,鞠【宫】 亚【大】,凸【宋】【元】【明】 匡【大】,𦚞【宋】【元】【明】 子【大】,人子【宋】【元】【明】【宫】 寒【大】,寨【宋】【元】【明】【宫】 姑【大】*,辜【宋】【元】【明】【宫】* 语【大】,言【宋】【元】【明】【宫】 当【大】,〔-〕【宋】【元】【明】【宫】 最【大】,严【宫】 殡【大】,摈【宋】【元】【明】【宫】 掌【大】,偿【宫】 到【大】,倒【宋】【元】【明】【宫】 攒【大】,𢫫【宋】【元】【明】,钻【宫】 略【大】,掠【宋】【元】【明】【宫】 踊【大】,涌【宋】【元】【明】【宫】 痈【大】,〔-〕【宋】 根【大】,限【宋】【元】【明】【宫】 (如此…此)二十二字【大】,〔-〕【宋】【元】【明】【宫】 称佛【大】,〔-〕【宫】,佛【宋】 报【大】,执【宋】【元】【明】 牙【大】,芽【宋】【元】【明】【宫】 杂【大】,诸【宋】【元】【明】【宫】 欲毒【大】,欲恚【宋】【元】【明】【宫】 毘【大】*,鼻【宋】【元】【明】【宫】* 七【大】,士【宋】 阎【大】,阎罗【宋】【元】【明】【宫】 黡【大】,压【宋】【宫】 伛【大】,偻【宋】【元】【明】【宫】 背【大】,皆【元】 侧【大】,倒【宋】【宫】 胡【大】,𩑶【宋】【元】【明】【宫】 骨【大】,血【宋】【元】【明】【宫】 不【大】*,否【宋】【元】【明】【宫】* 我今【大】,今我【宋】【元】【明】【宫】 妇【大】,若妇【宋】【元】【明】【宫】 升【大】,斗【宋】【元】【明】 号咷【大】,声号【宫】 椎【大】,搥【宋】【元】【明】【宫】 履锋辛【大】,锋刃前【元】【明】 寰【大】,还【宋】【元】【明】【宫】 坠【大】,随【宋】【元】【明】【宫】【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54 册 No. 2123 诸经要集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1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