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一

  • ○释涅槃经治定疏分(二)
    • 初题目(二)
      • 初疏文通题
      • 二撰治嘉号
    • 二本文(二)
      • 初离文通示(二)
        • 初引古叙意(三)
          • 初分节元始
          • 二此经下科段盈缩(二)
            • 初标盈缩
            • 二梁武下示盈缩
          • 三虽兰下总结开遮
        • 二今分下约今正示(二)
          • 初分科
          • 二随释(七)
            • 初列章
            • 二示处
            • 三释名
            • 四生起
            • 五通別
            • 六引证(三)
              • 初标
              • 二示(二)
                • 初引多文
                • 二引一处(三)
                  • 初正引经文
                  • 二然佛下略示经旨
                  • 三召诸下对韦明义(五)
                    • 初对众(二)
                      • 初疏主对众义
                      • 二私谓下治者示众数
                    • 二对施
                    • 三对行
                    • 四对义
                    • 五对用
              • 三今依下结
            • 七出异解(七)
              • 初梁武(三)
                • 初叙彼义
                • 二若以下斥古非
                • 三今随下显今是
              • 二开善(二)
                • 初叙古
                • 二序即下显今
              • 三光宅(二)
                • 初叙古
                • 二只是下显今
              • 四灵味(二)
                • 初叙
                • 二既处下斥
              • 五河西
              • 六地人
              • 七兴皇
      • 二随文別释(五)
        • 初序品明召请涅槃众(二)
          • 初总标示
          • 二又诸下別解释(二)
            • 初通序(二)
              • 初约义总示(三)
                • 初约一期四教(二)
                  • 初正明五义(二)
                    • 初约义泛明(三)
                      • 初标示
                      • 二如是下正明
                      • 三展转下结意
                    • 二又小下历教委示(三)
                      • 初经教来意
                      • 二若言下正明四教(二)
                        • 初正明如是
                        • 二如是下结例余四
                      • 三故龙下引证总结
                  • 二此通下结略指广
                • 二属今家五章(二)
                  • 初约別对五章(二)
                    • 初标
                    • 二释(五)
                      • 初如是序众
                      • 二我闻序施
                      • 三一时序行
                      • 四住处序义
                      • 五同闻序用
                  • 二约通具五章(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夫众下约义委明
                • 三对此经要义(二)
                  • 初对三点四德
                  • 二结例指广
              • 二随文別释(五)
                • 初如是
                • 二我闻(二)
                  • 初列四句
                  • 二三种下判今昔
                • 三一时(二)
                  • 初例三谛
                  • 二后一下利今昔
                • 四住处(二)
                  • 初释化主
                  • 二释住处(二)
                    • 初约事释(四)
                      • 初释城
                      • 二释地
                      • 三释河
                      • 四释树
                    • 二只此下约教释(二)
                      • 初总标
                      • 二若见下別示(二)
                        • 初约世间
                        • 二若见下约出世(二)
                          • 初约偏机所见
                          • 二约圆机所见(三)
                            • 初标
                            • 二茅城下释(二)
                              • 初共表四德
                              • 二各表四德
                            • 三若能下结
                • 五同闻(二)
                  • 初例前略示
                  • 二就同下分经广释(二)
                    • 初科文
                    • 二初文下随释(二)
                      • 初众集(二)
                        • 初叙意分经(二)
                          • 初治者叙意
                          • 二同闻下疏主分经
                        • 二随经释义(四)
                          • 初与(三)
                            • 初引论总立
                            • 二若三下约教別释(四)
                              • 初藏
                              • 二通
                              • 三別
                              • 四圆
                            • 三今言下结示今文
                          • 二叹(三)
                            • 初引证总明
                            • 二天王下约教別释
                            • 三大权下例前结示
                          • 三类(二)
                            • 初正释比丘(二)
                              • 初引论略标
                              • 二不仰下对教广释
                            • 二例明众义(二)
                              • 初指例
                              • 二四人下释义(二)
                                • 初引论总明
                                • 二煗等下约教別释(二)
                                  • 初历示二僧(二)
                                    • 初正明
                                    • 二余二下结示
                                  • 二有羞下重明四义
                          • 四数
                      • 二威仪
            • 二別序○
        • 二从纯陀至大众问合十六品明开演涅槃施○
        • 三从现病至德王五品品明显示涅槃行○
        • 四师子吼一品明问答涅槃义○
        • 五迦叶陈如及后分四品明折摄涅槃用○
  • ○二別序(二)
    • 初分科
    • 二又为下随释(三)
      • 初能召(二)
        • 初分科
        • 二声召下随释(二)
          • 初约次第释义(三)
            • 初声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二下随释(六)
                • 初声时表法
                • 二声时临机
                • 三声之本末(二)
                  • 初总释
                  • 二又空下约教
                • 四声之横竖(三)
                  • 初略消文
                  • 二叙他解
                  • 三显今义(二)
                    • 初明横竖该收以斥他
                    • 二若以下结示有顶以斥他
                • 五声有感应
                • 六声中叹告(二)
                  • 初科分叙意
                  • 二初叹下随文正释(二)
                    • 初叹(二)
                      • 初科分
                      • 二初先下随释(二)
                        • 初双叹两德(二)
                          • 初科文
                          • 二初文下随释(二)
                            • 初叹内德
                            • 二叹外德
                        • 二双结两德(二)
                          • 初科分
                          • 二初为下随释(二)
                            • 初结三号
                            • 二结四等
                    • 二告(三)
                      • 初正解疑问
                      • 二前具下征文释妨(二)
                        • 初疑问
                        • 二大觉下答释(二)
                          • 初约师即主父释
                          • 二复次下举后摄初释
                      • 三若依下例前约教
            • 二光召(二)
              • 初科文
              • 二初文下随释(四)
                • 初光时
                • 二结出处(四)
                  • 初表佛性释
                  • 二又青下表三语释
                  • 三又大下表涅槃释
                  • 四又济下表六道六根释
                • 三光所照
                • 四光利益(二)
                  • 初叙古斥非
                  • 二今文下示今正义(二)
                    • 初蠲三障
                    • 二恋慕生善
            • 三动召
          • 二然声下明前后随机
      • 二所召○
      • 三结召○
  • ○二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总召下随释(二)
      • 初总明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随释(四)
          • 初抑苦
          • 二兴请
          • 三释请(二)
            • 初分科
            • 二言执下随释(三)
              • 初發起请
              • 二正释请
              • 三结请
          • 四释苦
      • 二別明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此土下随释(二)
          • 初召此土(二)
            • 初科分
            • 二阎浮下随释(三)
              • 初召阎浮众(三)
                • 初科分总示
                • 二他人下叙他分经
                • 三初声下依科正释(三)
                  • 初声闻(二)
                    • 初分科
                    • 二僧又下随释(二)
                      • 初僧众(二)
                        • 初科分释疑
                        • 二佛边下依科解义(二)
                          • 初佛边众(二)
                            • 初科分
                            • 二初云下随释(三)
                              • 初所召
                              • 二奉召
                              • 三愿召(二)
                                • 初对辨广略
                                • 二问答释疑(二)
                                  • 初约无学问
                                  • 二约四教答
                          • 二外来众(二)
                            • 初分科
                            • 二所召下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数下随释(四)
                                  • 初数
                                  • 二类
                                  • 三叹(二)
                                    • 初叹自行德
                                    • 二叹化他德(二)
                                      • 初征文具化他义
                                      • 二夫象下配释喻意(二)
                                        • 初释如大龙象(二)
                                          • 初约龙象体异释
                                          • 二或只下约龙象体同释
                                        • 二释檀林师子
                                  • 四结
                                • 二奉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光下随释(三)
                                    • 初光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二)
                                        • 初正明顺召
                                        • 二简顺召意
                                    • 二声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
                                    • 三动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
                      • 二尼众(二)
                        • 初分科
                        • 二列众下随释(二)
                          • 初列众(二)
                            • 初科分
                            • 二所召下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列中下随释(四)
                                  • 初名
                                  • 二数
                                  • 三位
                                  • 四叹(二)
                                    • 初叹自行德
                                    • 二叹化他德
                              • 二奉召(三)
                                • 初光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二)
                                    • 初正明顺召
                                    • 二简顺召意
                                • 二声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
                                • 三动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
                          • 二發迹(三)
                            • 初分经叙意
                            • 二初云下正释经文(二)
                              • 初指通位
                              • 二別指高位
                            • 三他分下叙他斥非
                  • 二菩萨○
                  • 三杂众○
              • 二召中间众○
              • 三召上界众○
          • 二召他土○
  • ○二菩萨众(二)
    • 初科分
    • 二所召下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一下随释(六)
          • 初数
          • 二类(三)
            • 初标示翻名
            • 二经论释义(二)
              • 初释论十义
              • 二大品十门(二)
                • 初正引经文
                • 二龙树释义
            • 三此中下约教显今
          • 三位
          • 四名
          • 五叹(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随释(三)
              • 初单叹上求德
              • 二约四弘兼下化德(二)
                • 初科分
                • 己阶下随释(二)
                  • 初总叹
                  • 二別叹
              • 三结上求下化德
          • 六结(二)
            • 初总结上求下化
            • 二別结下化
      • 二奉召(三)
        • 初光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二)
            • 初正明顺召
            • 二简顺召意
        • 二声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
        • 三动召(二)
          • 初奉召
          • 二顺召
  • ○三杂众(二)
    • 初科分
    • 二初二下随释(三)
      • 初二十一众增数(廿一)
        • 初二河沙优婆塞众(二)
          • 初分科
          • 二初所下随释(三)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二下随释(五)
                • 初数
                • 二类(二)
                  • 初正解释(二)
                    • 初释优婆塞(二)
                      • 初经论通名
                      • 二约义別说
                    • 二复次下释五戒威仪(二)
                      • 初正释(二)
                        • 初释五戒(二)
                          • 初约事释
                          • 二又具下约教释
                        • 二释威仪
                      • 二当知下结示
                  • 二问优下例余众(二)
                    • 初例声闻菩萨佛(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三)
                        • 初明有义无教
                        • 二四善下约义辨示(三)
                          • 初约小大明声闻
                          • 二若乾下约三教明菩萨
                          • 三一切下约圆义明佛
                        • 三以是下总结义徧
                    • 二例蛣𧏙蝮虿(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二)
                        • 初研详去取
                        • 二小善下从权示义
                • 三名
                • 四叹(二)
                  • 初科分
                  • 二叹有下随释(二)
                    • 初叹(二)
                      • 初上求(二)
                        • 初标经
                        • 二旧云下释义(二)
                          • 初明对治(二)
                            • 初通途显示(二)
                              • 初叙旧释(二)
                                • 初初义约昔教释(二)
                                  • 初旧师立义
                                  • 二今师斥非
                                • 二旧又下次义约今教释(二)
                                  • 初立义
                                  • 二料简(二)
                                    • 初简六行难昔人(二)
                                      • 初疑问
                                      • 二此是下答释(二)
                                        • 初旧师明义
                                        • 二兴皇竝难(二)
                                          • 初以比丘竝
                                          • 二当知下正示己义
                                    • 二简双游非对治
                              • 二若尔下明今解(二)
                                • 初弹兴皇偏约权行
                                • 二权引下明今解兼约实行(三)
                                  • 初明权实意
                                  • 二如下下示实行三种(三)
                                    • 初正示三义(三)
                                      • 初约从渐入圆
                                      • 二约圆机渐行
                                      • 三约显机顿行
                                    • 二诸优下结显当文
                                    • 三五十结显余众
                                  • 三文中下结权实兼叹(二)
                                    • 初正明权实二众相由
                                    • 二云何下斥旧师两义偏局
                            • 二历句分別(三)
                              • 初正分別
                              • 二问恒下简恒常
                              • 三此等下结门义
                          • 二乐闻下释余句
                      • 二下化(二)
                        • 初总叹
                        • 二別叹
                    • 二结
                • 五结(二)
                  • 初总结上求下化
                  • 二別结下化
            • 二奉召
            • 三顺召(二)
              • 初顺召(三)
                • 初顺声召
                • 二顺动召
                • 三顺光召
              • 二献供
        • 二三河沙优婆夷众○
        • 三四河沙离车众○
        • 四五河沙大臣长者众○
        • 五六河沙舍离王众○
        • 六七河沙夫人众○
        • 七八河沙天女众○
        • 八九河沙龙王众○
        • 九十河沙鬼神王众○
        • 十二十河沙金翅众
          • 疏总释
        • 十一三十河沙乾闼众
          • 疏总释
        • 十二四十河沙紧那众
          • 疏总释
        • 十三五十河沙摩睺伽众
          • 疏总释
        • 十四六十河沙修罗众
          • 疏总释
        • 十五七十河沙陀那婆众
          • 疏总释
        • 十六八十河沙罗刹众
          • 疏总释
        • 十七九十河沙树林神众
          • 疏总释
        • 十八千河沙持呪王众
          • 疏总释
        • 十九亿河沙贪色鬼众
          • 疏总释
        • 二十百亿河沙天婬女众
          • 疏总释
        • 廿一千亿河沙地鬼王众
          • 疏总释
      • 二八众同数○
      • 三一众无数
  • ○二三河沙优婆夷众(二)
    • 初分科
    • 二所召下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三下随释(四)
          • 初数
          • 二类
          • 三名
          • 四叹(二)
            • 初科分
            • 二初堪下随释(二)
              • 初略叹上求下化
              • 二广叹上求下化(二)
                • 初叙意科分
                • 二初上下依科随释(三)
                  • 初上求(二)
                    • 初科文
                    • 二事观下随释(二)
                      • 初事观(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二)
                          • 初标事境
                          • 二出五门
                      • 二结成功德(二)
                        • 初标科
                        • 二举下随释(二)
                          • 初正释结成(七)
                            • 初举譬结
                            • 二举三三昧结
                            • 三举大乘结
                            • 四举能说结
                            • 五举护持结
                            • 六举呵毁结
                            • 七结事即理
                          • 二此意下对前辨示
                  • 二下化(二)
                    • 初总叹
                    • 二別叹
                  • 三双结
      • 二奉召
      • 三顺召(二)
        • 初顺召
        • 二献供
  • ○三四河沙离车众(二)
    • 初分科
    • 二所召下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句下随释(四)
          • 初数
          • 二类
          • 三叹(二)
            • 初科分
            • 二叹为下随释(二)
              • 初叹(二)
                • 初上求
                • 二下化
              • 二结
          • 四名
      • 二顺召(二)
        • 初顺召
        • 二献供
  • ○四五河沙大臣长者众(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四)
          • 初数
          • 二类
          • 三叹(二)
            • 初上求
            • 二下化
          • 四名
      • 二顺召(三)
        • 初顺声召
        • 二顺动召
        • 三顺光召
  • ○五六河沙舍离王众(二)
    • 初明不列数所以(二)
      • 初准文定数
      • 二但王下阙数因由
    • 二文为下正释经文(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三)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二)
            • 初类
            • 二名(三)
              • 初正列名
              • 二顺召
              • 三叹德(二)
                • 初上求
                • 二下化
        • 二奉召
        • 三顺召
  • ○六七河沙夫人众(二)
    • 初对上辨异
    • 二文为下正释经文(二)
      • 初科文
      • 二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四)
            • 初数
            • 二类
            • 三名
            • 四叹
        • 二顺召
  • ○七八河沙天女众(二)
    • 科分
    • 二随释(三)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四)
          • 初数
          • 二类
          • 三名
          • 四叹(二)
            • 初科分
            • 二初如下随释(三)
              • 初叹天眼
              • 二叹上求
              • 三叹下化
      • 二奉召
      • 三顺召
  • ○八九河沙龙王众(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三)
      • 初所召(三)
        • 初数
        • 二类
        • 三名
      • 二奉召
      • 三顺召
  • ○九十河沙鬼神王众(二)
    • 初科文
    • 二随释(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此应下随释(三)
          • 初数
          • 二类
          • 三名
      • 二顺召
  • ○二八同数众(二)
    • 初同十万亿河沙众(三)
      • 初天子众
      • 二风神众
      • 三云雨神众
    • 二同二十河沙众(五)
      • 初象王众
      • 二师子王众
      • 三飞鸟王众
      • 四牛羊众
      • 五仙人众
  • ○第二召中间众(二)
    • 初指处分科
    • 二结前下依科随释(二)
      • 初结前列后(二)
        • 初结前
        • 二列后(二)
          • 初分科
          • 二初文下随释(三)
            • 初人天
            • 二山神
            • 三河海神
      • 二悲近召远(二)
        • 初叙意分科
        • 二初悲下随文释义(二)
          • 初悲近(三)
            • 初指文总标
            • 二娑罗下随经配释(三)
              • 初其林变白相(三)
                • 初约事解
                • 二此有下正表法
                • 三双林下结三根
              • 二虗空宝阁相
              • 三堂下泉池相
            • 三此之下结同三召
          • 二召远
  • ○第三召上界众(二)
    • 初准前标科
    • 二初欲下依科随释(五)
      • 初欲天(三)
        • 初四王天
        • 二帝释天
        • 三空居四天
      • 二梵众
      • 三修罗
      • 四魔天(三)
        • 初示名处
        • 二分科段
        • 三献上下正解释(三)
          • 初类数
          • 二开恩赦下
          • 三办供献上(二)
            • 初办供
            • 二献上(二)
              • 初科分
              • 二问下随释(二)
                • 初魔奉呪奉供(二)
                  • 初奉呪(二)
                    • 初问答释疑
                    • 二正解呪义(二)
                      • 初他人异解
                      • 二今师会通
                  • 二奉供
                • 二佛还供受呪
      • 五大自在天(二)
        • 初悬示名处(二)
          • 初灭处示本
          • 二若法下征文再释(二)
            • 初引文征问
            • 二若言下定名委示(二)
              • 初明世主即首罗
              • 二又云下明世主非首罗(二)
                • 初章安明世主是褒美
                • 二私谓下荆溪明居中是世主
        • 二文为下随文正释(二)
          • 初所召
          • 二顺召
  • ○第二召他土众(二)
    • 初征文显召(二)
      • 初叙他谬解
      • 二若依下示今正义
    • 二文为下随文正释(二)
      • 初科分
      • 二东方下随释(二)
        • 初正解经文(二)
          • 初一方(二)
            • 初分科符瑞
            • 二初双下依科释文(三)
              • 初彼说此见(二)
                • 初彼佛说此佛(四)
                  • 初明远近
                  • 二彼佛说此
                  • 三發来
                  • 四现瑞
                • 二此众见彼众(二)
                  • 初正科经文(四)
                    • 初惊怖
                    • 二安慰
                    • 三见彼众
                    • 四唱苦哉
                  • 二然大下释疑显意(二)
                    • 初超释第四唱苦(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
                    • 二问此下追释初段惊怖(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
              • 二此见彼来(二)
                • 初此大众不见而见
                • 二彼菩萨不来而来
              • 三供佛不受(二)
                • 初供佛
                • 二不受
          • 二例三方
        • 二问身下释疑显正(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二)
            • 初叙旧谬解
            • 二此不下显今正义(二)
              • 初引同虗空斥旧解
              • 二今明下约不思议明今义(二)
                • 初立义消经(二)
                  • 初立义明真应相即
                  • 二边即下消经显理事无乖(二)
                    • 初消经
                    • 二虽边下结斥
                • 二举例引譬
  • ○第三结召请(二)
    • 初分科叙意
    • 二初结下依科随释(二)
      • 初结众集(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随释(二)
          • 初处不思议
          • 二人不思议(四)
            • 初结他方此土众集
            • 二简集不集
            • 三明众集利益
            • 四重明处
      • 二结瑞相(私分)(二)
        • 初圣主收光(二)
          • 初明收一兼三
          • 二收声下明收三表对
        • 二机缘解悟(二)
          • 初释成三哭(二)
            • 初对经
            • 二总结
          • 二鸣乎下释成三业
  • ○大章第二合十六品开演涅槃施(三)
    • 初纯陀品施常住五果对此土杂众(二)
      • 初品题(二)
        • 初列章
        • 二随解(三)
          • 初辨疎密(二)
            • 初明南北二本文义互踈
            • 二今明下显今师分章文义俱密
          • 二辨德行(三)
            • 初明立品因由(二)
              • 初问
              • 二答
            • 二明后供所以(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二)
                • 初略答引古释
                • 二今依下广答明今义
            • 三明受不受意(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二)
                • 初通释
                • 二別释
          • 三释名(二)
            • 初引二经出名
            • 二明古今解义(二)
              • 初引古解
              • 二明今义(二)
                • 初斥古总立
                • 二然妙下依义广解(四)
                  • 初标列
                  • 二正释
                  • 三纯陀下结归
                  • 四若依下对辨
      • 二从此下释本文(三)
        • 初通科大章(二)
          • 初正科
          • 二料简(二)
            • 初料简余众(二)
              • 初正示
              • 二然佛下结意
            • 二料简通別
        • 二此品下別分此品(四)
          • 初正分章
          • 二明生起
          • 三明通別(三)
            • 初叙意总标
            • 二依标示义(三)
              • 初別
              • 二通
              • 三双非(二)
                • 初斥前通別
                • 二当知下依文正示
            • 三如是下结归融即
          • 四明成前起后
        • 三初献下依文正释(四)
          • 初献供(二)
            • 初科分
            • 二请又下随释(四)
              • 初请(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二)
                  • 初经家叙德(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二)
                      • 初叙德(二)
                        • 初科文
                        • 二先叙下随释(二)
                          • 初叙其让德
                          • 二叙所为德(二)
                            • 初标列四名
                            • 二可意下简三从一
                      • 二敬仪(六)
                        • 初释舍身威仪
                        • 二释偏袒右肩(二)
                          • 初标立四名
                          • 二俗下简三从一
                        • 三释右膝著地(二)
                          • 初正明四悉
                          • 二此意下简通显別
                        • 四不释下治者释合掌
                        • 五释悲感
                        • 六荆溪释礼足
                  • 二發言陈请(二)
                    • 初分科
                    • 二标为下随释(三)
                      • 初标请(二)
                        • 初科分
                        • 二初世下随释(二)
                          • 初标三宝舟航
                          • 二标自他求度
                      • 二正请(二)
                        • 初科分
                        • 二法说下随释(三)
                          • 初法(二)
                            • 初科文
                            • 二所失下随释(二)
                              • 初所失故请(二)
                                • 初科分
                                • 二随释(二)
                                  • 初明所失
                                  • 二释所失
                              • 二所求故请(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随释(二)
                                  • 初明所求
                                  • 二释所求
                          • 二譬(二)
                            • 初科分
                            • 二贫穷下随释(二)
                              • 初贫穷譬上所失(二)
                                • 初就当文正释(二)
                                  • 初正释经文(二)
                                    • 初对譬直示(二)
                                      • 初释能譬人(二)
                                        • 初叙古斥非
                                        • 二今下示今显是
                                      • 二旧以下释所譬法(二)
                                        • 初叙古斥非
                                        • 二今下示今显是
                                    • 二所以下归宗显意(三)
                                      • 初总叙经意
                                      • 二外则下对释经文
                                      • 三下性下引文证义
                                  • 二若观下研详去执
                                • 二然此下约三性通示(二)
                                  • 初约前后经文悬示(二)
                                    • 初约法譬明三性(二)
                                      • 初正明(二)
                                        • 初约法说(二)
                                          • 初约所失別请三性
                                          • 二约所求通请三性
                                        • 三约譬说
                                      • 二然三下结意
                                    • 二约佛受明三性(二)
                                      • 初別许
                                      • 二通许
                                  • 二惑者下约惑者设难显意(二)
                                    • 初疑问
                                    • 二答释(三)
                                      • 初依经总立
                                      • 二良以下历示经旨(二)
                                        • 初约上根明现文义具佛性
                                        • 二为未下约中下明下文广显佛怨
                                      • 三若初下结斥显意
                              • 二伇力譬上所求(二)
                                • 初明举缘因为求(二)
                                  • 初叙意总明
                                  • 二伇力下随文显义(二)
                                    • 初约世间善释
                                    • 二若以下约出世善释
                                • 二唯怖下正求了因(二)
                                  • 初释成三求示其纲要
                                  • 二佛随下对下三性显其文旨
                          • 三合(二)
                            • 初示不次意
                            • 二合伇下正释经文(二)
                              • 初超合伇力(二)
                                • 初分科
                                • 二初历下正释(二)
                                  • 初合举缘因(二)
                                    • 初历法合
                                    • 二一体合
                                  • 二唯怖下合求了因
                              • 二追合贫穷
                      • 三结请(二)
                        • 初分科
                        • 二标为下随释(三)
                          • 初双结上法譬中所求之请
                          • 二双结上法譬中所失之请
                          • 三双结上法譬中求失之请
              • 二受○
              • 三难○
              • 四答○
          • 二请住○
          • 三傍论○
          • 四催供○
    • 二哀叹品施胜三修对此土声闻众○
    • 三长寿品去十四品随问而施对此土菩萨众○
  • ○二受(二)
    • 初科分
    • 二许受下随释(三)
      • 初许受(二)
        • 初分科
        • 二初经下随释(二)
          • 初经家叙许(二)
            • 初明叙许来意
            • 二举世下约三号释义(二)
              • 初对请明许总释三号
              • 二世尊下随文示义別示三号(二)
                • 初释三号(三)
                  • 初释世尊(二)
                    • 初约譬对请释
                    • 二又世下举法显喻释
                  • 二释种智(二)
                    • 初约应用释(二)
                      • 初总立
                      • 二何者下征释
                    • 二又不下约报智释
                  • 三释调御(二)
                    • 初正释
                    • 二他经下开合
                • 二释善哉
          • 二如来唱许
      • 二正受(二)
        • 初疏主正解(二)
          • 初略明述许
          • 二广明常义(二)
            • 初破古明常(三)
              • 初旧师明涅槃是破病常(二)
                • 初叙
                • 二如此下斥(三)
                  • 初总斥
                  • 二何者下叙破(二)
                    • 初约诸经名异总立
                    • 二一乘下引今经体同历道
                  • 三故知下结过
              • 二地人明涅槃是当现常
              • 三兴皇明涅槃是凝然常(二)
                • 初叙彼解离二见显常体凝然
                • 二今明下约今破明相即显常即秘密(二)
                  • 初纵夺
                  • 二何者下正破
            • 二然此下示今明常(三)
              • 初约喻称叹
              • 二若凝下斥前生后
              • 三夫佛下正明今解(二)
                • 初对古明今(二)
                  • 初正示常义(三)
                    • 初明常非破病(二)
                      • 初四悉随机非唯破病(四)
                        • 初世界
                        • 二为人
                        • 三对治
                        • 四第一义
                      • 二当知下结示无碍以斥偏执
                    • 二又大下明常非当现(二)
                      • 初明随机具二常
                      • 二又三下明理体非三世(三)
                        • 初引偈文显失
                        • 二引净名助证
                        • 三若因下牒所计结责
                    • 三又此下明常非凝然(二)
                      • 初约密教引辨(三)
                        • 初引密教总立
                        • 二昔覆下示密即开显(二)
                          • 初叙意略辨
                          • 二次我下征文广示
                        • 三总而下约秘藏结示
                      • 二又此下约五性释成
                  • 二若例下称叹结斥
                • 二如此下举喻结意
        • 二次正下治者添释(三)
          • 初叙意分章
          • 二五法下依章正释(二)
            • 初消名
            • 二对法
          • 三若得下结示体徧
      • 三释施○
  • ○三释施(二)
    • 初标示
    • 二释初下正释(二)
      • 初悬示文意(二)
        • 初正示文旨(二)
          • 初明一代言教俱常
          • 二既举下例行位证人亦常
        • 二初后下结示常义
      • 二复次下随文消释(四)
        • 初释无差(三)
          • 初引下佛答
          • 二若依下泛学经论
          • 三若此下的示今文(二)
            • 初正示
            • 二问一下释疑(二)
              • 初明三世常
              • 二明六即常(二)
                • 初约生佛事异问
                • 二约凡圣理同答(二)
                  • 初举譬喻总示
                  • 二凡有下约六即结责
        • 二阿耨下释阿耨菩提
        • 三受最下释受最后供
        • 四汝闻下释令汝具足
  • ○三难(二)
    • 初科分
    • 二治城下正释(二)
      • 初总非
      • 二別难(二)
        • 初古今分节
        • 二初一下正示今义(二)
          • 初示广略意
          • 二为此下明设难意(二)
            • 初通约大小以明难意(二)
              • 初大小随机(二)
                • 初明初后俱异(二)
                  • 初叙意
                  • 二若始下正示(二)
                    • 初明大小之初(二)
                      • 初正释
                      • 二当知下结示
                    • 二若见下明大小之后(二)
                      • 初正释
                      • 二当知下结示
                • 二例推下明结例五双
              • 二纯陀下结示难意
            • 二別约经教以明难意(二)
              • 初引二经
              • 二对四教(三)
                • 初藏(二)
                  • 初正示五双
                  • 二观纯下结成难意
                • 二通(二)
                  • 初正示五双
                  • 二纯陀下结非难意
                • 三別圆(二)
                  • 初正示五双
                  • 二岂可下结成答意
  • ○四答(二)
    • 初分科
    • 二初答下随义(二)
      • 初正答五难(五)
        • 初答第三四身五身难(二)
          • 初来意
          • 二但纯下正释(二)
            • 初重叙前难
            • 二佛今下正释今答(二)
              • 初合四为三所以
              • 二汝举下正示佛答之意(三)
                • 初大机所见
                • 二大缘下举因况果
                • 三大小下结示无差
        • 二答第一有智断无智断难(二)
          • 初重叙前难
          • 二佛以下正释今答(二)
            • 初约藏通释不见性
            • 二若华下约別圆释见佛性(三)
              • 初正示智断
              • 二又入下复疎各具
              • 三是故下结示无差
        • 三答第二有尊号无尊号难(二)
          • 初重叙前难
          • 二佛今下正释今答(二)
            • 初明初后俱大
            • 二初成下结无差
        • 四答第四六度五眼难(二)
          • 初重叙前难
          • 二正明今答(三)
            • 初度眼具足
            • 二今佛下略答所以
            • 三先广下结示无差
        • 五答第五有五果无五果难(二)
          • 初重叙前难
          • 二正明今答
      • 二普受大会
  • ○二请住(三)
    • 初科文生起
    • 二兴皇下悬谈去住(二)
      • 初叙古解(二)
        • 初约机见去住
        • 二夫如下约应无去住
      • 二若尔下明今义(二)
        • 初略斥古解
        • 二今明下正明今义(二)
          • 初约去明四悉(三)
            • 初正示四悉
            • 二或可下结示不同
            • 三且举下引经证成
          • 二于去下例住等三句
    • 三初因下正释经文(四)
      • 初因请(二)
        • 初科文叙意
        • 二就叹下依科正释(三)
          • 初喜
          • 二叹(二)
            • 初科分
            • 二略举下随释(二)
              • 初略(二)
                • 初分科
                • 二名者下随释(四)
                  • 初名
                  • 二利
                  • 三德
                  • 四愿
              • 二广(二)
                • 初名前后
                • 二初更下释经文(四)
                  • 初愿
                  • 二德
                  • 三利
                  • 四名
          • 三请(二)
            • 初分偈文
            • 二初文下正解释(二)
              • 初颂叹
              • 二正请(二)
                • 初为众
                • 二要请
      • 二腾请(二)
        • 初分经
        • 二初长下随释(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初文下随释(二)
              • 初誊众叹(二)
                • 初总別科文
                • 二初云下正释经文(三)
                  • 初腾叹愿(二)
                    • 初腾六难
                    • 二作譬结
                  • 二腾叹德
                  • 三腾叹利
              • 二腾众请(二)
                • 初科文
                • 二文云下随释(三)
                  • 初腾悲苦意
                  • 二腾请住益意
                  • 三结二意
      • 三遮请(二)
        • 初标经
        • 二长行下正释(二)
          • 初长行(二)
            • 初分科
            • 二初文下随释(二)
              • 初述叹难
              • 二以难遮请(二)
                • 初分科
                • 二以诸下随释(三)
                  • 初以难遮请
                  • 二以佛境界遮请(二)
                    • 初正释
                    • 二问下料简
                  • 三以二用遮请(三)
                    • 初明随机契理
                    • 二昔用下约今昔释成
                    • 三若用下结示遮请意
          • 二偈颂(二)
            • 初分科
            • 二初又下随释(二)
              • 初附文消释(二)
                • 初明无常用(二)
                  • 初科分
                  • 二初又下随释(二)
                    • 初通明诸行无常(五)
                      • 初无常观
                      • 二苦观
                      • 三空观
                      • 四无我观
                      • 五不净观
                    • 二正明无常
                • 二明常用
              • 二他判下悬示大旨(二)
                • 初叙他解
                • 二今言下明今释(二)
                  • 初斥他解
                  • 二此文下明今义(二)
                    • 初悬示圆旨(三)
                      • 初引文按定
                      • 二佛境下依义申通
                      • 三所以下结意斥非
                    • 二若但下就文显意
      • 四长请○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一


校注

[A1] 己【CB】巳【卍续】
[A2] 己【CB】巳【卍续】
[A3] 科【CB】料【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1)
关闭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