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能制▆▆▆▆▆▆▆▆▆▆▆▆▆▆▆▆▆起名律仪▆▆▆▆▆▆▆▆▆▆▆▆▆▆断断具标释结未生恶法有当生义今欲令彼当不复生故断彼种种现两亡称为断断故结之云为断故断名为断断为断现行故断种也显此由前故举初断而对明也。
论三名修断至故名修断。
论四名防护至名防护断。
论如是▆▆▆▆▆▆▆▆▆▆▆略明中文分三段一结▆▆▆▆▆▆▆▆▆▆▆▆▆▆▆▆论谓▆▆▆▆▆▆▆▆▆▆▆▆▆▆▆▆▆▆▆▆▆▆▆▆▆▆▆▆▆▆▆▆▆▆▆▆▆▆▆▆▆▆▆▆▆▆▆▆▆▆▆▆▆▆▆▆▆▆▆▆▆▆▆▆▆▆▆▆▆▆▆▆▆▆▆▆▆▆▆▆▆▆▆▆▆▆▆▆▆▆▆▆▆。
【原经卷残缺一版】
彰定体三结心定加行有三一修止举舍二思顺障法过患因缘恶业名不善烦𢙉名顺法三思顺定善功德出离定名善法闻思名顺。
论若于能顺至三摩地。
演曰四明观定文分为三初若于能顺下明起加行次即由如下明得定体后是名观下结得定名得定体中文复有二初明境性后明舍𢢔但离现缠种未离也。
论彼由如是至差別而转。
演曰二彰八行文分为二一标修意二彰行体此初也谓前四定但伏现缠未能断种今此修者为断种子及所修定得圆满故。
论何等名为八种断行。
演曰二彰行体文分为二初征后辩此初也。
论一者欲至心平等性。
演曰后辩分二一明八相二明相摄初中有三一释二结三辩异名初文复二先辩八相后明能断此初八相如文可知。
论由二因缘至现见舍故。
演曰后明能断文分为二先摽后辩由二因者由现见思不觉见舍此卷初云若缘过未事境名缘不现见境若缘现在事境名缘现见境此义即显思断现在舍通过未若今何故辩舍中云谓行过未现在三世随顺诸恶心平▆▆▆▆思为一世舍为二世其实思舍通断三世思舍既名能断随眠余六准知。
论如是名为八种断行。
演曰二结前也。
论亦名胜行。
演曰三辩异名由断随眠行功能胜故名胜行。
论如是八种至瑜伽。
演曰二明相摄文分为二先标后摄此初也𡧱随眠瑜伽者即前二十八卷中四瑜伽也。
论此中欲者至即彼方便。
演曰后正相摄如文可知。
论如是此中至成就神足。
演曰三结成就由前四定及后八行如次伏断缠及种故四种神足方得成就。
论问何因缘故说名神足。
演曰二明神足文分为二先问后荅此先问也。
论荅至故名神足。
演曰后荅文二先喻后法此初也珎宝贵位名胜神法由足能至名为神足。
论如是若有至故名神足。
演曰后明法也欲等为因而能得定定發神变名为神足即从因名四从果名神当体名足㝡胜法者谓神通往还等也。
论彼由如是至说名信根。
演曰四善根生长门五力用降伏门二门合辩文分为二初各別明后合解释初中有二先辩五根后明五力根中有三一标二释三结此初也谓由神足为依止故更修止观先于佛等起深信解名曰信根例余进等次第生起亦名根也言增上者释根义也。
论问至说名五根。
演曰二释文二先问后荅荅中有二前四各生世及出世并起后法三义名根慧阙世间及无起后但生出世为根也何以然者以㝡居后及㝡胜故结文可知。
论若复了知至说名信力。
演曰后明五力文分为三一摽二释三结此初也谓前信后复起信力名若复也即前位名根后位名力此以清净信无屈伏名为力也。
论问至是故名力。
演曰二释分二先问后荅荅中有二初若天下不可屈伏名之为力后威势下能摧伏故亦名为力于此二中前明信力后辩势力结文可知。
论当观此中至所有净信。
演曰后合解释文分为二初明五体后彰位次初中有五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信中有二先标后释此先标举根力二中所言信者即四净中信为体也。
论何以故至非即彼相。
演曰后释分二先征后辩其征意云根力为前证净为因后无漏漏別何为体耶而辩释云为由根力为因为缘为序引生无漏证净因果相属言即为体非体相一名为即也自下皆以有漏为因无漏为果令修习者生欣慕心。
论当观此中至所有精进。
演曰二辩精进文分为二初标后释此初摽举二中精进即四断中勤为精进性。
论此何正断至不善法故。
演曰后释分二先征后释其所征云凡所断惑不越见修是断何惑之正断耶荅中有二先标后释其摽中云是断见惑前方便中之正断也断者体即勤也后释之中先牒正断方正解云由正勤毕竟能断见道之中一切恶故。
论当观此中至所有正念。
演曰三明念体文分为二先标后释此初也。
论谓四念住至一切颠倒。
演曰后释也谓根力中念住体性当毕能断四颠倒性。
论当观此中至所有正定。
演曰四彰定体文中有二先标后释此初也。
论谓诸静虑至不还果。
演曰后释也前三皆是见道方便初二果因故此静虑第三不还行也。
论当观此中至所有正智。
演曰五明慧相文分为二先标后释此初也。
论谓圣谛智至沙门果。
演曰后释也谓依谛智当得现观及四果故。
论即由如是至世第一法。
演曰二明位次文中有四一摽二征三列四释此前三也问辩中边云根在𤏙顶力忍第一今言因修根力發起一何乖返荅根力是別决择是𢝰𢝰以根力而为体性以別發揔故名發生即俱时而發非异前后名为發也问中边根力前后位殊此处善根如何相摄荅彼分胜劣根力位殊此据体能四皆有也故次下云世第一法所摄五根五力无间所生出世无漏圣法若根不遍后二善根云何第一言摄五根以后准前𤏙顶二中亦有力也。
论譬如有人至火之所作。
演曰四释分二初陈喻说后明法合此初也。
论如钻火人至亦尒。
演曰后明法合文中有二先惣后別寻之可知世第一法隣次见道势力转增假同于火犹未断惑故如无熖此位实非无漏火体故言无间生出世法。
论此复云何。
演曰六觉支通达门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初征云此所生法当复云何。
论谓七觉支。
演曰后释分二先标后辩此初也。
演曰后释之中文分三段一惣出体二別分別三结圣迹此初也择法是慧正名觉支余六眷属亦觉支也。
论即此七种至名七种觉支。
演曰二別分別文分为二先标三品后明摄处此初也。
论谓择法觉支至说名遍行。
演曰后明摄处择法是慧正告为观勤喜助伴亦名观也定能制心正名为止安相相▆亦名为止念体遍行故通二摄。
论彼于尒时至见圣谛迹。
演曰三结圣迹九十八中更再明也。
演曰七圣道作证门文分为二初结前摽后后依摽正释此初也。
论此中正见至定蕴所摄。
演曰后依摽正释文分三段初明蕴摄次辩八支后明位次此初也正见慧体亦用思惟支者小宗谓寻大乘因中亦寻为体佛果胜处以慧为支寻依思慧之所施设故从所依皆名慧蕴勤能遍筞故亦慧𠬧正语业命正是戒摄念能顺定故亦定摄问七觉支中念通止观今之八道何𢩁定门荅前据亲踈故通二品今依增胜故属定门二处义差不应齐也。
论问至八支圣道。
演曰次辩八支文分三段初略辩释次广分別后摄为二初中分二先问后荅名圣道者游履因义名之为道诸圣因此断惑证灭名道支也。
论当知此中至合名正见。
演曰次广分別分之为五一明正见二正思惟三语业命四明精进五明念定此正见也对前觉支明此正见谓此二支皆以本后智为体故言得真觉是根本智慧安立等是后得智即相见安立谛观似彼真见证真而觉故言如也惣略二等显示正见同前择法二为体也。
论由此正见至所有寻思。
演曰二明正思惟寻为正思寻无別体用思慧为若无分別智相应思惟即无分別智及于思惟离邪思惟名正思惟若后得智及以散心正思惟者即以分別寻为体性言趣入等且据后智分別思惟故言寻思如是相状。
论若心趣入至是名正语。
演曰三正语业命文分三段一明三体二辩得时三明爱戒初中有三一明正语二明正业三明正命此初也依正见力以无嗔痴所發语业而为其体。
论若如法求至是名正业。
演曰二明正业以无嗔痴所發身业而为体性。
论如法追求至是名正命。
演曰三明正命即以无贪所發身语离五邪命名为正命。
论问何故此名圣所爱戒。
演曰三明爱戒文分为二先问后荅此初也。
论荅至正语业命。
论依止正见至名正精进。
演曰四明精进文可知矣。
论成就如是至正定。
演曰五明念定文亦可知。
论如是一切至是奢摩他。
演曰后摄为二文分为二初揔略说后明断果初中又二先标后释释中有二一无所作谓正语等无表所發恶行不行名无所作二住所作止观进修名住所作。
论如是清净至阿罗汉果。
演曰后明断果谓依此二能断诸结及得果故。
论长时相续至方始建立。
论由如是等至菩提分修。
演曰大段第五惣结分修前明想修后辩分修惣明十二瑜伽修讫。
论云何修果。
演曰十三修果差別门文分为二一明修果二明行別初中有三一征二释三结修果此初也。
论谓四沙门至阿罗汉果。
演曰二释分二初惣标列后別解释此初也预者入也流者类也得入圣类名曰预流第二果者彼徃天上一来人间而般涅槃名一来果生上证灭名不还果阿罗汉者此译云应谓应断灭受诸妙供不受生故。
论此中云何至所生之果。
演曰后別解释文分为二初释惣名后彰果体初中有二先问后荅荅中有二一辩沙门二彰果义沙门梵音唐云息义谓诸圣道能息恶法名曰沙门彰果义中文有二释初以无为断灭名果后以中上圣道名果是前劣因所生果故。
论问何故建立如是四果。
演曰后彰果体文中有二先问后荅此先问也。
论荅至诸烦𢙉故。
演曰后荅分三初惣略荅次別分別后引证成此初也。
论谓诸无事至预流果。
演曰次別分別文分为四一明初果二辩一来三辩那含四明应果初中有三先释次会后辩多生此初也为断招感恶趣因故立预流果见惑分別名为无事萨迦耶见所缘我无名为无事见为首故诸贪等惑相从惣名缘无事惑断彼对治即真见也。
论而薄伽梵至立预流果。
演曰次会违文文中有二初牒后会会中有二先摽后释谓有难云若断一切立初果者如何佛言但断三结立预流耶故此会云说断三结立预流者谓此三结碍至胜故偏说断除理实断尽方得初果。
论此预流果至多生相续。
演曰后辩多生㝡极多者人天七返方证应果名曰多生乃至少者二生一生及不经生亦能证也。
论若断再生至立一来果。
论若以永断至立不还果。
演曰三辩那含断还惑故故立那含生中凡夫还生下者为有下界感生惑故今者那含断尽欲惑无生下义名曰不还唯有定地天有可生名不还也。
演曰四明应果由惑尽故名应果也。
论而薄伽梵至阿罗汉果。
论是名修果。
演曰三结修果。
论又于此中至心正安住。
演曰二明行別文分为二一別明三类二对彰差別初中有三一明增行二明等分三辩薄尘初中有二先惣后別此初也为此五行先修五观然后方证正安住心。
论彼于各別至勤修加行。
演曰后別明也彼前五人如次各于不净慈愍缘起六界息念五停等中而修加行药病相应理湏尒故。
论若等分行至非净其行。
演曰二明等分谓贪等行胜劣齐故修对治时随缘何境皆得安住非要同前別修净行方住心也。
论如等分行至当知亦尒。
演曰三辩薄尘例同等分。
论而彼诸行至能证心住。
演曰二对彰差別文分为二初惣明异后別分別此初也谓此三类或有异故所得住时亦异也。
论问至有何行相。
演曰后別分別文分为二先问后荅此先问云初行可悉后二如何。
论荅至与彼相似。
演曰后荅分二先明等分后辩薄尘此初也谓此等分一人身中具有五行随所遇缘有差別故而即起贪或起嗔等其所起贪与前偏增行皆相似何以然者以遇贪缘方得生故嗔等亦然。
论其薄尘行至具诸功德。
演曰后辩薄尘文分三段初摽次释后结薄尘此初摽举有七义也。
论无重障者至异熟障。
演曰次释分七一无重障二明初净三具资粮四明净信五成聡慧六明福事七成功德初中有四一摽二征三列四释此初三也。
论言业障者至是名业障。
演曰四释分三一明业障二明烦𢙉三明异熟此初业中文有三节牒释及结谓无间业及余故思招感果时能障正道故名业障。
论烦𢙉障者至名烦𢙉障。
演曰二明烦𢙉障具牒释结猛利分別长时俱生如次障碍见修圣智名烦𢙉障。
论异熟障者至异熟障。
演曰三明异熟障文中有三谓牒释结释中有二一惣报异熟谓生三涂北洲无想二別报异熟谓生人中根不圆满此二异熟皆能障圣故名为障。
论㝡初清净至及正直见。
演曰二明初净文分为二初惣摽列后別解释此初也。
论由十因缘至如前应知。
论正直见者至名为正直。
演曰后彰正见文分三段初标次释后结正见此初摽列而有四也。
论如是正直至不可引夺。
演曰次释分四一明净信二明胜解三明远离四彰出离此初也于佛法教致心敬仰名为净信。
论胜解相应至无有怖畏。
演曰二明胜解于斯五处深生忍可名为胜解。
论远离诳謟至而自显發。
演曰三明远离自能离邪妄曲謟發生正直是真无漏正见之类名正直类。
论善思法义至得胜进。
演曰四彰出离文中有二初摽后释远离二边处中增进名为出离。
论由此四相至名正直见。
演曰后结正见。
演曰三具资粮文分为二初广后略此初广辩如前应知。
论略有四种至如前广说。
演曰后略明中文分为二初惣标列后別解释別解释中复有四种一明福德二彰智慧三辩先世四明现法一一次第如文可知。
论多清净信至如前应知。
演曰四明净信文显可知。
论成就聡慧至速能通达。
演曰五成聡慧文分三段一速领受二无忘失三能通达。
论具诸福德至尊重赞叹。
演曰六明福事福事有十如文可知。
论具诸功德至应知其相。
演曰七成功德义同前说故不再明。
论如是等类至行相差別。
演曰后结薄尘。
论云何补特伽罗异门。
演曰十四补特异名门文有三段一征二释三结异名此初也。
论谓有六种至六出家。
演曰二释分四一摽二征三列四释此初三也。
论第一沙门至坏道沙门。
演曰四释之中文分为六一辩沙门二婆罗门三彰梵行四辩苾𫇴五辩精进六辩出家初中有四一摽二征三列四释此前三也。
论当知诸善至行诸恶法。
演曰四释分二初別后惣初別释中有二番释初番文二先释四名后释四相一一次第如文可知。
论又学无学至诸烦𢙉故。
演曰第二番释文分为四一明胜道二明说道三明活道四彰坏道此初圣智名为胜道。
论若无如来至令不断故。
演曰二明说道佛及菩萨三藏声闻皆名说道以能和扬说正道故然有佛时三藏沙门但名胜道无佛菩萨即名说道以替佛处说正法故。
论若诸异生至活道沙门。
演曰三明活道由修正行令道活故名为活道。
论若诸犯戒至坏道沙门。
演曰四彰坏道戒为初因正道之本由坏戒故正道不生名为坏道。
论世尊依彼至第四沙门。
演曰后惣明四唯佛教有余教即无坏道虽非然由见正故于外教皆无有也。
论第二婆罗门至正行婆罗门。
演曰二明婆罗门文分为二初惣摽列后別解释此初也。
论种姓婆罗门至名婆罗门。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三段一明种姓二彰名想三明正行此初也谓由生在彼族类中名种姓也。
论名想婆罗门至婆罗门。
演曰二彰名想本非彼族假立彼名名为名想。
论正行婆罗门至婆罗门。
论第三梵行至罗汉果。
演曰三明梵行文中有二初惣标列后別解释后別解中文分三段一明远离二辩𫏐时三明毕竟问𫏐断行中何故不言离上二界毕竟断中除初二果荅梵谓清洁实离诸染方得梵名然染极者莫先[婬-壬+(工/山)]法今对离此立梵行名初二果人犹有妻室未名毕竟上之二界界无[婬-壬+(工/山)]故故亦不言。
论第四苾𫇴至足戒苾𫇴。
演曰四辩苾𫇴文具摽列列名有五初一乞事二自称者谓犯尸罗不名苾𫇴自称我是名自称也三名想者虽披法服未具戒德苾𫇴体无而名假立名为名想余可知也。
论第五精勤至止息诸缠。
演曰五辩精勤文中有二初标后释释中有三一止犯戒二息境界三息烦𢙉息烦𢙉中文复有三一断见修惑二断寻等染三断随烦𢙉于中各二种及现行文可知矣。
论第六出家至众多外道。
演曰六明出家文分为二初惣标列后随別释随別释有二一于善出家二于恶出家初中有二一出所居家二出诸恶法具此二义名曰出家。
论是故说言至所有异门。
演曰三结异名也。
论补特伽罗至略有四种。
演曰十五八种伽罗十六四因建立二门合辩文分为三先标次列后依标释此双标也。
论云何八种至修习者。
演曰次列分二先举八名后列四种此初也。
论云何四种至长时修道。
演曰后列四种。
论云何如是至补特伽罗。
论当知诸魔至当正远离。
演曰十七诸魔十八魔事二门合释文分为二先摽后辩此双摽也。
论云何四魔至四天魔。
演曰后辩之中文分为二先释四魔后陈魔事初中有三一征二列三释此初二也。
论蕴魔者至是名天魔。
演曰三释分二一明四体二辩立因此初也。
论当知此中至建立四魔。
演曰二辩立因文分为二先标后释此先标举有四若字如次为四魔所因也。
演曰后释分二一正辩四魔二逐难重释如初分四如次释前所标四死名四魔也文分可知。
论又魔于彼至生此界故。
演曰二逐难重释谓于四魔中逐难重释第四天魔谓此天魔于所扰乱不得自在离欲未离胜劣异故故魔于彼有未自在及自在也。
论云何魔事至当正了知。
演曰后陈魔事分之为三初征次释后结了知释中类別有其八种一破生善法事能断出离故云魔也梵云魔罗此云破坏破坏所修而不成故二障护根门事三障生知量事四障碍勤修事五障习正知事于中有五一耽著美色二乐世荣好三爱多所作四乐众欢娱五心随恶友六宝谛世疑事七破坏空闲事文中有二初见怖生后见无畏八障碍㽵严事于中有二一乐著利养二生诸随惑结文可知。
论由三因缘至空无有果。
演曰十九空无有果门文分为五一摽二征三列四释五惣结之此初标也。
论何等为三至力微劣故。
演曰二征三列。
论若有诸根至决定有果。
演曰四释之中文分为四前三㸦阙皆无有果第四遍修方名有果为对前三㸦阙无果故明有果非是此文正明有也故前颂标及长行列皆言无果不言有故。
论如是名为至决定有果。
演曰五惣结前正傍二也。
演曰大文第三次明安立瑜伽处中文分为二初结前摽后后依摽正释此初也。
论惣嗢拕南曰至修作意。
演曰后依标正释文分为二先以颂标后方辩释此颂摽中门有三別一往庆问二谓寻求三方安立安立门中复分为五一摽护养二摽出离三一境性四明障净五修作意。
论若有自爱至名胜然。
演曰后辩释中门分三別一往问称赞门▆▆▆▆行门▆▆▆▆▆门初门有二一明往问二▆▆问初问有二先明住念后明其问初中复二先摽后列。
论如是正念至为我宣说。
演曰二明其问文中有三如是正念下初请问时将请问下次请问仪我于如是下后正请问。
演曰二明庆问文分为二先庆后问初中复二初惣后別此𢝰摽彼庆问之意。
论叹言善[栽-木+(万-一)]至故来问尒。
演曰后別庆中类分十二一庆无放逸二赞求离狱三喜求离缚四求脱险道五求获善根六求证安乐七求证涅槃八求度漂溺九求大智光十印堪受施十一喜修二行十二庆能利物。
论以如是等至而出家不。
演曰后问为二先结前庆后兴正问正问有四如文可知。
论次后复于至而正寻求。
演曰后辩寻求文分为二初摽后释摽中复二一标四处二举四因。
论云何名为至寻求其愿。
演曰后释分四一审问寻求二言论寻求三所作寻求四心智寻求初中有二一明寻正愿二辩姓根行初中有三谓征释结。
论云何名为至如问而荅。
演曰二辩姓根行文中有二初问种姓根行知不后辩愚智荅亦有异。
演曰二言论寻求文分三段初摽次辩后结言论此初也。
论谓对其前至则不如是。
演曰次辩分三一寻种姓二寻根器三寻行別初中有三先说声闻次陈独觉后明菩萨各随自性闻即喜生无喜无欢即非彼姓若不定者闻二惑三皆生喜跃即名不定义同定姓故论不明。
论若有钝根至则不如是。
演曰二寻根器根有三品中品所言不如是者不同下上名不如是。
论若有贪行至柔䎡怡恱。
演曰三寻行別文分为五一贪二嗔三痴四𢢔五明寻思此寻贪行若贪行者闻说净妙国土胜事便生悲喜發极净信何以然者顺自贪心爱妙好故。
论若有嗔行至上相违。
演曰二寻嗔行虽闻妙事而不喜生若遇违缘心便愤發即知嗔也。
论若有痴行至当知亦尒。
演曰三寻痴行谓痴行人闻说涅槃深妙言论犹如根钝不能了解便起怖心惊恐无分名痴行也。
论若有𢢔行至發言称善。
演曰四寻𢢔行如文可知。
论若寻思行至[娄*殳]重请问。
演曰五寻思行以心散故知是寻也。
论如是名为至及以根行。
演曰后结言论。
论云何名为至种姓根行。
论云何名为至种姓根行。
演曰四心智寻求文分为二先征后辩谓由证得他心智故而能了彼声闻种姓根行差別。
论于四种处至如应安立。
演曰三明安立资养门文分为二初结前摽后后依标正释此初也。
论云何五处至作意处。
演曰后依摽正释文分为二初惣征列后随別释此初也。
论云何护养至定资粮。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五一资粮胜定门二乐住远离门三证心境性门四离障清净门五明修作意门初门之中文分三段谓征释结释中有二初戒律仪后根律仪而由戒等方能得定故以戒等为定资粮然此资粮有十四种即是前说世出世间二道资粮今举律仪等余后法故云乃至沙门㽵严。
论如是远离至乐住远离。
演曰二乐住远离门文分为二先摽后释此摽举也。
论云何远离。
演曰后释之中文分为四一者惣问二谓略荅三別征释四惣结之。
论谓处所圆满至是名远离。
演曰二略荅也。
论云何处所圆满。
演曰三別征释文分三段一明处所二辩威仪三明远离初中有二先征后释此初也。
论谓或阿练若至空闲室。
演曰后释分二初明处所后明圆满初中有三一列二释三结处所此初列三也。
论山谷岩宂至阿练若。
演曰二释分三逆次释前所列三也稻秆(古旱反)者字林云禾茎也。
论当知如是至惣名处所。
演曰三结处所。
论处所圆满至处所圆满。
演曰后明圆满文中有五一地平严净二处无諠闹三离诸𢙢怖四资具易得五道师劝诱其次五处圆满。
论云何威仪圆满。
演曰二辩威仪文分三段一征二释三结圆满此初也。
论谓于昼分至乃至广说。
演曰二释分二初惣后別此惣释中威仪有七一昼分经行二初夜宴坐三中夜卧思四后夜经行五结跏趺坐六端坐正愿七安住皆念乃至之言有后二也。
论何因缘故结跏趺坐。
演曰后別逐难重释趺坐文分三段一辩结跏二明正愿三明背念初中有三一征二释三结趺坐此初也。
论谓正观见至同称赞故。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为五一一因中皆具摽释由此五理故跏趺坐。
论正观如是至结跏趺坐。
演曰三结趺坐。
论端身正愿至之所缠扰。
演曰二明正愿文中有二先辩端身后明正愿二中各二先牒经明后方论释。
论安住皆念至所缘境故。
演曰三明背念文分为二先牒后释释中有二如文可知。
论如是名为威仪圆满。
演曰三结圆满。
论云何远离圆满。
演曰三明远离文中有二先征后辩此初也。
论谓有二种至心远离。
(演曰)后辩分二先标后释释中(有二一身二心文可知矣)。
论如是此中至说名远离。
(演曰)四揔结之。
论云何心一境性。
(演曰)三证心境性门文分三段一明根本二明加行三结境性初中有二一揔明境性二別彰止观初中有一一征二释此先征问起也。
论谓数数随念至心一境性。
演曰二释之中准此文势复分为三一标二释三结境性此初标中而有四句一数数随念二同分所缘三流注相应四无罪适恱具此四义名心境性。
论何等名为至随转安住。
演曰二释分四一明随念二明同分三明流注四明无罪此初也念于境转名随安住。
论云何名为至同分所缘。
演曰二明同分文分为二初揔略释后別问荅此初也。
论问至故名同分。
演曰后別问荅如文可知。
论复由彼念至适恱相应。
演曰三明流注流注即谓无乱无闲乱际有安怡相名适恱相应。
论又由彼念至适恱相应。
演曰四明无罪罪谓过咎而于境中无染汙过名为无罪为无罪故极多安隐安隐住故得成熟道道在于身而有调畅故名适恱相应转也。
论是故说言至心一境性。
演曰三结境性。
论复次如是至舍那品。
演曰二別明止观为境性中文分三段初揔标举次別分別后广释之此初也。
论若于九种心至舍那品。
演曰次別分別。
论云何名为至九种心住。
演曰后广释中文分为二一明止品二彰观品止中有三一征二列三释此初二也。
论云何内住至故名内住。
演曰三释分三一明九住二明六力三彰作意初中有九一内住所缘心文分三段谓征释结释中行相安住可知次下八心分三准此。
论云何等住至故名等住。
演曰二等住微细心等谓平等遍摄诸心不令外转平等而住名为等住。
论云何安住至故名安住。
演曰三安住内界心重安乱意令置内境名安住心。
论云何近住至故名近住。
演曰四亲近念住心外尘名远内心名近隣近念心不于外转名为近住。
论云何调顺至故名调顺。
演曰五调柔顺伏心心驰外境名不调顺制令调伏名调顺也取诸相者取色等相过患想者观彼色等所取之相而为过患下言取相准此应知。
论云何寂静至故名寂静。
演曰六舍妄证寂心由有贪等心多动乱制之不行名为寂静。
论云何名为最极至极寂静。
演曰七最极寂静心不寂之本无过𢙣寻及随烦恼今悉断除名最寂静。
论云何名为专注至专注一趣。
演曰八专注无间心于一境中专至加功名专一趣一趣即是一向义也。
论云何等持至故名等持。
演曰九等持相续心等谓平等离其动乱持谓住持专心一境由数习故得心平等名曰等持问此九住心为皆是定亦有散耶设尒何失二俱有过若散心者云何得言奢摩他品若定心者如初發心有何定相荅后一为定前为方便创习之时但住一缘即名为住非得真定名为住也止品前因亦名止故。
论当知此中至串习力。
演曰二明六力文分为二初揔标举后各別释此初标举由斯六力九住方成。
论初由听闻至等持成满。
演曰后各別释文分为五一由初二力成初二住于中有二初由闻思成初内住后结闻思成后等住二由念力成三四住三由正知成五六住四由精进成七八住五由习力成第九住前四为因后一为果由数习力等持成满方名定也。
论即于如是至运转作意。
演曰三彰作意文分为二初止方便后观加行初中有二先惣标列后別配释此初标举由四作意方成住义。
论于内住等至运转作意。
演曰后別配释文中有四第一作意成初二住第二作意成次五住第三作意成第八心第四作意能成第九一一行相思之可知。
论当知如是至舍那品。
演曰后明观加行文中有二初结止心后彰观品。
论云何四种至毗钵舍那。
演曰二彰观品文分为二一明四观二明三別初中有二先惣征列后方別释此初也。
论云何名为至周遍伺察。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四一正思择二极思择三遍寻思四遍伺察理彰义显寻之可知。
论又即如是至多种差別。
演曰二明三別文分为二初𢝰摽举后別解释此初摽举四观之中复有三门六事差別。
论云何三门毗钵舍那。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二初辩三门后彰六事初中有二先征后释此初也。
论一唯随相至毗钵舍那。
演曰后辩之中文分三段初列次释后惣结之释中有三一明随相二彰寻思三明伺察皆依定内作意思惟名等引意。
论云何六事至复审伺察。
演曰后彰六事文分三段初征次列后各別释此初二也。
论云何名为至寻思于时。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二一惣彰六体二依法別明初中有二一明六体相二辩立所因初文又二先释后结释中有六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此前五也初寻义者能诠言下必有所目故依于语而寻义也内身外境名所寻之余可知矣。
论云何名为至寻思于理。
演曰后依寻思理文分为四一依观待真俗相形名观待也二依作用三约证成四依法尒法尒有三一明成立二辩难思三明安住初成立者眼见耳闻地坚水湿因成果法所作成宗皆名法尒成法性也二难思者凤彩多般鸟鸟兽白花红翠竹如是等类离佛无知名难思性三安住者法尒种子三乘差別名安住性。
论如是六事至毗钵舍那。
演曰后结也。
论问何因缘故至毗钵舍那。
演曰二辩立所因文分为二先问后荅此初问也。
论荅依三觉至如所有性。
演曰后荅有二初𢝰摽列后別配释释中文分三段由初义故起初义觉由二三事起事边觉由后四事起第三觉以第三相中分自共別故通二处即以所起为果能起为因为生果故修六因也。
论云何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二依法別明文分为二一明体相二惣结之初中有五一明不净二彰慈愍三辩因缘四彰六界五明息念初中有三一征二释三结观品此初征云不净观人如何缘义及事等耶。
论谓依不净至寻思其义。
论云何名为至寻思彼事。
演曰二明事观谓观内外不净事別名寻彼事。
论云何名至寻思自相。
演曰三辩相观文分为二先明自相后彰共相自中分二一明内相二明外相此初也。
论复于其外至𮌨胀胜解。
演曰二明外相文分为二初广后略广中有二一明青瘀二明食啖初中有二先标后释释中有二一明青瘀二明烂坏。
论若此死尸至骨鏁胜解。
演曰二辩食啖文分为四一彰食啖二明异赤三彰离散四明骨鏁骨鏁之中有三复次初复次中文分三段初唯骨想次唯鏁想后合二想如文可知。
论又有二鏁至说名骨鏁。
演曰第二复次文中有二初标后释释中有二初形骸鏁中言血镬者腹为镬也以盛热血名为血镬。
论复有二种至骨鏁胜解。
演曰第三复次约真假明文分为二先标后辩文亦可知。
论又即此外至不净自相。
演曰后略明中文分为二先标后释如文可知。
论云何寻思至不净共相。
论云何名为至寻思彼品。
演曰四彰品观文中又二先征后释释中有二初彰不实有颠倒失后明正观有离苦德由此理故故于二品能有断修名观彼品。
论云何名为至寻思彼时。
演曰五彰时相文分为二先征后辩辩中有二初各別辩后惣结释別中有三初明现在次彰过去后辩未来现在余骸不净之色即是过去曾净之色过去曾净于今不净我今现净未来变坏亦名不净若使未来当无不净无有是处何以然者法性平等皆相似故故三世法皆有净性及不净也。
论云何寻思至寻思彼理。
演曰六辩理寻文分为四一明观待二明作用三释证成四明法尒初观待中文分三段初征次辩后惣结之辩中有三一若内外下明依世俗假施言论二寿煖识下依其胜义谈净不净三我此身下依于因缘寻净不净所因之理后结可知。
论复作是思至寻思彼理。
演曰二明作用谓思道力有断惑用故多修习能断贪也。
论复作是思如世尊至思彼理。
演曰三辩证成知是不净文分三段初世尊说下至教证知次我亦于下明现量证知后比度量下明比量知比量知中能治等者谓不净色能治所缘谓即净色净色为因起于烦𢙉名烦𢙉生今思能治外不净色比知能治所缘净色能生惑者亦为不净何所以者有漏色性皆相似故。
论复作是思如是至思彼理。
演曰四明法尒但思不净能断欲贪不应更思能所对治能成立法因何故有谁复先后复依何处而住止耶名不应思如被箭中直请拔之不应问来所因也。
论是名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三结观品。
论云何勤修至钵舍那。
演曰二彰慈愍寻求观品文分三叚一征二释三结观品此初也。
论谓依慈愍至寻思其义。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为六一彰慈义二彰慈事三辩慈相四彰慈品五辩慈时六彰慈理此初义也谓闻慈愍增上教故便寻其义思施乐行名思义也。
论彼既如是至寻思其事。
演曰二彰慈事文中有二初明三品后彰内外二事之中皆生慈意名慈愍事。
论复能思择至愍自相。
论复审思择至慈愍共相。
演曰后明共相文分三段初明慈愍次彰共相后辩怨亲共相之中文分三段初空无我能所皆亡次辩无常体皆生灭后明苦性有漏非安故中行慈而无分別。
论复审思择至白品。
演曰四彰慈品文易可知。
论复审思择至慈愍时。
论复审思择至寻思慈愍。
演曰六彰慈理文分为四一明观待二明作用三辩证成四明法尒。
论是名勤修至钵舍那。
演曰三结观品。
论卷第三十一 第三瑜伽处之二
论云何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三辩因缘文分三段一征二辩三结此初也。
论谓依缘性至诸缘起义。
演曰二辩之中文分为六一明寻义二明思事三明寻相四彰寻品五辩寻时六明寻理初寻义中文分为二先辩后结辩中复二初辩正宗后陈邪法正中重言如是等者因果非一故重言之谓闻缘起增上教故了知如是无明为因彼彼行等果法生起如是痴等诸因法灭彼彼果法行等亦亡且明顺观倒逆应尒后邪法中初破外计自在天主为能造作生及化者后破[娄*殳]论计有𡨋性名无自性计有我谛名曰士夫二十三谛名中转变。
论复审思择至缘起事。
演曰二明寻事文分为二初辩后结辩中若内若外者十二支中根所摄者名内尘所摄者名外也。
论复审思择至缘起共相。
演曰三明寻相文中有二先明自相后明共相谓三际中无明等法体用別故名为自相无常苦空及无我等贯通十二名为共相。
论复审思择至诸缘起品。
演曰四彰寻品文中有二初明黑品后明白品。
论复审思择至诸缘起时。
演曰五辩寻时三世缘起生灭散坏故非正常。
论复审思择至寿量边际。
演曰六明寻理文中有二一明观待二辩后三初中有二先辩后结辩中又二初惣后別此先惣辩十二缘起要待于因方有果起非由我等而能生也。
论又于此中至二生起因。
演曰后別辩中文分为二初明生果后明招苦初中有二先惣标列后別解释此初标列由待二因具二果也。
论自体果者至所生诸受。
论牵引因至名牵引因。
演曰后因有二一明牵引二明生起此明牵引体即七支谓无明行及行所集识等五种远引当来生老死位识等果法惣名牵引为令等下彰能摄受虽展转起亦名牵引意望远果名牵引故生支想者想即名也。
论生起因者至名生起因。
演曰二明生起谓爱取有三近能生果名曰生因爱痴品者爱痴相应皆名润惑全界烦𢙉皆结生故业招果胜偏说润业理实六支皆同润也。
论由此二因至纯大苦蕴。
演曰后明招苦由此二因故三苦随招苦俱蕴。
论如是名依至所有道理。
演曰后揔结也。
论复审思择至所有道理。
演曰二辩后三文分为二先辩后结辩中有三一明作用二辩证成三明法尒如文可知。
论是名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后惣结也。
论云何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四彰六界寻思六事文分为三一征二释三结界观此初也。
论谓依界差別至寻思界义。
演曰二释分六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义中有二先辩后结辩中有四如文可知。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界事。
演曰二明寻事此及下文皆具释结释中六界唯识界内余通内外思之可知。
论又正寻思至诸界共相。
演曰三明界相文中有二一明自相二明共相。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界品。
演曰四明界品文分为二初彰黑品后明白品。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界时。
演曰五辩寻时谓入胎时过去业识未来空界现在四大三缘和合方得受生名寻时也。
论又正寻思至差別道理。
演曰六明寻理文分为二先明观待后明余三初复有三先明世俗次彰胜义后辩因缘文可知矣。
论又正寻思至差別道理。
演曰后辩余三文分为二先辩后结辩中有三初明作用次辩证成后彰法尒思可知也。
论是名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三结界观。
论云何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五明息念文分三段一征二释三结息观此初也。
论谓依入息至寻思其义。
演曰二释之中文亦为六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各具释结此明寻义释结可知。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其事。
演曰二明寻事由属身故名之为内以是风故通名内外。
论又正寻思至诸息共相。
演曰三明寻相文中有二初明自相后明共相自中入出各有二者一者入息二中间入息出息亦尒名为二也共中息体并息所依皆是无常故名为共。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其品。
演曰四明寻品文中有二初黑后白义可知也。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其时。
演曰五辩寻时三世身息更相系属名曰寻时。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其理。
演曰六明寻理文分为二初明观待后辩余三此初也。
论又正寻思至寻思其理。
演曰后辩余三谓此观待之余文中复有其三初明作用次辩证成后明法尒如文可悉。
论是名勤修至毗钵舍那。
演曰三结息观。
论如是依止至我后当说。
论复次此中至九正加行。
演曰二明加行文分三段一𢝰摽列二別解释三惣结之此初标列九加行也。
论由此九种至徃趣获得。
论云何名为至相应加行。
演曰后別分別文分为二一明白品二彰黑品白品之中义门分九一相应加行门文分三段初征次释后惣结之释中有七文可知也。
论云何名为至串习加行。
演曰二串习加行门文分三段先征次释后结加行释中有二初明串习后彰非习。
论云何名为至不缓加行。
演曰三疾速加行门文分三段初征次释后结加行释中有二初辩无𢢔缓后何以故下释所以初中有四一慇重加行勤修观行二若从定下异缘事毕还复本心三有苾𫇴下乐离杂居四又如是下定当速证。
论云何名为至无倒加行。
演曰四无倒加行门具征释结文易可知。
论云何名为至舍相舍时。
演曰五应时加行门文分三段一征二释三结释中有二初惣标举后辩体相此初标举而有四种谓止观举舍。
论云何为止至故名为止。
演曰后辩体中文分为四一彰止相二明观相三彰举相四彰舍相止中有三一彰止体二明止相三辩止时此初止体令心静住即名为止。
论云何止相至因缘相。
演曰二明止相文中有二先征后辩辩中又二初列后释释中有二一辩所缘谓同分境也二辩因缘文复有二先摽熏习后为令下正释所标为证止故先习观心观心为因缘定方证故故观加行是止因缘。
论云何止时至是修止时。
演曰三辩止时止观方便是修止时止其乱动令居寂故。
论云何为观至所缘观行。
论云何观相至所有加行。
演曰二明观相文中有二先征后辩辩中有二初标后释释中有二先辩所缘谓同分影后辩因缘谓定能發慧故修止品为观因缘行相返前七相知也。
论云何观时至是修观时。
演曰三辩观时心下沉没观即高明故相沉时是修观品观品筞發令离沉故。
论云何为举至庆慰其心。
演曰三彰举相文分三段一彰举体二明举相三辩举时此初庆心以为体也。
论云何举相至勤精进。
演曰二明举相净妙境中發勤精进名为举相。
论云何举时至是修举时。
演曰三辩举时准前可悉。
论云何名舍至任运作用。
演曰四彰舍相文分三段一明舍体二明舍相三辩舍时此初任运平等名舍。
论云何舍相至太过精进。
演曰二明舍相所缘境中心住平等无有沉掉名心上舍。
论云何舍时至是修舍时。
论如是至加行。
演曰三结论云何至加行。
演曰六解了加行门文三一征二释三结释中有二一明定相二辩所缘明定相中由善取故故于入出皆得自在名为解了。
论云何名为无猒至无猒足加行。
演曰七无足加行门具征释结如文可知。
论云何名为不舍至轭加行。
演曰八善轭加行门文分三段征释及结戒能拘禁譬之于轭坚持无犯名为不舍顺修止品名为加行。
论云何名正加行至名正加行。
演曰九正修加行门文分三段一征二释三结加行初中有二先惣略释后指事別明此初也。
论如有勤修至[娄*殳][娄*殳]现前。
论其正除遣至作意故。
演曰后辩之中文分为二一惣明除遣二別彰今说初文又二先惣标列二別解释此先标中而有五也。
论当知此中至无相界作意。
论虽遍安立至不念作意。
演曰二別彰今说文中分二初惣标举后释所由此初标举但取五中二心也。
论初修业者至除遣所缘。
演曰后释所由文分为二一明取二意二辩除所由初中有二先明不念后明内摄此初也所陈除遣虽有五种而今但取初二种者为初学人未能制意深起猒心故应所缘尽皆除遣故取内摄不念除之余三除遣遣自所治得名除遣然于境界相似不无义与此违故非取也。
论彼于其中至所知事相。
演曰后明内摄文分三段初明所行境次谓由随下明能行心后毗钵舍下明心平等无其取舍取舍无故名为除遣。
论若于所缘至所知境事。
演曰二辩除所由文分三段初法次喻后合除遣此初也。
论譬如世间至究竟显期。
演曰次陈喻说。
论此中道理当知亦尒。
演曰后合除遣文分有二初合前文后示其相此初也。
论若于此境至复起胜解。
演曰后示相中文分为二初标后辩此惣标示除遣相也。
论于狭小境至当知亦尒。
论若诸色法至影像显现。
论如是一切名正加行。
演曰三结加行。
论如是九种至当知违逆。
演曰二彰黑品对前随顺立九相违以返于前即名黑品。
论如是黑品至十八种。
演曰三揔结之。
论如是名为心一境性。
演曰大段第三揔结止观根本加行皆得名为心一境性。
论云何净障。
演曰第四离障清净门文分为二一明净障二以颂结初中有二先征后辩此初也。
论谓即如是至净除诸障。
演曰后辩之中文分为二一揔明净障二別明胜行初中有四一标二征三列四释此初也。
论何等为四至对治故。
演曰二征三列。
论云何遍知至诸障自性。
演曰四释之中有二番释初番分四一彰自性二辩因缘三彰过患四辩对治明初性中文分三段先征次释后结自性释中有二初标后辩辩中有四一明怯弱二明盖覆三明寻思四明自举行相如文结亦可解。
论云何遍知至犹未串习。
演曰二辩因缘文分为二先明怯弱后辩余三此知怯中而有六种文亦可悉。
论遍知盖覆至障之因缘。
演曰后辩余三文分为二初揔标略释后別辩所因此初也。
论若不作意至非理作意。
演曰后別辩中但明盖障寻思自举略不明也盖中有五一若思净相为贪盖因二不思慈愍为嗔盖因三不思明相惛睡盖因四不思止相掉举盖因五若不作意思缘性等为疑盖因由知因故令盖不生名为净障。
论云何遍知至诸障过患。
论云何名为至修习喜乐。
演曰四辩对治文分三段初征次释后结对治释中有二一明怯弱二辩余三初中有二一通二別通以随念而揔对治別中有四一嬴劣太过初修怯弱精进对治二不修加行勤问对治三烦恼炽盛不净等治四未串习者思择对治。
论余覆盖等至修习对治。
演曰二辩余三所有对治即前第二知因缘中不净慈愍明相及止缘起性等作意是也寻之可知。
论又遍了知至净除诸障。
演曰第二番释文中有二先明过患后辩对治既了患因须修断法故所能治先后如次。
论当知此中至亦有众多。
演曰后別明胜行文分为四一明行多少二辩修增胜三明观成熟四辩双运转初中有二一辩体多二明量广此初也观不自起因教所生教既有多观亦非一所引修慧亦为多也。
论又复即此至悟入道理。
演曰二明量广心不孤起托境方生境既无边量亦难测故有三门六事等门体无边也。
论正修行者至现量智生。
演曰二辩修增胜文中有二一明方便二明究竟初中有二一增长轻安二增长境性皆因初止观力然也。
论问齐何当言至波那念耶。
演曰三明观成熟文中有二先问后荅此初也问云且于五停观品之中何名成熟何名不熟言究竟者即成熟也。
论荅至未得究竟。
演曰后荅分二先明不净后彰余四此初也不净观成无退败故名为究竟如有苾𫇴于尸陁林中作不净观成佛教旃茶罗杀之令当有证使无退也。
论如不净观至当知亦尒。
论于中差別至广说。
演曰后彰义异成熟虽同观门有异观门有异者而有四种一明慈愍二明缘起三彰界相四明息念次第配释如文可知。
论问齐何当言至双运转道。
演曰四辩双运转文分为二先问后荅此问也。
论荅若有获得至双运转道。
演曰后荅前也九住心中前八方便第九根本根本胜定为依止故修增上慧平等俱转名双运道。
论中嗢拕南曰至令障得清净。
演曰二揔以颂结三四门也而言中者凡颂有三先颂标章名为初颂事讫颂结名为后颂说事未了随义且结名为中颂第三大段安立门中別门分五前明四讫今以颂结故名中颂何故尒耶荅以前所说文义繁广故且结之使无乱故此所结中唯结第三心一境性第四净障初之一颂颂观品中三门六事次之二颂颂彼止观九种加行后之一颂而颂第四净障之中自性因缘过患对治四所知也一一如上寻之可知。
论云何修作意。
演曰第五正修作意门文分为二先征后辩此初也。
论谓初修业至四种作意。
演曰后辩之中门分为二一辩四作意门二明取五相门初门有三一揔标举二別征列三依标释此初有二一牒前修二摽起念言安立者大门第三安立门也普遍相中心一境者安立门中揔有五义今牒第三心一境性普遍缘相及牒第四净障之义远离九种黑品加行学修九种白品加行揔牒前也彼应最下摽当起念为证定故修四作意。
论何等为四至智见作意。
演曰二別征列。
论云何调炼至智见作意。
演曰三释文二初略后广略中有四一明调炼二明滋润三辩轻安四彰智见一一次第如文可知。
论彼修行者至成可猒处。
演曰后广辩中文亦为四一明可猒二辩可欣三明背向四明四德初中有二先揔后別別中有四一自衰损二他衰损三自兴盛四他兴盛现前过去各通二也。
论即彼行者至名异门。
演曰二辩可欣文中有二初揔摽列后別解释释中有三一欣乐三宝得三大利二欣乐清净得六和敬三欣乐所证得无怯弱于中有二一现所证二当所证如文可知。
论彼修行者至易脱而转。
演曰三明背向于可猒中而生弃背于欣乐中生其趣向欣猒二中易脱而转非唯定背及唯向也。
论其心如是至作意故。
演曰四明四德文分三段初法次喻后合法中有二先明作意后明胜进此初也谓由四种作意力故有所思择名为智见而能向背摄敛内心及思择也。
论如是彼心至得胜进。
演曰后明胜进止观转增名胜进也。
论譬如黠慧至种种转变。
演曰次明喻说。
论如是勤修至皆能成办。
演曰后法合也。
论卷第三十二 第三瑜伽处之三
论云何初修至心一境性。
演曰二明取五相门文分为二先征后辩此初也。
论谓善通达至了別事相。
演曰后辩分二一明取五相二彰得胜利初中有二先揔标列后別解释此初也。
论问至取五种相。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二一辩治贪行取不净相二例嗔等起余四相初中有二先问后荅此初也。
论荅至如理受持。
演曰后荅分二一明教诲二揔结之初中有二一明修习二彰所得初中复二一明取五相二彰入念住初中又二一別教五相二逐难重辩初中分五一明猒离二明欣乐三明过患四辩光明五明事相初中有三一汝等随下明闻见等诸可猒事二汝既如是下而教取相正生猒离三如是汝应下结劝受持次第如文义彰可悉。
论汝取如是至取欣乐相。
演曰二明欣乐文分为二一结前标后二正明欣乐此初也。
论当自观至加行圆满。
演曰二明欣乐文分为二一明欣乐二辩断修初中复二先释后结释中复二一于自生喜二于他生喜初文又二一明无悔二明除障初中又二一教观察二明无悔此初也。
论汝于如是至定生欢恱。
演曰二明无悔由无悔故故生欢喜。
论如是且于至生喜恱意。
演曰二明除障文中有二一结前生后二正明除障由除障故故于现证而生喜恱言于一者一戒净也。
论若汝获得至發喜恱意。
演曰后于他生喜也。
论如是行相至取欣乐相。
演曰后结有二一结其名二结欣乐欢恱喜恱前后虽殊揔名此中欣恱意相。
演曰二辩断修文中有二初明断染后辩进修止观轻安及一境性。
论汝若如是至取过患相。
演曰三明过患文分为二一结前标后二依标正辩此初也。
论谓于所有至贪欲等五。
演曰二依标正辩文分为二一明三过二彰六行初中有二先标后示此先标列过患有三谓十八五也此十等数前数明也。
论汝应于彼至取过患相。
演曰后示过中文分为二初辩后结辩中有三一心多遽务二思慕躁扰三恒不寂静后心散动等如次结前三过患也。
论又汝应依至寂灭乐想。
演曰二彰六行治三过患义別分三初之二相除十相过次二除前欲等八过后二对治随惑五过行思可悉。
论汝取如是至月轮明。
演曰四辩光明令取日月灯等明者令离惛沈诸暗相故。
论既取如是至系念在前。
演曰五明事相文分为二一明了別二彰劝發初中有三一教取相二教生想三教不念初中又二一明往取相二教令系念。
论复于其中至寂灭乐想。
演曰二教生想文分三段一明起六想二彰乱不乱三辩心寂静此初也既缘青瘀骨鎻相已复于其中更生六想一观其死尸无有我我名无相想二无分別想心既已无亦无分別三寂静想既无分別亦名寂静四无作用想事业休废名无作用五无躁扰想躁扰起时良由思慕尸既无思扰亦非起六烦恼寂乐想烦恼起者多不寂静今无烦恼即名寂乐观外既尒我亦应同返照内心同应观察。
论又于其中至不乱相。
演曰二彰乱不乱于正观时十相八寻五随惑等而有起者名之为乱若住一境妄念不生即名不乱。
论又汝于此至寂静而转。
演曰三辩心寂静由无乱故心住一缘名为寂静。
论又若汝心至不现在前。
演曰三教不念而由忘念过失随生修无念心故能除也。
论贤首当知至發勤精进。
演曰二彰劝發文分为二初赞劝修后引教证此初也。
论世尊至而正护持。
演曰二引教证文中又二初喻后合此初也。
论如是比丘至及随烦恼。
演曰后合也。
论是瑜伽师至不净相。
演曰二逐难重辩文分为二初揔后別此初有二一辩善修二明系念。
论汝今复应作至骨鎻亦尒。
演曰后別辩中文分为二一彰猒相二辩光明初中有二一明顿观察二彰渐易脱初中有二一明起假想二彰实作意此初复二先略后广维者广雅云隅也诸维者谓即四维也淮南子云天有四维。
论汝依如是至真实作意。
演曰二彰实作意未尽苦边且为真实观诸死尸实有尒数名真实也未至无学名未苦边无学能作苦边际故。
论又非修习至当知亦尒。
演曰二彰渐易脱文分为二一明易脱欣猒闲生二辩内心无分別住初中复二先明想一后辩想多此初也非时观时一向顿思青瘀之相兼起乐心观净境故何以然者令观增时渐纯熟故于一青瘀闲生既尒乃至一鎻欣乐亦然是名初修易脱起也。
论由此道理至当知亦尒。
演曰后辩想多由此初修闲一起理若久习者复应于二三四五六乃至百千十方四维青瘀闲起义亦同此乃至骨鎻皆同也。
论如是令心至寂静而转。
演曰二辩内心无分別住恐著相故从多相中渐却除遣九方三维万千百数乃至一一青瘀亦无名不显现于此不显现不分別中系心而住名寂静转。
论彼瑜伽师至修光明想。
演曰二辩光明文分为二初辩观成后明胜劣此初有二先辩劝修后彰成就。
论若有最初至而相明了。
演曰后明胜劣令修习时而有取舍。
论如是汝由至渐次趣入。
演曰二彰入念住文分为二一结前起后二正明趣入此初也由斯五相增上力故而能渐次入于念住。
论将趣入时至發起故。
演曰二正明趣入文分为二一明趣入相二教修止观初中又二一教趣入二㧾结之初中又二一辩修身观二明受心法此初有三一明内不净谓自内身三十六物以成体故二明外不净谓观他身死尸瘀色为不净也三通彰内外谓自他身未死之时揔名为内死已余骸皆名为外有情非情二有异也。
论汝复应于至舍那品。
演曰二明受心法文分为二初揔标列后随标释此初摽列三念住。
论于奢摩他至受心法观。
演曰后随标释文分三段一内二外三明内外此初也谓观内心起无分別无乱受等名住受观刹那生灭心是无常相续流转明法无我是内略心非散乱故名为内。
论于无散乱至受心法观。
演曰二明外受心法念住谓观过现所生受等四无色蕴诳幻无常不可保信如次受心及法无我所观心等散地相应故名外也。
论于毗钵那至受心法观。
演曰三通明内外受心法观谓以闻思增上力故观彼分別有相之境所起受等体是无常非散乱故名之为内而有分別及有相故故名为外。
论如是汝由至当得趣入。
演曰二揔结之。
论又汝应于至毗钵舍那。
演曰二教修止观文分为二先修止观后教正愿初中有三一揔劝修二別示法三明疾行此初也。
论汝于如是至远三摩地。
演曰二別示中文分为二一明住念二彰顺俗顺俗之中文分三段一教离恶缘二劝护身业三令宣正语护身业中诸𢙣境界不应筞發于善境界善兴功也。
论又汝应起至但须㬰颂。
演曰后教正愿假使显得无量寿命常无暂舍修习瑜伽何况少时而无修断者也。
论如是汝应至广大圆满。
演曰二彰所得。
论初修业者至名正修行。
演曰二揔结也。
论如说贪行至皆当了知。
演曰二例嗔等起余四相文分为二一㧾例四同二別显有別此初也。
演曰二別显有別文分为四一明慈愍二明缘起三彰界观四明息念慈中有二一明慈愍二入念住初中有二一善取相二明与乐此初也。
论处如法坐至无罪无喜乐。
演曰二明与乐文分为二一明意乐二彰与乐彰与乐中文复为二一辩初修但观一境二明久习想无边境此初有二先明三品后彰三乐三乐为三一欲乐者欲界乐也二有喜乐者初二禅乐三无喜乐者第三禅乐谓依定意缘三情类等心与欲及色界乐名慈愍心。
论次后或于至当知亦尒。
演曰二明久习想无边境从二至多乃至十方三类有情皆愿其乐。
论又彼不舍至能正趣入。
演曰二明入念住文分为二先标后辩此先标举由慈愍心能入念住。
论云何趣入。
演曰后辩文二一辩揔缘二彰別念初中有三一征二释三结揔缘此初也。
论谓趣入时至修修身观。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三段一内二外三俱修习初内修者谓自内身于三类中亲怨如次欲乐背苦名内修观二余亦于下想余于彼三类之中亲怨如次欲乐背苦名外修观为对亲品自欲求乐对怨品中自求背苦何以然者以于怨境多生苦故三如我既下辩俱修观我观法界三类有情平等相似我既得乐彼亦与之自他俱得名于内外修修身观前二修慈自他虽別俱为自身而修慈行第三平等兼他得乐方名俱也。
论此四念住至坏缘念住。
演曰三结揔缘坏者杂也揔缘诸蕴名杂坏缘。
论若修行者至唯身念住。
演曰二彰別念文分为二一明假想二明真实此初也。
论彼复依止至应知亦尒。
演曰二明真实文分三段一明真实二释难词三校胜劣此初有二一对过去二对未来如文可知。
论又我于彼至当得安乐。
演曰二释难词如文可知。
论如是趣入至余如前说。
演曰三校胜劣真实为胜胜解假想故为劣也邬波尼杀昙者传有二释一云因果胜因果胜者彼方数名二云数之极也。
论又于缘性至分別取相。
演曰二明缘起文分为二一明观缘起二彰入念住初中有二一教取相二明作意初中又二先揔标举后明取相此初也。
论谓诸有情至大苦蕴。
演曰后明取相相中有五一取无明二取颠倒三取贪爱四取生业五取苦蕴。
论彼既善取至胜解作意。
演曰二明作意文中有二一于自他三世苦生而起作意二显作意是实无假不同慈等而有假想胜解事也由此能知缘起等事称境知故不名假想。
论若于自身至余如前说。
演曰二彰入念住文中有三一观自现身二观他现身三通观自他过未之身名俱身受。
论又于界差別至种姓自性。
演曰三彰界观文分为二先标后释释中有二一通明内外二唯辩内身初中有三一明起胜解二彰起假想三辩入念住初中又二一了六现行二知六种子了六现中先外后内知种子中了知身中有识持种六界差別故因而生蔓者说文云藤葛之属莚者谓连绵也窑室者烧瓦器也。
论又于如是至此亦如是。
演曰二彰起假想分之为三一观色界二观空界三观识界从麤至细假立而生实性既无我慢便遣向游者说文云出牖也筒者竹管喉如其筒从喻为名窍者礼记云孔也。
论若于自身至住彼修观。
演曰三辩入念住文中有三初内次外后通内外如文可知。
论复有异门至住修身观。
论从是趣入至无量识界。
演曰二彰真实文中有二先标六界后依次释刖足者周礼云断足也劓者字林云割鼻也。
演曰四明息念文分为二一辩观息入出二明入念住初文有二一明方便二眀正观此初也橐者吹火也。
论由缘于内至而起胜解。
演曰二明正观文中有二先麤后细如文可知。
论彼若于内至如前应知。
论如是所有至世间贪爱。
演曰大段第二彰得胜利文分为二一由教诲善修正行二由正行得定轻安此初有二先揔标列后释所得文复有三一辩炽然二明具念三辩调爱。
论先發如是至心一境性。
演曰二由正行得定轻安文分为二初明胜劣后辩障除此初有二先劣后胜文易可知。
论如是乃至至于心中现。
演曰后辩障除文分为二一明相现行生障除后显行寂而得作意初中有三一者相现而非损恼二者行生障得除遣三明喜乐境性现前次第安谋思可知矣。
演曰后显行寂而得作意文分为二初明行寂后明作意此初也。
论从是已后至名有作意。
演曰后明作意文中有二先辩作意后明相状此初也谓由胜定轻安力故故此最初获得定地胜作意也。
论得此作意至清净相状。
演曰后明相状文中有三初标次释后结相状释中有十一得上色定心二身心轻安三善修加行四止品摄持五能净诸行六疾起轻安七身无麤重八盖障不行九心无思(慕十轻安随转)。
论卷第三十三 第四瑜伽处之一
论复次至为其后。
演曰声闻地中瑜伽有四上已辩三今明第四世出世处文分为二一揔举颂摽二长行別释颂中分二初颂世间后颂出世初世间中义门有六一标七作意二彰八胜定三辩二无心四彰五神变五明所生果六辩离欲相后颂分四一明解行二明通达三彰修习四明究竟七种作意即能离欲故更不开离欲门也。
演曰二长行別释文分为二初揔结前后別彰后此初也。
演曰后別彰后文分为二初揔略释后广分別初中有四一标二征三列四释此标二也。
论何等为二至發起加行。
演曰二征三列及四释也。
论问至非出世道。
演曰后广分別大分为二一辩世间二明出世初中有二一辩行人二明世法初中文二一问二荅此问也。
论荅至發起加行。
演曰二荅中有二初明四类后辩二人初中有四一标二征三释四结释中菩萨为成佛故故修世法为出世资非同前三求世胜利修加行也。
论此乐往世间至谓诸有学。
演曰后辩二人一者具缚外道凡夫二不具缚得圣菩萨及那含果生上那含及修灭定起世加行修伏断故悲增菩萨求定發通利诸有识智有断悟当受变易皆欣上地起加行心思之可悉。
论此复云何至皆当广说。
演曰二明世法六门之义文分为二先略标举后广分別此初也先离欲等明七作意又依静虑略明八定引无想等三二无心五通生相如其次第明后三也。
论为离欲界至果作意。
演曰后广分別门別有六一作意离欲门二胜定相应门三二定证灭门四五通神变门五所生果相门六离欲相状门初门有二一明七作意二彰境分齐初中复二一初定作意二辩余作意初文分四一标二征三列四释此前三也。
论云何名为至静相。
演曰四释分二一辩七作意二诸门分別初中有七一明了相二明胜解三彰远离四彰摄乐五明观察六彰究竟七果作意了相分三一略征释二广分別三揔结之此初也。
论云何觉了欲界麤相。
演曰二广分別文分为二一明麤相二明静相初中有二先征后释此征也。
论谓正寻思至六理。
演曰后释分五一标二征三列四释五结此初三也。
论云何寻思至是名麤义。
演曰四释之中文分为六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此寻义也。
论云何寻思至有外贪欲。
演曰二寻麤事通内外也。
论云何寻思至诸欲自相。
演曰三寻麤相文分为二先明自相后明共相初中有二一明二欲二明三处烦恼事欲如次迷理及事惑也明三处中先标后释释中有三一顺乐处乐境顺情故与贪欲想心依也二顺苦处嗔缘苦境故与忿恨类同亦依生也三顺舍处舍境中容故与痴等为所依处覆恼等法是痴等流流类是同故一依也。
论云何寻思至诸欲共相。
演曰后明共相生等八苦诸欲皆有名为共也。
论云何寻思至如前应知。
演曰四寻思麤品文分为二初示其法后引证成此初也谓此诸欲多过患故黑白二中皆黑品摄于中有八一谓此诸欲犹如凝血无实肉味二犹饿㺃咬嚼枯骨终无足想三如草炬火所有到处灾焰转生四虽勤苦务如分炭火不能成熟智者所观皆生毁呰五无恶不造如大毒蛇六诳幻不实犹如梦境七众所共有如借严具八速归谢灭如树端果由此因缘故受七苦七苦如文义当自悉。
论如世尊说至诸欲麤品。
演曰后引证成有五过患初无滋味后四又字即名五也。
论云何至诸欲麤时。
演曰五寻麤时寻思三世名曰寻时。
论云何至诸欲麤理。
演曰六寻麤理文分三段征释及结释中有四一大资粮下明观待理二食对治下明作用理三有至教下辩证成理四从无始下显法尒理。
论如是名为至诸欲麤相。
演曰五揔结也。
论复能觉了至所有静相。
演曰二明静相分之为三谓摽释结。
论即由如是至闻思闲杂。
演曰三揔结也。
论彼既如是至胜解作意。
演曰二明胜解文中有三初牒前起后次正明胜解后揔结作意谓此胜解一向定中观其麤静不同了相犹为散心闻思闲也。
论即此胜解至远离作意。
演曰三彰远离文分三段初牒前因次陈自义后结作意问要断下惑方得上心亦犹明来而暗便去云何前二得上地心第三方名初生断道荅了相意前欲界闻思已猒下欲然未断随顺下品惑了相胜解能顺远离断下品欲故了胜解虽不断惑如初果人未离欲修而得未至了相起时虽惑不生如善生时𢙣心不起而非是断名不起也故初二位犹未断惑至第三时方生断也。
论由能最初至摄乐作意。
演曰四明摄乐文中有四一牒前二起后三正释四揔结相承起者显由于前后方起故。
论彼由如是至观察作意。
演曰五明观察文分三段初牒起因次明观察后揔结之观察之中文分为二一念知觉二审有无有无之中文复为二初思净相犹被染▆后起觉心正欣乐断。
论从此倍更至究竟作意。
演曰六彰究竟文分为二初辩后结谓从审后倍习观心断尽欲缠方名解脱此明六行修初定时方便成就名为究竟非是无染断种果圆名究竟也。
论从此无间至果作意。
演曰七明果作意从此第六更无闲隔便入第七根本定中名果究竟为欣猒时无间解脱各有九种即前九无间及八解脱在近分中第九解脱在根本位根本位者名果究竟是前方便所析果故即从近分入根本也。
论又于远离至离欲界欲。
演曰二揔料拣三门分別一喜乐差別门二断舍差別门三广略相摄门前门有三初明三四次明第六后明第七不明初二及第五者彼三修习断道未圆析意未成故未生喜。
论又了相作意至善修习果。
演曰二断舍差別门谓七作意初中后位修习不同故断惑时前后有异谓初二作意加行道摄加功用意欣趣断故三四作意是无间道正能对治上中惑故第五离慢乐除后染胜进道摄第六无闲第七解脱断惑领受义差別也问二十八说前二作意皆名加行今此何唯言胜解耶荅了相了已方起加行加行之因亦名加行非唯胜解独加行也问何故舍彼中品惑下而言观察离增上慢荅前上品者惑麤易知后下品惑细而难了断前上中二品惑已而不知有下品惑在起增上慢谓惑皆尽得根本定今审观察知惑未亡不起慢心名离上慢。
论又若了相至观察作意。
演曰三广略相摄门分之为二初摄后结此七作意与前十一四十作意而相摄者类別不同有其四种初二作意摄彼随顺此中初二俱未断惑皆有顺彼断惑之能彼中随顺行相亦尒故相摄也四对治中与猒坏俱对治体慧与作意別故言俱行二远离加行断上下惑对治亦尒故摄对治三摄乐能断中品惑故而摄对治复观清净涅盘佛等修六随念故摄顺净四观察观惑断未断等顺观亦尒故摄顺观问对治有四何唯言二荅略示方隅理皆通也问远离等摄对治作意而言俱行摄乐亦尒何不云俱荅一种对治皆合言俱文不言者影显知故其余四者后结相摄如是其余四十意中四种作意是此七中六所摄也四六俱是断惑之因义可相摄第七非因故不相摄余四如次是彼四十作意之中二十五六七八四也此四断惑故以摄之余非断道不相摄也。
论如初静虑至七种作意。
演曰二辩余作意文分为二初揔彰有后別示法此初也。
论若于有寻至了相作意。
演曰后別示法文复为二一明初二定二辩余后地初中又二一明了相二明余六初中复二先揔后別此先揔明初定为麤二定为静。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二一观其麤二观静相初中又二先观后结观中有四一了知寻伺是语言行二了知寻伺是心法性三了知寻伺依内根生缘外门转多發身语表业故亦是法尘外处所摄四了知三世不寂静相故名麤也。
论以如是等至觉了麤相。
演曰后揔结也。
论又正了知至皆远离故。
演曰二观静相如文可知。
论为欲证入至如前应知。
演曰二明余六种作意行相同前所明故不云也。
论如是乃至至七种作意。
演曰二辩余后地地地欣猒皆七作意义同于前故不重也。
论又彼麤相至果作意。
演曰大段第二彰境分齐但于八地上下相形皆有麤静更非上者彼无静境而可欣故虽有无漏静妙之因即非此中世加行也。
瑜伽师地论义演卷第十二
校注
【经文资讯】《金藏》第 120 册 No. 1561 瑜伽师地论义演(第1卷-第32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0-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金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演曰三名修断未生之善有能断彼恶法之能今修令生名修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