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之心。
论由起如是至当施恩思。
演曰三辩益有情。
论不望其报。
演曰四不希恩报。
论菩萨如是至利益安乐。
演曰五明欣赞。
论由是利益至不虚加行。
演曰六辩不虚行。
论当知是名至功德殊胜。
演曰后结之也。
论当知此中至功德殊胜。
演曰后明称赞十八法中文分三叚一摽二释三惣结之此初也。
论菩萨于诸至亦非独觉。
演曰二释四颂文分三叚初越次释第三颂义次明第二后彰后二初辩中颂有五法一得授记。
演曰二得不退地堕在三种决定中也。
论安住此中至决定所作。
演曰三决定所作所作有五具如前释。
论恒常所作至无忘失法。
演曰四恒常所作。
论如是坚固至最上施设。
演曰五明最胜。
论普于一切至能无退失。
演曰次明第二颂有四法一行无倒行。
论于未得退至如明分月。
演曰二明胜进法。
论由诸善法至不名相似。
演曰三辩真实德。
论由得真实至如实了知。
演曰四善调方便。
论如实知故至皆得善巧。
演曰后彰后二颂有九法此明第一施设建立。
论从此寻求至由此寻求。
演曰二辩寻求从此寻求从此善巧而起寻求寻求方便名寻求也于比寻求寻求境也谓于名事自性差別所寻求故由此寻求寻求体也体即四种寻思行也。
演曰三明四实智由于安立得善巧故说名实智。
论于诸安立至三摩地王。
演曰四明四无量由于教授得善巧故故能获得无量定门皆悉自在名三昧王。
论获得如是至皆有胜果。
演曰五明说胜利由能说故所得利益即名胜果。
论能于大乘至而出离故。
演曰六明大乘性。
论能摄大乘。
演曰七明摄大乘。
论由此复于至同共此名。
演曰八明十应知。
论一切世间至皆共称叹。
演曰九建立名号。
论当知是至功德殊胜。
演曰三惣结之。
论由得如是至成就其相。
演曰二随法持中四品不同即分为四一明相品。
论如是正行至所能成办。
演曰二明分品。
论于二分中至所应摄受。
演曰三意乐品文有三节初惣结前次明意乐后明摄受。
论或于善品至乃至安住。
演曰四明住品。
演曰三究竟持中有五品別一明生品初次第也。
论于彼生处至证得分位。
演曰二明摄品。
演曰三明地品。
演曰四彰行品。
论如是胜进至名得无上。
演曰五建立品。
论是名菩萨地义次第。
演曰后惣结也前来所明各如本品一一具彰今但略明品之次第故不重也。
论有余依地第十六。
演曰本地分中惣十七地明境行果前之九地辩三乘境次之六地辩三乘行后之二地辩三乘果境行二义前已明之次辩第三三乘果义果中复二一有余果二无余果今辩于初名有余也有余之义释论解云阿罗汉等住无学地具四寂静有少余依是故说名有余依地此地即是二乘无学身中有漏无漏诸法惣为自性如来虽无真实身心有漏余依而有变化似有漏依故就化相亦得说名有余依地。
演曰辩此地中文分为二一结前生后二依生正释此初也。
论当知至施设安立。
演曰二依生正释文复为二初惣标列后随摽释此摽列中有三相也。
论云何地施设安立。
演曰后随标释文分三叚一明地施设二寂静施设三辩依施设初中有三一征二释三惣结之此初也。
论谓有余依至有余依地。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为二初辩所除后明所取除中又二初明除分后辩除全初除分中言五地者以无心等通有余依及无余依今取有依故说为分后所取中十一地全及无心等五地一分名有余体问有余体者即是无为如何得摄十一地义荅有余之言义通二种谓若说言有余依涅槃体即择灭不该余法若但言有余依义乃该通有为无为苦依等法故通诸地理无违矣。
论是名地施设安立。
演曰三惣结之。
论云何寂静施设安立。
演曰二寂静施设文中有三一征二释三惣结释此初也。
论谓由四种至舍寂静故。
演曰二释文二初惣标列后別辩之此惣标列而有四也。
论云何苦寂静至名苦寂静。
演曰后別辩中文分为四一明苦寂静二烦𢙉寂静三损𢙉寂静四辩舍寂静初中有三谓征释结释中有二法及喻说当苦永无说名寂静非无现身有漏苦依名寂静也虽有变易当苦报身非別业招故亦名寂静结文可悉。
论云何烦𢙉至烦𢙉寂静。
演曰二烦𢙉寂静文中有三征释及结贪等为本诸惑随生本既断除余亦随舍除舍之处证得无生无生无为说为寂静。
论云何不损𢙉至有情寂静。
演曰三不损𢙉寂静文亦为三谓征释结由无贪等不损有情名不损𢙉静。
论云何舍寂静至名舍寂静。
演曰四辩舍寂静文亦有三征释结也谓于六境喜忧不生恒常舍心名为恒住。
论即依如是至施设安立。
演曰三惣结之。
论云何依施设安立。
演曰三辩依施设文亦分三一征二释三惣结之此初征也。
论谓有八种至八后边依。
演曰二释文二初𢝰摽列后別解之此标列中有八依也。
论云何施设依至假用言说。
演曰后別解中文分为二一辩八依二明正摄初文有八一明施设二明摄受三辩住持四明流转五明障碍六明苦𢙉七明适恱八辩后边此初依中文复为二征及释也由依蕴故施设众名名施设依众名之中类別为七一施设我等二施设名字三施设生类四施设种姓五施设饮食六施设苦乐七施设寿量。
论云何摄受至有所摄受。
演曰二明摄受文分为四一征二释三指四结。
论云何住持至诸求有者。
演曰三辩住持文分三叚初征次释后明依义依义有二一明依住二明摄养摄养未来求有报者生后业故。
论云何流转至随顺流转。
演曰四明流转文中有二先征后释释中有二初标后辩辩中复二先明识住后明缘起色趣等者趣谓所趣贪著处也谓色受等是贪等心所爱著处名色趣也。
论云何障碍至为作障碍。
演曰五明障碍具征及释文易可知。
论云何苦𢙉依至领受忧苦。
演曰六彰苦𢙉具征释二文亦可知。
论云何适恱至所有适恱。
演曰七彰适恱文中有二征及释也释中又二定及当生皆得适恱名适恱依。
论云何后边依至最后身。
演曰八辩后边亦具征释。
论问阿罗汉至共相应耶。
演曰二明正摄文分为二初问后荅此初问云于八依中几相应耶。
论荅至非不相应。
演曰后荅之中文別有四一全摄于一二明分相应三二全不摄四四通二种初全可知二明分者第二依中摄事有七唯与父母一事相应妻子等六全不摄名不共相应二全不摄者流转障碍无学已无名全不摄四通二者第一第三第六七也第一施设通二种者离取染故名不相应有取蕴故说为相摄第三住持通二义者离食贪故名不相应假支持故说为相摄第六苦𢙉说通二者无后报业名不相应有现苦身说为相摄第七适恱而通二者定障无故名不相应胜定有故说为相摄。
论是名依施设安立。
演曰三惣结之。
论无余依地第十七。
演曰无余依地者释论解云谓无余依涅盘地也一切有漏余依皆舍二乘有为无漏亦舍如来虽有有为无漏而无一切有漏余依故亦说名无余依地。
演曰辩此地中文分为二初结前标后后依摽正释此初也。
论当知此地至异门安立。
演曰后依摽正释文复分二初𢝰摽列后依摽释此初摽列有三相也。
论云何地施设安立。
演曰后依标释文分三段一明地安立二寂灭安立三异门安立初中有二先征后辩此初也。
论谓先所除至菩萨地。
演曰后辩地体取前所除无心等五一分之义名曰无余以此五中无心等法通无余故。
论云何寂灭施设安立。
演曰二寂灭安立文分三叚一征二释三惣结之此初也。
论谓由二种至寂灭故。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为二初惣摽列后随別释此初标列二寂灭也。
论云何寂静寂灭。
演曰后随別释文复为二一寂静寂灭二损𢙉寂灭初中又二一征二释此征起也。
论谓先于有至四种寂静。
演曰二释文二先辩后证辩中复二先摽说有后随摽释此摽同前有四寂静。
论一数教寂静至疑虑寂静。
演曰后随摽释释中有四一彰教谓无余中名数及教体相俱亡名为寂静二明一切八依都尽名一切静三辩依苦初言依者谓有漏身次依苦者谓依漏身所生众苦苦及漏身而皆断尽名苦依静四明疑虑依苦因果起疑虑心苦依既除疑亦随灭名疑虑静。
论如说至譬如灯尽灭。
演曰后证成中颂分为二初之二句辩证灭因后之二句明所证果所证果中文复为二初句有余后句无余如灯尽灭喻无余故。
论云何无损𢙉寂灭。
演曰二损𢙉寂灭分之为三先征次释后惣结之此征起也。
论谓与一切至真无漏界。
演曰次释之中文分为二初明寂灭后引证成初中复二谓与一切至转生起明无损𢙉转依所显真无漏界辩其寂灭无余依体初中有三一众依皆灭二违烦𢙉苦三背流转生。
论如说苾𫇴至有等生起。
演曰后引证成文分为二一引佛圣言二辩经说意初文有三一摽宗旨二遮异计三结真实初中又二先明寂灭后辩有无有无复二一无生等五显圆成实二有生等五辩依他起无余涅槃离染依他之所显证故摽生等而以辩之。
论若当无有至有永出离。
演曰二遮异计异计皆空拨无二性为遮彼故故说有无。
论由实有无至有永出离。
演曰三结真实中道义也有无俱存可名正理性相不立岂顺中途。
论世尊依此至是谓寂灭。
演曰二辩经说意文分为二一𤗊密意言二随別释此𤗊言中而有四种一甚深二广大三无量四无数。
论由于此中至名为无数。
演曰二随別释文分为二初別明四法后逐难重辩此初也。
论云何此中至一向无垢。
演曰后逐难重辩文分为四一问二荅三征四释荅中有六文显可知。
论是名无损𢙉寂灭。
演曰后惣结之。
论如是二种至施设安立。
演曰三惣结也。
论云何寂灭至安立。
演曰三辩异门文分三叚一征二释三惣结之此初征云何名异门施设安立。
论当知此中至寂灭异门。
演曰二释分三谓摽释结释中异门实无量种今此且举二十六名以示其法例余异号准此应知结文可悉。
论是名寂灭异门施设安立。
演曰三惣结之。
论卷第五十一 论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演曰论之一部惣为五分前来已明本地分竟次彰第二决择分义此决择义真谛先释名决定藏梁摄论中亦名披阅决定藏皆讹谬也何以知耶荅梵言毗尼失折耶唐云决择梵云尼也摩唐云决定瑜伽梵本云毗尼失折耶不言尼也摩故知非也言摄等者以文摄义名之为摄前分虽陈诸法体性义犹未尽今再辩之故名摄也故释论云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而重释之名摄决择决谓决断择谓拣择先未彰处今重断决拣择是非故名决择摄所择义以为一分名摄决择分言中等者谓此分中地有十七拣余十五且明五意故名中也问前本地分五意別明今何合说荅本地广明诸地体义体义各异五意別陈今略摄彼要义及文五意类同故合明矣以俱了別麤显境生及同共依第八识也问相应之义六识俱然何独五中意不言尒荅理实皆有略不言之举初影后皆同有故问何单言意不云识耶荅所言意者不唯意识义兼七八故立意名以义通余故不言识言之一者明五意文惣有七卷拣余未辩故云之一。
演曰明此分中惣分为四一结前起后二申决择意三正陈决择四问荅结释此初也。
论由此决择至善能问荅。
演曰二申决择意所立决择善巧意者为于诸地善征释故善征释者而有多种对法十五婆沙五十九等具明不能繁引学者应知。
论今当先说至决择。
演曰三正陈决择十七地中境行果三即为三段第一从五十一至六十三决择九地所明境界二从六十四至八十前决择六地所明行义三自八十后决择二地所明果义境中不同复有六段初之二地合一叚明次有寻求等三地合辩余之四地各別辩明就初叚中文复分三一标举拣持二正明二体三惣结释之此初标举五及意也。
论问前说种子至广分別义。
演曰二正明二体大分为四一明六善巧二辩释六名三彰立六意四辩观胜利初中有二先略后广略中义別门分十一一辩心意识门二辩识遍知门三彰二善巧门四证成道理门五四缘差別门六心不相应门七种相体性门八业类差別门九无心定位门十辩释无为门十一重彰生等门初门文二先问后荅问中复二一𤗊前起问二正难三因此初问云前本地分第一卷中虽明种依阿赖耶识有三所以而未说之一未说有体二未说有因三未广分別。
论何故不说至云何应知。
演曰二正难三因依前所标起三问也一文外问云若有赖耶小乘教中佛何不说二问知有佛既不说何缘知有三问广义赖耶既无广义谁识。
论荅由此建立至是故不说。
演曰后荅之中文分三叚一別释问词二惣结前义三问荅料拣初复分三一明荅初问二释第二难三荅第三难初中有二先惣标举后引证成此初也记谓分別解释异名由赖耶义道理幽玄能成立教实为深密之事下不堪闻故于二乘佛不说也问阿含经中说有欣喜爱乐赖耶云何惣言佛未说有荅虽阿含言忻喜赖耶未言其识第八体是小乘有部言是意识未信共依与未说同故言未说理实彼中少亦说也。
论如世尊言至执为我。
演曰后引证成深密经中四句颂文义別为三初句体深次句用深后之二句彰不为说阿陁那者此云执持执持种子及根等故故唯识云以能执持诸法种子及能执受色根依处亦能执取结生相续甚深细者唯识论云无姓有情不能穷底故说甚深趣寂种姓不能通达故名甚细是一切法真实种子缘击便生转识波浪恒无间断犹如暴流释曰一切法种辩初执持执持法种名诸法种生识波浪彰次执受由执色根故有识浪无间如流释后执取由生相续故类如流故知次句辩初句中初用甚深也凡愚等者凡即无姓愚即趣寂趣寂有二愚法不愚二有別也拣不愚者故致愚言恐彼等者唯识论云恐彼于此起分別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开演。
论复次至不应理。
演曰二释第二难云何知有文分为二初颂摽举后依标释此摽八事申知有理文复为二初三句事后句申理。
论由八种相至不应理。
演曰后依摽释文分为二初𢝰摽列后随別释此初标列由具八相知有赖耶。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后随別释文分八段一明执受二明生起三辩明了四明种子五明业用六明身受七无心定八明命终识初中有三一征二释三惣结之此初也。
论由五因故何等为五。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三段初标次征后別解释此标征起。
论谓阿赖耶至业行为因。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五一乘先业因二体无记性三业报异熟四能有执受五恒相续转初中有三一乘宿因是二现六为非三结初因相此初也谓斯本识乘宿因起体恒相续故能常有执受色身。
论眼等转识至是名初因。
演曰二现六为非兼结之也六非之中文复为二初辩现缘后引证说小乘计云六能执受故为此破谓六转识依现缘起缘不恒故识亦非常非相续心岂能执受根及色耶应立量云眼等转识不能执受有漏根身现缘起故如声风等结文可知。
论又六识身至第二因。
演曰二体无记性文分为二先显余非后结因相初是同前更不別显但彰六识非是执持后之三因义亦同也谓此第八体无记性可能执受六通善恶何能执持善恶之心非常有故应立量云善染转识非能执受有漏色身是有记故如择灭等。
论又六识身至第三因。
演曰三业报异熟文亦为二初辩余非后结因相第八异熟可能执受六识不尒何能执之设业感者体非是真亦不能执应立量云无记六识非真异熟亦不能执有间断故如电光等二比量也。
论又六识身至不应道理。
演曰四能有执受文分为二初辩余非后结释也非中复二初惣正非后设纵破此初也第八体一可能遍执六识体多复依別转应不能执谓有宗等六识不俱眼识起时眼有能执余根无识谁能执耶彼复说云不执何失有烂坏失应立量云眼识起时余耳等根便应烂坏无识持故如死尸等。
论设许执受至第四因。
演曰后设纵破彼转救云眼识生时遍执诸根故无余根有烂坏失今复破云眼识起时余耳等根亦应烂坏识远离故如死尸等识远离言明识不依若尒护法第八应非能持五根识不依故犹若死尸荅若据所依亦非能持阙定义故若论依义根亦识依同安危故故持无失安慧师云识遍依故可能执受各別依者而不能执。
论又所依止至第五因。
演曰五恒相续转文分为二初別显非后惣结因初中有四一者惣非二者反诘三明间转四指例余言数数者显间断也识不常起时复间生故于所依有数执矣数执何失由执相续名曰有情若数执持应一期中数为死生成坏等过应立量云眼等诸识不行之际身应名死无识持故如死尸等。
论如是先业至不应道理。
演曰三结惣释。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二明生起文中有二初问后荅此初外人牒前标中而起问云有何所以无阿赖耶初生起时不应道理我宗六识为初生故。
论谓有难言至俱时生起。
演曰后荅之中文分为二先叙外难后荅所征此初也谓有部等不许识并及有赖耶闻说第八而起难云若有赖耶余识随转应二识并既无二并明无赖耶赖耶既无明虽缘具但有一识而初生起可为正理。
论应告彼言至识不俱转。
演曰后荅所征文分为五一辩他似破二外征所以三论主略释四外随再逐五论广成立立量云缘具眼识正起之时余之具缘识等应起众缘备故如现眼识识既并生证初第八理极成有何以然者小宗本以识并为妨不许第八为初生起识欲令六识俱起义成反证初生本识为有。
论何故若无至不可得耶。
演曰三辩明了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初也此因亦非正立第八因通外难反成本识成意如何荅外执诸识而不并生难有赖耶应并生失便显不俱无明了意今明了有彰识得俱俱义既成证有第八。
论谓或有时至不可明了。
演曰后释文二先辩后结辩中复二初辩不明了后彰明了此初也谓缘过去与五不俱不得明了有宗计云意缘前念五识之境名明了识缘隔多念名不明了今惣破云虽远近別过去世同以远成近皆不明了以不与五同时缘故应立量云散意缘次过去识境应非明了是不定意缘曾境故如缘过去久远世心。
论非于现境至不明了相。
演曰后彰明了现在意识既无如是不明了相明识俱转其理摼成。
论是故应许至无明了性。
演曰后结之中文分为二一结现意识为明了心二结缘过去无明了意既许现识为明了心故知意与五识俱转五俱转故得有第六六俱转故证有赖耶故诸智人应深信受。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四彰种子文分为二初问后荅此初也。
论谓六识身展转异故。
演曰后荅之中文复为二一明转异二明间断初中有四一略摽释二反征诘三广辩相四惣结之此初论主略摽经部六种转识不名种子何以然者以六识身展转异故谓经部等六识受薰能持种子故为此破。
论所以者何。
演曰二反征诘也。
论从善无间至世间生。
演曰三广辩相转异有四一三性转异二胜劣转异三界別也三漏无漏异四世出世异由此六识四转异故不名种识第八无异方是受熏应立量云六种转识非能持种展转异故如声香等。
论非如是相至应正道理。
演曰四惣结之。
论又彼诸识至不应道理。
演曰二明间断文分为二初破后结谓诸六识五位不行名长时断身中种子不应相续长时流转何以然者所依之识体相既无能依种子因何不息应立量云无心等位诸种应无无识持故如死尸等。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五明业用文中有二初问后荅此初也问云诸识俱起业用可俱既一识行如何并转。
论谓若略说至別境业。
演曰后荅文三初惣标列次別解之后结非也此初标列四种业中文复分三初二藏识次明第七后彰六识藏识二中初了器业谓器世间二了依业根及尘也三了我业谓第七识执内第八以为我故四了境业谓前六识能了外尘麤相境故。
论此诸了別至俱转可得。
演曰次別解也谓此四业𠛴那俱转明识俱行识既俱行明有藏识若有部计一识起时而无第二何容一念有四业俱业既不俱便违圣说业俱起失。
论是故一识至不应道理。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六彰身受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诸小乘起征难云我宗六识为身受心何要赖耶方应正理。
论谓如有一至不在定。
演曰后释之中文复为二初破他非后结正义初中又二一叙生身受二正起难词此初身受文有六句对分三別一善心恶心对二无心有心对三定心散心对如理等者谓思善恶亦即正思及邪思也。
论尒时于身至彼应无有。
演曰二起难词言尒时者前六位也言于身等彰彼位中所起身受言应无等难六位中种种身受应无得有问纵无何失荅谓在定中及无心等意思別事或惣不行身遇顺违都不领受但由本识身受等持后出心时方知损益若无身受因何得有故无身受有违理失言身受者身所受故非谓受数此即是境。
论然现可得至阿赖耶识。
演曰后结正义出定等后劳适可得明知前有前有必由本识持故。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七无心定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初也。
论谓入无想至非不离身。
演曰后释之中文复为二一彰违理二明违教此初也然诸小乘计此二定或许有心或全无心说有心者唯识论叙经部转计及上座师许有细心第六意识经部本计及有宗等说无有心今此论中但破无者文中有宗因阙喻依也应立量云入无心定应名舍命识离身故犹若死尸若谓后时彼识还起如隔曰虐名不离身是则不应说心行灭识与想等起灭同故。
论如世尊说至不离身故。
演曰二明违教世尊说有彼执为无故违圣言不应依也。
论何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八命终识文分为二初问后荅此初也。
论谓临终时至从下身分。
演曰后荅之中文复为二先释后结释中又二一明触相二破外非此初也渐舍起相如第一论而具明矣。
论非彼意识有时不转。
演曰二破外非文分三段一显非意识二明是赖耶三结非意义此初也非彼意识于命终时有而不转既不转生明无体相故知別有微细赖耶为命终心可应正理。
论故知唯有至身无觉受。
演曰二明是赖耶无觉受者第八识不执受也故唯识云冷触起处即是非情虽变亦缘而不执受。
论意识不尒。
演曰三结非意义应立量云意识定非命终时识非能持故如眼等识。
论是故若无至不应道理。
演曰后惣结也。
论复次至染汙还灭。
演曰三荅第三难知分別义文分为二先标后释先此颂标四句为二初之三句流转四缘后之一句杂染还灭。
论若略说至彼还灭故。
演曰后举长行释分三段初摽次列后別释之初摽列中文別为二先摽流转后明还灭二中各二谓征列也。
论云何建立所缘转相。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二初明流转后明还灭初中有四一辩所缘二辩相应三㸦为缘四明俱转初中又二先问后荅此先问也。
论谓若略至器相故。
演曰后荅之中文复为二先释后结释中有二一惣明境相二別辩所缘初文有二先惣标列后別释之此初标列二境相也。
论了別内执至妄执习气。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三段初法次喻后合释之法中又二一明内境二明外境内中复二先牒后释释中又二初彰境体后明宽狭初中有三一种二根三根依处此先种也问准深密经及七十六阿赖耶识缘识漏种唯识第二言缘相名分別习气此何但云缘执习气执唯六七二识而有性通不善有覆无记岂诸五识及善无记所熏之种皆不缘耶荅护法所说六七二识与染慧俱得有计度熏执习气执唯不善及有覆心五识任运不能分別及诸善心非染慧俱皆非遍计今言第八所缘遍计妄执种者偏约染说以有漏中多起染故非是不缘余性种也虽说缘计妄执习气不说唯言故知得通缘余种故若安慧宗有漏八识三性见相皆有计执何以知耶即以此文而为证故故知八识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別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故说赖耶以妄执种为所缘境虽有此说理终不然藏识无慧何有执耶五识任运岂能分別异熟无记及善心等不与我见及染慧俱岂能有执况因无漏何有计生故知说非护法为正问识有四分种依何分何分所摄复何分缘荅有二释一传护月云种在见分即见分収自证分缘问依自证分是见分缘相分所収复有何失荅见相是识差別之义种名功能亦差別义故在见分见分収已不可自缘故自证分而能取也问生无色界见分缘何荅缘下界器以器世界一切有情共业招故即由此理第八五数不缘种子五数自证但缘自见不缘同时心王见分种是见収故不缘种二护法释云依识自体相分所収是见分境故唯识云种子唯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即由此理第八五数亦缘种子以心王种而有本质托变相缘所变相种似而非真无能生用亦如五数变五色根无發识用问无漏种子赖耶缘不设尒何失二俱有过若言缘者非妄习故若不缘者识外有法唯识之义便不成立荅而实不缘不离识故唯识义立故唯识云无漏法种虽依此识非此性摄故非所缘犹若真如不相离故说为唯识问设许缘者而有过耶因位第八成无漏失非相无漏见分有漏见若从相亦无漏者何有凡例本识同佛俱无漏故由有斯失故不得缘问若不缘者是何分摄荅谓依自证自证分摄至无漏位圣智缘之亦相分也。
论及诸色根根所依处。
演曰二辩其根三明依处皆识缘也问五根八识几识变耶荅有二释一护月云有三识变故所变根而有三类一者意识及相应变二者末那相应等变三者赖耶王所等变问末那所缘本识为义变根何为荅计八见相如次以为我及我所相既八根所以变之二护法释云但二识变除末那者末那不起我所见故后义为正顺文理故问五根既有自他身別他身別根自识缘不荅有二释一安慧菩萨许变他根辩中边说似自他身五根现故二护法释但变他扶尘不变他根他根于己无所用故似自他身五根现者说自他识各自变义名曰自他非㸦相变名自他也虽有二说后义为优何以然者本识变根本缘發识所变他根不能發于自识变之何益根依处者谓即四尘就触尘中除水火风唯取地大何以然者荅根聚七中但有地大为根依故声等间断虽缘不执故不取之以自第八得缘他根扶尘依处故得自他㸦有用义亦非执受。
论此于有色至执受了別。
演曰后明宽狭护月释云据无色界自证分说但言缘种而略不说见分所缘若彼见分不缘下器何故下解外器相中而不別指无色界识云不缘耶既不別陈明得缘下护法释云彰三界识缘境宽狭即以此文证无色界识不缘下护月问云若上第八不缘下器应下第八不变上根荅彼天眼耳依下界身复有情数不缘便有有情增减之失所以缘之此下界器非依上身复非情数何得相例护法问曰若许第八缘下器者下言狭小乃至微细执受等境皆应无別荅依自界境名狭小者彼识缘时亦无差別虽有此通终成杂乱应从护法可顺论宗。
论了別外无分別器相者。
演曰二明外器文分为二先牒后释此初也。
论谓能了別至器世间相。
演曰后释之也谓由于前内识执持增上力故故于外器相续界中同处同时同变同用名无分別器世间相。
论譬如灯熖至外發光明。
演曰次明喻说灯熖生者喻识生时内执膏者喻执内种内执炷者喻执内身外發光者喻由上二执受赖耶为依止故外变世间无有间断。
论如是阿赖耶至应知亦尒。
演曰后合可知。
论复次至亦难了故。
演曰二別辩所缘文为四一境细难知二缘境无废三𠛴那生灭四缘境分齐此初境细难可了知故唯识云内执受境亦微细故外器世间量难测故名不可知此中偏举内执受境名难了也世聦慧者谓地前菩萨及二乘圣未证法空而未知故。
论复次至而转故。
演曰二缘境无废从初至末体无变易一味无记故缘无替不同六识善恶间生缘境易脱非相续转。
论复次至非一非常。
演曰三𠛴那生灭谓缘境时念念生灭名非常一生故非一灭故非常因果如流是为流转。
论复次至执受境。
演曰四缘境分齐欲色二界据所依身短修不同名为小大无色无身但依种说现识而有无量等行种从果名名无量等空识二心俱无边相合说为无量问欲色二界何不依种以立其名荅依身义显略不言之其实通依理亦无失问下之二界何不依器名大小耶荅上下器境俱无边故不可说有大小等差故但依身说为异也。
论如是了別至所缘转相。
演曰后𤗊结也。
论云何建立相应转相。
演曰二辩相应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初征云云何建立相应心所识俱起耶。
论谓阿赖耶至触受想思。
演曰后释之中文分为二初释后结释中文二一示相应法二例同识相初中有二谓标及列问何故不与余心所法共相应耶荅行相㸦违不得俱有故唯识云谓欲悕望所乐事转此识任业无所悕望胜解印持决定事转此识瞢昧无所印持念唯明记曾习事转此识昧劣不能明记定令于心专注一境此识任运𠛴那別缘慧唯拣择德等事转此识微昧不能拣择故此不与別境相应此识唯是异熟性故善染汙等亦不相应恶作等四无记性者有间断故定非异熟故因第八不与余俱但与遍行五心所也。
论如是五法亦唯异熟所摄。
演曰二例同识相文中有五一同异熟性二例难了知三同一类境四例同舍受五同无记性此初心所例同心王亦异熟性所言亦者亦心王也下皆准知。
论最极微细至难了故。
演曰二例难知。
论亦常一类缘境而转。
演曰三同一类境问同缘本质可得名同今王所缘唯自相分何名同耶荅有二义故说为同也一者相似名之为同二者心所托王相分为质而缘亦名同也然相应变而无实用故无一身有六五根及六依妨。
论又阿赖耶至行相亦尒。
演曰四例舍受五同无记文中有二一辩王舍受二例触等同故唯识云此识行相极不明了不能分別违顺境相微细一类相续而转是故唯与舍受相应问何不同王是所熏耶荅有二释一安慧释云亦是所熏今不说者文略故也二护法解云夫所熏者要有王义方是所熏触等依识不自在故如贪信等不能受熏又若受熏应一有情有六种失问既非所熏应能熏耶荅亦非能熏无胜用故具如唯识第二中说。
论如是遍行至相应转相。
演曰后牒结也。
论云何建立至转相。
演曰三明㸦为缘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初也。
论谓阿赖耶至所依故。
演曰后释文二先释后结释中又二一本识为缘二转识为缘初中复二先惣摽列后随別释此摽本识与前七识作二缘性。
论为种子者至为种子故。
演曰后随別释中文分为二一辩为种子二明作所依此辩本识为诸种也谓前七识三性种子皆识相用用不离体故说种子即是赖耶所以赖耶能与转识得为因性。
论为所依者至非无执受。
演曰二明作所依文分为二先辩五依后明六七此初也谓由本识执受五根五根为依五识方转以末归本故说藏识得与五识为所依义。
论又由有至意识得转。
演曰后明六七二识所依文分二叚初法次喻后揔合此初也谓明第六同五所依因义便明第七依义问第八云何与七为依荅谓现第八恒相续转故与第七为所依根非据所缘及因种子说为依也。
论譬如依止至非无意根。
演曰后明喻合此喻合中但明意识依止末那为所依义因便显八为七所依非是正明第七依也故彰第六同五有根谓第七识第七有根谓第八识不同小宗六依色根及无间意。
论复次诸转至彼种子故。
演曰二转识为缘文別有二初𢝰摽列后別解之此标转识能与藏识为二缘性。
论于现法中至种子者。
演曰后別解中文复为二一明现种二明后种初中又二先𤗊后释此初也于现法者现在世也谓于现在熏习名言三性种子名长养种。
论谓如依止至阿赖耶识。
演曰后释文二先明熏习后明增长此初也善等识者明能熏也能熏不一重言如是能所二熏同一身中名一依止能所熏习俱是有为名同生灭现与种识亲作因缘名习赖耶谓由前七三性转识熏习本识名言种时同处同时不即不离能熏习气名长养种新旧二类皆长养故。
论由此因缘至明了而转。
演曰后明增长由数习故后后转识转复明净等流果等而更增盛。
论于后法中至种子者。
演曰二明后种异熟因性文分为二先𤗊后释此初也言后法者熏习业种为后果因名后法中。
论谓彼熏习至阿赖耶识。
演曰后释之也谓彼六识熏习业种种类虽差皆生当来异熟果相名摄殖种。
论如是为彼至转相。
演曰后结之也。
论云何建立至俱转转相。
演曰四明俱转文分为二初问后荅此初也。
论谓阿赖耶至思量行相。
演曰后荅之中文分三段一明俱转二通外难三惣结之初中有三一明识俱转二明受俱转三辩性俱转识俱有二初正明俱转二別彰异德初中有二先辩一俱后明余转初中有三一摽二征三释所以五位无心及有心时恒与七俱无间断转问对法第二云唯除圣道灭定无学余位遍行合言一切岂非违理荅有二释一安慧释云末那唯有烦𢙉鄣俱而无法执及净无漏故对法中除三位也此云无心而亦有者五无心中除灭尽定余四位有有心有者除其圣道及无学外余有心有亦无违理二护法解云末那通有二障无漏恒相续转何以知耶此文说云有心无心常俱转故二乘三位我执无故名无法执不亡名有大乘法空三位我法皆违彼名为无净分末那平等智在亦得言有故唯识云转第七识得平等智彼如余智定有所依此识若无彼应非有。
论或于时至和合转时。
演曰后明余转文分为五一明二转二明三转三明四转四明七转五六准知文略不言故云乃至。
论又复意识至相缚解脱。
演曰二別彰异德文分为二一明解缚二辩他自此初也谓由末那为依止故第六意识得有系缚及解脱义何以然者为由末那而内执我令彼六识不能亡相为相所拘名为相缚问相缚体何荅谓即境相相缚于心名相缚也故唯识云谓于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相分所拘不得自在故名相缚。
论又复意识至缘法为境。
演曰二辩他自境宽狭中文分为二初摽后释释中有二一明他境二明自境缘他境中通䪺渐者五尘俱变名之为䪺缘一二等说为渐也。
论复次至俱时而转。
演曰二明受俱转文分为二一明俱转二约处明初中复二一明俱起二辩所依此初也或一时者显非恒俱谓阿赖耶有时得与余识之中三受二受或随一受俱时而转非定恒与三受俱起名或时也。
论此受至依彼而起。
演曰二辩所依此三受识谓余转识依彼起故非阿赖耶既许本识与转识俱故亦得与转识俱受为俱起也。
论谓于人中至相杂俱转。
演曰二约处明文分为二一明杂受二明纯转此初也天通定散故欲天言以拣于定定天无苦非杂起故鬼傍生中罪有轻重重若地狱纯苦无杂为拣重者置一分言人无所滥故无拣也。
论若那落迦至难可了知。
演曰二明纯转文分为三初苦次乐后明舍受苦中文二初辩苦俱后彰受处此辩苦俱他所映夺等言等彼鬼畜重处与狱类同故等之也谓地狱中赖耶摄受虽与苦俱苦增胜故但名苦受舍受微细故不言之何以然者以难了故。
论如那落迦至苦受俱转。
演曰后彰受处一向苦俱无乐舍等问旧摄论云地狱有乐此云纯苦何乃不同荅彼言乐者随转门说非真实也。
论如是于下至乐受俱转。
演曰次明一向乐舍受俱依三受门初禅喜受亦名为乐。
论复次至俱时而转。
演曰三辩性俱转谓阿赖耶或时得与转识三性二性或随一性有俱起义非必念念皆三性俱何以然者难陁释云以六转识不得并生同外门转㸦相违故五识必由意识导引俱生同境成善染故若许五识三性俱行意识尒时应通三性问此现言俱如何通释荅难陁释云据依多念事毕名俱非是本识与余转识一𠛴那中三性并生说为俱也二护法释云六识三性容俱起故谓遇胜境及自在位等流五识或多或少三性容俱故说藏性𠛴那之中得与转识三性俱转若尒意识应通三性荅五识与意虽定俱生而善性等不必同性若五识中三性俱转意随偏注与彼性同无偏注者便无记性此能引意𠛴那无有通三性失虽有二说后释为优无违理故。
论如是至与彼相应。
演曰二通外难文分为二一通识俱难二通意俱难初文有二一通相应难二释不俱难此初中谓外难云既与转识性受俱转应与彼识受性相应以俱转故故今释云文有三节初标次释后举喻明此标举也客受等者赖耶名主余识名客主虽与客性受俱转然无与彼相应义故。
论何以故至同缘转故。
演曰次释之中文分为二先征后释夫相应者时依事等所缘境同今境不同故彼相应定非有也。
论如眼识至此亦如是。
演曰后举喻明文分为二先举喻依后明喻意此初也。
论应知此中至故得为喻。
演曰后明喻意谓有难云眼根眼识虽同俱转不得相应而阙所缘不同境义何得为喻故为此释但取少分非谓全同以根于境阙所缘故。
论又如诸心至亦不相违。
演曰二释不俱难外有难云不相应者是相违义赖耶转识既不相应如何一身得俱转义故今荅中喻释有四一如心俱转喻二如浪俱时喻三众像俱转喻四众识俱生喻此初有二初喻后法喻中所言诸心法者谓心所中遍行等法㸦不相违而得俱转赖耶转识既不相反俱转何违。
论又如于一至亦不相违。
演曰二如浪俱时喻三众像俱转喻二文合释分之为二初喻后法文显可知。
论又如一眼识至亦不相违。
演曰四众识俱生喻文中有四一明眼识二耳鼻舌三明身识四明意识各取多境行亦俱转故住主客识俱起也。
论又前说至无记性。
演曰二通意俱难谓外难云末那染意四惑相应定等善时彼应非有彼既非有云何赖耶得与末那恒俱转义故今释云定地善时亦得俱起何以然者以与善等不相违故。
论如是阿赖耶至俱转转相。
演曰三惣结前三俱转义也。
论云何建立至还灭相。
演曰第二大段明还灭相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征起也。
论谓略说至杂染根本。
演曰后释之中大分为二一释二结释中分三一杂染根本二趣入作意三建立转依初文有四一标二征三释四结此标也。
论所以者何。
演曰二征诘云有何所以赖耶得为杂染根本。
论由此识至转识等故。
演曰三释之中文分为六一有情本二器世本三㸦缘本四苦谛本五为苦因六为集因初中有二先摽后释根依转识皆是有情此等初由本识方有故名根本。
论亦是器世间至器世间故。
演曰二器世间本由赖耶中共相种子外器方生复由内心所变方有故云赖耶为器世本问何名共相能感外耶荅共相之义相对有四一共中共谓外器等共相种生复共受用名共中共故唯识云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虽诸有情所变各別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名共中共二共中不共如舍宅等而各用別名为不共共义同前三不共中不共如内五根不共种生复非同用故名不共中不共也四不共中共谓即扶尘自种生故说名为不共有他同用义名之为共今所言共即初共也。
论亦是有情至为增上缘。
演曰三㸦缘本文分三段一摽二征三释所以问云何相见更相用耶荅唯识论第二释云有共相种成熟力故于他身处亦变似彼不尒应无受用他义然自六识用他身者即用自八所变扶尘不尒便有非唯识义。
论又即至是苦谛体。
演曰四苦谛本然言赖耶至种子故者通下三处由执诸种故为苦体及苦集因此初所明为苦谛体谓持苦种能生苦谛说为苦故。
论亦是未来至集谛生因。
演曰五为苦因六为集因谓持苦集二种种子能生二谛故说本识为二法因。
论如是能生至杂染根本。
演曰四结也。
论复次至非集谛因。
演曰二趣入作意文分为二一明發趣二修作意初文有二一明趣入二彰界性初文复二一明非集二明福善初文又二先摽后释此初也问七方便法几属解脱几决择耶荅五停等三是正解脱燸等四法是正决择若随顺者五停已前受持经等是生得善解脱加行体非解脱顺解脱故亦名解脱五停等三虽名解脱以能顺后决择分故亦名决择善故对法论第八释云所有资粮皆名加行唯识亦云非前资粮无加行义故约正顺以明正位若唯別相理便不尽故此二位顺无漏故道谛所摄违流转故非是集因问言善法种子非集因者为是有漏无漏种耶若有漏种何非集因若无漏种何得此摄资粮加行皆有漏故荅有二释一胜军解云谓解脱等体是有漏方便善摄令福分善种子增长感异熟果福分善业如缘起经若由异生放逸者等三无明發不放逸者缘明而生我说非以无明为缘故能感得可爱胜果解脱分等顺无漏故不能正感生死惣报言非集谛非不感別报別报之业虽能招感非正行支故亦非集二护法释云谓此二位通无漏故可言道摄背生死故不名为集言善种者通目无漏及方便故善无漏种亲生出世现果方便善者是彼出世胜增上缘以此义推皆非集谛。
论由顺解脱至相违故。
演曰后释二位非集所以以二位中本无漏种及方便善俱与流转感果相违故说二道不名集谛。
论所余世间至转更明盛。
演曰二明福善文分为二初惣略释后別示之此略释也谓由道善令福善生及得明盛得明盛者谓善体用转明盛故。
论由此因缘至速得成立。
演曰后別示中文分三段一增长种子二增长现行三感胜当果此初也由此缘者由此解脱决择分中违流转法增福善故彼之二位摄受自类本有种子转有功能新旧习气转生势力增长福善有漏善种感世胜果名速成立。
论复由此种至转明盛生。
演曰二增长现行复由解脱及福分善二种力故彼之解脱及福分现转明盛生何以然者种势增强现亦胜故。
论又复能感至诸异熟果。
演曰三感胜当果即福善种为正感因解脱等善为缘傍助共感当来生报异熟名可爱果。
论复次依此至有多界故。
演曰后彰界性文中有二一十八界因二法尒种本谓由藏识为根本故得有眼等十八界法及恶叉等法尒种因故名界性界中既通世出世法故决择等得有非集及招果义。
论复次至方得转灭。
演曰二修作意文分为二先摽后辩此先标举本识为依方得转灭。
论此修善法至圣谛现观。
演曰后辩作意文复为二一彰入现观二未证赖耶此初也谓观转识作意为因方能住心入圣现观问如摄论云菩萨初学应当先学如实因缘如实因缘即阿赖耶今观转识岂无违理荅地前菩萨观阿赖耶如摄论说然通三乘见道前行名观转识转识之中有杂染故故皆缘之非是菩萨不缘第八问云入见亦达赖耶如何得云二乘不了荅下依惣相证于四谛赖耶苦収故云通达非约別知此据凡位未亲证谛复不同大別有赖耶故不为例。
论非未见谛至阿赖耶识。
演曰二未证赖耶文分为二初反显后顺释此初反显非未见谛凡夫能知赖耶为有。
演曰后顺释中文分为二初明真见悟真法界后明后得了达赖耶此初也入犹证也二空真理名为正性生谓见惑如生食不消能为患本见惑未遣为生死源故以譬之入见此除名离生也独觉因行义同声闻略不言也达真法者三乘所悟生空法空皆真法也。
论亦能通达阿赖耶识。
演曰后明后得文分为二初𢝰摽举后明別相此初摽举相见道中即能通达赖耶现种。
论当于尒时至缚所缚。
论复次至诸行界故。
演曰三建立转依文分三段一辩转依二明转意三明灭相初中有二一摽戏本二彰断道此初也界者因也由前趣入及修作意本异转依转依必离戏论方得故观赖耶戏本熏习断除方能证得然转依义对法第十说有三种转依一心转依得无学道证得法性谓即真如二道转依昔世间道乃至永除一切所治永离三界欲时此道自体究竟圆满立为转依三麤重转依谓阿赖耶识一切烦𢙉随眠永远离故说为转依今此标者即彼第三麤重转也。
论略彼诸行至一聚。
演曰二彰断道分之为三初明加行道次彰无间道后明解脱道此加行也加行道位理通地前今此但取十地之中诸加行道通漏无漏惣缘赖耶为一团聚起修断相。
演曰次彰无间道缘真智者缘二空理无分別智由多习故得至金刚无间喻定名为转依转依者由能断智断所断惑得择灭理名得转依。
论转依无间至一切杂染。
演曰后明解脱道无学位也由阿赖耶持杂染种本既灭已末亦随亡故言此断杂染亦除此三道者三转依中道转依摄阿赖耶等麤重转摄得转依者即择灭理择灭理体即是真如心转依摄其阿赖耶于金刚时有断不断二说不同具如唯识第十论辩后当叙释。
论当知转依至阿赖耶识。
演曰二明转意文分为二初惣摽举后別示法此初惣标由漏无漏体相违故故无漏智能治藏识种现俱尽名曰转依。
论又阿赖耶至能转依故。
演曰后別示法相违有四一常无常违二重无重违三转非转违四净非净违此初也无常与常既相违返故须圣智断无常法方曰转依取谓烦𢙉阿赖耶识从取而生复能生取名取受性。
论又阿赖耶识至所有麤重。
演曰二重非重违故假非重能断重法名转依也。
论又阿赖耶识至非生因性。
演曰三转非转违文中有二初辩转因后非转因非转因中圣道转依二种合明转犹生也阿赖耶识亲近烦𢙉名曰生因圣道转依俱离惑故名不转因圣道与转依为增上缘名为转因。
论又阿赖耶识至得大自在。
演曰四净非净违善谓诸定净无记者谓即通果赖耶染本恒作障依以有通二胜障依故故于净定及通果等不得随转名不自在转依反此称为自在。
论又阿赖耶至犹如变化。
演曰三明灭相文分为二初𢝰摽举后別征释此摽举中有二门別一舍二取二身如化身如化者二乘无学现所住身无烦𢙉故如变化身无惑业因招当相故。
论所以者何。
演曰后別征释文分为二先征后释此初也。
论当来后有至所依之取。
演曰后释之中文复为二先释后结释中复二一明舍二取二辩如化身此初也二世苦果从取生故名为二取二因既除取亦随舍现在虽有先世业身业势尽时彼亦随舍故名现法舍染依取。
论一切麤重至𫏐时得住。
演曰二辩如化身文可知矣。
论由有此故至究竟灭尽。
演曰后结引证如文可悉。
论如是建立至还灭相。
演曰二者𤗊结还灭相也。
演曰释心意中文分三叚一別释问词二惣结前义三问荅料拣別释问词前已明讫次彰第二惣结前义文复分三初惣结前次例释余后会违教此初也大乘至理超过小义名为胜义非真法界名胜义也问上来文中但明赖耶不辩末那及六转识云何得言已依胜义立心意识荅如识俱中阿赖耶识一识俱转所谓末那乃至七俱谓五识身此等岂非显心意识故惣结之理无违矣。
论由此道理至应随决了。
演曰次例释余由前胜义立心意识差別理故故于三界及三界外无漏界中心意识理皆准此知应随决了。
论余处所显至易得入故。
演曰三会违教外有难云有经但说六识名识无间名意亦识缘虑集起名心今说別有心意等体岂不违经故今荅云彼随所化二乘根器故作斯说非真尽理说为心等。
论问至赖耶识耶。
演曰三问荅分別文分为二一辩识成就二彰性建立初中有二先问后荅此先问也。
论荅至般涅槃界。
演曰后荅文二先摽后辩辩有四句初句成就阿赖耶者阿赖耶名虽具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正取我执执藏之义名阿赖耶亦不依于法执而说依此为句非转识者据六识说入灭定者身证那含七地已前顿悟菩萨为此句収八地已上第四句摄第二句中不退菩萨谓顿悟者八地已去方名不退此位第七我执不行赖耶名舍不约舍种而得舍名无学渐悟从本名说名罗汉等第三句中转识赖耶俱成就者谓从凡位乃至二乘有学位中七地已前顿悟菩萨居有心位第四句中不退菩萨谓八地中入灭定位无余依者身智都无本末二心皆不成就名无余也。
论问至而建立耶。
演曰二彰性建立文分为二初问后荅此初问云本地分中五识意识皆有五问所谓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此等各各皆有自性何故六识约自性立余业等四不依自性约与他识为依缘等而建立耶。
论荅至种种生起。
演曰后荅之中文二番释初番文二一明六识二明根等初中又二一彰自性二辩得名此初也识疾转时自性难显故寄根等以明自性根等相续自性相彰故不明矣。
论由彼彼依至得彼彼名。
演曰二辩得名文有三节法喻及合此法说也由从眼等之所生故得眼等识名眼等非一说名彼彼。
论如火依附至札火。
演曰次明喻说火从所依札等而起故从札等得札等火名。
论如是眼色至广说应知。
演曰后合可知虽依根境二和而生根望识胜五义具故故依根立境等不尒不可例同五义胜者所谓依發助属如根。
论余眼等界至究竟随转。
论又一识类至自性建立。
演曰第二番释文复为二一辩其识二明余业此初也识类等者如缘青等根茎枝叶大小花菓无量百千眼识随生亦复无量识虽无量同是取色一眼识类名自性立。
论所余诸界至而得建立。
演曰二明余业余根境中差別众多自性相彰故不从立依缘用別故建立之。
论复次当辩识身遍知。
演曰二辩识遍知门文分为二先摽后辩此摽举也。
论问至遍知其心。
演曰后辩之中文分为二一问二荅此问起也。
论荅至善巧相。
演曰后荅之中文复为二初𢝰摽列后随摽释此摽列中有三相也。
论云何心清净至爱乐相。
演曰后随标释文分三叚一知爱乐二知过患三知还灭初中有二先征后辩此征起也。
论谓心清净至长夜爱乐。
演曰后辩文二先释后结释中复二初惣后別此惣释也。
论自知爱乐至有贪性中。
演曰后別释中文分为二初明贪性后明嗔等此如贪性文易可知。
论如从有贪至爱乐性中。
演曰后明嗔等九法相同文位有七略不言彼七不应修八不解脱故云乃至此九皆有染净相对同前贪说如彼下劣离下劣对掉离掉等皆倣此知。
论如是名为至爱乐相。
演曰后结之也。
论如是遍知至过患相。
演曰二知过患文分为二初结前生后后依生正释此初也。
论谓作是念至身心忧苦。
演曰后依生正释文分为二一知损害二知灾撗初中有二一知贪行二例余九此初有三一知损害二知生罪三知生苦身苦心忧意识五识生各別也。
论如于有贪至当知亦尒。
演曰二例余九同前故不说也。
论复作是念至有𢙉。
演曰二知灾横文中有四一疫二撗三灾四𢙉众疾因生说为有疫祸非理至说为有撗凶事相及名曰有灾心苦忧生说名有𢙉非唯知贪有生害等亦更起于灾撗等事名知灾也。
论如是遍知至善巧相。
演曰三知还灭文分三段一结前起后二辩还灭相三明得胜利此初也。
论谓我至安住爱乐。
演曰二辩还灭中善方便相文易可知。
论又复于彼至安住爱乐。
演曰三明得胜利文分为二一明见胜德二证无上心初中有二一思择爱乐二兼生猒责此初也于恶乐舍于善乐住名爱乐住。
论又复于彼至深生猒责。
演曰二兼生猒责文分为二一善中自住二恶中深责。
论由此因缘至诸漏永尽。
论复次至善巧差別。
演曰三明二善巧门文分三段一彰二善巧二辩三住行三明二舍施初中有三一明善巧二彰得失三辩教违初中有二先标后释此先标举二善巧也。
论谓依遍计至善巧差別。
演曰后释之也谓缘于心作二种观知心缘生是依他性故名心转如是知者名为善巧异遍计观故云差別遍计性心本是无法不从缘生故非转也知心本无异依他性观但名心善巧差別。
论复次至自在而转。
演曰二明得失文分为二一明有得二明有失得中复二一得果安乐二得因自在果安乐者菩提涅槃因自在者事无拥滞通及证修皆无碍也。
论复次至起缠过失。
演曰二明有失失有三种如文可知。
论问至此何密意。
演曰三辩教违文分为二初问后荅此初问云世尊有言令唯于心如理观察与前心义文正相符与余经中观四念住文即相反身受法三而非心故有何密意说有不同。
论荅至观察心故。
演曰后荅文二初惣略荅后別解之此初也。
论谓观心执受至观心深净。
演曰后別解中文分为二一辩唯心二彰所以此初也身受心法四种如次惣名为心执受谓身心所执故亦名心也心之领纳心之染净皆准此知四既唯心不违教说。
论唯为观察至说四念住。
演曰二彰所以说念住者只为观心而故说也身是心之所执受故而得心名故观身等即观心也。
论复次至多有所作。
演曰二辩三住行文分为二初摽后释此初摽举住及正行多有作也。
论谓住解脱至解脱门法住。
论行无间行至受用行。
演曰后明正行而有六种前之三行如次闻思修三慧也后之三种如次见修无学三道何以然者荅闻慧缘教无闻而生名为无间思慧缘于所领受义拣非正受名为善等修慧谓定所引善根体即是慧慧因修起故目修慧名修所引见道观于四圣谛理此能观智断分別惑名离爱味拣择谛行而修道中于四谛行如实证悟不同寡闻未得谓得云即于此无增上𢢔即四谛行名为即此无学惑尽名为清净悟涅槃乐名受用行。
论复次至施者舍施。
论施果亦有至受用胜解。
论复次当辩证成道理。
演曰四证成道理门文分为二先摽后辩此摽举也。
论问依何道理至诸行相生。
演曰后辩之中文复为二一证成过未二广彰三世初中又二一辩未来二明过去初文又二初问后荅此起问也。
论荅至而得生者。
演曰后荅之中文分三叚一𤗊异计二随计破三惣结非初文有二先惣后別此惣𤗊定。
论此法为转至其相有异。
演曰后別𤗊中文有六段一为转相二为死生三为彼缘四为业用五为圆满六为异相于中各二先牒后叙外道小乘横计未来有实法者皆在此収故先𤗊也。
论如是六种至皆不应理。
演曰二随计破文別有三初惣非之次反征诘后別破厈此惣非也。
论何以故。
演曰次反征诘。
论非无方至异方义。
演曰后別破中文亦为六一破初计未来之法未有方处云何能转至于现在异方处耶应立量云未来世色应有方所有转异故如现在色又未来世法不能移转至现在世无方所故如兔角等。
论亦非未生至而有死义。
演曰二破二计凡死因生未来未生云何有死量云汝未来法应无有死未有生故如龟毛等。
论若彼为缘至便为未有。
演曰三破三计文分为二初二句𤗊后四句难难彼意云此现在法非未来法而得得也以未来法而但为缘住不变故若尒现法在未来世而便未有如何汝宗云未来有有违宗失应立量云汝未来法不能生于现所生法许不变故如虚空等。
论又一切法至而假建立。
演曰四破四计文有三破一业用离体破二业非本有破三行法应常破初文有二先明业用离体不成后破纵异理亦非有此初也谓业依体假施设有汝执离体故用不成不得说言是体之业量云且汝色业应不属色许异色故如兔角等。
论设有异者至理不可得。
演曰后破纵异理亦非有现当二世汝俱计有何缘现在独生业用未来之世而不有耶量云汝未来法应有业用体不无故如现在法破现反此既俱有体业应俱有或应俱无一有一无理不可得。
论又此业用至而今得生。
演曰二业非本有破言今始得生显非本有便违宗失皆本有也。
论又与世尊至行应是常。
演曰三行法应常破汝计业用而是无常异于行法行法既异无常之业体应是常若不是常业何得言异无常业若计是常复违妙言故于进退皆为过失量云汝诸行法体应是常执体是有异无常业故如择灭等。
论等于一相至何故不有。
演曰五破五计文有二破一例圆同分破二例分同圆破此初也彼计未来法有分相法至现在方有圆相然相依法现未无差应立量云汝之圆相未来应有圆未圆相随一摄故如未圆相。
论又相异分至本无今有。
演曰二例分同圆破而立量云汝未圆相亦应本无而今方有圆未圆相随一摄故如现圆相。
论又离色等至不可得。
演曰六破六计文分为二一离法无分破二果相唯现破此初也彼计未来分与行法別余世亦然故由分故三世有异应立量云未来法外所有世分定非实有现比二量所不得故如空花等。
论又应未来至果相生起。
演曰二果相唯现破彼计三世因果皆有故为此破应立量云汝说果相未来应无许现起故如现在世汝前所言来至现在有果分故。
演曰三惣结非。
论如于未来至非实非有。
演曰二明过去亦非实有未来未生既非实有过去已灭岂实有耶。
论复次至未得自性。
演曰二广彰三世文分为二一別明三世二问荅料拣初文有三一明过去二彰现在三辩未来于中各二谓征及释文意易详思可知矣。
论问至何故不生。
演曰二问荅料拣有二问荅初中文二先问后荅此外问云若汝大乘未来本无而得生者空花应生以本无故如汝未来。
论荅至定有生因。
演曰后荅之也因既不同果生亦別何者是耶荅未来天果元未有之借八戒因方能招感现因既有当果定生不同空花无因不起。
论问若一切行至不䪺生耶。
演曰第二问荅文亦为二先问后荅此先问云一切诸行既各有因未来起果何非䪺起。
论荅至䪺生起过。
演曰后荅之云未来五趣因虽本有然待业缘熟处先起由此故无六趣俱时䪺生果妨。
瑜伽师地论义演卷第二十
校注
【经文资讯】《金藏》第 120 册 No. 1561 瑜伽师地论义演(第1卷-第32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0-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金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演曰二辩平等心。